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讀故鄉有感800字

讀故鄉有感800字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故鄉有感800字,歡迎閲讀與收藏。

讀故鄉有感800字

讀故鄉有感800字1

不知在哪裏觀過盛開的稻花,卻不像記憶中的稻花。看着它們,我卻像在聽一個恍如隔世的故事,故事裏有我的稻花,有帶給我許多温暖的人,有我那同稻香一同飄走的童年。

茅盾説:“故鄉之於我,猶如心底的一汪清泉,涓涓流淌,生生不息,它流經過往的歲月,流經我人生的每一寸土地,流經心尖尖上那些永恆的記憶……”

小時候,故鄉之於我,是大片大片的稻田,在風吹起的金色浪濤中遨遊。它生長在我對於故鄉的每一寸印象之中。我拍下一望無際的稻海,金黃金黃的,風兒吹來,帶來稻米的氣息,瀰漫在空中的是故鄉的味道。這便是故鄉的味道,這便是永恆的味道。嗅着稻香,徜徉於稻海,輕聲哼唱:“還記得你説家是唯一的城堡,隨着稻香河流繼續奔跑……”,那時,我身自有稻花香。

茅盾説:“歷史的發展大凡是一種文明改變另一種文明,發展的過程中,我們要立什麼,破什麼,留存什麼,發展什麼,選擇將決定和影響太多東西,它正悄悄地構建着我們未來的世界。”

後來啊,故鄉的土地上還會種植水稻,卻沒有了曾經的那般金黃,而是蒙上了一層淡淡的灰。我目睹着柏油馬路代替鄉間土路;目睹着高樓大廈代替平房小屋;目睹着私家車代替驢車馬車。故鄉的消亡,也許是城市化的一種必要犧牲吧。我慶幸着,那時在故鄉的秋天,仍能聞到不多的水稻的氣息。以後的以後,再看到一株水稻,嗅到一陣稻香,我能夠記起故鄉的那片稻海,能夠想起空氣中瀰漫的稻香,那時,我鄉自有稻花香。

茅盾認為,在歷史滾滾的車輪中,故鄉的消亡似乎變成了一種必然,故鄉的消失便是告別一箇舊時代,迎來一個新時代。

而現在,故鄉是為我們留下的是原始而美好的記憶,可能我們無法遏制故鄉的城市化。但是,我們可以用自己的力量,記錄下這片土地曾經的美好。未來的故鄉將變作心靈之鄉。每每當我們念起那片滿是稻香的土地,就會感到欣慰。

也許,故鄉真的要消失了,一併帶着他們的故事與滄桑,從我身自有稻花香到我鄉自有稻花香。現在與未來,我會説:“我心自有稻花香!”

讀故鄉有感800字2

是誰,在白露橫江的異鄉秋夜裏,不知桂花的清香,不理美酒的醇厚,硬是那樣偏執地吟出一句別有滋味的詩句來——“月是故鄉明”。簡簡單單,潔清淺淺,卻一語道破了天機,解釋了我們情感與認知之間那奇妙的天平。因為深情。所以偏執。

這就是為什麼加利福尼亞更透明的陽光、萊茵河畔更圓滿的月亮、劍橋小郡更浪漫的流水都遠遠趕不上家國日葛時點起的那一束桶黃的燈光。只因這是我們所熟悉而深愛的地方。南方小城温暖濕潤的空氣,百百校園裏若有若無的花香,來來往往的人,似曾相識的勝,母親洗過的潔淨的衣裳,老師批過的嚴整的筆記……這一切都讓我們享之坦然並且心存感激,任是將來定遠了,在異國他鄉也能滿心驕傲地懷想。 那山不巍峨也可以是綿綿的,水不秀麗也可以是悠悠的阿;校國説不上多麼與眾不同,然而因為自己每一日的輕輕走過而認定了她的美麗;衣服即使並不嶄新明豔,可因為有了母親的撫摸而感覺得到它獨特的温柔與芬芳。 相信每一個人。都有這樣一份深深酌、濃濃的、扯不斷6t情感牽繫,因着這種牽繫,便含着笑,含着淚,縱容了自己的那份編執的認知。

老舍去過巴黎,住過倫敦,可痴痴念叼着的,還是北京。説人家的城市笨拙,自家的城市莊重;説人家的城市喧鬧,自家的城市有人情味……讀者看着看着便要笑了,“好個明顯酌地域情結嘛1”然而誰不知道,老人這一份固執的喜愛,不留,潔面的批評,全只因了那感情的天平,早已沉沉地傾向了他從小生長的京城。因而,老舊的城牆是美的,養烏種花的人們是美的,連那黃包車師傅的哈唱聲,也是那樣好聽酌鄉音阿。蕭乾的好友遠居美國,幾十年了,卻不喜歡美式的生活院子裝點得如在故土,更像孩子一樣渴望要一顆家鄉的棗核,因為深愛,所以偏執。 許多的美好,並非我們看不到,並非我們不願讚美,只因它激盪不起心中層深處的漣滿。正如那異國的月亮,怎麼看,硬是生分而不逆人意,更不能見出李白杜甫的詩情畫意來;而許多的不完滿與平凡,也並非我們看不到,只因那是自己生命中不能割台的牽繫,所以便固執而不悔地愛了它。就如同母親對並不美麗的女兒,國民對並不自強的祖國。 “月是故鄉明”,詩人的聲音穿過千年的白霜與夜晚們最不容辯駁的理由。

於是,我們會心一笑 因為深愛,所以偏執。

讀故鄉有感800字3

其實文章一開始我都沒有預料到會和閏土哥扯上關係,還以為是寫幼時關於老屋的回憶呢,直到提到閏土我才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哦,是講閏土哥的那篇文章呀!

