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觀後感 >

參觀陽城孫文龍紀念館有感2017

參觀陽城孫文龍紀念館有感2017

“孫文龍紀念館”雄偉壯麗,孤堆山綠樹成蔭,葡萄園形成規模。下面是參觀陽城孫文龍紀念館有感,快來圍觀吧。

參觀陽城孫文龍紀念館有感2017

參觀陽城孫文龍紀念館有感2017【篇一】

3月14日,沁水縣總工會組織全體黨員赴陽城縣孫文龍紀念館進行參觀學習。

首先,全體黨員幹部在孫文龍紀念館前面對鮮紅的黨旗重温了入黨誓詞。隨後,黨員幹部參觀了孫文龍同志先進事蹟展覽廳、緬懷堂、千米碑林和中國清官紀念館等,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圖片,一件件飽經風霜的遺物,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生動再現了孫文龍同志當年訪貧問苦、深入調研、帶領羣眾大興水利、推廣蠶桑的動人場面,使每一名黨員幹部受到了深刻的黨性教育和心靈洗禮。

通過參觀,大家一致認為,孫文龍同志事蹟感人,催人奮進,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大家紛紛表示一定要認真學習宣傳孫文龍同志的先進事蹟,真正從信念深處感受他的為民情懷,從境界深處體悟他的清廉品質,自覺加強黨性修養,樹立良好作風,以求真務實的精神紮實做好工會各項工作,努力做孫文龍式的好黨員、好乾部。

參觀陽城孫文龍紀念館有感2017【篇二】

3月4號,我有幸參觀了孫文龍紀念館,在聽取了他的一生的所做所為後感覺得到無比的震撼和感動,他的一生是短暫的卻做出了許許多多的好事實事有益的事,被譽為太行山上的`“焦裕祿”正如他自己所説:“我是一個農民的兒子,自願到農村去工作,為改變農村貧窮落後面貌,讓老百姓過上幸福的日子,竭盡匹夫之責。”他是這樣説的也是這樣做的,孫文龍同志無論做鄉長,還是當縣長,書記,始終堅持深入羣眾,深入一線,和羣眾打成一片,為羣眾辦實事,辦好事,為羣眾服務,羣眾給了他許多稱謂:糞簍書記,蠶桑書記,養豬書記,棉花書記,蘋果書記,他曾經説過“我們不要怕困難,不要向困難低頭。來到這個世界,不是為了享清福,不是要重複走舊路,不是要服從一切老朽的事務,而是要革命,要創新,要建設好我們的國家;我們就是要幹前人沒幹過的事,走前人沒走過的路,樹雄心,立壯志,才能有所作為”。他的話難道不正是我們今天的煤層氣精神嗎?艱苦創業,勇於創新,敢於擔當!如果沒有這些精神做支撐的話,也沒有我們今天煤層氣的美好景象!

我作為一個新時期的共產黨員,生產標兵,更應該把這種精神傳承下去,不斷修正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中央的決策上來,堅決擁護黨的方針路線,面對信息技術突飛猛進的今天,面對網絡科學日新月異的變化,我將不斷學習新技術、新方法、新思路,深化精細化管理, 在自己的本職工作中作出更好的成績。

參觀陽城孫文龍紀念館有感2017【篇三】

孤堆底村者,隸屬陽城縣河北鎮。山村不大,人口四百餘。“太行山上的焦裕祿”孫文龍故里是也。

餘站孤堆山縱目,大自然恩澤無限,孤堆底地貌天成。山川形勝,青山環抱,碧水流光,鍾靈毓秀。龍山重崗,形若開屏列帳。左右護砂,宛如負陰抱陽。民居傍山,依勢而建,高低錯落,藏風聚氣。乾為陽,地為陰,陰陽交合。蓋三峯,結巧勢,無不盡善。凹居陽坡,形成環山拱衞朝輯。促生萬物,突顯人於自然和諧。以俗眼看,羣山垂首,景色可仰。天生奇書,深意堪神,地孕玄機,氣象軒昂。合而觀之,真氣自凝,始盡其妙。可謂不可多得的風水寶地。

吾察孤堆底村民居,尋源覓跡,不失古風。受地理、經濟、民俗、材料諸多限制,因陋就簡。建材多用石料、青磚、木材。有磚木、土木、石木三種結構。築者高明,精巧工緻,佈局緊湊,因地制宜。四合院,賞之怡心。三合院,妙物揚善。正方形院落,壘二層樓房,木質欄板,欄高一米。偶有磚木石調,兼植樹木花草,造型簡捷,不失美感。室內不擺過多傢俱,陳設簡單,重在實用。室外不重華麗粧飾,牆體較厚,結實保暖。總體態勢,唯擇地形而建,度量便利而居。我不識精微,看不透有什麼講究,似乎工者有地則建,宜居就好。家户之間,通達方便,最遠不過八步。院基很小,巷道極窄,僅夠人畜通過。道路七高八低,合理利用資源。蓄勢避其所爭,功德藏於無名。心無所念,潤物無聲,正是這種理念,成就了人與自然的高度融合,體現了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夫贊孤堆底村人,勤勞善良,家風樸實,性情憨厚,胸懷博愛,大化可昭彰。人性樸質,弘揚教化,注重忠孝,崇尚氣節,禮儀乃炳耀。關帝廟赳赳雄風,孫氏祠堂昂昂氣韻。大山的靈氣創造了這裏物阜民豐。純樸的民風孕育了這裏卓然子民。人人都讀書,個個會種田。地有脈氣,祥瑞承恩,天地造化,聚登顯貴,造就了人丁興旺。鄰里情深,有求必助,人文教化,恆育人傑,成就了人文薈萃。問村中幾人堪稱花魁?遍詳古今,比比皆是,首推孫文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guanhougan/7gnpj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