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朝花夕拾優秀讀後感(精選12篇)

朝花夕拾優秀讀後感(精選12篇)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朝花夕拾優秀讀後感(精選12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朝花夕拾優秀讀後感(精選12篇)

朝花夕拾讀後感1

《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是魯迅先生的一本回憶性散文集,大約九歲時,我買了一本青少年版的,也許是年幼,並未有過什麼太多想法,如今再次重温,倒是多了幾分感慨。

回憶性的東西,總是要等到記憶模糊時才好動筆的,夾雜着對過去的感慨,卻總是忍不住帶幾分現在的影子,多了幾分“上帝視角”,之前迷茫的,酸楚的,歡樂的,到了現在,才又發現了許多之前未曾注意的東西,明明是很久之前的事了,再回憶時卻分外的分明,像魯迅先生的回憶,恐怕也是多了那麼幾分的記憶渲染的色彩吧。就我自己而言,幼年時未曾留意過的風景不知何時開始變得明晰,之後我又回家鄉一趟,又有些覺得記憶的不靠譜,到底是物是人非,還是記憶太過好心,把我那本尋常的童年美化得格外絢爛,我是實在不清楚,也許與這兩者都有些關係吧。

我尤其喜歡《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那段關於百草園的精彩描寫,使我想起了我的奶奶,她就住在鄉下,我家也有一個小菜園,可惜沒有桑椹,也沒有皂夾。那時我的父母忙於工作,便把我送到鄉下奶奶家,希望奶奶照顧我。於是,奶奶去幹活的時候總帶着我,那種菜園清新的泥土氣息,我總格外懷念,再回到那個地方,又總覺得少了幾分味道,多少有點魯迅先生小引的蠱惑,童年如此看來,便更顯出它的美好了。

魯迅先生後來家道中落,《父親的病》便又顯出幾分悽楚來了,那個時代的大夫即使是用戲謔式的語言描寫,我仍是有些氣悶,大概,魯迅先生也是如此,才在之後選擇學醫的吧。

再後來的棄醫從文,起因着實讓我有些震撼,原來,這是當時的中國,這是這樣的人民,哪怕已經過去了,到底還是存在着那幾分讓人為之動容的力量,不是在沉默中爆發,就是在沉默中毀滅呀!我這才發現魯迅先生的偉大之處,以筆為武器,用文章為人們揭示當時的社會之殘酷,人性之冷漠,這才為麻木不仁的國民敲響了警鐘,發出吶喊。只是想想,我便格外佩服魯迅先生的勇氣。

“朝花夕拾”這名字取得真好,無論是幼年時的童真童趣,還是後來的各種革命經歷,都讓我不自覺的想到了往事隨風,無論怎樣,一切都過去了,卻又感覺它永遠存在,也許多年之後,我會再次捧起這本書,想起現在的自己……

朝花夕拾讀後感2

我喜歡的中國作家,除去朱自清、三毛,就是魯迅先生了。這本書當年出版時擬訂的名字是《舊事重提》,想來是魯迅先生嫌題目太直白,便改成了《朝花夕拾》,在此書中,當然也有魯迅先生一貫的諷刺辛辣,但更多的,卻是一種老年人回憶往事時的脈脈温情。書中的故事,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藤野先生》,這故事,當時,中國在鄰邦日本的心中的確是一個弱國,可是,那個在心中默默呼喚着“祖國啊,你怎麼不快點強大起來,你的兒女在這裏受苦那!”的留日少年。

但是那些看着自己的同胞在影片裏被殺頭,而且還與日本人一同歡呼的國人,那種骨子裏的麻木不仁,不僅可憐,而且,可恨!但是,日本人,也不是全部都不知道“尊重”二字為何意,作者在此則中更着力描寫的,是藤野先生嚴謹的教學作風,對作者真誠的關懷,還有,對於中國,對於“人”的熱愛。作品的字裏行間,無不洋溢着作者對這位恩師的讚揚與牽掛。在文章的末尾,魯迅先生寫他至今,仍然被藤野先生的影子鞭策着不斷地“寫為‘正人君子’所厭惡的文字”,又一次表達了作者對藤野先生的懷念和敬佩。魯迅先生,是我們“民族的脊樑”,以筆作槍,字字擲地有聲,這本《朝花夕拾》雖是回憶性的散文集子,但絲毫不改其風貌,對於作品中所指出的舊中國的弊端,我看過後猶觸目驚心,一面慶幸自己出生在了祖國富強的年代,一面又下定決心,盡我所能不讓悲劇重演。在過往的日子裏,我們偉大的祖國,有着太多屈辱的歷史,而如今,在祖國繁榮富強的今天,身為未來棟樑的我們,應該為了中國而去努力。在過往的將來或是現在中國一定不再會被別人欺負,因為中國已在崛起!!!!

