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觀後感 >

圓明園的觀後感範本

圓明園的觀後感範本

人人皆知的中國清朝皇家園林圓明園是東方禮貌中的奇蹟,被譽為是“一切造園藝術的典範”和“萬園之園”,但是後來,被毀滅了,我們看看下面的圓明園的觀後感範本吧!

圓明園的觀後感範本

圓明園的觀後感範本(一):

上個禮拜在當代影視鑑賞課上看了《圓明園》這部讓人歎為觀止、引以為傲,又憤恨不已、怒聲一片的經典影片。看了後,情緒久久不能平靜。這樣的文章開頭似乎過於平淡呆板,但不如此卻不足以表達我內心的情感。看過之後,我立刻就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毀了吧,還是毀了好,如此完美的東西根本就不是人間所就應擁有的,它只屬於天國!

我們且先不論圓明園的歷史背景以及是否奢華。如果有人能重建圓明園的話,我相信只有上帝能夠辦到。美,無須用如何華麗精緻的字眼,當你被無法用語言描述的景色震撼的時候,你能想到的也許就是這一個美字,甚至你雖然想到了,卻無法發出聲音。當人的某種情感到達極限的時候,越是簡單原始的字眼,越能表達人的內心真實。無論恢宏壯麗、清新淡雅、金碧輝煌、山明水秀,還是人文之極、自然之天成,到了圓明園這兒都只能歸結為一個字:美!

除了美,圓明園的規模之大,組建築之多,都足夠使人瞠目結舌。建築式樣之繁複多變,簡直已非人力所及。人的想象力真是恐怖的東西,怪不得上帝要把具有好奇心的人類趕出伊甸園。你能夠試想一下,600個足球場一個挨一個的拼接起來是什麼概念,在這片土地之上幾乎囊括了世界上所有的美景,人工的,自然的,東方的,西方的,甚至是穿越時空縱貫古今的,但並無些許的雜亂,而是如此的和—諧,彷彿那片土地天生便是如此。集所有想象力、建築智慧、詩意與藝術和龐大的物質財富於一體,世界上確實以前真有這麼一個地方,它的名字便是圓明園。當兩個強盜扔下火把的那一刻起,就註定再也不會有如圓明園這樣的東西出此刻人世之間。

影片中有一個温馨而動人的場面,在牡丹園中,富貴的皇家牡丹爭相競豔,康熙、雍正、乾隆祖孫三代暢遊於其中,其樂融融。讓更多的人相信,康熙是因為太喜愛聰明活潑的乾隆而傳位於雍正。如果我們相信這樣一個説法,那麼正在來臨的大清帝國的盛世便有了一個完美的開頭。而這片牡丹所在的園子便成了歷史的功臣,當然它扮演的更大主角應是歷史的見證者,正如它的一生所走過的那樣。只但是它當時還只是皇四子胤禎的別園,自然也還不叫圓明園。

我一向搞不明白,康熙皇帝是如此的喜愛自然科學,以致意大利傳教士郎世寧便投其所好進獻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天文望遠鏡以求得到皇帝的接見,卻為什麼他的後世子孫卻如此的不好此道,以致使帝國失去了一個繼續引領風騷的絕佳契機。雍正登上皇位之後,不知是出於感思親情還是攀比好勝之心,開始大肆擴建圓明園。加上乾隆的長期建設,以致在半個世紀之後,圓明園成為世界上最大、最奢華、最完美的皇家園林,其實亦可稱之為桃源仙境、紫宮天府。世界上最勤奮的皇帝非雍正莫屬,在他統治帝國的十三年間,平均每一天休息不到四個小時,為大清盛世奠定了深厚的基矗在乾隆繼位之後,他擁有世界上三分之一的人口,世界上三分之一的財富。國庫中的銀兩多得以致於影響了市面上正常的貨幣流通。圓明園便是在這樣一個鼎盛的時代逐漸完成。乾隆聽説法國的水法享譽歐洲,便吩咐傳教士們在圓明園中修建了一個更大規模的水法,一箇中西合璧的水法。在徹底平定了回部準格爾貴族的叛亂之後,乾隆便為來自維族的愛妃修建了富麗堂皇的伊斯蘭式建築,以慰其思鄉之情。當一個男人能夠用世界上三分之一的財富來取悦一個真正愛着的女人的時候,不知羨煞天下多少女子,鬱悶死天下多少男子。

