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名著島上書店讀後感

名著島上書店讀後感

島上書店是一本關於全世界所有書的書,寫給全世界所有真正愛書的人。下面就隨小編一起去閲讀名著島上書店讀後感,相信能帶給大家幫助。

名著島上書店讀後感

名著島上書店讀後感【1】

如果你熱愛外國文學,必須熟知這本連續佔據亞馬遜圖書總榜第一名的美國小説——《島上書店》。該書自今年5月12日在中國引進以來,暢銷之勢勢如破竹,上市後便迅速攻下噹噹、京東、亞馬遜等各大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

“最艱難的那一年”打動全球30國讀者

事實上,在中國讀者熟知以前,這部作品早已經風靡全球30個國家。美國國家公共電台稱《島上書店》為一封寫給讀書人的情書。《島上書店》的魅力何在?憑什麼打動全世界不一樣語言、不一樣膚色30個國家的讀者?

據悉,《島上書店》講述了失去一切的書店老闆A。J。如何重新找到牽掛,書,感情,宴會和歡笑,以及一切完美生活的故事。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最艱難的那一年,將人生變得完美而遼闊。讀者很容易就對書中人物產生共鳴,費克里和他那些奇形怪狀的朋友們家人們,他們温柔、温暖,脆弱,古怪,就像以前也處於困境中的你和我。

這是一段關於書、書店和愛書之人的故事,愛書之人都很難拒絕這樣的故事。它幽默、浪漫、動人、温暖,而其中最重要的元素是愛——對書、對愛書人,或者就應説是對人性不完美榮光的愛。

全球獨立書商共同力薦“愛書人的聖經”

正因如此,《島上書店》不但得到全球讀者的熱捧,也得到專業書評人的肯定,全球近562家媒體對其進行過追蹤報道。《島上書店》以史無前例的最高票數贏得了2014年美國獨立書商協會選書第1名。

《島上書店》引進中國以後,也受到眾多獨立書店老闆的追捧。大連知名獨立書店永東書店的宋東先生説,“這是一個只有書店經營者才能感同身受的故事,這是一個遠在海島又近在身邊的故事。看到《島上書店》在出版業凋零的這天還能在全球各地迅速佔領暢銷榜,作為一個書店的經營者甚是慰藉……”

拾光書店的老闆在微博上寫道:“無人為孤島;一書一世界。他們都渴望閲讀,都熱愛閲讀。正因如此,他們相聚在此。固執的A。J。也有固執的幸福結局。我們讀書而後明白自我並不孤單。”

雨楓書館的老闆須叔特意為該書寫了篇書評,他説:“這是一本關於愛書人和書店的故事。愛讀書的人,一般都難於拒絕關於書店故事,比如業界經典《查令十字街84號》,就深受歷代書友喜愛。這本書也不例外,身為書店夥計,讀來分外有代入感。”

書中男主角曬高逼格私人書單,網絡瘋傳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小説的目錄是以各種書名為索引,脾氣古怪的男主角A。J。甚至將個人的閲讀品位融入其中,對歷代名著作家都做了獨具特色的點評,有讀者甚至將書中提及的書名整理成一份閲讀清單,在網上廣為流傳。

北京時尚廊書店的老闆表示:“兩天裏斷斷續續地讀完此書,從中可窺見一個書店店主的大半生,書中人物命運或多或少地與書牽連,讀到最後不由地思考起自我與書的第一次模糊相遇以及自我與之牽連的歷程,若你也與書有着或大或小的緣分,不妨一讀。此書的目錄呈現了十三篇小説的名字,內頁的註釋中大概標註了七十位左右作家或其代表作品,若對文學作品有興趣,或許本書可成為你進一步瞭解的引線。”

《島上書店》裏每一個主角都有他們自我的人生困境,他們和書都有深深的聯繫。《泰尼福的小屋》作者娜塔莎·所羅門説,“這是一封寫給文字的情書,魅力四射,風趣非凡。它讓你一向開心一向微笑,但喉頭又時常哽咽。”主人公們對於書,對書店的熱愛,對閲讀的渴求,對人生低谷的抗爭,都深深感染了每一個愛書之人。

