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書筆記 >

幼師讀書筆記心得(通用10篇)

幼師讀書筆記心得(通用10篇)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你有什麼體會呢?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書筆記了。到底應如何寫讀書筆記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師讀書筆記心得(通用10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幼師讀書筆記心得(通用10篇)

幼師讀書筆記心得1

對於成長於文化斷層年代的我們,胡適先生似乎只是歷史的一個符號,他曾經走在文字改革的先端,是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等,由於種種原因,難得看到胡先生的文字,對於他的瞭解多來自片段性的軼事或宏大感受。近日於南圖覓得一本《胡適的聲音》,雖然只是一冊不同時期的演講集,但也足以窺見胡先生博大精深學養的滄海一粟。

“寧鳴而生、不默而死”,是《胡適的聲音》一書的卷首語,這是胡先生一生主張並奉行的人生格言,由此看來,不論在什麼語境下先生都會是一個“大右派”。作為一個有深厚舊學背景,在完善的西學教育中成長起來的學者,胡先生在文學、哲學、史學、考據學、教育學、倫理學等諸多領域均有建樹,是真正學貫中西的大家。他的文字曉暢明白,樸實自然,沒有精英意識,即使現在閲讀也有極強親近感,很符合他倡導的白話文應該是“活”的文字。

書中涉獵的領域和年代跨度很大,從“五四”時期到五十年代,幾乎收錄了胡先生一生中不同時期的各種演講內容,讓我們看到胡先生歷經學者到官員(駐美大使)直至“中央研究院”院長等不同角色轉化中為人,治學的態度,可以充分體現他畢生倡言的“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言必有證”的治學方法以及"認真的作事,嚴肅的作人"的為人之道。

對書中感觸頗深的是一篇對“五四”事件的回顧演講稿,具體而詳盡的過程描述讓我們身臨其境。一方面,他承認“經過了這次轟動全國青年的大解放,方才有中山先生所讚歎的思想界空前之大變動”。另一方面,他堅持説,五四運動“實是這整個文化運動中的一項歷史性的政治干擾。他明確表達了:對抗爭政府的同情和對運動方式的拒斥。胡先生作為獨立知識分子,一貫堅持以自己的方式“寧鳴而生”。

另一篇極具特色的演講稿是關於中國禪宗的發展史,從中國哲學史的角度系統講述了佛教在中國成長髮展的過程。胡先生關於禪宗發展史的研究考證翔實,表述客觀風趣。胡先生本人沒有宗教信仰,他的佛教研究完全從學問的視野進入。胡先生的禪宗研究源於他編著的《中國哲學史大綱》,到他離世只完成《中國哲學史大綱》上卷,禪宗史是研究的不足之處,他一直在進行這方面的彌補。胡先生對禪宗史下過很多功夫,頗有心得,在研究的基礎上專門為影響很大,成為一代宗師卻不識字的六祖慧能的弟子,作了一部《神會和尚傳》;晚年,又花很多時間去考證《虛雲和尚年譜》。雖然禪宗史只是胡先生治學一隅,但嚴謹的態度足以描述中國佛教發展的歷史,他的研究甚至曾引發日本禪宗學者鈴木大拙與他的一翻論戰。胡先生對於禪宗史的研究體現了他在治學中的“不默而死”。

多看看胡先生的研究,會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的交融,感受到他作為獨立知識分子,用獨立、理性、責任、正見、負責的言論來發表個人思考的行為特點。

如何深入的探尋與認同自己的文化,如何以獨立知識分子的思維來“寧鳴而生、不默而死”,是我們需要一生探尋的問題。

幼師讀書筆記心得2

閲讀是藝術,正因閲讀就是探索的過程。我們透過閲讀來實現一種對應,與我們的生活,與我們個人的經歷、與我們的個人的體驗一一對應。閲讀,説到底,就是以設身處地的行為去探索世界,以設身處地的方式進入他人的世界。

“打開一扇閲讀的門,開始一生愛的旅程。”有書相伴的人生必須是快樂充實的,有“閲讀”習慣的人必須是感恩快樂的。同樣,教師的成長、教師的發展、教師的快樂都能夠從閲讀中得到,每一天給自己留一點時刻閲讀,與偉人、名人對話,提升自己的才華,錘鍊教育的智慧,在閲讀中尋找無窮的樂趣。

