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五年級學生讀《昆蟲記》後感

五年級學生讀《昆蟲記》後感

五年級學生讀《昆蟲記》後感1

這一段時間,本就喜愛動物的兒子迷戀上了兒童版的《法布爾昆蟲記》,每一冊都愛不釋手,什麼手術專家——沙泥蜂、聰明的獵人——節腹泥蜂、戰爭狂——紅螞蟻等等這些不起眼的小傢伙都被法布爾先生賦於了生命與情感,兒子和他的昆蟲朋友彷彿相見恨晚,連玩橡皮泥都讓媽媽幫他捏出這些昆蟲的樣子,喜愛的程度可見一斑。

五年級學生讀《昆蟲記》後感

法布爾先生將嚴肅的學術寫成了有趣故事,生動有趣、充滿詩意,他的心思、文筆都如同孩子般純真、樸實、又充滿想像力。一類類的小昆蟲在他的筆下充滿了喜怒哀樂、栩栩如生,又都擁有着大自然賦予的神奇能力,連我這樣的大人都被深深吸引了,從沒想到自然科學也可以寫成這樣充滿趣味的故事。

我和兒子一同學習了紅螞蟻的勇敢與紀律性,領略了小小寄生蠅的威力,欽佩沙泥蜂捕食夜蛾幼蟲的專業性,更加感歎昆蟲界的神奇與大自然的定律。看着這些故事情不自禁地對自然界和一切生命都充滿敬畏之情。

而這套書的作者法布爾先生,誰又能想像他的創作過程充滿艱辛,穿着農民的粗呢子外套,吃着粗茶淡飯,不知疲倦地在野外鄉村畢生從事着昆蟲學的研究,在如此艱苦的物質環境中竟能保持一份孩童般的純真與執着,更讓人敬佩不已,法布爾攜同他的《昆蟲記》一起帶給我們雙重的感動與精神食糧!

五年級學生讀《昆蟲記》後感2

蟲子也會自殺嗎?當人感到痛苦、絕望時,他們便決意自我了斷,這劇毒的蠍子也有絕望到自盡的時候?可若沒有,這自殺的謠言從何而起?

於是法布爾便親自做實驗,像傳聞説的那樣,把蠍子困在火圈中,驚慌失措的蠍子左衝右撞,被火一燙,又轉向另一邊被燙……終於,蠍子被燙的瘋狂了,豎起尾巴,旋轉着對着空氣亂刺,把尾巴舞的跟劍似的,正眼花繚亂之時,火網中的囚徒卻倒下了,僵直了身體,一動不動。真的是死了嗎?法布爾十分疑惑,於是把火場中僵直的蠍子取出,放在涼爽的沙地上,自己在一旁看着。一個小時後,那被火逼得瘋狂而“自盡”的囚徒悠悠醒轉,又恢復了活力。這就説明,蠍子並沒有自殺,但這一隻説明不了,有可能它只是沒把自己刺死罷了,於是又捉了幾隻白蠍,然而他們與第一隻一樣,在涼爽的沙地上僵硬了一小時後,都“復活”了。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既然蠍子們並沒有刺死自己,那麼就是最初看到這件事、傳出蠍子自殺的人被蠍子的假象所欺騙,沒有在蠍子被烤焦前,把蠍子取出,直到蠍子被烤熟。

蠍子一事,再次強調了一件事:這種公眾權威不一定是正確的,要勇於挑戰權威。

五年級學生讀《昆蟲記》後感3

近日來,我讀完了昆蟲記一文,它讓我印象深刻,受益匪淺。

作家通過細緻入微的觀察,用豐富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一個有趣的昆蟲世界,讓我們領悟了大自然是多麼的生機勃勃。

在這本書裏,法布爾向我們探索並解開很多自然之迷:母螳螂為什麼會吃食自己的同類?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體內的蛋白質更豐富;紅螞蟻為何不會迷路?