歷史的真—相,往往被繁華所遮掩。大水法建成三年之後的一件小事,便已預示着帝國的最終命運。乾隆皇帝下令廢棄大水法的機械提水裝置,而改用人工提水。歷史與文化的慣性竟然如此不可阻擋,連一個小小的噴泉裝置也保不祝也許這樣一個龐大的帝國在現代禮貌面前一旦失去了強有力的掌舵者便會毫無疑問的沉沒。更為讓人深思的是,英使馬噶爾尼送來了最好的大—炮和槍械,但他們在角落封閉的房間裏一睡便是五十年。戰爭之時,清軍用的仍然是二百年前的大—炮,清軍勇士們仍然在用戰馬和彎刀衝鋒。雖然他們的勇氣讓英法帶兵的將軍們感到震撼,但結果卻是英法聯軍以五人的微小代價擊敗了帝國三萬大軍。誰都沒有想到,奇技淫巧竟有如此的威力,不知逃亡途中的咸豐皇帝作何感想。如果説第一次戰爭還沒有讓帝國真正嚐到教訓的話,那麼這一次,便是對皇室信息的毀滅性打擊。

英法聯軍佔領圓明園之後,上萬人進行了兩天公開的大搶劫,充分暴露了人性的弱點與卑劣。能拿走的全拿走,不能拿走的全砸爛。為了公平起見,將軍們號召士兵持續紳士風度,把文物財寶重新上繳然後進行了三天的公開拍賣,。最終每個普通士兵平均得到了大約4磅重黃金的獎賞。格蘭特將軍於額爾金勛爵商議,為了徹底打擊清廷信心,以便在條約談判中取得最大的利益,決定徹底毀掉圓明園。並藉此向世人宣告,他們以前來過北京,他們是勝利者,以免他們的偉大功勛被後人所遺忘。三千五百名士兵?始有組織的有條不紊的焚燒圓明園,海淀一帶的其他幾座皇家園林也隨之焚滅。當聯軍把大—炮架在安定門城門之上對準紫禁城的時候,戰爭結果已可想而知。

圓明園見證了大清帝國的繁盛與衰敗。清帝國的命運已不僅僅僅是其自身的命運,而是代表着更為宏觀更為深層的整個中華古代禮貌的命運。從大秦帝國到大清帝國,2000年的時光,是如此的漫長,雖飽經風霜曾屹立不倒;卻又是如此的短暫,在三槍兩炮聲中大廈傾頹。秦和清的發音如此相近,如果我是一個宿命論者,只好承認,該結束了。可圓明園何罪,竟離此劫,永不超生。

圓明園的觀後感範本(二):

相信大多數人和我一樣,在提到圓明園的時候,眼前立刻會浮現出大水法那幾根著名的愛國主義柱子,腦子裏也立刻充斥着兩個字:恥辱。這已經是長期以來的思維定勢了,從小學開始的教育就告訴我們:圓明園是滿清王朝昏庸無能的佐證,是全人類無可復原的損失!

還有歷史老師用極其悲慟的音調讀出那段法國作家雨果鐵證如山的證據——“有一天,兩個強盜走進圓明園,一個搶了東西,一個放了火。彷彿戰爭得了勝利便能夠從事搶劫了……。在歷史的面前,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蘭西,一個叫英吉利"。除此之外呢?沒有親身到過圓明園遺址的人,真的能夠感受到那份歷史的蒼涼與無奈嗎?就算是親身到了那裏,又有幾個人能夠從那些斷壁殘垣和簡單的模型中想象出當年的盛世繁華?又怎樣能夠得知那些強盜燒燬的是怎樣的奇珍異寶和舉世無雙的建築奇葩?

如今,這一切已經不需要在幾個概念和圖片的指引下憑空想象了。由北京科教電影製片廠製作的大型史詩紀錄片《圓明園》已經完成,在早已對圓明園各種意象構成了的刻板印象後,看完該片真能夠用“驚豔”二字來形容。你能想象根據圓明園那殘破的遺址是如何能夠撐起一部近兩個小時的紀錄片嗎?而且我注意到,在漫長的播映過程中沒有一個人離開座位。創作人員獨具匠心的把一個家族的歡樂和痛苦;一個帝國的興盛和衰亡,一個民族的榮耀和恥辱都濃縮在圓明園——這座地球上最大最豪華的私家宅院,被世人稱為萬園之園的東方博物館,也是歷史上獨一無二的人間仙境裏。我們看到的不再是歷史書上亙古不變的枯燥的文字,而是一個鮮活生活的故事;我們看到的不再是那幾張變換了無數角度卻也沒有多大變化的大水法遺址,而是美輪美奐的圓明園全景!