一個教師沒有閲讀,就不會有深厚的人文底藴。作為教師,如果一向能夠堅持閲讀,就能始終持續與最前沿的思想的聲音的接軌,除了能夠獲得新知,還能夠獲得一種精神上和道義上的力量。正因一個人如果沒有一種外在的動機資源的輸入,任何人都可能感到動力不足的。堅持閲讀,就能夠讓閲讀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成為我們生命的組成部分。

時下,流行這樣一句話:享受過程。就閲讀而言,只有在博覽羣書、遍賞芳華的過程中,才能體會到“開卷有益”的妙處和“萬里清風來”的意境。從這個好處上講,享受閲讀的過程,其實就是享受生活,享受人生的過程。讓我們做一個忠實的閲讀者,讓閲讀成為一種習慣,成為與別人進行心靈碰撞的自由領地,成為自己不斷進步的階梯。

幼師讀書筆記心得3

這段時刻我仔細研讀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一書,透過學習我對《指南》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和認識的同時,總結了以下的一些心得體會:

作為一名幼兒園年輕教師,我應有正確的態度和行為去關心幼兒、觀察幼兒、明白幼兒、尊重幼兒,遵循幼兒的成長規律和年齡特點,為幼兒成長創設寬鬆、適宜的條件和環境,因勢利導,因材施教。我還應根據每個幼兒的特點、幼兒的興趣和需要,制定有針對性的活動目標,選取活動資料,帶給豐富、適宜的玩教具和遊戲材料,並善於把握藴含其中的教育契機,促進每個幼兒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

此刻的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很濃厚,很多家長在孩子牙牙學語時就逼着孩子背古詩記單詞,在孩子還不會握筆手指肌肉沒有發育好時就要求孩子練字畫畫學樂器,完全忽視了幼兒的意願,時不時埋怨幼兒老師不教這不教那的家長也有,因此,作為幼兒教師,我們平時還要與家長做好溝通交流工作,實現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的同步和諧發展,讓家長也要轉變觀念,孩子的童年時短暫的,是不可逆行的,孩子的心是一塊奇妙的土地,播下一粒思想的種子,就會取得行為的收穫,播下一粒行為的種子,就會取得性情的收穫;播下一粒性情的種子,就會取得命運的收穫。讓孩子學習他該學的東西,做他該做的事情。不把成人的意志強加給孩子,讓孩子真正具有快樂、快樂的童年。

幼師讀書筆記心得4

最近整理櫃子,翻閲幾年前的日記本,看到最近記錄的一則教育故事,感覺很好。

秀哲是個比較懂事,並且很聰明的孩子,但也有調皮不聽話的時候。這天離園前,他故意用外套去揮打別人來取樂,我二話沒説就收了他的衣服。

他爺爺來接他了。只見他一聲不響地從我面前走過,徑直到走廊上,看他沒有絲毫認錯的意思,我故意不把衣服還給他,看他回家如何交代。

秀哲爺爺知道了這件事,想讓我把衣服還給他,我就跟他説:“這天衣服不還他了,誰讓他做錯事了。”沒想到這句話惹得秀哲一屁股坐在地上,臉漲得通紅,“哇”地一聲大哭起來,好一個瀨脾氣的孩子。我就過去拉他起來,一邊拉他起來一邊告訴他:“我這天這樣做是讓你記住以後不能用衣服去打別人,懂嗎?”看他乖乖地點頭了,我才把衣服蓋給他。

從日記中看到,自己三年前的教育經驗還很不足,教育理念也很幼稚。但是此刻也在不斷的學習。當我看到孩子用外套揮打別人時,我的第一反應是生氣,處理的原則是決不容許、好好管教。其實這是典型的教師權威的表現,你不乖,我就沒收你的衣服,讓你急,讓你哭,讓你尷尬。但是如果是這天,我絕不會這麼做,我會先了解孩子這麼做的原因,然後因勢利導,透過引導他體驗,而不是説教的方式,讓他明白該怎樣做才是正確的。

這天是我已經認識到,教師就應和風細雨般地去絲潤孩子的心田,而不是暴風雨般地去打擊孩子的自尊,為了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教師需要不斷學習、反思,更新教育理念,改善教育方法。

