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書筆記 >

關於路遙人生的讀書筆記

關於路遙人生的讀書筆記

關於路遙人生讀書筆記1

人生的道路沒有一帆風順的,它岔道橫生,充斥着許多的困難和挫折。

關於路遙人生的讀書筆記

人生猶如寬闊的海面,它時而平靜,時而波濤洶湧,正如高加林的人生一樣,有平靜也有曲折,艱難困苦與歡聲笑語並存着。

《人生》是路遙的一部中篇小説,它以高加林的經歷為故事線索,展現了一幕幕畫面,體現了艱難選擇的悲劇。高加林是農民的兒子,但他有理想,也有抱負,高考的落榜使他受到了一次打擊,他內心是多麼的苦悶啊!而他教師的職業被明樓的兒子三星給無理的頂替了之後,這個賦有才華的年輕人又一次遭到了打擊,我能體會到他那時的痛苦與心碎,他是那麼的熱愛這個職業,而如今卻被他人所取代。無可奈何,他回到了村裏,開始了地道的農民生活。在他人生的低潮期,一個可愛、活潑而且善良的女孩巧珍走入了他的內心世界。他們兩人開始相愛,初戀是美麗的,也是激情澎湃的,但是好景不長,他們之間面臨着父母的責難和鄉親的議論,可慰的是,他們堅持了下來,這樣一段糾結的時光飛快逝去,高加林在他人的幫助下當上了縣裏的通訊幹事,一個有頭有臉的,風風光光的“記者”,成為城裏引人矚目的人。事實上,他的確很出色,他辛勤、樸實,他勇敢、自信,他熱愛生活,有着遠大的理想和抱負。他憑着自己的才能和努力,在城裏大顯身手。同時他也遇到了昔日的好友——黃亞萍。黃亞萍在認清自己的內心之後,開始狂熱的追求高加林。高加林在一番思索中,傾斜了天平。與巧珍相比,黃亞萍無疑是一位現代女性,她開朗活潑,卻又任性專橫,但她與高加林有很多相似之處,他最終接受了黃亞萍的愛,拒絕了巧珍。令人傷感的是,在巧珍被拒絕了之後,她並沒有任何怨言,只是擔心高加林,但淚水卻一刻不停的湧出眼眶。這種無私的愛感動了我,也僅僅是感動,我無話可説。退一步來説,就算高加林拒絕的是黃亞萍,可他的心也不會就此甘於平靜,不會去想更廣闊的天空。我不懂他為何放棄了那個那麼愛他的女子,或許在他的心目中自己的前途才是最重要的吧。

人生亦是這樣,變幻莫測,將人玩弄於股掌之中,高加林與黃亞萍的幸福沒有維持多久,高加林進城背後的事被人告發,他們的愛情也像空中的蒲公英,隨風飄散,各自東西。而在這時高加林才發現自己深愛的人是巧珍,他也為此悔不當初。悲劇便是如此,你未曾珍惜的到最後卻是深愛的,烙印在心中一輩子的。他要面對的是再一次回到生他養他的那一片土地,他的所有的理想和抱負如同過眼雲煙難以挽留了。他減少了曾經的狂熱,冷靜的反省自己,接受了村中順德老人的一席話語,而後一下子撲到在黃土地上。

在人生的旅途中,每個人都會面對許多個岔路口,或悲或喜,或酸或甜。在這樣的旅途中,我們經歷了許多許多,同樣也失去了很多,人生就是這樣一場玩笑。但是有時我又會去想,人活着是為了什麼,沒有人想象笑話一樣度過一生,然而人生永遠不會是一帆風順,它充滿了挑戰,充滿了困難。沒有筆直的人生,更沒有缺少岔道的人生,而關鍵就在於我們自己如何去選擇,去面對。

關於路遙人生的讀書筆記2

“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很美好”這句話一説出來,估計大家都很熟悉。阿里巴巴總裁馬雲,電子商務時代的風雲人物。最近在看訪談節目《財富人生中-馬雲》中馬雲有提過《人生》這本書。

也許目前很多年輕人都把馬雲當做偶像,我當然也不例外,《人生》這本書真的對一個人影響這麼大嗎?我拿起電話,先打電話給創新書店幫忙查詢這本書,創新書店説沒有庫存,而後打電話給解放西的新華書店。店員説還有庫存,我就十萬火急地去解放西那邊買下了這本書。

