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書筆記 >

島上書店讀書筆記800字

島上書店讀書筆記800字

看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書筆記了。現在你是否對讀書筆記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島上書店讀書筆記800字,歡迎大家分享。

島上書店讀書筆記800字

島上書店讀書筆記800字1

這是一本有很濃雞湯味的小説,例如:沒有誰是一座孤島;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會經歷十分艱難的一年,讓你的人生從此柳暗花明、豁然開朗。

但是總有人是孤島,總有人熬不過那一年。我高復時有個叫金剛的同學,幾年前跳樓死了。他生前的消息,都是高復的班主任告訴我的。

班主任説金剛畢業後在畢業的城市找了份對口的工作,薪水有5000多一個月。但是他爸覺得年輕人在外面沒人管,性子就野掉了,希望他能回老家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工作。從小到大,他沒有反抗過他爸,於是他推辭了老闆的挽留放棄了那份工作,回了老家。

但是回到老家後他找不到工作了,一是很少有專業對口的工作,二是就算有對口的工作,用人單位也只招名校生。金剛於是無奈地“被啃老”了。

金剛家不富裕,家裏幾年前蓋了毛坯房欠了很多外債沒還,大學學費還欠着銀行的貸款。金剛爸看他一天到晚留在家裏不去工作,就一直罵他“沒用”、“沒出息”。在日復一日的謾罵聲中,金剛得了很嚴重的抑鬱症,確診後又花了很多錢。

金剛爸不理解這個病,他只是覺得藥很貴,覺得自己的兒子太嬌氣。他甚至憤怒自己的兒子不掙錢就算了,還變着法讓自己花錢,於是變本加厲地罵金剛。

金剛沒有熬過那一年,他在自家毛坯房樓頂跳了樓。

其實金剛很出息,他在市裏最末的民辦高中上學,高考卻一鳴驚人以應屆生身份考上一本。畢業後,沒靠父母走後門、靠着自己找到一份實習生的工作,之後又在實習的單位站穩腳跟拼盡所能拿到5000多的工資。這份拼勁,我覺得自己比不上他,很多人都比不上他。

可是,那麼多比不上他的人都活得很好,而他懷着對這個世界的失望、對父親的失望、對自己的失望縱身跳樓的時候,這個世界沒有為他流過一滴眼淚。

是的,每個人都會遇到生命中很艱難的那一年,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熬過去。

張國榮沒有熬過去,喬振樑沒有熬過去,金鐘鉉沒有熬過去……

沒有熬過去的人太多了,能熬過去的人少之又少。而且就算熬過去了,也不一定柳暗花明,有很多人千辛萬苦從一個黑洞裏躍出,只不過是躍入了一個更深的黑洞。

紀錄片《二十二》有一位倖存的慰安婦曾説:比起當年欺侮她的日本人,她更恨那些對她指指點點、抹黑她、孤立她的中國人。和她一起生活的同村人,因為她生下了日本人的兒子,就幾十年如一日地孤立、壓迫、欺侮她。日本人欺負她,一兩年;中國人欺負她,一輩子。不是所有人的人生都是那麼輕鬆的,總有人的生命除了絕望,一無所有。我喜歡《島上書店》,是它指出了絕望人生中兩條可能的出路,一是閲讀,二是去愛一個人。

“每一本書都是一個世界。”

我們每一次閲讀,都是一次遠離現實世界的叛逃。我們從這個毫無營養的現世逃離,潛入一個個流光溢彩、精彩豐呈的書中世界,汲取力量和勇氣。我們在書中撿起盔甲和刀劍,撿起思考和情緒。我們需要太多的武裝,好讓我們在赤裸裸的現實裏,不再衣衫襤褸,不再行屍走肉。

