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關於水滸傳讀後感(通用8篇)

關於水滸傳讀後感(通用8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於水滸傳讀後感(通用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水滸傳讀後感(通用8篇)

水滸傳讀後感1

讀《水滸傳》後,最大的感受就是書中的英雄們的豪情壯義,仗義疏財。先説智取生辰綱的七條好漢。智取生辰綱,是梁山好漢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的發端。 這一段好漢壯舉,轟動了水滸世界裏的江湖。但是晁蓋一夥,做下這樁彌天大案,背後 的真實動機又是什麼?是為了劫富濟貧?還是説為了準備" 農民" ?顯然都不是。 黃泥岡上,這一夥好漢劫得了十萬貫金珠,而後大概經過坐地分贓,晁蓋、吳用等回了 晁家莊園,三阮則" 得了錢財,自回石碣村去了。" 隨後並沒聽説他們有濟貧的打算, 也沒見他們準備扯旗造反(或曰起義),如果不是東窗事發,保不準他們真的就此安心 做了富家翁,一世快活。因此,這樁大案,打劫的固然是不義之財,但其實質,説穿了, 就是一次黑道行動。 再看鴛鴦樓上那幕血案,武松連刃十數人後,一片血泊之中,從容地將桌上銀酒器 踏扁,揣入懷裏帶走;而即使粗心鹵莽至極的角色如李逵,沂嶺之上殺了假李逵後,也 沒忘進房中搜看," 搜得些散碎銀兩並幾件釵環" ,都拿了——李逵雖極端厭煩女色, 但也知這些沾滿了脂粉氣的釵環可以換錢換酒,照拿不誤。而後,還去李鬼身邊,搜回 了那錠被騙去的小銀子,在這種事兒上,黑旋風也足夠細心。 人為財死,鳥為食網,古今一也。只是大凡做點事情,總得有面旗幟,應和那所謂人類文明之説!水滸傳,好就好在寫得實在!歷史上的哪次,不是從無法生存開始的?民以食為天,,説俗點,就是改革現實中不佳的命運。水滸中的人物,都是普通的人,跟我們周圍的人一樣,他們的所作所為,很容易理解!

《水滸傳》寫英雄們走上反抗的道路,各有不同的原因和不同的情況,但是在逼上梁山這—點上,許多人是共同的。如阮氏三雄的造反是由於生活不下去,他們不滿官府的剝削,積極參加劫取"生辰綱"的行動,從而上了梁山。解珍,解寶是由於受地主的'掠奪和迫害起而反抗的。魯智深是個軍官,他嫉惡如仇,好打不平,因此造成和官府的矛盾,結果被逼上山落草。武松出身城市貧民,為打抱不平和報殺兄之仇,屢遭陷害,終於造反,勇猛地向統治階級進行衝擊。他是從血的教訓中覺醒過來的。

水滸傳讀後感2

猶記那是一個亂世,猶記那是一羣梟雄,猶記那份“替天行道”的豪情,猶記那一個時代的翻天覆地。一段傳奇,在那個風雨飄搖的亂世,豪情萬丈。

翻開這本鉅著,一幅磅礴的畫卷徐徐展開,奸臣暗藏,英雄悽苦,山河飄搖。水滸英雄皆有一個特點,身有鴻鵠之志,卻無青天可翔。宋江雖飽讀史書列傳,胸懷大志,但卻只能屈身為一小吏;林沖身居高位,卻為奸臣排擠,只得一忍再忍。最後,他們上梁山,殺奸臣,挑起“替天行道”的大旗。且不論他們是否為賊為寇,且不論他們是否成功,這份敢於翻天覆地的亂世豪情,令人欽佩!

