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資本論讀後感(精選9篇)

資本論讀後感(精選9篇)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資本論讀後感(精選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資本論讀後感(精選9篇)

資本論讀後感1

資本論中詮釋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資本家和工人之間關係的本質是什麼?以及產生這樣關係的深刻歷史原因。放在當下的社會現實,資本的生長繁榮也同樣具有一定啟示意義。紀錄片《華爾街》中有一句話提到資本的力量:人類需要休息放鬆,然而金錢永不眠。資本自身所藴含的無盡能量,讓一代代的淘金客們費盡心機想要駕馭這種令人沉迷的魔力。顯而易見,大多數人終究被金錢所反噬,唯有極少數的倖存者找到了資本的密碼。

如何實現貨幣到商品再到貨幣(G—W—G)為賣而買的飛越?而不是日復一日的走商品貨幣再到商品(W—G—W)為買而賣的低層次被動的行為模式。出賣勞動時間賺取勞動報酬,進而再次消費得到滿足的惡性循環,始終要投入自己的時間去換取有限的幾乎是一刀切的報酬,並且會遭受剩餘價值的剝削。兩種循環切換唯一不同的在於W的性質,看其屬於消費品或是投資品,某種意義上W的屬性決定了G的長遠價值。

減少不必要的消費性商品的購買,提升貨幣G的未來現金流,如此才可實現貨幣滾雪球般增長。投資就是一個G—G‘的貨幣增長模式,也是效率最高門檻最低卻成功率極低的商業行為。

跟從事任何行業一樣,站在金字塔頂尖的人物需要的不僅僅是全力以赴那麼簡單,還需要機遇與運氣的不可控成分。然而能否登頂這樣的結果並不重要,重要的在這個過程中能否做到超脱物外,不計成本和時間瀟灑的沉浸在其中。

如同偉大的革命導師馬克思一般,在他生命中40年的光陰裏縱然窮困潦倒,艱難度日,但為了揭祕資本主義社會中資本和勞動的關係,他站在人類社會全局的角度透過表面現象看到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內在運行機制及其現有生產力主導下的赤裸裸的生產關係。帶着這樣偉大使命,馬克思終於寫出了揭示資本主義社會發展規律的著名著作《資本論》。

社會便是如此殘酷,狂熱沉迷之徒終將會被沉靜強大的個體碾壓。試着想象一下亞馬遜森林裏潛伏數天的巨蟒吞食獵物的耐心與不留餘地,作為自然的一部分,人類社會遵循着這樣的規律。

資本論讀後感2

消費升級關鍵一:建立“知的資本”認知的能力

看到本書時,相信你跟我一樣,對書名也有一點疑惑,究竟什麼是“知的資本論”?

讓我們先回到消費升級的概念裏。實際上,日本的經濟發展,也經歷過消費結構升級的變化。增田宗昭稱之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物質大匱乏時期。“商品的價值就在於它本身,所以只要是商品就能賣出去。”聽見這樣的描述感覺很親切,作為八十年代生人的我們,對這樣的生活似乎還有一些印象。常常聽父母講,那時候去商場買一雙上海皮鞋廠生產的皮鞋,可是不得了的事情,掏錢買東西還要看營業員臉色。買家電也一樣,經常斷貨,排隊、有時候需要等候三五十天,才能把一台電視買回家。

第二階段,物質大滿足時期。“已經不再是隻要是商品什麼都能賣的田園牧歌般的時代了。價值的中心由商品本身轉移到了選擇商品的場所,即平台。”從這個意義上來説,其實有一點像中國目前消費社會的情狀。傳統百貨遭遇巨大挑戰,不正是因為電商平台、購物中心的湧現嗎?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遷移完成,為顧客創造更大價值的平台受益更多。

第三階段,個性化消費時期。“人們的消費活動不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單純地提供平台已經無法再增大顧客價值。”從國家層面提出的供給側改革、去庫存化,簡單理解就是市場供大於求,而企業應該需要思考合理、健康、持續地拉動內需。阿里集團的研究院早年便提出C2B的商業範式,最近總參謀長曾鳴先生,又提供了S2B的思路。本質上,都是對物質大滿足之後,企業層面應對供給側改革、去庫存化的落地思路。