即使上學的時候學過了,但是再次讀到成年之後的閏土哥見面那句“老爺”,心裏還是有股説不出的難受。少年時候不懂事,但是卻純真而快樂,相互真心相待;可是等長大了懂事了,兩人之間卻堆砌出來一堵無形的牆璧,再也無法像小時候那樣哥弟相稱了。

不過雖然可惜,但這種發展卻是合乎常理的。每個人成長的環境和接觸到的時候都是迥然不同的,這些截然不同的境遇造就了每個人完全不一樣的生活和觀念。迅哥和閏土的經歷即使放到現在仍然比比皆是。我們小時候那麼親密的朋友們,當分別接受完各自的教育之後再聚首,又能説得上幾句話呢?只不過現在我們的隔閡只是觀念和思想上的,而迅哥和閏土則是思想和階級上的——這種隔閡比我們現在要的要深刻的的多多了。

圓規——原豆腐西施——倒真是個讓人討厭的傢伙,而且這種人在任何時代也都不缺。挾富濟貧的典範,只不過挾的是別人的富,濟的是自己的貧。自私自利,強詞奪理,迅哥還特意強調她的高顴骨薄嘴脣,讓人一下甚至只從外貌上就能感覺到這個人牙尖嘴利、胡攪蠻纏的作風。尤其是最後她從草灰裏找出碗來的橋段,她聲稱是閏土藏進去的,但我感覺,更像是她藏進去好伺機偷走的,結果因為草灰被送給閏土,她無奈只得掏出來,並栽贓給閏土。

雖然長大了之後沒有什麼好的事情發生,但是小時候迅哥和閏土那些快樂的時光會永遠以幸福記憶的形式存在於這兩個人的心中,並且以宏兒和水生現時的玩耍為體現。迅哥希望新的一輩能和他們一樣平等而單純地一同玩耍,更希望他們成長之後仍就能平等地相處,而不必再重複他和閏土長大後的悲哀和隔閡。可惜的是,就像那句歌詞唱的:我們不一樣,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經歷。而不一樣的經歷則造就了不一樣的我們,經歷決定了我們雙方是否能在一個思想的水平線上。不過好歹迅哥的一個願望應該是已經實現了,就是不管我們如何思想不一致,也不再有人張口喊老爺了。

不過,我覺得月下刺猹的想象畫面會作為一種純潔的童年友誼的象徵一直存在下去。

讀故鄉有感800字4

“我”回家了。眼前盡是悲悽蕭索之景——這不是我的故鄉。那時的故鄉,是一片西瓜地裏的小英雄——可這形象卻愈發模糊了;那時的故鄉,是一位水鄉中最美的姑娘——可這“西施”卻站成了圓規的模樣;那時的故鄉,是小氈帽,是紫圓臉,是紅活圓實的手,是那説不盡道不完的故事……可現如今呢?眼前的蕭索,是破氈帽,是一片灰黃,是兩板松樹皮,是歷經歲月滄桑的……的一切。

何為“可悲的厚障壁”?我想,那不僅是阻隔“我”和幼時夥伴的那堵無形的希娜之牆,更是那可悲年代的產物。民不聊生,眾生苦難,階級的劃分早已明瞭之際,沒有人會在歷經歲月滄桑的打磨下,在疲於奔命時,在為了“活着”而拼盡全力時仍期望着再續幼時兄弟親情。即便閏土激動至極,即便迅哥兒重返故里,即便四外無人,即便沒有“面子”上的困擾,即便沒有“主僕”之分,我想,二人也不會如幼時那般親密了——他們“長大了”。正如閏土所言:“那時是小孩子,不懂事……”

就如歌中所言,“都在歲月中磨掉了尖牙。”

再看自己,小學的玩伴又能依稀記得幾個呢?其中又有多少仍有聯繫呢?試想將來,又有何人能保證自己不會被一句“哦!我想起來了!原來你是那個誰啊!”所傷呢?又有誰能保證自己不會看着一幅幅陌生而又有些許印象的,成熟的面孔一一猜想“這大概是我當年的右前桌”呢?