梁山好漢一百單八將,我最欣賞的,便是花和尚——魯智深。魯智深原名魯達,任經略府提轄,也是個微不足道的小吏。路遇不平,打死了欺凌弱女子的“鎮關西”,於是逃亡至寺廟削髮為僧,更名魯智深。乍一看他的所作所為似與李逵相似,都是莽漢之流,但從字句中又不難見他還是個“膽大心細”的人。路遇金家老漢父女時,他二話不説便答應這二人請求,並當即掏出銀子作為二人的盤纏,心細如塵。也許考慮到店中小二可能泄露二人行蹤,他便 “約摸金公去得遠了,方才起身”。魯智深看起來雖然五大三粗、不拘小節,卻也是個十足有人情味兒的漢子。

其次,魯智深也是個嫉惡如仇,好打抱不平的人。書中有詩讚曰:“禪杖打開危險路,戒刀殺盡不平人”,“殺人需見血,救人須救徹”。不論是拳打鎮關西還是大鬧野豬林,他都智勇雙全,伸張正義。正是有了這些有勇有謀的梁山好漢,這支起義隊伍才會逐漸壯大起來。

一字一句皆精闢,一段一章豪氣生。讀水滸,品水滸,賞英雄兒女,亂世豪情!

水滸傳讀後感3

節假日,像我們這樣的小孩在家都沒事幹,就看看電視玩玩電腦打打撲克,很無聊。媽媽看我這樣就給我辦了借書卡,於是我的生活又多了一項內容:借書。

我在市圖書館借了一本《水滸傳》,這本書是講宋朝年間一些無業遊民宋江、林沖等人無所事事,又沒錢花,就聚眾鬧事發動了起義,這次起義非同凡響,號召了很多人蔘加,為首的有108人,號稱“一百單八將”,每個人都有一段故事,他們性格迥異。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行俠仗義、除暴安良,他們每個人都有綽號,如豹子頭林沖;小李廣花榮;黑旋風李逵和花和尚魯智深等。他們劫富濟貧,深得老百姓讚美,都説有了民心就有了勝利的本錢,起義軍實力大增。但是後來金軍來犯,起義軍才加入朝廷,共抵外敵,終於將金軍擊退。一百零八將都被封了官但是高俅害怕他們再次造反,於是設毒計害死了他們。

讀完《水滸傳》,我感受很深,宋江等人獲勝的本錢是什麼?是大度、義氣、朋友之間互相信任。我們要想交到知心朋友,就要學習宋江。這就是所謂的你怎麼對待別人,別人就怎麼對你。

水滸傳讀後感4

《水滸傳》是我最喜歡的書籍。在我心中,沒有任何書可以代替的了它,它不僅告訴了我做人的道理,更重要的是,他讓我知道了“忠義”二字的分量。

水滸傳整篇都在突出“忠義”二字。起初,教頭王進被高俅陷害,逃到史進莊上;後來史進到渭州找師父,遇到了提轄魯達,魯智深因為三拳打死鄭屠,出家當了和尚,來到大相國寺看菜園,結識了林沖,林沖最後被逼上梁山。怎奈王倫要一個投名狀,林沖下山等了幾日,只等到楊志。楊志後來奉樑中書之命押送生辰綱,晁蓋等人在黃泥崗把生辰綱給劫走了,朝廷派鄆城縣衙竭力捉拿晁蓋等人,而鄆城縣押司正好是宋江——便開始了波瀾壯闊的梁山起義。後來梁山軍馬被朝廷招安,奉命去徵繳方臘,梁山軍馬損傷大半,最後宋江喝下御賜毒酒,梁山起義徹底完結,都是為了忠義二字。

宋江上梁山後,對晁蓋多次提起要招安,當上了山寨之主,宋江也時時不忘讓梁山眾弟兄為朝廷效力。徵方臘之後,宋江對朝廷一片熱忱,明知是毒酒,也喝下了。此乃“忠”。為了救時遷,三打祝家莊;為了救柴進,二奪高唐州;為了報晁蓋之仇,擒索超關勝,兵打大名府,火燒翠雲樓,活捉史文恭,此乃“義”。宋江本是忠義兩全之人,卻被朝廷奸臣所害。

