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六年級《朝花夕拾》的讀後感500字6篇

六年級《朝花夕拾》的讀後感500字6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六年級《朝花夕拾》的讀後感500字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六年級《朝花夕拾》的讀後感500字6篇

六年級《朝花夕拾》的讀後感500字6篇1

細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我彷彿一下子又回到了天真爛漫的童年,一切皆是那麼充滿好奇、充滿想象、充滿期盼……我流連其中、陶醉其中、快樂其中,眼前不由浮現出一幅幅令人神往的畫面……

“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們在這裏彈琴,《朝花夕拾》讀後感500字。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__,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樑,便會啪的一聲,從後竅噴出一陣煙霧……”此情此景好像是我童年的真實寫照。霍然間,年幼的“我”一下子鑽進了百花園,不停地拔着何首烏,似乎在尋找着些什麼;我彷彿看見“我”為了要帶畫的《山海經》,在不停地哭着鬧着;又彷彿看見“我”纏着長媽媽的衣角,聽她講赤煉蛇的故事……

我的童年,我的夢,我渴望童年生活。

“三味書屋後面也有一個園,雖然小,但在那裏也可以爬上花壇去折臘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樹上尋蟬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蒼蠅喂螞蟻,靜悄悄地沒有聲音。然而同窗們到園裏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書房裏便大叫起來:‘人都到那裏去了?!’……”讀着讀着,

我忽然覺得“我”一下子小了許多,似乎就是隔壁那個貪玩、獵奇、淘氣的小男孩,一切皆是那麼無拘無束,一切皆是那麼放鬆快樂,一切皆是那麼令人嚮往。

我的童年,我做主,我渴望自由。

讀《朝花夕拾》勾起了我對童年的回憶,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鳴。撫今追昔,我倍感童年的珍貴,倍感童年的親近,倍感童年的快樂。我要帶着童年的夢、童年的激情,去奮鬥、去飛翔……

六年級《朝花夕拾》的讀後感500字6篇2

前幾天老師推薦我們買了一套名著,其中有一本魯迅先生所寫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我對着這個題目想了好久。《朝花夕拾》是魯迅晚年的作品,而這部散文集中所寫的,又全是魯迅先生幼年時的事情。幼年的事情到了晚年再去回想,彷彿清晨開放的鮮花到傍晚去摘取,雖然失去了盛開時的豔麗和芬芳,但夕陽的映照卻使它添加了一種風韻,而那似有似無的清香則更加令人浮想連翩、回味無窮。

雖然我還很小,只有十幾歲,可總喜歡回憶小時候的事情。對現實中的一切,我往往採取一種漠然置之的態度,沒有對理想的渴望,沒有感情的迸發……只有當我沉浸在對童年的回憶中時,我的全部熱情才會真正甦醒,火一般地燃燒起來。每當這種時候,我就會一動不動地凝視着天空,房頂,或隨便什麼地方,長久地踱着步。我的靈魂深處會突然爆發出一陣奇異的顫抖,血,湧上了我的臉,快樂,童年的快樂,那樣神奇的回到了我的身上,在迷人和暈眩之中,我彷彿又變成了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在學校寬闊的訓練場上揮拍打球;夏天,在游泳池上潑水玩耍;金秋,在溜冰場上“歡快起舞”……一個個生動的畫面,一件件永難忘懷的事情,這一切構成了我整個童年時代的回憶。小時侯,我會在課堂上因為老師的一個錯別字而舉手,不到老師“投降”決不罷休:如今,即使老師寫了一嘿板的錯別字,我除了在底下翻翻字典外,決不會有其他動作。

在讀朝花夕拾之間,我隨作者一起,回到“我”的童年時代,重新回味那些人和事,追憶以往的好友。然而,童年已離我們越來越遠,留下的只是些鮮活的印象,倒不如仔細品讀一下《朝花夕拾》,和魯迅先生一起嚮往自由,回憶童年。

六年級《朝花夕拾》的讀後感500字6篇3

《朝花夕拾》讀後感即使人死了真有靈魂,因為最惡的心,應該墮入地獄,也將決不改悔。”——《二十四孝圖》。

讀了魯迅先生的作品,讓人深有感觸的。雖是白話文,但我也看得津津有味!

在初一時學了《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知道《朝花夕拾》原本叫做“舊事重提”,收錄了魯迅先生記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文章。那個本應該是個快樂的童年卻籠罩在那封建社會裏,時不時透出些迂腐的氣息。於是魯迅要罵,罵那個封建的社會。

再接觸《阿長與山海經》一文,讓我感到魯迅先生寫作手法的高超。長媽媽這個角色,需要分一為二看待。因為當時封建社會的影響,阿長保留了許多迂腐的習俗。像要在新年的早晨對她説恭喜,然後還要吃福橘;喜歡切切察察,喜歡告狀;還盲目的對“長毛”的故事亂加評論;甚至還踩死了“我”最喜愛的隱鼠。因此,那時的魯迅對她懷恨在心。但這個粗俗、守舊的婦女卻做了些讓人對她要刮目相待的事——買《山海經》。在長媽媽知道“我”喜歡《山海經》後,跑了許多路,幫“我”買來了《山海經》。由此,“我”又認為她“有偉大的神力”。在《阿長與山海經》的結尾,魯迅表達了他對阿長的愛,他希望仁慈的地母能讓阿長安息。

在這,我不得不佩服魯迅先生的人格。對長媽媽,他説不出敬愛,也説不出仇恨。也許説這是他善良,抑或説這是他憂鬱。因為,文字的創造者賦予了文字的內心一種更加深厚的感情。表面或許是你看到的樣子,內在你卻是那麼難琢磨到的。