越是優秀的讀者,越能從閲讀中受益,也越能明白,讀書不是為了讓我們逃離這個世界,讀書是為了讓我們更好地理解這個世界,理解世人,同時理解自己。

我們或許終究不能接受這個世界,接受所有的世人,但我們終將接受自己。接受自己的平凡,接受自己的軟弱,同時,永不屈服。

愛是我們每一個人的盔甲。愛讓我們堅定,讓我們堅強。

愛也許會死亡,和小説的主人公A.J.費克里一樣,他的愛曾隨着愛妻的死亡一同死去了,但是當他決定收養他店門前的棄嬰,他的生命又因為愛而逐漸復甦。

如果我們軟弱到活不下去,那麼試着去愛一個人吧,如果實在沒有人可以愛,那麼永遠都要愛自己。

最後感謝《島上書店》的譯者——青年翻譯家孫仲旭先生。他曾經翻譯過《麥田裏的守望者》、《一九八四》、《動物莊園》等著作,《島上書店》是他的遺作。

因為抑鬱症,他於20年8月28日自殺,年僅41歲。

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再也熬不下去的一天,所以在那天到來之前,儘可能快樂地去生活吧。讀幾本好書,愛一個好人,或許這就是完美的一生。

島上書店讀書筆記800字2

《島上書店》讀完了,看似鬆散的故事其實非常嚴謹。每個情節、人物都有對應和回答,看似不經意的一個細節,或者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人物,在某一個時段,重新冒出時,可以將情節推動一大段,或者揭示事物的真相。鰥夫AJ在痛失愛妻後消沉不已,他的一本可以緩解落敗經濟的孤本《帖木爾》也不翼而飛。就在這個很可能讓主人公跌落更深黑淵的時刻,一名叫瑪雅的兩歲女嬰被她年輕的母親遺棄在島上書店,作為書店主人的AJ在猶豫過後,決定收養這個女嬰,當她的父親。在撫養女嬰過程中,他重新發現了生命的意義:發現了生活之美,與出版社推銷員阿米莉亞建立了新的戀愛關係;發現了友誼之美,與幫助尋找《帖木爾》孤本的警官蘭比亞斯加深了友誼,也讓這位警官越來越愛書,還成立了警察讀書會。發現了親情之美,通過瑪雅的紐帶,又與妻姐、一位中學教員伊斯梅建立聯繫,請她時不時照顧孩子。

行進的生活中順帶提到了伊斯梅的丈夫丹尼爾,一位本地作家。當然,孩子被遺棄時,也寫到了孩子的母親,一位未婚先孕的大學生,她在到島上書店所在地艾麗絲小島尋找孩子的父親時,遭遇挫折,在絕望中投海而死。鬆散的情節被AJ熱愛書店、關愛女兒、珍惜愛人的情緒所感染。漸漸,關鍵情節又一一登台,看似不經意,實則重磅炸彈。遺失的《帖木爾》竟是妻姐伊斯梅所盜。伊斯梅的丈夫丹尼爾竟是瑪雅的生父,他在沾花惹草的時候,沾了大學生粉絲瑪雅的母親。瑪雅可憐的大學生母親在為孩子尋找父親的時候,被這位伊斯梅支來差去,不但沒有見到丹尼爾,還陰差陽錯地陷入更加絕望的境地,以死謝世。幾年後,伊斯梅在質問丹尼爾私生女時,兩人在馬路上發生爭執,引發車禍,丹尼爾身亡。從此,孩子的身世只有伊斯梅一人知道。後來,獨身的警官蘭比亞斯與伊斯梅重組家庭,他發現了愛妻偷盜珍貴孤本的祕密。多年後,AJ身患重病,無錢醫治,蘭比亞斯希望伊斯梅把孤本還給AJ。孤本拍賣後得來的錢換來了AJ的大腦手術。可是,這依然沒有換來AJ的生命,善良的島上書店老闆永遠離開了他心愛的書店。最後,行將退休的警官蘭比亞斯接手了這家書店,讓書本煥發的知性光芒繼續照亮前來的人們。人物、情節都得以妥貼安放。這本書被稱為世界級暢銷書。作者加·澤文,一位美國女作家,生於1977年,長得非常美麗,也十分性感。她的經歷就是豐富閲讀的經歷,從小就在父母的培養和薰陶下讀了上千本書,因為愛書,親朋好友所贈禮物也都是書。她在《島上書店》裏信手拈來各種名著,作者,故事情節,人物,令人眼花繚亂又有條不紊,顯然是知識融化到血脈裏的那種,無怪乎書評説:這裏囊括了各種各樣的書,是一個書的海洋。加·澤文在最後的致謝中提到:從小的大量讀書,寫書過程中得到出版社、編輯、書籍推銷商的鼓勵和幫助等經歷,造就了她這位作家,這也是所謂作家的培養方法吧。