6月25日,買到書的當天,我便認真地閲讀起來。6月28日,把書看完了。(還沒這麼認真看過一本書,白天,晚上,公車上,路邊)

故事中幾個人物浮現在我們的眼前:主人翁:

高加林(教師,高中畢業,當時年代也算是文化人)

巧珍(沒上過學,心裏深愛着高加林,做的所有一切都是為了他,劉立本二女兒)

高明樓,劉立本(村裏的能人,小幹部,有點狡猾)

黃亞萍(幹部子女,有點任性)

德順老漢(村裏面的光棍,人生閲歷豐富,懂很多人生道理)

高加林的人生軌跡,從縣裏到農村,農村到縣裏,最後結局是被貶回村中。高加林的人生是奮鬥的一生,心裏有很多的人生抱負,從一個人民教師,到被高明樓利用權勢趕下台,讓他兒子三星當老師。明樓不得不從農民做起,在此期間,巧珍深愛着他,為他付出了很多。高明樓收穫愛情以後,心裏踏實下來,從農民做起,努力地幹活,最後被安排到縣裏面做通訊幹事,當起了記者,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縣裏面的風雲人物。當時的高中同學亞萍也在縣裏面,在學校裏面就曾經喜歡過高明樓,一直很仰慕他的才華,為了他,不顧當時社會的藐視與指責跟相處兩年的男友分手,高明樓為了事業,毅然把巧珍給拋棄了。不顧道德觀念的影響。受到社會上,村裏面的指責。最後,被人舉報走後門當了通訊幹事,被重新貶回農村當農民。

高加林的人生是充滿的矛盾的一生。不得不承認他為了理想,從一個農民踏踏實實地做起。最後靠自己的努力取得事業的成功,一心想離開農村,不滿足現狀,去施展自己的才華,併為之奮鬥,的確讓人敬佩。但是他為了人生,事業擯棄當時的社會觀念,社會現實,最後落的這樣的下場,也讓很多人噓唏。

關於路遙人生的讀書筆記3

看了路遙的人生之後,心情有點沉重,。有時候真的覺得戲如人生,人生如戲。當我們旅途不順時應該怎樣調節;當我們面對這一系列的艱難抉擇時,我們該怎麼辦;在一些誘惑面前我們,是否能夠把握好自己。人生這條路曲曲折折,走得越長,我們從中學到的東西越多,領悟得越多。

《人生》一書敍述了高加林回到土地又離開土地,再回到土地這樣人生的變化過程。他與兩個女人之間的事情構成了書的一個發展線索。我個人比較喜歡劉巧珍,她美麗善良、貼心,處處為所愛的人着想。當高加林是一個老師時,她站在旁邊默默的關注他,雖然很愛他卻不敢表達,覺得自己配不上他。當愛的人被人頂替了教師職位回到家種地時,看着他在山坡上拼命挖地把手弄傷之後,心裏很心疼,給他送藥水;當加林提着饅頭到縣城賣時,她在一旁悄悄的觀察着他,心裏很替他着急,當加林一個饅頭都沒有賣出去時,她幫他賣..........這些行動都深深的打動了高加林,他倆開始談戀愛。戀愛中,有一次他倆在草堆中談話,巧珍對加林説“當我們結婚之後,我要讓你像在學校一樣,過星期天”,還有一次她到縣城裏看着愛人的被子薄,便説要給加林續棉花..........這些我們都可以體會到巧珍對加林無私真摯的愛。對於巧珍,我是十分的佩服,一個女人到底有多大的`胸懷才可以這樣默默的付出,可以苦自己,卻不願意自己所愛的人受苦,處處為愛的人着想,把最好的東西留給愛的人。

