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書筆記 >

《肖申克的救贖》讀書筆記

《肖申克的救贖》讀書筆記

《肖申克的救贖》讀書筆記1

在一片黑暗中,隱約遠方透出了微光,指引我走向正確的道路。是它,帶我尋找希望的尾巴,向有光的地方走去。這本書的作者利用獄中的黑暗面及囚犯對於新生的渴望,來襯托正面的主題,它更帶給我對生命的重要啟示。它就是《四季奇譚》中的《肖申克的救贖》。

《肖申克的救贖》讀書筆記

這本書是由我最喜歡的恐怖大師──史蒂芬.金所寫,他的小説幾乎本本大賣,而我覺得驚悚小説就像經歷了生與死,那條現實與虛幻的線不見了,我的心靈全心投入刺激的情節,或許有時會嚇出一身冷汗,但它讓我逃避生活中的壓力,心中的煩惱也隨着冷汗傾瀉而出,而從死而重獲新生的感覺更讓我瞭解生命的意義。然而《四季奇譚》中的這篇,完全擺脱了作者以往的創作風格(恐怖故事),整個故事的主題環繞在“希望”兩個字,沒有了鮮血,沒有了怪物,沒有了超能力,但前所未有的感動與震撼充滿了我的胸臆,我因此深深着迷着。

主角安迪因被誣賴而入獄,但無辜的他,怎肯讓自己的一生窩在這狹小的世界?他爭取了許多機會,但屢次失敗的他,選擇了“逃獄”。他決定用小石錘,把牆壁挖出一個大洞。想象有多少個夜晚,他思索着牆裏的管線,憂慮着計劃會不會被拆穿?恐懼着萬一最後一切落空;但,他忍了下來,就為了渴望自由。如果人生是一場賭局的話,既然它無處可退,那就抱持希望放手一搏吧!主角在監獄中強烈的求生意志及堅定,只因為有了“希望”──追求夢想的重要元素,因為我們相信還有一線生機,就會更認真地去達成我們的目標,樂觀、堅定的態度會促使我們奮力一搏,在困境中看到光明、生機。而我們一生下來便是自由的,沒有任何的束縛與禁錮;不像主角安迪的情況,但他卻能把握機會,懷抱希望,贏得人生賭局的勝利,是不是值得我們深刻省思?

我以前曾經投稿過很多次,但彷佛是命運的操控,都沒有成功。一次次的挫折,使我開始懷疑自己的文筆,甚至不敢肯定自己的能力;連想寫文章的動機都沒有。打擊、挫折,催毀我的信心,那段時間我不想動筆,直到一次悠閒的午後,無意瀏覽《四季奇譚》中的《肖申克的救贖》,我才發現書中的主角比我遭遇到更大的困苦,逃亡計劃成功的可能性渺茫,但他下定決心、懷抱希望,掌握每一次機會,把不可能的事辦到了。回想主角的辛苦,我心中突然有一種激動,我的困苦與主角相比簡直差太多。為什麼我反而選擇逃避?希望是成功的第一步,抱持着希望,所有事將成為可能。這就是我最喜歡這本書的原因,給我了重要的啟發。此後,在不斷地磨練下,我看到了作品被選上,也看到了曙光,果然付出是有回報的。

抱持着希望,把握每次機會堅持到底,不可能也會變成可能。《四季奇譚》中的《肖申克的救贖》──我最喜歡的一本書,讓我明白這個道理,在困境中我已找到光的尾巴;心中的希望,讓我使勁地衝向出口,去享受最後光與熱!

《肖申克的救贖》讀書筆記2

今天,我懷着敬畏的心情,讀完了那本在文學史上留有濃墨重彩的一筆的着作《肖申克的救贖》,這本書偉大到我放下了書之後,內心還久久被文中的安迪那嚮往自由的希望震撼,但願這種人類最偉大的情感永世長存。

