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觀後感 >

孔繁森觀後感

孔繁森觀後感

《孔繁森》觀後感500字

孔繁森觀後感

孔繁森,1944年出生于山東聊城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他18歲參軍,在部隊幹了7年,196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79年,國家要從內地抽調一批幹部到西藏工作,時任地委宣傳部副部長的孔繁森主動報名,請人寫了“是七尺男兒生能捨己,作千秋鬼雄死不還鄉”的條幅。剛到西藏,他又寫下“青山處處埋忠骨,一腔熱血灑高原”,以此銘志。 孔繁森為了結束尼木縣續邁等3個鄉羣眾易患大骨節病的歷史,他幾次爬到海拔近5000米的山頂水源處採集水樣,幫助羣眾解決飲水問題;他每次下鄉時都特地帶一個醫療箱,工作之餘就給農牧民羣眾認真地聽診、把脈、發藥、打針。1992年,拉薩市墨竹工卡等縣發生地震,孔繁森在羊日崗鄉的地震廢墟上,還領養了3名藏族孤兒。

我們要學習孔繁森同志無私奉獻的精神。他放棄了舒適的生活,不遠萬里來到西藏,把自己的身心都投入到了西藏的建設中去。身為一名黨員,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表明了黨的根本性質。從孔繁森這一名黨員幹部的身上,折射出了黨無私奉獻的光輝。

他為了制定把阿里地區的經濟帶上新台階的規劃,專門帶領有關部門,親自到新疆塔城進行邊貿考察。可當他完成任務返回阿里途中,不幸發生車禍,以身殉職,時年50歲。

我們要學習孔繁森同志的艱苦奮鬥的精神。作為新一代的我們,沒有經歷過父輩們的艱苦時代。一直是在黨的呵護下健康成長,但這並不代表這我們可以忘記,可以捨棄這樣的精神。國家的建設,黨的建設需要我們,長大後我們應為黨和國家的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

 大學生黨員《孔繁森》觀後感600字

孔繁森出生在山東的一個貧苦家庭,196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79年主動申請到西藏工作。在拉薩工作幾年後,於1993年4月4日調往阿里地區任中共阿里地委書記。阿里地區的環境極其惡劣,海拔高空氣稀薄,温度常年低於零度,人煙稀少,讓人望而生畏。然而,孔繁森就是在這樣一片荒涼的土地上灑下他的滿腔熱血!

到任後,積極聽取幹部意見、帶領幹部們走訪村民的家、給孤寡老人治病帶去温暖、到兵站與戰士們合唱。雪災嚴重,妻女從山東趕來看他,妻子因病住進了醫院,他也沒有第一時間去醫院探望,而是繼續投身在救災的工作中,直到災情減輕才到醫院探望自己的妻子……這些無不體現了孔繁森無私奉獻、無時無刻把羣眾放在第一位的精神。然而這樣一位人民的好乾部卻在赴新疆考察的途中車禍身亡,讓人扼腕歎息。

看完這部電影,再加上自己在網上查閲關於孔繁森同志的生平事蹟,我覺得我真的很渺小,為大家付出的遠遠不夠,自己受的苦遠遠不足!試問有多少人願意離開自己的親人遠赴西藏,在那惡劣的環境貢獻自己的力量,最後獻出自己的生命?孔繁森同志意識到西藏人民需要我們共產黨員的幫助,幫助他們走出困境,過上美好的生活。而他也確實做到了,在那次雪災中,他的首要任務就是保護羣眾,其次再保護牲畜。他把羣眾的情緒穩定,再團結羣眾把損失減到最少,最後成功抵禦住了這次災難。

我還認為我應該學習他那熱愛人民、服務人民的精神。雪災中,他不忘在水深火熱的羣眾,沒有第一時間趕去探望從家鄉遠道而來的妻女。他是真正把羣眾放在第一位的人。他了解到山區的教師很久沒發工資,毫不猶豫地把自己的工資捐了給她。他到孤寡老人家,為老人暖腳,這讓老人得到久違的温暖。黨員和羣眾就像魚和水,誰都不能離開誰,只有明白這個道理,黨員才能更好貼近羣眾,服務羣眾。

孔繁森同志有太多寶貴的精神值得我們認真學習:開拓進取、求真務實的作風,以人民羣眾的利益為出發點的精神,艱苦奮鬥的精神……作為一名大學生黨員,我需要學習完善的`還有很多,我立志以孔繁森為榜樣,學習他那寶貴的精神財富。最後我以他的名言作結束語:老是把自己當珍珠,就時常有怕被埋沒的痛苦。把自己當泥土吧!讓眾人把你踩成路。

電影《孔繁森》觀後感800字

也許,歲月能改變山河,但歷史將不斷證明,有一種精神永遠不會失落!崇高、忠誠、奉獻,將超越時空,成為人類永恆的追求。

也許,時間會沖淡記憶,但人們永遠不會忘記,在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中共阿里原書記——孔繁森。

假如人生是汪洋中的一條小船,那麼,志向是方向盤,工作是發動機。沒有志向則船無往,只能在大風大浪中暈頭轉向,隨波逐流,終無所成;不努力工作,縱然有了方向,也只能是守株待兔,停滯不前。立志是非常重要的,人只有樹立遠大的志向,才能有目標有方向地去學習,去工作。孔繁森也正是為了西藏阿里,獻出了自己的一生。

記得他來到西藏,第一次主持會議的時候,他不是侃侃而談,不是氣宇軒昂,不是決心如山倒,也不是誓言重重。他只是平淡地説了聲:“你們會在我心中。”正是這個看似平凡的志向,拉開了他西藏工作的序幕。為他光輝的歷程抹上了濃重的一筆。