因為它們是靠視覺來認路的,根本不是人們所説的嗅覺或氣味來識別道路;最令我驚奇的就是白蠍子自殺之迷,有人説,白蠍子遇到危險情況會自殺,為了驗證,作者把白蠍子放到用燒紅的木柴圍成的圓圈裏,只見它左一躲、右一閃,突然一抽搐,接着就不動了,但當作者將木柴拿走時,它又“活”過來了,證明了白蠍子不會“輕生。

讀到這裏,我便特別敬佩法布爾,這位有着超高洞察力、堅定的信念的人,他日日夜夜全神貫注地潛心觀察,將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用細膩的文字描述出來,讓我們品讀去了解不一樣的科學自然界,我要學習她這種百折不屈,潛心的高尚品質。

我要感謝這本書,是它讓我懂得了更多,我更要感謝作者,是他讓我明白要善於發現身邊的美。

五年級學生讀《昆蟲記》後感4

暑假裏,我讀了一本書,名叫《昆蟲記》。這本書的作者是法國的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

法布爾出生一户貧困家庭中。上小學的時候,他喜歡上的昆蟲。一次放假,他讓木匠和鐵匠幫他造了一個小玻璃池糖,作為觀察昆蟲的地方。過了幾年,法布爾認為這才是他的夢想:一塊土地。一塊不需要太大,但四周有圍牆,可以將公路上的各種喧腔圍在外面的土地;一塊在驕陽下荒廢,被人類遺棄卻被膜翅目昆蟲所鍾愛的不毛之地。在哪裏,我可以不必擔心路人的打擾,可以親密無間地與蜂兒們交談,可以用各種實驗將這種並不輕鬆的對話進行下去。無需耗時運行,無需勞心跋涉,我可以從容編制我的“進攻計劃”,慎密設計我的“埋伏陷阱”,記錄下每時每刻觀察而得的成果。一塊土地,是的,這就是我的願望,我一直苦苦追求的夢想,經過40年的努力,如今朝思暮想的土地終於得到了。

可我,卻遇到一點點的困難就退縮。要我和法布爾比,這點我差得多了。

我要改掉這個不好的習慣,成為一個擁有堅持不懈精神的人!

五年級學生讀《昆蟲記》後感5

在暑假期間,我閲讀了法布爾的一部作品———昆蟲記,在其中我學到了作者的種種寫作方法,而且我還深入瞭解了一些昆蟲的習性,天敵習慣等。

當我一翻開書,我就背有趣的題目所吸引大自然的清潔工,行為詭祕隱士,接着往下看,才發現那是為我們所熟悉的糞金龜,螳螂等昆蟲。

同時,書中還對近30餘種的昆蟲特點進行了描述,細緻的描寫,還有對他們的習性,本能,勞動等描寫在作者的筆下,原本我認為無色的昆蟲世界變得有趣起來。

我認為昆蟲記絕不只是一本簡簡單單的記錄,在其中,有作者細緻觀察所得,如果作者不那麼用心的去觀察,我相信除了昆蟲,自己沒有人能寫出這麼好的文章。

而且在這本書中,我學到很多蠍子,蟋蟀,黃蜂,螞蟻等諸多昆蟲的生活習性羣居習慣,飲食習慣等,相對於瞭解昆蟲而言,我獲得到更多的是作者的堅持不懈,他的堅持觀察,認真思考,寫出了諸多文明於世的鉅作,從而讓人們對他尊重和喜愛。

這是我讀完昆蟲記的感受,你呢?

五年級學生讀《昆蟲記》後感6

寒假裏,我津津有味地讀完了《昆蟲記》這本書,頗有心得。《昆蟲記》是法國昆蟲家,文學家法布爾的傳世佳作。它不僅是一部文學鉅著,也是一部科學百科大全。書中詳細介紹了昆蟲們的各種習性、本能、勞動、生育、死亡。

《昆蟲記》中主要介紹了不同的昆蟲,有勤勞的蜜蜂,有愚笨的毛蟲,有漂亮的蛾,還有可怕的蜘蛛。它們都是這本書的主人公。其中,我對《狼蛛》和《甲蟲》這兩篇文章最感興趣,讓我知道了每個動物都有自己的“殺手鐗”,狼蛛的“殺手鐗”是它的兩顆鋒利的毒牙,十分兇猛,可以把它的獵物至於死地。而甲蟲的“殺手鐗”就是它們堅持不懈的精神,比如,甲蟲辛辛苦苦運送的食物,會被其他的甲蟲中途劫走,但它從不放棄,一次又一次地重頭幹起,並運到自己的洞穴,才安心離開。

讀完了《昆蟲記》這本書,我才瞭解到昆蟲的世界是如此的豐富多彩。這些昆蟲雖然生活在我們平時不起眼的地方,但是一樣活得很精彩。我們不能去破壞昆蟲的生活環境,不要去傷害它們。我們要和昆蟲和諧相處,創造我們更美好的家園。

五年級學生讀《昆蟲記》後感7

走進法布爾的昆蟲世界,人們會感受到蟲子們在勞作,在爭吵,在談戀愛。人會為了幾隻蹦跳在紙上的蟲子歡欣雀躍,走進我們的作文裏,人們只感到無力蒼白如紙綿長,為什麼?