書中以第一視角對安迪的觀察,逐漸與他成為朋友。主角雖然被關在監獄,但卻關不住他自由的渴望,與本身閃爍着的,自由的光芒。

小説大體在講故事的主角安迪,因為發現妻子與她的高爾夫球教練有染,於是在醉酒的狀態買了一把槍……在他酒醒之後已經在當地的法院了,當他被抓起來的時候,他還不明白自己是否有罪,法庭上,一心想要參選眾議院的法院院長,為了點燃他仕途的燈光,把這個安迪作為犧牲者關進了肖申克的大獄。在監獄裏也沒有關住安迪對自由的渴望,他在漫長的無聊歲月裏,並沒有放棄生活的希望,反而重拾了對地質學的興趣,他也得藉此在往後數十年的牢獄生活裏,沒有把他打垮,只是留下了窗台上滿滿的經他細心雕琢的石頭。

安迪從來沒想過要在監獄裏呆一輩子,經過幾十年的辛苦挖掘,用那把在“我”嘴裏想要用來挖一個洞逃出去需要六百年的小錘子,挖開了一條通往自由的洞穴,經過難以忍受的環境,終於換來了自由。

書裏通篇都在歌頌安迪身上那份永不退散的對自由的渴望,即使是在出了名嚴苛的名為肖申克的監獄裏,他也從沒放棄過對自由的追尋,安迪身上有很多值得人們羨慕的地方,他是青年企業家,是一個銀行家,是人們眼裏的成功者,就算是被關在了監獄裏也從來沒有失去過他的紳士風度與沉着冷靜的紳士品德,還有他最可貴的對自由的渴望。

除了那一次,新來獄友無意間對他説,在他曾經服刑的監獄,有一個這樣巧合的犯人,那犯人自稱殺了一個女人和一個高爾夫球教練。還讓一個青年企業家做了替罪羊。安迪聽了這個消息幾乎要發瘋,他為那個瘋狂的囚犯白白做了幾十年的牢,浪費了幾十年的光陰,他的沉着冷靜再也不能控制住自己,他跑去找典獄長,去追尋看起來渺茫的希望,結果的肯定的——典獄長不可能會幫一個自己的好幫手,一個掌握了他大量犯罪事實的罪犯從監獄裏,從他自己身邊放走。聽到這樣的回答,安迪幾乎發了瘋,他痛罵了典獄長,為此他被關了二十天的禁閉——禁閉室,一個那些窮兇極惡的罪犯們聽了也毛骨悚然的地方。

對於肖申克監獄的禁閉室,文中有過詳細的描寫:“關禁閉的時候,你得走下二十三級樓梯才會到禁閉室。那兒惟一的聲音是滴答的水聲,惟一的燈光是來自一些搖搖欲墜的六十瓦燈泡發出的微光。地窖成桶狀,就好像有錢人有時候藏在畫像後面的保險櫃一樣,圓形的出入口也像保險櫃一樣,是可以開關的實心門,而不是柵欄。禁閉室的通風口在上面,但沒有任何光亮會從上面透進來,只靠一個小燈泡照明。每天晚上八點鐘,監獄的主控室就會準時關掉禁閉室的燈,比其他牢房早一個小時。如果你喜歡所有時間都生活在黑暗中,他們也可以這樣安排,但沒有多少人會這麼做……不過八點鐘過後,你就沒有選擇的餘地了。牆邊有張牀,還有個尿罐,但沒有馬桶座。打發時間的方法只有三種:坐着、拉屎或睡覺,真是偉大的選擇!在那裏度過二十天,就好像過了一年一樣。三十天彷彿兩年,四十天則像十年一樣。有時你會聽到老鼠在通風系統中活動的聲音,在這種情況下,連害怕都不知為何物了。”

這便是對肖申克監獄禁閉室的描寫,肉體上的痛苦是可以克服的,可是獨自一人在禁閉室裏,看不到陽光和希望,除了聲音充斥整個禁閉室的就是絕望。我想不到什麼方法可以克服,但是安迪在這樣的環境裏被足足關了二十天,二十天之後,面對典獄長的詰問,他依舊沒有放棄對自己自由的追尋,他仍然狂喊着要把自己放出去,明明知道自己會被繼續關在禁閉室,他也沒有低頭。然後就在被關了二十天剛剛被放出來的那天,又進了禁閉室二十天。

故事的結局當然是安迪成功的越獄,而“我”也成功取得了保釋,走在與安迪匯合的路上。走在自由的路上。

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我一直在關注着還剩多少頁,因為多多少少也有不願意讀完這本令人肅然起敬的書的感覺,文中的安迪,就像是千千萬萬個渴望着自由的靈魂的結合體,每一個靈魂都索求着自由,但卻都被關在了肖申克監獄,安迪通過自己的渴望,終於從監獄裏逃出來。