江澤民爺爺曾指出,領導幹部一定要樹立正確的利益觀,要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時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吃苦在前,享受在後,孔繁森就是這樣的典範。

忘不了多少個夜晚,他在屋角沉思;忘不了多少個白晝,他在黃土沙中奔波;忘不了他踏遍了每户人家的門檻,慰問了每個老人,鼓勵過每個孩子,幫助過每個家庭;也忘不了他曾收養過兩個孩子,對他們關懷備至,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他的心中裝着的始終是藏族的孤兒,藏族的老阿媽、老阿爸。

他“吃的是草,擠出來的奶和血。”孔繁森就是這樣一位優秀的共產黨員。他的精神永遠刻在藏胞的心裏,他的光輝形象在全國人民心中永存。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不一定要有顯赫的聲譽,但必須要有無私奉獻的精神。抗美援朝的老英雄李玉安、井玉琢,引功埋名幾十年,默默奉獻。他們雖名不顯世、譽不驕人,但又何嘗不是具有崇高精神的共產黨員呢?

無私奉獻是時代的需要,是孔繁森給我們這代人——乃至世世代代都留下了一筆不可估量的精神財富呀,指引我們向前向前再向前。

“冰山愈冷情愈熱,耿耿忠心照雪山”正如孔繁森在一首詩中所寫,他把自己的一顆火熱的心獻給了西藏高原,獻給了黨的事業。他對藏族同胞的愛,他對祖國人民的愛。

黨員《孔繁森》觀後感100字

《孔繁森》,沒有花哨的鏡頭剪輯,沒有晦澀的敍事方式,沒有亂真的特技製作。但是他平實但不缺乏美感,他能洋溢出真摯的情感,他能激起人們靈魂深處最真的東西,久久不能平息。認真的看《孔繁森》是一次對靈魂的洗禮,一次思想的淨化。只為那種精神,那種貢獻,那種人格,那種感動......我也相信,孔繁森只是一個代表,在天邊的西藏,在那片離天最近的地方,在那片聖潔而淳樸的土地上,還有着那麼多的幹部,忍受着難以想象的惡劣條件,忍受着親人的相思之苦~,默默的貢獻着......

在通往阿里的路上,廣袤的天地,顛簸的汽車,飛揚的塵土,歡歌笑語;無人的荒野,奔馳的野驢,獨行的歌者,白雪皚皚。那個時候他想到了後來的結局了嗎?他知道他將一去無回了嗎?在老賈的墓邊,望着哈達飄動的墓碑,他想到了自己會有和老賈類似的結局嗎?他想到自己也會把墓碑立在這兒嗎?我想,他是想到了的。只是他不會去計較,這些並不是他真正的在乎的東西,他在乎的責任,是藏區人民的生活,藏區人民的幸福。

在阿里,我忘不了他給曲珍老人捂腳時的滴滴淚水;忘不了他和妻子母親通話時的聲聲喊叫;忘不了他和同事被困風雪時説出的句句話語......這些都重重的撞動着我的心。他不是神,他是一個平凡的人。我們可以看到他有“我實在走不開的”無奈,可以看到他有“小孩説話不頂指標”的趣味,可以看到“我最大的遺憾就是娶了媳婦沒讓過上好日子”的愧疚,面對曲珍老人留下的轉經筒,他也會抽搐哭泣;接完中央的電話,他也會激動得淚流滿面......拉薩機場,妻子對他説“我們回家了,把你一個人留在了路上”,是這樣的嗎?他真的沒有回家嗎?真的沒有“壽終正寢”嗎?又或許,在他心裏,阿里已經是他家了。在阿里即將開始走上幸福的道路的時候,在他可以暫時離開到新疆考察的時候,在他終於穿上藏袍的時候。

死亡到來了,它來的是那樣的突然,是那樣的不合適宜。在壯烈的歌聲中,我看到了死亡——在那幽藍欲滴的天空下,在那如明鏡般清澈的湖水邊,在那蒼涼起伏的羣山中,那座哈達舞動下的墓碑。命運是一條有跡可行的曲線,或許這就是他的命運。又或許他的靈魂已經進入了諸神的宮殿,成為了西藏的又一個神靈,在西藏上空那個無比湛藍的天空中用自己那雙清澈的、充滿父親般慈愛的眼睛注視着藏區的芸芸眾生,保佑他們吉祥、平安。墓碑,是他生存過的憑證,是他死亡的見證,更是附有他靈魂的靈物,守望着阿里,這片聖潔的土地。永遠的守望......他不會被遺忘~~~~

孔繁森,一個有着高尚靈魂的人,一個有着強烈責任心的人。高明,孔繁森的扮演者,我深深喜愛,真切崇敬的偶像。在依稀有淚花的眼中,我似乎無法分清是他還是他。在心底深處,模糊的覺得那個有着微微臃腫的身軀,紅黑的臉龐,藏帽皮衣的男人就是孔繁森,他的形象就該如此,他的動作就該如此,他的聲音就該如此。感謝孔繁森,他的故事讓我們久久的震撼,感謝高明老爺子,為我們塑造了這樣的一個他,這樣真切的讓他展現在我們面前,讓我們可以這樣實在的感受他的音容,他的笑貌;可以這樣清楚的觸摸到他的心靈,他的靈魂。看完《孔繁森》,不管真正的孔繁森是什麼樣的,我們已經認定,這個就是真的他,那個已經化身為藏區神靈的硬漢。真誠的希望老爺子能夠再次能與這樣的經典相遇!!!

標籤: 觀後感 孔繁森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guanhougan/m07j4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