增田宗昭認為日本消費社會正處於第三階段,需要“知的資本”來解決企業目前遇到的問題。這裏的“知”就是一種提案的能力,一種設計的能力,“將頭腦中的理念和想法付諸形狀,呈現在顧客面前的作業。”包括不體現在財務報表上的,有行業經驗的門店店員、有審美能力的策劃人員等等。

他在書中表達了對傳統企業運營的擔憂,他認為在消費升級的社會發展過程中,財務資本在前兩個階段非常重要,可是消費社會發生變化,企業的基礎也必須跟隨變化。“知的資本儲備量關係企業的生死存亡。”

資本論讀後感3

《資本論》寫於1868年3月,是馬克思、恩格斯為德國工人報紙《民主週報》所寫。一直到今天,《資本論》仍有其理論和實踐價值。《資本論》的研究已經引起世界範圍專家與學者的廣泛關注。馬克思通過市場諸要素的觀察,分析了剩餘價值及其相關理論,揭示出資本主義的實質和發展規律,對以後的資本主義世界發展有着重要作用。

抓住重點

資本主義社會最基本的關係當屬資本和勞動,恩格斯指出:“資本和勞動的關係,是我們全部現代社會體系所圍繞旋轉的軸心,這種關係在這裏第一次得到科學的説明,而這種説明之透徹和精闢,只有一個德國人才能做到。”可以見得,剩餘價值的生產和再生產,尤其是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生產與再生產成為關注的重要方面。

通俗易懂

用樸素的語言説明了深刻的道理,例如書中對利潤的描述:“存在着一種積蓄的勞動,它把這種勞動叫作資本;它認為,資本這種東西,由於裏面包含有輔助的資源,可以使活勞動的生產率增加幾百倍、幾千倍,因此要求一定的補償,這種補償叫作利潤……積蓄的死勞動的利潤,變得越來越大,資本家的資本也變得越來越大,而活勞動的工資,卻越來越少,只靠工資為生的工人大眾越來越多,越來越窮。”

勾畫出《資本論》的脈絡

這就是:勞動力→工資→必要勞動→剩餘勞動→剩餘價值→利潤,指出在現代社會關係中,資本家在市場上找出了一種商品——勞動力。正如恩格斯所言:“假設一個工人一週的工資代表三個工作日,那麼,這個工人從星期一開始工作,到星期三晚上,就把資本家所付的工資的全部價值償還了。他就在這個時候停止他的工作嗎?不,絕不是的。資本家已經購買了工人一週的勞動,所以工人在剩下的三天中也必須繼續工作。工人這種超出補償工資所必要的時間以外的剩餘勞動,便是剩餘價值的、利潤的泉源,是資本繼續不斷增大的泉源。”恩格斯僅以三言兩語便解釋清楚了《資本論》。

小開口,大視野

一針見血地指出勞動、工資、資本、利潤之間的相互關係,揭示出資本主義的剝削本質,闡明必要勞動產生工資,生產的是工人的生活資料;剩餘勞動產生的是利潤,為資本家生產剩餘價值。資本的積累恰恰就是無產階級的增加,揭示出資本主義積累的一般規律。

恩格斯的書評賞心悦目,教人看一遍就記得清清楚楚,經常會不斷地進行回味。大家都知道《資本論》,然而真正懂得《資本論》的人卻並不多。

想起歷屆歷史老師對馬克思和恩格斯的高度評價,尤其是他們其中的許多數對《資本論》讚口不絕。在大多數人關注經濟發展、享受現代生活的情境下,仍然有很多人不為名利所動,仍然執着地研究馬克思主義,我為這一類人的品格而敬仰。

每一個被資本家僱傭的工人都在做雙重勞動。他的工作時間的一部分用來償還資本家所預付給他的工資,這一部分勞動,馬克思稱之為必要勞動。但在此之後,他必須繼續勞動,在這段時間內,他為資本家生產剩餘價值。利潤便是它的一個重要部分。這一部分勞動,叫作剩餘勞動。

