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範文(精選24篇)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範文(精選24篇)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範文(精選24篇)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 篇1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滾滾長江依舊在,淘盡英雄......淺談下我對《明朝那些事兒》的認識和理解。

“入乎其內,故能寫之;出乎其外,故能觀之。”作者以通俗易通的文字娓娓闡述了三百年間明朝的人事更替、歷史興衰。讓人閲之不倦卻又惋惜不已。然所謂歷史,就是過去的事,它的殘酷之處在於:無論你哀嚎、悲傷、痛苦、流淚、落寞、追悔,他都無法改變。它不是觀點,也不是議題,它是事實,既成事實。

很多時候,我們站在十字路口猶豫不決,如何抉擇是個重要的課題。作為一個政治家,需要步步為營,一不小心便萬劫不復。因此只有在正確認識自己和敵人的前提下審時度勢,排除身邊的靡靡雜音,站在問題的制高點才能作出相對正確的決斷。尤其是建文帝更是讓人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當然其父親朱標早逝,沒有給他打好相應的政治基礎;另爺爺朱元璋在為他掃清障礙的時候也得罪了一批武勛集團中人。

最重要的一點是作為一個皇帝,一個政治家,更是在沒有做好充分準備便激進削藩導致藩王謀反發動叛亂。靖難之役,建文帝很多次都可以取得勝利卻因為沒有充分認識自己和對手導致屢屢抉擇失誤,比如偏信文臣任用李景隆,活捉反賊朱棣(等於給朱棣賜了一道免死金牌)。一錯再錯,註定失敗。所以當朱棣兵臨城下,建文帝“自焚”於宮殿內。雖然朱棣篡位稱帝,名不正言不順但到底是一位勵精圖治的皇帝,向勞模父親朱元璋看齊,兢兢業業,創造了“萬國來朝”的永樂盛世。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 篇2

很早以前就聽説這本書了,花了兩個多月時間終於把它看完了。剛開始看時還沒有什麼寫感想的習慣,後來越讀越有感觸,於是也忍不住寫上幾句自己的想法。

整個明朝從殘忍的朱元璋開始,讓我對這個大明公司的創始人恨得牙癢癢,同時也明白了要開創這麼大的一個公司不光得有才能,還必須得心狠手辣。後面朱棣的奮鬥史和朱元璋可以説有異曲同工之妙。後面幾個皇帝不是短命就是昏庸無能,但卻湧現出了很多不世之材。按照作者的意思,排第一的應該是王守仁,心學創始人,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無論人品還是能力都沒問題,可以稱為聖人。第二位於謙,在朱祁鎮被俘,大明王朝存亡之際,挺身而出,著名的北京保衞戰保住了大明王朝,而且於謙本人清正廉潔,最後被誣陷而死之後抄家,竟沒有多餘的家財。就人品和政績而言于謙確實讓人敬佩。

第三位是張居正,就政績而言他可以稱得上明朝第一人,在他當首輔的十餘年裏,大明王朝欣欣向榮,國力復甦,百姓安居樂業。可他私生活卻比較亂,再加上他恃才傲物,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爭議。所以排在王守仁和于謙之後也合情合理。當然明朝還有很多牛逼的人物,而無論如何,強盛的大明王朝也沒逃脱滅亡的命運。正如作者所説一切千秋霸業、萬古流芳都是糞土。最後讀到徐霞客,讓我覺得人在這世上各有各的活法,做自己覺得有價值的事情,也不枉來這世上走一遭。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 篇3

歷史是什麼?歷史就是那些殘台斷瓦、古廟荒謬嗎?就是那些發黃的書本嗎?不是,絕對不是。

走進書中,前面的古廟有點動靜,一個小和尚剛睡醒伸着懶腰。那不是朱重八嗎;遠處傳來馬匹的奔騰聲,朱棣騎着馬,威風凜凜,後面的籠里拉着朱允炆,那副手無寸鐵,無用至極的模樣閃現在眼前;把皇帝視而不見的胡惟庸又開始了自己的“皇帝生活”,藍玉的驕兵悍將們又往北方奮勇殺敵……遠處的夏言、徐階、嚴嵩又在爭奪內閣首輔的位置,萬曆(朱翊鈞)還在厭倦地聽張居正改革變法,放眼一眺煤山,崇禎垂頭喪氣,哭天喊地地上吊自殺,愛新覺羅皇太極淺淺一笑……

讀《明朝那些事兒》吧,説不盡的政治爭鬥,權謀之術、戰爭之策、道不盡的人性善與惡,讓人慾罷不能;讀《明朝那些事兒》吧,鬥爭中隱藏的人物形象,權謀中顯露出複雜的政治背景,戰爭中顯示出中華民族的自強不息,人心中反映出善良難統天下,使你回味無窮……

是呀,所有的歷史都可以寫的精彩,僅以文字的魅力(全書沒有一幅插圖)就能深深地吸引讀者,以足夠有趣的筆法還原歷史原貌,別開生面,《明朝那些事兒》就是典型。

歷史可以是很精彩的,只要你走進書中,咬文嚼字,一定能找到歷史的魅力。走進歷史,去探索其中的奧祕吧!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 篇4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用這句話形容古代再合適不過了,在這些年代中明朝是我最喜歡的年代。因此《明朝那些事兒》是我這個寒假閲讀之物的不二選擇。