這些都歸功於創作者滴水不漏的講故事潛力和大規模地使用了電腦仿真動畫技術,將一個瑰麗輝煌的圓明園和大清帝國的興衰重新帶到觀眾面前。據導演金鐵木介紹,本片是國產電影中第一部真正的數字中間片電影,它與我們傳統上所講的數字電影完全不同,數字中間片技術能夠幫忙影片最大程度的在銀幕上實現優異的影像效果。為此,本片導演金鐵木專程前往新西蘭的WETA公司製作拷貝,

該公司以前製作了國際經典影片《指環王》《金剛》和《納尼亞傳奇》等,擁有最好的經驗、技術和工作人員。這些辛勞如今綻放出了累累的果實、耀目的光彩,這是一部有故事的紀錄片,這更是一部決不同於以往傳統紀錄片的視覺盛宴、影像奇觀。

下個月該片就要在國內院線全面上映了,紀錄片走進院線並不是創舉和新鮮事,但像《圓明園》這樣規模和數字化製作的紀錄片走進院線在國內還是第一次,這絕對是一個壯舉。但是具體票房成績如何,還要等待廣大觀眾的最終檢驗。

如果説,當年法國文豪雨果公然對抗自己的國家,用文字記錄下強盜們的斑斑劣跡是一種文人的良知和勇氣的話,如今在這歌舞昇平的時代中,耗去五年的時間來完成這樣一部居安思危、波瀾壯闊的盛世危言《圓明園》,則是一種職責和一種眼光,深表敬意!

圓明園的觀後感範本(三):

法國大文豪雨果以前説過:“從前在世界的一方有一個奇蹟:這個奇蹟叫圓明園。一個近乎超凡的民族利用其想象力能夠造出的全部東西都集中在那裏。請你想象一種大家不明白是怎樣的、而又無法形容的建築物,就像月宮的一座建築物,那就是圓明園”。我們今晚所看到影片裏的‘圓明園’只是透過現代的科技製作的一種假象,但足以感受到昔日的圓明園有多麼的美。

影片《圓明園》就是一場視覺大宴,在影片中我們能夠欣賞到超多的中國傳統的建築藝術,也能夠欣賞到西方以及西北少數民族的建築藝術。我們還能夠透過表面現象看到更深層次的東西。我所感受到的有以下三點。

一、建造的規模和特色。我信這是任何一個人看到這部影片後的第一個感慨。圓明園的建設經歷了三代帝王的建設,這是與當時的社會背景離不開的。當時清王朝入關後,由於皇帝不適應北京紫禁城內炎熱的氣候,就在北京西郊的海淀建造了圓明園的前身暢春園,成為皇帝避暑的地方。之後逐漸擴建,到乾隆帝時,國庫充盈,更是大興土木。由此,圓明園的格局大體已構成,其面積也相當於此刻600個足球場那麼大,能夠任由你想象其規模了。圓明園的建設彙集了當時江南的若干名園林勝景的特點,融中國古代造園藝術之精華,皇帝也將自己的詩情畫意融入於千變萬化的景象當中。不僅僅如此,還吸收了歐洲的建築風格,把歐洲的園林建築特色與東方的園林風格相結合,最著名的就有‘大水法’。園內的各種亭台樓閣、洲島、橋堤、曲廊等建築羣的整體佈局讓人感覺到了和諧完美。

二、中國古代和諧美。影片一開始就給我們再現了清王朝的宮廷畫師所作的圓明園設計圖,但這些幾百年前的設計圖紙在我們現代的人看來好像就是一幅山水與建築現結合的國畫。在這些‘設計圖’上的建築基本上貼合當時圓明園的真實建築物,也就是説古人就是依靠這些‘設計圖’來建設圓明園。在設計圖上能夠看到這些建築與周圍的環境很協調,與環境相融合,這也就是古代人追求的一種‘和諧美’,能夠説是人與自然的和諧。中國的古典主義美學在美的形態上就主張和諧美,這也與儒道兩家思想密切相關,兩家思想的融合為共同的和諧美的思想。三代帝王對圓明園進行規劃時就個性注意和諧,圓明園在整體上本身也就是一個帝國版圖的縮影,在園中的西北方向,有一座假山就喻為‘崑崙’,還有仿廬山景色的‘小匡廬’等,建築物再置身其中。在影片中也講到這種和諧性直到乾隆帝時才慢慢消失。當然,古代的和諧美在文學上也有體現,蘇東坡就曾説過;“畫中有詩,詩中有畫”這麼一句話。董仲舒的‘天人合一’也是和諧的一種表現。