幼師讀書筆記心得5

李躍兒老師所著的《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讓我瞭解到了什麼是真正意義上的用心去愛孩子,用情去感染孩子。我被書中的思想教育着,我被書中那濃得不能化解的愛融化着。

書中有一句話,讓我回味多時:“在現實當中,成人對於孩子,大都只注意他們的身體和學習,卻很少注意背後的那個心靈。他們這樣做就會像一個無情的割草人一樣把把美好的東西割掉了,把孩子天生的、美好的品質給扼殺了。這樣下去,隨着孩子的成長,他們的心理問題就會越來越多,人格、品質也會出現問題。”沒錯,關注孩子們的心靈,應當是安全防範教育的一部分,是學校教育的一部分。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對於孩子的心靈關心卻是越來越少的,老師和家長所關心的大多是孩子的進步,孩子的退步等等。孩子真正要的是什麼,孩子的內心又是如何的,卻無人問津。

書中提到李躍兒老師在對5歲的楊一凡的教育過程中時時刻刻都關注着她。從孩子的各個方面着手,仔細觀察着孩子的每一個點滴,用心去感受孩子的真實想法。這讓我認識到在現代教育過程中,我們也要秉承着這樣的理念,從各個方面觀察孩子,觀察到孩子真正要的是什麼?從而進行適當的活動。很多孩子是內向的,他們的表達能力常常會跟不上自身的需求,想要什麼?需要什麼?只是看着你。

我曾遇到過這樣一個孩子,他不會與人溝通,和教師、同伴之前完全沒有正常的交流,不管怎麼同他説,都無法改善這樣的情況。這就是他,有着自己的世界,不接受別人,只有自己。這就是他,會用天真的眼神看着你,卻讓你無奈的只能發笑。面對這樣特殊的孩子,有改如何是好呢?

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老師仔細的觀察孩子,感受孩子的需要。於是我開始關注這個不講話的孩子。經過幾次的觀察,我發現,他其實很想玩遊戲,但是他根本就不會玩,完全沒有理解遊戲規則,這樣就使得他在遊戲中無法正常的介入。

於是再一次角色遊戲時我説:“今天,我和你一起玩遊戲,我牽着你的手,今天我是你的媽媽,我帶你玩,你好好看看媽媽是怎麼玩的,今後你也那麼玩,好嗎?”他對媽媽這個詞似乎很敏感,也似乎因為這個詞,他願意和我接近。我帶着他一個一個的玩,他很高興,拉着我的手,跳啊、蹦啊。第一次用別的眼神看着我,這也讓我的心頭湧起陣陣的暖風。我們來到了水果店,“你想吃什麼水果啊?媽媽買給你好不好啊?”“是掛”也?什麼聲音?“是掛”再一次的聲音,讓我知道我並不是在做夢,他開口講話了。“什麼?剛剛媽媽沒有聽清楚,再説一遍好嗎?”“是掛”想了半天,沒有明白這“是掛”是什麼。“對不起,媽媽聽不太懂,你能指給我看嗎?”他小小的手往西瓜上面一指,原來是西瓜。“跟媽媽説:西瓜”於是我開始第一次正面的和他語言交流。

雖然只是短短的言語,但是他願意和你交談了,這是那麼久以來我和孩子的第一次對話,這讓我的心激動不已,

孩子的成長要靠温暖推起的,每一次我都只是和他説,只是説,他一點也感受不到什麼,似乎我只是簡單的在和他説而已。但是通過觀察我發現了問題,於是我用行動温暖了他的心,同時的他也用他小小的舉動來回報了我,在我心中注入一股暖流。

簡單的幾次觀察、温柔的一次交流,讓我和這個孩子慢慢的靠近。短短的幾個音節讓我明白,什麼是從真正意義上的愛孩子、教育孩子。更讓我明白教育需要我們能夠平等地寬容地走進每一個孩子的內心世界。

在《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這本書中,作者並不簡單要我們一心一意去愛孩子就行了,而在愛的基礎上,要有智慧的愛,愛是有很高的文化的。就如李躍兒老師所説:“作為老師,首先,要有看見一個孩子,就愛得眼睛都拔不出來的愛心。但是光有這一點是絕對不行的,光有這一點是不能做一個合格老師的。因為這樣,你會愛得不到位甚至錯位,愛出許許多多的不好的後果。”因此,我們要用心去感受、瞭解、熟悉孩子。