明朝之前是元朝,朱元璋帶領反抗元軍的將領打敗了元軍,關於這個還有一個悽慘動人的故事:朱元璋原名朱重八,他父母、兄弟、姐妹都被元軍殺害了,因對元軍有着深重的殺親之仇,而踏上了復仇之路。由於軍事能力的突出,朱重八很快得到了重視,並被改名為朱元璋,意思是?滅掉元朝的武器。當時的領頭人不久就戰死了沙場,朱元璋順其自然的接替了他的位置,並帶領軍隊一路過關斬將打敗了元軍,開創了明朝。

明朝開創後,朱元璋的首要任務是殲除異己!話説回來他為什麼這麼做呢?因為太多人自恃為開創明朝流血流汗自以為是功臣而得意忘形,做一些讓人難以忍受的事,讓朱元璋憤怒至極,最終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將其一一殲殺。真驗了那名話:做皇帝難,做個好皇帝更難。

這只是明朝的一小部分,不管是朱元璋還是明朝其他的皇帝,甚至是古代的任何一個皇帝,他們都有自己的可貴之處和可恨之處,如果你細細品讀,會覺得回味無。以銅為鑑,可以整衣冠;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讓我們瞭解歷史、品讀歷史,並且喜歡歷史。因為中國歷史是中華文明璀璨耀眼的一部分!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 篇5

儘管有所畏懼,卻能驅迫自己勇往直前的人便是勇者。by巴頓

今天終於讀完了當年明月的這部長篇鉅著《明朝那些事兒》,為碰到好書而高興。我個人也比較喜歡閲讀歷史類書籍,而從歷史中可以讀到先賢的智慧,讓自己變得更加有閲歷,而閲歷可以提升個人素養,增長能力。俗話説“讀史,可以知興替”就是這個意思,讓我們瞭解歷史是怎樣前進的,有助於自己的人生成長。

書中的歷史很有趣,儘管明朝的大人物都聽説過,但不同於正史和教科書的古板,沒有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這樣的分類,而是通過歷史中的人物來書寫歷史,很有《史記》的風範。大明朝三百年的歷史,出過王侯將相,出過忠臣逆賊,出過愛國者與叛國者,出過天才和笨蛋。各種人物輪番上場,演繹了漢族所建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

書中帶有作者強烈的主觀色彩,像感慨于謙之死、悲於崇禎皇帝時運不濟、喜於宦官下台,為書生意氣而打動……中華民族延續至今,多災多難也挺了過去;王朝百世而衰的命數至始至終在發揮作用,但中華民族氣數未盡,從未盡過。

誠如書中所講,我們這些人中總有人在堅守氣節,捍衞民族精神,從來不識時務、一根筋到底。國難當頭時,總有人不畏死,敢流血,以身來報國。

歷史也告訴我們,成功是不可複製的,每個人都可以踏出自己的路來!歷史總是在書寫新的篇章,因為每個人都有新的劇本。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 篇6

最近,我閲讀了《明朝那些事兒》這本書。它用頗有風趣的語言介紹了明史,還時不時的調侃一句,讓人百看不厭。

在書中的人物中,在我心裏留下印象最深的莫過於朱元璋了。朱元璋出身於一個窮苦的農民家庭,平日裏盡受官員的迫害。因為這些無惡不作的官員,他的父母被活生生地餓死了,朱元璋被迫到廟裏當和尚以求生。後來,窮困潦倒的朱元璋參加了起義軍,開始了他打天下的危險道路。

朱元璋的軍事天賦是不容小覷的,他很快就在造反隊伍中立了足,並建立了一支強大的軍隊。他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打敗了陳友諒,不久後又征服了張士誠。朱元璋在擊敗了無數英雄豪傑之後,正式稱帝,國號為“明”。在強大的明朝面前,搖搖欲墜的元朝顯得不堪一擊,元朝亦亡。

讀完朱元璋爭奪天下的過程後,我的內心充滿了震撼。從一個地位卑微的農民,到明朝的開國皇帝,要經歷多少困難與坎坷啊!書中甚至調侃説,朱元璋見過的死人,比驕橫跋扈的胡惟庸見過的活人還多。所有人都做不到的事情,而朱元璋卻能夠做到。為什麼?因為朱元璋遇事冷靜、果斷,從不半途而廢,這使他能在困境中發現機會,才造就了朱元璋光輝燦爛的一生。

我想,冷靜、果斷與堅持,這三點也許就是成功的祕訣吧!或許,只有像朱元璋那樣的人,才能獲得真正的成功。

《明朝那些事兒》不僅僅是一本明史,它還是一本讓我懂得了很多人生哲理的好書。我彷彿看見朱元璋在向我招手,引導我向成功的彼岸前進……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 篇7

《明朝那些事兒》用白話文娓娓道來明朝歷史的點點滴滴,語言詼諧幽默,通俗易懂,細細讀來,卷卷有收益。作者能把晦澀難懂的正史寫得這麼生動有趣,不得不讓人佩服他的文采、毅力和恆心。

