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島上書店》讀後感500字

《島上書店》讀後感500字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島上書店》讀後感500字,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島上書店》讀後感500字

《島上書店》讀後感500字1

“一旦一個人在乎一件事,就發現自己不得不開始在乎一切事”,也許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座孤島,每本書都有着自己的故事,或許就像《島上書店》所説的,是因為覺得不值得被愛,所以我們才獨來獨往,還是因為我們獨來獨往,才會覺得不值得被愛,亦或許這兩者根本就是同時存在,緊密相連的。

在這本書中,你可以看到某些美好背後的骯髒,也可以看到經歲月磨練之後人的成熟與笑容;你可以看到心靈孤島的虛浮與荒蕪,也還可以看到愛的救贖之後的春暖花開。它不會教你提升技能的乾貨,它也不會教你怎樣去生活,它只是嘗試着用一種愛與被愛的力量潤物無聲的去撫平我們心中或大或小的傷痕。

書中讓我意猶未盡的句子

沒有人會漫無目的地去旅行,那些迷路者是希望迷路。我們時常接受失望,這樣我們才能不斷重整旗鼓。我們讀書而後知道自己並不孤單。我們讀書,因為我們孤單;我們讀書,然後就不孤單,我們並不孤單。一個人無法自成孤島,要麼至少,一個人無法自成最理想的孤島。

除此之外,這本書能抓住人心的最大原因,在於作者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為了讓讀者感到閲讀的美好。這個故事裏不完美的角色,不狗血的劇情和不大氣的書店能夠切中一些人心中柔軟的地方。

你不信書,是一捧廢紙。你信書,是整個世界。

《島上書店》讀後感500字2

通過讀書會讀到了一本書,名字叫《島上書店》,書裏講一座與世隔絕的小島——艾麗絲島上,幾位生活不順,人生坎坷的主人公,因為書本互相聯繫在了一起,書中草蛇灰線,將書籍作為一條若隱若現的暗線,貫穿始終,跟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過一句“沒有書店的小鎮算不上個小鎮”告訴大家卷帙繾綣在這個世上的不可或缺。

“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説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太史公曾在《報任安書》中通過舉述先賢事例含蓄又悲憤無奈地表述著書立傳對於自己的意義,自此一部《史記》,史家絕唱,無韻《離騷》,百代流芳,補全了太史公司馬遷悲慼殘缺的一生。

沉心閲讀是一件享受的事情,“讀經味如稻粱,讀史味如餚饌,讀諸子百家味如醯醢”,宋濂在《送東陽馬生序》中告訴馬君則自己求學時貧寒窘迫,但卻因博閲經史百家,埋首其中,故“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單調的文字符號與或泛白或泛黃的植物纖維融合於一,發揮出神奇的作用,經典之作不會因承載自身的載體毀滅而消失,始皇焚書,如今依舊有先秦百家的思想。

過去讀書成本高,所以書本大都為精煉傳世作品,如今時代進步,技術發展,出書印書已成了一個系統化、流水化的產業,出版書籍如過江之鯽,各類圖書泥沙俱下,如何挑選浩繁書海一本好書,成了一件別有樂趣的事情。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嶽麓書院創辦者張栻講“知行合一”,破萬卷經史,經萬里風霜,最終也是一本好書。

《島上書店》讀後感500字3

這書挺好的。

讀到一大半時我依然不知道這本書的主題是什麼,當然,這很有可能是託了我那遲鈍且世俗的個人素養的福。基本應該説是上一本温情的治癒的感人的讀起來有點淡淡的書吧?書裏面金句頗多,比如我們不是長篇小説或短篇小説,也不是詩集,我們是作品集。而且裏面肯定也有不少笑話。誰不是呢......

當我想要寫點什麼時我野心勃勃,真的開始動手時,腦子裏的想法完全是一鍋粥。原來我並不知道自己想要表達的主題,就像讀這本書時一樣,主題應該就在閲讀的整個過程裏面,讀完時才會變得清晰了一點,但很難用一種已經把書讀完的人的口氣給還沒看的人説點什麼,更加寫不出讓自己滿意的一段話。難道是害怕書店老闆那高深的文學素養(奇怪的個人癖好)會給我來一段不失温和但傷害十萬加的評論?

