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書筆記 >

高中語文讀書筆記範文(通用5篇)

高中語文讀書筆記範文(通用5篇)

當閲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寫一份讀書筆記,記錄收穫與付出吧。但是讀書筆記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中語文讀書筆記範文(通用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中語文讀書筆記範文(通用5篇)

高中語文讀書筆記1

《靠自己去成功》是劉墉專門寫給女兒的書,在這本書中,劉墉和女兒真是無所不談,小到吃飯、穿衣,大到人生、世界……鮮活的語言、平常的故事以及巧妙溶於其中的哲理,讀來頗具興味。而綿藏其中的是父親對女兒成長的良苦用心和一份沉甸甸的希冀:不要等成功來敲你的門,要靠自己去成功。

這本書記錄的大都是作者與女兒之間瑣碎的小事,然而在這一件件事的背後,劉墉發掘出深刻的道理。他的文章就是這樣從平實之中顯現出深刻的哲理,教女深省,教女奮進。

劉墉很懂得“避而後談”。在“談獨立”這一章節中,作者列舉了女兒依賴父母成性的事。在敍述中不難發現,父親並未因此與女兒發生正面衝突,每次都是以女兒的講“理”收場。在文後,作者提出了“女大應獨立”的觀點。作者從理論、事實着手,反駁女兒那所謂的“理”。作者的處理方式既起到了告誡女兒的作用,又避免了父女之間的爭端。這種先退後進,以理服人的“戰術”可以説百戰不殆。

劉墉還懂得“換位思考”。父女之間存在的所謂的“代溝”是由於他們人生閲歷、生活背景的迥異造成的。然而在“談穿着”裏,作者併為因“代溝”而與兒女發生口角。無論是女兒的“露臍裝”,還是兒子的“耳環”,作者都是以玩笑待之。仔細品讀,在這玩笑中也藴涵着作父親的一種態度。這樣的玩笑不會激起兒女的逆反心理,也同樣表達了自己的立場。如此以來,本來的一場“代溝戰”就覆滅在愉悦的氣氛中了。文中,作者曾站在兒女的角度分析“潮流”這個敏感的話題,他一直表示理解、通融。作者冷靜的思考、多角度的分析淡化了矛盾,解決了關鍵問題。“換位思考”幫助他了解兒女、走近兒女。……

教育是一門藝術,劉墉用自己精闢的文字、獨特的處世態度詮釋了這門困擾着許多師長的藝術。《靠自己去成功》閃耀着愛與智慧的光輝,是一本能給予我們深刻思考和感悟的好書。

高中語文讀書筆記2

當我第一次翻開《病隙碎筆》的時候,目光停留在了每一章節的前一頁,那是史鐵生先生創作這本書時的手稿,字跡清晰流暢。彼時我就堅信,這將是一份禮物,一份俯視着平凡人生的禮物。

周國平先生在解析書名的時候這樣講到:“體況惡化,寫作又成奢望。大部分時間在受病折磨和與病搏鬥,不折不扣是病隙碎筆,而且縫隙那樣小得可憐!”不得不承認,對於史鐵生本身,他已經超越了自己的存在。在生命行走的路上,在那些像海綿一般的歲月裏,他擠出了智慧,這種智慧,是從疾病的深淵中迸發出來的血液。

《牧靈聖經》的扉頁有這樣一句話“我給你們一條新的誡命:你們該彼此相愛,如同我愛了你們一樣。”這是上帝對他的追隨者的希冀,亦或者叫作命令。這是信仰的力量,如果上帝真的可以像他所訴説的那樣愛着他的子民,那這世上又何談災難而言?

史鐵生巧妙地解答了這個問題,他説:“上帝不許諾光榮與福樂,但上帝保佑你的希望。”但可怕的是在這個滿心功利的時代,我們的希望何在?當所有人拿着金錢和一顆所謂虔誠的心走進寺廟,向神明祈禱,而又有幾個人祈禱的不是光榮而是希望呢?我們都堅定地認為希望就在自己的內心,甚至説走進廟堂就是體現了一種希望了的話。那信仰與名利的天平就已經傾斜地頹然不平了。

