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觀後感 >

二戰經典影片《偷襲珍珠港》觀後感

二戰經典影片《偷襲珍珠港》觀後感

《偷襲珍珠港》是邁克爾貝的野心之作,他大膽嘗試把愛情放入弘大的戰爭背景中,譜寫了一曲血水交融的戰爭史詩之作,這是邁克爾貝新世紀的大手筆,試圖把戰爭動作片引入一個新的歷史台階。

二戰經典影片《偷襲珍珠港》觀後感

二戰經典影片《偷襲珍珠港》觀後感一:

殘酷的戰爭環境下演譯的一段悲壯的三個人之間的戀情故事,電影《珍珠港》以其好萊塢大片式震撼的場面,曲折波瀾的主人公戀愛故事情節以及自始至終貫穿全片的歐美式英雄主義浪漫主義色彩深深的吸引着我。這本是在殘酷的戰爭環境下演繹的一段悽美的愛情傳奇。影片和經典大片《泰坦尼克號》有很大相似之處,同有相似的沉船場面,相似的生死離別,甚至極為相似的浪漫場景。所不同的是,這部影片獨有的曲折情節,在愛情,友情,愛國情種種矛盾面前,主人公所做出的艱難取捨,對當代青年的人生選擇有很大的現實引導意義。影片《珍珠港》不失為一部勵志的英雄式愛情傳奇,值得重温細品。

男一號雷夫和男二號丹尼從小因為共同的狂熱的飛行愛好成為摯交。然而,兩人卻同時愛上了女主人公部隊醫生伊雯琳。矛盾由此產生,並在男二號丹尼的死中結束。

愛情能夠催生出偉大的力量使人掙脱出死亡線,絕地復生。雷夫為了實現自己兒時當一名飛行英雄的夢想,同時亦為了保護被自己當作親弟弟的丹尼而毅然選擇了暫時離開女友伊雯琳,遠赴最危險的戰爭前線。一場戰役中雷夫的戰機被擊落,然而,愛情的`力量使他奇蹟般的生存下來,卻於遠方的親人失去了聯繫…

愛情的來臨往往是在不經意間的,戀愛中的人亦往往是盲目的,難免傷害到身邊的人。都以為雷夫已死,丹尼和伊雯琳彼此互相照顧,共同渡過一個個沒有雷夫的日子,丹尼帶着伊雯琳在雲端翱翔,在海邊吹柔和的海風,賞日出日落。日久生情,很快兩人生活在了一起…當死而復生的雷夫完好無損興奮地出現在伊雯琳面前時,原本以為伊雯琳會驚喜萬分,然而,伊雯琳的臉上卻露出不僅僅是喜悦的尷尬表情。物是人非,時過境遷,今生將不再見你,只為再見的已不再是你。當毫不知情的丹尼嚮往常一樣跑到伊雯琳家,撞見雷夫與伊雯琳,雷夫全明白了,無法忍受這樣的結果,最好的兄弟與最愛的人成為戀人…他只有選擇放手,選擇離開。雷夫毫不客氣的和丹尼大打出手,自小至今的兄弟情誼不再可能繼續…

生活不可能永遠平靜。當國家陷入民族存亡的生死關頭,每個人都應放下個人恩怨,一致對外抗敵。在三人關係正陷入窘境的時候,日本偷襲珍珠港事件爆發,影片進入高潮。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所有人都像往常一樣慵懶的在午睡。突然,成羣的日本轟炸機從頭頂掠過,周圍炸開了,一瞬間珍珠港消失了往日的平靜。影片通過以小見大的藝術手法,現場感很強的高超攝影技術再現了日本偷襲珍珠港這一歷史真實。戰爭中的一場場生死離別,伴着哀婉淒涼的背景音樂,讓人驚恐感動到落淚。伊雯琳忙忙碌碌的救救不過來的傷員,驀地發現自己最好的朋友也不幸停止呼吸,倒在眾多屍體旁。天昏地暗,難以置信的悲劇在女主人公面前演繹。同時,雷夫和丹尼卻因為戰爭的緊迫又走到一起。兩人駕駛戰機並肩作戰,盡顯出歐式英雄主義風範。