第一卷的主人公就是朱元璋,從他身上可以學習和借鑑的東西是:每個人最脆弱的地方就是心,但殊不知,每個人最最堅強的地方也是心,重要的是看我們是否有能力讓我們的心智走向成熟,讓我們心的力量變得強大。長期的困難生活最能磨練一個人的意志,有很多人在遇到困難後,只能怨天尤人,得過且過,而另外一些人雖然也不得不在困難面前低頭,但他們的心從未屈服,他們不斷的努力,相信一定能夠取得最後的勝利。朱元璋正是在自己最痛苦的時候,沒有被痛苦失敗擊倒,而是化悲痛為力量,成功的將自己最脆弱的地方變成了最強大的力量的來源。而陳友諒失敗的很大原因就是他沒有認識到什麼樣的武器是最強大的,不是軍隊的人數,不是先進的武器,不是強大的艦隊,而是,人心。

看完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我們應把生命中的磨難視作寶貴的財富,正是它們磨練了我們的意志,堅強了我們的心靈。堅強的意志和決心可以戰勝一切困難,執着的信念和無畏的心靈才是最強大的武器。面對困難和失敗,我們要勇於調整心態,讓自己的內心更堅強,永不言棄,一路走來,你會發現收穫很多。

讓課堂更精彩。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 篇8

這個暑假裏,我讀了當年明月寫的《明朝那些事兒》,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部洪武大帝》,他讓我清清楚楚的看到了朱元璋從一個不起眼的小混混變成了一位一言九鼎的明朝開國皇帝。

朱元璋生於亂世之中,揹負着父母雙亡的痛苦,從赤貧起家,他沒有背景,沒有後台,沒有依靠,他的一切都是自己爭取來的,他經歷千辛萬苦,無數次躲過死神的掌握,從死人堆裏爬起來,掩埋戰友的屍體,然後繼續前進,繼續戰鬥。朱元璋的那個時代有着無數的厲害角色,陳友諒、張士誠、王保保個個都不是省油的燈。朱元璋用他驚人的軍事天賦戰勝了這些敵人,可以説,在那個時代,最優秀統帥的稱號非朱元璋莫屬。他幾乎是赤手空拳,單槍匹馬憑藉着自己的勇氣和決心建立了龐大的帝國。

讀了這本書,我覺得朱元璋的這種精神是很難能可貴的,他讓我看到了朱元璋的勇敢、堅強、百折不撓的精神,不然他怎麼能推翻元朝的統治,怎麼能創造龐大的帝國呢?因此,我覺得這種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我們不應該總是靠着自己的父母、家庭,做一朵生活在温室裏的小花,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所以從現在開始,我們要學會堅強,面對困難,向朱元璋這位優秀統帥學習,做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歷史本身很精彩,歷史也可以很好看!他讓我明白了做人要有堅強不息、堅持不懈、百折不撓的精神!它讓我受益匪淺。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 篇9

歷史是什麼?歷史就是那些殘台斷瓦、古廟荒冢嗎?就是那些發黃的書本嗎?不是,歷史本身很精彩,歷史可以寫得很好看。《明朝那些事兒》的作者當年明月以小説的形式向我們講述了一個朝代的崛起。

朱元璋生於亂世之中,揹負着父母雙亡的痛苦,從赤貧起家,他沒有背景,沒有後台,沒有依靠。他曾經乞討過,他曾經當過和尚,他的一切都是自己爭取來的,他經歷千辛萬苦,無數次躲過死神的掌握,從死人堆裏爬起來,掩埋戰友的屍體,然後為了給所有被害死的百姓報仇,他繼續前進,繼續戰鬥。最後,推翻了元朝,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應天宣佈即皇帝位,定年號為洪武,國號為明。從此以後,天下百姓被元朝統治了68年後終於迎來了一個新的朝代。

“我真的好想再活五百年。”,每當聽到這氣勢磅礴的歌曲,我都會想,那些處於權力頂峯的帝王們,他們步入人生暮年,看着錦繡山川,遙想着當年的豐功偉績,但這一切在歷史的面前的多麼的渺小,在這種強烈的對比下,他們會做何感想?朱元璋從社會最底層,憑藉自己的勇氣與決心,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最終成為了大名天下的創造者。是的,其實命運之神並不存在,他也不會將什麼寶劍和天下交給一個乞丐,在那絕望的日子裏,並沒有人去同情和可憐這個人,他的一切都是自己爭取來的。

通過閲讀這本書,我明白了堅強的意志和勇敢的決心可以戰勝一切困難,執着的信念與無謂的心靈才是最強大的武器。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 篇10

為什麼會正兒八經的開始看這部書,我也不太清楚,或許,是因為厭倦了所謂的正統,所謂的學究吧。

歷史本身的事情是很有趣的,就像史記裏面的很多故事,百讀不厭,很有趣味。只是不知道為什麼,傳統的涉入歷史的角度,有人選擇搞學究,有人選擇戲説,要麼太正經,要麼瞎胡説。

喜歡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有史實,也有自己的理解,既進行了研究,又不要讀者也跟着闆闆正正,將歷史像故事一樣娓娓道來,有血有肉,很真實。

《明朝那些事兒》,個人感覺,就是這樣一本書。看似調侃一般的語言,卻呈現真實的歷史事件,讓人輕鬆的就能進入那些曾經或輝煌或暗淡或榮耀或恥辱的歲月,去了解去認識那些曾活躍在歷史歲月中的人。

當然,也可能是鄙人才疏學淺,看不懂太學究的東西,所以覺得這種文體比較好接受。但是,我記得白居易先生寫文章有個習慣,寫完之後會拿給街上的老太太看,他的用意很明顯:爭取讓最普通的老百姓都看得懂。正所謂:通俗易懂。