我們不得不正視這個時代關於信仰的定義已經不再是它本該有的樣子。史鐵生用另一種方式,通過信心解讀了關於信仰的理解:“信心,既然不需要事先的許諾,自然也就不必有事後的恭維,它的恩惠唯在渡涉苦難的時候可以領受。”與此同時,周國平先生卻這樣解讀了這些文字:“任何一種信仰倘若不是以人的根本困境為出發點,它作為信仰的資格也是值得懷疑的。”

毫無疑問,我支持前者的觀點,至少在現在看來史鐵生用筆作足,已經用他自身的信仰行走過了他的人生。而這種信仰的開端,是沒有以任何根本困境作為出發點的,就像他自己闡述的那樣“不斷地苦難才是不斷地需要信心的原因。”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論語》),所以,在信仰的問題上,我們的根本觀點應該是從什麼時候看起,看了多遠?

如果就困境而言,上帝無疑是公平的,諾貝爾用“生命,那是自然會給人類去雕琢的寶石。”這樣一句話形容人生。我想,再也找不出任何文字能比這十六個字更恰當地解讀生命了。自身對於自身而言,本來就是一種限制,一種突破不了的瓶頸。所以,上帝給了所有人根本的困境,只是每個人的表現形式不同罷了。

羅曼·羅蘭説:“以死來鄙薄自己,出賣自己,否定自己的信仰,是世間最大的刑罰,最大的罪過。寧可受盡世間的痛苦和災難,也千萬不要走到這個地步。”他對信仰的作用做了高度的肯定,但問題在於當我們真正面對我們所信仰的東西時,卻手足無措,甚至無法完整地表述自己內心的想法。所以,對於大多數人而言,信仰還只是頭腦中的一顆小芽,從未開花。

還是史鐵生説得好:“路的沒有盡頭,便是他遙遙地總在前面,保持着希望永不枯竭。”這是前人懇切的話語,希望永遠是和信仰並存的。如果沒有希望而空有信仰,那無疑是一個空殼,或者説沒有信仰而只有希望,那也僅僅是一種空想罷了。最可怕的是,這個我們熟稔的生命中,總有一些人既沒有希望,也沒有信仰,那“倘若一眠能了結心靈之苦楚與肉體之百患,那麼,此結局是可盼的!”(莎士比亞《生與死》)。對於信仰,料必大多數人抱着可望而不可即的心態,也正是由於這種誤解,信仰漸漸成為了有思想的人的標籤。墨西哥有部老電影叫做《美麗的祕密》,它提到:“如果失去自我,你的抗爭結果註定是失敗的。”毫無疑問,自我是每個人賴以生存的資本,當開始正視自我所存在的價值時,人生、感情、關愛,還有思考都不再是更高一層人生價值的體現了。

“只要你往前走,他總是給路。”行走和道路是同一種存在,但天堂與現實總是有着永恆的距離,如果對於每一個步伐都充滿了膽怯,那就不僅僅是距離的問題了,那是沒有了希望,心中就根本不存在天堂。“理智本身是一種信仰。它是一種確定自己思想和現實之間關係的信仰。”(切斯特頓語),就信仰最初的樣子來講,它是一種限制行動的行為準則,對於史鐵生而言,它更是讓他直立在這個紛繁的世界中想走的雙腳。

沒有人能像史鐵生那樣勇敢,他的身體是殘缺的,但思想卻始終馳騁在無疆之域。這或許是對信仰最有血有肉的詮釋。“左右蒼茫時,總也得有條路走,這路又不能再用腿去趟,便用筆去找。”(《我與地壇》),如當我發現他手中的筆就是他信仰的具象時,我不由得感到膽怯,能有多少人能把一種信仰表現的這樣恰當得體,並與死亡抗爭呢?

再小的空隙,也是有光芒的。遺憾的是,沒有幾個人能向正確的方向走去。大家都太倉促了,從一開始就義無反顧地奔向了死亡。讓我們將時光退回到創作這本書的年代,那時史鐵生的病情被確認轉為尿毒症,終至三天透析一次。就是在這樣的循環中,他寫下了這種文字,因為他不懼怕死亡,不懼怕痛苦,我想,整本書裏的每個字都是有聲音的。它們或深沉,把疾病帶給他的痛苦用一種平和的方式娓娓道來;或淳樸,用常人無法理解的樂觀向上,訴説着他強有力的人生領悟。