……良久,回神。

希望仍在。這一隙的光明,是閏土的香爐、蠟釺和黃毛邊紙——是飄渺的神明;那半絲的隱曜,是迅哥兒口中的“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或許,這就是一個大的斯金納箱,而“希望”,便是那尊神:它來自於人,受託於人,卻也背叛於人。可這就是人的天性,他們一遍遍的被希望所拋棄,並取名叫“絕望”,然而又一遍遍的説:“希望總是有的。”

就像一個奇妙的輪迴,水生便是閏土,宏兒便是迅哥兒。他們也會在雪地捕鳥,也會在瓜地叉猹,也會在金灘拾貝,也會收到來自對方的彩色羽毛……他們説好的。“大伯!我們什麼時候回來?”宏兒如是問道。但又有誰知道,宏兒所見是否也是滿目蕭索呢……

“他的態度終於恭敬起來了,分明的叫道:‘老爺!……’”

讀故鄉有感800字5

無論歲月怎樣得遠去,抹不去得,仍然是對故鄉清新得記憶。兒時光着腳丫走過故鄉得每一寸土地,故鄉得影子也就永遠得鐫刻進我心靈得深處。

地處魯北平原得故鄉,是生育我養育我得地方。那一望無際得麥田,潺潺流水得小河,散着淡淡清香得棗園,飄着裊裊炊煙得小村落……還有那淳樸憨厚得父老鄉親,和那活潑頑皮得小夥伴,怎能讓我忘懷,怎能不使我眷戀?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故鄉得黃土地養育了我豪爽、耿直得個性,也滋補了我憨厚、質樸,不甘落後得心靈。我雖然沒有出人頭地,但也算沒有辜負故鄉對我得哺育。長大以後,我走出了故鄉那片熱土,但走不出得,卻是對故鄉深深得眷戀和揮之不去得思念……

我朝思暮想得故鄉啊,你伴着我走過了童年時得每一個春夏秋冬。冬去春來,你依然透着迷人得風采。春日裏你鮮花遍野,柳絮飄揚,蜜蜂起舞,蝴蝶翩飛。夏日裏你豔陽高照,荷花飄香,蛙聲陣陣,蟬兒鳴唱。秋日裏你蘋果透紅,棉花如雲,大豆飽滿,稻穀飄香。冬日裏你沉默寡言,雪花漫飛,遍野銀白,一片蒼茫……

兒時,我曾在你得沃野上牧過羊,在麥田裏打滾,在小河裏戲水。也曾你得在草地上捕蜻蜓,在小溪邊捉青蛙,爬上大樹搗鳥窩。也曾在瓜田裏偷西瓜,在田邊烤玉米。也曾在雪地裏堆雪人,打雪仗,在你結着厚冰得河上溜雪橇,在冷清得月下捉迷藏。也曾經在你簡陋得土坯房裏讀過書,在你温暖得懷抱裏把歌唱……

那是多麼迷人得歲月,多麼浪漫得時光。我魂牽夢繞得故鄉啊,你記着我童年得頑皮,刻下我童年成長得足印。你盪漾着小夥伴天真爛漫得笑語,你記錄下我稚嫩又跑調得歌聲。你迴響着母親一聲聲喚我回家吃飯得聲音,你封存着鄉村老奶奶對我深深得關愛……

我故鄉得童年,我童年得故鄉。多少次你讓我魂牽夢繞,多少次我在遠方把你輕輕得呼喚。我無論身在天涯,還是漂泊何方,都是你得兒子,你永遠繫着我得心,永遠是我深深得眷戀和雋永得牽念……

如今我生活在這座浮華得城市,每當一個人靜靜做在燈前得時候,故鄉得影子從我記憶得深處浮現,逐漸清晰。想着你那美麗得田園,裊裊得炊煙;憶着你那濃濃得鄉情,童年得甜蜜。我迷戀得故鄉,何時我再回到你得懷抱?重温兒時得記憶,感受你那温暖得擁抱?

讀故鄉有感800字6

“一本書,讓我看到一個智者,一個詩人,一個良心,一個浪漫而冷漠的當代人……”這是學者吳三民對王開嶺的評價。這個寒假,我有幸閲讀了王開嶺的《每一個故鄉都已逝去》。

王開嶺的作品,帶着些許悲傷,歎息着,呼喚着世間或心中的食物。我心中留下的是那片白雪公主,這曾經是雪中常見和普通的東西,但近年來卻不見蹤影。小塊,晶瑩純淨的白色雪花,帶來了一種攝人心魄的美。當我看到雪的時候,我經常手裏拿着一塊,看着它。每一片雪花都是不同的。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雪花。我迷戀他們獨特的美麗。每次下雪後,我都會在白雪覆蓋的天地裏蹦蹦跳跳。我會用一隻手托起雪,把它揉成一個球,看着它由軟變硬,在一個白雪皚皚的世界裏玩耍。然而,它現在只存在於夢裏。人類肆意破壞了環境。簡單的美不再存在,真遺憾。

總的來説,雪正在消失很多。比如純真。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總是和我的朋友們一起玩耍和比賽。在家裏,通常很難平靜下來。一次,一次,一次,一次,另一次,我一吃完,它就更像一個從弦上拔出的箭。我衝刺跑了出去。那時,我想帶着自由飛翔的雄鷹飛到我的世界。我記得有一次,我在外面很開心,所以我拒絕回去。天空中的星星一顆接一顆地眨着眼睛。我撅着嘴,不想回去。我和我的朋友聊了一會兒,玩了一會兒。時間很快消失了,我正要回家。然而,我不知道我還在玩的食物的味道。我總是要等半個小時才能回家。當我到家時,我仍然期待着明天早點來。那時,我住在外面,但我很開心。

