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書筆記 >

楊絳傳讀書筆記範文

楊絳傳讀書筆記範文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書筆記吧。你想知道讀書筆記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楊絳傳讀書筆記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楊絳傳讀書筆記範文

楊絳傳讀書筆記1

我認真閲讀了羅銀勝的作品《楊絳傳》,本書通過細膩的文筆敍寫了楊絳的百年人生,包括童年成長、家庭變遷、求學歷程,以及同錢鍾書相濡以沫的愛情。她的傳記值得所有人靜下心來一讀。我十分尊敬楊絳先生,她一生歷盡磨難,但卻從不被生活打敗,堅定事業,維護家庭。每當聽到楊絳先生的故事,聽到她的名字,我心裏都有一種堅定的鼓舞,希望像她一樣,做自己能做到的最賢的妻,最才的女。楊絳先生一生處世優雅,榮辱不驚,與錢鍾書先生不離不棄!

楊絳先生一生曲折動盪,飽經歲月打磨,但她不改初心,始終保持着明媚從容、淡定優雅。她把她的一生,活成了一個典範。她生命裏的那些苦難越發沉潛為從容平靜的性格。不管世事如何紛擾,外界對她有何等讚譽,她始終都在自己摯愛的文學裏書寫着動人的親情、愛情、友情,她從未因外界而變過一分一毫,始終是那個如深谷幽蘭般的女子,在歲月裏温婉如初。如此,讓我一生敬佩,一生學習。

楊絳先生出生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小小的楊絳在父親的書房裏構建起了自己未來的精神家園,更養成了愛讀書的好習慣。楊絳的父親楊蔭杭在她幼小的靈魂裏埋下了愛讀書的種子,他對小女兒的愛都呈現在了無言的教誨裏,他身體力行地影響着小楊絳的成長。父親對兒女無私而恰當的愛一直陪伴着兒女的成長,他給了女兒正確的人生態度,他教會了女兒思考。在女兒面對問題的時候,楊蔭杭從來不直接給出女兒一個具體的解決問題的方法,而是給她一個方向,讓女兒自己去選擇、去解決,父親的鼓勵給了楊絳最堅定的選擇的動力。在這樣的家庭裏,楊絳學會了如何去愛、怎樣去直面困難,這成了楊絳一生的處事生活哲學,也是楊絳一生的財富。

家庭教育對一個人的成長很重要,尤其是在孩子的幼兒時期,父母是他們的第一任老師,也是他們最信任的人,並且此時期的孩子熱衷於模仿,他們並不能分辨好壞,只覺得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而孩子與父母朝夕相處,父母的許多言行舉止總會影響着孩子言行的養成。自然而然,很多品行和習性都會從父母的言行舉止中習得,所以父母一定要重視家庭教育與嚴格的言傳身教,在斥責孩子不良言行的同時也要保護好孩子稚嫩的心,給予孩子關愛。

我有幸成為一名幼兒教師,每天從家到幼兒園,從幼兒園到家,兩點一線,在這個平凡的崗位上已有32個年頭了,但我能踏踏實實快快樂樂積極向上的每天和孩子們快樂地在一起,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當聽到崔潤希小朋友用稚嫩的聲音對我説:“彭老師,我喜歡你,我長大了要和你結婚。”我被他感動的心都要融化了。我愛孩子們,孩子們也愛我,累並快樂着。

讀書,讓我真的不孤單。在文字中暢遊,在優美的旋律中忘我,學楊先生吧,做深谷幽蘭般的女子。

楊絳傳讀書筆記2

我以為我讀完的第一本書可能是《瓦爾登湖》,這是我到目前為止最喜歡的書。我看的書很少,所以遇到它,就很喜歡了,也沒有其他的書籍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可以與它媲美。

但是,很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我看完的第一本書居然不是它。而是夏墨寫的《最賢的妻,最才的女:楊絳傳》。

這本書很早就看了,每天晚上閒來無事的時候就看看。相比紙質書,我似乎對電子書更有耐心。無論是一本小説,還是一本傳記再或者像《瓦爾登湖》這樣的散文等等。我能看的,有興趣的,在電子書上,我就可能把整本都看完,從頭眷顧到結尾。如果是小説,我喜歡把它拿來消遣,看它是為了滿足我的新鮮感和好奇心;如果是傳記,我就把它當做漲知識的經歷,希望有些人的故事能潛移默化給我一點點生活的啟示;如果是散文,偏生活偏哲學,我喜歡研究,深一點,一字一句地體會其中的深奧。實際上,我接觸多的也就這三種文體。

看傳記,只是為了學習一個人的內涵,在一個個故事中體會,重點在故事和整體,着眼點不在這個文本本身,而且真實的東西相比虛構的更容易深入人心。於是我便時常“光顧”這本書。而《瓦爾登湖》我則買了紙質書拿回來研究,由於和我手機上我原來看的翻譯有些小差別,還需時時對照相比較,有些東西變了一個字它的意境就變了。同樣的東西在不同的語言塑造的氛圍中可能會影響我們領悟的深淺。我生怕錯過一點點,我迫切地想要理解梭羅的意思,又時時準備好反駁。於是在斟酌和體會中我就輕鬆地把《楊絳傳》給先看完了。