老闆是個書呆子,娶了個好老婆,有一天美好的生活因為車禍變得破碎,他把自己變成了孤島,麻木地活着。接着有一些不好的事情發生了,卻給他送來了小天使,陽光再次籠罩了他。可生活總是在等着給人使絆子,為了讓人們真切地看清這一路走來的風景,靜靜地看着自己深愛着的和深愛着自己的人。感受生命的意義——“愛”。我認為全書的高潮部分在老闆手術前後。

也許只有當我們閉上嘴的時候,我們才能開始真正的思考,並感受愛。難道這就是主題?不,別聽我瞎説,還是自己看看吧,人生絕不能夠被幾段粗糙的句子説清楚。

你居然看到了這裏?你太無聊了,這樣的話,那這本書對你來説應該算“很刺激”的。

《島上書店》讀後感500字4

《圍城》中調侃,中年喪妻是一樁美事,既可以省下離婚費用,又多了一份寫詩的心緒。但對於小島上的書店老闆,故事的男主人公A、J來説,喪妻是無比沉重的打擊。這不僅僅是情感上的悲痛——妻子在世時會打理好一切,他不參加任何活動,不與人交際,一心沉浸在閲讀中。妻子離世後,他不得不開始經營書店,開始與人交流。

A、J並不是一個多麼温和商量的人,這從他與女主人公,一位出版社的圖書營銷員阿米莉亞初次見面的惡劣態度就可窺得一二,相反,他的前妻的姐姐曾一度認為他是個自私消極的人。而他的轉變要從決定收養小瑪雅開始。因為這個聰敏機智喜愛讀書又細膩敏感的小姑娘,A、J逐漸從避世消極開始嘗試人情,體貼,欣賞,理解以及寬容。

而他與阿米莉亞之間,從因為一本書而意見不合開始,到放下成見,發現共同愛好,互相欣賞,慢慢醖釀出愛情。這樣的感覺應當是靜水流深的,就像一泓泉水,從泉眼開始,緩緩流淌,其間所有過程都是感動。

這本書還有一個很是新奇獨到的地方——在一共十三章的小説中,每個章節都是一篇小説的名字,每一章的開頭都是A、J的讀書筆記,這穿插在小説中的筆記十分精巧而新穎。

A、J説,“我們讀書而後知道自己並不孤單。我們讀書,因為我們孤單;我們讀書,然後就不孤單”。

最後想説,這本窩心的書就適合在下雪天,半倚在躺椅上,蓋着毯子,聽着《當你老了》,靜靜品讀。

《島上書店》讀後感500字5

不得不説,這是最近看的最喜歡的一本。一個平凡人的一生,周而復始的輪迴,卻很可愛很温馨。主人公的幸運與不幸都沒有被誇大,也沒有刻意的情感帶入,每一個轉折都恰到好處好像沒有起伏,但是從頭到尾都給人一種很温暖的感覺。

整本書最喜歡的一句就是妮可和蘭比亞斯説都説過的那句沒有書店的地方不能算是個地方。就是這樣烏托邦的一句話,讓A.J.和妮可放棄學業傾其所有在愛麗絲島開了這家小島書店。A.J.愛妮可,也愛書,妮可和書店對他這樣一個書呆子來説可以説是這一生莫大的幸福。可是天不遂人願,妮可死了,他唯一值錢的《帖木兒》丟了。就在A.J的生活即將變得一片灰暗的時候,瑪雅出現在他的生活。一個是被母親拋棄的孩子,一個是被上帝拋棄的大人,A.J.覺得瑪雅需要他,但是看起來是他更需要瑪雅。瑪雅讓小島書店和A.J.都活了過來,她給書店帶來生意,讓A.J.交到蘭比亞斯這個朋友,也讓阿米莉亞走進他們的生活,這個無人問津的小島,好像也開始有了生氣,瑪雅是小島的天使。A.J.和阿米莉亞過了幾年幸福的日子,本以為 happy ending 了,但是A.J.卻離開了人世,失而復得的《帖木兒》也沒能救他的命,阿米莉亞不得不帶着瑪雅離開。A.J.死了,可是固執又刻薄的他把那份堅持留給了小島,蘭比亞斯和伊思梅繼續了小島書店。故事的結尾,像當年的阿米莉亞一樣,一個新的出版社經紀人輾轉來到小島書店介紹冬季書目,其中他最喜歡的是一本處女作。