朝花夕拾讀後感3

讀《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魯迅92年所作的回憶散文集,共篇,最初在《莽原》雜誌發表時總題為“舊事重提”,927年編集成書,改為現名。魯迅在寫作這些作品時正經受着各種敵對勢力的壓迫。92年他因支持學生運動,受到“正人君子”們各種“流言”的攻擊和詆譭。在這樣的處境中魯迅曾説:“這時我不願意想到目前,回憶在心裏出土了。”

就內容來看,《朝花夕拾》主要記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時求學的歷程,追憶那些難以忘懷的人和事,抒發了對往日親友和師長的懷念之情。作品在夾敍夾議中,對反動守舊勢力進行了評擊和嘲諷,頗為經典。

第一篇作品《狗貓鼠》是針對“正人君子”的攻擊而發的。嘲諷了他們的“流言”。“這是僥倖的,我想,幸而老虎很性急甭則從桂樹上就會爬下一匹老虎來。然而究竟很怕人,我要進屋子裏睡覺去了。夜色更加黯淡;桂葉瑟瑟地作響,微風也吹動了,想來草蓆定以微涼,躺着也不至於翻來覆去了。”從語言的表述中,我們可以將魯迅先生在當時被“正人君子”所壓迫的難耐,但是,這也是反話正説的獨特之處,他告訴了那些所謂的“正人君子”,真正中國人的靈魂是不會被消滅的。文章透露出作者對貓“盡情折磨”弱者,“到處叫”,時而“一副媚態”等特徵的`憎惡;同時也追憶作者童年時救養一隻可愛的隱鼠遭到摧殘的經歷和感受,表現了對弱小者的同情和對暴虐者的憎恨。

朝花夕拾讀後感4

魯迅的文章有很多,《朝花夕拾》其實是原來在《莽文》發表的文章合在一起的散文集中。開篇個故事,各個故事短小精悍,寫出了他的立意,從字裏行間透露出魯迅想要表達更深層次的東西。

首次捧起魯迅的《朝花夕拾》,從目錄,細細品讀下去魯迅的文筆綿密細膩、真摯感人,猶如小橋流水,沁人心脾。它真實地紀錄了魯迅從幼年到青年時期的生活道路和經歷,追憶那些難以忘懷的人和事,抒發了對往日親友和師長的懷念之情,生動地描繪了清末民初的生活風俗畫面。

《朝花夕拾》中我影象很深的是《無常》和《二十四孝圖》這兩個故事。《無常》中的無常是個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時候,看到母親哭死去的兒子那麼悲傷,決定放兒子“還陽半刻”,結果被頂頭上司閻羅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憶無常的時候,通過無常和閻羅王這兩個人物的鮮明對比,諷刺了現實一些所謂的正人君子。所謂《二十四孝圖》是一本講中國古代二十四個孝子故事的書,配有圖畫,主要目的是宣揚封建的孝道。魯迅先生在這篇文章中,重點描寫了在閲讀“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兩個故事時所引起的強烈反感,尤其是“郭巨埋兒”這個故事,自己明明有些錢,卻全給了自己的兄弟,後來家裏窮得吃不起飯了,卻想到家裏的兒子會“搶”老母的食物而決定犧牲自己的兒子,十分的迂腐,且多多少少有點欺世盜名之意,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

我們的童年漸行漸遠,留下的是一個美麗的回憶。《朝花夕拾》,去領略一下魯迅的童年,慢慢體會其中的幸福童年味兒吧。瑣碎的記憶在《朝花夕拾》中重現,不一樣的年代,一樣的快樂,童年,惹人懷念啊。