事實告訴我我沒有選錯書。

楊絳是一個不用聽我的評價,你只需聽過這個名字就知道她是和哪些詞聯繫在一起的人。

我資歷尚淺,沒有多少經歷。她背後有什麼更多的東西以我現在的年歲可能暫時還無法領悟。一點點,一點點。

她出身名門,卻不驕奢。不是張愛玲也不是林徽因。比張愛玲多一份大度從容,比林徽因多一分大氣平和。她恰恰是那種可以和男人並肩的女性,不會似丁玲和蕭紅會蓋過男人的名氣,也不會似張幼儀被徐志摩妻子這個頭銜蓋下去。前半生,人們知道錢鍾書,説,這是楊絳的先生;然而後半生,人們知道楊絳,説,這是錢鍾書的妻子。最後,他們兩個齊名流芳後世,誰也沒有蓋過誰,相濡以沫的婚姻比誰都幸福;二人比肩的才華教誰都羨慕。

“最賢的妻,最才的女”錢鍾書只想這樣介紹她,他説,她是他的朋友,妻子,情人,也是他的知己。

錢鍾書是一個率真有趣的人,在個性上和很多年輕的男孩一樣,有些幼稚,但是有趣。有些女孩隨着心性的增長難以忍受男孩的稚氣,最後失去耐心。但是這的的確確是男孩美好的天性。她就保護着他內心那份純真。他不會繫鞋帶,連鞋子左右只都分不清,沒關係,她來照顧他。他愛喝英國的下午茶,但是回國後就尋不到那種味道,沒關係,她就試着用多種茶來配給他。在文革下鄉改造那段時間,任時局多麼動盪,錢鍾書也會每天都寫一封信寄給她。兩人在困境中只有這樣的相守,但是隻有這樣的相守就很滿足,家人是要在一起的。

有關錢先生,任何時候,任何事,楊先生的做法都是理解和接納。兩個人在心靈上相通,做了一生的朋友、知己和戀人。到了晚年,他們幾乎不怎麼見客了。兩人就在家一同看書交流。在錢鍾書眼中,楊絳的才華是卓絕的,和人交談總免不了要誇楊絳一番。而在楊絳眼裏,錢鍾書的才華卻要高於她。離了錢鍾書就沒有後來的楊絳,離了楊絳也不會有寫《圍城》的錢鍾書。他們的路,無論多坎坷,做彼此的知己,相守相愛,依靠着走完了這一生。

女人可以愛,愛得大方和大度,才能得到男人的尊重和欣賞。自身的從容和自信,以及對彼此的守護,對愛情的衷心,默默肩負的責任,守護着守護着,也許你守護的不是他,而是一份屬於兩個人的愛情。

楊絳傳讀書筆記3

前幾日在咖啡館裏讀完了《楊絳傳》,不知到底是作者文辭真誠,還是楊先生和錢鍾書的愛情、品德叫人敬仰羨慕,只花了小几天,加起來不過幾個小時,就看完了。

其實並沒有刻意煽情,現在也不是會被刻意煽情所輕易感動的人。但閲讀過程中,多次被楊先生一家的情、智、德,所感動。同時,這些人內心深處的本質所在的也更加讓我觸及內心最接近真相的問題:

我是要追尋人生的價值,還是金錢帶來的樂趣?

此前小半生,一直在這個問題中糾結,做了很多並不讓人內心快樂且堅定的選擇。若是選擇前者,我應當做的,便是去做自己想做的,若還不是很清楚這事到底是什麼,就去探索清楚若是選擇後者,我就該認真擇一份業,十分投入其中,不再自我懷疑,不甚堅定。

而其實一直以來,我所憂心的,都只是讓自己落入了這俗世的俗套。人的一生何其短暫,快樂的方式很多,但能讓你內心強大、堅定、幸福的,一定不多。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也許沒有那麼多琳琅滿目,卻也更容易認清真實,堅定自我。如今我們生活在這個信息爆炸、享樂主義盛行、倡導提前消費的年代,選擇太多,誘惑太多,物慾也太多,更難看清楚真實是什麼。楊父説,起居家用,夠用就行。不耽於外物,才能將全部的身心投入自我的修養,修身是自我提升的輔助之路。

楊、錢先生在戰亂、流放……這樣兵荒馬亂的生活中,還能學好多門語言,做好學問。而現在,擁有更好的學習環境和資源的我們,卻還不能做到自律克己地去學習,真的很羞愧。好在讀書使人明志,既已逐漸清晰自己內心的真實,就當該清晰地知道自己該做什麼,又該如何去做了。

這幾年,我總覺得自己好像學會了、懂得了一些,但仔細想去沉澱,卻發現沒什麼真實的內容。細思起來,太過浮躁,其實學的都很淺顯。粗略地讀寫評論分析,看幾篇文章,幾本書,就以為自己懂了。卻沒有細緻地沉下心去學這些文字背後的基礎是什麼。前一年一直想要自己形成系統的、邏輯的思維體系,其實就是發現了一些自己學的膚淺的證據。看過的,無論多少,都是別人的。如果自己沒有潛心去學習系統的基礎知識,沒有形成邏輯的思考總結,我將永遠不會有自己的東西。