現在我被鎖在這個籠子裏,只有電子產品相伴,只有無盡的孤獨。在這一刻,我開始懷念小時候自由和純真的日子。現在我盯着手機,一整天就這樣過去了。我現在恨我自己,想出去玩,但是我再也不能收集它們了。我帶着苦澀的微笑。我記得我曾經問過我的父親:為什麼現在只有幾顆星星?我父親回憶道:“因為污染嚴重,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天空佈滿了星星,沒有燈,但是星星足以照亮一整天...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對那個時代充滿了好奇。在我心裏,我一直相信有一天我會看到如此壯麗的景象。但是現在這些東西都消失了,那種壯麗的景色只能在夢裏看到。我為現在的時代感到難過,希望將來能看到這美麗的風景。我在心裏祈禱。

人們已經走了很長的路,但是他們不能忘記最初的意圖。雪是美麗的,但是它不能像這樣融化。讓我們珍惜內心的柔軟,它會慢慢消失。

讀故鄉有感800字7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故鄉變得美好,魯迅先生就是借小説《故鄉》表達了他對自己故鄉的一份特殊情懷的。

《故鄉》的內容大部分取材於真人真事。那麼,《故鄉》是如何成為一篇著名的小説的呢?它主要運用了對比映襯的手法。小説以“我”(迅哥兒)回故鄉的經歷和見聞,寫了故鄉的景色、事件和人的前後種種變化,從而揭示了深刻的社會主題。

在“我”的心裏,故鄉過去的景色十分美麗。那時候,天空是深藍色的,圓月也是那麼金黃,天空下面是海邊的沙地,種着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人們的生活優裕富足。但是二十多年過去了,這樣的景象已經不再出現了。跨入故鄉的第一眼,首先給人留下印象的是深冬陰晦(huì)的天氣,吹進船艙中嗚嗚響的冷風,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着的蕭索的荒村。這樣的景象只能使人產生悲涼的感覺。

在準備搬家的過程中,迅哥兒再把他前後經歷的事和人一一對比,心中就有了一種比悲涼更為沉重的心情。比如,過去他們的老屋,是多年聚族而居的,但現在已經賣給別姓了;而且現在這老屋的瓦楞上許多枯草的斷莖當風抖着,正説明老屋已經朽敗不堪了。

那時,他們的家景很好,大祭祀的年頭,他們家的供品不少,祭器也很講究,拜的人也很多,還要請一個忙月來幫忙。和迅哥兒相處的小朋友閏土,才十一二歲,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能手捏一柄鋼叉刺猹(chá),能管祭器;能裝弶(jiàng)捉小鳥雀;能講故事;還有許多“無窮無盡的希奇的事”,都是迅哥兒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但是,現在的閏土卻跟過去完全不同了。他的身材變了,臉色變作灰黃,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皺紋;眼睛腫得通紅;頭上戴的是一頂破氈帽,身上只穿一件極薄的棉衣,渾身瑟(sè)索着;那手也不是迅哥兒所記得的紅活圓實的手,卻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更為嚴重的是“……他景況也很不如意……”。

還有“豆腐西施”楊二嫂,當年因為她,豆腐店的買賣非常好。而現在卻成了一個市儈小氣,愛佔便宜,貪財,勢利,捕風捉影,無事生非的人,所有這一切都給人一種世道淒涼的感覺。

本來我和閏土,當年可是無所不談的好朋友,而現在,卻“已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

那麼所有這一切都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主人公對自己的故鄉有沒有一點希望呢?小説又是用什麼敍述方法把這些不同的材料組織在一起的呢?只要認真讀書,同學們也能從小説中找出答案。

讀故鄉有感800字8

狗狗是人類最好的朋友,它們是忠誠、勇敢的化身。這個假期,我讀了一本與狗狗有關的故事書——美國作家威爾遜·羅爾斯寫的《紅色羊齒草的故鄉》,獵犬老丹和小安的故事至今讓我感動。

《紅色羊齒草的故鄉》的主人公是小男孩比利,他生活在奧沙克山區。比利從小想要一對浣熊獵犬,但這個夢想對家境貧困的他而言有點遙不可及。為了實現這個夢想,比利辛苦地去賺錢。兩年後,他終於如願以償,買下了兩隻小獵犬——老丹和小安。比利和自己心愛的獵犬形影不離、感情深厚,把它們都訓練成了優秀的獵手,而且還獲得了比賽的金獎盃。然而,在一次狩獵中,比利遭遇惡獅,生命危在旦夕。為了保護小主人,老丹和小安勇敢地與獅子搏鬥,並打敗了獅子。不幸的是,老丹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而深情的小安則在老丹的墳墓上絕食離去。

