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讀《我是貓》有感

讀《我是貓》有感

閲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我是貓》有感,歡迎大家分享。

讀《我是貓》有感

讀《我是貓》有感1

一隻沒有名字的貓,被一個長着“怪異的臉”的學生從稻草堆一把甩進了竹林裏。偷偷潛入一户人家,因寒冷和飢餓與女僕展開了激烈的鬥爭,被主人留下。

這隻沒有名字的貓,能説會道,見到人類對貓族的所作所為,它敢説:“人類就是世界上最冷酷的生物。”它嘲笑自己那懶得要命的主人苦沙彌,那是一箇中學英語教師,整天坐在書房裏發表些無聊的言論或和一些同樣無聊的人在一塊兒聊天,每天都有新的想法,結果什麼也弄不好。卻總擺出一副假道學假正經的姿態,以掩飾其精神世界的空虛。明明有胃病,卻在日記中攻擊消食片,使貓發出感慨:“沒有什麼比人類更難理解的東西了。”與苦沙彌在一塊兒的人,不求升官發財,自命清高,對周圍人和事都抱有強烈的不滿。他們既憤世嫉俗,又玩世不恭,縱論古今,賣弄知識,大發牢騷。貓發現了他們的弱點:他們只是崇尚空談,實際上什麼也做不了,有時候甚至受人玩弄,成了可悲人物。貓,不受一切社會風俗和禮法制度的約束,對一切人及社會現象冷嘲熱諷,恣意評論。

貓評論的是日本資本主義社會社會生活,諷刺了那些自命清高的知識分子,剖析了他們空虛的靈魂,針對明治社會的黑暗和罪惡,進行了淋漓盡致的揭露和批判。其實何止是日本社會,平常的日子裏亦如是。生活中不乏那空虛寂寞無聊的靈魂,那整日滿腹牢騷的閒人,那隨性淺薄的人,也存在着一些卑躬屈膝、唯利是圖、窮兇極惡的嘴臉。做什麼事都只有三分鐘熱度,今天干這個,明天干那個,後天又幹別的,到頭來什麼事都做不好。情緒多變,完全猜不透,表裏不一,心中明明很憤怒,臉上卻還是帶着笑容,遇見有身份有地位的人還要掛一副虛偽的陪笑。明明自身患有疾病都是自己的一些不良習慣所導致的,卻硬要歸咎於他人。總是將自己標榜得高人一等,總覺得自己優於他人,自找麻煩。明明自己犯了事兒,到了追究責任的時候,卻死活不承認自己的罪行,好面子,以臉紅來掩飾自己內心的大尷尬。為了打發時間,和人家一起瞎扯,要不就睡他個天昏地暗,實則虛度年華。對事物的`評價就像瞳孔一般,根據時間和場合的變化而變化,好惡在不同的時間地點,也會有翻天覆地的不同。

課堂上,這樣窮極無聊的人也是有的。在課上與路過的飛蛾作鬥爭;自己的左手和右手交朋友;把直尺變成彈弓……等到成績揭曉,歸罪於命運的不公,天資的愚鈍。唉!曾經的我亦是如此,在書店,挑三揀四,好不容易選定,看了幾頁,又開始尋覓下一本。結果,耗了太多時光,並沒有真正地看完一本書。這隻沒有名字的貓所想,令我對自己感到悲哀。一隻貓尚能感受到人的弱點,人焉能不如一隻貓?我不應愧對光陰,重拾光陰,尚能補救。

這隻沒有名字的貓,自進入苦沙彌家中,就由一個貓族慢慢變成了一個適應於人類社會種種的貓,它熟悉人類的生活,敢居高臨下地去看待人類,便是這隻貓的天才之處,也是無與倫比之處。

