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書筆記 >

初中生讀書筆記(通用9篇)

初中生讀書筆記(通用9篇)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這時候,最關鍵的讀書筆記怎麼能落下!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書筆記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中生讀書筆記(通用9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初中生讀書筆記(通用9篇)

初中生讀書筆記1

最近中午在學校看《中華人物故事全書—詩仙詩聖》這本書,這本書裏講了一個個詩仙詩聖的故事,其中我最喜歡《李白篇》,畢竟我與他500年前是一家啊,《李白篇》講了李白從小貪玩,在路過,河邊是看到一個老奶奶再用鐵杵磨一根針,李白問:“奶奶在幹嘛?”奶奶就説“我要磨針。”這是李白恍然大悟,明白了“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道理,便回家讀書,但是大了,到了皇宮去沒有得到皇帝的重用,便開始喝酒,寫下了百餘篇詩詞,所以現在又留下了一個成語“斗酒百篇”。

讀了李白的故事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只要堅持就會成功。其中我也最喜歡一句話就是“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有一次,我學騎自行車,我一個人騎啊騎。練啊練,可是怎麼也騎不起來,一個跟頭接着一個跟頭,十分痛,我想放棄了,可是在一旁的媽媽看到了我的樣子就鼓勵我:“乖兒子,你是最棒的,媽媽相信你一定行的,學會了,媽媽就帶你出去騎。”我咬了咬牙一鼓作氣,騎了上去,可是由於我用力過猛,一個踉蹌摔在了地上,就在媽媽想要上來扶我時,在一旁的爸爸卻説:“別動,讓他自己來,我相信只要他堅持就一定會成功。”我沒有泄氣,而是從地上爬了起來,繼續練習,再一圈一圈的練習中,我一點一點掌握了平衡,“我學會了,我終於學會了,我成功了。”我有了像李白那樣堅持不懈的精神,我也成功了。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這句話然我明白了只要堅持就會成功的道理。

初中生讀書筆記2

説起老師與父母,大家總會想到一個詞,那就是關心。無論在學校裏,還是在家裏,我們都會得到關心。在學校,是老師教給我們知識;在家裏,是父母教我們怎麼做人。而讀了這本《愛的教育》後,我更覺得老師與父母是多麼偉大了。

我非常喜歡《愛的教育》這本書,讀着一個個故事,我看到了老師對同學們的體貼,看到了父母對孩子的愛,看到了老師與父母辛勤灌溉着祖國的花朵。在一則故事中講到:“恩里科最近很不喜歡學習,於是他的父親對他説,學習對你來説是一件很辛苦的事,但我很希望你能夠高高興興、心甘情願地到學校裏去學習;你想想如果每個人都像你這樣不肯學習的話,那地球又會回到野蠻的戰爭中去,是這一運動給了人類光明與希望。你們就是打敗野蠻的那支隊伍。而你就是這支隊伍中的一名士兵,你的書就是你的武器。振作起來吧!恩里科,人類文明必將勝利!”看到這裏,我的眼睛不禁濕潤了。的確,老師與父母是祖國的園丁,她們精心培養着自己的孩子。雖然她們都很嚴厲,但都是讓我們遵守紀律、好好學習;雖然她們有時把嗓子都説得沙啞了,但都是為了把知識清清楚楚地教給我們。她們很寬容,孩子們有錯的時候悉心教育。老師與父母的無私奉獻到底是為了什麼?只是為了讓每一個孩子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僅此而已。

我想,無論用多少詞語都不能表達我對老師與父母的崇敬之心,面對她們這樣無微不至、不辭辛勞地教育我、關心我,我只想誠心誠意地對老師與父母説一聲:你們辛苦了!

初中生讀書筆記3

李智華在小的時候,她媽媽得了精神病,所以她媽媽有時候會發作。有一次,她媽媽失蹤了,爸爸去尋找,爸爸居然把孩子丟在家裏,就去尋找了。

爸爸找到媽媽後,把媽媽帶回了家,回家之後,爸爸看見家裏突然失火了,在家裏的李智華被火燒掉了手,我覺得很恐怖,心想:這麼慘!太嚇人了。爸爸看見了,立刻把李智華送到醫院,到醫院時,醫生們都説:“孩子小,不容易治療。”爸爸聽了,更加傷心,我又在想:如果李智華家中有保姆,那該有多好,失火的時候,保姆帶着李智華出門,那不更安全。