讀完這本書,主人公比利和獵犬之間的深厚情誼以及獵犬對主人的忠誠,讓我深受感動。原來,人和動物之間也是可以建立深厚感情的,也是可以相互幫助、和睦相處的。這個故事不禁讓我想起了我家的狗狗吉吉,遇到困難時,它也可以勇敢地保護我。

吉吉是一隻柯基犬,兩歲多了,給我帶來了許多快樂。我非常非常地愛它,還把它認作了自己的妹妹。我們之間有許多故事,其中一件讓我印象最深刻。

在去年10月的一天,我帶吉吉去解便,小區的另一隻狗狗也在附近解便。那隻狗,是小區最愛咬人的狗,上次外公就曾被它咬傷。突然,那隻狗向我跑來,張開大口,我一時驚慌失措不知怎麼辦。就在這時,平時膽小如鼠的吉吉衝到我前面,跟那隻狗狗決鬥起來。只見吉吉一下跳到那隻狗狗的側面,用頭一頂,那隻狗狗就被撞到了牆上,一直“嗷嗷”叫。從那以後,那隻狗狗見到吉吉,就只能繞彎走了。

很早以前,爸爸就給我講過,狗狗是人類的好朋友,不僅勇敢,而且對主人非常忠誠。讀完這本書,我終於明白了“忠誠”的深刻含義,老丹和小安是比利的忠誠衞士和朋友,就像吉吉和我一樣。今後,我會更加關愛吉吉,做彼此忠誠的朋友,相互幫助,不離不棄。

讀故鄉有感800字9

有一本書,通過它我領悟到成長的美好與艱辛;有一本書,在它的我引領下我重新憶起甜蜜有酸澀的童年點滴;有一本書,讀完後令我熱淚盈眶。它所體現的勇敢、拼搏、忠誠、友愛的精神鼓舞激勵着我們的前進,它那艱辛酸澀卻又充滿歡聲笑語的童年引發着我們的共鳴。它就是文學經典《紅色羊齒草的故鄉》。

我捧起書品讀,書中男孩比利最大的心願就是擁有一對心愛的獵犬。憑着艱苦的勞作和頑強的毅力,他終於如願以償地得到了老丹和小安。比利與他的愛犬們形影不離,一起穿越山頭,尋跡冰河,捕捉浣熊,結下了生死與共的情誼,勇敢忠誠的老丹和小安獲得了捕獵比賽的金獎。他們一起捕獲了最為狡猾的浣熊,贏得了奧沙克山區至高的榮譽。然而在一次狩獵中,比利遭遇兇惡的山獅,生命危在旦夕,勇敢的老丹用生命守護了小主人,與其有着深厚情誼的小安也不願獨活於世……當自由天真的童年走向盡頭,比利心中留下的,不僅有老丹和小安,還有他們墳前充滿傳奇色彩的紅色羊齒草,還有那美麗紅葉下掩埋的童年時光……

家境貧寒的一家人,卻積極樂觀、其樂融融;其貌不揚的小獵犬卻英雄無畏、深情忠誠;小小年紀的比利,卻用超長的毅力和勇氣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並在與獵犬的相處中領悟到不畏艱險的拼搏精神、一諾千金的責任和堅定不移的'友情。這本書擁有令讀者感動落淚的巨大力量,這種力量讓人無法抗拒。在閲讀時,我被深深打動着,眼淚禁不住的嘩嘩往下流。

書中的愛犬讓我印象深刻,狗是人類最忠誠的朋友。這本書讓我想起了前不久看的電影——《忠犬八公的故事》。

一隻名叫八公的秋田犬在車站遇見了帕克,隨其在他家安頓下來。八公每天都去車站外接他送他,日子一天一天過去了。一天帕克又去上班了,從未撿過球的八公竟撿起了球,它可能感受到了什麼,一心想挽留帕克,但帕克還是走了。課上他心臟病發作去世了。當天五點八公依然在那裏等待,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八公仍然在花壇裏等待帕克。許多年以後的冬天,八公在夢中見到了帕克,八公就這樣老去,離開了人世。難以置信,一隻狗竟用了十年時間去完成一個不會有結果的等待!看完電影,我淚流滿面。

十年對於一個常人來説只是生命中的幾分之一,而對於一條狗來説,那就是一生啊!八公用一生去等待主人,老丹和小安用生命去守護主人,它們心中都只有一個信念——忠誠!

讓我們一起為老丹和小安祈禱,願它們在天堂裏永生!