説到此,我們也就理解了《資本論》。有人説《資本論》難懂,實際上寥寥數語,恩格斯作了最通俗易懂的、高度的概括。

資本論讀後感4

《資本論》武裝了無產階級,成為無產階級進行革命鬥爭的強有力的理論武器。是馬克思“整個一生科學研究的成果”,它凝聚着馬克思的全部心血和智慧,是他獻給全世界無產階級的一 部最重要的科學文獻。它在世界各國廣泛流傳,成為工人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強大思想武器。《資本論》對資本主義進行了徹底的批判。馬克思認識到了經濟過程的 動態性,並預見到了經濟週期的存在,而且發展了關於經濟活動的封閉理論。他同時還是第一個將經濟和歷史聯繫在一起的經濟學家,而《資本論》就是他這種創舉的體現。書中最感興趣的還是馬克思勞動價值論,金融與《資本論》,以及對我們的影響。

一、馬克思勞動價值論

《資本論》的方法的最大特色,就是把邏輯、辯證法和認識論有機地結合起來,融為一 體。正如列寧所説:“在《資本論》中,唯物主義的邏輯、辯證法和認識論〔不必要三個詞:它們是同一個東西〕都應用於一門科學”。馬克思使用從抽象上升到具 體的方法、邏輯與歷史一致的方法,對資本主義社會矛盾運動的辯證分析,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辯 證法。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中,系統全面地闡述了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產生、發展和克服的過程,從而透徹詳盡地闡明瞭唯物辯證法關於對立面的統一和鬥爭 的學説,闡明瞭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在《資本論》中是對唯物辯證法的豐富和發展,正如恩格斯指出的,《資本論》的方法不亞於歷史唯物主義基本觀點的發現。

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的原創含義,可高度概括如下:一是價值是商品的社會屬性,它是不同商品進行交換的比例的基礎,它反映了商品生產者之間的社會關係;二是創造價值的唯一要素是物質生產部門的勞動,其他任何生產要素都不是價值的源泉,創造價值的勞動是抽象勞動,即無差別的人類腦力體力的耗費,具體勞動創造使用價值,但它不是價值的源泉;三是創造價值的勞動是活勞動,即正在進行的生產過程中耗費的抽象勞動,物化勞動作為過去勞動的凝結物,在新的商品生產過程中只能轉移自身的價值,而不能創造價值,商品價值中不包含任何一個自然物質的原子。商品的價值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是徹底的一元價值論。

二、金融與《資本論》

資本論》問世一百多年來,科技革命突飛猛進,經濟全球化、市場化趨勢不斷加強,西方資產階級經濟學理論也在變化和發展。從1825年資本主義第一次經濟危機到2008年美國金融風暴引發的全球性經濟危機,讓資本主義經濟在危機,蕭條,繁榮之中不斷循環。《資本論》能否對資本主義經濟危機進行分析和闡述?能否看見泡沫經濟之後的真相?

馬克思説:“獨立的金融危機是不以經濟危機爆發為先決條件,也就是説,它是當社會的再生產過程到達極致、全面的生產過剩尚未發展到臨界程度時所產生的金融危機。”

(1)普遍的相對生產過剩

馬克思説:“獨立的金融危機來自金融系統內部的紊亂。其分析表明,在資本主義全球擴展中,各國金融、貿易和生產相關聯.世界金融系統本質脆弱.一方面是生產特別容易發生相對過剩,另—方面是金融特別容易膨脹,而資本運動又極其敏感,金融危機容易產生、發生了就是國際性和世界性的金融危機。”

結合馬克思的觀點,可以認為美國次貸危機是金融系統內部控制出現了問題,美國的金融體系一直以穩健著稱,可是由於金融創新,導致了很多金融衍生品,次級債就是被包裝的金融衍生品。

客觀來看,中國內地資本市場發展史上並非從未出現過金融衍生品的身影。上個世紀90年代,匯率期貨、國債期貨和股指期貨曾分別在上海和海南“粉墨登場”。然而,由於現貨市場不成熟,監管主體不明確,交易所之間惡性競爭,公司內控機制缺乏,以及法律法規不健全等原因,這些嘗試最終都以失敗告終。

