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書筆記 >

我與地壇高分讀書筆記600字

我與地壇高分讀書筆記600字

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書筆記了。你想好怎麼寫讀書筆記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我與地壇高分讀書筆記600字,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與地壇高分讀書筆記600字

我與地壇高分讀書筆記600字1

或許是對這位正值壯年,本應大展宏圖,卻突遭雙腿癱瘓打擊,但用文字記錄下自己的痛苦、迷茫甚至絕望的作家的好奇與同情,我一直樂於讀他———史鐵生的文章。

他的文章中有不少是寫他的母親。自然而然的閲讀,有意無意的在他的文章中尋找契合點。一個身體走入絕境的人,在冥想和回憶中,寫盡了生之曲折。

最先接觸到的是他的《我與地壇》。名字雖看似與地壇有關,但更多得是寫他的母親。在他失去雙腿的那段時間,他鬱悶、逃避、心灰意冷,終日獨自一人推着輪椅到地壇去,在老樹下或荒草邊或頹牆邊默坐、呆想。然而這卻給母親出了一個難題。她知道他心裏的苦悶,知道不該阻止他出去走走,但她又擔心他。有時,史鐵生在園子裏呆得太久了,母親就會來找他。對於他的出行,母親無時無刻不在驚恐擔憂,正如作者所説

許多年以後,我才漸漸明白,母親這是在自我安慰,自我禱告。是給我的暗示,是懇求與囑咐。只是在她猝然長逝以後,我才有餘暇設想,當我不在家的那些漫長時間,她是怎樣心神不定坐卧難安,兼着痛苦與驚恐與一個母親最低限度的祈求。

對於史鐵生的母親來説,她有一個長到二十幾歲忽然癱瘓的兒子。她情願把痛苦加註在她自己身上。她小心翼翼的顧忌着史鐵生悲痛的心,即使那時的她正身患肝病,卻更加擔憂孩子的未來和他的心結。

然而就在史鐵生快要撞出一條路的時候,她卻忽然熬不住了,匆匆離去時只有四十九歲。直至母親猝然長逝,史鐵生才開始清醒。對於母親,自己所表現出來的倔只留下了悔恨,沒有絲毫驕傲。那時的史鐵生還太年輕,他被命運衝昏了頭腦,一心以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個人,殊不知兒子的不幸在母親那裏時要加倍的。而母親在臨終前,仍唸叨着她那有病的兒子和還未成年的女兒。連最後一面也沒有見着,只留給作者無盡的傷痛和懷念。

母親的去世,也許是史鐵生最大的遺憾。在她去世後,她艱難的命運、堅忍的意志和毫不張揚的愛讓人動容。作者所刻畫的

母親形象深入人心,就像世上千千萬萬的母親一樣。我也會從中讀懂史鐵生的懺悔與悔恨,在生活中不留遺憾。

我與地壇高分讀書筆記600字2

作者(史鐵生)是一位身殘者,在一座廢棄的古園裏,對自己所看到的人生百態發出的感悟和思索,同時也回想母親在世時的艱辛,痛苦而追悔莫及。結合種種場景,對生命作出了深度的思考和正視。

看完這篇文章,隨作者對人生也有些感悟,對親情的謳歌、樸實的文字中卻洋溢着作者心靈深處的情感,更多的是對生命的思索,對生與死的理解,真的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完美作品。

作者在他最狂妄的年齡失去了雙腿,慘痛的災難降臨到他頭上,失去雙腿後對他來説是沉重的打擊,亦如五雷轟頂。失去雙腿讓他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出路,所有的不順,所有的自卑,所有的痛苦讓他痛不欲生、失魂落魄。每天面對這一切,他只有選擇逃避與逃離,逃離的最好藏身之處就是地壇——這座古園,想象着躲進這古園裏自生自滅,逃避現實乃至放棄生命的想法。也正是這種躲避讓作者可以靜下心來看清古園歷經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變化與輪迴,花開花落,植物競相生長,生物的生機勃勃等等景象。當經歷了一次次心靈與死神的鬥爭後,他最終拒絕了死亡。

