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讀傷仲永有感範文6篇

讀傷仲永有感範文6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傷仲永有感範文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傷仲永有感範文6篇

讀傷仲永有感範文6篇1

有人認為成功來自於先天的資質,也有大部分人認為成功來自於後天的學習與積累。

大家一定都知道方仲永吧,他是一個具有先天資質的奇材,五歲就會作詩。但他的父親只認為他有先天的資質就夠了,不需要後天的學習與積累,所以不讓他上學。後來,鄉里人全都知道了方仲永是一個天才,於是就請方仲永的父親吃飯或給錢買方仲永的詩。方仲永的父親認為他可以靠方仲永的本事賺錢。於是他就帶着方仲永到各家各户做客,為他人寫詩賺錢。後來方仲永長大了,但他的知識並沒有增長,所以他漸漸地變得和常人一樣,後來又漸漸地不如常人了。

由此看來,只有先天的資質是無法成材的,必須要有後天的學習與積累才行。

在世界上,靠先天的資質成材的一個都沒有,但是靠後天的學習與積累成材的卻數不勝數:居里夫人、愛因斯坦、華羅庚……因此,有了先天的資質不能驕傲,要在後天的學習和積累上跟出色才行。

讀傷仲永有感範文6篇2

我曾學過《傷仲永》這篇古文,大體內容是這樣的:有個叫方仲永的平民,祖上世代以種田為業。方仲永在五歲時,剛剛認識書寫工具便可以提筆作詩。他做的詩受到鄉里人的一致稱讚,漸漸的,開始有人花錢請他題詩。方仲永的父親見有利可圖,便整日帶着他給鄉里人作詩賺錢,不讓他學習。由於缺乏後天的教育,仲永的才華逐漸減退,到最後“泯然眾人矣。”

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出,教育對人的影響到底有多大?即使像方仲永這樣的天才,在缺乏教育的情況下也只能成為一個普通人,那麼像我們這些生來就是普通人的人,如果不重視後天的學習和積累,豈不是會變得越來越平庸?。我們每個人都像是一個水壺,我們不斷地學習新知識就像是不斷地向水壺裏注水,我們把學到的知識轉化成一種才能發揮出來就像是從水壺裏往外倒水。有的人生來就具有非凡的才華,但他如果只依靠於上天所賜的才能,而不去學習新知識,到最後也只能淪落成一個普通人。就像一個灌滿水的水壺,只出水而不進水,終有一天水會徹底倒盡。有的人雖然不具備生來具有的才能,但卻可以通過刻苦的學習和不懈的努力,成為一個優秀的人。就像是不斷地向一個空水壺中注水,總有一天可以貫滿整個水壺。

所以,如果你是一個天才,請不要驕傲,你雖然可以僅用別人一半的學習時間,贏得別人兩倍的分數,但你如果因此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你也會漸漸變得跟他們一樣。如果你是一個普通人,請不要灰心,只要你有不斷提高自身的渴望,刻苦學習的毅力和永不滿足的求知慾,你同樣可以成為一個對世界有巨大貢獻的人。

今天的我們,不用交一分錢的學費就可以免費得到基本的教育,接受教育是我們作為一個公民的一項基本義務,但方仲永那個時代卻不同,一個人的受教育權完全掌握在其父母手中。所以,方仲永之所以變得“泯然眾人”,責任全在於他那個目光短淺,貪圖小利的父親。如果他不那麼貪財,花錢送仲永去讀書,説不定他的兒子會成為比作者王安石更偉大的文學家。

一個人如果過於貪財就容易失去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太關心微不足道的利益就容易錯過更大的機遇,這也就是為什麼那些愛佔小便宜的人到最後總會吃大虧。

讀完這篇文章,我不禁和作者王安石一樣為仲永感到十分惋惜,同時也有一絲慶幸,我雖然不是天才,但卻生在了一個美好的時代,。每個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權利,每個人都有提高自身的機會。