李躍兒老師是個有着一顆真愛之心的作者,她是用心去感受生活,用情去滋養生活、用愛去昇華生活的一個人。在未來的教學過程中,我也要做到這一點,相信這樣孩子們的明天會是一片燦爛的陽光。

幼師讀書筆記心得6

看這本書時很多次有感動到極致的感覺,就像看一部特別好的電影。電影是虛構的,但這本書記錄的是真實的,這讓我對原本感覺缺乏感覺的生活,又萌生了一絲希望。

或許擦亮眼睛,仔細找,感動還是能找到的,特別是我們還有天使一般的孩子做引領。則像一股細細的沙,慢慢流進心裏,一點一點填補了石頭的縫隙,同時帶來一份柔潤,抹平石頭的稜稜角角。

作者馬麗娟老師:中國第一批接受國際華德福?史坦納幼兒教育協會培訓的幼兒教師李躍兒芭學園資深教師,擅長教育管理,培養、提升教師團隊以及對教育感悟的總結。在10年不間斷地教育實踐和教育管理工作中,積累了大量的教學觀察筆記及隨筆心得,最終形成本書。

我帶着這樣的疑惑去讀這本書:

我們天天都在講“要給孩子幸福”,那麼究竟怎麼樣才算是給了孩子幸福?怎麼樣才可以讓孩子感受當下的幸福?

在書中馬老師給出了答案:

馬老師的答案:

幸福對於有的人來説就是,他能撅着屁股在沙坑裏玩一上午;能滾着一個破舊的輪胎在院子裏撒歡似的跑上幾圈;能七扭八扭地縫一個布包包;能將豆沙醬包在麪糰裏放進烤箱;能拿個大瓢給菜地澆水,給羊洗澡……

我的理解:

給孩子當下的幸福,就應該讓孩子享受他這個年齡段應該享受的任何事情,而不是給予孩子我們所理解的“幸福”。所以,當你看見孩子不顧剛穿上的.新衣服,專注地趴在地上看螞蟻時,請你不要阻止他;當孩子不顧弄髒雙手玩泥巴時,請你不要指責他;當孩子天馬行空地給你描繪他的理想時,請你不要嘲笑他……因為,這就是孩子眼中的“幸福”。

在讀這本書時,有一些精彩片段給了我很大的啟發:

片段一:點燃心靈的蠟燭

“我們要給予孩子機會,讓他們真實地學會一件事情,就像他們真實地學會等待一樣,孩子們才會真實地活在當下。”

我的收穫:孩子們一旦學會了一件事情,他就是真正地學會了,不會忘記的一種學會。如果我們讓一個小孩子很快地學會一件事情,那麼相信他忘記得也快。因為,那是他人將別人的發現硬塞進孩子的記憶中,並不是孩子自己想真實地經驗它而記住它。所以,就如馬老師所説的“我們要做的是幫助孩子點燃他們內心那盞不滅的蠟燭,保護好它,讓它燃燒得更明亮、更久遠。”

片段二:長着棉花糖腿的人

“一眼看上去,一個孩子和另一個孩子並沒有什麼不一樣,我們所看到的都是孩子。但是,通過孩子生活中的活動,我們會認識到,每個孩子狀態背後都有一些東西是我們所看不到的。而要想真正地幫助到一個孩子成長,瞭解孩子狀態背後的一些緣由,是我們必須要做的事情。”

我的收穫:每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他們原本走的路就會不一樣,正因為這樣的不同才使得每個人都具有他自己獨一無二的個性。然而,孩子是需要我們成人的幫助,才會漸漸地瞭解這個世界的。

那麼,作為教師,如何讓一個有困難的孩子得到真正的幫助,顯得尤為重要。而幫助一個孩子,不僅僅是指,對着孩子微笑,問他我可以幫助你嗎,實際上,幫助的意義遠不止這些,這是需記住的事情。我們不僅僅要蹲下身來看孩子,更要蹲下心來看孩子。

