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觀後感 >

關於京劇白蛇傳觀後感

關於京劇白蛇傳觀後感

當品味完一部影視作品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為此就要認真思考觀後感如何寫了。你想知道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於京劇白蛇傳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京劇白蛇傳觀後感1

作為一名青年觀眾,有幸在梅蘭芳大劇院觀看了一場精彩的京劇《白蛇傳》。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在劇場裏欣賞京劇這門國粹藝術,深受震撼頗有感觸,因此不禁想一暢胸懷,談談自己的觀劇感想和一點體會。

一、此場演出亮點紛呈

1、演員在戲台上的表演十分投入,聲情並茂入戲很深,感染力很強,給觀眾很強烈的帶入感,讓在場的觀眾心潮澎湃激動不已。具體表現在演出中有些對白是演員的臨場發揮,根據劇情的需要自然而然的説出,雖然和字幕有些出入但是這種臨場發揮的效果讓人十分滿意。

2、演出中演員的肢體語言十分到位,一些場景在沒有道具的情況下體現的惟妙惟肖,很是生動形象,讓在場的觀眾讚歎不已。具體表現在許仙與白素貞小青在西湖首次相遇遇到大雨一起乘船的橋段,雖然沒有船這個道具但是演員通過肢體語言很好的表現了上船、乘船、下船時的情景,演的十分到位,給觀眾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除此之外在許仙逃出金山寺與白素貞小青相見的橋段中,肢體語言表現的也十分到位,許仙的悔不當初、白素貞對許仙的又怨又恨又不捨、小青對許仙的憤怒都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尤其當許仙給白素貞下跪白素貞扶他起來的橋段,兩人相對互相抽泣的情景表現的更是生動,讓人印象深刻。

3、戲中對白設計貼近大眾,很“接地氣”,不會讓人覺得太文縐縐而拒人千里,雖然演的是古裝戲但是沒有距離感,讓觀眾容易欣賞。並且尤為難得的是對於尺度的把握又沒有過於現代,畢竟這是古裝戲要符合當時的時代和文化背景,分寸拿捏確實是恰到好處。

4、演出服裝設計精美華麗,每一章演員出場的服裝都有所不同,帶給觀眾新鮮感的同時賦予美的享受。同時演出道具設計精美巧妙,配合服裝相得益彰。並且在武戲的'章節對道具的使用也很恰到好處,當然這也是和演員的演出功底密不可分,例如在白素貞在金山寺與神將對打的武戲中,兩人手握紅纓槍攻守互換的橋段,兩人手中長槍相互擊打的聲音鏗鏘有力,這種兵器相互擊打的聲音真實且富有臨場感,讓觀眾覺得演員們是在真刀真槍的對打而不是單純的演戲做做樣子,這讓在場的觀眾大呼過癮,心潮澎湃。

