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16位教育專家的智慧檔案》讀後感

《16位教育專家的智慧檔案》讀後感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以後,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16位教育專家的智慧檔案》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6位教育專家的智慧檔案》讀後感

《16位教育專家的智慧檔案》讀後感篇1

寒假讀了《16位教育家的智慧檔案》這本書,每一個教育專家的教育理念都使我深受啟迪。這16位教育家的智慧檔案讓我們與智者進行了盡情的對話,令我們在字裏行間看到了教育的真諦,每一頁都閃耀着人性的光輝,觸摸到了一個個大寫的“人”字。教育是需要智慧的,而智慧的取得是需要我們每位教育工作者不斷學習、思索的。

其中李鎮西的《愛心教育》深深觸動了我。他説過:“一個老師有童心,有愛心,才會有事業心,才會有責任心。我們不能通過形式主義把大人的意志強加給學生,我們的活動不能成人化,而應該充滿童趣,我們的教育一定要走進學生的心靈。”他道出了教育的真諦。教育需要愛,愛是教育學生的有力武器,愛可以推進教育。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説:“教育裏沒有愛,就好比池塘裏沒有了水。”愛是一種藝術,愛的力量在於潛移默化。每個人都有脆弱之時,尤其是處於青春期的學生,他們在成長中更需要愛。這時一個微笑、一個眼神、一個關愛的撫摸、一句鼓勵或安慰的話語都能打動他們的心靈,點滴之愛會產生強大的力量,使被愛者受益終生。愛最直白的表達方式是微笑。師生交流時,只要教師心中有愛,語言自然會充滿人情味、吸引力;學生會樂於接受批評或鼓勵。微笑,不僅能使老師贏得學生的信賴;也如和煦春風,催生學生的心靈之花;更能使學生在教師的微笑中學會關心、體諒與善待他人;從而笑對生活,以樂觀、積極的心態學習、成長。

初一的新生中一個男同學小Y。新學期的前一天,我去教室佈置上課前該做的準備及預習內容,話還沒説完,只見他聲音很大地説:“老師,完不成怎麼辦?”只見他歪坐在座位上,眼神桀驁不馴,一看就是個“刺頭”。本來我很生氣,但是一想,這樣的學生一般都性格倔強而剛烈,如果針鋒相對的話,怕是難以圓滿收場。於是我走到他面前,微笑地問他:“這位同學,你説什麼?老師沒聽清楚。”他愣了一下,聲音很低地説:“要是練不會怎麼辦?”

我拍了拍他的肩膀,看着他的眼睛,輕聲説:“這些都是小學學過的知識啊,老師留的作業很簡單,就是小學沒學好,經過這個週末的兩天,老師相信你也能練會。你已經是中學生了,不要輕易説不行,記住:你能行。”他的眼神變得友好温和了,不知不覺地坐直了身體。開學第一課,我提問同學們的預習作業:朗讀和翻譯對話,我驚奇地發現,他的作業完成得很好,使我不由得懷疑他説的幾乎沒有小學基礎的話。課後才知道,為完成這個作業,他找了個親戚輔導他,前後花了3、4個小時的時間,才把預習作業完成,因為他想證明他能行。我無限感慨:對每一個在學海中翱翔的學生來説,教師的關愛和鼓勵如同一對翅膀,能讓他飛得更高更快,如果沒有這對翅膀,他將永遠在地面上徘徊不前,永遠看不到前方那亮麗的風景線。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要多看學生的優點,關愛每一名學生,真正讓教育做到以人為本。教師的關愛會給學生無窮的動力。

在以後的學習過程中,我經常有意識地關注他,在他積極的'時候大力讚美他,在他倦怠的時候熱情鼓勵他,使他具備了“我要學”的狀態,每當我進行新內容的講練時,他總能自覺地進入學習情境,和我心理產生共振。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他的英語學習一直保持上升的趨勢,已經在班級處於中上游水平,幾次測試成績都讓他的家長異常驚喜。如果長期堅持下去,英語一定會成為他擅長的學科。