三、東西文化的差異。在影片中有這兩個情節,西方傳教士郎世寧來到東方這個禮貌古國後,想進入清朝皇家畫院,就以西方繪畫技法畫了一幅小孩的肖像,以博得皇帝的歡心,結果失敗了。原因很簡單,就是皇帝不喜歡他的繪畫技法。另一個就是皇帝想要建一個西方水法,而在當時就只有傳教士郎世寧懂得西方的建築,於是郎世寧成為了設計師。由於皇帝的極度關注,郎世寧的設計都要由皇帝過目後才能行。這位東方的主宰看到郎世寧的設計的水法後一度在改,他認為‘裸身的人’不能出此刻他的‘視線’內。更進一步的看,這些就是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在當時的東方審美追求的是‘神’,神似而形不似。西方審美追求的則是‘寫實’,真實的寫照。難怪皇帝會説小孩的臉上怎樣能有陰影呢!

傳統的儒家思想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專制統治在清朝又到達了歷史鼎盛時期,未出嫁的女子足不出户是當時所謂的道德規定,更別説會出現‘裸體的人’了。而在西方人們的思想則是較開放的,他們更喜歡去追求為當時不知的一些東西。在影片中我們也看到了中國人與西方人對待科學不同的態度,西方人對科學是執着的追求,而在當時的中國人眼裏更本就沒有科學這個概念,清朝的統治者也認為學習西方的技藝就是玩物喪志。我想文化也是影響一個

民族進程的一個重要的方面,也正是這些文化的差異,導致了火燒圓明園的杯具。

如今是圓明園已是一片焦土廢墟了,但它以前的宏大的地域規模、傑出的營造技藝、精美的建築景羣、豐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內涵不會被人們忘記,更不會被歷史忘記。

圓明園的觀後感範本(四):

1860年10月18日——我們就應銘記於心的日子,因為在歷史的篇章上,這是帝國主義火燒圓明園的日子。圓明園的毀滅,即見證了帝國主義的傷天害理,令人髮指的罪證,也證明了那時清朝的腐敗和“落後就要捱打”的道理。

看了學校的《火燒圓明園》的記錄片後,我感受頗受。

閉上眼睛,我好似看到了近160年前那火燒圓明園的場面,也看到了法國和英國這兩個強盜在肆無忌憚的犯着罪惡。我能夠聽到他們在驕傲的笑着,笑着他們的勝利,笑着他們的偉大,笑着中國的腐敗。

其實,這段歷史是我最不願意應對的歷史,因為它是中國歷史上的屈辱,也是作為每個中國人心底最疼的地方。我想,是個中國人。就必須仇恨妄自尊大,毫無避諱的燒殺搶掠的帝國主義吧!

這不是我在誇大其詞,而是他們的做法真的不能不讓中國人氣憤,不能不讓全世界所苟同。

對於圓明園,我是心存驕傲的。不管它以前是否被帝國摧毀,也不管它此刻是如何的面目!

但是能夠説,它集我國幾千年優秀造園藝術之大成,把我國古典園林推向一個新的高度。當年,凡目睹過其盛況的人,都説它確實是好。一些西方人,對中國園林刮目相看,也正是從圓明園開始的。總之,圓明園為我們這個禮貌古國贏得過榮譽,以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

在搶劫圓明園的時候,隨軍的神職人員在圓明園被焚燬前居然大言不慚地説:“都拿走吧,再過半小時,所有的東西都將被燒掉。這是拯救,而不是搶劫。”這是令中國人所憤怒的,我不明白他們為什麼能夠做到這麼的自圓其説。

我想,圓明園的毀滅。不僅僅是令中國所有人民所羞辱的,也是令全世界,令全人類所歎息的,也是歷史上的一大遺憾。我想,此刻的英國和法國就應抱有抱歉之心了吧!

畢竟他們的做法實在太過分,太可惡了!

但是,網上的一條消息,徹底把我震撼了:對於圓明園一事,帝國中有的沒有記載,有的甚至是慶祝勝利之類言語。他們這般的自我吹噓,我真的被震撼了。他們難道不該覺得在圓明園一事上,他們的做法可恥之極嗎沒有記載,這不是小人的做法嗎!