朝花夕拾讀後感5

《朝花夕拾》真實地紀錄了魯迅從幼年到青年時期的生活道路和經歷,追憶那些難以忘懷的人和事,抒發了對往日親友和師長的懷念之情,生動地描繪了清末民初的生活風俗畫面。

與我們的生活相比,私塾裏的生活,又或許要難過上許多倍。能在百草園爛漫多年,也許是好事,但是突然有一天,一天的大多時只能呆在書院裏讀書,會覺得多少的失落呢?其實,相對於以前的孩子,我們已經是站在金字塔的較上方了,無論是生活質量,還是思想品質。有朦朧的思想,看着實事的動盪,體味着生活給予我們的甘甜,我們的生命裏也有無數的活力。又相對於那個封建的年代,現在生活是多麼的寬鬆。可是,也不得不説,以孩子們當事人的眼光來看,中國的教育,仍然讓人快樂不起來。我正接受,所謂更加“全面”的教育但沒有一點興趣,很累,很累。我不再能夠體會,究竟什麼才是我們的快樂。

《朝花夕拾》的原名是叫做《舊事重提》,是對逝去歲月的回憶,有真摯的情懷,有無奈的感傷。歡快的時候,我感到有沁人心脾的馨香襲來;鬱悶不樂的時候,我感到無名的寂寞前來吞噬。這一切,確實是能真切的感受得到的。《朝花夕拾》,正同於它另類的名字一樣,這本膾炙人口的鉅作,是魯迅先生在風燭殘年的歲月裏寫下的。老了,累了,回味起童年時的點點滴滴,()心中還是會有當初的味道,想必還別有一番滋味吧。清晨綻放的鮮花有了晨曦會顯得更加嬌嫩,到了夕陽西下時分去摘取,失去了剛剛盛開時的嬌豔與芳菲,晚霞的照射卻使它平添了一中風韻,那若有若無的清香在風的導送下,讓人浮想聯翩。像是在嘗一道佳餚,細細咀嚼,幼年時童真的味道留在心頭,慢慢漾開。

朝花夕拾讀後感6

《朝花夕拾》是魯迅的一集回憶錄,共由十篇散文組成,魯迅在這篇散文中比較全的講述了自己從幼年到青年的生活經歷和成長道路。朝花夕拾,這個題目起的特有詩意。在回憶往事中,魯迅依然不忘抨擊當時黑暗的社會現實,整部作品的基調是平和的,但是平和之中藴含着憤慨。

童年的魯迅的生活是充滿樂趣的,單説"隱鼠",是一種很小巧的鼠。算是少年魯迅的寵物吧,隱鼠之於魯迅,正如賽爾號之於現代的孩子們吧!百草園帶給魯迅的童年莫大的歡樂。"不必説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也不必説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忽然從草間直竄到雲霄裏去了。"可以想象一下,百草園中該是擁有一個多麼豐富多彩的世界,"油蛉在那裏低唱,蟋蟀們這裏彈琴。"給人感覺真的很好的,魯迅是幸運的,童年可以有這麼個好地方來陪伴着他,生活在百草園中,該會收穫多少樂趣啊!我想起自己童年時家鄉的那片小樹林,和夥伴們一起摘棗,一起捉迷藏,跑到這跑到那,很是愜意,只是那片小樹林已經不在了,只能在夢中來體驗在小樹林中的當年的樂趣。

童年的樂趣中也有受到打擊的時候,比如《五猖會》中,魯迅本來是興高采烈德準備去,他"笑着,跳着,催他們要搬得快"這舉動被他父親看到了,於是魯迅受到的懲罰白女士被他其實並不懂得的看《鑑略》,父親的做法直接影響了魯迅看五猖會的熱情。其實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也正慢慢地扼殺孩子的天性,玩是孩子的天性之一,父母應該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去玩,享受玩的樂趣。替孩子報各種輔導班的出發點是好的,然而給孩子的童年帶來的壓抑確是不可估量的。

青年時期的魯迅留學於日本,學習醫術,《朝花夕拾》中提到他的日本老師--藤野先生。藤野先生認真地給他講解改正經義,並指導他要注意研究的科學性和正確性。藤野先生關心中國的形勢,這與當時日本同學對中國留學生的鄙視形成鮮明的對比。魯迅憶起藤野先生時那種感激之情洋溢於言辭之中。