名著島上書店讀後感【2】

這是一個講述愛與孤獨的故事,然而,卻又離不開書。

A.J.費克里是一家島上書店的老闆。他性格內向、不善交際,對書的品味也很獨特,偏愛文學作品,尤其是短篇。性格和品味的因素,使得他書店裏的書籍品種不夠豐富,受眾面自然也狹窄,要不是妻子和周邊做些互動營銷,書店可能早就關門了。不幸的是,懷孕的妻子遇車禍身亡,這也將費克里徹底推向了崩潰的深淵。“不思量,自難忘”,在對愛妻無盡的思念中,他自暴自棄、借酒消愁,書店經營也愈發慘淡。

屋漏偏逢連夜雨,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費克里珍藏的善本被竊。“環顧羣書悲欲狂”,命運為什麼對我如此不公?不久之後,有人往他店裏放了一個包袱,裏頭是一個棄嬰。孩子的母親因為飽受“第三者”的道德煎熬而選擇了了卻自己。

怎麼辦?此時的A.J,大約像車爾尼雪夫斯基筆下的薇拉一樣,對上天的嘲弄和戲劇化無所適從。在那段充滿意外的時光裏,“得與失”的天平在費克里的`心中應該是不平衡的:對命運不公的憤懣、中年喪偶的悲慼還是佔據了情緒的大部分,而這個突然出現的孩子,帶給他的則更多是踟躕和迷茫。

最終,費克里收養了孩子。這種安排是必然的,作者想告訴大家,再怪異孤僻的性格表象下,都有一顆愛心。愛是無處不在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試問,誰能拒絕一雙無助孩子的眼睛和伸向自己的小臂膀呢?讀《島上書店》有感(親子閲讀筆記)

孩子瑪雅的出現是一個契機,也是一個轉折點,為這個家、這方土地、這片生活帶來了微妙而持續的變化。原先嗤之以鼻的書、不聞不問的事,費克里慢慢拾起,也開始關心。這種變化可能起初是被動的,慢慢地,滲透到他的氣息和血液中,促成了A.J世界觀的變化。事實上,瑪雅的成長曆程,也是A.J.費克里蜕變的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講,很難説究竟是他拯救了瑪雅,還是瑪雅拯救了他?是相互的,這個世界,本就是在雙向螺旋的進程中向前發展,充滿着複雜性。

美版暢銷書的敍事格局通常也是複雜的,多線索、倒敍插敍是常有的事;然而,這本書的敍事卻相對簡單,簡單到能明確感到作者不想取悦誰,只是想簡單表達她的訴求和感受而已。我想,作者大概是個愛的完美主義者,她討厭殘缺的愛,於是很自然地,設計了出版社業務員艾米麗婭這個人物。

艾米麗婭骨子裏很高傲,很少有她瞧得上的人。因為一份推薦和好奇,她來到島上,可是性格的原因,使得她和同樣固步自封的費克里的見面註定是不愉快的,兩人匆匆擦肩而過似乎是板上釘釘的事。若干年後,被瑪雅漸漸暖化內心的費克里,偶爾捧起艾米麗婭當年推薦給他的書---《遲暮花開》,內心的堅冰徹底破碎,他毫不猶豫地撥通了艾米麗婭的電話。

越是堅硬的外殼下面,往往有着越脆弱的內在,A.J讓我們更加確信這一點。於是,他們走在了一起,也給了瑪雅一個完整的家庭。誠然,就我看來,這種對皆大歡喜的促成有點刻意,可是,又有誰是真正討厭圓滿的呢?至少,我不是。

既然叫《島上書店》,且離不開書。書是工具,可你能説書只是工具嗎?想想,卻不是。本書利用書店這個平台,以各種方式介紹着書籍的流派和觀感,雖然個別地方有機械和羅列之嫌,但是,這條線索的主旨是本源且美好的,那就是告訴大家:閲讀讓人產生力量,強大的精神力量,積聚着性格與命運救贖的源動力。作者用心良苦的意思,通過瑪雅的一句話得到了言簡意賅卻完美的表達:我喜歡樓下,樓下有書店,書店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地方。