對於高加林我有恨也有同情。恨他無情的拋棄了真心真意他好的人,同情他來來去去最後又回到了黃土,落下一個不好的下場。他是一個才貌雙全、文武皆備的高中畢業生,自信、有抱負、有思想,畢業後當上了民辦教師,但是被人不公平的頂替了。他的心裏很不平衡,是巧珍慢慢的安撫着他。給予了他無私的愛,讓他感受到快樂。但是當他進城工作之後,漸漸的覺得自己與巧珍有差距,開始拋棄在農村的相好。記得那次巧珍到縣城看他時,對他説他家裏的豬生了十二個豬娃,被老母豬壓死一個.......他表現出反感,不耐煩,這預示着這段感情快走到了盡頭。加上黃亞萍對他的熱烈追求,他更是動搖了。黃亞萍是一個城裏的女人,有知識有文化,大膽、開朗活潑,對高加林窮追不捨。她與高加林之間有共同的文學愛好,這拉近了他們之間的距離。在這種情況下,最後高加林無情的丟下了巧珍,投向了那外一個女人的懷抱,我想換做現在的一些人也會這樣做的。但是就像我們説的一樣,任何事情有得必有失,有人告發了他進城工作是靠關係。他又回到了生他養他的那片黃土地,所有的東西頃刻之間又沒有了,原有的愛人早已離開,鄰居視他為負心漢。他的內心十分痛苦,世上沒有後悔藥,一切已來不及,只能認命了。我們不能把這些全怪罪在他自己身上,造成這種結局的也有社會原因。我們面對他這種情景時,也不敢保證不會像他那樣做。在現實面前,有好多事情是被逼無奈。

到現在為止,看過路遙的好多作品,對《人生》和《平凡的世界》感觸比較深。作為一個南方人,不太瞭解陝北的文化底藴。但是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印象是很深的。《人生》給了我很多想法和啟示,其中有句話特別好“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是啊,人生這條路需要我們好好的走,要記得曾經對我們好的人,不管在什麼時候都不能忘了。做事要憑自己的良心,不能被自己所處的環境所變化,保留自己最真實的一面。在面對一系列艱難抉擇的時候,好好的想清楚,不要傷害那些深深愛你的人,我們可能會失去一些機會,但是它還有可能會得到,有些人我們一旦錯過了就不會再有。

關於路遙人生的讀書筆記4

這是我第二次翻看路遙的《人生》,感觸遠勝於第一次。第一次看《人生》時,我很詫異路遙為何要把《人生》作為小説名。記得第一次看是在讀高二時,那時候還不能理解小説的內容,只是一味單純的以看小説的眼光來看待這本書,但上大學後,再來看它時,卻是另一種感受。先來談談《人生》的情節吧。小説背景取材於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陝北農村地區。主人公高加林是一個年輕的農村人,他高中畢業當上了小學教師,就在他以為自己的才能和抱負能得以實現的時候,命運第一次給他開了一個玩笑。有權有勢的大隊書記高明樓利用關係讓自己兒子頂替了他的教師位置,而他也由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變成了一名普通的農民。在這次人生的低谷中,他收穫了一份美好的愛情,開始與農村姑娘劉巧珍談起了戀愛,這使他的精神得到了慰藉,本來照着發展下去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但命運又垂青了他。沒過多久,因轉業回鄉的叔父的關係,高加林很快又回到了城市,並且成了一名縣通訊幹事。此時,加林重新遇到了他高中同學黃亞萍。在黃亞萍猛烈的愛情攻勢下,並且有機會到大城市發展,他艱難地捨棄了農村姑娘劉巧珍,開始了與黃亞萍“羅曼諦克”般的熱戀。然而,好夢難圓,命運又一次捉弄了高加林,高加林通過關係在縣城工作的事被檢舉揭發,他因此又一次回到了農村。而此時,已是物是人非,巧珍已嫁他人。在聽完德順爺爺的一席話後,高加林也開始真實而深刻地思考“人生”這一命題。

高加林他身上既體現了現代青年那種不斷向命運挑戰、自強堅毅的品格,又同時具有辛勤、樸質的傳統美德。他熱愛生活,心性極高,有着遠大的理想和抱負,關心國際問題、愛好打籃球,並融入了時代潮流中。然而,真實的現實與理想之間產生強烈的反差,也形成了他矛盾複雜的性格特徵。縱觀他的人生,總是充滿跌宕起伏,不斷在得到中失去,又在失去後得到,繼而又失去。正如路遙在小説中所説:“生活啊,生活,有時候讓夢想變成現實,有時候又讓現實變為夢想。”而高加林也在其中品嚐了人生的酸甜苦辣。

什麼是人生?無數先哲用事實告訴了我們:人生是從降生到死亡的過程,而這過程怎麼走就是人生。我認為人生就是在這過程中對生活的種種選擇,或對或錯。每個人都有選擇生活的權利,但現在對於我們來説選擇的機會多了,倒讓我們手足失措,迷茫了。而從高加林身上我們能看到他缺乏一種堅定的信念,對生活搖擺不定,這也是我們這一代人致命的缺點。所以,不管我們如何選擇,就一定要堅定信念,就算錯了,也不必垂頭沮喪,過錯也是試金石,大不了重頭再來。正如小説結尾德順爺爺所説的:“娃娃,你不要灰心!一個男子漢,不怕跌跤,就怕跌倒後爬不起來,那就變成死狗了…….”