敢做不敢當,這不是和當年日本對於二戰時的殘暴行為不以承認的可恥做法一樣嗎!

法國著名歷史學家伯納·布立賽曾説過:圓明園劫難是中國歷史,也是世界禮貌史上的一次巨大災難。他一向堅持自己的態度:對於歷史上所犯的錯誤和罪行,能夠原諒,但不能忘記。

是呀!

那畢竟已是歷史,是不可改變的。此刻我們就應做的就是不要再讓這篇歷史在以後重演。我們要把這篇羞辱的歷史銘記於心。成為我們加油的指引標。歷史是不可改變的,它將永遠記錄在每一代的人心中。但是,它能夠改變以後,改變將來我們的生活。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有職責為了以後中國完美的將來奮鬥。從此刻努力,為了新中國,為了歷史不再記錄像火燒圓明園這樣的屈辱史!

我們就應有奮鬥的決心。來!

為了中國的以後,我們努力奮進吧!

圓明園的觀後感範本(五):

公元1644年,來自北方的遊牧民族——滿族落户紫禁城。這不僅僅意味着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帝國——大清的開始,也昭示着一座曠世園林的誕生。

圓明園從雍正登基起,幾經擴建達至其最鼎盛的規模。如此浩大的規模,不僅僅凝聚着雷氏家族的心血,也是帝國建築藝術的最高峯,飽含了無數工匠的智慧與汗水。圓明園的設計藴涵着中國傳統文化積澱了幾千年的審美情趣,不僅僅模仿了中國南方迷人的自然風景,也再現了中國詩歌與繪畫中的意境,是自然風韻和藝術加工的完美融合。它不僅僅體現了雍正在藝術上的深厚造詣,更處處銘刻着雍正的理想和意志。這個渴望權利的帝王將自己的理想,深深地烙在了圓明園上,使得圓明園變成了一個充滿了政治象徵的帝國縮影。

據史料記載,18世紀中期的大清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帝國擁有世界1/3的人口,糧食產量和工業產值也佔到了世界的1/3。然而正是這樣的盛世,將乾隆籠罩在一種空前的自豪感中,藐視科學、盲目自大、制度僵化、政治腐敗、閉關鎖國,所有這一切使得大清帝國在鼎盛的外表下,潛藏着巨大的憂患和災難,也註定了帝國不可逆轉的衰落。

當乾隆還在圓明園中大興土木時,英國工業革命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着;當乾隆陶醉於自己的豐功偉績時,以科學為先驅的西方禮貌卻蒸蒸日上;當東方的大清帝國依舊按照2000年前的模式運轉時,劇烈的變革在西方正發生着:美國獨立、法國爆發資產階級大革命、英國開拓全球殖民地……變革接踵而至,然而圓明園中的乾隆卻並不明白,世界已經變了。

從秦始皇到乾隆,中國走過了整整兩千年的歷史,保守和自大正在蠶食着這個龐大的帝國。然而僅僅距乾隆逝世40年後,英國就用武力強行敲開了中國的大門,開始堂而皇之的傾銷。從此,西方列強開始了一次又一次對中國的入侵,大清帝國陷入了風雨飄搖之中。

不得不説,西方列強的入侵給予了大清帝國一次深刻的覺醒,並且從長遠而言,着實是推動了中國歷史的進程。然而這樣的覺醒與進步,卻是以自我犧牲為代價的。當然,圓明園也未能倖免於難。當我們歎息圓明園昔日的輝煌時,當我們目睹整整燃燒了三天三夜的大火時,當我們再次凝望身後無法形容的瓦礫與焦土時,我們卻更加可悲地看到了人性中最醜惡的一面。也許你的腦海中很難浮現出一大羣各種膚色的和士兵,蜂擁而上,在這一座充滿了珍寶的城市裏為所欲為的場景:凡是能拿走的,一件也沒留下,拿不走的,就毫不留情地毀掉,並且臉上還洋溢着一種歡樂的神情。我們還能清楚的聽到,爵士説:毀滅似乎是唯一的方法。格蘭特將軍也説:在撤退之前,我們期望用一些方法來證明,聯軍已經征服了北京,我們務必留下勝利的證據,以杜絕將來的疑問。正是這樣扭曲的行徑,更加讓我們為圓明園的消失而痛心。