所幸現在清晰了一點,就是發現自己的物慾其實不會太高。這些年,我有很多時刻常獨自面對自我,勺布斯説,“當身邊的聲音消失之後,內心的聲音會被放得很大。有好,亦有壞。壞的是,再小的慾望,也會因為這樣的安靜,讓你感到刺耳。好的是,當你學會了剋制,就會將內心之中,真正的聲音聽得更清楚。”在與自己獨處之時,內心最細小的糾結,深剖下來,就是最自我的慾望。能逐漸認清自己,明白內心的真實,明白你想要的`是什麼,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慾望自然降低,方向更集中,生活亦將更有力量。不需要時刻提醒自己,要去自律,因為,這本就是你生活的樣子。

我一直記得大學有個學長説過的一句話:瞭解自己,進而能對自己有辦法。其實就是格物而致知之格自己。但格物是一生的作業,永遠格不完的。永遠做個心態上的小學生,保持謙卑和進步。

楊絳傳讀書筆記4

時隔四年多,重新翻開《楊絳傳》,楊絳先生人格中蔓蔓出來的那絲清涼綠意,就如春寒料峭之時,枯樹上冒出的第一抹沁人心脾的嫩芽,為我這個久日身處理工學校的學童帶來一絲慰藉。

很多人流連於灼人的光芒,仰望著名人的光環,而對於楊絳的人生,我想借用朱自清的一句話“熱鬧是他們的,我什麼都沒有”。淡泊二字可以給很多人,但是真切地歸到每個平凡人身上,又有幾人可以真正踐行呢?很多人瞭解到楊絳,都是因為“錢鍾書的夫人”這個稱號吧。

楊絳先生與錢鍾書先生他們夫婦被稱為文學界的珠聯璧合,伉儷情深,錢鍾書如英氣流動之雄劍,常常出匣自鳴,語驚天下;楊絳則如青光含藏之雌劍,大智若愚,不顯鋒刃。在半個多世紀的漫長人生路上,不管驚濤駭浪,不管命運如何擺佈,他們始終休慼相關,榮辱與共。夫婦二人始終如一,淡泊名利,潛心學術,不諳事故,不瞭解他們的人就覺得他們有些孤傲了,但是他們自己勸慰彼此,太通人情事物的人必然也遭非議,所以何必?這一種泰然的豁達,常常可見於他們在生活中的種種瑣事。名利均是身外之物,他們欣賞莊子的清靜無為,淡薄名利,順應自然,修身養性,楊絳翻譯出《堂吉訶德》,大使邀請她去做中方代表作交流,多次被西班牙的她婉拒。

楊絳身上這種由內而外散發的質樸與澄澈,讓我反思,終日追求的彼岸,是否真的是一片淨土,暫時的迷失眼睛,也沒有必要苛求自己,很多東西是一種水到渠成的過程,還沒有走出這一片沼澤,是因為內心沉澱的東西還不夠深厚。就如,楊絳的一短篇小説《璐璐,不用愁》的名稱一樣,就如楊絳,帶着對生活淡淡的感念,一步一步地接近自己的內心。

楊絳出生於鍾靈毓秀的江南水鄉無錫,那一片靈秀的土地為她日後的人生給予着養料,她向來都是和顏悦色,説話慢條斯理,舉止温文爾雅。但是傳記中的兩件事情,大大震撼了我的內心。一是,抗日時期上海淪陷地的公交車上,她面對日軍,不卑不亢,那種烈性甚至帶着一絲挑釁,民族氣節昭然若揭,竟然震懾到那位日軍,他自感自己毫無氣場與這位愛國女子對峙,只是裝樣吼了吼,就下了車。楊絳生命裏那種對祖國深深的熱愛,在此刻爆發,也因為這一次,我徹底明白了,為什麼新中國成立之前,她和錢鍾書沒有選擇離開我們滿目瘡痍的祖國,他們引用了柳永的詞“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無比貼切地説出了當時愛國文人心中的那個結,是的,我們的生命已經與祖國早就鏈接在一起了。楊絳一凡往日的另一件事情,就是對於文革時,錢鍾書被人莫須有地扣上“罪名”,她的反應之激烈,震動了當時她的同事,我想這一種抗議是並不是徒勞,它是吶喊,表現了文革時期中國知識分子的錚錚傲骨。

外柔內剛,這就是楊絳。在她柔弱的外表之內,藴含着剛正不阿的精神情操和對丈夫的真摯、深厚的愛。如果可以握住你的手,願你把這一種堅韌的力量傳遞給我。當然,這只是單純而不真實的希冀,淺淺微笑,篤篤追求。

一本書,書外面是我,楊絳的人格在書裏面,寫下的只是一零星感想,人的一生,如魚飲水冷暖自知。希望這一枝的綠芽可以在這個春秋不離不棄陪伴着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shubiji/7jd78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