再有就是今天很流行的大家上講台———百家講壇,也是在普及歷史,讓普通的老百姓也能輕鬆的瞭解歷史。

所以我覺得,今天有人能夠用這樣的方式來呈現歷史,很難得。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 篇11

《明朝那些事兒》這篇文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於明朝的一些事情,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着墨最多,並加入了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明朝那些事·洪武大帝》是從朱元璋的出身開始寫起,到永樂大帝奪位的靖難之役結束為止。敍述了明朝最艱苦卓絕的開國過程。

潘陽湖之戰是朱元璋的成名之戰,鄱陽湖之戰也奠定了他統一中國的基礎。在潘陽湖之戰中,朱元璋之所以能贏是因為能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以小勝大,正是巧妙地利用了陳友諒錯誤的結果。面對艦隻龐大、裝備精良的陳軍,朱元璋冷靜、敏捷地捕捉敵方的弱點和失誤,化不利為有利,進入湖口之初,就在武陽水與鄱陽湖、長江與鄱陽湖各隘口,層層派兵扼阻,限制其兵力展開,阻止其發揮多兵大艦的優勢,形成了對陳友諒的戰略包圍,因此從開始便掌握了戰略主動權。然後又集中大部戰船和兵力逐次打擊陳軍,並善於利用風向、水流等自然條件,及時搶佔有利攻擊陣位,不失時機地實施火攻,充分發揮火器的作用,終於以少勝多、以小擊大、以弱勝強,創造了我國水戰海戰史上的著名戰例。

潘陽湖之戰因為朱元璋的冷靜才以少勝多、以小擊大、以弱勝強。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一些困難,我們不能慌張,要冷靜,不會因此而受到干擾。當事情露出破綻時,我們要迅速的觀察到,並將破綻弄得越來越大,再因此將事情化不利為有利。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 篇12

司瑞瑞暑假裏,我閒得無聊,就讀了一本書——《明朝那些事兒》,第一部“洪武大帝”,讀着讀着就着了迷,讀完一本還夠,便把一整套書都讀完了。這一套書分為7本,分別講述了明朝時期27年間發生的歷史故事,並對這些故事都作出了分析,記錄了這個朝代從復興到滅亡的一個過程。

明朝一共有位皇帝,分別是太祖朱元璋、惠帝朱允、成祖朱棣……其中,我最敬佩的還是開國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生於亂世之中,揹負着父母雙亡的痛苦,從赤貧起家,他沒有背景,沒有後台,沒有依靠,他的一切都是自己爭取來的,他歷經千辛萬苦,無數次躲過死神的魔爪,從死人堆裏爬起來,掩埋戰友的屍體,然後繼續戰鬥,繼續前進,用他驚人的軍事天賦,戰勝了他的那個時代裏的無數厲害角色:陳友諒、張士誠、王保保……最後建立起了新的龐大帝國明朝。朱元璋最令我佩服的一點是他幾乎是赤手空拳、單槍匹馬憑藉着自己的勇氣和決心打下了天下的。

讀完了第一部後,我沉思了一會兒:是的,誰會想到幾十年前的那個衣衫襤褸、沿街乞討的乞丐,幾十年後會成為一個大帝國的統治者。命運之神其實並不存在,他不會將什麼寶劍和鑰匙交給一個乞丐,在那絕望的日子裏,並沒有人去同情和可憐這個人,他的一切都是靠自己努力爭取來的。

我覺得從朱元璋身上可以告訴我們,堅強的意志和決心可以戰勝一切困難,執着的信念和無畏的心靈才是最強大的武器。我要擁有這個武器。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 篇13

當年由於老師要求我們去看一下關於歷史的書籍並記錄下自己的讀後感,我才開始接觸到這本書,誰知一看便欲罷不能。這套書給我的讀後感是,作者用幽默的語言,帶着或是旁觀者分析的角度,或是主角的思想活動的角度,慢慢的一步步的帶着我們揭開明朝歷史的神祕面紗。

在他的書裏,那些皇帝不只是冷酷和高高在上,他們的脆弱,他們的愛恨情仇,都能夠觸動到讀者的內心,讓我們真真切切感受到處在至尊位置上的身不由己。而作者全文除了介紹歷史,還穿插着他對一些歷史事件的分析在裏頭,並且用那些貼近我們生活的淺顯易懂的道理,分析這那些看似高深的歷史意圖。

比如,作者在寫到朱元璋那一本書的時候,説朱元璋選擇了建立王朝。其實就像是經營企業,不過是一攤更大的生意。只要你成功了,就可以肆意的收別人的錢,可以説是無本生意。這就是從古至今吸引眾多人起義的原因。那是多麼通俗易懂的解釋,多麼與眾不同的觀點,那些起義之人,或許像是我們歷史書中説的,他們飽受了壓迫,在走投無路下選擇了起義,但誰又能夠排除他們起義背後也有着利益的趨勢呢?作者就會通過新的角度給我們打開另一扇瞭解歷史的大門。

所以,沒事的時候可以去找下這本書看下,相信你看完之後能夠學會用更多的角度去看待歷史。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 篇14