二、幾點個人拙見

1、舞台佈景略顯陳舊,和演員服裝道具相比有些差距,如能加以改善則顯得更加協調統一。

2、提字器在演出的過程中有些情況下字幕跟不上演員的戲詞和對白,等字幕出現時演員已經在唱下一句戲詞,讓觀眾有些跟不上演員演唱的節奏。

3、在觀眾視角舞台右側負責現場奏樂的區域,戲台大幕收起時偶爾會碰到舞台右側的演奏人員,需要演奏人員手動協助收起大幕,是否會影響演奏人員的演奏。

4、在武戲的一些細節中,在白素貞盜仙草的橋段,白素貞與鹿童交手時,鹿童不敵白素貞,手中兵器被白素貞擊落,此時白素貞用腳兩次才把兵器勾起還給鹿童,不禁讓觀眾莞爾。

《白蛇傳》的演出精彩紛呈,觀眾的掌聲、叫好聲貫穿整場演出,這是對演員們精彩表演最充分的肯定,體現了觀眾對這次《白蛇傳》復排重現首場演出的高度認可。演出結束後我遇到了這樣的一幕,一位家長帶着小女兒正要往外走,在下樓梯的時候小女孩的爸爸問他女兒:“這場《白蛇傳》好不好看呀?”小女孩大聲的回答道“好看!”爸爸又問:“以後想不想再來看京劇呀?”“嗯,想!”聽到這兒我會心的笑了,同時也倍感欣慰,這場演出不僅僅是精彩的表演,更是一種影響和傳承。演出中青年演員把從老一輩京劇藝術家身上學到的技藝與精髓通過戲台淋漓盡致的展現了出來,從他們的身上彷彿可以看到老一輩京劇藝術家當年的風采,在繼承經典的同時讓傳統京劇藝術的精髓在他們身上又煥發出新的光芒。與此同時,他們的精彩演出也深深的影響了在場的每一個青年人和祖國的下一代,在他們的心靈裏種下了京劇的種子,待到種子長成參天大樹,京劇文化又將枝繁葉茂代代相傳。這場精彩的演出讓人印象深刻,國粹京劇的魅力正影響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們,京劇的魅力正是在這種影響和傳承中不斷髮揚光大。

在此對付佳、張兵等演員精彩的演出表示感謝,感謝你們為觀眾呈現出一場精彩絕倫的京劇《白蛇傳》。同時表達對杜近芳、葉少蘭這兩位藝術指導老師的感謝,感謝你們為京劇《白蛇傳》復排重現做出的不懈努力,在此向兩位京劇藝術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京劇白蛇傳觀後感2

由京劇程派藝術第三代傳人、著名錶演藝術家張火丁女士主演的京劇電影《白蛇傳》的視頻播放,接受了一次為時兩個多鐘頭的傳統文化薰陶,並被演員精湛的表演和精美的京劇藝術形式所深深吸引與打動。這是一部有傳承、有創新的作品。

《白蛇傳》的故事在我國可謂是家喻户曉,它與“牛郎與織女”、“孟姜女哭長城”、“梁山伯與祝英台”並稱為中國四大民間傳説,廣為流傳。“白蛇傳”故事的影響力之所以較大,還與現代文化巨匠——魯迅先生有關,他曾在1924年發表過一篇雜文《論雷峯塔的倒掉》,給予故事中的主人公白娘子白素貞(受壓迫者代表)極大的同情,同時也對施以佛法將其壓在雷峯塔下的法海和尚(壓迫者代表)表示了厭惡與譴責,並以雷峯塔的倒掉寓意被壓迫者終將獲得解放,文章還借法海最終被禁錮於螃蟹腹中的故事,得出壓迫者絕無好下場的結論,給這段民間傳説賦予了反抗封建壓迫的新含義,並藴含着對美好社會及生活的嚮往。

這部京劇電影《白蛇傳》,是根據劇作家田漢先生(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詞作者)創作的,有關這一題材的第二個劇本展開劇情的:包括借傘相識、婚後驚變、盜草救夫、索夫水斗(水漫金山)、斷橋再聚、合缽痛別、塔倒團圓等橋段,配以表演者感情豐富、細膩的唱段和情真意切的動作(身段)表情,加上優美的舞台美術設計烘托,能夠引觀者入戲,與劇中人物同喜同悲。

可能是上了歲數,比較容易動感情的原因,在觀看過程中自己情緒幾度有所起浮,即為許仙的懦弱和抵制蠱惑能力不足而遺憾;更為白素貞的忠貞不渝和奮不顧身而感動;也為愛憎分明、嫉惡如仇的小青而感到痛快……特別是白素貞即將入缽,與許仙和幼兒告別前的那一大段唱,表達了親人之間生離死別的難捨情懷,真的是催人淚下,讓人難以自制。好在電影結尾出現了“雷峯塔轟然倒塌,白娘子重現人間,她與許仙和小青在西湖邊斷橋處再度重逢”的畫面,為這一悲劇性的故事增添了一絲暖意,不僅契合了魯迅先生那篇文章所表達的意願,也滿足了大多數老百姓祈盼家庭團圓的念想。原本在田漢創作的第一個劇本《金缽記》中,最後還有“祭塔相會”的橋段。寫的是若干年後,許仙與白素貞生下的兒子許仕林長大成人,他前來塔前祭拜母親,進而感動上蒼,讓白娘子出塔,母子得以相見……顯然,這一情節,遠沒有現在的結尾情節來的緊湊和感人。