漸漸地,李智華長大了,她覺得自己很奇怪,為什麼和別人不一樣,別人都説:“智華,是個可憐的孩子。”李智華每次看到別人玩得時候,覺得很快樂,李智華也想站起來玩,可是每次都摔在地上,她又爬起來,又摔倒,這就是自信。她回家和爸爸説:“爸爸,我要讀書。”爸爸説:“老師沒空,明天再説吧!”李智華等到了今天,她又去問:“爸爸,我要讀書。”爸爸又照樣説。李智華去找學校的校長,校長説:“你沒手怎麼寫字,讀書呢?”她坐到了教室門外,拿了根樹枝在寫,我也覺得很奇怪,她怎麼會寫字呢?”原來她是用腳在寫。李智華每天晩上拿着筆和繩子,綁在腳上,等習慣了,就可以用腳寫字了。她又坐在教室門外,這時,被老師發現了,老師問她:“你為什麼坐在教室門外呀!”她哭着説:“校長不給我上學,不給我到教室裏。”老師説:“我們幫你保密,你進來吧。”李智華每天都不缺課。

李智華長大了,去學習,她去了一個地方,學打字,老闆説:“如果你能在1分鐘內打完100字,我就收留你。”結果,李智華一分鐘打了202字,老師收留了她。

我覺得李智華很可憐,也很堅強,我真想去看看她。

初中生讀書筆記4

西遊記次數出自於吳承恩,據瞭解,此書本無隨悟空大鬧天空這個部分,但是後來因為種種原因,加入了孫悟空大鬧天宮這一部,且成為本書最精彩的一部分!

內容:本書寫的是江流兒成唐僧並答應皇帝去西天取經,在途中收悟能、悟空、悟淨之事,並在這三位徒弟與白龍馬的陪同下,度過了九九八十一難取得了真經。途中遇難之事中總能反映出悟空機智勇敢、除惡務盡、疾惡如仇的性格,體現唐僧愚昧,善惡不變,好壞不分,漁夫,但曲靖之心卻異常堅定!拔尖好吃懶做,按圖好意,有着一顆凡俗之心,但卻也嫉惡如仇,憨厚能幹,老師,傻傻是一個不起眼的角色,但是他確實一個任勞任怨,誠懇忠厚的人!

感想:在食堂死人西天取經的途中,他們客服層次困難,戰勝了自己的內心中終於我,從一開始的不怎麼屯街遇到困難重重到最後屯街一直克服重重困難,給我的其實是,在去西天取經的路上,只有師徒童心,才能取得真經,讓我明白,在一個集體中,只有每個人都一條心,才能是每個人都愉快,完成事情的效率才高!

初中生讀書筆記5

《小王子》是作家安東尼·德·聖埃克蘇佩裏於1942年寫成的著名法國兒童文學短篇小説。本書的主人公是來自外星球的小王子,作者以小王子孩子的眼光來看這個世界,透視出成人的空虛、盲目,愚妄和死板教條,用淺顯天真的語言寫出了人類的孤獨寂寞、沒有根基隨風流浪的命運。同時,也表達出作者對金錢關係的批判,對真善美的謳歌。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讀過《小王子》這本書,它是法國作家聖埃克蘇佩裏創作的最著名的童話書。這本書實在是太令人喜愛了,它圖文並茂,我已經讀過它若干遍了。每次都被小王子的故事深深感動。

小王子是居住在一個小行星的人,那個小行星比我們住的地方小多了,竟然和一座房子差不多大。小王子是一個孤獨的人,很長一段時間,他一個人住在星球上,唯一的樂趣就是看日落,有一天竟然看了四十三次日落。小王子又是一個多愁善感的人,不過心地善良、天真無暇,非常富有同情心,比如他和花兒的感情,他對花兒的憐惜,花兒對他的依戀。不過有一天小王子和花兒不知何故鬧了點彆扭,離開了自己的小星球,開始了拜訪其他星球的旅行

他一共拜訪了七個星球,遇到了各種各樣的人,有霸道的國王,有愛慕虛榮的人,有憂鬱的酒鬼,有忙碌的商人,有忠於職守的點燈人,有足不出户的地理學家。最後小王子來到了地球,踏上了一片無邊無際的沙漠,爬上了高山,來到一個玫瑰盛開的花園,遇到了很多和他的花兒一模一樣的美麗的玫瑰花,還遇到了一隻狐狸,瞭解到馴養的含義,認識到自己星球的花兒是獨一無二的,不可替代的,因為那是屬於他自己的花兒,是他馴養了它、澆灌了它。