島上書店讀書筆記800字3

大一上學期,讀了許許多多的小説,但是,給我印象最深,給我留下的感悟最多的便是加布瑞埃拉·澤文著的《島上書店》。

先介紹一下作者吧!加布埃瑞拉·澤文,美國作家,畢業於哈佛大學英美文學系。她的《島上書店》一書在20年以最高票數獲選美國獨立書商選書第一名。

當然,最初想要看這本書的原因不是因為它是什麼什麼的第一名,而是封面上的一行字:“沒有誰是一座孤島。”那時,我初入大學,離開了相處三年的高中同學、知心夥伴,猶如身於孤島,被世界拋棄了一般。那麼,為什麼這本書封面就告訴了每一個看見它的人:“沒有誰是一座孤島。”呢?

抱着這樣的疑問和些許期待,我閲讀了這本書。

這本書講述了A.J.費克里,人近中年,在孤島上經營着一家獨特的書店。然而,命運從不眷顧他——愛妻去世,家中最值錢的一本書被小偷盜走,他的生活窮困潦倒,無人關懷,猶如荒草叢生的孤島。就在此時,一個被棄女嬰闖入了他的生活,一點一點吹散了費克里人生的陰霾,又將身邊人的命運緊緊相連,最終費克里走出了人生的困境,有了屬於自己的新生活。

我看到費克里在養育女嬰時,不斷地去詢問親人如何照顧孩子,親手為瑪雅換尿布,教她看書,育她成人。在這一過程中,他走出了妻子離世的陰影,遇見自己的真愛,一直在最後得知自己身患絕症即將離世時,內心也從未消沉。只因女嬰瑪雅的到來,讓費克里學會了去愛,去為一個人付出,去追求自己想要的愛情,最終走出人生谷底。同時,瑪雅也吸引了島上眾人的目光,紛紛給予這個小生命關懷。那麼,在你生命最艱辛最困苦的時候,你是否會如費克里一樣去接受一個突如其來的“包袱”,在輾轉中為別人付出關懷與真愛?你看到他人跌落人生谷底時,是否又會去傾聽他人心聲,用人性裏最柔軟的暖雲將他人懷抱? 《圖書館日報》有評:“這是一本關於生命、救贖以及第二次機會的小説。有趣、温柔、感動人心,不時提醒我們閲讀與愛的理由。”當一個人傷心失落時,當一個人深感孤獨時,或許能讓他真正走出陰雲的,是愛,是繼續生活的決心,而不是一味地自怨自艾,一個人消沉。而當身邊的人憂鬱悲傷時,無論那個人是否與你相熟,如若給予他哪怕是一些關懷與理解,不僅僅他能得到救贖,你會發現連你的生活也開始明亮起來。

愛與被愛都是人的權利。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被關愛,渴望他人的理解。就是因為希望得到愛,我們應該先學會先去從自己的內心產生愛,先學會給予,或早或晚,我們終會有所收穫。

本書的每個章節均已短篇小説的名字命名,足以見作者對書籍的熱愛。而小説中,因為老闆和女孩,越來越多的人,包括之前從不看書的警長都逐漸沉浸於書裏的世界。書籍,是人的心靈之友,每個人都可以在某一本書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又抑或是看到夢想的自己,尋到自己心靈的慰藉。或許,這也是作者想要告訴讀者的,想要讓讀者體會的。 最後,以書中的一語結尾:“無人為孤島,一書一世界。”

