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圓明園的毀滅 >

圓明園的毀滅觀後感

圓明園的毀滅觀後感

通過觀看竇桂梅老師《圓明園的毀滅》教學視頻,我深刻地感受到竇桂梅老師獨有的課堂魅力,領略到了竇老師課堂的教學風格,對語文教學也有了些許新的收穫、新的感悟。

圓明園的毀滅觀後感

在我看來,《圓明園的毀滅》這一課堂上,竇桂梅老師主要體現了這樣幾點教學理念:

一、朗讀——再現世界的方式。

朗讀,這是貫穿《圓明園的毀滅》整堂課最突出也是竇老師她自己強調的一大教學理念。畫家可以用自己的畫筆,通過線條、顏色來體現自己的思想;音樂家可以用跳動的音符、美妙的旋律來抒發自己的情感,述説心中的世界;那麼作為學生,學習語文,我們今天可以用的也是被大力提倡的一個方式,就是朗讀。而《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就有指出:“各個學段的閲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如第三學段閲讀方面的學習目標就有“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但是,作為一名老師,我們怎樣來組織有效的朗讀豐滿學生對文本的認識,來提升孩子對世界的看法呢?這是一個多麼有挑戰和實踐性很強的事情。但從竇老師的課堂上,我看到了很多值得我們借鑑的方面。她反反覆覆地讀着同樣的段落,方式卻一點點地在改變,學生也在她的引導中越來越會讀、樂讀。一種種個性化的精彩的個人讀,齊讀,師領讀,變化着調子來讀„„充分地將朗讀落到了實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以讀促悟,達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諧統一。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性質與地位”中明確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圓明園的毀滅》是一篇人文性凸顯的課文,在竇老師的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學生們在朗讀中汲取着作家精彩的語言,積累着生動的豐富的有特色的語言文字,如不可估量、金碧輝煌、玲瓏剔透;在朗讀中,學生們瞭解了圓明園輝煌的過去和毀滅的經過,激發起了學生們熱愛祖國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以及振興中華的責任感。運用字詞句的教學,展示語文的工具性;通過學生的情感體驗,實現語文教學的工具性;而本堂課中,正是通過朗讀使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達到了人文性與工具性的和諧統一。

(二)以讀代講,充分體現了“三主原則”。

長期以來,由於“應試教育”從不考口頭言語方面的聽、説、讀,閲讀教學大都以教師“串講”“串問”代替了學生語言和思維的主動發展。《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閲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環節,“讀”是提高朗讀效率,增強閲讀能力,感受人生真諦的必由之路。古語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縱觀全課,竇老師主要採用了以讀代講的方式貫穿於閲讀教學,着重指導學生如何去“讀”,如何在泛讀中知曉大意,在精讀中品味文字,在復讀中體驗情感。

竇老師“以讀代講”的方式還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掌握方法、形成能力為主線”的三主原則。其中“以學生為主體”就是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鼓勵主動探究,真正把讀書的優先權交給學生,從而使他們具有濃厚的學習興趣,形成正確的讀書方法和良好的讀書習慣。“以教師為主導”就是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以掌握方法、形成能力為主線” 就是從學生智力結構的現狀出發,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讓學生在實際中掌握知識、發展能力、開發智力,達到自能讀書的目的。如,整堂課基本上都是以朗讀貫穿始終的,而這裏的朗讀主要是學生個體或集體的朗讀朗讀之後,竇老師並沒有立即予以評價,而是先採用了學生自評、同桌評、同學互評等方式,如果學生知道的,教師決不“代勞”,課上就有這樣一個例子,一名同學朗讀完,個別同學對其進行評價之後,還有一處讀不正確的地方沒指出,此時竇老師就説:“不過還有一處,我聽出來了。(看到很多同學舉手了)哦,你們也聽出來了,那是不是和我的意思一樣呢?我就不説了,請你説。”把朗讀、評價的優先權交給了學生;但竇老師採取的也絕非全程“放羊式”的教法,在學生進行評價後,老師還會進一步地進行引導,如,有位同學課文朗讀得太流利了,忽視了分號、句號間的停頓關係,此時竇老師就進行了適當地引導,引導學生讀的時候緩一下,慢一下,注意分號朗讀和句號朗讀有什麼區別,進行這樣的引導點撥後,再請這位同學讀了一遍,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地位;而學生在這一主動參與和借鑑過程中不僅掌握了課文中的知識,還掌握了學習的方法、朗讀的技巧,還養成了善於傾聽他人朗讀的好習慣。

總之,朗讀的學問很大,需要在探索中前進。但相信只要我們能夠正確認識朗讀教學的重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的朗讀水平,精心組織指導學生每一次朗讀,就一定能夠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及能力,“讓粗糙的課堂變得細膩起來”,從而更好的為語文教學服務。也相信,竇桂梅老師閲讀教學指導正是我們努力前行的一盞指路燈。