在肖申克的監獄,或者説是所有的監獄,都要面對的一個問題,就是被文中反覆提到的被體制化了的自己,“體制化”這是在漫長的拘禁生活裏按照紀律長久的培養習慣,在小説裏有過貼切的描寫:“一個在監獄裏呆了幾十年的犯人説,體制化就像這個監獄一樣。剛來的時候,你特別不習慣,覺得四處都不舒服,到處都在壓抑你。可是,時間長了以後,你已經非常習慣這一切了。反倒是離開了它,你到活的非常彆扭了。

作為對體制化的一個現實的註解,這個老人在離開了他生活的幾十年的監獄後,在外面根本無法生活在體制化之外,再也找不到在體制化之內生活的感覺。於是,他就自殺了。“在監獄的看守們的眼裏,監獄裏的人都是兇狠的犯人,沒有必要給予同情理解,給的更多的是痛打和謾罵,這種行為更加深了對自由渴望的壓抑,老老實實的讓犯人們都接受這種生活方式。

安迪作為囚犯中的異類,在牢獄裏從來都是自由的追尋者,這樣可貴的思想不禁讓我們深思,是否我們也被社會的規則禁錮,與肖申克的囚犯們一樣被“體制化”了,忘記了那份本該屬於我們的,最美好的,生來就帶着的,對自由的渴望。

自由不應該被人們遺忘,因為它永遠沒有被人們遺忘的理由,這樣可貴的思想也永遠沒有被人遺忘的理由。正如同小説中所説的:“有一種鳥是關不住的,因為它的每一片羽毛都閃爍着自由的光芒。”我們身上,也閃爍着自由的光芒。

《肖申克的救贖》讀書筆記3

肖申克監獄裏,在一切都歸於平靜,一個黑影仍站在鐵門後透過星光,窺望這空曠的監獄。翻開聖經,取出一把別緻的小鋤頭。翻過牆上的瑪麗蓮·夢露,鑽進只容一身的牆洞,黑影在狹小的隧道里佝僂着身軀,默默地用着一把小鋤頭不斷摳鑿這沒有盡頭的牆壁。在大家還沒從他的悲屈的入獄經歷回過神,他已經承認了這個殘酷的事實。他用一個近乎完人的形象詮釋了一個逆境中的人與命運的搏擊。我想,《肖申克的救贖》給我們帶來的不僅是震撼,我們從中還可以從中讀出很多。

安迪的性格給我們最大的感受就是,古井無波深沉冷靜。無論遇到什麼緊急的事,他總是冷靜下來思考。我覺得臨危不懼是一個男人所需要具備的。在任何危險到來之時,比旁人多一分理智,第一時間排去無用的恐懼與惶恐,用冷靜的思考,面臨即將到來的危險。這才是一個男人應當做的,只有這樣,身邊的人才有安全感,我們也有能力守護更多值得我們承擔的東西。當然,不是所有人都能具備這樣素質,但是隻要我們冷靜地對待問題,而不是感情用事,或許很多事可以處理好。

當全世界都背叛你,你還有活下去的勇氣嗎?在逆境中崛起方顯英雄本色。安迪在入獄後,他的世界並未因此而垮塌,戒掉無必要的嗜好,保留下對自己有用的東西,與命運繼續做頑強的搏擊。生活難免有灰色,可是烏雲後總是陽光。身處逆境,我們不能束手待斃,積極去做自己現在所能做的,慢慢地積累我們的優勢,總有一天,它會化成我們擺脱逆境的基石。

安迪的生活態度也值得我們分析。他積極奮發,喜愛金融行業卻又不痴迷錢財。他喜歡享受生活,喜歡聽優雅的歌曲,喜歡無事雕琢精緻的棋子,喜歡美麗的海景,喜歡在外面自由的生活。安迪在監獄中表現出的那種恬淡的情緒,那種不急不躁的生活姿態,也值得我們借鑑。而他身邊的人,摩根·費曼得過且過,如果沒有安迪的幫助,或許也會落得與老人一樣的下場。一份成竹在胸,便得一份悠然閒適;一份看透紅塵,便得一份瀟灑自在。在這種人生狀態下,人得到了精神上的昇華,生活也因此便得清新自然。