高中語文讀書筆記3

平凡的人生,驚險不斷的命運;質樸的愛情,意想不到的苦難。史鐵生的一生是慘淡的,雙腿癱瘓,疾病纏身。但面對命運的玩笑,他是那樣理智,直面命運的挑戰。他那調侃的言語,讓人覺得這彷彿不是一個身患殘疾的人,而是一個在體驗生活的,體驗病情也算得上一項別開生面的遊歷。

《病隙碎筆》是史鐵生寫於生病治療間隙的片斷隨筆,篇幅很長,但語言通俗易懂,彷彿在和我們面對面的交流,用一位長者的身份教導我們怎麼面對人生、苦難、命運、愛情、金錢、道義、信仰。字字珠璣,平易而又精闢,樸實又鮮活跳動,充滿着智慧與哲理。史鐵生有嚴重的殘疾,但他堅持寫作,在他三天一次透析的痛苦煎熬中,他還是完成了這部著作。

人生就像一杯茶,不會苦一輩子,但總會苦一陣子!對於我們來説,小小的挫折就足以讓我們身心俱挫,疲憊不堪。感歎命運的不公,歎息生活的不堪。史鐵生在開始就談到了命運,命運,就是説,這一出‘人間戲劇’需要各種各樣的角色,你只能是其中之一,不可以隨意調換,要讓一齣戲劇吸引人,必要有矛盾、有人物間的衝突,矛盾和衝突的前提,是人物的性格、境遇各異,乃至天壤之異。他將人生命運比作是一場戲劇,而我們都是其中的演員,每個人扮演的角色都是不一樣的,也就擁有不一樣的命運。如果每個人都是好的人生,亦或是壞的人生,那豈不是都是一樣的了嗎?我們不必要去過度歎息別人悲慘的人生,也不必去羨慕嫉妒甚至憤恨別人美好的命運。上帝是公平的。就像史鐵生自己説的一樣?他雖然剝奪了我奔跑的權力卻讓我與生命的真諦更接近,這就是為什麼盲人的聽覺總比一般人的靈敏,我們必須要承認人生的差距,直面自己的'人生,拋棄埋怨,放棄逃避,用心去尋找屬於自己人生路上的風景,不要因為他人延誤自己美好的風景,哪怕是暴風雨中的枯枝爛草,也值得我。駐足留念。我覺得這才是人生。

沒有誰比從未遇到過不幸的人更加不幸,因為他從未有機會檢驗自己的能力。塞涅卡的這句話與史鐵生當時的心境有着類似之處。史鐵生在書中寫到?其實每時每刻我們都是幸運的,因為任何災難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個‘更’字,他面對生活是豁達坦然的。生而為人,終難免苦弱無助,你便是多麼英勇無敵,多麼厚學博聞,多麼風流倜儻,世界還是要以其巨大的神祕置你於無知無能的地位。一個身患殘疾的人把人生的許多哲理問題闡釋得那樣簡單明瞭,而我們這些四肢健全的人都無法把人生的意義想得透徹,每天都在怨聲載道的,這是多麼的慚愧。我無法想象一個身患嚴重殘疾的人面對自己需要多大的勇氣,但看到史鐵生那些輕鬆而又充滿調侃的語句,死不過是某一個信號的中斷,它‘輕輕地走’,正如它還會‘輕輕地來’。我意識到有些人是將生病當成一種人生的體驗,將死亡當成一種超越。用樂觀的心態去對待苦難,去詮釋生命的意義。也許這不是我們這些凡夫俗子所能做到的。史鐵生認為我們應該去包含苦難的世界,這又是一種難以達到的境界,接受自己的苦難已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更別説包含。但他可以。他可以用微笑面對自己的身體和人生。甚至覺得苦難讓他拾起自己的信心。他在書中提到不斷的苦難才是不斷地需要信心的原因,這是信心的原則,不可稍有變動。他是自信的,他意識到人生就是佈滿陷阱的,只要你對生活的希望不滅你就有能力化解苦難。我原本認為每個人對苦難的認識應該都是抑鬱悲傷的,但是這裏的苦難卻像是擁有魔力的神棒,苦難是用來喚醒我們對生活的勇氣的,帶給我們希望的,這是讓我驚訝的,也是讓我驚奇的,更是讓我對史鐵生充滿了仰慕。