朝廷想讓梁山軍覆滅,便想出了讓他們去徵方臘這條計策。江南方臘也是四大叛軍之一,手下兵力雄厚,有猛將數百員。梁山兄弟浴血奮戰,收復失地,同時也一個個慘烈的死去。梁山十六小彪將折的只剩三人,步軍將校十七員也只剩三人,天罡星上將秦明,董平,張清,徐寧,索超,劉唐,史進等也都戰死沙場,武松被方臘割下一條胳膊。林沖,楊志,穆弘被瘟疫病死。最後只剩二十七人回京。儘管如此,朝廷眾奸臣還是不放過他們,最後宋江,盧俊義,李逵被毒酒毒死,花榮,吳用在宋江墳前雙雙上吊。

我最喜歡的章節是“梁山泊十面埋伏,宋公明二贏童貫”。奸臣童貫統大軍徵繳梁山泊,宋江排下九宮八卦陣,殺的童貫大軍丟盔棄甲,在逃跑的路上,吳用又佈下十路精兵,張順,花榮徐寧,秦明林沖,關勝呼延灼,索超董平,史進楊志,魯智深武松,解珍解寶,李逵鮑旭李袞項充,張清龔旺丁得孫,童貫所帶八員大將俱被殺死,朝廷從此再不敢正眼瞧梁山軍了。

梁山好漢替天行道,講得就是忠義二字,那種披荊斬棘,四海盟約的義氣,浴血奮戰,不懼生死的勇氣,都令我折服。

水滸傳讀後感5

今年寒假,我讀了古典四大名著——《水滸傳》。這本書的內容非常精彩,梁山好漢走過的路也非常崎嶇。

這本書主要講的是在宋徽宗年間,政治腐朽,貪心的官,黑官隨心所欲,為非作歹,弄得宋王朝處於一片黑暗。在當時動盪的社會裏,湧現出了一大片的英雄好漢,有豹子頭林沖,有及時雨宋江,有黑旋風李逵,有小李廣花榮,有行心者武松,有霹靂火秦明等等。他們有的粗俗豪放,暴躁固執,有的義氣深重,性情耿直,有的聰明伶俐,足智多謀,有的仗義疏財,公正忠義等等。他們在一起做了梁山好漢,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漢決定反宋王朝。最終梁山伯接受招安,歸順朝廷。

這本書的情節有好有壞。一面是梁山伯幫助百姓為民除害,就像武松打虎,殺死蔣門神那樣,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而另一面,梁山伯們濫殺無辜,性情暴躁,這一點,我們千萬不可學。總之,我們還是得學習梁山伯好漢仗義疏財,足智多謀的品質。為國家出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

讀了這本書,我為水滸英雄們的反抗精神而讚歎水滸英雄們,你們是偉大的 !

水滸傳讀後感6

此外,書中的主要任務有一百多個,他們的性情也各不相同,每個人都有其不同特性,語言、舉止都和其身份、地位緊密配合。而讀者們更可以從書中人物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中深刻地感受到他們的獨特個性。

雖然水滸中的人物大多都較粗魯,但作者寫人的粗魯更是使人稱奇:如魯達的粗魯是性急,不容得半點怠慢、史進的粗魯是任性、李逵粗魯是蠻橫、阮小二的粗魯是悲憤無説處,而焦挺的粗魯是本身的氣質不好……在這本書上還至少出現了十一二個個性鮮明的形象,這些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躍然紙上。

這部以北宋末年社會為歷史背景的小説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書中的人物在這“替天行道”的旗幟下,好似作者也肯定和讚美了被壓迫的人民的反抗、復仇行為。比如説:武松為兄長伸冤,卻告狀無門,於是他拔刃血仇,最後被張都監陷害陷害後,血澗鴛鴦樓;林沖遇禍一再忍讓,被逼到絕境,終於復仇山神廟,雪夜上梁山;解珍、解寶為索回他們射沙的一隻老虎,被毛太公送入死牢,從而引發了顧大嫂眾人劫獄反出登州……可以説,人民的反抗和復仇權力,在《水滸傳》中得到了有力的伸張。

梁山好漢是傳奇式的理想化人物,他們或勇武過人,或智謀超羣,或身具異能,而做事光明磊落、敢做敢當是他們共同的特點。因為《水滸傳》中的這些傳奇式的英雄人物對讀者來説是吸引人的,所以《水滸傳》才這樣廣受讀者們的好評。