看了快兩個月,見證了明朝的興盛衰亡。興於朱元璋,盛於朱棣,衰於天啟,亡於崇禎。教科書上幾章節的背後,是錯綜複雜的故事。

看完後更加理解“權利”這一場遊戲,不僅僅存在於明朝,有政權的地方,就有權利的遊戲。一切的鬥爭,歸根到底都是權利的鬥爭。在這場遊戲中,只有冠軍,沒有亞軍。勝者恰當使用權利,則國興,反之濫用,則國衰。而前後者的區別,是本身對權利慾望的控制。在這場遊戲中,產生了兩種人,能臣、奸臣。但歷史上還有第三種人——聖人。像王守仁這種“心如止水者,雖繁華紛擾之世間紅塵,已然空無一物。”明朝雖已成歷史,但心學飄洋過海,仍流傳至今。

明朝後面崇禎時期,感覺挺心累,明朝氣數已盡,爛攤子太爛,儘管崇禎想做點什麼力挽狂瀾,但終究也因天災人禍,內憂外患,在第17個年頭走向了滅亡。

站在今天看500年前明朝那些事,明朝前中期固然強盛,有鄭和下西洋、威震四方領先世界。但誰能想到大明王朝也就經歷了300年,後來清朝更是嚴重落後於世界。站在500年後的未來看現在,此時有如大明前期的崛起,但未來又會是怎樣的?只有歷史才有答案。在歷史長河中,皇帝也只是一個小小的角色,於個人而言,如書中最後所講,成功只有一個——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人生。足矣。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 篇15

鴻篇鉅著,如雷貫耳。很早時候就知道這本書,可是一直沒有拿起來看,主要是膽小,九十多萬字一本書,真的沒有勇氣翻開來看。可是終究還是沒忍住,翻開了,因為這本書鼎鼎大名、名不虛傳,因為《萬曆十五年》沒讓我看過癮。

一路看來,嘻嘻哈哈、嬉笑怒罵,這確是一本好書,喜、怒、憂、思、悲、恐、驚,眼、耳、鼻、舌、身、意,這所謂的七情六慾的生活氣息始終伴隨左右;一路看來,不得不感慨,高人呀,作者真是高人,用通俗易懂的小説手法為讀者講述了一部完整的明朝通史,有時候我就在想,如果當年我的歷史老師也用這種手法給我們解讀歷史,我會不會更加迷戀歷史呢?一路看來,在暢遊歷史長河的過程中,時不時的驚歎作者的博學多才,古今中外、古往今來、天上地下、包羅萬象的知識浸潤其中,無聲無息之間讓讀者增長知識,這,就是一本書最大的價值所在吧。

古話説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所謂的史,就是歷史,就是過去的事。通過讀史,你會驚奇的發現,歷史是驚人相似、驚人殘酷,歷朝歷代,無論多牛的人物出現,無論他有多麼才華橫溢、勤奮努力,歷史的輪迴永遠不會因他而變。春來秋去,寒來暑往,興衰輪迴,亙古不變,變的只是演員、道具、場景、過程。

一本好書,一本值得鑽研的好書。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 篇16

只見那人,勒住馬頭,迎着落日的最後一縷陽光,向壯美河山投下最後的一瞥,仰天長笑:我本淮右布衣,江山於我何加焉!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朱元璋崩,年七十一。大明史上的第一幕完美謝場。

在當年明月的筆下,我認識了很多人,領悟了很多道理。

瘦弱的于謙教會我:秉持着信念的軍隊不會畏懼任何敵人,是不可戰勝的!他的手下敗將也先讓我知曉:挑起戰爭的侵略者終歸會失敗。狡詐的嚴嵩的成功史也讓我明白:無論何時何地,在最終勝負顯現之前,絕不能壓上所有的籌碼。鄭和七次下西洋讓我深深感悟: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朱重八的逆襲記讓我曉得:平靜的湖面,練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環境,造不出時代的.偉人。讓朱棣吃了不少虧的弱書生鐵鉉用命教我感知:人要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人生。

歷史是什麼?歷史是殘台斷瓦、古廟荒冢,是發黃的書卷,是宮廷中永無止盡的爾虞我詐,勾心鬥角,爭寵奪名……

在漫漫歷史長河中,卻也雋永着幾絲清流——穿越那被仇恨、偏見糾纏不清的歲月,在被俘虜的朱祁鎮與伯顏帖木兒之間,我看到的是真摯無私的友情!在萬貴妃大權獨攬的情況下,我卻看到了:最底層的人們放棄私慾和陰謀,保守祕密。也正是他們,大明史的歷程得以延續,大明史上才能有得朱佑樘的輝煌統治。欺騙,背叛,惡毒的人心,歹毒的計謀,善良的靈魂,這些一絲一縷的交織着,錯雜着,在一切鬥爭都塵埃落定後,只見朱見深衣袖一揮,算了,饒恕了他們吧。這一次,不再是軟弱,而是“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以前總認為,不為五斗米折腰,剛正不阿的人,才是正人君子,那是值得敬佩的人。現如今卻發現,能夠為了天下,為了他人站在風口浪尖被人戳着脊樑骨也在所不惜的人,才是好人,才是真正的君子。“封侯非我願,但願海波平”的戚繼光是英雄,堅守心中的善意而敢於挑戰權貴的一位為皇帝梳頭的太監,我認為也是英雄。沒有青史留名又如何?我已不負天下!不負自己的初心!此生已足矣。

讀完這套書後,那些偉人的身影又不斷的出現在眼前,當年權傾天下的人物,今安在哉?明朝三才子之一楊慎的詩句在我耳邊迴響: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古今多少事,豈付笑談中!無論他們的是與非,對英雄悲壯的謳歌,是對英雄的禮讚!(熊紫丹)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 篇17