後來小王子在沙漠中終於遇到了文中的主人公“我”,兩個人一起用心交流,用心體會,感悟生活,終於在沙漠中找到了生命的泉水,“我”的故障飛機也修好了。但小王子最終一種特殊的方式離開了“我”,離開了地球,因為他要回到屬於自己的星球,去保護自己的花兒,對自己的花兒負責,多麼善良的人哪。

初中生讀書筆記6

對於像《紅巖》這樣一本記載着紅史的書,我一直是抱着敬畏的心態。在我們90後的大腦思維裏,它是神聖不容褻瀆的。直白的講,它是過時的。

有人曾説過:“一個名族忘記了歷史,她也註定將失去未來。”看着這紅色皮子的書,有股説不出的情緒在我的心中蔓延開來。讀着“用鮮血染紅我們的旗幟”,我的血液似乎沸騰了,年輕的心彷彿被召喚了,有力的跳動着。

90年前,黨的旗幟在風雨中飄零,無數的人用青春的名義詮釋了黨的歷程,用鮮血祭奠着黨的旗幟。小時候,我常常想“為什麼紅旗不是其他顏色”長大了我才知道,是先烈們的鮮血染紅了旗幟。

《紅巖》,一段歷史的剪影。

許多的年華色彩都雲聚在這個動盪的年代。江姐,一位偉大的女共產主義戰士,她用鋼鐵般的意志抵抗着敵人的殘酷刑罰。面對丈夫的犧牲,她默默的把淚水吞進肚子裏。她知道她沒有權利去逗留,肩膀上所揹負的任務,使她把澀澀的淚水吞進五臟六腑。他的腳步踏着泥濘,迎着寒風繼續前進着,把悲傷化作戰鬥的動力。當竹籤扎進她的手指時,血液四濺,她沒有發出一點聲音。她説:“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驗,竹籤子是竹做的,共產黨人的意志是鋼鐵打的。”這就是她,一個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

在物質與科技都飛速發展的今天,那股子信念早已不復存在,權利與金錢覆蓋了整個人類的大腦,整個世界都矇蔽在獵食者的大網之下。這究竟該怎麼辦呢?

不用怕,迎着太陽,扛着黨旗,向着光輝前進。再瘋狂的經融風暴也難不住我們;再恐怖的5。12也不用怕;再冷冽的冰雪也凍結不了我們的真心。黨的旗幟永遠是飄揚着的,絢爛的紅色象徵着不落的太陽,照射進每個人的心間。她將引領着一代又一代的共產主義者繼續走下去!

初中生讀書筆記7

上了近一個學期的“中國傳統文化賞析”課,我覺得自身素質有所提高,並且真正發自內心的領會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對任何一部古代佳作都很感興趣,但在老師佈置的作業中我體會最多的還是《論語》。

最早接觸到《論語》,是小學五年級語文課本里的《兩小兒辨日》,接下來是初一課本中的“論語十則”,那時,根本不懂其中含義,卻能夠將其熟背,小時候媽媽對我的學習要求特別嚴,電視是絕對不允許看的,直到科教頻道播出的由於丹老師主講的《論語心得》,那段日子,在我完成了自身的作業後,唯一的放鬆,便是看《論語心得》,也就是從那時起,我才真正對《論語》有了初步的領悟。

兩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學和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被學生片片段段記錄下來。這些以課堂筆記為主的記錄由他的學生編纂,後來記成了《論語》。

有人説《論語》好像沒有很嚴密的邏輯性,很多是就事論事,裏面也很少有長篇大論的文字,幾乎每一則語錄都很簡短。其實,無言也是一種教育。

我們都説孔子是聖人,聖人就是在他生活的土地上最有行動能力,最具人格魅力的人。孔聖人帶給我們的是一種在大地上生存的信念,他這樣的人一定是從我們的生活裏面自然而然地生長出來,而不是從天而降的。

在孔夫子這個形象身上,凝聚着他內心傳導出來的飽和力量。只有當天地之氣凝聚在一個人心中的時候,它才能夠如此強大。這是一種力量,我們如果學會了提取鍛造這種力量,我們就能夠獲得孔夫子那樣的心胸。我們看到孔夫子的態度非常平和,而他的內心卻十分莊嚴。因為其中有一種力量——信念的力量。孔夫子是一個特別講信念的人。