放開心去想,去看,去體會魯迅先生的世界。

六年級《朝花夕拾》的讀後感500字6篇4

在人的一生中,都會看很多書。而每一本書,都會帶給我們不同的感受。而在《朝花夕拾》裏,我也有很奇妙的感覺。

這本《朝花夕拾》是魯迅作的,然而我們就先從作者——魯迅的介紹開始:魯迅(1881—1936年),字豫才,原名周樹人,是浙江紹興人。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的《狂人日記》時用的筆名。作品有小説集、散文集、散文詩集、雜文集等。其中,小説集裏面有:《吶喊》,包括:《狂人日記》、《阿Q正傳》、《孔乙己》等14篇作品;《彷徨》,包括《傷逝》、《祝福》等11篇作品;《故事新篇》,包括《補天》、《奔月》、《理水》等八篇作品。而散文集《朝花夕拾》,包括《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藤原先生》等10篇作品。散文詩集《野草》,包括《秋夜》、《過客》等24篇作品。雜文集《墳》、《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篇》、《且介亭雜文集》、《二心集》、《南腔北調集》等。而這就是作者魯迅的簡介了。

其實《朝花夕拾》是魯迅的散文集,是“回憶的記事”,比較完整地記錄了魯迅從幼年到青年時期的生活道路和經歷,生動的描繪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畫面,是研究魯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一直當時社會的`重要藝術文獻。這些篇章,文筆深沉雋永,是中國現代散文中的經典作文

我覺得這本書雖然有點深奧,有時還會遇到一些看不懂的地方。可是,卻一樣很精彩。它讓我知道了,魯迅小時候也和我們一樣,喜歡玩耍。曾經我一直以為魯迅從小就是這麼嚴厲,這麼嚴肅,但是我自從讀了這篇作品後,才知道我錯了,他小時候也和我們一樣的。

這篇文章,讓我知道魯迅曾經的一些事。

六年級《朝花夕拾》的讀後感500字6篇5

寒假中,我有幸讀了大文豪魯迅的著作—《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魯迅1926年所作的敍事文集,共10篇,它真實地記錄了魯迅青少年時代的生活經歷和思想變化的發展。

《朝花夕拾》這本書在選材上善於以小見大,通過生活中的小事,展現出宏大的社會風貌,表達深刻的主題。既寫出了作者對童年生活的回憶,又寫出了作者對新文化運動和民主革命的支持;既寫出了作者對精神麻木的民眾的悲哀與憤怒,又寫出了作者對童年、對大自然的美好回憶嚮往以及對壓抑兒童天性的封建教育的不滿。

作者魯迅在《朝花夕拾》中成功地塑造了具有鮮明性格特點的人物。如勤勞樸實,熱愛生活的長媽媽。長媽媽是魯迅兒時的保姆,她常給“我”講故事,讓我覺得“她”有“偉大的神力”。她知道“我”喜歡《山海經》,不識字的她不辭辛勞地幫我買了回來。還有嚴謹認真的藤野先生,藤野先生對工作及其認真,他把我的講義都用紅筆改過了,連講義上畫的血管移了一點也要指出。魯迅筆下的人物形象不僅具有鮮明的性格特點,還具有人性的複雜性與矛盾性。如長媽媽因為社會的影響,保留了很多迂腐的社會習俗。如在新年的早晨要吃福橘,喜歡切切察察,喜歡告狀,還盲目地對“長毛”的故事妄加評論等,這些描寫使魯迅筆下的人物更加生動,更加有血有肉。

在《朝花夕拾》中,我最喜歡的一篇文章是從《百草園到三

味書屋》。它描述了作者兒時在家中百草園得到的樂趣和在三味書屋讀書的乏味生活,揭示了兒童廣泛的生活趣味與束縛兒童天性的封建私塾教育的尖鋭矛盾,表達了應讓兒童將康活潑成長的合理要求。

讀完了《朝花夕拾》,我不僅對魯迅的文采有了更多的瞭解,也獲得了一些對人生的思索。

六年級《朝花夕拾》的讀後感500字6篇6

《朝花夕拾》,以前總覺得是本詩歌集,名字清秀,婉約。但只有讀過才知道披着散文集大衣下的辛酸與快樂的故事。華麗的故事都反映出了社會的黑暗,也許這就是魯迅先生寄託感情的方式吧!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老先生形象,《阿長與山海經》的真實農村婦女形象,《藤野先生》的黑瘦先生形象給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不起眼的人,不起眼的事物,在魯迅先生看來都是深遠的回憶。當時黑暗遍佈中國大地,人心的虛偽與醜惡是無法掩飾的。也正經歷如此,魯迅先生寫下了他的童年生活,不經讓我們明白了童年的逝去與黑暗帶給人類的災難。

小時候,我們會因為一點小問題而舉手問老師,經管是那麼的幼稚,但不到理解決不罷休。如今,即使老師問還有沒有問題時自己都不會有一點動作。小時候,因為一次小測驗沒拿滿分就會痛哭不已,如今拿着不及格的卷子也只會説下次努力。為什麼時間會使人有那麼大的變化曾經童年的單純、無知以悄悄離去。它們都跑去哪了?還是被我們故意丟棄?隨着歲月的流逝童年以悄然離開,伴隨你的唯有那些歡樂的、苦澀的記憶。

我們可能比較幸運,沒有魯迅先生當時社會的黑暗。我們也可能比較悲催,沒有他們當時童年那麼歡樂。童年已經漸漸走遠,留下的只有零散的記憶,倒不如細細品味《朝花夕拾》體會作者的童年。不同時代的童年夢也是不同的,讓我們沉浸其中,感受當時社會的黑暗,當時人民複雜的心情,也許能在作者的童年中找到自己遺失的記憶,迴歸童年,慢慢回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xx2q9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