後面,史鐵生不僅思考了自己的逆境,也深思自己癱瘓後對母親的打擊。起初他並沒感受到母親的痛苦,只是一味的沉浸在自己的憂傷中,經時間的醖釀和母親的去世後,他感知到了母親的忐忑與無奈,不易和心酸,現欲將好事相告於母親時卻無法實現。是母親的愛喚起了他的意志,堅定了他的信念,他決定將自己的心變成一片沃土,何況母親已在這片沃土上灑下了第一把種子。然後,是一對老夫婦、一個唱歌的青年……無數次地給作者鼓勵,找到了生命的意義,從而堅強的活下去。

看完這篇《我與地壇》後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也怒視那些面對挫折和苦難選擇親手扼殺自己生命的人,例如:莫泊割喉自殺、馬利亞諾自給一槍自殺、海子卧軌自殺等等,追其之根就是對生命的不負責任,對生命的不重視。人的一生很短暫,也不會是一帆風順,會遇到很多的不幸與坎坷,不管我們是否身心健康都要勇於面對,勇於克服,如此所有的困難都不足為懼。要對生命負責,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史鐵生用這篇文字書寫了心路歷程,給了我們前行的動力,讓我們要善待生命……

我與地壇高分讀書筆記600字3

“它等待着我出生,然後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齡上忽然地殘廢了雙腿。”讀了史鐵生的《我與地壇》,我領悟到了他那不同尋常的人生以及他頑強的意志。

二十歲——人一生中最美的年紀。如果把一生比作開花的過程,那麼二十歲時,花兒一定在盛放。就在這處充滿朝氣的年歲,史鐵生的雙腿卻癱瘓了。如熄滅了人生路上的燈火般,他失去了工作,找不到去路,人生一片渺茫。他曾憤怒,也曾迷茫,似乎認為活着沒有意義。他每天到地壇消磨時間,有時甚至在那裏呆上一整天。

史鐵生看到院子荒蕪但並不衰敗,漸漸看到了世界上美好的一面,終於走出了陰影,開始了寫作生涯,勇敢地、堅強地活下去……

讀完後,我頗有感慨。誰都難免會有困窘、迷茫的時候,越是艱難,我們越要勇敢面對。

三年級時,我面對一個巨大的轉變:轉學。從老家轉學到了北京。入學考試是少不了的。老家學英語是比較晚的,這裏的同學已經可以把自己的想法用英語自由地表達出來,而我只是僅僅認識幾個單詞罷了。入學考試的成績自然高不了,這讓我一度悲傷與焦慮。上英語課如同聽天書,完成作業也十分艱難,我簡直失落到了極點。我默默地問自己:“李子萌,這還是以前的你嗎?難道你的英語成績要一直差下去嗎?”

“不,絕對不行!”我一面學習着課本的內容,一面借來以前的課本,聽着,讀着,強記着。爸爸也在每天下班後給我耐心輔導,給予我巨大的幫助。漸漸地,我成了英語課上發言最積極的那一個,在第一次英語考試的時候居然拿到了滿分。這對於一個從幼兒園就開始學英語的孩子來説可能算不了什麼,但對於我來説,其中付出的努力和得到的快樂誰又能夠懂得。

在人生的道路上,難免會有坎坷,難免會有失落和迷茫。跌倒了不怕,站起來繼續勇敢地走下去,努力讓自己更好,坎坷便可被打敗!這個道理,是我們應當永遠永遠記住的。

我與地壇高分讀書筆記600字4

冬日寒假,匆忙回家後,疫情在猝不及防中蔓延,唯一就是“宅宅宅”。讀書也便成了一個認真的消遣。

説起《我與地壇》這本書,記憶最深刻的可能是高中語文課本讀得的《秋天的懷念》那篇文章,文章中母親的那句“咱娘倆要好好兒活”讓我久久的難以忘懷。也牢牢的記住了史鐵生這個名字。

美的像詩一般的文字,堅強如鐵一般的意志,史鐵生,可能正如他的名字一般。在21歲失去雙腿,面對命運的玩笑,他參透了什麼,又明白了什麼?