片段三:“難相處”背後的祕密

“從教育的角度看,我們成人要帶着一種敬畏和理解這個孩子的態度去感受他、幫助他。同時,還要看這個孩子的狀態是不是已經超出了教育者所能幫助的範圍,不管從哪一個角度幫助,我們都有必要了解他狀態背後我們看不到的那部分東西。”

我的收穫:面對這類孩子,我們需要的還不只是接納這個孩子,更需要深入地瞭解在他的生活中,成人用什麼方式在和他交流,還有他的生活環境、飲食、作息規律等都是什麼樣的情況。我們可以做的就是,幫助孩子建立一個適合他的生活環境和具有規律的生活節奏,還需要幫助他的人給他提供可以學習的情景。讓他看到大人是如何對待一條金魚,如何收拾打翻在地的魚缸,如何與人一起做一個事情,如何表達自己……當他看到這樣的場景,會從中學習到怎樣真正地去照顧一條魚,會學會用抹布擦拭桌面上的水漬,會學會協助同伴做一個事情,會學會在集體中表達自己的想法。

讀這本書,我就像在看一個個生動有趣的小故事,字裏行間充滿着温馨愛與親切。看着故事裏的孩子們遊戲、學習、搗亂,看着看着我就會被這些小傢伙感染,跟着他們一起哭,一起笑,一起學習,一起思考,一起感悟,一起成長。

我喜歡這本書。因為書裏沒有深奧難懂的語言,沒有驚人的創見,沒有苦心的勸導,有的只是老師對孩子濃濃的愛,一種發現優點的眼神,一種可以温暖孩子心靈的光,引領幼兒成長。透過馬老師的眼睛,我更好地看到了孩子們的世界:一個寧靜的世界,一個充滿力量的世界,一個生機勃勃的世界······我覺得應該像她學習,用心去體會孩子,真心將自己的生活和孩子們融匯在一起。

幼兒園老師,絕對不是我們以前想象的那樣,只是一個“能帶孩子的人”。同其他工作一樣,幼兒教育工作需要具備一定的知識基礎,工作經驗,職業素養,專業技能,個人魅力,創造才華。這是一個專業性很強的工作,並不是僅僅有“愛心”就足夠的`。我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我要成為一名我自己心中的理想幼兒園教師。

幼師讀書筆記心得7

前天讀了一個故事:一個小男孩心愛的小貓死了,透過窗户,看着曾經朝夕相處的小貓突然離去,流下了悲傷的淚水。這時,他的奶奶走過來,輕聲地對他説:“寶寶,你為何不打開一扇窗呢?”小男孩聽了,一邊流淚一邊慢慢打開一扇窗户。一剎那,她被眼前的美景吸引住了:窗外多種鮮花競相開放,蝴蝶在飛舞,蜜蜂在採蜜,一陣陣清香撲面而來。小男孩不禁破涕為笑,心情大為好轉。

由此想到了我們老師,面對各個不同的孩子,應採用多種方式來教育,尤其是面對家庭離異、身體異常、學習困難、活潑好動等特殊羣體的孩子,更應為他們打開一扇窗。每個孩子都有閃光的一面,多看看他們的長處,盡力彌補他們的短處,讓他們感受到生活的快樂。在日常活動中,有的老師會數落學習困難的幼兒,如做數學練習時,有的老師當着別的孩子説:“這道題我講過至少3遍了,你還不會做,真笨!”試想,如果你是那個孩子,你會有什麼感受?人人都有存在的潛能,只要你抱着積極的態度去開發這種潛能,就會有無窮的能量。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應和幼兒真誠對話,學會用敏鋭的眼睛觀察幼兒的言行,打開另一扇窗去看待他們,或許他們對數學不感興趣,而在藝術上卻意興盎然呢?世界上許多著名的科學家就是挖掘了自己的特長,後來有了傑出的成就,散發出了沁人的芳香。

幼師讀書筆記心得8

前段時間讀了前蘇聯著名教育家阿莫納什維利的《孩子們!你好!》一書,感覺受益匪淺。當初之所以看這本書完全是因為被它的名字吸引,覺得書名特別的温馨,感覺作者應該是個特別富有愛心的人,應該是一個特別瞭解學生的人。

