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關於水滸傳讀後感範文(通用5篇)

關於水滸傳讀後感範文(通用5篇)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水滸傳讀後感範文(通用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水滸傳讀後感範文(通用5篇)

水滸傳讀後感1

快樂的暑假已經過去一個月了,在這一個月裏,我最大的收穫是將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讀完了。

在《水滸傳》中共有108位了不起的英雄好漢,他們每一個人都有一段令人熱血沸騰的傳奇故事。其中有三拳打死鎮關西的魯智深、打虎英雄武松、黑旋風李逵、浪裏白條張順……

可我最喜歡的人物是魯智深。我之所以喜歡他,是因為魯智深不光有一身好武藝,還有遇到不平事就拔刀相助的英雄豪氣。在《水滸傳》第二回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中,魯智深為搭救軟弱無助的金家父女,一個人來到鎮關西鄭屠的肉鋪裏。魯智深先是戲耍了鄭屠一番,最後三拳將欺負金家父女的鎮關西鄭屠打死,從此踏上了一條打抱不平的俠義之路。

我十分喜歡讀《水滸傳》,因為它讓我認識了許多名揚四海的英雄豪傑。

水滸傳讀後感2

這幾天我在看一本書,書的名字叫《水滸傳》。這裏面的故事特別迷人,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武松打虎。

這個故事説的是:武松想回家去看望自己的.哥哥武大郎。他在路上餓的時候,看到一家酒店,他先吃了一盤牛肉,喝了十八碗酒。然後要走,店小二對他説不讓拿給他走了,前面岡上有一隻白毛猛虎,已經害死了幾十條人命了。你這樣去不是白白送死的嗎?武松不聽他的,就醉醺醺的上了山,後來就躺在一塊石板上睡着了。突然有一隻大老虎來了。武松就拿着梢棒向老虎打去,誰知打到了樹上,梢棒斷了,老虎也發怒了,武松趁機跳到老虎的背上,打他的頂花皮,然後老虎又挖出一個土坑,武松打了五六十拳,老虎的嘴巴,臉都出血了,武松又拿起那半根梢棒,把老虎打得一點氣都沒有了。然後下岡的時候,有兩個披着老虎皮的人問他:“你難道都不怕被老虎吃掉嗎?”武松説:“老虎被我打死了。”他們找到了老虎的屍體,才知道武松真的是個打虎英雄。

水滸傳讀後感3

大家都知道,《水滸傳》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施耐庵用蕩氣迴腸的文字,栩栩如生的人物,波瀾壯闊的場景成功塑造了宋江、林沖、李逵、武松、魯智深等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漢的形象。要不然怎麼能稱得上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呢?我們別的不説,就説説我最佩服的有膽有識、幹練果斷的“行者”武松。

書中武松的仗義和為名除害的精神,太令人敬佩了!在得知他哥哥武大郎被害後,他不顧一切的調查真相,讓真相水落石出,最終將西門慶和潘金蓮倆個奸人除掉了,而且男子漢大丈夫,一人做事一人當他沒有選擇逃跑,而是主動去衙門自首了。再説到他在景陽岡上與母大蟲生死搏鬥的時候,我彷彿立即能感覺到他為名除害沒有一絲懼怕,握緊拳頭、掐住大蟲的脖子,讓它絲毫動彈不得,左一拳,右一拳的打得大蟲頭破血流、肝臟俱裂的場景。

《水滸傳》不愧為我國的文化瑰寶!它將“天下忠義排第一”七個字演繹得可謂是淋漓盡致了!

水滸傳讀後感4

這幾天,我 讀了一本關於英雄豪傑的書。這本書就是四大名著的 水滸傳。這本書講 的 是一百零八個好漢因走投無路而上了 水泊梁山的 故事。

在一百零八將中我 最喜歡的是長着滿臉鬍子,皮膚黝黑的李奎。他個性非常暴躁,而且驍勇好戰,手拿雙板斧,人稱黑旋風。我喜歡他的 原因是因為他很孝順。

有一天,李奎要接他的母親去梁山上安享晚年,可他的母親要喝水,於是他就去找水,回來的時候卻看不見他的母親了,李奎找啊找,到了一個山洞前看見兩隻虎仔在吃他母親的腿於是就殺了它們。接着從山洞裏又衝出來一隻張着血盆大嘴的 母虎。母虎張牙舞爪,李奎一點也不怕。拿起板斧砍向了母虎。母虎死後李奎哭着把他的 母親埋葬了。

俗話説,百善孝為先。我應該向李奎學習,孝順自己的媽媽

水滸傳讀後感5

《水滸傳》的作者叫施耐庵,全書主要講了以宋江為首的起義者從發生到失敗的整個過程。揭露了當時黑暗社會的腐敗,以及統治階級的種種惡行,歌頌了起義英雄的偉大和勇敢。書中描寫了眾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勇猛的林沖,粗狂的魯智深,打虎英雄武松,等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漢。他們被逼上梁山為民除害,但還是被昏庸的朝廷認為是土匪草寇,他們一個個都很勇敢,用他們的聰明才智和當時的統治者們抗爭到底。

在眾多的英雄人物中,我最喜歡的是打虎英雄武松,他英雄氣概,勇敢無畏,在喝了十八碗酒之後還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上了景陽岡遇到一隻“大蟲”併成功將它打死。

這本書讓我感受到在古代封建王朝統治下,處處都是腐敗和黑暗,也被這些水滸英雄們敢於和黑暗勢力作鬥爭的這種精神所感動。更為我們能生活在新社會,新中國感到驕傲和自豪。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z7yqd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