大家知道,儒家理論的核心和最最精髓的東西,除了“恕”字以外,還有一個字就是“仁”。孔子的學生樊遲曾經問過孔子什麼叫仁?孔子只回答他兩個字:“愛人”。愛別人就叫仁。樊遲又問什麼叫智?孔子説:“知人”。瞭解別人,就是智。關愛別人,就是仁,瞭解別人,就是智。就是這麼簡單。

《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麼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生活。

這裏講的是如何調和“學”和“思”的矛盾。作為一個理科的學生,我覺得我對這個問題有相對深入的理解。只學而不思,不易發現別人的錯誤,也不容易有自己的思想。就像讀《論語》,買一本書回來,刷刷幾下讀完,即使過目不忘,學到的也是別人的東西。思而不學,則會進展緩慢,而且容易鑽進牛角尖出不來。這時如果能夠參考一下以往人們對同一問題的看法,則很可能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荀子也説過“吾常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所以,孔子告訴他的弟子,在學習中要把握好“學”和“思”這對矛盾。

人們常掛在嘴邊的話,我竟然不知出於《論語》。像“父母在,不遠遊。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道不同,不相為謀,任重而道遠,死而後已,朽木不可雕也。三十而立?”

我讀《論語》這部書,當然不是想從中覓得修身、齊家的孔門祕傳。我只是在這部書中認識了一個迂闊率性、明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孔子,一個多才多藝、誨人不倦的孔子,一個食不厭精、懂得生活樂趣的孔子。學貫中西的學者們常把孔子和古希臘哲人蘇格拉底相提並論。蘇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權處死的,據説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歡孔子的直言不諱:“道不行,乖桴浮於海”,這同樣是一種自由精神。打開《論語》去讀,像是穿越幾千年的時光隧道,看到羣雄逐鹿,爭霸天下的春秋時期,產生了孔子一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論述了孝道、治學、治國、為政,為歷代君王所推崇,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論不一定與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相吻合,但對於影響了幾千年的中國文化的經書,是有必要一讀的。

孔子講究孝道,孝成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今天的人們卻在褪色,對其講孝是非常必要的,讓他們明白孝是為人之本。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説;“當他父親在世的時候,要觀察他的志向;在他父親死後,要考察他的行為;若是他對他父親的教誨長期不加改變,這樣的人可以説是盡到孝了。”這裏講了什麼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雖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會上做事,或是或是搶劫,觸犯法律,使父母擔心、憂心,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強,具有良好的品德,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發點。所以為父母提供豐厚的物質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夠按照父母的意願、教誨行事做人,對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治學方面,孔子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知之為不知,不知為不知,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師,博學而篤志,切問近而思”。不正是一種謙虛、嚴謹、實事求是,鍥而不捨的治學態度嗎?治學的方法他講究温“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他覺得學而實習之不亦説乎。”同時孔子認為“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可見學習的重要性,治學是仁信的基礎。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這是《論語》六則中給我感觸最深的兩則。前一則是説幾個人走在一起,那麼其中必定有可以當老師的人;後一則告訴我們敏捷而努力地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這兩句話雖然出自兩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義至大。“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包含着一個廣泛的道理:能者為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觸的人甚多,而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優點,值得我們去學習,亦可成為我們良師益友。

孔子的“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居敬興簡,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我想對各行各業的人們都有所啟發。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意思是指孔子説:“弟子在家就孝順父母;出門在外,則謙恭有禮,對人如兄弟一般,謹慎而誠實可信,要廣泛地去愛眾人,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這樣躬行實踐之後,還有餘力的話,就再去學習知識,。”即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在團結友愛,有愛心,以賢德的人為榜樣,不斷激勵自己,努力實踐,完善自己的道德修養,這些做人的立身原則做好了以後,再學習文獻知識,以開闊視野,豐富思想。“德,人之本也,本立而道生。”

初中生讀書筆記8

書的封面是淺綠色和深綠色的交融,給人大自然清新的感覺。我一眼就愛上了它。

一種淺吟低唱的母性,盡顯温柔婉轉。卻並不妨礙她那種一針見血的穿透心靈之感,彷佛直抵你的心靈深處,將你想了很久很久卻難以表達的情感盡述筆端,有了讓人想流淚的感動。只是生活中極不起眼的一個詞語,一聲鳥鳴,一隻百足蟲,便造就了一篇篇毫不矯揉的、隨感而發的散文,充滿着作者對生活、對生命的嶄新認知以及深刻的哲理。