整本書的章節名稱都是短篇小説的名字,正文也有上百個作家和小説的名字,不看註釋估計我這輩子也讀不懂這本書了,掉書袋的味道有點重,不過不影響,整個故事還是充滿温情。

《島上書店》讀後感500字6

這是一本很平淡的書,講述的僅僅是一座孤島上的書店老闆A.J,在她妻子死後變得古怪不堪,後來意外的收養了被遺棄在他店裏的瑪雅,A.J從此便不再古怪了,後來他又愛上了同樣喜歡看書的經銷商艾米並再次結婚了,最後A.J因為腦腫瘤死了。

實話説,劇情非常的單一老套、同時以一本小説來説,其情節銜接的也很僵硬.....但是,對於我來説,如果一本書在你看完之後能夠觸動到你,這就是一本好書。

作者圍繞着書讓每個情節都充滿着愛:A.J與前妻為了在這座與外界間隔的孤島傳播文化,放棄了博士學位在這座孤島上開了一座“海上書店”、還是A.J珍藏《帖木爾》被偷了,讓A.J認為他的書店沒什麼值得偷的東西,所以他出去跑步時沒有關上門,這才能讓瑪雅進入他的書店、又或者是已經35歲卻仍然在尋找“心意相通”的伴侶的艾米因《遲暮花開》與A.J結緣。甚至到最後,A.J得了腦腫瘤,也是因為重得《帖木爾》讓A.J有資金去選擇做手術。會讓我覺得真的感到“無人為孤島、一書一世界”提醒我去“愛”和去感受“被愛”

總之,看完這本書後我心裏就像被湧入了一股暖流,感覺身邊的一切都很温馨很美好,就像我第一次看完宮崎駿的《哈爾的移動城堡》的感受一樣吧。如果你感到有點點孤獨。我想,去看看這本書或者去看看宮崎駿的《哈爾的移動城堡》會很值得。

最後實在想引用書裏的一句話結尾嘻嘻:因為從心底裏害怕自己不值得被愛,我們獨來獨往,然而就是因為我們獨來獨往,才讓我們以為自己不值得被愛。有一天,你不知道是什麼時候,你會驅車上路。有一天,你不知道是什麼時候,你會遇到他。你會被愛,因為你今生第一次真正不再孤單。你會選擇不再孤單下去。

《島上書店》讀後感500字7

剛開始看幾乎要讀不下去了 滿篇都是我不認識的作家 沒看過的書名 ,AJ這個老男人孤僻又壞脾氣過着頹廢的生活。但還好我堅持讀下去了,堅持讀的原因還是書名太引人遐想 ,“小島書店 ”:書店本身就帶給人愉悦的感覺,主人公再不濟,書店總是美好的吧。而且小島書店店門上那句“沒有誰是一座孤島 每本書都是一個世界”挽留了我,的確,再讀那麼兩章故事就變得豐富而趣味起來了,和AJ那個古怪的人一樣 當瑪雅出現後整本故事整個人生漸入佳境(我才不會告訴你好幾個中午為了看這本書我幾乎犧牲了我寶貴的午睡時間[發呆])其實看到瑪雅帶給AJ變化的時候我是振奮的 但是不免又有些失望 :oh !又是一個愛和家庭改變全世界的故事 ,和所有美國勵志電影一樣!然而隨着故事的發展 我也逐漸改變了些許看法 ,這不是愛拯救世界的故事 ,是人、書本和書店的故事,書店聯結了AJ 、瑪雅、艾米莉亞、蘭比亞斯、伊斯梅,作者娓娓道來 在很多的細節上前後呼應 看到總讓人會心一笑 然而整本書也就在這樣平淡的敍述中畫上了句號 故事的高潮似乎被刻意的壓了下去,也許這就是生活 多麼的痛苦 等回首再看 也只是往事罷了,引用故事最後的一句話“我們不全是長篇小説 也不全是短篇故事 最後的最後 我們成為一部人生作品集”

《島上書店》讀後感500字8

一個人無法自成孤島,要麼至少,一個人無法自成最理想的孤島。

我們讀書而後知道自己並不孤單。我們讀書,因為我們孤單;我們讀書,然後就不孤單,我們並不孤單。

每個人與他人的相遇都是一本小説,可能是短篇也可能是長篇,遇到不一樣的人就像是這本小説的作者不同,所以就有不同的敍述手法,所以你與不同的人就會發生不同的故事。

如果故事有不一樣的結局,我希望A.J好好的活着,這樣島上書店就不會消失。即使有人接替他開着書店,還是原來的房子,只是多了舞台和咖啡角,但是沒有A.J,那終究不是島上書店了。