安迪的身邊總是有朋友。他被獄警以禮相待,他的故事被獄友津津樂道。他善於用他的學識來贏得尊重和認可,更善於如何與他人相處。犧牲自己,為同伴謀求更大的利益。當然,安迪的重生也離不開他身邊人的幫忙。做人當如斯,僅此而已。

《肖申克的救贖》讀書筆記4

我很早之前就聽説過它,但從來沒有去看過。只知道它的名字,其他一概不知,甚至都沒有去百度百科一下。

前兩天又聽人説起,於是終於下定決心去看一看,想知道到底是什麼讓它成為經典。

一句話,看過,方知經典。

如果不是到最後一刻,典獄長諾頓意外砸破了那張海報,我不會知道杜弗瑞在肖申克監獄的這十幾年,從來沒有放棄過希望。那一刻的震撼是用文字無法表達的。

在看之前,我覺得這部電影講的無非就是一個人含冤入獄,然後與監獄裏的一切抗爭着,並想盡一切辦法逃獄,最終重獲自由。

可是我大錯特錯。

相反,杜弗瑞入獄之後,他在遭遇了各種不公正的待遇之後,仍然很平靜地生活,並且用自己的智慧去改變監獄裏的人的命運。他開始每週向州議會寫一封信,請求撥款修繕肖申克的圖書。他堅持了 6年,州議會給了他200塊,和一些舊書。

他説,“只用了6年,我以為時間會更長。以後我每週寫兩封。”

杜弗瑞接着就在舊書堆裏找到一張黑膠唱片,不知道是什麼力量驅使了他,他違反規定,將黑膠唱片在監獄廣播裏播了出來。

電影的那一幕很美,讓我想到了蘇軾的一句詩,“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雖然表達的意思不同,但那意境在我看來確是一模一樣的。

整個監獄的人不論那一刻在做什麼,他們都同時望向了音樂響起的方向。那一刻,他們的周圍沒有石牆。

杜弗瑞説:“這個世上有些地方是石牆關不住的,它在人的內心,那裏有些東西是他們管不住的。”

“你是指什麼?”瑞德問。

“希望。”

“希望會把人弄瘋,希望沒有任何用處,你最好認命。”

“像老布一樣嗎?”

電影中的老布不久前出獄,他已經做了50年的牢。出獄之後,因為和外面的世界格格不入,最後選擇了自殺。

瑞德説:“監獄是個怪地方,一開始你恨他,然後你習慣他,最後你離不開他,這就叫體制化。”

這句話觸動了我。

年少時,我們輕狂,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樣子;年輕時,我們雄心壯志,認為風光的未來唾手可得;而立時,我們扛起了家庭的重擔,踽踽前行;不惑時,我們當年的雄心已經被所謂的時間消磨殆盡;然後,然後我們活成年少時最不屑的模樣——平庸抑或平凡。

這兩個詞有什麼不一樣呢?不過是看誰有阿Q精神罷了。

我們開始恨平庸,然後習慣了平庸,最後在平庸這個體制內被判了無期。

杜弗瑞後來從一個新進來的獄友口中知道了自己是無辜的,他把這件事告訴了典獄長,然後換來的是兩個月的獨囚。

典獄長怎麼會幫他呢?杜弗瑞幫他洗了那麼久的黑錢。於是典獄長私下殺了那個説出這個祕密的人。

電影然後會放什麼呢?

杜弗瑞逃獄了。

我和那個典獄長一樣,驚訝於一個人的憑空消失;我和瑞德一樣,驚訝於他20年來儘管對監獄裏的一切泰然處之,卻從未放棄過出去的希望,併為之堅持不懈的奮鬥着。儘管在我們看來,那不過是每天兩褲腿土而已。

在我看電影之前,我一直不知道為什麼會選那幅電影海報,後來當我看到相應的情節時,我明白了。

那是一個人重獲自由的狂歡。

杜弗瑞從監獄裏長達1裏的臭水溝裏爬出來,然後一場大雨迎接着他,彷彿想洗刷掉他身上所有的味道,臭水溝裏的,還有監獄裏的。

瑞德説,“有些鳥兒是關不住的,它們身上帶着某種光芒,杜弗瑞就是其中的一個。”

電影的結尾很解氣,也很感人。在這裏我就不劇透了,希望沒有看過的你,可以抽時間看一下,我相信它不會讓你失望。

用一句最近看到的話結尾:

世上所有的智慧皆可濃縮為兩個詞:希望和等待。

以此與君共勉。

《肖申克的救贖》讀書筆記5

前幾天和朋友閒聊時,讓她安利幾部好看的電影,她向我推薦了《肖申克的救贖》。

看完《肖申克的救贖》那個晚上,我滿腦子反覆在思考一個問題:肖申克監獄裏的人們為什麼要救贖呢?