1861年,法國作家雨果在信中這樣寫到:在地球上某個地方,以前有一個世界奇蹟,它的名字叫圓明園。它彙集了一個民族,幾乎是超人類的想象力所創作的全部成果。這是一個震撼人心的尚不為人熟知的傑作,就像在黃昏中從歐洲禮貌的地平線上看到的亞洲禮貌的倩影。你能夠去想象一個你無法用語言描繪的仙境般的建築,那就是圓明園。那裏不僅僅有藝術珍品,而且還有數不勝數的金銀財寶。這個奇蹟現已不復存在。一天兩個強盜走進了圓明園,兩個勝利者一齊徹底毀滅了圓明園,我們所有教堂的所有珍品加起來也抵不上這座神奇無比光彩奪目的東方博物館,多麼偉大的功績,多麼豐碩的意外橫財。在歷史面前這兩個強盜,分別叫做法蘭西和英格蘭。

昔日圓明園的輝煌難以再現,而今的圓明園也只剩遺址供後人緬懷和想象。

圓明園的觀後感範本(六):

因楊老師佈置的作業,我特意去觀看了《火燒圓明園》。看完這部電影之後,我淚如雨下,我心中被恥辱的火焰無情地燒灼着,拳頭也不由自主地握緊了,眼中燃起了憤怒的火花。

我們身為中國人,龍的後代,怎樣不想見一下那有着優美動人的傳説、極致精美、聞名於世、舉世無雙、雕樑畫棟的圓明園呢它那具有中國特色、復古形式的亭台閣樓,千奇百怪的花草樹木,價值連城的、獨一無二的國寶,美至無瑕、精緻小巧的鈽品,光潤光滑、璀璨奪目的珠光寶器……然而,這一切的一切都已經消失了。剩下的只有那些光禿禿的、醜陋殘缺不堪的`石塊孤零零地躺在那兒,它們好像在對我們訴説當年的奇恥大辱與痛苦。

在那一百多前,嗜血成性的八國聯軍,居然無視我們中國人的尊嚴,肆虐踐踏中國的寶貴國土,偷搶拐騙樣樣精通,他們大肆搶奪圓明園的文物和財寶,搗亂破壞珍貴的亭台樓閣,毀壞了圓明園中的那些奇異的花草樹木,這引起寶貴的東西就這樣被破壞了,我們作為龍的子孫們,有尊嚴的中國人,難道會不感到氣憤嗎這羣作惡多端的強盜,為了掩飾他們的罪行,竟然不知恥的地又放大火燒了圓明園,大火整整持續地燒了三天三夜。大地在巨烈顫抖,人們悲憤哭泣。那舉世聞名,獨一無二、詩情畫意、融合了藝術之美、建築之雅的圓明園在大火燃燒的一瞬間、頓時都化為了烏有,成為了一片廢墟。

我們中華民族但是一個不屈不撓的偉大民族,又怎能忍受這樣的奇恥大辱呢“老虎不發威,把我們中國人當病貓”嗎瞧!

沉睡已久的睡獅已醒,即將怒吼咆哮!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經過不懈的努力與艱苦卓絕的戰爭,已埋葬那腐敗醜陋的舊社會,也埋葬了那段可怕的記憶、恥辱與痛苦!

之後,又帶領人們走出過去的那些陰影,在舊中國上的廢墟與恥辱中,發憤圖強,建設了社會主義的新中國。巨龍已經騰飛了!

睡獅已經怒吼了!

如今的我們,已不是以前受外人擺佈的棋子,代替而之的是強者,真正的強者!

我們要去外國人的面前抬起胸膛,告訴他們:中國人的尊嚴你們是沒資格踐踏的!

我們的偉大的祖國母親如今也是繁榮昌盛,像一顆璀璨耀人的明珠,屹立在世界的東方,光彩照人。

我們的祖國在飛速發展,祖國未來的那幅如痴如醉的優美動人的圖畫還有待我們這些祖國未來的花朵去點綴、描繪。我們要將過去的奇恥大辱銘記在心,好好學習,掌握科學文化知識,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優良的品德,鍛鍊強壯的體魄,培養良好的素質,樹立光輝的形象,明確一個遠大的志向,用我們的努力與心血去換回優異的成績來報答祖國母親的哺育之恩,並告訴外人——中國的土地是絕對不允許你們這些外人侵略的!