《藤野先生》中最刺痛魯迅的心的是那個電影吧,國民的麻木,日本同學高呼"萬歲"的聲音,深深地刺痛了魯迅的神經。或許從這時魯迅認識到國民的麻木性事醫學所不能醫治的於是選擇棄醫從文。

朝花夕拾讀後感7

這幾天,我拜讀了魯迅先生唯一的一本散文集《朝花夕拾》,在這本散文集中,作者懷念着少年和青年時代的往事,既描寫了他對童年生活的回憶和對師友的懷念,又真實的描寫了辛亥革命前後作者從農村到城鎮,從家庭到社會,從國內到國外所經歷的種種生活。其中寫了許多關於少年兒童的事,是我在讀文章時彷彿看到了魯迅那時候社會的迂腐,也看出了魯迅高昂的革命熱情。

這本書中有一篇《藤野先生》讓我讀來十分感動,因為這篇文章讓我知道,知識是沒有國界的。藤野先生是魯迅在日本學醫時的老師,對作者十分關心。藤野先生在生活中不大講究,但為人卻十分誠懇、公正,對學生誨人不倦,對研究一絲不苟。他一一糾正魯迅筆記上的錯誤,不但增加了許多脱漏的地方,連文法的錯誤,也都一一糾正了。這樣一直繼續到他教完他所擔任的公課。在他知道中國人很敬重鬼時,還擔心魯迅不肯解剖屍體。藤野先生真摯的愛,給了在異國他鄉的魯迅極大的鼓舞。

藤野先生讓我連想到了在中國抗日戰爭時候,有一位加拿大的醫生白求恩,來到了中國,他就兢兢業業的工作,救死扶傷成了他的最高是命。在面對即將爆發的戰爭時,他毫不退縮,絲毫沒有回國的意思,而是堅持留在了中國,最終在為病人的手術時不幸被感染,不久便離開了人世。

藤野先生和白求恩醫生一樣,他們都為自己的使命拼搏着,而且有着超越國界的博大胸懷。這不僅讓我感動也引發了我深深的思考,我想我們作為一名學生,最大的使命不就是學習嗎?所以,我們應該學習藤野先生一絲不苟的精神,應該更加努力的學習,去實現自己的夢想,去完成自己的使命。

《朝花夕拾》不僅是魯迅對過去生活的回憶,更是對我們現在的激勵,激勵我們好好學習建設我們的祖國。

朝花夕拾讀後感8

沒想到,回到家後,我發現朝花夕拾真的非常的好看,談不上精彩,卻能吸引着我。

《朝花夕拾》原本叫做“舊事重提”,收錄了魯迅先生記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10篇文章。在《朝花夕拾》中,魯迅大量使用了對比和諷刺的手法。如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魯迅首先使用了許多鮮亮的文字記敍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生活,接着再寫道“我”不得不告別百草園去三味書屋上學。前邊寫的百草園很好地反襯了後來在三味書屋讀書的乏味生活,體現了魯迅對舊社會私塾的不滿。在《藤野先生》中,魯迅日本的醫學導師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節的人,“這藤野先生,據説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時竟會忘記帶領結;冬天是一件舊外套,寒顫顫的......”。

但藤野先生對工作是極其認真的,他把“我”的講義都用紅筆添改過了;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也要指出。這個對比手法,較好地寫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寫出了魯迅對他的景仰。另外,藤野先生對中國留學生孜孜不倦的教誨及對學生的一視同仁,這與日本學生對中國學生的輕蔑態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體現出藤野先生是個真正的君子。《朝花夕拾》用平實的語言,鮮活的人物形象,豐富而有內涵的童年故事,抨擊了囚禁人的舊社會,體現了魯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願望。

雖然在魯迅的童年中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不時從字裏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燦漫的感情,讓人眼前不由出現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