讀故鄉有感800字10

故鄉,多麼富有詩意的一個名字啊!但我問大家一個問題:如果在你長大離開家鄉,20年後再回到家鄉的時候,會是怎麼一番情景呢?當你遇到兒時夥伴,他或她又是怎麼一副形象呢?想必各位小學生們都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吧?我國著名作家魯迅先生也沒有想過這,他,就看着蒼黃的天空和遠近幾處蕭索的荒村,淚流滿面。

他因犯了傷寒而回到故鄉,可人、物的變化卻讓他心裏一陣悲涼,特別是他兒時的夥伴與僕人:閏土。閏土是魯迅在他家辦祭祀的時候,一個偶然的機會認識的一位與自己年齡相仿的僕人。

閏土雖然身為僕人,雖然沒有魯迅家裏有錢,雖然沒有魯迅的這種高等待遇,但他卻擁有魯迅兒時所未擁有的東西,那就是自由。他會用胡叉捉猹,還會用斗笠和樹枝抓麻雀,他還見過跳魚兒……

可這回魯迅先生回到故鄉時,看到的卻是另一個場景:啊,那是閏土嗎?他身材雖然增加了一倍,可他先前的紫色圓臉,已經變作灰黃,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皺紋;眼睛也像他父親一樣,周圍已經都腫的通紅,一點兒也沒有小時候可愛的樣子。他一見到魯迅,馬上就跪着説:“老爺!”這樣大的反差,讓我不禁打了個寒戰。可見,在當時的時代,人們的生活不是越變越好,而是越變越壞。在戰爭的侵犯下和ZF的無能下,人民羣眾過着悲慘的生活,人們的生活也在發生着莫大的變化,而在當時人們的腦子裏已經種植下了通用的關係,那就是主僕關係,否則,閏土怎麼會發生那麼大的變化呢?這真是個令人深思的問題。

文章最後一段中的一句話讓我深思:“我想希望本是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然而在生活中何嘗沒有呢?”現在我們沐浴在新時代黨的陽光下,人民羣眾只有社會分工的不同,沒有社會階層的高低,人人都是平等的,與那時候相比,現在真是天堂中的天堂啊!

讀故鄉有感800字11

這是一本能引起他人深思的書,當您跟着每一個字的脈絡進行下去,您會被這裏面的故感動到落淚!這是一本值得我們認真的去閲讀的書。

男孩比利一直有一個願望,他想要兩隻浣熊犬,這是一個不實際的願望,因為他家太窮了,浣熊犬卻非常的昂貴。

比利沒有放棄,他決定自己攢錢買下兩隻浣熊犬。他攢了很久,也沒有攢到需要的錢數。但是,幸運最終降臨在了他的身上,他發現了一張紙,內容讓他興奮:純種紅骨浣熊小獵犬,每隻二十五美元。通過整整兩年的努力,比利最終買下了兩隻浣熊犬。

比利很喜歡它們,給公的浣熊小獵犬取名為:丹,為母的浣熊獵小犬取名為:安。比利要將老丹和小安訓練成很棒的獵犬,並且每天帶它們去捕捉浣熊。不久,他們就成為了獵犬中的佼佼者。最令比利自豪的事情就莫過於老丹和小安去參加捉浣熊比賽,獲得了金獎盃。其中,小安還獲得了選美冠軍。

回到了家,比利又帶他們去打獵,卻不幸的遭遇了公獅的襲擊,比利的生命危在旦夕,勇敢的老丹用生命守護了小主人。而小安接受不了老丹的離去,整天不吃不喝。骨瘦如柴,不久,它也從比利的身邊離開了。

比利傷心得將小安埋在了老丹的旁邊。

在比利要進城的那一天,他去向丹和安道別,他驚訝的發現,在它們的墳墓上竟然長出了一株美麗的紅色羊齒草!像彩虹一樣夾在兩座墳墓之間,那是神聖之地,只有天使才能播下羊齒草的種子。當天在為它們播撒羊齒草的種子時,老丹和小安就已經得到了永生!

羊齒草就是生命的代表,只有擁有真正的生命的人才可以得到羊齒草。小安和老丹就擁有真正的生命,他們的一生都在履行着自己的責任,為主人付出它們的一切。擁有的,交給主人,沒有的,打拼到手,交給主人。忠心耿耿的跟隨着自己的主人,不離不棄,就算生命危在旦夕,但是為了主人,值!真正的生命,不僅僅是隻有狗,我們也一樣。我們要為自己一生的任務去打拼,去努力,去認認真真的完成。當我們完成任務後,會不會有一種享受的感覺呢?當然,是跟自己愛的人在一起。

讀故鄉有感800字12

小説中的故鄉,一個是少時記憶中的,一個是現在的,也是極其現實的。

記憶中的故鄉以少年閏土的形象為中心,描繪了令少年神往的境地:深藍的天空中掛着一輪金黃的圓月,月下是海邊的沙地,種着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少年閏土有一副“紫色”的圓臉,脖子上帶着“明晃晃”的“銀白”色項圈,海邊有五色貝殼,“紅的綠的”都有,鬼見怕也有,觀音手也有,還有各種顏色的鳥類:稻雞、角雞、鵓鴣、藍背……在這裏,沒有一種色彩不是鮮豔的,明麗的,任何兩種色彩之間的對比都是鮮明的,它們構成的是一幅“神異”的圖畫,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帶銀圈,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盡力的刺去,那猹卻將身一扭,反從他的胯下逃走了。”、“月亮底下,你聽,啦啦的響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輕輕地走去……”它幽靜而不沉悶,活潑而不雜亂。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和諧自然,是一個令人心曠神怡的世界。