翻閲厚厚的書本,字裏行間無不投射出愛的光芒和人本主義思想。其人道主義原則和使學生得到學習成功的快樂是阿莫納什維利最基本的教育原則,強調教師要熱愛、尊重和相信每一個學生,對他們的成功要抱有信心,使他們得到學習成功的快樂。我想,作為一個教育者,讓孩子們時時能感受學習的快樂,品味探索和收穫的愉悦,享受成長的幸福,這應該是我們每一個摯愛教師職業者的追求。

通讀本書,時時刻刻胡被阿莫納什維利對教師職業的熱愛和對孩子們無私的關懷所深深感動!尤其第一章《前夜》給我的印象頗深。

每個孩子都是老師

要想得到孩子們對自己的愛和信任,我們首先要了解孩子們心靈的祕密,把每一個孩子都當作自己的老師和教育者,這是讓我感觸最深的一句話。想想平時,自己經常以長輩、老師自居,很少能做到蹲下來看待每一個孩子,更別説把他們視為自己的老師了。事實上,如果要透徹瞭解每一個孩子,我們必須走進他們的生活實際,走進他們的內心深處,瞭解他們眼中的世界,這樣才能真正讀懂每一個孩子。讓我們時刻提醒自己,學會轉換角色,以朋友、甚至是學生的身份去和他們交流合作,和他們一起成長髮展。

記住每個孩子的名字

開學前的第一天,他仔細翻閲36個孩子的人事檔案,用心解讀每一個孩子,希望第一次與孩子們見面時就能叫出他們的名字,記住每一個學生。

當看到尼亞的照片,一眼就看出,她的門牙全掉了,也只許有很多語音她將很難正確地念出來。不過,這也沒關係,我一定不允許任何一個孩子譏笑她。僅僅只是一句話,僅僅只是阿莫納什維利內心的一個想法,但是卻讓人看到了他的細心倍至,他對孩子們心靈的呵護。

反思自己,雖然也留意學生的一言一行,卻從不曾如此細心關注他們的內心感受,尚不曾時時刻刻從學生的角度去考慮一切。開學前更不會去了解每一個學生,事實上還不曾知道自己的學生是誰,好在自己十分重視新學期的第一節課,期待着看到每一個孩子的笑臉,更希望他們能從內心立刻喜歡上我。

常常儘管自己也有意去記住每個學生的名字,但是由於班級人數多,所以很難立刻全都記住,最快也需要一週的時間,有時候甚至要用一個月的時間,才能逐漸叫出每個學生的名字,而當大家位置調換以後,卻經常會陰差陽錯、認錯學生。

事實上,孩子們也和我們有着同樣的想法,他們也十分看重第一節課,渴望老師能記住自己,並一下子叫出自己的名字。尤其是那些原來成績暫時落後的學生,則更希望在新的學期,讓自己有一個新的開始,希望給老師一個新的印象,讓新的同學和老師也漸漸喜歡自己。每個人都很重視自己的第一次,因此,當我們第一次與學生見面的時候,的確應該多為學生考慮,為每一個學生的進步和成長考慮,謹言慎行。

一封祝賀信

開學的前一週,他給每一個孩子寄去了一封祝賀信,祝賀孩子們長大了,希望自己能夠和他們成為好朋友,希望這個孩子能和班裏其他的35個孩子也都成為好朋友。並且詳細介紹了班級所在的位置,希望孩子們自己走進班集體,即使找不到也不用害怕,走廊裏會有熱情的少先隊員主動來幫助。

這該是一個多麼細心的老師呀!不但把每個孩子當成大人看待,而且為孩子們考慮的如此周到,打消了他們的顧慮,使每一個孩子盼望着新學期的第一天,期待着看到自己和藹可親的朋友般的老師。

幼師讀書筆記心得9

在這本書中作者偏重於孩子能否在精神和思想上順其自然的不受傷害不被扭曲的成長,如:安安和彎腿的昂弟在搶一輛小卡車,昂弟搶贏了,把東西緊緊抱在懷裏,死命抵抗敵人的攻擊。媽媽看見安安突然鬆了手,退後一步。她正要安撫他,卻見這兩歲小娃兒端起兩隻小手臂,做出獵人射擊的姿勢,對準昂弟,口裏發出“碰碰”的槍聲,然後滿意地説:“死了!”媽媽覺得驚心動魄,只有她知道安安“殺人”的靈感來自哪裏。孩子愛聽故事,媽媽給孩子講過《小紅帽》,他就是模仿故事中獵人的動作,有了“殺人”的動機。