我想,是因為文字彷彿是活的,它將大多數人認為的幼稚的幻想變成了現實:蟲子像人一樣,是有思想的。他們雖然是低等生命,僅僅擁有生存的本能,然而法布爾從時空的另一端走來,他説昆蟲是活着的,法布爾在藍天下,綠蔭裏,與昆蟲捉迷藏,玩遊戲,他筆走龍蛇,胸中實有萬言而筆下只留出幾字。他賦予蟲子們人的感情,讓他們懂得貪婪與仇恨,知道愛與無私,蟲子們的思想來源於法布爾,法布爾所想也是蟲子們所想,法布爾寬恕他們的身體,給予他們靈魂,法布爾是他們共同的父親。

法布爾以瑞士鐘錶匠的耐心,法國香水師的.浪漫,英國紳士的細膩,波斯紡織女工的柔軟,又兼之以德國工廠的井井有條和周到,款款書寫了獨屬於筆墨間的一個光怪離奇的世界。他另闢蹊徑,與文字,以鮮活的生命力量,讓無數的昆蟲時至今日依然不朽着。在宇宙中,人類何其渺小,而小小的昆蟲彷彿沙塵草芥一般,隨意便可拂去了,法布爾不以他自己所想塑昆蟲之性格,他以文字的方式自私又無私的留下了,無數昆蟲的筋膜、骨骼於世上!

我説:親吻只見,為筆墨唱讚歌,讓文字鮮活,就是讓生命不朽!寫作何其不是這樣?從我手寫我心,叫我情寓世界,願所有人的文章都能成錦繡,讓所有人的內心都存在綠花、紅樹,地遠天長!

五年級學生讀《昆蟲記》後感8

當媽媽把《昆蟲記》這本書帶回家時,我只翻了幾頁就不想看了。在今年"五一"的假期裏,我在書櫃裏翻了半天,和爸爸一起讀。讀着讀着,邊讀邊和爸爸討論着,並聽爸爸講他小時候的故事。慢慢的我喜歡上了這本書。

這本書是法國著名生物學家法布爾寫的。許多人都認為昆蟲很噁心,不想接近它們。可法布爾卻是個例外,他從小就熱愛昆蟲,喜愛大自然並從中獲得靈感。他用一生的時間去研究昆蟲。從這本書裏,我明白了螳螂會用心理戰、毛蟲是鱗翅目昆蟲(蝶、蛾)的幼蟲、紅螞蟻是靠記憶回家的……我還從這本書裏瞭解到許多昆蟲不為人知的祕密,比如蜘蛛在夜晚會吃掉蛛網,再重新編織新的網、蠍子會在夜晚發光等等。

當我讀完這本書之後,我明白了我以前的想法是錯誤的,昆蟲並不噁心,也不可怕。昆蟲的世界十分精彩、十分奇妙。通過這本書,我瞭解了昆蟲、也瞭解大自然,學到了很多知識。這次讀書活動,我的收穫很多,不僅學到了知識,而且讓我懂得了只有通過讀書、學習才能獲得知識掌握知識。要養成多讀書讀好書習慣,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

五年級學生讀《昆蟲記》後感9

最近,經老師推薦,我讀了《昆蟲記》這本書。

這本書是法國著名昆蟲家法布爾寫的。主要講了昆蟲們的生活習性及繁衍後代所進行的戰爭。涉及了昆蟲的習性、本能、婚姻、繁衍、死亡。這本書中我知道了蜣螂是怎樣滾糞球的,蜜蜂是怎麼回家的,蟋蟀是怎麼蓋房子的。在讀這本書之前,老師還給我們提了兩個問題讓我們在書中尋找答案。第一個問題是雌螳螂和雄螳螂在婚禮後為什麼次雌螳螂毫不留情的吃掉雄螳螂。第二個問題是蜣螂為什麼要滾糞球。我帶着這兩個疑問走進書中。在讀到螳螂那塊的時候我迫不及待的想跳過前面,直接看那塊。我看完螳螂這一章後,我心裏知道了答案。我又在書中找蜣螂的那一章,蜣螂的那個問題我已知道答案。答案是糞球裏有蜣螂身體所需的營養,所以蜣螂滾糞球。我以前一直以為蜣螂又髒又臭,但在法布爾的筆下,顯得他很有價值。

我很佩服法布爾為探索大自然所作出的付出,讓我感受到了昆蟲與環境息息相關。不要以為昆蟲又髒又臭,它們和我們一樣都是有生命的,有價值的。

五年級學生讀《昆蟲記》後感10

昆蟲記這本書是向我們介紹的,在這些昆蟲中有一些事對我們有利的,有的是對我們有害的,昆蟲記這本書的作者是法布爾,在這冊語文書中有寫到法布爾的篇課文叫《裝滿昆蟲的衣袋》在這篇課文中大家可以知道法布爾是一個什麼人了吧!

