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觀後感 >

《北京摺疊》觀後感1000字

《北京摺疊》觀後感1000字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後,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不能光會看哦,寫一篇觀後感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北京摺疊》觀後感1000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北京摺疊》觀後感1000字

20xx年8月21日,80後斜槓女作家郝景芳的作品《北京摺疊》榮獲20xx雨果獎最佳中短篇小説獎。一篇小説以科幻小説的形式,撕開現實中許多殘酷的事實真相,不得不説是一個偉大的進步。

《北京摺疊》説了這麼個故事:22世紀的北京,空間被分為三層。上層500萬人口,生活24小時,隨後被封入膠囊沉睡。城市摺疊,變出另一個空間。中層2500萬人口,大多是白領,生活16小時。當他們睡下後,城市再次摺疊,又出現一個空間。下層5000萬人是清潔工和個體户,生活8小時。

第一世界的人從一個social的場合到另一個social的場合,交換名片和資源,一刻也不得休息;第二世界的人工作之餘,還要把時間用在技能培養和自我提升;第三世界的人在各種充斥着垃圾信息的互聯網上度過,用廉價的食品餵飽自己,又用廉價的社交媒體消耗掉。

其實關於人類實現自己的社會價值和怎樣過和價值匹配的生活的問題,很早以前我就思考過,但是似乎不徹底,因為我不知道應該用一個什麼樣的方案去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從小就知道西方國家的福利超好,失業的人不用工作也可以領到優渥的生活費,一樣可以過富足舒適的生活。在瞭解到這個信息,讚歎這些國家社會福利如此優越的同時,我有隱隱的不安,因為人總要消費,如果人人都去失業而且舒適地生活,誰來養活他們呢?就是説,事實真相是工作的人在創造價值並且分出自己的福利給那些失業的人,似乎這是一個有愛的社會,但是是多麼地不公平啊,失業的人不就成了剝削者了嗎?這個問題怎麼解決呢?我覺得應該有一個科學又公平的方案來解決這個問題,就是以人們對社會的貢獻分成不同的幾個層次,在保證他們不互相剝削的前提下,合理安排他們的生活時間與空間,而他們的得與失在社會大系統中消化和平衡,並且他們對社會的積極和有效的貢獻得到最合理的最大化。這樣的話他們無論是做什麼工作的、貢獻多少,都在整個社會的大盤子中進行調配。《北京摺疊》對於空間的分配,似乎是根據這個思路來劃分和安排的。

《北京摺疊》引發了引人思考的話題:科技進步能否打破階層固化,彌合貧富差距?如果從以人為本的思路來思考的話,是不是這種矛盾和鴻溝能用科技來解決呢?很多人相信世界是平的,發達的互聯網讓人們免費學習世界名校的'公開課,用微信或Skype可以和世界任何地方的人實時聊天,在社交平台上和各種明星大腕保持互動,所以新科技趨勢下階級鴻溝必然會消除。

而在《北京摺疊》裏我們看到,隨着生產力的發展,北京完全可以使用全自動垃圾處理系統,但為了讓垃圾工們生存下去,還是保留了垃圾工的崗位,至少讓他們能有口飯吃。這裏最大的悲劇是,未來的窮人自始至終沒有被社會剝削,但他們創造不出任何價值,無法主動參與社會經濟的運作,只能統統被“摺疊”到晚上,儘量減少對社會的資源消耗。

所以我驚訝地發現,在這部小説中,科技越發達,人與人之間的差距不但沒縮小,反而比過去更加無法跨越:優秀的人會用互聯網迭代升級自己的知識,利用各種高效工具不斷提升自己的社會序位,從而可以改變自己所處的空間;從事簡單重複性勞動的人則活得越來越吃力,不僅過不上有尊嚴有意義的生活,反而被時代的車輪越甩越遠。在這裏並沒有階級之間的衝突對立,各空間的區分從價值觀的差異開始分化,最終形成物理層面的徹底隔絕,這才是對未來社會殘酷性的真實投射和隱喻。被改變和摺疊的最終時空大小代表一個人能夠對社會貢獻價值的容量,這個容量的大小隻是由主體對社會的綜合貢獻值所決定的。在現實中,那些從事高技術含量和調度社會勞動力分配的人就如同給自己爭取到了更加廣闊的時空,讓自己對社會貢獻的效能穩居高位,並且不斷提高效能指數;而從事單一體力勞動的人給自己只能搭配一個更狹小的時空來平衡自己的生活消耗,並且這個也不由他自己來決定。在工業社會,時間就是金錢、空間就是金錢,也許這種安排和工業社會的價值觀和分配方式是十分匹配的。

如果説在這裏引發了一個人在社會的價值體現的問題,那麼在這個物質化的二元世界中,一個人要具備什麼樣的素質才能做一個完全意義的健康快樂並且有價值的人呢?我想也許要歸結為一個人對社會的貢獻值絕對可以決定他(她)的存在狀態和所處空間,這也許是物質社會的公平所在。現實是不能實現空間摺疊的,現實需要我們更多的包容性和不斷努力與覺醒,去實現美好的生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guanhougan/38zrn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