讀傷仲永有感範文6篇3

學習過傷仲永後我感慨萬分。

我想少一些像仲永父親那樣的人,抑制孩子學習,讓孩子們得不到良好的後天教育,導致智力下降。一個人的學習與天資有關更由與後天教育有關。一人能否成才是離不開後天教育的。

仲永由天才變成眾人,引起我們沉思。正如朱熹詩中寫到: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告訴我們方塘由於源頭活水不斷輸入,所以永不枯竭,永遠清澈;一個人能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吸取知識,就能成才。魯迅還説過:世界上沒有天才,他只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用在學習上。這告訴我們了一個道理,光靠這先天的才能是不可取的,只有後天不斷的努力不斷完善,才能超越自己,達到自己所追求的目標。

讀傷仲永有感範文6篇4

今天我讀了王安石的《傷仲永》,心中不免有些惋惜,故事大概是這樣的:

金溪縣有個平民叫方仲永,世代都以耕田為業,仲永五歲時還不知道文房四寶。有一天,他忽然放聲大哭,問父親要這四樣東西,父親很詫異,從別人家借來後給他,仲永接過後立即寫了四首詩,並題上自己的姓名,同鄉的人都來觀看,並説是神童。從此,指定物品讓他作詩,他立即便能寫好,同鄉的人都很稀奇,漸漸他的名聲大了,人們都把他的父親當做上等客人看待,有的人還用錢來讓傷仲永作詩。父親見有利可圖,便不讓他上學,天天拉着他去拜訪同鄉人。

當他十三歲時作的詩已經不能與之前相比了。當他二十歲時,已經沒有新的詩可作了,也就是説他的才能已經消失了。

王先生説再聰明再神童的人,後天教育不做好也不能成才;再笨再傻的人,後天教育做的好,再經過自身的努力,也能醜小鴨變成白天鵝。

但有的是天才,後天的教育做的好了,後來怎麼還是沒成才呢?讀下面的例子你就會明白了。一少年大學生錢某,十二歲熟通微積分,被認為是神童,進入合肥科技大學學習,平時學生們上課,他卻在校園裏閒逛,成績一落千丈,老師多次勸説仍無進步,最後荒廢到退學當了油漆工!為什麼哪?天才也需要謙虛和勤奮,踏實和努力。

又如京劇大師梅蘭芳小時候去拜師學藝,師傅説他眼睛沒有神,不是唱戲的料。但梅蘭芳學藝的決心沒有動搖,常常盯着空中飛翔的鴿子,或者注視水底遊動的魚兒,日子長了,他的雙眼漸漸的靈活起來,人們都説梅蘭芳的眼睛會説話了。經過勤學苦練,終於成為世界聞名的京劇大師。梅蘭芳不是天才,但他恆心和努力成就了一生的輝煌事業。

我贊成王先生的話,人成才在於後天的教育,更在於自身的努力。人的智力發展存在着某些差異,但不是起決定因素,我們還是要做好後天的教育和自身的努力,應正確認識自己天資,踏踏實實的學習就會成為棟樑之才,反之,天資在好,如後天不學習,同樣會碌碌無為的。

簡單的説就是:“受至於人”而不是“受之於天”,記住一句話:天才在於勤奮!

讀傷仲永有感範文6篇5

今天,我們學完了第五課《傷仲永》,這是一篇古文,雖説一些字有些難以理解,可是經老師的點撥之後也就豁然開朗了。不僅如此,我還有了些新的見解和體會。

文中的仲永可以“指物作詩立就”也就是現在人們常説的“神童”,他天生通達聰慧,5歲時寫的詩就可以達到“其文理皆有可觀者”的程度,可見他擁有常人所沒有的一份天資,可是他的父親因貪圖錢財,拉着他四處拜訪,不讓他繼續學習,導致方仲永的那份天資慢慢地消逝了,最終成了一個平凡的普通人,文章的.結論頗耐人尋味。對他的遭遇我們除了惋惜和同情外,還有一些對方仲永父親和縣人的責備,他們為了自己的一絲小利卻為國家損失了一個人才。這對社會造成的危害,難道比自己的利益更重要嗎?

