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明朝那些事兒》的讀後感範文500字(精選5篇)

《明朝那些事兒》的讀後感範文500字(精選5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明朝那些事兒》的讀後感範文500字(精選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明朝那些事兒》的讀後感範文500字(精選5篇)

《明朝那些事兒》的讀後感500字1

《明朝那些事兒》是由當年明月(網名)寫的,由中國友誼公司出版。這套書共有七本,主要講了明朝從朱元璋開始直至滅亡的故事。詳細寫了各個時代官僚為了權利的鬥爭與陰謀,讓人身臨其境,回味無窮。我只要一拿起它就不想再放下,讀了還想再讀,經過長時間的閲讀,我已經對明朝歷史瞭解得一清二楚。

我剛接觸這本書時,我就被作者的幽默的語言和極好的文采給吸引住了,這本書既沒有像以前看過的歷史書那樣古板,卻有那麼多的歷史知識,我想:寫出如此好的文章的人,一定是個大作家,要不然怎能寫出這麼好的文章呢?我最喜歡這套書的第三本,這本書裏我最喜歡和最佩服的人物是王守仁。王守仁的父親王華是當科狀元,望子成龍,自然而然王華希望王守仁也像他一樣參加科舉考試,然後拿個功名當個官,過着安閒日子。

而王守仁卻不這麼想,他想學習兵法,為國效力。可他爸爸不準,必須要他考科舉,要不不准他亂來。最後王守仁考上了舉人,當了一個小官,可遭人陷害,被髮配到貴州龍場當驛丞,他在那裏經受了許多苦難,最後修成了正果,創造了哲門派——心學。這使得王守仁被人稱為四大家:哲學家、軍事家、政治家……還與孔子、孟子齊名。這一點更讓我無比佩服。因為王守仁在貴州龍場的艱苦經歷打動了我。當時貴州屬於是荒山野嶺,把官員發配到哪裏純粹是受罪,但王守仁他不放棄,在那片荒山裏開拓出了新天地。

我的感受是:若是一般官員被髮配到了那裏,第一反應是到處找人送錢,拉關係,但願別去那個鬼地方,而王守仁他不畏辛苦,在那裏辛勤工作,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於是我便定下目標,向王守仁學習,學習他堅持不懈,成為一個像他一樣的人!

《明朝那些事兒》的讀後感500字2

為什麼會正兒八經的開始看這部書,我也不太清楚,或許,是因為厭倦了所謂的正統,所謂的學究吧。

歷史本身的事情是很有趣的,就像史記裏面的很多故事,百讀不厭,很有趣味。只是不知道為什麼,傳統的涉入歷史的角度,有人選擇搞學究,有人選擇戲説,要麼太正經,要麼瞎胡説。

喜歡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有史實,也有自己的理解,既進行了研究,又不要讀者也跟着闆闆正正,將歷史像故事一樣娓娓道來,有血有肉,很真實。

《明朝那些事兒》,個人感覺,就是這樣一本書。

看似調侃一般的語言,卻呈現真實的歷史事件,讓人輕鬆的就能進入那些曾經或輝煌或暗淡或榮耀或恥辱的歲月,去了解去認識那些曾活躍在歷史歲月中的人。

當然,也可能是鄙人才疏學淺,看不懂太學究的東西,所以覺得這種文體比較好接受。但是,我記得白居易先生寫文章有個習慣,寫完之後會拿給街上的老太太看,他的用意很明顯:爭取讓最普通的老百姓都看得懂。正所謂:通俗易懂。

再有就是今天很流行的大家上講台———百家講壇,也是在普及歷史,讓普通的老百姓也能輕鬆的瞭解歷史。

所以我覺得,今天有人能夠用這樣的方式來呈現歷史,很難得。

不過,客觀的'講,不會不朽。

但是,不簡單。

《明朝那些事兒》的讀後感500字3

小時候,我就喜歡看書。當時,我主要看一些有趣而又易懂的童話和小故事。大了一點後,我又把興趣轉移到動植物類型的書上。到了中高年級也就是現在,我對歷史類書籍產生了狂熱的愛好。

今天,我給大家介紹的就是一本歷史類的書籍——《明朝那些事兒》。

這稱得上是一部非常好的歷史類書籍。它的作者明月以生動詼諧的筆鋒為我們講述了一個大統一的.強盛的文明帝國從崛起到如日中天再到衰亡和沉沒的悲壯歷程,還原了巨大的歷史落差與戲劇性的帝國命運。在元末上演了一出龍爭虎鬥、你死我活的情景劇,充分地體現了人性的黑暗與貪婪,戰場的恐怖與無情。書中的每一行每一頁都充滿着智慧謀略,陽謀政治的風骨,奮發惕厲、強勢生存的精神和生存競技場上的豪邁與落魄。體現出中國古代文明的英雄氣概和本色靈魂。