生活往往帶有戲劇性,悲劇可能不斷重演,像是永無止境的輪迴。在日本的偷襲剛剛結束時,美國的報復行動又緊接着開始了。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在大義面前,在整個美國都陷入濃厚的情緒時,身為飛行員的雷夫和丹尼毫不猶豫,毅然選擇了自殺式的遠赴日本。而此時已有丹尼的身孕的伊雯琳只有守在珍珠港等待兩人的音訊。英雄主義始終貫穿着全片。雷夫從小就把丹尼當作親弟弟一樣保護照顧。此時,滿心愧疚的丹尼早已不顧生死,決心一死以保護雷夫,最終,他用身體擋住射向雷夫的子彈。當伊雯琳看着機倉裏緩緩走出的雷夫而一陣欣喜時,緊接着,又看到緩緩抬出的丹尼的棺木,恰似當年雷夫死時的噩耗又一次降臨…

當然,影片的結局是光明美好的。在陽光明媚百花爭豔的小地方,戰鬥英雄雷夫和伊雯琳還有她和丹尼的兒子小丹尼三人與世無爭的生活在一起…音樂響起,是那首浪漫的《有你相依》,“在我的夢裏我總是看見你在天空飛翔…在我的心中永遠有你一個位置,對於我這一生”。

愛情友情愛國情的真諦在這部電影中被詮釋得淋漓盡致。這些人的本能情感在發生矛盾衝撞時,如何去面對,影片似乎給了我們一個答案。同時,這部電影又揭示出了戰爭的殘酷,警示我們珍愛和平,樂享安定。

二戰經典影片《偷襲珍珠港》觀後感二:

離首映日期相距十年之久,我才第一次看《珍珠港》。一個人安安靜靜認認真真地看,哭得痛徹心扉。在豆瓣上找到它,發現被提名了好幾個金酸梅獎,有點意外。也許從專業的角度看,影片《珍珠港》有很多瑕疵,甚至是硬傷,但是作為一個純粹的普通觀眾,我不得不説太震撼了。

歷史課本上的珍珠港事件,輕描淡寫,不過是歷史這襲華美的袍上的一個蝨子。文字在還原歷史方面總比鏡頭差一分力道。清晨,被偷襲前的珍珠港,一片寧靜美好,大家各安其所,絕大部分人都還在享受着海風的清新,沉浸在美好的睡夢中。災難前夕,總是有點回光返照的意味,用過分的祥和平靜來麻痺人的警惕神經。該來的總是要來,當戰鬥機在離頭頂不遠的上空盤旋呼嘯,當導彈在耳邊穿梭轟炸,當魚雷在海平面以下橫衝直撞,一瞬間天崩地裂,橫屍遍野,血流成河,哭天搶地。漫天只有黑煙與紅血,慌亂的指揮與哭喊,撕裂人的每一寸心肺。紅色的珍珠港,翻轉的甲板,浮沉跌宕着民族與個人的命運。

醫院裏死傷遍地,這突如其來的傷痛讓醫護人員都緊張地不知所措,戰戰兢兢。對護士囁嚅着我不想死,顫抖地問醫生我會不會死,得到的答覆都是肯定的——你不會死,會好起來的,結果往往卻是,話音剛落就安息了。在生死一線時刻對生的渴求,這是人的本能,也是人最基本的信念。如果還能活下去,一切苦難又算什麼呢。不要説既要生得偉大,又要死得光榮,因為這不是為了國家為了民族英勇就義,而完全是因戰爭造成的無辜犧牲。也不要故作姿態地説與其苟且偷生,不如痛快死去,因為我們沒有面臨措手不及的別無選擇,英勇就義的烈士至少還有選擇去死的權利,而飽受戰爭荼毒的難民是被選擇去死!

戰爭,非要假以國家主權的名義去傷害無辜的國民,非要打着正義的旗號為自己的心虛壯膽餞行。以小集團意志出發的傷天害理的行徑,何必要為自己一手造成的生靈塗炭粉飾一個冠冕堂皇的面具?欲蓋彌彰而已。

影片裏偷襲珍珠港成功之後,山本五十六冷冽地説:這只是為了喚醒沉睡的美國。我陡然一驚,覺得這話很耳熟。是不是每一個沉睡的國家都非要在捱打後才能覺醒?是不是每個人都非要在跌倒後才會真正走路?是這個道理嗎?一定要付出慘重的代價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guanhougan/j0vmm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