島上書店讀書筆記800字4

第一次看到這本書時,書上的這樣一句話引出了我濃濃的好奇:“沒有誰是一座孤島。”為什麼會有這樣一句話呢?我因為這句話,買了這本書。當拿到書後,書的腰封上有這樣一句話:“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最艱難的那一年,將人生變得美好而遼闊。”初見這句話時,這難道是本講風雨過後會見彩虹的書嗎?或者説是心靈雞湯的人生範本?隨後,我便開始了對此書的閲讀。這本書的開頭並沒有如他封面的內容那麼讓我感興趣,甚至可以説書的開頭是很難懂的,無法明白他到底在講什麼,再加上書中會出現很多長長的名稱使我很難對此書感興趣。我突然想到以前看到的一句話——外國人制造出的笑點也是我們無法產生共鳴的。

書中講的是一位男性書店老闆與一個遭遺棄的孩子,一位女性出版社推銷者的故事。書中的男性書店老闆名叫 A.J.費克里。這個男人不是本地人,他與出生在本地的妻子妮可相識於大學,畢業後一起回到了妮可的家鄉艾麗絲島,用她的一筆錢開了這家“島上書店”。可是他的書店不景氣,愛妻車禍喪命,價值不菲的古董書也被盜竊,他覺得自己跌入了人生谷底,每日都在酗酒苟活,他最大的願望就是早日能在昏沉的酒精中麻痺自己苦難的半生,然後就此離去。你彷彿都能從書中嗅出他的'酒味、感受到他的頹廢,頭腦中總是顯現出一個穿着棕色的條絨西服、滿臉胡茬的待在一個昏暗的房間的人,説不定還是個禿頂,當然這些都是我的幻想。本想書中的他會就此頹廢老去。

當書讀到第43頁時,一切都開始變了,出現了不一樣的風景。這一切變化都來源於一個遭遺棄的孩子——瑪雅。他收養了這個孩子,成為了一名父親。“一旦一個人在乎一件事,就發現自己不得不開始在乎一切事。”瑪雅一點點融化了A.J.費克里如荒島般的內心,他變得温和好相處起來,不再是個墮落的鰥夫而是個紳士,是小島中文學素養最高的人,是一位最好的爸爸。因為瑪雅,他的人生充滿了希望,同時,瑪雅也成為了連接他和小姨子伊斯梅、警長蘭比亞斯、出版社業務員阿米莉婭、小鎮上的居民之間的紐帶,將他的生命與許許多多其他的人串聯起來。使他學會了去付出,學會了溝通。再也不是一個沉浸於自己閲讀世界的書呆子,他成為一個願意與人分享好書,分享閲讀感受的小島書店老闆。本以為故事會這樣開心的發展下去,所有的人會和書來個美麗的邂逅,可是現實很殘酷,這位改頭換面的書店老闆卻被診斷出患了罕見的癌症,並在很短的時間內器官衰竭然後離世了。對這樣的結局我很感傷,因為我是一個很喜歡美好結局的人,不喜歡悲傷的結局。每次看到這種讓人傷感的結局時,我總是感到遺憾,為什麼就不能有一個好的結局呢?這樣一個改頭換面的人,為什麼要讓他再次陷入黑暗中呢!可是,回過神來,卻在想費克里的離世,或許並不僅僅只有傷感,他在離世之初,他是沒有遺憾的離開的。因為在他生命結束之前,他學會了愛,他也感受了別人對他的愛。正如 A.J.費裏克在本文的結尾所説的一句話:“我們不是我們所收集的、得到的、所讀的東西,只要我們還活着,我們就是愛,我們所愛的事物,我們所愛的人。所有這些,我認為真的會存活下去。”

A.J.費裏克因為愛度過了自己最艱難的一年,人生開始變得有信仰,有追求了。他的生活中有了他愛的人和愛他的人。他學會了與人溝通,勇敢的去面對自己的愛情。在現實中也是這樣,無論是對親人還是朋友,你只有去愛別人,別人才會愛你。如果你因為從心底害怕自己不值得被愛,才會獨來獨往,然而就是因為獨來獨往,才讓我們以為自己不值得被愛。愛是相互,有了愛的人,才能堅持着度過自己最艱難的時光。

一本書看完。總覺得遺憾,不能在繼續陪伴主角走下去,可人生就該是這樣吧,看完一本又要打開新的一本,走入另一個人的人生,陪他一段路,去感受他的情感變化。有時快樂過,擁有過,珍惜過,無怨無悔就夠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shubiji/k40j0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