沒有人真的能安於寂寞,並永遠享受孤獨。每個人都不會是一座孤島,都要在自己的小島上探出一隻手,來與整塊大陸相連接。而書是費克里與世界連接的方式,通過書他與妻子妮可廝守半生,與哈維成為精神上的至交,並找到相守後半生的伴侶,書也是他與女兒瑪雅的重要交流話題。書維繫了費克里的一生,至死方休。

所以,《島上書店》無疑是在告訴我們,找到適合你的方式,來與世界和平相處,讓它成為你心靈的安居處,蘇軾雲“此心安處是吾鄉”,在現代社會,這不僅僅是在指地理上的安居之所,更在指向精神上的家園——究竟,什麼才是你的精神家園呢?

《島上書店》讀後感500字9

這本書可以直接拍成美國劇情片,都不用改劇本了。

它的確具有一副暢銷書或電影常有的樣貌。

比如,一開局就是人生危機、一地狼藉,而後因人或因事逐漸振作的這種先抑後揚的情節走向;

比如,沒有一個人是沒用的、沒有一處伏筆是虛晃的、沒有一句話是點綴的這種緊緻的情節湊理;

比如,用一些小懸疑勾起你的好奇,然後圍繞一個核心逐步給你真相的這種編織結構;

比如,浪漫基調、代入感、令你能夠馬上按照文字去想象、切換畫面的精準感;

男主A。J就像很多美國文學、影視作品裏的男一號一樣,很龜毛,並不友好,但是善良、有愛。讀着讀着我不由地用錢德勒的形象去填充了A。J;而瑪雅並沒有被詳細生動地塑造,因為不需要,她不是主角,她只是一個核兒,圍繞着她,人與人的關係被連綴起來,整個故事逐漸完整地拼接起來,書店的生活、小鎮的日常、愛情親情友情生動地流轉起來。

這是很好的故事,温情而不煽情。並不想在你的心上挖洞,令悲傷從洞口傾瀉而出。只是讓你在平靜中感受一些愛與別離,得到與失去。

最後,一句題外話:願人間無癌。願我們與愛的人永不會那麼被動地、無可奈何地死別。

三月春花又開,只是去年此時在玉淵潭賞花的父親已不在了。

《島上書店》讀後感500字10

《島上書店》,確實是一本有温度的書,書的開始很陰沉,失去妻子的書店老闆借酒麻木自己,直至一個小女孩兒被遺棄在他的書店裏,改變了他“應付式”的生活,全書這個小女孩像一個小天使一樣,讓每一個憂愁的人擁有了美好的生活,警官蘭比亞斯,因為牽掛這個小女孩兒,常常去書店,從一個不愛看書的人,變成了組織上千場讀書分享會的人,並且娶到了書店老闆的妻姐,妻姐因為這個小女孩兒振救了他的妹夫,把他的妹夫從一個以“等死”的態度生活的人無意間改變為一個有愛,並且願意去愛的人。書中第一個出場的阿米莉亞,經過第一次見書店老闆時的不歡而散,四年後擁有美好愛情的女主。她在決定和書店老闆在一起時,她説跟一個能心意相通、分享激情的人在一起有多麼重要。結婚十一年,深深地認為,能有共同的話題真的很重要,兩個人會為同一本書或是同一個話題、同一件事討論,從而達到溝通了解。家庭生活會過着過着就沒話了,沒話的婚姻就如同乾枯樹枝,如果沒有雨水的滋潤,只會越來越向死亡邁進。

我有一個朋友,夫妻倆如今是四十五歲左右,兩個人總是在説着什麼,我們好奇“你們有什麼説的?”她説:他們有時半夜醒來還會説上一個小時呢,説彼此的工作,工作中的人,一般不説家務事。

如今手裏拿着手機,誰還聊天説話應該是很多人的常態,如果兩個人都是靠“我以為”來開始爭論,那麼終將會把婚姻過成兩條平行線。

(“沒有誰是一座孤島,每本書都是一個世界。”讀小説總是很流暢,讀燒腦的書總是在胡思亂想。每本小説就像一個世界,裏面有各種生活與人物,有各種喜怒衰樂,我們就是觀眾,看着別人的戲碼,卻生活在自己的現實裏,無關乎反思與收穫,就這樣悠閒地、很快地看完了一本小説。)