圓明園的觀後感範本(七):

暑假期間,我觀看了電影《火燒圓明園》。這部電影使我很受教育。

從影片中,我瞭解到圓明園內有涓涓的流水,高低不齊的假山,碧綠如詩的湖水,層疊的山。園內的宮殿建築,美妙奇特,如詩如畫,變幻無窮。那不盡其數的名貴的奇花異木,數不盡的玉珠寶器,民族建築的特色,西洋建築的優美,圓明園都堪稱世界上的傑作。

但是,不幸很快來臨了。

公元1860年6月,英法聯軍入侵中國。

在北京城內,侵略者殺人如麻,他們甚至將老百姓排成行,用機槍掃射,用大炮轟炸,多少無辜的生命倒在侵略者的槍炮之下。

侵略者闖進圓明園,他們看着這些珍貴文物和金銀珠寶,就如同餓狼看見了獵物,瘋狂地搶奪起來。他們把能拿走的拿走,手裏,懷裏裝滿了珍貴文物和金銀珠寶,手裏,懷裏裝不下了,他們就用搶來的綢緞,刺繡做包袱,揹走成包的珍貴文物和金銀珠寶。而對於那些拿不走的銅器,瓷器等物品,就用槍或者棍棒打碎。

這羣侵略者將無數奇珍異寶被洗劫一空,還在園內公開拍賣搶來的髒物,更讓人忍無可忍的是,英法聯軍在大肆搶奪之後,為了掩蓋罪行,竟然放火焚燬了圓明園……

一連幾天,圓明園各處濃煙滾滾,遮天蔽日。莊嚴華貴的宮殿和優美玲瓏的亭台樓閣被火光煙霧吞沒,在烈焰中噼噼啪啪響了一陣後,一座座都倒塌下去。整個圓明園變成了一堆堆焦土和殘磚破瓦。世界上最輝煌壯麗的建築羣從此消失了。

看到那裏,我不禁想到,我們的祖國有光榮的歷史,也有屈辱的過去,火燒圓明園便是祖國屈辱的一頁。

多麼令人憤怒啊!

這座凝聚了無數能工巧匠的心血、智慧的藝術寶庫,這座舉世聞名、絕無僅有的皇家園林,這座彙集上至先秦時代的青銅玉器、下至唐、宋、元、明、清歷代名人字畫的博物館,竟這樣被侵略者付之一炬。這一把火,毀滅“萬園之園”的同時,也在每個中國人心中構成了仇恨和恥辱的烙印。

看完這場電影,我十分氣憤。回想過去,比較此刻,我們的祖國已經如沉睡已久的巨龍騰飛在世界的東方。但我不會忘記英法聯軍侵略中國式給中國人民帶來的沉重苦難!

這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要加倍珍惜,努力學習,長大後為祖國的繁榮昌盛,為民族的復興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圓明園的觀後感範本(八):

“中國,請自己站起來!

”——這是我看完電影《圓明園》之後最大的感受。伴隨着影片蒼涼而悲壯的配樂,我與講述者郎世寧一齊重温了大清王朝的歷史,也身臨其境地感受到了圓明園的瑰麗與夢幻。然而,這部影片的拍攝目的絕不僅僅僅是向觀眾介紹圓明園這個世間奇蹟的短暫一生,其真正的用意想必是要透過圓明園的命運來折射清王朝的命運,並引導人們去思考中國最終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原因。

在我看來,影片中談到的以下幾點是值得注意和認真思考的:

首先是科學技術的落後。片中提到,康熙皇帝才識淵博,十分喜愛天文和數學物理等傳統好處上的“科學”,但是,泱泱中華,在夜間用天文望遠鏡仰望星空的卻只有年邁的老皇帝一個人。大多數的朝廷官員都認為“科學”是腐朽的、無用的、是故弄玄虛。官員尚且如此,更不用説目不識丁的平民百姓。那麼是不是説,多數平民的無知和保守就是導致科學技術落後的根本原因呢?我認為不是。剛才提到,康熙皇帝很喜愛科學,那麼在當時那樣一個高度集權的家族化國家中,皇權是至高無上的,如果康熙真的想發展科學技術,或者説真的想將自己的興趣愛好推薦給更多的人,他是完全有潛力做到的。但是他沒有這樣做,可見,在當時,就連這個國家最有智慧、思想最為開明、也是最喜愛科學的人也僅僅是將科學作為一種消遣而已。