在書中,史鐵生認為當人生無法被改變時,我們應該尋求愛。愛是一個神聖的詞。愛之永恆的能量,在於人之間永恆的隔膜。愛之永恆的激越,在於每一個?我?都是孤獨。愛也許只是某一刻莫名的思念,也許只是遠遠地相望,也許只是默默地陪伴。就像泰戈爾的一句話:總會發生些情願與不情願、知道與不知道、清醒與迷誤的那種痛苦與幸福的事兒。但如果心裏存在虔誠情感,那麼在痛苦中也會得到安寧。現在很多小情侶整天呆在一起,並且強烈要求對方眼中只有自己一個人,並且要時時刻刻想着自己。在我看來,這只是一種呆在一起久了的依賴,並不是真正的愛。愛是一種情感,一種心意,也許兩個人在一起吵吵鬧鬧,但是分開了又互相思念對方。史鐵生認為愛的情感包括喜歡,包括愛護、尊敬和控制不住,除此之外還有最要緊的一項:敞開。互相敞開心魂,為愛所獨具。愛也許是一種為了愛護對方而甘願犧牲的精神。也許就只是陪伴着你度過人生最難過的那段歲月。他認為敞開心扉最為重要,可以告訴對方你此刻的痛苦與開心,哪怕是哭泣悲傷。以前我以為愛到一定程度就是結婚,但現在看來我是錯了,也許不需要婚姻,那也是一種愛。哪怕是忘記,那也是愛。

《病隙碎筆》是一部哲學,是史鐵生用靈魂書寫的,讀這本書就像在讀他的內心,善良的、虔誠的、平易近人而又覆函哲理的語句,讓我感受到苦難也是一種幸福,命運是不接受挑戰的。我們每天都會為一些事情煩惱傷心,但是我們要學會知足,史鐵生是悲慘的,但是他收穫了美滿的愛情和事業,我們更應該知足,因為我們擁有健全的身體。

高中語文讀書筆記4

跟崗培訓期間,宋老師送給我們的書中有一本是《中學語文名師教學藝術》。我如獲至寶。

讀《中學語文名師教學藝術》這本書是讓人愉快的,其中我最受啟發的是錢夢龍老師的導讀藝術部分,即全書的第一部分。

在理論與實踐上,錢先生都展現出一副“舉重若輕,行雲流水”的姿態,真讓人神往。錢先生是一個在語文教學上有大抱負的人,經過孜孜以求的努力,經過寂寞與痛苦,他終於達到了一種高度——“舉重若輕,行雲流水”。正如武林高手,輕輕一措手,實已藴涵深厚內力,能將理論與實踐如此出色地結合,確實讓人歎服。

不同的老師,不同的教育,不同的結果,但對學生的影響都是終生的。一件件事例,一遍遍反思自省,也使我對教師的責任有了更加清醒的認識。語文教師的責任不僅僅是指導學生學好語文,更應該重視對學生心靈上的關懷,對學生個性發展的關懷,尊重差異,尊重個性,尊重天性,尊重人格,激發學生的自尊心,激起學生的自信心,激勵學生的上進心,使學生的潛能和個性獲得充分發展,讓心靈之花充分地綻放。

信息時代高速發展的今天,知識更新是如此之快,我們教師就應該及時更新觀念,多一些探索,讓教學方法、教學情景適合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滿足學生在原有知識能力上有所提高的需求。教學中,少一點權威,多一分民主;少一點統一,多一分個性。少一分歧視,多一分尊重,讓學生生命更鮮活。生活中,給孩子創造活動空間,讓其擁有奇特的幻想,多一分主動探索,勇於創新的精神,讓學生主動去迎接挑戰。

作為老師平時要經常從自己的教學實踐出發,總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當然,要每個同仁都認同你確實也是比較難的,但不管如何,這些都不是問題。真正的問題在於,我們不能搞花架子,弄形式,為改革而改革,今天弄出個什麼法,明天發明個什麼模式,這些其實是非常可笑的,而發生在具有較多知識的語文教師身上更是可笑。可是,我們常常在不自覺中就犯了這樣的毛病,以後應引以為戒。錢先生也一直強調不要在一些概念上作過多的爭執,他本人就很不在乎別人在概念上對他的“導讀藝術”的指責,正如他自己説的,能把學生教的聰明瞭,這樣的教學法就是好方法。這實在是舉重若輕的一句話,是高手的“四量撥千斤”。所以,像錢先生這樣從教學上升為理論高度固然是好,但假如暫時達不到這種境界,也不要硬要弄個什麼名目來表明自己的教學改革的立場。紮紮實實地教書,能帶領學生走進文學的殿堂,這就是最好的教學方法。