看朝花夕拾的適時候,我不禁拿自己的童年去和魯迅對比,發現自己的童年少了那種在大自然成長的樂趣,不過,朝花夕拾裏的故事,還是因為温馨而吸引着我。

朝花夕拾讀後感9

這次暑假,我讀了《朝花夕拾》,這本書是魯迅晚年寫的,書中全是先生幼年時期的事情,幼年的事情到了晚年再去回想,猶如清晨開放的鮮花到傍晚去摘取,雖比不上當日的蓬勃和芬芳,但顯得更加具有風韻,回味無窮。

作者對往事的回憶,只是現實生活的一點安慰,而每一個美好的回憶又都有一個悲慘的結局:百草園和繡像摹本賣掉了,長媽媽也匆匆告別了人世,本應是激發人們的子心的《二十四孝圖》背後,卻隱藏了謀人性命,教人看的醜惡禍心。有讀書機會了,學校又是“烏煙瘴氣”,想看的書,長輩認為不對,學了知識,卻什麼也做不成;爬了幾次桅杆不消説不配做半個水兵;聽了幾年講,下了幾回礦,就能掘出金銀銅錫來麼?是在連自己也茫無把握……去留學,並且碰到了一位令自己敬仰的師長,卻因為感受到醫治人的精神比醫治身體病症更重要而離別了,在學校辦事兼教書,實在勤快的可以的老友範子農,終究擺脱不了貧困潦倒落水而逝的命運。

在對這一連串苦樂參半的事件的記敍中,作者還追究了自己的一些思想根源,例如仇貓,小小的,帶給作者遐想的隱鼠的失蹤,只是個象徵的意念:“當我失掉了所子的,心中有着空虛時,我要充填以報仇的惡念!”這才是作者仇貓的動機:它在奪人所子。從魯迅先生一生的經歷看:嫉惡如仇,是對缺乏子、失落子、痛惜子的一個自然反應。

蝴蝶之所以這麼美麗,這麼漂亮,是天生的嗎?白天鵝之所以能在藍藍的天空中飛翔,是天生的嗎?不是,他們都是由最初的卵蟲,醜小鴨戰勝困難才得以成功的。

如果説人生是一塊金燦燦的麥田,那麼,困難就是麥穗的損壞者。只有戰勝困難,才能得到收穫;如果説人生是一片充滿生機的原野,那麼,困難就是荊棘叢。只有戰勝困難,才能踏出一條心靈之路,不會因誤人荊棘叢而被傷害;如果説人生是一艘遠航的船,那麼,困難就是突如其來的暴風雨,只有戰勝困難,才能順利到達成功的彼岸。

朝花夕拾讀後感10

最近,我看了一本散文書——《朝花夕拾》。這是一本回憶童年生活的散文,就更加充滿了個體生命的童年時代與人類文化發展的童年時代所特有的天真之氣。書中有批判,有嘲笑,可以視為魯迅的雜文筆法向散文的滲透,不僅使其中的韻味更加豐厚,而且顯示了魯迅現實關懷的一面,這也是真正的魯迅。這本書確實非常好看。

《朝花夕拾》與一般的自傳或回憶錄的寫法不同,它不是個人生活的編年史,而只是從生活回憶中選取一些有意義的片斷,寫出一組既各自獨立又具有連續性的系列散文。魯迅的生活閲歷相當豐富,即使在本書中所反映的青少年時代,可寫之事也很多,但他只從中選取了十個題目,這與他一貫主張的“選材要嚴,開掘要深”的嚴謹的寫作態度有關。這十篇散文,每篇都有很深的思想意義和很高的藝術水平,在眾多散文中,可以稱得上是上乘之作了。

這本散文中,我覺得最好的一篇是《阿長與〈山海經〉》,這一篇散文裏,魯迅曾懷着真摯的感情為長媽媽呼喚:“仁厚黑暗的地母呵,願在你懷裏永安他的魂靈!”這種刻骨銘心的人間摯愛,顯露了魯迅心靈世界最為柔和的一面。還有那《二十四孝圖》中的“卧冰求鯉”、“老萊娛親”,被魯迅斥責了一頓,好有趣

《朝花夕拾》以清新、平易、深情、舒緩的筆調記述了魯迅童年、少年、青年時代的生活片斷,展現了家鄉的風土人情,抒發了對親朋師友的摯誠懷念,寄予了對現實的思考。希望大家多多去看《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讀後感11