這部京劇電影各方面表現的都很完美。無論是情景切換、人物表情及動作的細節演示,還是環境渲染等環節,電影鏡頭的運用十分貼切和到位,把京劇表演藝術的精髓演繹的細緻入微,讓觀眾看到了與劇場舞台演出時的不同效果。同時,也放大了電影藝術與戲曲舞台表演藝術的差異性,比如同樣是白素貞入缽前與親人悲痛離別的那場戲,舞台表演講究的是唱工和做功,必須嚴格按照戲劇程式化要求,做到一板一眼,唱腔和動作到位即可,而電影則要求演員的表情,特別是面部細微變化也要能夠按照劇情變化體現出來,特別是當一些特寫鏡頭運用時,演員要倍加註意。

有些遺憾的是,在電影裏看到,當白娘子悲痛欲絕地與丈夫和幼兒告白,此時出現許仙面部的一個特寫鏡頭竟顯得有些木訥、平淡,沒能表現出即將失去自己妻子的那種痛徹心肺的悲傷感覺(在舞台表演時或許觀眾看不清),這可能是受戲曲程式化所限,扮演者不得隨意改變而為之吧。從電影鏡頭裏看,確實讓人覺得此時的許仙有些遊離在現場那種悲憫的氛圍之外,沒有體現出呼應、烘托的表演效果。

瑕不掩瑜。不管怎樣講,這部京劇電影拍的還是十分成功,尤其是它用鏡頭全方位記錄了“白蛇傳”這一優秀傳統文化成果,也使得京劇藝術得以更加普及與傳播,值得讚揚與肯定。

京劇白蛇傳觀後感3

《白蛇傳》作為家喻户曉的故事,曾被改編成多個版本,除了大家熟悉的電影、電視劇外,幾乎所有劇種都對《白蛇傳》進行過改編,包括木偶戲、皮影戲等,京劇版則是最具特色的,融合了文武開打,唱做並重,非常受觀眾的喜愛。

非常有幸能在北京長安大戲院看了由北京京劇院青年演員展演的京劇《白蛇傳》,演員們精湛的演技絲毫不輸前輩,大有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的趨勢,演員不僅有高顏值的外在條件,更有超強的內在功底,紮紮實實穩紮穩打,在舞台上游刃有餘,剛柔並濟,把角色塑造的十分鮮活有靈氣。

其中,我非常欣賞小青的扮演者張淼,從頭到尾表演細緻而有變化,將小青的靈動和情緒波動大表現得淋漓精緻,紮實的功底在水斗中表現得出場出色,觀眾反響熱烈。

演出兩個半小時,演員絲毫沒有展現出疲態,時刻保持狀態,全身心的投入,讓角色成了有血有肉的生命,非常受教。

演出結束後到了後台無意中聽到了演員們的談話,表演中的不足之處,需要改進之處進行討論,自我反思,平常心又虛心傾聽他人意見,令我心生敬畏。

唱詞中“最愛西湖三月天,斜風細雨送遊船,十世修來同船渡,百世修來共枕眠”,“雨過天晴湖山如洗,春風暖暖拂羅衣”,“釋門中積善根功德無量,對眾生應同懷慈心柔腸。可憐我七月胎就要生養,懇求你發慈悲還我許郎”等。句句經典,句句動人,就連外國友人都忍不住叫好。

京劇版的《白蛇傳》唱詞流暢優美,戲中還有對雙劍、走旋子、大開打等戲曲特技,讓人看得眼花繚亂,不僅讓觀眾在觀看的過程中體會傳統神話故事所帶來的感動,也讓大家對京劇的技藝有了更加了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guanhougan/jxj8o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