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字數作文 >1000字作文 >

《資本論》讀後感作文1000字

《資本論》讀後感作文1000字

1867 年 9 月 14 日, 《資本論》第一卷在德國漢堡正式出版。這一鉅著的問世,不僅實 現了政治經濟學的偉大革命, 標誌着馬克思主義政治學的誕生, 而且對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 進行了最為全面的科學論證。

《資本論》讀後感作文1000字

《資本論》第一卷不僅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最重要的著 作,而且也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最主要的著作。 《資本論》是以唯物史觀的基本思想為指 導,通過深刻分析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規律,同時也使唯物史觀 得到了科學的驗證和進一步的豐富和發展。 《資本論》運用唯物史觀的觀點和方法,將社會 關係歸結為生產關係, 將生產關係歸結於生產力的高度, 從而證明了社會形態的發展是一個 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自然歷史過程。同時《資本論》也沒有簡單地把精神生活、政治生活 和社會生活的一般過程歸結為它們的共同基礎——物質生產過程, 而是從物質生活的生產和 再生產中引出了全部社會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內容和形式。 《資本論》的方法的最大特色,就是把邏輯、辯證法和認識論有機地結合起來,融為一 體。

馬克思使用從抽象上升到具體的方法、邏輯與歷史一致的方法,對資本主義社會矛盾運 動的辯證分析,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辯證法。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中,系統全面 地闡述了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產生、 發展和克服的過程, 從而透徹詳盡地闡明瞭唯物辯證法 關於對立面的統一和鬥爭的學説,闡明瞭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在《資本論》中是對唯物辯證 法的豐富和發展,正如恩格斯指出的, 《資本論》的方法不亞於歷史唯物主義基本觀點的發 現。 《資本論》全稱《資本論·政治經濟學批判》 。是西方哲學大體系締造者中的最後一人 ——卡爾·馬克思經濟學説中最主要的著作,同時也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的百科全書,更是 研究資本主義社會經濟形態的巔峯之作。 《資本論》 不僅是一部不朽的經濟學著作, 而且也是馬克思主義三個組成部分融為一體 的完整的馬克思主義全書, 並且它又是馬克思一生所作出的兩大貢獻, 即歷史唯物論和剩餘 價值理論的完美的統一。 實際上這部以剩餘價值理論為基石的經濟學鉅著, 就是歷史唯物主 義基本原理的具體論證和生動體現,即具體的歷史唯物主義論著。 《資本論》創建了一個嶄 新的思想體系。其研究世界的方法源於德國哲學、早期社會主義理論和政治經濟學。馬克思 像黑格爾一樣,相信能夠用一個辯證法公式概括人類的進化歷程。他認為,所有哲學家所做 的一切都在致力於解釋世界,但他同時認為,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改變世界。他在黑格爾辯 證法的基礎之上,顛覆了傳統的“形而上學” ,建立了一個現實中得以實踐的最大的思想體 系,一個影響到地球 50%以上人口的體系。 恩格斯説: “自地球上有資本家和工人以來,沒有一本像我們面前這本那樣,對於勞動 者具有如此重要的意義。資本和勞動的關係,是我們現代全部社會體系所賴以旋轉的軸心, 這種關係在這裏第一次作了科學的説明, 而這種説明之透徹和精闢, 只有一個德國人才能做 到——這個人就是馬克思,他攀登到最高點,把現代社會關係全部領域一覽無遺。 ” 下面我簡要談談我對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的認識:

一、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原創含義

勞動價值論是指勞動創造價值的理論你好馬克思在 《資本論》 中批判地吸收了資產階級 古典經濟學家價值論的合理內容, 建立了科學的勞動價值論你好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的原創 含義, 可高度概括如下:一是價值是商品的社會屬性, 它是不同商品進行交換的比例的基礎, 它反映了商品生產者之間的社會關係;二是創造價值的唯一要素是物質生產部門的勞動, 其 他任何生產要素都不是價值的源泉, 創造價值的勞動是抽象勞動, 即無差別的人類腦力體力 的耗費,具體勞動創造使用價值,但它不是價值的源泉;三是創造價值的勞動是活勞動,即 正在進行的生產過程中耗費的抽象勞動, 物化勞動作為過去勞動的凝結物, 在新的商品生產 1 過程中只能轉移自身的價值, 而不能創造價值, 商品價值中不包含任何一個自然物質的原子。 商品的價值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 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 是徹底的一元價值 論。