《島上書店》讀後感500字11

《島上書店》是畢業前樹樹送我的書,當時像土匪一樣去樹樹的宿舍裏洗劫了一番。畢業前的一兩天,沒能和樹樹聚成,便約定了看完此書給樹樹回信。10月上旬去了雲南,在蒙自回昆明顛簸的綠皮火車上,藉着昏暗的燈,枕着書,給樹樹回了一張明信片,無奈寄丟了,就撰寫此文當作是給樹樹的回信了。

喜歡書的開頭和結尾,像是一種認知的蜕變。

開頭提到:“無人為孤島,一書一世界。”

結尾卻説:“一個人無法自成孤島,要麼至少,一個人無法自成最理想的孤島。”

研究生以來,一直信奉一種相對佛系的價值觀“以不爭的心態,去做你認為上進的事情”,但越是前進下去有時越覺得有時候環境在逼迫自己改變。

剛和樹樹認識不久的時候,樹樹跟我説,辰祥説我們倆很像。當時我的內心是拒絕的,我想樹樹的內心也是拒絕的,因為每個女孩都希望自己獨一無二,更何況我們的差異其實挺大的。後來開始認同欣賞樹樹的勇氣和靈魂,雖然我們一直沒有約成一次私下的兩人長談,但卻對青海湖騎行時在石乃亥夜聊時樹樹説的那句話印象深刻,“你所失去的,都會以某種形式補償給你”。

放上《島上書店》裏我寫在旁邊的若干話吧。

最近開始感受到艱難了,是因為自己執拗地堅持着什麼不願改變,而不改變又好像不行。有時艱難的時候,就會想到那次泉州騎行時,因為我的放棄追西陪我一起搭車回本部,當時我就決定以後不能輕易説放棄了。

《島上書店》讀後感500字12

作者加布瑞埃拉·澤文(Gabrielle Zevin),美國人,譯者孫仲旭和李玉瑤。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xx年出版。

寒江把它看成一部平淡普通的言情小説,大團圓結局,帶點心靈雞湯的味道。讀完並沒什麼特別深的感觸,雖然是“書為媒”的小説,可書中人物對書的闡釋並不怎麼深刻。

書店老闆手術前與妻子的一段對白,感覺特別熟悉,像老美影視劇裏面該場景下常見的對白。情人生死離別,竟然也可以程式化。

故事有懸疑的.因素,如珍本古書的失竊與復得,棄嬰被母親帶到小島的緣由。也有人生荒唐滑稽的因素,出席讀書會的作家,竟然是個替身,書店老闆最終被矇在鼓裏。

寒江通過這本書,瞭解到與書籍商品性質有關的另一個圈子。出版社、出版社的銷售代表、書店、作家、讀者,他們之間的聯繫,之前對此毫無概念。

開書店也可以是件很有個性的事。小城的國營書店,一般首先把宣傳報道需要的書籍擺在門口顯要位置,然後是暢銷書。而私人開的小書店,可以根據經營者的喜好決定書籍的擺放。

小島自然不是世外桃源,開在這裏的書店也會受到網購圖書、電子圖書的衝擊。小説中提到,書店老闆的媽媽買了三個電子書送給他一家三口當禮物,有的讀者卻指出,作者有替kindle電子書做廣告的嫌疑,寒江覺得有點解讀過度了。Kindle電子書已經風靡全球多少年,而這本書20xx年降世,且未必能暢銷,有什麼資格做亞馬遜的廣告呢?

寒江正在讀另一本勞心費神的書,讀這本書正好是有效有益的調節。這本書有點淺,沒有大悲大喜,若一定要給它定位,應該與《皮帕·李的私生活》一個等級?

《島上書店》讀後感500字13

這是一本關於温情、愛情、親情與一個男人從磨難中獲得蜕變與成長的書,我們每個人都會有經歷生死的那一天,都會經歷一個自認為無法度過的艱難期,但正如書中所説那樣,只要我們還活着,我們就是愛,我們所愛的事物,我們所愛的人,所有這些,真的會存活下去。當你讀完這本書時,你真的能夠強烈得感覺到,愛是一種多麼強大的力量!