在地壇的那段歲月,他看明白了世事無常,人人自渡。他的殘疾不是上天給他的厄運,而是上天給他生命的一份厚重感,讓他的精神力量能夠超越肉體的殘疾去摘取星辰,遨遊大海。地壇,給予了作者一片寧靜的星辰,地壇的事事物物,給予了作者遨遊的無盡力量。

面對生命的不幸,作者的態度這是一種怎麼樣的豁達,但是我相信擁有這種豁達的背後是無盡的痛苦,也正是那段地壇的歲月。但是一旦擁有了它,這世間又有幾分玩笑可抹殺我?堅強,可能是層層傷疤的堆積。“希望的星光永遠閃耀在最黑暗的微茫”,正如書中所説“醜弱的人和圓滿的神之間,是信者永遠的路”。以至於後來作者身患尿毒症,終日治療,也能堅強的活好自己的每一天。正如那句“我在地壇,後來,地壇也在我”。地壇所給予作者的,將伴隨他一直走下去。

我不曾希望每個人都擁有作者那種人生的豁達,但更加希望每個人都能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地壇”,伴隨自己一直一直走下去,面對人生路上的“厚重之禮”。

“此一處陌生的地方,不過是心魂之旅中的一處景觀、一次際遇,未來的路途一樣還是無限之問”。萬事浩浩蕩,未來皆可期。

我與地壇高分讀書筆記600字5

初讀這篇文章時,我就被作者那樸實無華的`文字,深沉幽邃的情感,意藴綿長的哲思所深深地打動。於是,當我靜下心來再讀這篇文章時,我發現,這篇文章中所浸透的對人生的感悟,對生活的理解,對生命的揣摩已不再是表面浮起的清波,而是作者內心最深處,靈魂最地層,在經歷了數十年的堅苦勵煉之後,所積澱下來的洪流蕩漾。特別是第二部分也就是作者對自己母親描寫最為集中的一部分,它給我留下的印象格外深刻,下面我就來談談對這一部分的理解。

有些事情發生得實在太快、太突然,不等你想明白,搞清楚,它就赤裸裸地擺在你面前,暴風驟臨一般讓你喘不過氣來,而你所能做的只是默默地承受。作者無疑是令人同情的,在他活到最狂妄的年齡上卻忽然殘廢了雙腿,在他人生篇章即將奏響之時卻猛然印上了休止符,這樣的打擊的確是巨大的,不論換作誰,也會吃不消的。

但是,作者無疑也是幸運的,他有一位理解他關愛他的母親。在他深處荒園獨自面對着殘垣斷壁、破瓦殘轉時,有一個人,正在沿着他的車轍苦苦地尋覓,有一個人,正在希求着蒼天使她能夠分擔兒子的痛楚。但是她的兒子還太年輕,還不懂得生活的意義,還不懂得一位母親加倍於兒子的痛。於是,這一切,她只有默默地忍受,默默地藏在心裏——這個人,註定是活得最苦的母親。

當他的小説第一次獲獎時,當他的生活又一次點起希望的燈火時,她卻猝然而去,彷彿她來到這個世上只是為了替兒子擔憂。正如作者所寫到的,也許她心裏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

寫到這裏,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母親,想起了她每天早上早早地起來為我準備好早餐,想起了她週末時還不辭辛勞外出工作,想起了她四處奔波為我買回參考書……難道母親來到這世上就只是為了替兒子擔憂?最近,母親對我説他的心臟有些不好,我聽了心中不由得大大的吃了一驚,連忙讓她多多保重身體。母親還年輕呀,不會有事的,我暗暗地安慰自己,但是看到母親日漸憔悴的面龐,日益增多的白髮,我還是明白了——她把自己最寶貴的精力都獻給了她的兒子呀!

最後,關於“母親期望作者找到的那條路到底是什麼”,就我個人認為,這條路是一條通往幸福與快樂的路。不論做什麼,只要能夠快快樂樂,健健康康地活着,這就是每一位母親對她的孩子最大的渴盼啊!正可謂“遊子身上衣,慈母手中線”,只要孩子能夠找到自己的快樂,實現自己的理想,母親都一定會默默地支持着,無私地奉獻着,這也正是“母親”所最偉大之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shubiji/jnwk3v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