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資本論讀後感

資本論讀後感

由科技發展帶動的社會生產力是社會關係發展的基礎推動力,生產力的提高意味着產品的增多,不能作為再生產原料的產品就必須被消耗掉。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分享的資本論讀後感。歡迎閲讀

資本論讀後感

資本論讀後感篇一:

偶然的機會,在一個網站裏發現了《資本論》的電子書,於是便把它保存到了自己的電腦中。我喜歡這種閲讀方式,多讀點書總沒有什麼壞處。

兩週之後,我把它大致讀完了,感覺這本書不適合在這樣寒冷的季節裏研讀。其間一些黑暗面的描述真的可以讓人不寒而慄。儘管如此,我還是從中學到了不少東西,起碼知道了,原來錢可以是那麼複雜的東西!以後的幾天,我一直試圖把我從它那裏得到的知識整理出來,好讓自己的頭腦中有個比較直觀、清晰的印象,便於記憶和思考。我不打算專業研究資本和經濟,所以只要有個印象就足夠了。從《資本論》裏,我似乎可以看出一個古怪的植物狀社會體系來。這個體系的頂端是些厚厚的葉子,遮蔽了所有的陽光和清新的空氣,投下無盡的陰影在根部。佔整個體系絕大部分的根盤在深深的泥漿中,拼命地吸收可供系統利用水分和養料,通過枝杆送至葉片上,而葉片將它們幾乎全部用於再生產,於是植物體便不斷長大。

無需解釋,根代表的就是廣大的勞動人民,他們不停地把各種自然資源轉化成社會財富,通過市場交換或租金——枝或杆,財富最終落到資本家——葉子——的手裏,財富變成了資本,被重新投入再生產過程。為了吸取更多的養料和水分,根只有往地下越扎越深;葉子要得到充分的陽光和空氣,也只好拼命向上伸展;枝杆亦隨之長粗,變長。原本小小的醜陋植物逐漸成為一棵棵參天大樹!植物不能沒有根也不能沒有葉,社會不能失去上層的資本階級,更不能失去下層勞動大眾。問題在於,植物是一體的而人不是,由人構成的社會不可能像植物那樣安靜地生長。社會要發展,方向是平等,但照這種模式下去是行不通的!差距只能越拉越大。

怎麼辦?不知道。

由科技發展帶動的社會生產力是社會關係發展的基礎推動力,生產力的提高意味着產品的增多,不能作為再生產原料的產品就必須被消耗掉。但勞動人民無力消耗太多的奢侈品,而資產階級為了儘量提高社會的再生產率也不倡導鋪張浪費,植物形的社會其實就是節約的社會。可是,科技的發展不會因此止步,生產效率的升級也是必然,若不考慮自然資源的枯竭及大規模毀滅性的戰爭或災難,這個社會體系早晚要被自己生產的產品撐死!樹木不可能無限制地長高,並非因為時間不夠;相似結構的社會體系也不能永久存在,不是由於敵人太強!

資本論讀後感篇二:

以後的幾天,我一直試圖把我從它那裏得到的知識整理出來,好讓自己的頭腦中有個比較直觀、清晰的印象,便於記憶和思考,我不打算專業研究資本和經濟,所以只要有個印象就足夠了。   從《資本論》裏,我似乎可以看出一個古怪的植物狀社會體系來。這個體系的頂端是些厚厚的葉子,遮蔽了所有的陽光和清新的空氣,投下無盡的陰影在根部。佔整個體系絕大部分的根盤在深深的泥漿中,拼命地吸收可供系統利用水分和養料,通過枝杆送至葉片上,而葉片將它們幾乎全部用於再生產,於是植物體便不斷長大。   無需解釋,根代表的就是廣大的勞動人民,他們不停地把各種自然資源轉化成社會財富,通過市場交換或租金——枝或杆,財富最終落到資本家——葉子——的手裏,財富變成了資本,被重新投入再生產過程。為了吸取更多的養料和水分,根只有往地下越扎越深;葉子要得到充分的陽光和空氣,也只好拼命向上伸展;枝杆亦隨之長粗,變長。原本小小的醜陋植物逐漸成為一棵棵參天大樹!   植物不能沒有根也不能沒有葉,社會不能失去上層的資本階級,更不能失去下層勞動大眾。問題在於,植物是一體的而人不是,由人構成的社會不可能像植物那樣安靜地生長。社會要發展,方向是平等,但照這種模式下去是行不通的!差距只能越拉越大。  g_

怎麼辦?不知道。 

由科技發展帶動的社會生產力是社會關係發展的基礎推動力,生產力的提高意味着產品的增多,不能作為再生產原料的產品就必須被消耗掉。但勞動人民無力消耗太多的奢侈品,而資產階級為了儘量提高社會的再生產率也不倡導鋪張浪費,植物形的社會其實就是節約的社會。可是,科技的發展不會因此止步,生產效率的升級也是必然,若不考慮自然資源的枯竭及大規模毀滅性的'戰爭或災難,這個社會體系早晚要被自己生產的產品撐死!hh

樹木不可能無限制地長高,並非因為時間不夠;相似結構的社會體系也不能永久存在,不是由於敵人太強!

《資本論》為何要寫那麼長?