錢先生説:“我是一個精神上的長途跋涉者,我的腳下永遠是起點。”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將以此勉勵自己。

高中語文讀書筆記5

駱駝祥子》真實地描繪了北京一個人力車伕的悲慘命運。祥子來自農村,在他拉上租來的洋車以後,立志買一輛車自己拉,做一個獨立的勞動者。他所輕力壯,正當生命的黃金時代;又勤苦耐勞,不惜用全部力量去達到這一目的。在強烈的信心的鼓舞和支持下,經過三年的努力,他用自己的血汗換來了一輛洋車。但是沒有多久,軍閥的亂兵搶走了他的車;接着反動政府的偵探又詐去了他僅有的積蓄,主人躲避特務追蹤還使他丟了比較安定的工作;虎妞對他的那種推脱不開的“愛情”又給他的身心都帶來磨難。

迎着這一個又一個的打擊,他作過掙扎,仍然執拗地想用更大的努力來實現自己夢寐以求的生活願望。但一切都是徒然:用虎妞的積蓄買了一輛車,很快又不得不賣掉以料理虎妞的喪事。他的這一願望“象個鬼影,永遠抓不牢,而空受那些辛苦與委屈”;在經過多次挫折以後,終於完全破滅。他所喜愛的小福子的自殺,吹熄了心中最後一朵希望的火花,他喪失了對於生活任何企求和信心,從上進好強而淪為自甘墮落:原來那個正直善良的祥子,被生活的磨盤輾得粉碎。這個悲劇有力地揭露了舊社會把人變成鬼的罪行。

祥子是一個性格鮮明的普通車伕的形象,在他身上具有勞動人民的許多優良品質。他善良純樸,熱愛勞動,對生活具有駱駝一般的積極和堅韌的精神。平常他好象能忍受一切委屈,但在他的性中也藴藏有反抗的要求。他在揚宅的發怒辭職,對車廠主人劉四的報復心情,都可以説明這一點;他一貫要強和奮鬥,也正是不安於卑賤的社會地位的一種表現。他不願聽從高媽的話放貸,不想貪圖劉四的六十輛車,不願聽虎妞的話去做小買賣,都説明他所認為的“有了自己的車就有了一切”,並不是想借此往上爬,買車當車主剝削別人;他所夢想的不過是以自己的勞動求得一種獨立自主的生活。這是一種個體勞動者雖然卑微、卻是正當的生活願望。作品描寫了他在曹宅被偵探敲去了自己辛苦攢來的積蓄以後,最關心的卻是曹先生的委託,就因為曹先生在他看來是一個好人;還描寫了他對於老馬和小馬祖孫兩代的關切,表現出他的善良和正直。他的悲劇之所以能夠激起讀者強烈的同情,除了他的社會地位和不公平的遭遇外,這些性格特點也起了無法磨滅的作用。

象這樣勤儉和要強的人最後也終於變成了頭等的“刺兒頭”,走上了墮落的道路,就格外清楚地暴露出不合理的社會腐蝕人們心靈的罪惡。作品寫道:“苦人的懶是努力而落了空的自然結果,苦人的耍刺兒含有一些公理。”又説:“人把自己從野獸中提拔出,可是到現在人還把自己的同類驅到野獸裏去。祥子還在那文化之城,可是變成了走獸。一點也不是他自己的過錯。”老舍正是從這樣一種認識出發,懷着對於被侮辱與被損害者的深切同情,寫下這個悲劇的。這就使這部作品具有激憤的控訴力量和強烈的批判精神,深深地烙上讀者的心坎。