這個暑假,沒有出遠門,因為我覺得最具有意義的事應該是看書。我很喜歡歷史,對歷史知識很有興趣,所以常常看歷史書,而讓我記憶最深的便是《明朝那些事兒》。

這本書雖然寫得不像《新月集》那樣優美,也不如《綠山牆的安妮》那樣有童趣,但作者能夠立足古籍、博引旁證,並以一個當代人的視野和思維,作了輕鬆與調侃的剖析,給人以清新的啟迪和快樂,給我於一種跨越時空隧道的飄然,讓我彷彿回到了1368年-1644年的那段紛飛的時光,看到了643年前的又一個平民皇帝,是怎樣開啟了大明江山的精彩“元章”。

在《明朝那些事兒》裏,我最愛看第一章。本章描寫的是三位皇帝:從和尚到皇帝的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大兒子朱標的兒子朱允炆,以及朱元璋的四兒子燕王朱棣。本章先是講朱元璋怎樣擊敗他的對手,當上皇帝。朱元璋出生於農民家裏,父母去世後,當了一個敲鐘的和尚,後來天下大亂,他聽了好友湯和的建議,當了義軍將領郭子興的隨從,慢慢升了官,卻被郭子興趕走,他只好四處招兵買馬,對抗元軍,打下了大都市應天(南京),作為根據地,並與旁邊的一些義軍明爭暗鬥。最後在一次決定性的戰役中,敵人兵臨城下,要殺朱元璋,他憑自己的耐力保住了應天,並一路反擊,在鄱陽湖徹底擊敗了西邊的陳友諒,並迅速解決南邊的張士誠,掃平了中原,擊敗了強將王保保,並把元軍驅逐出境,還把朝鮮拿了下來。但這個朱元璋是個暴躁的人,動不動就殺人,一開始馬皇后在世,赦免了很多無辜的人,後來的胡惟庸案、空印案、郭恆案和藍玉案,殺死了幾十萬文武百官,殺得朝廷上下雞犬不寧,再無能臣了。

朱元璋死後,朱允炆繼位,或許是DNA的搗鼓,小炆單單秉承了其爺爺的殺戮基因,為了保權,對叔輩趕盡殺絕,只剩下裝瘋賣傻的朱棣了,而朱棣才是集朱家帝王之優勝基因的大家,也是將明朝推到了歷史的巔峯最偉大的皇帝,當您翻過有關朱棣之後的歷史,剩下明朝還真的滿目酸楚,留下絲絲遺憾,也就那麼回事,不看也罷……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 篇18

最近,我閲讀了《明朝那些事兒》這本書,作者風趣幽默的話語令我十分喜愛這部書。作者對人物的刻畫入木三分,對鬥爭的描述淋漓盡致,對情節的把握爐火純青,真的很令我欽佩。在書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朱元璋了,一個出身於農民世家的人,竟然能成功當上皇帝。

朱元璋小時候深受元朝的腐敗統治之苦,家中十分貧苦,在中國歷史上的皇帝中,大概是唯一的一無所有的貧農,是經過造反才擁有了天下。放牛、做乞丐、做和尚、造反、做皇帝,一份十分簡單的簡歷。沒受過教育,卻能直接帶領千軍萬馬爭奪王位,是個軍事天才,也是個人事管理天才。對於這種情景,我有自我的看法:平靜的湖面,練不出不畏風浪的水手;安逸的環境,造不出時代的偉人;寧靜的世界,找不出真正的英雄,朱元璋就是在如此惡劣的情景下,成為一個偉大的霸主。正是青少年時期的艱苦經歷磨鍊了朱元璋,使他變得老成而有心計。

朱元璋最令我佩服的是他的各種本領:果斷、讓朱元璋能在危險的情景下做出最正確的確定;堅持、能讓他在僵持時打破僵局;冷靜、能讓他有準確的策略。這三樣寶物、合起來,能讓你在戰場上完美地指揮出應敵的方法,假如任何事中,都具備果斷、冷靜和堅持會讓你在困境中發現機會。在這三個本領前,相信無論怎樣的困難都回迎刃而解,最終將登上成功的彼岸。

朱元璋還教會了我自信,他以往説過“我相信我是對的”。在通往勝利之門的路上,你會撿到很多鑰匙,這些鑰匙有的古色古香,有的金光閃閃,但僅有一把才能打開那扇勝利之門。當你引領大軍作戰,當百萬生靈的一切掌握在你的手中,當你僅有一次嘗試的機會,沒有多少人能不緊張,而在戰爭中,僅有一個時機是最適合的,如果失敗了,你將失去一切。但朱元璋卻在關鍵時刻毫不緊張,他相信了自我的決定,是自信,使他一步一步地走向皇位。

讀一本好書就像和一個高尚的人説話,我讀了《明朝那些事兒》後,朱元璋成為了我生活中的教師,他教會了我果斷、冷靜、堅持、自信等等必會的本領,他彷彿和我説:亂世之中本身是沒有天才,但只要有了各種本領,你就是必須會成功,本領能助你登上成功的高峯。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 篇19

這個暑假,除了老師推薦給我們的書,我還讀了一本很有名的作品大名鼎鼎的《明朝那些事兒》。

這本書呢,是當年明月寫的,主要概括了從元朝末年到清朝初年的事情。全套書一共分了九本,書中有很多思維導圖,方便讀者理解。我目前看過來,分別有朱元璋,朱棣,朱厚熜(嘉靖)是幾乎一人一本的。