愛,不論是親情、愛情,最終總能幫我們與悲傷和孤獨告別;有了愛,你再不必自怨自艾,也不必在堅守和迎合之間痛苦地搖擺。若是你還喜愛讀書,那麼這個告別的過程,會愈加短暫。

我知道,未來,永遠是美好的。

名著島上書店讀後感【3】

《島上書店》讀完了,看似鬆散的故事其實非常嚴謹。每個情節、人物都有對應和回答,看似不經意的一個細節,或者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人物,在某一個時段,重新冒出時,可以將情節推動一大段,或者揭示事物的真相。鰥夫AJ在痛失愛妻後消沉不已,他的一本可以緩解落敗經濟的孤本《帖木爾》也不翼而飛。就在這個很可能讓主人公跌落更深黑淵的時刻,一名叫瑪雅的兩歲女嬰被她年輕的母親遺棄在島上書店,作為書店主人的AJ在猶豫過後,決定收養這個女嬰,當她的父親。在撫養女嬰過程中,他重新發現了生命的意義:發現了生活之美,與出版社推銷員阿米莉亞建立了新的戀愛關係;發現了友誼之美,與幫助尋找《帖木爾》孤本的警官蘭比亞斯加深了友誼,也讓這位警官越來越愛書,還成立了警察讀書會。發現了親情之美,通過瑪雅的紐帶,又與妻姐、一位中學教員伊斯梅建立聯繫,請她時不時照顧孩子。

行進的生活中順帶提到了伊斯梅的丈夫丹尼爾,一位本地作家。當然,孩子被遺棄時,也寫到了孩子的母親,一位未婚先孕的大學生,她在到島上書店所在地艾麗絲小島尋找孩子的父親時,遭遇挫折,在絕望中投海而死。鬆散的情節被AJ熱愛書店、關愛女兒、珍惜愛人的情緒所感染。漸漸,關鍵情節又一一登台,看似不經意,實則重磅炸彈。遺失的《帖木爾》竟是妻姐伊斯梅所盜。伊斯梅的丈夫丹尼爾竟是瑪雅的生父,他在沾花惹草的時候,沾了大學生粉絲瑪雅的母親。瑪雅可憐的大學生母親在為孩子尋找父親的時候,被這位伊斯梅支來差去,不但沒有見到丹尼爾,還陰差陽錯地陷入更加絕望的境地,以死謝世。幾年後,伊斯梅在質問丹尼爾私生女時,兩人在馬路上發生爭執,引發車禍,丹尼爾身亡。從此,孩子的身世只有伊斯梅一人知道。後來,獨身的警官蘭比亞斯與伊斯梅重組家庭,他發現了愛妻偷盜珍貴孤本的祕密。多年後,AJ身患重病,無錢醫治,蘭比亞斯希望伊斯梅把孤本還給AJ。孤本拍賣後得來的錢換來了AJ的大腦手術。可是,這依然沒有換來AJ的生命,善良的島上書店老闆永遠離開了他心愛的書店。最後,行將退休的警官蘭比亞斯接手了這家書店,讓書本煥發的知性光芒繼續照亮前來的人們。人物、情節都得以妥貼安放。這本書被稱為世界級暢銷書。作者加·澤文,一位美國女作家,生於1977年,長得非常美麗,也十分性感。她的經歷就是豐富閲讀的經歷,從小就在父母的培養和薰陶下讀了上千本書,因為愛書,親朋好友所贈禮物也都是書。她在《島上書店》裏信手拈來各種名著,作者,故事情節,人物,令人眼花繚亂又有條不紊,顯然是知識融化到血脈裏的那種,無怪乎書評説:這裏囊括了各種各樣的書,是一個書的海洋。加·澤文在最後的致謝中提到:從小的大量讀書,寫書過程中得到出版社、編輯、書籍推銷商的鼓勵和幫助等經歷,造就了她這位作家,這也是所謂作家的培養方法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rkxjo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