是啊,教育本就不應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應該是情感上的交流。對學生多一些愛與信任,我們的教育生活便會多一抹蔚藍。本書給我打開了一個新的視野,讓我常常思考,慢慢積澱自己的教育智慧。

《16位教育專家的智慧檔案》讀後感篇2

假期裏,認真閲讀了《16位教育專家智慧檔案》這本書,感慨良多。寫下去又非自己的隻言片語所能表達。

在教育家李振西異想天開的教育生涯中,彰顯了教育家的魅力;在教育家李吉林身上讓我感受到積極工作的無限動力,40歲才是她教育科研開始的年齡;在教育家顧泠沅的教育專著中,我又一次深刻學習了教育科研的組織原則和實施管理的過程;在教育家張思明身上,看到一位教育者勤學、求索的精神;在教育家張化萬“將玩進行到底”的教育理念中,明確了小學教育的真諦;在教育家劉彭芝身上,讓我感受到管理的力量和無窮的魅力;在教育家康由巖身上,我們不得不感受到為教育事業鞠躬盡瘁的忘我精神。在閲讀中感悟,在感悟中我不停的敲動鍵盤,記錄下我心靈深處的感受。

李吉林篇學習摘錄:1978年,李吉林40歲。就在這一年,她評上了江蘇省首批特級教師。有人告訴她:“40歲做特級教師,你後半輩子沒有好日子過了。”本該知天命的她,不顧親友善意的提醒,執著地開始了情境教學的實驗探究。(40歲對很多人來説,到了快要放棄的年齡,可是在教育家身上我們看到的確是新一輪探究的剛剛開始,這怎不讓人感到振奮,還有什麼藉口不求天天上進!)從北京傳來喜訊,她的專著《情境教學實驗與研究》在國家教委舉辦的首屆全國教育優秀成果評比中獲得一等獎。這一年,李吉林51歲。1998年10月,情境教育研究所成立。這時,李吉林整整60歲。對許多人來説,這是頤養天年、含飴弄孫的時候了。但是,她不。因為,李吉林有一顆年輕的心。(我們作為年輕人,就更應該讓心態年輕,我們也一定要做到。)

塑造孩子,頭等重要的是教其學做人。學做人雖是一輩子的事,但根基是從小打下的。教學不僅為了學生的未來做準備,還為了今天獲得最初的幸福人生

李振西篇學習摘錄:班級管理:“法治”代替“人治”——在班主任工作中,李振西逐漸認識到,過去的班級管理模式實際上是“人治”。因為“人治”,教師很累,學生很苦;因為“人治”,教育不可避免的表現出較大的隨意性;因為“人治”,班級成了班主任的影子;因為“人治”,師生關係成了“君臣關係”。其實,在教育家魏書生的“民主”與“科學”,規矩在“不令則行”中都是“法治”代替“人治”的典範,在我們日常的德育和學生管理過程中,這些都值得我們借鑑和應用,不過,我們所要更進一層考慮的是,一定要結合小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切實探究創建出一套適合小學階段德育或班級管理的新型模式。

一個老師有童心,有愛心,才會有事業心。才會有責任心。

孩子處於做夢的年齡,應該讓他們做夢,這是對生命的尊重。

愛不等於教育,但教育不能沒有愛。不是我愛學生,而是學生愛我。學生都是愛老師的,關鍵是老師能否感知學生的愛。愛只能在愛中去培養。愛心不等於教育,只有加入民主的內涵才是完整的。專制的愛,是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了學生,這不是有民主精神的愛。班級建設應該成為對學生進行民主啟蒙的重要手段,在民主中學會民主,和學生一起成長。

轉化後進生的5個原則:1、建立感情;2、充滿信心;3、降低要求;4、允許反覆;5、集體幫助。

反思自己,讀書寫作,老師才能成長。教書、讀書、寫書、思考,這是老師每天都應該做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wnde7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