簡單商品生產條件下藴涵着經濟危機可能性的兩種形式:一是商品形態變化本身,即貨幣作為流通手段時所產生的買和賣的分離?二是由貨幣作為支付手段而產生的支付鏈條關係的破壞。但這只是“危機的一般的、抽象的可能性,無非就是危機的最抽象的形式。沒有內容,沒有危機的內容豐富的起因”。只有在資本主義制度下才使危機的可能性變為現實性。馬克思從理論邏輯上分析了經濟危機從可能性變為現實性的基礎。他發現在資本主義幼年時期沒有生產過剩危機,在工業發展的初期,停滯現象只限於個別的工業部門或個別的市場。工業週期階段的變換“我們在人類過去的任何時代都是看不到的,即使在資本主義生產的幼年時期也不可能出現”。

(2)虛擬資本

格林斯潘認為金融風暴的.罪魁禍首是電腦,是電腦只記錄了20年的數據,而這20年是高速增長的20年,所以導致了風險意識的喪失。閲讀馬克思,發現了他對於危機的看法,他認為危機來自於虛擬資本。

馬克思説:“虛擬資本一詞來源於18世紀南海投機泡沫時人們所説的虛擬價值,即:實際資本在貨幣表現上的一個升值。以後,人們將貨幣、非勞動所得等等皆稱為虛擬資本。”他第一次注意到虛擬資本在較發達資本主義經濟中的重要意義。並試圖從理論上找到它與獨立的貨幣金融危機之間的聯繫。

90年代以來,全球幾乎每一場金融風暴都與金融衍生工具有關。在巴林銀行風波前後,國際上曾發生過多起因金融衍生工具交易造成鉅額損失的事件。所以馬克思的觀點還是得到了驗證。

2008年,全球金融衍生品交易和外匯交易的規模每天超過3萬億美元,每年超過800萬億美元。是實物經濟規模的十多倍。如果再加上債券、股票和其他金融市場之交易,虛擬經濟的發展速度和規模令人炫目,正是金融危機的元兇。

馬克思説債券、股票、匯票、土地所有證等所有權證都屬虛擬資本範疇。這些資本。一不對應於現實的資本。二,虛擬資本有其相應的市場價值,它的價值基本上與實際資本無關,聯想到次級債風波里面放行的次級債券,歐洲、日本都買了很多美國的債權,結果美國的房地產泡沫破滅,直接導致了世界性的金融損失。

2003年,華爾街的信用類衍生產品的市場不過3萬億美元,而到危機發生前的2007年底,達到了60萬億,四五年時間翻了16倍。這些金融衍生物大部分掌握在美國頂尖的5名銀行家手中,其中摩根大通 30萬億,美國銀行和花旗銀行都超過了10萬億美元。

資本論讀後感5

看過不少敍述和回憶偉大導師馬克思的書,如李卜克內西的《回憶馬克思》,梅林的《馬克思傳》,每一次閲後都像火炬燃起心中的乾柴,周身充滿了無可比擬的熱量。

今天,我又看了一本比前二本更完整,更充實,更能反映了馬克思的著作,這部書好像一組反映偉大導師的照片,我看見,一個偉大導師的成長過程,他拋棄了教援和法學專業,為了研究現實,他投身於革命實戰,他擯棄了魯格的“空想主義”,為了“貧民”,他呼出了“向大地宣戰”的口號,他沒有給他的母親帶來幻想的葡萄園,為了磨鋒他戰鬥的筆尖,他讓他的燕妮等待了他八年,他的早熟使得比他大十六歲的老教授也不得不佩服,他的思想早已走到了人類的前頭。

是的,聰明的艾得加爾被時代所拋棄,空想的大學生們隱去了,獨有無產階級的鬥士馬克思在思想的旋禍中健遊着,向着偉大的目標前進,看來,黑格爾和柏林大學的約翰對他的思想有很大的影響,馬克思從這個故紙堆中找出了辯證法的明珠,馬克思拼命鑽研文學語言,他為了更好的運用語言競着迷一部中篇小説,他的各種文字的運用,使得朋友們都非常吃驚,他用他嶄新的世界觀,全身披摩地殺向了戰場,儘管他被通緝使他出逃了國外,但他高興,因為他至少在這個巨人的身上造成了嚴重的裂痕,他知道,不可喻越的鴻溝正是由痕裂所造成的。