讀《我是貓》有感2

日本著名作家夏目漱石的中篇小説《我是貓》是一部適合青少年讀的書。主人公是一隻平凡的貓,它的主人是一位窮教師,講的是這隻貓從生到死的故事

二十世紀的時候,這隻貓出生了,現代文明在貓們的口中嘲弄和不屑。現代生活方式與傳統道德價值的背離使得貓兒不解,這隻貓終於受不了了,它找到了安身之處也就是它主人家,它在主人家鬧過很多事,如;吃着年糕跳舞,自己捉老鼠反而背老鼠捉弄,上房頂結果摔了下來。但它有一個信念就是:我是貓。不要以為它很愚蠢,它可是一隻善於思考,有見識,富於正義感有具有文人氣質的貓。小貓一直希望世界得到太平,人總是搶它們的食物,它很生氣,主人對它很好但它還是為這一點生氣。小貓也有問題,1 為什麼人要分成“窮人”和“富人”?2為什麼事物總是會遇到危險?每天它無憂無慮不是跑到這裏就是跑到那裏,終於有一天它掉進了河裏,到了它夢寐以求的太平世界。

我讀懂了小貓那單純,可愛,善良,對和平充滿期待的心,知道了“萬事皆有可能”這句話,無論多麼不可能的事不錯哦 ,只要你想它,做了,不可能的事就會變成可能的`事,未來不可能的事就是想象給我們的,這隻貓就是最好的典範。

讀《我是貓》有感3

貓,或許只會令小部分着迷,但儘管貓有多平凡,我也會對貓咪痴迷。既然有緣找到我的心聲——《我是貓》,就買下吧!我回到家中,捧着書細細地看着,細細品味着。

這本書是一一位窮教師家中的貓為主公,以這隻被“擬化”的貓的視覺來觀察類的心理,鍼砭現實生活中的`市儈哲學。這是一直善思索,有見識,富於正義感又具有文氣質,但至死也沒有學會捕捉老鼠的貓兒。

最令我難忘的是有一個到那位窮老師家中偷東西,事後主夫婦不厭其煩地列出被偷物品之量,還互相不斷罵對方買的東西太貴,應......

這隻貓兒發出極盡調侃的嘲弄和不屑,顯示了類的市儈,對金錢的着重性。也許“旁觀者清,當局者迷”,我們並不能發現自己的醜惡。從這隻貓兒,我們可以知道盡管怎樣善良的,心中總有一絲惡念,關鍵在於如何將這一惡念保存好,不讓她併發出來。其實類是如何分辨善於惡的呢?行為還是品行?內在還是外在?我想我們不過以對自己好或者有益處的歸分為善,而對自己不好或者沒有益處的歸分為惡。們總説外在不重要,其實外表乃是邁向成功的開始,形象不好便連開始也沒有。例如有一天,有一個乞丐向你推薦自己做你家的清潔工,你會接受嗎?大概只會給幾元錢打發以下罷了。類在不知不覺中,也在做着一些小惡的事情,在不自覺中,戴上了“有色眼鏡”——歧視。類需要被大家鍼砭的地方還有許多許多,可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誰能擺脱“天性”,突破“性”的考驗呢?

我願意變成《我是貓》中的那一隻貓,給們無限啟發,助們揚長避短,開闢一條走向成功的捷徑。

讀《我是貓》有感4

讀了《我是貓》一隻可愛的小貓鑽進廚房裏偷吃碗裏的年糕,結果被年糕粘住牙齒,無奈之下,只好利用前爪把年糕拂掉,結果男主人,女主人,小主人,女僕發現了小貓偷吃年糕,於是便嘲笑它。

讀了這篇文章,我發現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人缺乏同情心,又冷漠,嘲笑那些殘疾人士或動物。體會了小貓當時鬱積已久的不滿和憤恨,它想報復的心情。我想在這裏對你們説:“如果你是那個被嘲笑的'人或動物,你當時的心情會是怎樣的?你心中舒服嗎?當然,你肯定不舒服的。”同學們,請你們同情一些人,不要做個沒有良心和愛心的“紅領巾”。最後,我要告訴你們一個道理:人與人或動物之間要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其實,關愛他人就是關愛自己。

我一定要做一個有同情心的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vnevk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