明朝算得上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一個朝代了,在明朝,火器(當時稱為火銃),這個跨越時代的武器,首次走上了戰場的舞台;為了對付倭寇(日本人),戚繼光等名將上戰場,創立了鴛鴦陣,並保住了大明的江山;但是明朝卻成了最後一個由漢族統一的朝代,並且國力越來越向下摔落。

在明朝16名皇帝當中,我比較佩服朱元璋和朱棣。朱元璋,與元軍大幹了一架,並取得了勝利,又打敗了陳友諒,統一了中華的江山,建立了新的王朝大明帝國。

而朱棣呢?他為了自己的皇帝夢,去攻打首都南京,進入城中去,卻不見皇帝身影,並派人尋找,後來有了鄭和下西洋,為世界的航海,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把首都遷到了北京,為現在的首都做好了基礎

總之看着這本書,就好像走過了明朝那300多年的歷史,知道了各位皇帝的辛勤付出,與這個王朝的興盛與衰亡

我愛這本書,也愛整個明朝。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 篇20

一本書是作者精神的底藴;一本書是作者思維深處的體現;一本書是作者世界觀的表達。

我很喜歡讀一本書,書名叫做《明朝那些事兒》,作者是當年明月。

《明朝那些事兒》共七冊,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於明朝的一些事情,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並加入了小説的筆法,對明朝十七帝和其它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着墨最多,並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了倫道德的演繹。

當我的父親把全套的《明朝那些事兒》買回來,我第一次接觸《明朝那些事兒》的時候,我就被它徹徹底底地迷住了。很久都沒有讀到這樣的歷史好書了,以往我讀過的歷史書幾乎都是流水帳,而《明朝那些事兒》則不同,除了歷史還有心理。在輕鬆幽默時,它讓我捧腹大笑:在嚴肅莊重時,它也同樣能夠震撼每一位讀者的心,這就是《明朝那些事兒》,一本好看的歷史。

我對這本書能算是愛不釋手了,只要眼睛沒有重要任務,就得看此書。坐在車上認真看:曬太陽時仔細看:卷在被窩裏偷偷看。那段看“明朝那些事兒”那段時間,我的眼睛就得一天忙到晚,做夢時也得看這本書,除了做作業,看馬路,我的眼睛就得別無選擇——看《明朝那些事兒》。

而我們更應該注重的也許並非是《明朝那些事兒》這本書,而是它的作者——當年明月。當年明月喜歡歷史,併為自己的愛好付出了努力,在網絡上開始編寫這本書並堅持不懈,而且將自己的理解與思想加入,這是其它歷史書不具備的,因為有興趣,有興趣而且還能深入大量歷史資料,能在紛亂的歷史資料里加入自己的理性分析且能將自己的理解滲入書中,《明朝那些事兒》就有了自己的獨特性,我想然後才有數百萬計的讀者捧場,編為書籍,銷量超過五百萬冊,成為三十年來最暢銷的史學讀本。

我們也去試試實現自己的夢想,我們為自己的興趣努力,不要讓興趣浮於表面,深入的沉浸到興趣中,其中必然有寂寞和一般人認為的痛苦,但只要能做到他人做不到的,能做到那個在我們眼中遙不可及的夢想。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 篇21

《明朝那些事兒》是由當年明月寫的,由中國友誼公司出版。這套書共有七本,主要講了明朝從朱元璋開始直至滅亡的故事。詳細寫了各個時代官僚為了權利的鬥爭與陰謀,讓人身臨其境,回味無窮。我只要一拿起它就不想再放下,讀了還想再讀,經過長時間的閲讀,我已經對明朝歷史瞭解得一清二楚。

我剛接觸這本書時,我就被作者的幽默的語言和極好的文采給吸引住了,這本書既沒有像以前看過的歷史書那樣古板,卻有那麼多的歷史知識,我想:寫出如此好的文章的人,一定是個大作家,要不然怎能寫出這麼好的文章呢?我最喜歡這套書的第三本,這本書裏我最喜歡和最佩服的人物是王守仁。王守仁的父親王華是當科狀元,望子成龍,自然而然王華希望王守仁也像他一樣參加科舉考試,然後拿個功名當個官,過着安閒日子。

而王守仁卻不這麼想,他想學習兵法,為國效力。可他爸爸不準,必須要他考科舉,要不不准他亂來。最後王守仁考上了舉人,當了一個小官,可遭人陷害,被髮配到貴州龍場當驛丞,他在那裏經受了許多苦難,最後修成了正果,創造了哲門派——心學。這使得王守仁被人稱為四大家:哲學家、軍事家、政治家……還與孔子、孟子齊名。這一點更讓我無比佩服。因為王守仁在貴州龍場的艱苦經歷打動了我。當時貴州屬於是荒山野嶺,把官員發配到哪裏純粹是受罪,但王守仁他不放棄,在那片荒山裏開拓出了新天地。

我的感受是:若是一般官員被髮配到了那裏,第一反應是到處找人送錢,拉關係,但願別去那個鬼地方,而王守仁他不畏辛苦,在那裏辛勤工作,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於是我便定下目標,向王守仁學習,學習他堅持不懈,成為一個像他一樣的人!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 篇22

