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觀後感 >

《教育能改變嗎》的觀後感

《教育能改變嗎》的觀後感

自從孔子開辦私學授徒以來,中國的教育行走了幾千年。中國教育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自己的特色。上個世紀60年代,我們主要引進前蘇聯的教育體制,在一定歷史時期,發揮了應有的作用。改革開放以後,我們把目光更多地投向歐美教育,教育理念發生重大變革,教育體制與國際接軌,教育迎來一個春天。目前,我們的教育遭遇發展的瓶頸,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教育能改變嗎》的觀後感

一是教育發展的均衡問題。我市是教育大市,如何發展教育大市,鞏固教育強市的地位,任重道遠。目前,我市鄉村“麻雀小學”共有1000多所,形成了“老、少、邊、窮”的現象,發展受到嚴重阻礙。由於師資、教育資源的不平等,促使一些學生家長心理上滋長了“趕名校”的現象,致使一些學校生源爆滿,而另一些學校則產生了“學生荒”。

二是教育方式變革的問題。教育是一項長期工程,是影響學生一生的工程,一時很難看到的明顯成效,而最簡便易行的操作方法只能是考試,不少老師這樣認為,考試,名在考學生,實際是考老師!那麼,考了試之後,要不要公佈學生的成績呢?回答是否定的。可是,不少教師認為這樣起不到激勵的作用。於是,公佈學生成績,排名次是通常的做法。也許,這是長期形成的一貫做法,在現實中一時難以轉過彎來。也許是中西方教育的傳統習慣不同,西方學生的分數是當作隱私來加以保護的,老師交給學生的打過分的作業或試卷時,總是扣着或裝在一個信封裏遞到學生手中,這樣以示對學生人格的尊重。楊振寧教授在闡述東西方教育的區別時總結出東西方教育的兩大特點:西方教育重視學生動手能力,所以學生善於發明創造;東方教育注重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記憶,所以學生識記能力強。也許,兩種不同的教育理念,造就了人們處理分數的不同方式。

三是母語教育問題。安慶日報文藝副刊沈天鴻老師寫過一篇文章《高校招生不考語文是禍國殃民》,曾在省內外引起廣泛關注。

我讀這篇文章,是因為它的標題吸引了我。説實話,現在是新聞爆炸時代,一天有幾千條几萬條新聞在轟炸我們,讓我們猝不及防,讓我們目不暇接,一個標題抓住讀着的眼球,一篇作品就算成功了一半。《高校招生不考語文是禍國殃民》引起我的興趣,首先我是一名語文教師,其次是個“老牌文藝青年”,平時好鑽故紙堆。我曾嚴厲地批評,當下國人語言的粗鄙化現象,嘲笑人們的腰包越來越鼓,而腦袋越來越貧(主要是説人們的道德素養、人文素養),可謂“語言無味,面目可憎”,一個大款就會讓一個書生窘得鑽地縫!人們對物質的熱衷,沖淡了對人文知識的追求,語言修養,到了尷尬的境地。

我平時好文墨,偶爾寫寫東西自娛,偶有見報,欣喜之餘,與同事共享,沒想到,得到的第一句話就是“寫這些詩詞幹什麼,那可是退休的老頭子乾的!”現在,連教師都鄙視詩文,何況他人乎?據我瞭解,在我區近千人的教師中,沒有幾人閲讀文藝作品,就是那些“曾今的文藝青年”,也是“漸行漸遠”,無心境再去親近詩文。沒準想,你在大路上,見到一個西裝革履或者摩登女郎的時候,他們會冷不丁給你個“粗鄙”!

現在,就連一些高校的老師,也會迎合市場,語言“大眾化”起來。譬如,我的女兒語文很不錯,有當新聞主播的願望。於是,家教少不了。可是,幾個老師、教授、行業人士輔導下來,都有一個點評,“注意啦,某某同學,你説話不可太文藝!”再如,現在電視劇鋪天蓋地,我看了一些,覺得語言太貧乏,太小學化。當然,語言的口語化又是另一回事,口語化其實是很豐富的,鮮活的,水靈靈的,脆生生的'。總而言之,生活語言簡單起來,電視劇語言簡單起來,我總結一句,“如果你的語文不好,你可以去做演員!”

因為,一些知名高校不考語文,學校就根據高考指揮棒,弱化語文教育,據瞭解,一些重點高中,高三的語文課就是理科生的睡覺課。語文教師一上堂,望着底下嘩啦啦的倒下睡覺的風景,也自得其樂,自顧自地講起來,算是對得起天地良心!

高考不考語文,誰的不幸?中國經濟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世人矚目。所以,紐約也好,温哥華也罷,倫敦也是,一種奇怪的現象出現了,彷彿一夜之間,嘩啦啦,一下子冒出許多的“孔子學院”出來,現在,我看,一些老外學漢語的熱情遠遠蓋過國人,他們埋下首,啃起線裝的“磚頭”來,是傻還是精明?幾年前,我看過一篇國際論壇獲頭獎的論文《孔子21世紀道德的座標》,文中苦口婆心地告訴我們在道德、人文即將喪失殆盡的時候,如何重拾信心,去拯救人類的道德,感觸頗深!

以上是本人的個人感受,欠佳之處,希望得到大家諒解。

標籤: 觀後感 教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guanhougan/nq9ez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