而人生的另一特點就是無法預知,在這一秒永遠無法預知下一秒會發生什麼。正如高加林在當教師時不知道社會的殘酷,會讓他再次淪為農民,在他當農民的時候也不知道他能重新回到他夢寐以求的城市,而他在城市正準備好好實現他的理想和抱負時,更不知道他自己又要重新回到農村。也許我們在抱怨社會的種種不公,但我想説的是,社會本來就如此,沒有絕對的公平,世界上只有兩種事是公平的:一是時間,二是死亡。所以,我們惟有在有限的時間裏做出更多事,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而不是怨天尤人。無法預知又怎樣,人生本就如此,也不必太糾結於此,做好當下,足矣!

作家柳青曾説:“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譬如政治上的岔道,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而我們,也即將踏入社會,也將面臨諸多誘惑與考驗,如何選擇,就顯得尤為重要了。人生的選擇,選擇的人生,或對或錯,一切未知!但我在這裏想説的是,不要因為烏雲遮住了藍天而止住我們奮飛的翅膀,也不要因為洶湧的浪濤而打破我們乘風破浪的勇氣,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慎重選擇,堅定信念,勇往直前!

關於路遙人生的讀書筆記5

《人生》以它所描繪出的濃厚的鄉土氣息、逼真的生活畫面、活生生的人情世態以及主人公對理想、愛情的追求,贏得了眾多讀者的喜愛,尤其是男主人公高加林的形象,令人回味不已。

故事中的高加林,他有自己的理想、感情和人生觀,他不願像他的父輩們那樣,為了温飽一輩子廝守匍匐在黃土地上,他有知識、有文化,他要發揮自己的才能,追求自己的理想,渴求一種新的人生。就這點來説,高加林具有新一代青年的思想和氣質——創造、開拓、不滿足於現狀。然而,高加林的種種努力並沒能改變自己的命運,反倒被現實給“嘲弄”了:在那個偏遠的小山村裏,他的民辦教師地位被無端擠掉,唯一能夠顯山露水的機會被剝奪了,他痛苦、傷心、憤懣。新一代農村青年形象的高加林,與高家莊這個落後、愚昧、閉塞的小山村是格格不入的。因此,高加林進城的心理成為必然。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終於踏進了城裏,來到了一個嶄新的天地,一個能讓他施展才幹,盡情揮灑才華的天地;生活的召喚,理想的憧憬,使他幹勁十足。深夜搶險救災,不顧疲勞連夜改寫報道,他切實為自己的人生奮鬥着,拼搏着。

高加林那蔑視世俗、自強不息的闖勁和幹勁讓人感動。然而他也有自身的弱點,當他看到家鄉貧窮、愚昧、落後的一面時,不但沒有想方設法去改變家鄉的現實,反而選擇了逃避現實。他認為,擺脱了家鄉小山村的羈絆,到外面的世界就可以一顯身手了,可正是由於他的這種軟弱自私,才致使他走過了一段遺憾的人生。

故事中的另一個容易爭論的問題,就是高加林和劉巧珍的愛情糾葛。有人認為高加林是現代生活中的“陳世美”,而我卻不這樣看,我認為他們的分手是現實的必然。現代青年對愛情的追求,大多是以志同道合、有共同語言為基礎。劉巧珍雖然有中國農村婦女的傳統美德,温柔善良、勤勞賢惠、通情達理,而且長得俏麗,然而她缺乏知識、沒有文化,與高加林少有共同言語,更談不上志同道合,他們的愛情沒有堅實的基礎,是不牢固的,所以在愛情和事業的選擇上,高加林選擇了後者,這是必然的;而後來高加林和黃亞萍分手後,家鄉那個曾為他愛至痴狂卻又被他拋棄的姑娘巧珍也另嫁了——在這雙重打擊下,高加林幾乎崩潰了,他揹着鋪蓋卷,灰心喪氣、滿腹辛酸地回到家鄉。