我一口氣讀完《明朝那些事兒六》,有感而發,不吐不快。

明六主要是寫了張居正死後,萬曆十年(1582)至天啟六年(1626)朝廷中發生的政治、權利爭鬥,邊界的入侵,百姓的生活。主要描寫了東林黨的崛起和覆滅,魏忠賢的陰謀及勢力的擴張,努爾哈赤的強大和對明朝的入侵,最後以袁崇煥領導的艱苦卓絕的寧遠大捷和努爾哈赤的死亡作為結局。

明六已經是才子當年明月的第六部作品了,風格不改,幽默、耍寶、充滿智慧,雖然已經沒有初次拜讀明一的驚豔,沒有其後五部的歎為觀止,但是出於對明朝系列發自肺腑的喜愛,還是對明六充滿讚賞,對作者充滿欽佩。

讀完明六,相比前五部,感覺能讓人記住的可圈可點、才華橫溢、名垂千古的名臣、名將明顯少了,不是作者的寫作枯竭,而是真的沒有了,明末那些像楊一清、李東陽、徐階、張居正等那些很牛很牛的人死光了,接班人要麼是天資平庸要麼歷練尚淺,況且朝廷面臨前所未有的黑暗:作為老闆的能力太差,奸佞魏忠賢等的素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空前絕後的低。沒有很牛很牛的能力,想在這樣一個亂七八糟、妖風肆虐、黑暗無比的時代明哲保身、肩負重任,幾乎,是不可能的。

天啟年間,太亂。書中的幾句對現實的細節描寫真的讓我毛骨悚然:某財主故意殺人,七品縣官判其死罪,財主找關係,此人是魏忠賢之流,索要一萬兩,財主予之,附加條件因知縣判刑,殺知縣允沒有天理了。慶幸自己沒活在那個時候。雖然沒有可圈可點的人物,還是被一個天資平凡的人感動了。楊漣,他是一個純粹的人,一個偉大的人,一個值得名垂千古、載入史冊的人,當我看到黑暗中死囚楊漣的絕密遺書和絕筆還有素不相識、文化水平不高、道德水平未必好的監獄看守不顧生死、不顧地獄的折磨留存,尋找機會昭示天下的時候,我真的流淚了,我知道不管多殘酷,高尚的操守終能喚醒良知!

讀完這本書,我感悟良多,如果是我,出於黑暗的天啟年間,若身居高位,我是選擇尚有操守和良知的東林,還是明哲保身的沉默?面對天啟年間權監魏忠賢不顧家國天下,任人投靠即給官給權的拉攏與誘惑,我想,能直面魏忠賢的東林黨人,即便有很多缺點,也可稱作不朽,因為,他們尚存良知,尚悲天下!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 篇23

趁今年寒假有空餘的時間,我又捧起了講述明史的書《明朝那些事兒》。

這本書開頭主要講述的是自幼是農民出身的朱元璋因為忍受不了元朝的統治,先是出家做了和尚,後被人誣陷説他要起義,被迫投靠了當時的起義隊伍。慢慢的,他在軍事方面的才能漸漸顯露了出來,他先是打敗了其他比他強的起義隊伍,後又經過與元的數十年的征戰,最後趕走了元朝的皇帝,統一了中國。

在這本書中,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個。嘴臉醜惡的小人,一個個專治奪權的宦官,一個個見利忘義的奸臣,當然更看到了捨生取義的將領,還有獨守正道的孤膽英雄。讀完了這本書,回過頭來想想,才發現自己從書中看到了好多的改變,人的改變,物的改變,環境的改變……而這些改變都是因“利益”起,兄弟互相殘殺,父子反目成仇,將好好的一代王朝攪和的烏煙瘴氣,不都是因“利益”而起的嗎?

在這本書的。末尾我看到了一句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這一生是我想。鐵線正是靠着對國家熱愛的心和隨時準備為國家獻身的信仰而活着的吧。我們要想成為像他們那樣的人,就必須樹立我們人生的目標,只有準確地認識到我們每時每刻應該做什麼,應該怎麼做,才是正確的。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 篇24

《明朝那些事兒》,由當年明月創作的史學小説,敍述了百餘年前曾經鼎盛一時的明王朝種種的血雨腥風。

當歷史老師第一次向我介紹它的時候,我便愛上了這本勾人心絃的小説,我一直為它牽掛。一次偶然,我同學在書城裏發現了它,把它收入囊中。一天後,她將它帶到了我的面前,我興奮不已!喊着求着的,才好不容易把它借了過來。那一晚上,我都是興致盎然的讀着它。它在我心裏早已不是一本普通的書了,而更像是我的一個朋友,他孜孜不倦的和我探索着明朝的過往煙雲。

當年明月不愧於他的那些頭銜榮耀,他是真正做到了把枯燥的史實寫成了故事,讓不懂歷史的人看了都能懂的故事。我仔細地看着他寫出來的字裏行間,每次有歷史邏輯的時候,他都要向人們解釋明白,這些話語雖然淺顯易懂,但這才是最難得的,我彷彿看到了他在思索表達方式時那眉頭緊皺、處處堪憂的樣子。很明顯這本書證明他想通了,他頓悟了——其實,小説不需要華麗的修飾詞,也不是寫給某個人看的,它是給予每個人的,每個熱愛它併為之着迷的追求者的。

只有大眾的熱愛,才能使它成名,才能使當年明月成功!當一個想要服務大眾的人明白這些道理了之後,他就可能成功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02rm3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