媽媽為了不讓孩子看到某些童話裏的殘酷和暴力,她用心去為兒子選擇,哪些書該讓兩歲的孩子讀?哪些不能讀?她看了《白雪公主》、《阿里巴巴四十大盜》後,就自言自語起來:我怎麼能跟兩歲的孩子講這種故事?在他往後成長的歲月裏,他會見到無數的人間醜惡事,沒有必要從兩歲就開始知道人與人之間的仇恨。人的快樂童年何其匆促,何其珍貴!他很謹慎地把這些有殘酷和暴力的書移到書架上最高一格,保證她的兒子即使搬來小椅子也夠不到的地方,把對孩子有益的書放到下一格讓孩子看。從她的言行中,我們能看到,母愛的偉大。母愛,讓她理性思考。

在我們現在的社會,看看我們的孩子,週末、暑假有補不完的課、上不完的興趣班,根本沒有時間自己休閒,根本沒有時間慢慢來。每個家長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總以為給孩子的是最好的教育,但事實上呢?我們的孩子並不快樂,他們小小的年紀真的能接受這些額外的知識嗎?孩子宛如植物,生長有個體之別,有時令之分,我們現在做的就是現代版的“拔苗助長”。

曾經我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幼兒園的孩子真的有必要學英語嗎?在我看來肯本沒必要,有很多家長跟我交流過,孩子上了小學後經常把英語和拼音混在一起,弄得孩子非常辛苦,其實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他自然而然的就會接受很多事情,不論是作為家長還是教師,我們都要謹記:教育不是賽跑,人生更不是,請多點耐心,給點時間,等待孩子的成長,教育是慢的藝術,教育孩子,請慢慢來。

幼師讀書筆記心得10

這不是一本書,是篇文章,反反覆覆我把它當書一樣的看了好幾遍這篇文章是以一位幼兒教師用自己的心態寫出了自己對工作的一些想法。一共十六點寫出了幼兒教師方方面面。有工作上的,有生活上的等。

1、整天有寫不完的案頭工作;

2、工作強度大,活兒忙不完;

3、工作時間長,報酬少;

4、工作上的比賽無休止;

5、幼兒老師的安全責任大;

6、在社會,沒有誰能瞧得上幼兒老師;

7、每天都在幼兒的吵嚷聲中度過;

8、每天和孩子嘻嘻哈哈,在一些人眼中就如瘋子般。

9、為了佈置區域什麼垃圾物品都要。

10、家長工作有難度;

11、當孩子們長大了,認識兒時的幼兒老師幾乎是零等等。

看了這篇文章後,我覺得這位作者用反寫方法,突出了幼兒教師的偉大。幼兒老師雖在一些人眼中很小很小,但卻能把家中的小霸王教育的懂事。比如:“當新生幼兒才入園時,二三直個孩子一起哭,抱完這個哄那個,哄完那個又抱這個,老師常常是騙一個,哄一個,抱一個,拉一個後頭還跟着好幾個!要是遇到幾個感情脆弱的家長,孩子哭,她也哭,那就又得哄家長。於是大人小孩一起哭,那場面那傢伙那整個一人間練獄啊!哭還算小事,現在的孩子普遍奧特曼看多了,特暴力,那是又打又鬧又踢又咬死活不要上幼兒園,所以老師身上留點小傷那是常事。”就從這點上,就看出了幼兒老師的不同一般。

一開始看到這篇文章時,覺得這作者真的寫出了老師的心裏話,一些不平。但多看了幾篇後,才知作者的含意——幼兒老師的不簡單!,我做為一名普通幼兒教師感到真幸福。因為我看到了我們的偉大,因為我看到了我們的高尚,因為我看到了我們幼兒老師在人家眼裏的不同。雖沒有小學老師、中學老師、大學老師那麼的高級,但我們卻能把一個不懂事的孩兒學會懂事,未來的才子們都是從我們手中開始起步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shubiji/n7pmj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