回憶中的“故鄉”並不僅僅是一個現實的世界,同時更是一個想像中的世界,是“我”在與少年閏土的接觸和情感交流中想像出來的一幅美麗的圖畫。它更是“我”少年心靈狀態的一種折射。這顆心靈是純真的、自然的、活潑的、敏感的,同時又是充滿美麗的幻想和豐富的想像力的。它沒有被“院子裏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所束縛,而是在與少年閏土的情感交流中舒展開了想像的翅膀,給自己展開了一個廣闊而又美麗的世界。

少年的“我”是純粹的,少年閏土也是純粹的。他們之間的關係不是用封建禮法關係組織起來的,是平等相處的玩伴,是一種友誼,而非主僕。少年閏土的概念裏“我”不是一個身份高貴的“少爺”,少年的“我”也不會意識到將閏土當作奴僕。他們之間的情感交流是暢通無阻的,是沒有任何顧忌和猶豫的。重讀他們之間的對話,便可以感到他們之間的交流是無拘無束的,並沒有太多的利益思考。少年閏土來到城裏,“見了許多沒有見過的東西”;少年“我”通過與少年閏土的談話,也像看到了過去自己從來沒有看到過的世界。

總之,回憶中的“故鄉”是一個美好的世界,這個世界實際是少年“我”美好心靈的反映,是少年“我”與少年閏土和諧心靈關係的產物。但這種心靈狀態不是固定的,那種美好的幼時友誼也無法得到永恆的維繫。生活讓閏土變了,“我”自然也變了之間的情。

讀故鄉有感800字13

野菜,顧名思義是大自然賜予的食物,生長在野外,有着獨特的吃味。

記得小時候,伯伯經常帶我去後山挖野菜,想起小時看到野菜,忍不住大叫一聲來詮釋心中的驚喜之感。每當我看見時,就會興致勃勃地向伯伯説:“看,我找到了好多野菜嘞!”伯伯這時就會笑咪咪的説一句:“小孩子眼睛真尖,伯伯都沒你厲害。”當時還小,就覺得好玩,每次伯伯帶我去挖野菜,便是我兒時最快樂的時刻。

《故鄉的野菜》這是一則短篇散文,今天讀到這裏的時候,不禁回想起小時候伯伯帶我去後山挖野菜的那一幕。這篇散文讓我感受到了作者對故鄉無比懷念之情,用野菜來抒發對故鄉的愛,用真摯的語言打動的人心,由此讓我也回想起小時候挖野菜的快樂和驚喜!

第一次挖野菜,是伯伯帶我去的。春天,生機勃勃,萬物生長。

伯伯説:“春天到了,後山的野菜正肥嫩,伯伯帶你去挖野菜吧!”好奇是每個孩子的天性,而我不論對什麼都感到好奇,所以跟着伯伯來到了山上挖野菜。

早晨的後山,有着獨特的魅力,眼前一片亮綠,水滴還趴在綠色的墊子上休息,有的水滴,因為太沉,從墊子上落了下來,滾到了柔軟的草地上,又繼續趴着。伯伯這時就過來問:“看什麼看得這麼入神呢?快和我一起去那邊看看有什麼野菜吧。” 我依依不捨的離開了這裏,來到了另一邊的地,看見許多的野菜,便向伯伯一樣一樣指着問這是什麼?伯伯總是會很耐心的説着每一種菜的樣子和特點以及做法。

聽的最多的便是薺菜,薺菜一般用來涼拌,但我最愛吃的是伯伯做的薺菜羹。味道極其鮮美,一邊是雞蛋,一邊是薺菜,一邊嫩黃,一邊嫩綠,絕不混淆,吃時攪拌在一起,吃上一碗,臉上多了幾分笑容。

想想兒時,那是真的有趣!野菜和園種的蔬菜相比,他所多的是一種大自然的清香,而這種清香,卻填充了我整個記憶和味蕾。

時間總是太快,一轉眼伯伯就老了,沒有當年的活躍多了幾份疲憊。因為工作的壓力伯伯身體不太好。因此,有很多年沒有去過後山挖野菜,也很久沒有嘗過那種清香的味道了。但是記憶中的清香味道,仍存在我的味蕾中,揮之不去。如果以後我有了自己的孩子,我想我會帶她挖野菜,走進自然,走進自己。

讀故鄉有感800字14

最近,讀了一篇魯彥所寫的《故鄉的楊梅》,作者愛極了他記憶中的楊梅,心有靈犀,我的記憶中也曾有一片遙遠而寧靜的楊梅林。每當夜深人靜,一片遙遠而寧靜的楊梅林就牽動着千里之外少年的心。

自兒時起,父母就打趣我是一個“吃貨”,現在回想起來,感到是那麼的自然而貼切,從少到大,由於爸爸工作的原因,我回老家的次數屈指可數,老家的許多風土人物都已經模糊,然而最能勾起回憶的,仍然是在家鄉各種“吃”的風景,一幕一幕,如在眼前。