方仲永天性聰慧,卻因為他後天所受的教育沒有達到要求,最終成為了普通人,而本來就是普通人的人,如不好好接受後天的教育,豈不是連普通人也不如?

是啊!坐下來仔細想想,我們大多數都是普通人,都不一定擁有與生俱來的那份天資,但父母卻盡力給我們提供最好的條件、環境供我們上學,是為了我們能夠通過後天的努力有所作為,考個好大學,將來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我們心裏雖也明白,可就是有心無力,難以付諸具體行動。平日裏父母的嘮叨和語重心長的教誨我們置若罔聞,學校裏,老師的嚴格要求和良苦用心我們難以理解,可當我們有了小小的進步時,笑的最歡的不正是他們麼?

古人云:“業精於勤荒於嬉”,勤學是成功之母,勤能補拙,近乎智,古今中外的成功者,哪一個不是通過勤奮學習而取得成就而得到世人稱讚的呢?匡衡靠着牆壁,藉着鄰居的燭光勤奮讀書,成了一名知識淵博的經濟學家;屈原小時侯不顧長輩的反對,不論颳風下雨,天寒地凍,躲到山洞裏偷讀《詩經》,並從這些民歌民謠中吸收了豐富的營養,成為一位偉大的詩人。他們都並非天生聰慧,他們的才能也不一定比方仲永優秀,他們的成功來源於他們的堅持和勤奮。

事實證明:成功的人,往往不是最聰明的,而是最勤奮的。同學們,讓我們珍惜這寶貴的時光,抓緊每一分,每一秒,好好學習,超越自己,突破極限,千萬不要“老大徒傷悲”哦!

讀傷仲永有感範文6篇6

天賦是與生俱來的,但成功僅僅依靠天賦是遠遠不夠的。讀完傷仲永一文,讓人掩卷深思,感觸頗多。古往今來,天才少年層出不窮,但真正成才並在史書上留下印記的卻寥寥無幾,他們大多因為種種原因而“泯然眾人矣”,方仲永式的例子司空見慣。其實,取得成功,下面三要素缺一不可。

要素之一:天賦

愛迪生説過:天才等於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天分。天賦是成功的基石,至關重要,天賦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善於利用自己天賦的優勢,成功就會事半功倍。方仲永自小天資過人,“竟能指物作詩立就”,成功之路已然具備良好的基礎,可他卻自恃天資聰慧而不知珍惜和利用,整天遊手好閒,最後落得類同凡人的下場。

要素之二:勤奮

有人説:智慧源於勤奮,偉大出自平凡。勤能補拙,有個叫“笨鳥先飛”的成語,講述的就是沒有天分的人如果能勤勉上進,發奮圖強,成功也並非遙不可及的道理。愛因斯坦天資一般,但經過無數次的艱苦挫折,憑着勤奮與努力,創立了相對論,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天資無法改變,但是我們卻能夠通過自己勤勞的雙手和辛勤的汗水去描繪美好的未來,避免方仲永式的悲劇在自己身上重演。

要素之三:堅持

古人云:鍥而不捨,金石可鏤。成功之路是漫長的,需要持之以恆,一以貫之的堅持和努力。唐代詩人李白自小貪玩調皮,常在課時從家中溜到山間玩耍,一次,在溪澗邊看到一位老婆婆奮力打磨一根鐵棒,心生疑惑,詢問原因,老婆婆回答道:我想把它磨成一根針。“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道理讓李白大徹大悟,從此發奮圖強,毫不懈怠,終於成為一代“詩仙”。“行百里者半九十”,不能一直堅持,往往會讓努力半途而廢,堅持了,量變終會演化為質變,成功也就唾手可得。

成功,看似可望而不可及,其實卻很簡單。當天賦、努力和堅持三要素都具備的時候,成功不就已經近在咫尺了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xvekl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