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觀後感 >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着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簾,不禁使我們打開眼界。“阿里的貧困是我們的恥辱,帶領羣眾致富是我們的天職。”或許也正是因為這句話,他拼命工作,不幸的是在去往新疆阿里的途中發生了車禍英勇犧牲了。廉潔清正表現了他作為一名黨員、一位領導幹部克己奉公忠於職守。而他犧牲後,在他的上衣口袋裏卻只發現了8元6角錢,試問哪一個高幹領導人口袋不是鼓鼓的呢?廉潔自律、克己奉公是共產黨人的應有本色。而孔繁森同志正是這句話的完美體現。深切懷念則表現了孔繁森同志在人們心中至高無上的地位。孔繁森同志一生以黨的事業為重,以加強民族團結為己任。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展現了當代共產黨人的優秀品質。他的事蹟使計算機學院的新同學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同學們為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所震撼,為他偉大的人格魅力和堅定的信念所感動,同時也為他的過早離世深感惋惜。

參觀結束後,聊城大學計算機學院同學們紛紛表示要向孔繁森同志學習。學習他崇高的理想和堅定的新年,學習他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學習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讓自己成為一個崇高的人,一個有價值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孔繁森紀念館是一個常來常新的地方,每次來到這裏,總會有着全新的不同感受。

這並不是紀念館裏又增添了什麼新的內容,而是來到這裏,我們會自覺不自覺地用孔繁森的事蹟來對照自己。一個共產黨員能否時刻牢記黨的宗旨,時刻回憶起我們舉起拳頭宣誓時的內容,是至關重要的。我們常説的`黨性教育,經常説的宗旨意識,都是貫穿在日常平凡工作中的點點滴滴小事裏。

每一名黨員,並不是一生中都能做出轟轟烈烈地事情來的,大部分人都是在平凡中度過一生的。但是能夠在平凡中堅持理想信念始終如一,這是很難做到的,我認為這樣體現出來的精神才是更加偉大的。孔繁森就是這樣一個偉大的人物。他的事蹟都是小的事情,但是他的人品恰恰就是在這些小事中凝聚、煉就了的,他的偉大也正是於此。

人的職位有高低之分,人的經濟有窮富之分,人的工作生活環境有良劣之分,但是作為一名黨員,如果都能像孔繁森那樣將自己份內的工作做好,都能待人不分高低,都能熱心熱情幫助別人,那麼他就一定是一個偉大的人。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紀念館外陽光和煦。肅穆的紀念館內,綠樹成蔭,鮮花靜靜綻放。紀念館的大展廳裏,眾多遊客井然有序地參觀孔繁森生前的生活用品、工作筆記以及簡樸的衣物,包括他深入羣眾的各種照片。

遊客有老有小,有不少是一家人過來參觀。不滿4歲的林川昊可算是當日參觀者中最小的一位。林川昊的父親説,他們是本地人,孩子是第一次來紀念館參觀。因為姐姐的孩子想寫一篇紀念孔繁森的文章,他就把林川昊也帶了過來,讓他看看這位讓聊城人為之驕傲的英雄。小小的林川昊蹦蹦跳跳,卻跟着父親在孔繁森塑像前,仰望站立了許久。

展廳包括齊魯赤子、汗灑雪域、情繫高原、廉潔清正、深切懷念、光耀神州六個板塊。許多遊客在“汗灑雪域”展覽板塊前久久駐足。這裏陳列着孔繁森先後兩次進藏工作時的書信、生活用品和各種照片。菏澤市鄆城縣黃集鄉中心校的肖作侖告訴記者,他和幾名學校的老師“五一”期間來參觀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儘管以前學習過孔繁森同志的事蹟,但這次親眼看到他的許多遺物和生活照片,這種真實感讓他再一次受到震撼。孔繁森的身上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內涵。

展廳門口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兩天非本地的散客比較多。展廳內出售的紀念品中,有兩本書最受遊客歡迎:《永遠的孔繁森》和《黃河之子--孔繁森》。

11歲的吳惠然來自棗莊滕州,她跟着媽媽參觀了紀念館。她説,過去從思想品德課本上知道了孔繁森爺爺,這次是頭一回看到這麼多照片。特別是孔繁森爺爺和收養的藏族孤兒的合影,給她留下很深的印象。她表示,自己也要學習這種樂於助人的精神。

孔繁森同志紀念館館長滿慶富告訴記者説,與往常相比,“五一”期間,以家庭為單位自發來參觀的遊客明顯增加,尤其是老人和孩子比較多。有許多家長節日帶着孩子來接受思想教育。山東省內的遊客最多,省外的參觀者也不少,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和江西等地。

據介紹,孔繁森同志紀念館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國黨員領導幹部教育基地、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和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自1995年9月開館以來,年均接待遊客20多萬人次。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guanhougan/90wjr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