我一生最大的錯誤,就是讀了《資本論》。如果不讀《資本論》,我就會一直覺的馬克思很偉大,很正確,也就可以很順心地在這樣的一個社會上生活,沒有了那麼多的煩惱。

要讀《資本論》的初衷,是覺得馬克思主義是我們這個社會的靈魂,馬克思的理論一定很偉大,很正確,很嚴密,通過學習,可以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提高自己對社會的正確認識,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然而讀過之後,才覺得馬克思這個人很不公平,有許多理論都是很沒有道理的,我説他的理論是強盜的哲學,一點都不過分。有了這種思想,對有些事就看不慣,就想説,而説了又有許多本本主義者的反對,就給自己增加了許多煩心的事。

當然也有人認為《資本論》那麼長,很厚重,很嚴密。這些人或者根本沒有看過《資本論》,或者看不出他的欺騙性,或者就是為了自己的即得利益而昧着良心瞎吹捧。

那麼《資本論》為何要寫那麼長?我的感覺是:因為他的許多理論沒有道理,又想把他説成是有道理的,又要讓人相信這種沒有道理的理論是有道理的,就需要編造許多的理由,就需要編造許多騙人的鬼話,就必然要把文章寫長了。

為了證明我説的正確,就讓我們來看看馬克思關於“剩餘價值率”這個理論的論述。

要説明剩餘價值,就要先説明總價值,於是馬克思給出一個產品總價值的公式:

C'=c+v+m

在這個公式中,Cˊ是在生產過程中完成的產品總價值,c是資本家預付的不變資本即生產資料的價值,v+m是工人在生產過程中實際新生產的價值,其中v是工人生產的並用來補償勞動力耗費的價值,即工資;m是由工人生產而被資本家無償地佔有了的剩餘價值。大家應當注意到:這個公式中只包含工人的勞動,而不包含資本家的勞動,是因為馬克思不承認資本家也是勞動者,資本家在生產過程中沒有付出任何的勞動,是完全的不勞而獲。請問這是符合客觀實際的嗎?

在平時的辯論中,也有許多馬克思的支持者,也是認為資本家是勞動者,而不是完全的不勞動。我也寫了《論資本家也是勞動者》這樣的文章,但是這篇文章並沒有引起人們的爭議,就説明絕大多數人對資本家的勞動都是認可的。可是馬克思就不認可,所以在這個公式中也不考慮這個因素。這個事實,能夠説明馬克思這個人是很公正的嗎?能夠説明馬克思這個公式是很嚴密的嗎?顯然不是!!

再來看馬克思關於“剩餘價值率”的理論,他又給出這樣一個公式:

剩餘價值率= m÷ v=剩餘勞動÷必要勞動。

並且着重説明:“剩餘價值率是勞動力受資本剝削的程度或工人受資本家的剝削程度的準確表現。”按照馬克思的這種説法,因為v+m全部是由工人在生產過程中生產的新增價值,所以應當全部歸工人所有,而資本家的所得只能為0,而不能留下任何一點點的剩餘,如果留下了,那怕只留下1分錢,那也是對工人的剝削。

那麼資本家預付的生產資料的價值呢?馬克思説這個部分應當為0,這就更讓人百思不得其解。在商品總價值中,馬克思已經把資本家的勞動完全否定了,在這裏,馬克思還要把資本家預付的生產資料在價值增值中的作用完全否定。其理由是:只有人的勞動才創造價值,而包括勞動工具在內的所有的生產資料都不會創造價值,“在價值形成中不起任何作用。”既然如此,那工人為什麼還要到資本家那裏去工作呢?

所以按照馬克思的理論,資本家就應當白白地為工人準備好了一切生產條件,然後由工人在這種生產條件下進行生產,而生產的結果全部由工人拿走,不允許資本家留下那怕1分錢的剩餘,只要留下了,那就是剝削。請問世界上還有這麼不講道理的理論嗎?這不是強盜的哲學,又會是什麼樣的哲學呢?

而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對勞動工具的認識已經逐步地清晰起來,認為使用生產工具的本質就是人對自然力的利用,包括風力、水力等等自然形成的自然力和科學技術這些人造的自然力。所以就是人力與自然力共同創造價值,而且在現代生產活動中利用自然力的比重越來越大,利用人力的比重越來越小。而且這裏的人,即包括工人,也包括資本家。所以剩餘價值的來源是自然力的結果,而不是對人的剝削。這一事實,更進一步證明了馬克思的剩餘價值剝削論是多麼的荒謬。

如若不信,請大家去看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第七章:剩餘價值率。

在那裏,大家可以看到,馬克思為了否定生產資料在價值創造中的作用,是多麼的費盡心機,竟然為了這個錯誤的理論而寫了12200多字,而其中關於“最後一小時”的論述,更是無聊的扯淡,就難怪他的這部書會是這麼長。但是因為理論本身是站不住腳的,所以無論怎麼長,怎麼論述,都會是漏洞百出,自相矛盾。其實他自己也是做賊心慮,所以自己就説:“乍一看來,假定不變資本等於0是很奇怪的。”“這種方法雖然很簡單,但他所依據的看法對讀者並不習慣”等等。

標籤: 讀後感 資本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ndd24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