我國偉大的思想家和文學家魯迅,非常珍惜時間。有一句至理名言:時間就是生命,無端的空耗別人時間,其實無異於謀財害命。

魯迅確是惜時如命,他把別人喝咖啡,談天的時間都用在了工作和學習上。魯迅還以各種形式來鞭策自己珍惜時間,刻苦學習和工作。在北京時,他的卧室兼書房裏掛着一幅對聯,崦嵫而勿迫,”下聯為“恐鵜鷗之先明。”書房牆上還掛着一張魯迅最尊敬的日本老師藤野先生的照片。

魯迅在朝花夕拾中寫到:“每當夜間疲倦,正想着偷懶時,仰面在燈光中瞥見她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説出抑揚頓挫的話來,便使我勿要良心發現,而且增加勇氣了。”

於是點上一隻煙,再繼續寫些為“正人君子”之所深惡痛絕的文字。魯迅用這朝夕相處的對聯和照片督促自己抓緊時間。

時間是寶貴的,如何對待時間,自然是我們必須認真對待的一個嚴肅課題。前人曾給我們留下無數言簡意賅額“詩篇”。

時間就是生命嗎?確實如此。一個人完整的一生正是由紛紛秒秒、日日月月構成的。美國著名科學家富蘭克林曾經説過:“你熱愛生命嗎?那麼別浪費時間,因為時間是組成生命的材料。”誠然,一個人生命的價值在於他為社會創造的價值。

時間就是速度。同樣經歷了幾十年的生活實踐,為什麼有的人碩果累累,而有的人到頭來理想卻化成泡影。

魯迅先生一生的著作可謂洋洋大觀,鴻篇鉅製,並且思想內容博大精深。因為他珍惜時間。

正因為有了這種惜時如命的精神,魯迅在他56年的生命旅途中,廣泛涉及自然,社會科學的許多領域,一生著譯一千多萬字,留給後人一份寶貴的文化遺產。

“光陰荏苒,時不待我。”“行遠必自邇,登高必自卑。”讓我們從眼下開始,惜時如金,勤奮的攀登。抵達成功地彼岸。

朝花夕拾讀後感12

有時,快樂地死去也是一種解脱。

魯迅的《朝花夕拾》中寫到父親病了,請了很多醫生,開了很多奇奇怪怪的藥方,但卻無法挽回,所以魯迅只有悲痛。在父親最為痛苦,將要死去解脱時,魯迅卻把他對父親的愛,寄託在希望父親多活一會兒的痛苦之上。事後才發現,這些只不過是對父親的折磨。

其實對於魯迅父親來説,早一點兒離開這個世界,可能走得比較安詳,走得舒坦。

像這種情況,在現代也不少見。有人患了不治之症,卻一直欺騙自己,化療也許可以好,但最終的結果就是自己越來越瘦,病情越來越嚴重。與其這樣,倒不如自己開開心心在家裏度過餘生,這總比呆在到處都是單調的白色的醫院要好。

我的姥太患心臟病,她走的時候悄無聲息,沒有痛苦。安詳的,靜謐的,像一個睡着的善良婆婆,嘴角滿是幸福。

我的爺爺患癌症,他走的時候瘦骨伶仃。他説,他半隻腳都踏進閻王殿了,又被我爸喊了回來。我不敢説他走時有多痛苦,但我知道他化療是痛苦的。其實我們永遠都在騙自己:也許我們的親人可以活得更久。

是生是死都不由人註定,也並不在一念之間。在瀕死的時候,將死之人痛苦,他的親人也痛苦。我們不能主宰我們的生與死,但我們可以主宰自己的想法,讓自己“生”得快樂,“死”得安心。

世界上沒有死神,沒有老天爺,只有不變的自然規律。人們打破了自然,就等於打破了自己。據説繼秦始皇之後的歷代帝王以及王公貴族,都會對長生不老之藥一片痴迷。但這個世界有誰真的做到長生不老?只有貪戀生活的人,才會產生如此荒謬的想法。

活着也許是為了尋找美好,而死去是為了保留美好。魯迅對於生,對於死,對於不變的自然規律,有着獨特的看法和不一樣的態度。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yoqpn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