我反反覆覆念着這一句話:“心懷希望是一件好事,也許是最好的事,心懷希望,就永遠有希望”

就像安迪和瑞德,哪怕身處監獄的牢籠,也向往監獄之外的自由和希望。

入獄前的安迪,他的人生是怎樣的呢?

書中對他的描寫是這樣的:“他屬於五短身材,長得白白淨淨,一頭棕發,雙手小而靈巧,戴了一副金邊眼鏡,指甲永遠剪得整整齊齊”

這樣的形象怎麼也不會讓人想到會與監獄掛鈎,他的人生本該是穿着西服,打着領帶,按時上班的銀行家,盡顯意氣風發,前程似錦。

可惜,最好的而立之年,卻迎來了最壞的時刻。

無辜的安迪被命運捉弄,被誤認為謀殺妻子和她的情夫而入獄。

他保留着他特有的風度,看似不合羣,但是當他走在監獄裏,就像在公園裏散步一樣,身披自由的隱形衣。

入獄後的安迪一開始為了打發時間而雕刻出精緻的石子,這種精緻的美是如此地讓人心動,只有花費大量的時間和心血才能打造出來。

可惜,在肖申克這種極度缺乏美的地方,卻無人欣賞。

他的理財能力逐漸顯現出來,幫助獄警們理財,獲得所有人的善意對待。

成為圖書館管理員,擴建圖書館,幫助獄友們增長見識。

獲得州議院資助圖書館時,安迪放着音樂,音樂之美能夠給人以力量,那是一種自由的象徵,為此,哪怕他被獨囚一個月也無怨言。

01

有些鳥是關不住的,安迪的光芒太強,肖申克是關不住的。

湯米的出現,謀殺案真相大白,諾頓卻謊稱各種理由,企圖阻斷安迪重獲自由的道路。

那一刻,我聽到了安迪聲嘶力竭地嘶吼“那是我的人生……”,哪怕對簿公堂也沒見他這般不淡定。後來,我才明白,安迪覺醒了,與其被人擺佈,倒不如起來反抗。

安迪曾經在糞坑中掙扎着前進,但是,他出污泥而不染,他能清清白白地從另外一端爬出來,然後奔向蔚藍的太平洋。

當安迪從污水管爬出,對天仰天一嘯的那一刻,縱然命運欺他,辱他,他仍然勇敢面對,心懷希望,我知道,他完成了對自我的救贖。

02

很多人,因為在肖申克的牆裏生活太久了,他們再也無法適應牆外的生活。而布魯克是其中之一。

布魯克深受體制化的毒害,在肖申克消耗大半輩子,終於被假釋,重獲自由,但一旦離開了曾經熟悉的地方,找不到自己的價值,無法適應監獄外的環境。

此刻,他的身體是自由的,但他的靈魂早已被擊潰。

因為沒有心懷希望,所以絕望。

他以自殺的方式與這世界告別,雖然不算體面,但總算是他的救贖。

03

瑞德,在監獄裏待久了,懂得明哲保身,不相信希望,不相信善意,甚至認為在監獄裏講善意是會慢慢下地獄的,雖渴求自由,但逐漸麻木,他看透事物的本質,卻不敢去反抗,在安迪的影響下,逐漸走向自由的彼岸。

也許在現實社會中,我們不得不磨平稜角,學會明哲保身,才能更好在社會上生存。但是不論何時都飽有一顆嚮往自由和希望的初心,這才是對自我救贖最好的饋贈。

獲得假釋後,開始會不適應牢籠外的環境,但是為了安迪的請求,一步步突破自我的束縛,最終也親眼看到了像夢一樣蔚藍的大海,他心中嚮往自由的朝聖之地。

04

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個鏡頭是:安迪和瑞德靠在牆頭,安迪説他出去後,想去太平洋上的一個小鎮,買一艘破船,太平洋是沒有記憶的,我想去那度過餘生。