如果説燕妮是他親愛的妻子,那麼圖書館便是他的伴侶,他研究革命理論,儘管生活不很如意,但他是在為全世界被壓迫人民謀利益、求幸福。

可以看出,馬克思是個平凡的人,並非什麼“超級天才”,他的偉大是和他誨誨不倦的研究革命理論和參加革命實踐所分不開的,難怪,那些馬克思的“朋友”在誹謗馬克思時,把他描給成一個很可怕的人物,燕妮要捧腹大笑了,道理很簡單,因為他是一個很平常的人。

資本論讀後感6

一次偶然,我發現了《資本論》這本書,於是我便把它買了回來。我喜歡讀着實體書的感覺,多讀點書總沒有什麼壞處。

兩週之後,我把它大致讀完了,感覺這本書不適合在這樣寒冷的季節裏研讀。其間一些黑暗面的描述真的可以讓人不寒而慄。儘管如此,我還是從中學到了不少東西,起碼知道了,原來錢可以是那麼複雜的東西!以後的幾天,我一直試圖把我從它那裏得到的知識整理出來,好讓自己的頭腦中有個比較直觀、清晰的印象,便於記憶和思考。我不打算專業研究資本和經濟,所以只要有個印象就足夠了。從《資本論》裏,我似乎可以看出一個古怪的植物狀社會體系來。這個體系的頂端是些厚厚的葉子,遮蔽了所有的陽光和清新的空氣,投下無盡的陰影在根部。佔整個體系絕大部分的根盤在深深的泥漿中,拼命地吸收可供系統利用水分和養料,通過枝杆送至葉片上,而葉片將它們幾乎全部用於再生產,於是植物體便不斷長大。

無需解釋,根代表的就是廣大的勞動人民,他們不停地把各種自然資源轉化成社會財富,通過市場交換或租金——枝或杆,財富最終落到資本家——葉子——的手裏,財富變成了資本,被重新投入再生產過程。為了吸取更多的養料和水分,根只有往地下越扎越深;葉子要得到充分的陽光和空氣,也只好拼命向上伸展;枝杆亦隨之長粗,變長。原本小小的醜陋植物逐漸成為一棵棵參天大樹!植物不能沒有根也不能沒有葉,社會不能失去上層的資本階級,更不能失去下層勞動大眾。問題在於,植物是一體的而人不是,由人構成的社會不可能像植物那樣安靜地生長。社會要發展,方向是平等,但照這種模式下去是行不通的!差距只能越拉越大。

怎麼辦?不知道。

資本論讀後感7

沒有讀過資本論之前,只知資本主義終將走向消亡,共產主義必將取得勝利,而不知為何如此。沒讀過資本論之前,對資本主義社會的運作只知剝削的存在,而不知統治階級的資本家是如何進行剝削的。

馬克思的《資本論》給我打開了一扇窗,透過這扇窗,可以看到資本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看到資本運作的齷齪,卑鄙,骯髒與可悲,看到共產主義的信仰的神聖,純潔與科學。

在《資本論》(第一卷)中,從商品和貨幣的概念與關係開始,講到資本與貨幣的轉化,講到剩餘價值的概念以及資本家是如何利用剩餘來剝削無產階級,講到協作,大工業,工資,生產力的提升,最終以嚴密的邏輯推導,説明資本主義由於自身的矛盾性,否定的否定,終將走向消亡被共產主義所替代,共產主義終將勝利。

資本主義社會的運作充滿着工人與資本家的鬥爭,資本家處心積慮剝削工人的剩餘價值,工人認識到這一點之後,聯合起來對抗資本家,限制工作時長,資本家又採用增大勞動強度的方法來榨取工人的剩餘價值,在限制工作時長,以勞動成果來評估工人勞動價值時,工人又不得不高強度工作,以不斷獲得更多的生活資料,在工人進行高強度工作獲得更多生活資料的同時,資本家又能從中免費分得一份,無論工人如何工作,剩餘價值不得不流入資本家的資本積累中,資本家資本日益擴大,從而主導了工人的生活,在將工人畸形化後,在用工荒時大量僱傭閒置工人,在正常時期,僱傭少量工人或僱傭工人妻兒等廉價勞動力,而失去工作的工人由於自身的限制(畸形化),沒有獨立生產的能力,被資本家以低廉的“救濟金”“放養”在社會上,從而實現資本家資本的不斷擴大。