我們不全是長篇小説,也不全是短篇故事,最後的最後,我們成為一部人生作品集

我們不是我們所收集的、得到的、所讀的東西,只要我們還活着,我們就是愛,我們所愛的事物,我們所愛的人。所有這些,我認為真的會存活下去。”

我們讀書而後知道自己並不孤單。我們讀書,因為我們孤單;我們讀書,然後就不孤單,我們並不孤單。

一個人無法自成孤島,要麼至少,一個人無法自成最理想的孤島

“因為從心底害怕自己不值得被愛,然而就是因為獨來獨往,才讓我們以為自己不值得被愛。有一天,你不知道是什麼時候,你會驅車上路。有一天,你不知道是什麼時候,你會遇到他(她)。你會被愛,因為你今生第一次真正不再孤單。你會選擇不再孤單下去。”

沒有人會漫無目的地旅行,那些迷路者是希望迷路。”

我們在二十歲有共鳴的東西到了四十歲的時候不一定能產生共鳴,反之亦然。書本如此,生活亦如此。

來吧,親愛的,

且讓我們來相愛,

趁你我

尚在人世。

《島上書店》讀後感500字14

《島上書店》,這本書沒有大的起伏波瀾,故事情節也比較平淡。書中大量國外作者的書名介紹等等讓你讀到中途就想要放棄,不理解為什麼這樣一本無味的書會登上銷售榜首。但當你靜下心來品味到最後會有不一樣的感觸。

故事大概是敍述了一位名叫A.J.費克里的主人公,人近中年,在一座與世隔絕的小島上,經營一家書店。生活中所有的不幸都降臨到他的身上,愛人車禍,生意倒閉,唯一值錢的寶貝也慘遭失竊。他變的心灰意冷,人生低入谷底,再無生機。

直到無人光顧的島上書店來了一個神祕包裹---小嬰兒。意外扭轉了他孤獨絕境的生活,一切都變得不一樣,重新燃起了對圖書,對生活的熱愛。回味我們的生活中,時常會有低谷,不開心的時刻。但我們不要因為自身的情緒去影響身邊的事情。累了就出門走走,倦了就旅行放鬆。就像文中的A.J. 因為本身拒絕與外界交流接受眾人的眼光,所以書店面臨停業。當他打開眼界,試着接受不一樣的方式,書店就變得熠熠生光。

我們本身並不孤獨,孤獨的是內心的拒絕,和看到的景色。對於嬰兒的描寫也就是對希望的描寫,一個幼小的生命對世界,生活的感知永遠都是單純充滿希望的。所以不論深處何時,都要相信自己,就像開頭對書店的描寫,也是我特別喜歡的島上的書店經典語錄:“沒有誰是一座孤島,每本書都是一個世界。”隨便寫寫,與大家分享一下~~

《島上書店》讀後感500字15

今天重新讀了《島上書店》這本書。

這位人到中年的主人公費克里在遇到生活中的挫折後,選擇重新面對人生,經營着小島的書店,並讓小島上的居民重新開始閲讀。島上書店,連接着島上的這些人,也改變着他們。他們被島上書店吸引,將其當做心靈的港灣,併為靈魂與精神找到安放的地方。小島的幾個生命緊緊相依,走出了人生的困境,而所有對書和生命的熱愛周而復始,愈加洶湧。

“沒有誰是一座孤島,每本書都是一個世界。”每個人的故事都可以是一本書,可以是長篇小説,可以是短篇小説。一則又一則美妙動人的故事,一個故事的結束,意味着另一個故事的開始。

每個人都可以是自己故事的主角,自己也是故事的作者,每個人都可以有能力去書寫自己故事的篇章。正如書中那句話:“我們不全是長篇小説,也不全是短篇故事。最後的最後,我們成為了一部人生作品集。”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煩惱,每個人也可以為自己的煩惱找到舒適的方法。

最後讓我感動的是,蘭比亞斯和伊斯梅接手了書店。因為他們説:“沒有書店的小鎮算不上個小鎮。”因為每本書都是一個世界,書,使我們靈魂自由。

愛與被愛的能力,付出與接受的意願帶領我們走出荒島,正如這本書的推薦語寫的:“每個人的生命中,將有無比艱難的那一年,將人生變得美好而遼闊。”

標籤: 書店 島上 讀後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kqx3q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