《目送》有七十三篇散文,文字撫過了父親的逝、母親的老、兒子的離、朋友的'牽掛、兄弟的攜手共行,寫失敗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寫纏綿不捨和絕然的虛無。這些人世間的情感常常讓人有一種“只可意會難以言傳之感”,而龍應台卻將這些“難以言傳”寫到了極致。

可愛的母親啊,她們的親情永遠是甜膩膩的,可是我們做孩子的,有能讀懂多少呢?這本書其實説的是龍應台女士做母親和女兒兩個角色的感受。當她的孩子小的時候,第一天去上幼兒園,一步三回頭,捨不得母親走;後來長大了,上學無需母親接送,即使搭了母親的車,耳朵裏也是塞滿了音樂,顧不得和母親交流。再後來,要出國了,在機場告別的時候,而是連擁抱母親似乎都覺得多餘,走進檢票口時的回頭自然也被省略了。這時,龍應台是一個目送者。然後,她回過頭想起了自己被目送的時候:那時她去外地求學,父親開了輛“破”車送她去,在離學校不遠的一個不起眼的地方停下了,抱歉的告訴女兒怕破車丟了女兒的臉。那個時候,龍應台是被目送的人。後來,父親大病一場走了,龍應台又成了目送他上路的人。

“眾裏尋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辛棄疾的詩句使我更加明白——人生,好比這場目送。

也許是年歲增長,人心越發容易感傷。曾經視若無睹的東西,在不覺中,也已在心中烙下深深印記。開始在意父母逐日增長的皺紋,開始在意生活中那一點一滴細微的觸動。

所以,這樣動人的文字,才令人心痛起來。

時光前進的速度着實不慢。現在的我儘管很享受初中的美好日子,但仍會時不時想起小學的老師、同學記憶那個可愛的校園。其實不是人總看不清近處的幸福,而是無論是多麼糟糕的事情在回憶的加工下都能在腦海裏熠熠生輝,引人回望,可是那些都回不去了,那段大家一起的時光只屬於那時。在龍應台作為母親的身上,我看到了自己:苦苦想要追到過去,可時光的列車仍是在飛速前進,不容掙扎。我們都是那個搭了時光機器來到這裏,但是再也找不到回程車的旅人。

還好,我們都擁有美好的回憶。

而且,還要明白,有些事啊,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啊,只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還是彼此珍重的好。

有人把這部書評為二十一世紀的《背影》,我完全同意。這部跨三代人共讀的人生之書,用流暢的筆法寫出了三代人的心情,寫進了悲歡離合,讓那個每個人都產生內心的共鳴,讓每個人都有所感悟。

結尾處用書中的一句話結尾:再多的遺憾都只不過是生命的過程,我們只能往前走,用現在來填補過去的空白和傷口,帶着愛和釋懷與生命的和解。請,各自珍重。

初中生讀書筆記9

在我們的教育工作中,學生學習方法不科學的現象普遍存在。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輕視對學習方法的研究。

《這樣學習最有效》[(美)戴維思著]一書,是一本很好地探討學習術的著作。好的學習術,能大大提高你的學習效率。掌握了好的學習方法,你會感到學習並不是一件苦差事。《這樣學習最有效》中所介紹的學習術有很強的操作性,很實用。我們在教學中,也曾經給那些做教師的學員介紹一些學習術,大家都感到收穫很大。從今天的教育來看,那種重“學”而輕“術”的傳統觀念該改變了。

在該書中,作者提出了其“沙漏理論”,將學習作為一個完整的過程來研究,其中包括閲讀、聆聽、學習、思考、筆記、記憶和應用。每個部分又介紹了很多方法和技巧,這是最直接最實用的部分。系統地介紹學習過程各個方面的學習術,是該書值得稱道的特點。

《這樣學習最有效》一書比較系統地涉及了學習的各個主要方面,除學習術外,還談到了學習的心境和學習的環境,這兩個“境”也是被學習者常常忽視的。學習是在一個“場”裏進行的,它對學習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學習時的心境,就是內部的“場”,學習時所處的環境,就是外部的“場”。學習者要善於選擇、調節學習的“場”,使之有利於學習。該書介紹了很多選擇場和調節場的方法。

最後,應當提醒同學們注意的是,對學習要抱一個科學的態度。世上沒有什麼萬能的靈丹妙藥,學習術也是如此。學習術之所以能夠發揮作用,是因為它符合學習的科學規律。理解學習術背後的規律,將更有助於我們舉一反三,靈活運用。此外,學習術並非一學就靈,僅僅聽聽介紹,看看書,而不切實地運用,是不能達到你的預期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shubiji/88n8r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