我知道,縱然命運欺他,辱他,他仍然對未來抱有熱情,心懷希望。

他臉上的泰若自然的神情,讓人覺得他很快就能出獄,那是一種渴求自由,充滿希望。

他們看似是獨立的個體,但卻以自己的方式救贖,無論是追求希望與自由也好,還是解脱這世界的也罷。

05

電影的結尾處,瑞德趕去與安迪匯合,他們相遇在海邊,在茫茫海中擁抱的那一刻,我看到了他們內心真正的解脱與救贖,他們渴求自由的衝動。

其實,電影裏的肖申克監獄就像一個社會羣體。

敢於心懷希望,追求自由的安迪,看清事情本質不敢跨步的瑞德,跳不出體制化的布魯克……他們的身上或多或少有我們的影子,我們每個人都在救贖,換得希望與安寧。

敬往事一杯酒,致敬那些敢於突破無形的枷鎖,心懷希望的人們。

《肖申克的救贖》讀書筆記6

當我看到最後瑞德最後一次申請假釋的時候,他説的那段話真讓人感動。“我沒有一天不在後悔,我回過頭去看看往昔,那個愚蠢的男孩兒犯下了可怕的罪行。……小男孩早已不見了,只剩下這個厭物,垂垂老矣。”看似無所謂的話其實充滿了真情,難怪會被允許啊。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到處都存在着肖申克監獄一樣的地方或事物,各種各樣的體制化束縛着我們的行為,以至我們的靈魂,讓我們逐漸由最初的反抗叛逆變得循規蹈矩、隨波逐流……而瑞德説有的鳥是不會被關住的,因為它們的羽毛太豐滿了。擺脱束縛的方法就是豐滿自己的羽翼,最重要的是向安迪一樣對未來充滿希望。

恍然中,彷彿見到《肖申克的救贖》最後那個畫面,太平洋蔚藍的海水和白色的沙灘,廢棄的小船,沒有記憶的、温暖的地方,這是存在於每個人心中的美好夢想。只要你不放棄,它就永遠不會消失。

《肖申克的救贖》讀書筆記7

曾經看過電影版的《肖申克的救贖》,第二次再看文字版的《肖申克的'救贖》,感受依舊!“20年”、“自由”對只有幾十年生命的人來説意味着什麼?我始終認為,能夠觸及我內心最深處的東西,才會感動我!毫無疑問,《肖申克的救贖》感動了我。

像我身邊的同學看過這部小説的一樣,一開始認為安迪肯定監獄悲苦的渡過一生?可是看到最後,結局雖不是法律範圍以內的,卻是我們所有觀眾心中所想的那種結果。我們會跨越法律的界限,為這個真正善良的,真正懂愛的人感到高興!這部小説中,有三個方面是是我感受特別深的!

其一是獄友情。雖然每個關在獄中的人並不都是犯罪的人,比如安迪,儘管他們曾經違反法規,觸犯法律,被判入獄,但是他們並不是毫不懂人情世故的人。在這裏,他們也有自己的朋友,他們也有真摯的友誼!安迪通過自己的智慧和勇氣為犯人朋友們贏得了冰啤酒、圖書館以及與尊嚴、自由更為想靠的生活。他和另一個犯人瑞德的感情也是讓我們感動的,在他成功逃出後以及瑞德在入獄四十年之後他們這對在獄中的好友再次擁抱在一起,在獄中的生活了幾十年的他們早已經習慣了彼此。相反,那些在生活、身份頂端的典獄長們,他們只有自私、狹隘,只是他們利用自己的權利把自己的一切罪行掩蓋了而已。

其二是安迪追逐自由、永不放棄的精神。從一個高高在上的銀行家,忽然被判入獄,而且是無期徒刑,而且是被冤枉的,這看似誰也無法承受的打擊他卻在堅持二十年之後狠狠的給了那些真正觸犯法律的人,那些偽君子以懲罰。他利用一把在瑞德看來要鑿600年才可能鑿出出路的小鐵錘,他卻只用了20年,便開闢了自己通往自己的道路。他是一個智慧與勇氣並有的人!有些人如果習慣一種生活模式,便不會去做改變。安迪在獄中生活了二十年,習慣了每天的的作息,每天的該做的事。或許我們會認為他會屈服,老老實實的在監獄中渡過他的餘下生活,可是這二十年來,他每天堅持開鑿牆壁,他要出去的的恆心,決心可見不一般。二十年的牢獄生活,精神和身體的雙重摺磨,這種獄中生活並沒有消磨掉他的意志。安迪獲得了自由,獲得了成功,這是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爭取來的自由,當他呼吸到自由那口新鮮的空氣時,我們都為他感到高興。