那是爸爸帶我和媽媽回老家探親休假,一個盛夏的清晨,旅途的疲憊還未完全消褪,我與媽媽就被窗外清脆的鳥鳴聲叫醒了,睜眼遠眺窗外,奶奶家對面自北向南羣山綿亙—那就是傳説中的南嶺,在太陽的照耀下,一路逶迤向南,彷彿在數説着當年的歷史和滄桑。綠是這個季節的代表,遮不住的是南國那鬱鬱葱葱、勃勃生機。在離奶奶家一里地左右山腳下,有一大片顏色格外深綠的楊梅樹林,而在那一簇簇深綠和淺綠中,又隱隱似灑滿了瑪瑙,點綴着繁星似的,滿目翠綠之中那一點點紅、一點點黃白格外耀眼,就像一幅山水畫映入眼簾。看着枝頭上那一顆顆紅紅的、黃黃的楊梅果,我忽然想起蘇東坡老先生那“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名句,此情此景,倒是可以借用一下。

“故鄉的楊梅林,我來啦”,伸手從翠綠的樹葉叢中摘下一顆帶着露滴的紅果子,一種清香撲鼻而來,讓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入口,入口後那甜甜的略帶一點點酸的感覺沁人心脾,讓人久久回味,這時,爸爸從樹上採摘下一顆略微泛黃的楊梅,這跟在市場上買的可是兩種顏色,我一把搶過來,送入口中,還沒反應過來,口水順着腮腺湧向了口腔,長這麼大,我頭一次真正體會到酸的感覺是那麼真切,曹阿瞞的“望梅止渴”在我身上得到了體現,我再也不敢嘗試了。家鄉的楊梅,讓我又喜又怕,那濃濃的滋味,很像長輩們的關愛,很像離家少年的成長之路。

又是一年探家時,為了能陪奶奶過春節,我們選擇了冬天回去,故鄉的許多人都到城市中買了房,過年也不回村裏了,年的味道顯然少了許多,吃着沒有用過農藥化肥的新鮮蔬菜,甜脆多汁,滿口溢香,我又想起了故鄉楊梅那香甜和酸酸的味道,抬眼望去,楊梅林還在,青翠依舊。

我總歸是失望的,因為沒了楊梅在枝頭,儘管有甜有酸,那片楊梅林只能是鮮活於我的記憶裏了,讓我倏忽間有了停留在兒時不要長大的想法。

然而,我知道,無論我是否停留在兒時,那些記憶中的滋味是再也無法嚐到的了。

讀故鄉有感800字15

作者對對於金大力這樣一個泥瓦匠有着非常細緻的描寫,哪怕幾句簡單的任務對白,也可以看得出金大力這人的品性和為人。而這個人物的與眾不同,在於他長年累月地生活在一個單調的生活環境中,每天重複同樣的勞動,所以形成了他淳樸的性格和易於滿足的心態。而這樣的人,對於整個社會而言是不可缺少的,又是讓我們感歎而無可厚非的。

文中寫到這樣一段話:“這些他統統不會,他連砌牆都砌不直!當了一輩子瓦匠,砌牆會砌出一個鼓肚子,真也是少有。他是一個瓦匠頭,只能幹一些小工活,和灰送料,傳磚遞瓦。”可見此人真的沒有多大本領,甚至堪稱笨拙。現在的話叫做笨得可愛。但是緊跟着下面一句描寫卻説:“金大力聽明白了是一個多大的工程,就告辭出來。他算不來所需工料、完工日期,就去找有經驗的同行商議。第二天,帶了一個木匠頭兒,一個瓦匠老師傅,拿着工料單子,向主人家據實復告。”看看,這就是這個人良好品性的體現,絕不浮誇,做事情負責任,難怪“這一帶人家,凡有較大的泥工瓦活,都願意找他”。我們都知道,一個人的能力大小和先天以及後天因素都有關係,我們看不起的並不是那種能力不大的,相反能力大卻恃才放曠的人我們都長都很厭惡。這就是我們經常説的,有品行的人,隨不足擔當重任,但是普通事情交給他,你可以絕對放心。

再看看這段:“金大力是個瓦匠頭兒,可是拿的工錢很低,比一個小工多不了多少。同行師傅們過意不去,幾次提出要給金頭兒漲漲工錢。金大力説:‘不。幹什麼活,拿什麼錢。再説,我家裏還開着一爿茶水爐子,我不比你們指身為業。這我就知足。’”多麼難得!這就是健康的心態和為人。

這樣的形象恰恰代表了我們社會底層無數樸實簡單的勞動者,他們雖然能力單薄,卻是社會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最重要的是,他們並不好高騖遠,而是腳踏實地,有多大能力就做多大的事情,有多少付出就要求多少回報。

我之所以認為這樣的人是社會不可缺少的,是因為他們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也能勤勤懇懇、踏踏實實,從不給我們的社會製造衝突或者麻煩。而且他們還在一點一滴地為我們的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這些靠着自己的勞動和汗水吃飯的人,雖然平凡,卻是令人肅然起敬的。因為並不是人人都有良好而健康的心態和精神面貌。

標籤: 有感 故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w970y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