在這本書中,大家可以知道有些動物的暱稱,比如:紅螞蟻:回家的路;小條紋蝶:戀人的氣味等等看完這本書時我覺得法布爾是個非常了不起的昆蟲家,法布爾一生最大的興趣在於探索世界的真面目,法布爾從小就開是觀察小蟲子在他長大以後,把他的成果寫成了一卷又一卷的《昆蟲記》,並在他高齡達到八十六歲時把第十卷《昆蟲記》完成了。在法布爾九十二歲時,他成了世界的驕傲和自豪!他一生手觀察和思索,所以他才有今天的這種成果。

法布爾為什麼要寫《昆蟲記》這本書呢?我想是因為他想讓我們瞭解到更多關於昆蟲知識。

在我們的心中都是害怕蟲子的,而法布爾為什麼不怕呢?

很多蟲子中有許多蟲子是外表很美麗,而內心是醜陋的;而有些是外表醜陋的而內心是美麗的;有些是外表和內心都是醜陋的;有些是外表都是美麗的!

五年級學生讀《昆蟲記》後感11

剛放假,我的妹妹就為我推薦了一本《昆蟲記》,妹妹知道我對小動物十分感興趣,但是對蟲子卻敬而遠之。她想借此機會讓我好好了解一下昆蟲。我半信半疑,但還是讀了起來,果不其然,裏面的內容使我受益匪淺。《昆蟲記》是法布爾用一生的時間嘔心瀝血寫作而成的,這本書記錄了生物界的各種昆蟲,如蜜蜂、螞蟻、蝴蝶等等。它們在如此大的地球上是如何覓食、生存、繁衍、棲息呢?它們在大自然的所作所為,可能和你想的一樣,也可能剛好相反,或是你根本想不到的,真是令人歎為觀止。這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螢火蟲了。我一直以為螢火蟲不用進食,卻沒想到,螢火蟲卻是兇殘的食肉動物!螢火蟲的首選食物便是蝸牛了,每次獵殺獵物時,都會扮裝畢恭畢敬的樣子給蝸牛“按摩”,其實,螢火蟲這是在給蝸牛注入毒液,使其麻痺。當蝸牛被毒倒後,螢火蟲再注射另外一種毒液,這種毒液使蝸牛的肉變成液體,再用吸管般的嘴喝掉它,過程十分地簡單流利。《昆蟲記》這本書讓我從中學習到了許多知識,更讓我瞭解了法布爾,他有十分嚴謹的科學精神,勇於探索,敢於追求。我們也要和他一樣,要將法布爾精神銘記於心。

五年級學生讀《昆蟲記》後感12

今天,我懷着無比喜悦的心情讀法布爾所寫的一部着作——《昆蟲記》。

法布爾是一位法國著名的科學家,科普作家。法布爾能在困苦的環境下研究昆蟲,平時我連做數學題都不認真,不刻苦,一遍做不出來,就不想動腦筋,有時還亂髮脾氣。

讀了《昆蟲記》我彷彿看到了法布爾在認真的觀察昆蟲,編寫《昆蟲記》。我感受很深,《昆蟲記》不僅僅充滿着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藴含着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求真精神,給了我很大的啟發:生活中和學習中,我們要學習法布爾勇於探索世界、勇於追求真理的勇氣和毅力,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像法布爾那樣,要有一種嚴謹的科學精神,堅持“準確記述觀察得到的事實,既不添加什麼,也不忽略什麼。做任何事情都要堅持不懈,即使條件艱苦,也要為了理想而不斷奮鬥燈下。

一個人耗盡一生的光陰來觀察、研究昆蟲,已經算是奇蹟了;一個人一生專為昆蟲寫出十卷大部頭的書,更不能不説是奇蹟。而這些奇蹟的創造者就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他的《昆蟲記》使我輾轉反側,難以成眠。這本書詳細介紹了昆蟲的行蹤、特點,是一本非常好的書。喜愛昆蟲的同學們,還等什麼呢?快閲讀它,走進昆蟲的世界!