第三點就是感歎每種體制社會的不公平。一個清清白白,沒犯過罪的人卻要被冤枉入獄,我想這是任何人都接受不了的。可是誰能幫你證明,你是無辜的?法律不是十全十美的,它始終有自己的缺陷。可是有些人卻是這種體制下的犧牲品。吶喊、冤屈能有什麼用?誰能真正替你伸張正義?自私的典獄長,為了滿足自己的私心,竟設計殺了知道知情人,人性啊,在慾望、金錢、權利面前一露無疑。二十年不長,卻足以改變一個人的生活,足以讓一個本來對社會可能有無限貢獻的人成了階下囚。人性的可怕,社會的不公平,只是多讓一個人對這個社會更加絕望。

《肖申克的救贖》讓我再次瞭解到,社會不可能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我們必須要靠我們自己的雙手去創造自己的生活。

《肖申克的救贖》讀書筆記8

這部小説不長,結局卻有些讓我震驚,不由感歎希望的力量。故事的主人公安迪,發現了其妻子與高爾夫球教練有私情,與妻子大吵之後沒幾天,妻子和教練在一起時都被槍殺,警方介入後各種證據證明安迪是殺手。其實,安迪是被冤枉的,真正的兇手是一個偷盜殺人慣犯。

安迪被判無期徒刑,本來是一個出色的銀行家,現在卻被冤枉入獄。然而安迪並沒有向命運屈服。他心思縝密,頭腦清楚。在獄中,與變態組織“姐妹花”頑強抵抗,最終擺脱了他們的侵犯;幫助監獄長犯罪,得到監獄長的有待,可以自己一個人住單間;經營監獄的圖書館,取得別人的信任,大家都認為安迪是個好人。其實,沒有人知道,安迪在單間裏,每天晚上用小小的雕刻石頭的小刀,挖牆壁,當然,他用大的明星海報遮擋了牆上的洞。終於花了27年的時間,把洞挖穿了,成功的順着下水道逃出了監獄。

安迪這種為希望不惜克服一切困難的決心和努力值得我們的敬佩。安迪渴望自由,雖然他在外面有錢,有新身份,但這些都是不確定的,出去不一定有,而且有可能被發現,這樣連現在的待遇都沒有了。但如果安迪不去努力,不去嘗試,他永遠失去了自由。而安迪努力了,他成功了。

信念的力量是很強大的,心中有希望,並且能夠承擔風險和損失,努力朝着目標去奮鬥,不是一定會成功,但會一定不後悔。任何時候都要給自己一個希望,懷着堅定的信念走下去,成功的概率會大大提高。

《肖申克的救贖》讀書筆記9

肖申克是一所監獄的名字,《肖申克的救贖》講述的就是發生在這所監獄的故事。對我們而言,肖申克的救贖講述的是一種生活,它把生活肢解的那麼殘酷,卻又詮釋的那麼美善。對生活而言,《肖申克的救贖》可以説是一段經歷,一個忠告,抑或一則寓言。而希望體制化的救贖則是這則寓言的關鍵詞。

監獄是怎樣一種環境,影片在最開始就給了我們殘酷的詮釋,沒有權利,沒有自由,甚至連吃飯排泄都成為了一種命令下的服從。就像是典獄長冷笑着説出的那一句話:把信仰交給上帝,把賤命交給我。所有囚犯在這裏都不過是一顆任人擺佈的棋子。影片還從多個角度向我們展示了什麼叫做絕望:混亂不堪的喧鬧,骯髒的言語,消毒粉灼燒的皮膚,黑暗中冰冷的牢房,永遠幹不完的累活與永遠糟糕的飯菜,三姐妹對安迪窮追不捨的騷擾……在這裏,時間像把利刃,割碎了每個人的夢。就像是瑞德説的那樣,希望在是很危險的東西,它會讓人瘋狂,它在這毫無用處。