從這些分析中能夠看出,導致科學技術落後的真正原因是思想觀念的落後。

如果説上面的推論還不夠準確的話,不妨再將歷史往後推幾十年到乾隆時期。乾隆,這個從小天資聰穎,深受康熙寵愛的一國之君,非但不像他的爺爺一樣沉迷於科學,反而是排斥科學,認為科學是“玩物喪志”,這從他將“西洋水法”噴泉的機械抽水裝置換作人工提水一例可見。於是,我不禁悲歎,時代的進步並未帶來思想的進步,甚至在某種程度上,以乾隆為代表的帝國中堅力量對待新事物的態度較之康熙年間完全相反,思想觀念更為落後。

若進一步深究,這種觀念的落後並不是無來由的,閉關鎖國是一個直接原因。而又是什麼導致了閉關鎖國呢?——是自負!

乾隆的自負、上下朝臣的自負、平民百姓的自負、一個國家的自負!

燦爛悠久的華夏禮貌在此之前就已經為世界創造了無數的財富,尤其是盛唐時期,中國成為了世界的中心。一系列輝煌的成就令長期佔據中原的漢人以為自己就是這個國家永久的王,驕傲感的滋生蔓延為之後清軍入主中原留下了隱患。果然,之後滿人的鐵騎踏平了中原大地,華夏民族的統治權再一次易主。想象一下,當滿人順利地攻克漢人執掌中原時,內心會是怎樣一種情緒?他們打敗的但是號稱“世界之王”的漢族啊!

在這樣的背景下,便不難理解清王朝的自負到底起源於何時,也就不難體會其自負的程度到底有多深了吧?

所謂的“天朝上國”,當自己擁有着世界上最多財富的時候,卻不明白怎樣很好地利用它,而是將其用於享樂,用於修築那奢華的、人間仙境般的圓明園;當自己還如一頭老牛,到處誇耀自己耕地的本領時,西方國家卻已經開始了工業革命,正如一輛疾馳的列車在飛速行駛。古老的農業帝國呵,永遠不會主動地去看看世界嗎?當英國的使者造訪時,你再一次以固有的傲慢與自負對其進行羞辱;當西方世界的洋槍洋炮送到你眼前時,你卻將其當作玩物收藏……最後有一天,當堅船利炮敲開了你緊縮的城門,你已手無縛雞之力,退無可退。

正如馬格爾尼勛爵所言,“中國是一艘破爛不堪的頭等戰艦”,表面浮華的背後卻隱藏着傾覆的危機。

然而這個危機,不僅僅乾隆沒發現,全中國人也都沒發現。也許雍正發現了,他勤勤懇懇,力除弊政,將帝國推向了頂峯,也推延了其破敗的命運。然而,中國歷史上像雍正這樣勤政的皇帝又有幾人?13年日以繼夜地付出讓他積勞成疾,一代帝王最終為國家的命運殫精竭慮而死,這不得不説是一曲歷史的悲歌。自雍正以後,哪怕有所謂的乾隆盛世,清朝實際上已經開始走向衰敗,難逃覆滅的命運。

以上便是我簡要總結的中國在近代前越來越落後於西方的原因。

圓明園的毀滅和國寶的流失固然讓我們對英法聯軍的強盜行為義憤填膺,但仇恨並不能解決問題,當170年後的這天再次回顧晚清那段風雨飄搖的歷程,我更深刻地領會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內涵和本意。俗話説,“以史為鏡,能夠知興替。”這天,當中國再一次成為世界矚目的中心,當中華民族再一次昂首屹立於世界的東方,我想對自己説:要冷靜,不要再重蹈祖先的覆轍——讓驕傲自滿的情緒滋生蔓延,做一名低調而自尊自愛的學習者,做一個不卑不亢的中國人,努力去學習西方,努力去奮鬥,只為有朝一日能改變祖國落後的現狀,只為有一天,每一箇中國人——無論貧富貴賤、無論男女老少、無論身居何職,都能面帶笑容的説:“我過得很幸福、很快樂。”這才是最重要的,這才是國家興旺的王道!

什麼天朝上國、世界強國,當一個國家的福利沒有轉變為社會的福利之前,當少數人的財富沒有變成多數人的利益之前,一切都是虛的、一切都是經不起考驗的,如果看到一點點成績就沾沾自喜,自以為是,那必然會再次跌倒,甚至一蹶不振。中國的未來在我們手上,在每一箇中國人的手上,所有人都務必不懈努力,這樣才能早日奪回我們以前失去的光榮與夢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guanhougan/9drmx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