二、賞識性教育——點燃學生自信的火花。

愛默生説過:“教育的祕訣是尊重學生。”學生是正在發展中的人,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他們,欣賞他們成長的腳步。我們要耐心地傾聽學生的訴説,這既是尊重學生的表現也是學生的心理需求,而不能隨意敷衍學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有尊嚴地、自信地成長。

在課堂教學中,竇老師十分重視跟學生的積極互動與交流,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給予恰到好處的肯定和表揚。這種賞識性的評價,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圓明園的毀滅》這一課中,學生參與朗讀和自主發言的機會有很多,因此評價學生的朗讀和見解時需要一定的技巧,不能過高或過低地評價,要做到恰到好處。竇老師在這一點上獲得了成效,體現了她駕馭課堂教學的高超藝術。如,在朗讀過程中,有位同學由於讀得太快,有些地方讀得不太到位,竇老師並沒有馬上指出哪裏讀得有所欠缺,而是首先對他進行了表揚,“你真了不起,這段這麼長,你從頭到尾讀得這麼流利,同意嗎?”緊接着,就有同學舉手想説説他們剛才傾聽後所發現的了,這時,竇老師就進行了適時的引導,“有同學想對你聊聊!”針對學生的缺點和錯誤,在表揚其優點的基礎上採用學生樂於接受的“提醒式”進行賞識性教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激情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途徑。

在初看竇老師《圓明園的毀滅》這一教學視頻時,看到她如此激情的教學風格,我真的'有點不適應,但當我靜下心來,再次品讀的時候,我從心底油然而生一種敬佩之情。

著名國學大師王國維曾説過:“有真性情方有新境界。”我想,竇桂梅老師正是這樣一個性情中人。有人就這樣評價她:“竇老師把激情灌注到整個課堂,使課堂像一條奔騰向前的大河,時而蓄勢待發,時而洶湧澎湃,時而舒緩有致,我們彷彿和她以及孩子們一起登上她的激情之船,開始了激情之旅,觀賞和領略到一派激情之光”。是的,在她的課堂上,從她的語言中,從她的板書中,從她的舉手投足中,我們無不看到了她的激情四射,她的這種激情猶如一團烈火迅速點燃起學生心中的那團火。

但也有人這樣評價竇老師的課堂:“激情過火——雖深情並茂,課堂至始至終情緒飽滿,聽者跟着激動,過後給人的感覺很累,有時所表現的狀態給人的感覺是——‘熱鬧’。”但在我看來,竇老師課堂上的這種激情不單單是種情緒,更是一種熱愛,源於她對生活,對教育事業,對學生們的熱愛。所以,我們才能看到在課堂上,竇老師總是那麼地全情投入,“激昂處她和孩子們一起激昂,纏綿處她和孩子們一起纏綿。高興,她和孩子們一起擊掌;傷心,她和孩子們一起落淚。課堂上的竇桂梅全然把自己也當成了一個孩子,傾情揮灑着童真。”試想,如果我們有幸能成為一名小學老師,在若干年後,我們能像竇老師這樣充滿激情地走上講台嗎,即使不能達到像竇老師那樣的境界,我們還能像當初尚未成為一名教師前那樣懷揣着一顆“讓孩子像追蝴蝶一樣,輕鬆,快樂成長”的,對生活、對工作富有激情的心嗎?我想,我們都很難最出一個肯定的回答。這也是我對竇桂梅老師產生欽佩之情的一個主要原因。

總之,優質教學是需要教學激情的。它需要教師貫注激情於文本,洋溢激情於課堂,點燃激情於學生。只有當教師有了教學激情,學生才會有濃厚的求知慾望,進而迸發出智慧的火花,才能凸顯新課程理念中的人文性,營造快樂課堂,才能使課堂教學充滿魅力,使學生在藝術美的課堂內充分領悟真、善、美。因此,教師要用滿腔的激情投身教育事業,要讓課堂教學充滿激情,用這種激情去感染每一個學生,使之成為學生學習的巨大動力。同時,只有用激情演繹教育,教師才能演繹自己精彩的人生。

竇老師曾寫道:“一名優秀教師,應把教學當作一種表達方式,而不是職業。語文教育教學對你而言,是激情,也是思想。”她就是擁有激情與思想的優秀教師。

聽過竇桂梅課的老師幾乎都説,她的課堂是文字無法完全傳遞的。確實,只有置身竇老師的課堂,你才會真正感受到她充溢血脈之間的一網情深,你才會真正領略到她的理想與行動的用心融合,你才會真正聆聽到她的行動着的宣言:“語文教育應該成為師生終身的精神嚮往,應該讓師生一起在語文的課堂幸福成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huimie/x77zm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