五年級學生讀《昆蟲記》後感13

去年暑假,我閲讀了《昆蟲記》,這本書的作者是法布爾,《昆蟲記》是他一生在荒石園觀察昆蟲寫下的著作,讀了這本書,讓我感觸頗深。

這本書裏講述了許許多多的昆蟲,比如:充滿活力的音樂家——蟋蟀、草叢裏的星星——螢火蟲、勤勞的清潔工——蜣螂、能幹的泥水匠——舍腰蜂、堅持不懈的掠奪者——紅螞蟻……每種昆蟲在書中被作者寫得活靈活現,讓人一看這本書就知道了這種昆蟲的生活習性。

這本書裏我印象最深的是螳螂,螳螂外形苗條,別看它外表温柔,可是它的性格是兇狠殘忍的,它不但吃黃蜂,蝗蟲,而且自己的丈夫和兄弟姐妹都吃,當然這樣可能是為了補充營養,攢足體力養育小寶貝,可是它產完卵就不管了。我喜歡奮鬥不息的黃蜂,它們性格殘暴,也從不好客,就算一隻蚊子進來也不放過,可是在蜂窩裏,雌蜂是温柔的,它們耐心地用蜂蜜喂幼蟲吃。

讀了《昆蟲記》這本書,我不僅各種各樣的昆蟲的生活習性,還了解了昆蟲之間相互依託,相互殘殺,構成了生存永生的生物鏈。讀了這本書,我也很佩服法布爾,佩服他堅持不懈的精神。

五年級學生讀《昆蟲記》後感14

孔雀蛾是一種長得很漂亮的蛾。它們中最大的來自歐洲,全身披着紅棕色的絨毛,脖子上有一個白色的領結,翅膀上灑着灰色和褐色的小點兒。橫貫中間的是一條淡淡的鋸齒形的線,翅膀周圍有一圈灰白色的邊,中央有個大眼睛,有黑的發亮的瞳孔和許多色彩鑲成的眼簾,包括黑色、白色、栗色和紫色的弧形線條。

讀了一個星期的《昆蟲記》終於讀完了。它深刻地描寫了幾種昆蟲,此如説蟬、黑蝴蜂、舞珠、天牛、螢火蟲等習性。

讀了《昆蟲記》這本書,我知道了關於昆蟲的很多事情,大家都知道在夜晚在草蟲中發光的是螢火蟲,但你們不知道螢火蟲是肉食動物吧!螢火蟲的主要食物是蝸牛。哈哈,同學們你們沒想到吧!我還知道了蟬是怎麼唱歌的,因為蟬的狀音鈸是凹凸的,當音鈸被拉得凹下去一點點,又在脈絡的彈性作用下迅速回到凸起狀態,蟬鳴就從這來回的振盪中發出來了。我還知道了螳螂是怎樣捕食的,天牛是怎樣過冬的等等。

讀了《昆蟲記》,我學到了有關昆蟲的知識,認識到了大自然的奧祕。

五年級學生讀《昆蟲記》後感15

最開始看《昆蟲記》是小學的時候在課本上學到過的一些章節,現在已經沒有什麼印象了。這部作品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的一部作品作品。這部作品記錄了作者觀察昆蟲的行為。這部作品也被一些人叫做昆蟲界的《荷馬史詩》。讀完這本書以後我非常佩服作者的觀察能力和超凡的想象力。

作者一直從事昆蟲的研究,創作這個作品花費了自己一生的心血。

他放棄了很多次獲功名利祿的機會。他前半生一貧如洗,後半生勉強維持温飽。他為了完成這本書做了很大的犧牲。他用散文的形式將昆蟲的行為和自己的研究成果記錄下來。在文章的描寫方面法布爾也是下足了功夫,比如蟬和螞蟻在乞討糧食的時候的狼狽情景。

“螞蟻站在門檻上,身邊擺放着大袋大袋的麥粒,正調過去臉去背對前來乞討的蟬。那蟬則伸着爪子,不是伸着手”,看到這裏不得不佩服法布爾觀察的細心,如果是我們普通人,對這些行為根本就不會注意,讀到這裏我深深的感受到法布爾觀察的仔細。

讀完《昆蟲記》我不禁感受到法布爾觀察的細心,和他給我們帶來的驚喜。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要好好面對生活,做一個對得起自己的人。還有一定要堅持自己,對於知識方面我們需要不斷學習,不懂的問題一定要虛心請教和認真去查資料。

在這本《昆蟲記》中,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昆蟲的大千世界,更應該領略到的是法布爾“追求真理”“探索真理”的精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vyvyq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