然而安迪的出現卻改變了監獄的一些事情,他讓囚犯們看到了上命中本不該消失的東西。像啤酒,音樂和書籍,這些都是普通自由人的消遣,在這裏卻構成了肖申克監獄中最美妙的三個時刻。囚犯們懶散的在屋頂上喝着安迪幾乎用生命換來的啤酒,享受着温暖的午後陽光,而安迪只是坐在角落臉上露出神祕的微笑,是的,他只是想感受一下自由,哪怕一刻也好。我們還聽到了莫扎特的名曲“費加羅的婚禮”迴盪在肖申克監獄上空,數百名囚犯和獄警都佇立在廣場上,望着音樂飄來的方向,似乎忘記了人世間還有如此美妙的聲音。還有安迪經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建成了新英格蘭州最好的監獄圖書館,讓每個人都可以像自由人一樣在圖書館汲取高牆外自由的空氣。安迪對瑞德説,不要忘了在這個世界上還有可以穿透一切高牆的東西,他就在我們的內心深處,那就是希望。希望是美好的,也許是人間至善,美好的事物永遠也不會消失。人類在經歷瞭如此苦難與沉淪之後,依然能夠生存下來,只因美好永在,希望永在!

肖申克里的生活平淡如一潭死水,同樣一個世界卻被一座高牆分割成了兩種秩序。相同的是,圍牆兩邊的人都被不同的體制規範着。影片中,瑞德曾説過一段發人深省的話:這些圍牆很有趣,開始你恨它,接着你適應它,日子久了你開始依賴它,那便是被體制化了。我們依然記得那個和藹可親的圖書管理員老布魯克斯,他在監獄裏生活了五十多個年頭,垂暮之年卻被放逐出體制之外。老布在監獄裏是一個受人尊敬的老者,而在體制之外,卻是一個一無是處的老頭。對於新生活無所適從的老布最終選擇了結束自己的生命。

每個人生來都是自由的,漸漸地,隨着時間的流逝,我們都會自然而然的融入到一種體制中去。人類需要一把生存的標尺,社會同樣需要一種遊戲規則,而這就是體制。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體制會讓大多數人感到安全、穩定。而我們人生的軌跡也恰是如此:上幼兒園是為上小學做準備,上小學是為上中學打基礎,而上中學則是為了考上一所好的大學。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一句話,不上大學,你能幹什麼呢?考大學似乎成了人生中理所應當並且順理成章的事情,而遵循於體制化的大學生則越來越多的社會所拋棄,這便是體制化的極端表現。肖申克監獄不過是一個狹小的囚禁,而外面的世界也不過是一個更為龐大的枷鎖而已。如何能保持住我們內心最純真的需求,做生命的主人而不是體制的奴隸,這些都是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正如茨威格在遺言中透露的人生真諦:精神自由才是人生最大的自由。被體制束縛的我們要做肉體與精神的純粹自由人。

在充滿屈辱肖申克監獄中,熒幕上的利塔海華絲所寄予的是高牆之外對於美好生活的憧憬。安迪把她的海報貼在了牢舍的牆上,而這種欣賞並未僅僅停留在海華絲靚麗的表面。真正的逃跑者永遠在路上並且永不絕望,憑藉着海報的遮掩,安迪用了二十年的時間用一把不到八英寸的手錘挖通了一條自由之路。這是一個屬於英雄的奇蹟,就連從不相信希望的瑞德也不得不承認:有些鳥是關不住的,因為它們的每一片羽毛都散發出自由的光輝。在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安迪匍匐於五百碼長的污水管道,逃出了肖申克的高牆,獲得了新生。在安迪的意識中,生活可以歸結為一種簡單的選擇,要麼忙於生存,要麼趕着去死。而安迪選擇了生存,在我們面前的路很多,如何選擇則是由我們的態度決定的。強者自救,勝者渡人。安迪不僅救出了自己,更救出了許多被體制化抹掉希望的人們,譬如瑞德。

影片最後的場景我們一定會為之震撼,陽光明媚的下午兩個老朋友微笑着擁抱抱在一起,而這個場景卻險些被導演剪掉。看來真正的經典的影片不是藝術,而是生活。而生活中的人們,是你,也是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shubiji/3kp9p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