水滸傳讀後感7

《水滸傳》是中國史上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成篇小説。《水滸傳》既然是四大名著之一,就必定有他發光出彩之處。之前雖然囫圇吞棗的看過一點點,但完全不知其所云。這個假期我再次隨各位梁山泊的英雄深刻的體會了一番他們的“忠孝義”。

《水滸傳》裏的人物都刻畫得十分傳神,性格鮮明。例如:“花和尚”魯智深,他得知鄭屠欺負金翠蓮父女,主動向金氏父女贈送銀兩,幫助他們逃跑,故意激怒鄭屠,三兩拳就打死了惡霸鄭屠。這一系列的作為都充分的期限了他是一個粗中有細,性格暴躁,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真漢子。

《水滸傳》故事情節曲折有趣,事態的變化常常讓人意想不到。認真品讀《水滸傳》,才能感受到梁山好漢的“忠孝義”。

孝:梁山英雄身上不缺乏對父母的孝。李逵思母心切,便回家背老母,沒想到母親卻被老虎給吃了,李逵怒殺四虎。這是危險呀,是對母親的孝給了他力量。還有當武松得知武大郎是被潘金蓮毒害的,為了替哥哥報仇,於是就割下潘金蓮的狗頭,掏出其五臟六腑;殺了西門慶;獲罪被流放孟州,也在所不惜。

忠:他們有對國家社會忠心。宋江寧願死也不願意讓李逵造反,李逵幾次想起兵造反,都被他阻止了。寧可朝廷負他,他忠心不負朝廷。這是“忠”還有林沖的妻子被高俅的兒子欺辱,寧死不屈,最終上吊自殺。這也是“忠”。 義:為了朋友兄弟,赴湯蹈火,捨命相助、同生共死。何其偉大的“義”呀!説起來容易,做起來卻難於登天。而梁山好漢個個義膽包天。

《水滸傳》讓人過目不忘的就是英雄們的“忠孝義”,使我強烈地感受到了古代英雄豪邁的氣概和性格。是一本值得一看的文學名著。

水滸傳讀後感8

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總算被我啃完了,好辛苦!不過,我總算明白了很多道理。

不必説宋江和小旋風柴進的仗義疏財,也不必説武松漂亮的醉拳,吳用的足智多謀。單説天真爛漫的李逵,他頗有些野,一身魯莽莊稼漢的習氣,動不動就發火,遇事不問青紅皂白,總是一説二罵三打。結果不是吃虧就是後悔,但是卻有"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氣概,最重要的是他身上有一種英雄氣概,有一種願意為兄弟兩肋插刀的仗義,他這一點讓我尤其感動。

我試想,假如讓他來到我的身邊,相信沒有多少人能有他這樣的魅力。這不是因為他的相貌,也不是因為他有所麼高挑的身材,更不會是他有大把的財富,就一點,就是他那在別人眼中芝麻大的優點。請不要小看他那芝麻大的優點,在這世界上就要滅絕了。

我總覺得我們在生活中對於朋友甚至親人少了一份親情,少了一份哥們兒友情。

我清楚的記得,在我咿咿呀呀學語時,我經常毫無顧忌的到鄰居家吃飯,沒有禮節,沒有拘束,只有歡樂。鄰居家的姐姐現在和我還是和原來一樣好。在我哭着鬧着不上幼兒園時,我們和鄰居經常一起聊天,但是我們開始裝上了一扇木門。

現在當我知道為了未來奮鬥的時候,我家的門也變成了三釐米厚的防盜門。這就像一條河,讓我們和鄰居的感情隔在天地兩岸。這就像《禮記》裏説的:"今大道即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

我們的社會很自然的少了一份愛,一份及其重要的愛——一份關懷。對於關懷,也許只需要一句簡單的問候,或者是一個會心的微笑,就能讓人喜笑顏開,就讓人感受母親般的關懷。不要太吝嗇,一句問候,一個微笑不會讓你失去什麼,只能讓你的人格得到昇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v7gyj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