資本家利用工資掩蓋了自己剝削的本質,隨着勞動生產力的提高,在發達資本主義地區的剝削更加嚴重,雖然工人的生活水平在顯式的提高,但是對於不平等的程度來説,這種工人與資本家之間的生活水平差距越來越大,而資本家的資本積累是私有的,所以勢必造成社會的崩潰,無產階級要聯合起來,對抗少數的幾個資本家。資本家依賴於無產階級,又在對抗無產階級,資產階級在渡過青少年時期,步入成年,即將進入中年,最終走向消亡。而現金資本主義發達國家做的,無非是減弱這種“年齡”上的增長,大把吞嚥“保健品”來減弱這種趨勢。歷史的經驗一再告訴我們,歷史的趨勢是不可逆轉,任何對抗歷史趨勢的行為都將付出血的代價。

書中向我們闡述,資本主義的發展是以破壞自然及人類的可持續來進行,榨取工人剩餘價值,不惜縮短工人壽命,健康,破壞原始資源源泉,強迫私有生產個體或被迫走向無產階級或加入資本家陣營,這與人類生來嚮往的自由是不符的,高歌自由的資本主義下隱藏着的是強迫與奴役,更可怕的是,這種強迫和奴役是自願的,自願知曉被壓迫,被剝削,還是不得不去選擇。

共產主義的必將依託高科技革命,科學文化的覺醒,當勞動不再是人類用來生存而出賣的對象,當勞動不再是套在人類身上的枷鎖,當勞動是一個自我價值實現的必要途徑,當勞動是可以與詩歌,自由,愛情相提並論,當勞動成為全人類嚮往的時候,共產主義也就來了。

共產主義的信仰是神聖的,實現共產主義的理想是一個人克服了千年前從樹枝走向地面時所殘留那種本性的醜惡的真實的寫照。共產主義社會不是烏托邦國度,它是一個高度社會化的時代。上個世紀的偉人已經給人類指明瞭方向,這條路上行走的是為全人類未來奮鬥的義士,全世界的無產階級,聯合起來吧!

資本論讀後感8

《資本論》是很“大”很“深”的書籍,我買的是編譯局為紀念馬克思誕辰200週年的書籍,很晦澀,坦白來講,看到17章,跟自己內心鏈接極少,閲讀的體驗感也挺差的。當初想去看經濟學的書籍,本來選的是曼昆的《經濟學原理》,後來覺得資本是個很大,很有意思的東西,很有格局和氣象。所以想以“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氣勢讀讀看。

讀下來總體的感悟是:一是會讓自己比較理性地去看待商品和貨幣,勞動和資本。其實所有公司裏員工和老闆的關係都是資本主義僱傭勞動的剝削關係的,無法否認。

二:會讓我有危機感,資本的原始積累過程從來都是血腥和殘忍的,財富的遊戲也是:零和遊戲”,看到這些事情的本質後,我看待人生沒有之前那麼地美好,“落後,就要捱打“;

一個農民家庭出來的孩子,一出生就是註定要努力奮鬥的,而且是要付出很大很大努力。這是我們降落到這個家時的“前業“,也可以稱之為命。在這個點上不分男,女的,可能有人覺得女孩子嫁個有錢的老公一輩子衣食無憂就行了,這個是比較淺層的想法,女孩子在年輕的時候是有好皮囊,可以因此獲得男人的讚美,可以獲得男人的愛,以為可以獲得男人的一切。

這個想法會讓女人受很多苦,青春韶華易逝。馬斯諾5個層次的需求裏面講到:友情,愛情,性親密是基於安全需求和生理需求上的,這也展示:愛情的不穩定性。其實生命本來就是無常的,而在所有無常中我們能夠把握的有常就是持續性地奮鬥,不管外面驚濤大浪,還是身居高位,我還是默默堅守我心裏那一塊,這是保底的策略。把自己的人生託付給其他人,不管是父母,還是愛人,都是對自己生命的浪費,對他人生命的不負責任。