山依舊,水依舊,橋還是那座橋,一樣的景,兩樣的情,一曲《叫聲哥哥,你快回來》蕩氣迴腸,令人肝腸寸斷,得到的失去了,失去的卻永遠不能再得到,那悲痛的哭聲,傾訴了高加林多少的委屈,懊悔和辛酸啊!此時,一條彎曲的路在他腳下延伸,這是一條漫漫的人生路啊!他該怎樣去走呢?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我們該怎樣留下自己的腳印呢?這是我們每個人都要深思,都要嚴肅對待的問題。

關於路遙人生的讀書筆記6

人生,好像一片海,時而波濤洶湧,叫囂着彷彿要吞噬整個世界;時而又平靜死板,似乎星球毀滅也打不破它的安寧。也許有時,平靜的海面下卻暗暗藴藏了兇猛的海嘯;也許有時,狂暴的風雨卻預示着和平的訊息……

當高加林的民辦教師工作被村裏一把手明樓的兒子三星給無理的頂了,他對人生啊只有怨恨:三年前的高考落榜如果説是捱了一巴掌的話,那下崗無疑是一悶棍了。然而,落榜了起碼還當上個民辦教師,也算是生活補償自己一個甜棗,心裏不至於太絕望。況且這兩年自己一邊認真教學,一邊刻苦學習,既贏得了學生娃的尊敬和全村老少的愛戴,又給自己繼續上進打下了堅實的鋪墊。一切都蒸蒸日上的時候,偏出了這麼一擋子事兒,心裏能不難受麼!可是生活好像永遠會追求一種“中和”,不讓苦命的人太悲慘。於是,村口路上,善良的姑娘巧珍的深情表白終於給了這受傷的心靈一塊靈異的膏藥,況且這膏藥的癒合作用真好,好到可以讓高加林放棄曾經的理想,甘願作一個農民。在此時,生活似乎又歸到了平靜,卻想不到,又一件意外的事情發生了。高加林的叔叔回鄉當了領導,村裏幹部為了巴結他,走後門給加林謀了個城裏記者的職位。高加林曾經的已經變灰色的夢想,又鮮活的閃在眼前了!這先抑後揚的手段用的真好,高加林對生活感恩戴德了,並且拼盡全力,很快闖出了一番事業,成了小鎮的明星人物。生活的泡沫很容易迷失一些人的眼睛,讓他們在縹緲的夢境中忘了自我,開始追求空中的樓閣。加林不就是這樣嗎?經歷一番掙扎,他最終辜負了對巧珍的只跟她一人好的誓言,跟城裏姑娘黃亞萍在一起了。一切似乎都異常的圓滿,然而,正如前面提到的:“生活追求一種“中和”,不讓苦命的人太悲慘”,它也決不讓幸運的人太圓滿。一紙狀子,剝奪了高加林到手的一切,然生活轉了一個圈子後,又回到了農村。好像黃粱一夢,虛幻一場,然而不同的是,物是人非,他已經失去了巧珍,那最可愛的姑娘,擁有金子般心靈的姑娘。

生活好會開玩笑,好像貓捉到老鼠,便玩弄它,玩夠了再吃掉。究竟是多麼強大的對手,在生活那頭操縱這一切變局?難道人,永遠只能作被動的承受者?抑或物極必反,中庸之美本是自然界和人類社會永恆的規律。聰明的人,知道適可而止,不過分貪圖,不過分軟弱,終於贏得美好而長久的幸福生活。無奈生活中總有一些不懂得知足的人,擁有了一些,便覬覦着更多。貪婪的心,就算傾盡太平洋的海水都填不滿。總是盯着自己的空缺,卻不注意自己的豐滿,這樣,即使很富足了都不會快樂,而且往往到頭來,追求的東西到不了手,連已經擁有的都保不住!

你見過在在記憶裏保持永恆美麗的曇花嗎?她擁有一瞬間的精彩,而無法獲得平凡的安寧。你見過路旁默默無聞的野花嗎?她失去了嬌媚的身影,卻贏得了可貴的自由。你見過山間奔騰的小溪嗎?她時刻繁忙不停息,卻懷着奔入大海的理想和勃勃不息的活力啊!人,不是神,沒有超越一切的不可凌駕的力量,就不該有過分奢侈的理想和貪得無厭的心靈。擁有一些,註定要失去一些,不同的只是如何取捨。當數量無法改變時,質量便是唯一值得去追求的東西。

人生,無非短短几十年。靜心冥想,百分之幾的生命贏得了快樂與精彩,百分之幾的生命耗費在患得患失的恐懼中?生活是充實的感恩,還是不滿的惶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shubiji/p2zwj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