二、發展和創新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必要性

(一)馬克思創立勞動價值論的客觀歷史條件與現時代存在巨大的差別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任何科學原理都是對特定條件下的特定問題的分析。 馬克思的 勞動價值論產生於 130 多年前工業化初期的蒸汽機時代,而當時的生產方式、勞動形態、商 品形式和財富構成等都與當今有着巨大的差別。因此,分析馬克思勞動價值論,不能脱離對 那個特定時代特點的分析,概括地講,馬克思創立勞動價值論的客觀歷史條件主要如下。 第一, 勞動形態主要表現為體力勞動。 工業化初期, 社會生產主要集中在物質生產領域, 非物質生產部門的比例相對較小, 勞動形態主要表現為工場手工業和機器大工業生產中的體 力勞動。因此,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以物質生產領域的體力勞動作為主要研究對象。雖然馬 克思也涉及到對非物質生產領域(服務貿易行業)的分析,但由於當時這些部門在整個社會生 產中所佔的比例很小,影響力微乎其微,所以當馬克思在談到服務貿易時説:“資本主義生 產在這個領域中的所有這些表現,同整個生產比起來是微不足道的。因此,可以完全置之不 理”。 第二,勞動過程的知識含量不高。工業化初期知識、科學、技術不夠發達,勞動過程的 腦力支出、知識含量不高,簡單的、以體力支出為主的、按時間計算的勞動是主要的勞動形 式。因此,馬克思還不可能對科技創新勞動在創造價值中的獨特作用加以系統論述。 第三,指揮、管理勞動還不能作為獨立的勞動形態。工業化初期,隨着產業革命和生產 力發展,一邊是資產者財富的積累,另一邊是無產者貧困的加深,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之間 的矛盾日益加深。 馬克思勞動價值論創立之初, 面對的就是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尖鋭鬥爭, 勞動價值論創立的使命就是揭示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不合理性和被新社會制度取代的必然 性。在當時,指揮、管理主要還是資本家的職能,而資本家行使指揮、管理的職能與剝削目 的是結合在一起的,而絕大部分勞動者是被指揮、被管理、被剝削的。因此,馬克思就不可 能把指揮、管理勞動作為創造價值的獨立勞動形態來研究。

(二)當代勞動特徵的變化向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提出了挑戰 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進程的不斷推進,大量新情況、新問題湧現出來,社會勞動出現 了許多新特點, 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有了新的實踐土壤。 但是, 按照勞動價值論的原創含義, 服務性勞動、科學研究勞動、生產精神產品的勞動、經營管理勞動,由於都不直接創造物質 產品,都不創造價值。這一原創含義,與現實經濟活動存在着巨大的矛盾,馬克思的勞動價 值論遇到了一系列挑戰。 第一,服務性勞動。第三產業又被稱為服務業,在第三產業從事的勞動可稱為服務性勞 動。第三產業問題,是馬克思創立勞動價值論時為了研究的方便而抽象掉的經濟現象。第三 產業在社會主義商品經濟中的迅速發展, 則是馬克思未曾預料到的經濟現象。 隨着社會經濟 的發展,第三產業的發展程度已成為一國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據統計,在西方發達國 家和亞洲的一些新興國家, 第三產業產值所佔的比重已達 60~70。

在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 第三產業也得到了迅速發展,目前已佔到 GDP 的 1/3 以上,第三產業對 GDP 的貢獻率大大 提高, 成為我國國民經濟比重日益增大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三產業的迅猛發展向理論界提出 了一系列需要解決的理論問題:服務性勞動是否是生產勞動?服務性勞動是否都創造價值? 第二,科學研究勞動。當代世界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特別是在進人知識經濟、新經 濟時代更是如此。科研人才的多少和水平的高低、科技創新能力的大小、科技對生產的裝備 應用程度和在經濟生活的普及程度, 早已成為決定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大小的重要因素。 科學 研究工作作為勞動的重要形式, 在生產經營中通過提高已有產品的生產效率或發明出新的產 2 品,可以創造出巨大的社會財富,使全社會的商品價值總量大大增加。如果堅持認為所有科 學研究方面的勞動都不創造價值,就會嚴重壓抑和打擊這些人員的積極性。 第三,生產精神產品的勞動。與當時資本主義發展階段相適應,馬克思重在研究和論述 物質生產勞動。馬克思也提過“精神生產力”這一概念,但沒有進一步研究和論述。現代經濟 條件下, 人們物質生活的消費得到了較大的滿足, 消費結構從温飽型向發展型和享受型轉變, 人們越來越注重精神文化生活上的滿足和享受, 精神產品的生產部門得到很大發展, 也承擔 着越來越重要的生產任務, 生產精神產品的勞動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 精神勞動是一種艱辛 的、探索性的複雜勞動,它創造了精神產品,而這種精神產品極大地滿足了人們對精神文化 的僻求。 對於作為發展中的社會主義中國來説, 應當把生產精神產品的勞動作為重要的課題 來研究和探討。 第四,經管管理勞動。隨着社會分工的發展,生產範圍擴大,產品日益精細、豐富,就 越來越需要科學的組織與管理, 經營管理勞動對國民經濟的發展起着越來越大的作用。 特別 是在現代高科技時代,對管理的要求更高.,現代經濟社會的管理者,必須具備專門化的知 識儲備。同普通工人的簡單勞動相比,管理活動是管理人員從事的複雜勞動,管理勞動不是 一般的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而是高級的腦力勞動。因此管理勞動不僅創造價值,而且隨着 社會進步,其創造的價值會遠遠高於普通勞動者的勞動。

標籤: 讀後感 資本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ishuzuowen/yiqianzi/wy3kd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