也正是在這本書上,我讀到了亂世的羣雄逐鹿與太平盛世的風調雨順。還讀到了朱元璋鐵腕肅貪、鄭和七下西洋、仁宣盛世、孝宗重振大明等足以令中華人民所驕傲的故事。又認識了陰謀、政治的技巧足以令人大驚失色的徐階、張居正等人和在戰場上大顯神威的徐達、孫承宗。他們就像大明的利劍和調節器一樣,使明朝歷史更加豐富精彩與動人。這本書同樣毫不客氣地指出明朝法律和政治上的嚴重漏洞與缺陷。

讀完這本書,我深深地震撼了。一個完美帝國的風光,需要如此多的辛酸和淚水作為鋪墊啊!讀完了《明朝那些事兒》之後,我更加敬佩那些給中國留下豐富文化的古代帝國和創造者了。

《明朝那些事兒》的讀後感500字4

這個學期,我迷上了《明朝那些事兒》。剛開始,是因為在書架上翻書,偶然間發現了這已有9年曆史的書,我對歷史很有興趣,你讓我説説各個朝代的名人,我也略知一二。一看“歷史書籍”這四個字就激動起來,翻開書皮又看見“明朝”這兩字就更激動了。看一本歷史書,猶如穿越到古代,與古人對話,看盡這個朝代的名人故事與興盛衰敗,真是棒極了!我立刻拿起書,津津有味地看起來。看了一章,覺得耳目一新:哇,這不正是我想要看的歷史書嗎?看到好玩的片段,我要哈哈大笑;看到奸臣貪污,我又氣得牙齒磨得沙沙作響;看到喜歡的忠臣被設計害死,禁不住扼腕歎息,難過好久......記得每個朝代都有幾位正直的君王,可是這個明朝倒好,從明太祖朱元璋到明思宗朱由檢,就愣是一個正直的君王都沒有,還好出了很多忠臣,才讓我感覺這幾百年明朝沒白活。

我還注意到本書作者了,作者名叫當年明月,當然這是他的網名,讀了這本著作,真是對他的文筆佩服得五體投地。這本《明朝那些事兒》,一改人們對歷史枯燥乏味的定位,使歷史成為鮮活的有血有肉的身邊故事。對這本書,我還有幾個細節感受:

第一:幽默,充滿趣味性,人都可以活起來,好錢好色不管國家大事的皇帝、貪污的奸臣、只留清白在人間的忠臣、以及好鬥的蒙古人.....這些人彷彿就在我的眼前演繹着他們那個朝代的故事。當年明月還特別喜歡跟古人打交道,一會兒稱兄,一會兒叫弟,一會兒還攀“老大”,輕鬆詼諧的語言,讓我不時捧腹大笑。

第二:嚴謹,這些故事很多都是經過作者查閲資料得來的,有憑有據,不是想象,也不是賈雨村言,是正史,既系統又連貫的文章。

我以後也要像他一樣寫出自己的文章特色來!

《明朝那些事兒》的讀後感500字5

今天感覺悵悵然,很失落,一時之間還沉浸在一種歷史的感覺中,因為我終於合上了《明朝那些事兒》這本書。

一個月來,我一腳跌落進明朝裏,再也出不來了。隨着當時明月那獨有的、千年不遇的文筆,或悲或喜,或驚或歎。不知多少次,我會搖着頭自言自語,“原來張居正是這樣的人”、“原來袁崇煥是如些的性格”、“崇禎真是生於末世運偏消啊”,不知多少次,我會為作者那幽默的文筆而莞而,“他無法逃脱,因為他的面前有一條大河,波浪寬。”;也一次次為他的獨到的見識所折服,“歷史是精彩的,但無一例外是悲劇,正常人讀歷史,只能是看故事,卻很難以之為鑑,比如岳飛,比如袁崇煥,千年後,他們依然會死去。”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一篇文章,純粹原創,絕無抄襲,在書寫屬於自己的這段文字的同時,我們眼見得它高樓起,高樓塌;眼見得他牛了,又慫了;眼見得他興了,又廢了。正所謂人無百日好,花無百日紅,想起了曹雪芹的話,“當年笏滿牀,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 蛛絲兒結滿雕樑,綠紗今又糊在蓬窗上。説什麼脂正濃,粉正香,如何兩鬢又成霜?昨日黃土隴頭送白骨,今宵紅燈帳底卧鴛鴦。”如何做好自己這篇文章,如何寫好自己這點事兒,還真是個事兒,也不算個什麼事兒。不過,無論何時,何地,都要對未來抱一分善念,一分堅持,一分希望,一分浪漫,相信這篇文章也不至於糟到哪裏去。

謝謝當時明月,謝謝您寫出這麼一本千古奇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rln72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