下面是我摘抄《資本論》一段的感悟:

“資本不僅像亞當斯密所説的那樣,是對勞動的支配權。按其本質來説,它是對無酬勞動的支配權。一切剩餘價值,不論它後來在利潤,利息,地租等等哪種特殊形態上結晶起來,實質上都是無酬勞動時間的化身。資本自行增值的祕密歸結為資本對別人一定的數量的無酬勞動的支配權。

這句話展示了資本主義僱傭勞動的剝削關係。舉個例子,我同事一個人全面負責公司的一個項目,公司給他的工資及一切福利20萬,這個項目一年利潤120萬,這100萬就是資本的祕密。簡單地來説,用別人的時間和金錢創造更多的剩餘價值,這就是資本自行增值的祕密。

《孫子兵法》讀完後,現在已經在讀《道德經》了,很有美學價值。今天把20xx年的閲讀計劃安排好,就等着時間的推動發生的神奇的效果。很感謝視覺化陪我閲讀了17章,使晦澀的書籍有趣味了一些。

資本論讀後感9

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規律,同時也使唯物史觀得到了科學的驗證和進一步的豐富和發展。《資本論》發現了人類社會的進化規律,是馬克思一生所作出的兩大貢獻,即歷史唯物論和剩餘價值理論的完美的統一。它的出版,

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一件重要大事,這一鉅著的問世,不僅實現了政治經濟學的偉大革命,標誌着馬克思主義政治學的誕生,而且對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進行了最為全面的科學論證,它宣判了資本主義制度的末日,為無產階級革命指明瞭正確的方向,迎來了無產階級的新的鬥爭歷程,因此具有劃時代的重要意義。

《資本論》武裝了無產階級,成為無產階級進行革命鬥爭的強有力的理論武器。是馬克思“整個一生科學研究的成果”,它是人類歷經驗和智慧的結晶,是對國際工人運動鬥爭經驗的總結。是他獻給全世界無產階級的一部最重要的科學文獻。它在世界各國廣泛流傳,成為工人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強大思想武器。

客觀上促進了資本主義在自身範圍內的進一步發展。閉理論。他同時還是第一個將經濟和歷史聯繫在一起的經濟學家,而《資本論》就是他這種創舉的體現。同時《資本論》也沒有簡單地把精神生活、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的一般過程歸結為它們的共同基礎——物質生產過程,而是從物質生活的生產和再生產中引出了全部社會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內容和形式。

《資本論》的方法的特色,就是把邏輯、辯證法和認識論有機地結合起來,融為一體。正如列寧所説:“在《資本論》中,唯物主義的邏輯、辯證法和認識論都應用於一門科學”。馬克思使用從抽象上升到具體的方法、邏輯與歷史一致的方法,對資本主義社會矛盾運動的辯證分析,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辯證法。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中,系統全面地闡述了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產生、發展和克服的過程,從而透徹詳盡地闡明瞭唯物辯證法關於對立面的統一和鬥爭的學説,闡明瞭唯物辯證法的實質。

在《資本論》中是對唯物辯證法的豐富和發展,正如恩格斯指出的,《資本論》的方法不亞於歷史唯物主義基本觀點的發現。書中一個重要的理論,就是“剩餘價值”學説,馬克思指出,幹活付錢,這是錯誤的認識,就是説工人幹活,資本家付給他錢,看來這並沒有什麼不對,但是實際上,這不是“等價交換”,工人為資本家勞動所創造的財富遠遠大於自己所得的報酬,克思把這個“帳”算清以後,資本家剝削工人的本質、手段、訣竅就給暴露出來了,這使廣大工人階級更認清了資本家的剝削方法,從而為自己爭取更高的待遇準備了充足了條件。

在這部書中,馬克思通過大量事實,詳細而深刻地分析了資本主義的發展歷史,揭穿了資本主義迅速發展的“祕密”,暴露了資本主義殘酷剝削工人階級的醜惡本質,也指出了工人階級之所以極其貧困的原因。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斷然指出,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必然勝利都是不可改變的,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這就為無產階級的革命鬥爭提供了理論武器,增強了無產階級革命鬥爭的決心和信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vly83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