小説還細緻地描繪了祥子為了實現自己的生活願望所作的各種努力。作為一個沒有覺悟的個體勞動者,儘管他懷有改善自己生活地位的迫切要求,卻完全不懂得什麼才是解放自己的正確道路,他從來沒有想到應該大家團結起來進行鬥爭,而僅僅是執拗地幻想憑藉個人的要強和努力去達到這樣的目的。他的人生理想是狹小的,他的鬥爭手段更是錯誤的。結果,使自己遠離了周圍的朋友,孤獨無援,更加無力抗拒一次又一次的打擊。既然“要買上自己的車?成了他奮鬥向上的全部動力,以至於是他生活在世上的唯一目的,那末,在他逐漸意識到自己根本無法實現這樣的要求以後,他失去的就不單是一個理想,而是生活的全部意義,從而必然陷於精神崩潰的境地。盲目的個人奮鬥,從一開始就註定了他的失敗命運,正象作品中所比喻的,好象是拉洋車為了抄近道,“誤入了羅圈衚衕,繞了個圈兒,又繞回到原處”。這就更加增添了他的不幸並且給人以沉重的窒息之感。小説的末尾,明確指出祥子是“個人主義的末路鬼”;在深切的惋惜之中包含了批判。整部作品,在控訴舊社會吃人的同時,也宣佈了企圖用個人奮鬥來解放自己的道路的破產。這就比之一般的暴露黑暗現實的作品具有更深一層的社會意義。作品還通過一個飽經人生滄桑的老車伕的口,意味深長地指出:“幹苦活的打算一個人混好比登天還難。一個人能有什麼蹦兒?看見過螞蚱嗎?獨自個兒也蹦得怪遠的,可是叫小孩逮住,用線兒拴上,連飛也飛不起來。趕到成了羣,打成陣,哼,一陣就把整頃的莊稼吃光,誰也沒法兒治他們!”儘管這種提法還比較模湖,也沒有在作品中進一步用具體的情節正面地表現出來,卻仍然可以看出這是老舍探索勞動人民解放道路所得出的一個嶄新的結論,顯示了他過去作品中所沒有的可貴的進展。

祥子出身於舊社會的下層勞動人民家庭,自幼家境困苦。他是京城裏一個普通的車伕,像一棵樹一樣挺拔而又健壯,沉默而又有生氣。祥子不怕吃苦,開始根本沒有一般車伕的那些可以原諒而不便效法的惡習。祥子有小生產者所共同的積極進取的求生意志和人生理想。雖然自己理想不算高:有一輛自己的車,自食其力,能娶上一個健康年輕,能吃苦的窮苦人家的女兒過日子。他要強,希望能"憑本事吃飯"。但生於那個黑暗的世道,在經歷了好不容易買來的新車被搶`委曲求全地娶了自己並不愛的虎妞`賣車安葬難產而死的虎妞`自己喜歡的小福子被賣到白房子後又自殺等一系列事情後,他對生活的企望和信心以及要強的性格都在生活中一點點喪失。他變的懶惰狡猾,極端自私,還耍無賴,慢慢地滑向墮落的深淵。

祥子的一生,一路的風景。有明媚美好的開始,可最後是黑暗慵懶的結果。祥子通過自己的努力,一次次地去要創造美好幸福的生活,而又一次一次屢遭失敗他有着美好的信念|不懈的努力和興奮的等待,但是祥子再努力又有什麼結局?又如蘋果不結果,開花有什麼用?毛毛蟲沒有擁有破繭而出的美麗,等待的再久又有什麼用?考學落榜了,寒窗辛苦倍嘗,又有誰會憐憫?運動員參加奧運會,訓練再苦再累,又有誰會在意?

生活中最需要的其實就是希望,有了希望,就有了前進的動力;有了希望,就有了可能步向成功的路。祥子是生活在一個腐朽的社會,一開始不斷經歷挫折,又每次都是從那裏跌倒,就從哪裏爬起。但是受當時社會的影響,祥子最終是沒能扛的過社會的黑暗,但如果他生在我們的社會一定會有所作為的。正是祥子心中的希望和我們現在在學校,在生活中,一定要有堅定的信念和努力,應該學習祥子身上的一種精神,他可以為着自己心中埋下的理想而向着一個目標去實現它,我們也可以給自己心中種下一片希望,但是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要勇於克服一切的困難,才能看見我們的希望抽枝`發芽`茁壯成長`結出果實。祥子雖然最後還是漸漸墮落,但是我們的社會和他的不一樣,我們的條件很好,完全可以通過自己的付出去讓心中的願望實現。一道難題,我們可以通過努力去解決,在人生的道路上跌倒,我們可以憑着自己的力量站起來繼續勇往直前!

祥子他後來被腐朽社會搶去了期望和努力的包裹,而我們完全有條件將它們保管好。相信只要我們把這些包裹一直掛在心裏面那麼一定就可以突破一切,走向一個美好幸福的地方!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shubiji/wprw8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