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老師怎樣和學生説話》讀後感1000字(通用10篇)

《老師怎樣和學生説話》讀後感1000字(通用10篇)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老師怎樣和學生説話》讀後感1000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老師怎樣和學生説話》讀後感1000字(通用10篇)

《老師怎樣和學生説話》讀後感1000字 篇1

起飛的時候,我們期待着飛往一個熱帶的島嶼,卻不幸降落在冰冷的北極。我們本來期待着燦爛的陽光,卻出乎意料的遭遇了北極漫長而嚴寒的冬天。看見《老師怎樣和學生説話》中老師的自白,我對這本書產生了感情上的共鳴每當教學中出現問題的時候,圖書館裏的所有理論都成了毫無價值的東西,而在讀過《老師怎樣和學生説話》這本書之後,帶給我極大的啟發和深深的感觸。這是一本值得所有老師深刻反省並掩卷沉思的好書。吉諾特博士把教育心理學理論轉變為大量幽默而富有人情味的短劇、對話和故事情節,告訴老師應該如何摒棄拒絕性的語言,轉而使用新的能被接納的語言,向我們充分介紹瞭如何應用語言交流來創造信任和愉悦的氣氛,也為我們提供了同孩子進行交流的方法和技巧,幫助我們正確處理孩子的學習、心理等問題,教育孩子健康成長。

一、公平對待每一個孩子,必須承認,孩子之間的差距是存在的。

根本無法要求每一個孩子都達到你心目中的高度。然而每個孩子肯定有其長處所在。我們往往會忽視這點。教育不應該僅僅是培養高分數、獲獎多的孩子,更應該充分利用教師搭建的舞台,讓每一個孩子都有在這舞台演出的機會。

二、只需要解決當下的問題,很多時候我會想得很遠,説得太大。

吉諾特在作品中強調必須“就事論事”然後才能解決問題,想辦法把當前存在的問題處理好,這樣才能讓孩子有思索的空間,改變的機會。如果把事情扯得太遠,或許自己是好心,但孩子卻不這麼想,會覺得你羅嗦,煩瑣而於事無補。

三、温和着憤怒,每一個在一線的教育工作者都或多或少都遇到這樣的事情:

某個孩子同一個錯誤連續犯,通過幾次談話絲毫沒有改變。粗暴的批評往往是火上澆油,我們確實很憤怒,但我們這個時候更需要冷靜,可以表達自己的憤怒,但不能帶有侮辱和攻擊性的語言。

四、即使只是一個讚許的眼神,成功和進步總是讓人喜悦的。

在合適的時候不要吝嗇我們的讚美之詞,合理的讚揚會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創造力。每天一點小小的進步,匯聚起來就是大成。永遠讚揚要比批評多,讓孩子在讚許的眼光裏不斷取得新的突破。在他成長的同時積累了這點點滴滴的欣賞,還怕孩子無法面隊將來遇到的困難嗎?

《老師和學生怎樣説話》一書還有許許多多我們常常會忽視的教育教學方法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同時我們身邊的同事也有許多好的方法值得我們不斷學習和總結。把愛交給孩子,讓夢想在校園綻放。

《老師怎樣和學生説話》讀後感1000字 篇2

剛拿到這本書的時候,就被它的書名深深地吸引了我的眼球。因為老師每天都要與學生接觸、交流,那麼老師的語言是多麼重要。它可以成為師生建立良好關係的橋樑,它也可以成為師生之間的戰爭導火索。因而我選擇了這本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家海姆。吉諾特博士的著作《老師怎樣和學生説話》進行閲讀學習。

這本書中寫了有關老師和孩子之間的交流場景,而且都用了短劇的形式來加以描述。通過這種形象生動的案例,讓我們從中領會到交流的原則。面對不同的學生和不同的情況,老師都應該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地靈活對待。在對話中傳達出對孩子的尊重和理解。

現在中國的教育正處在教育的變革之中,對教師的要求更高了。家長對教師的期望也更高,學生也更需要教師的尊重和理解。教師的關懷、理解都要通過語言傳達給學生。而我們教師在平常的教學工作中,往往會以説教法為主進行交流溝通,對於學生所犯的錯誤會直接訓斥。實踐告訴我們,其實這種做法沒有多大的效果,對於大的孩子而言反而會產生負面的情緒。然而在我迷茫困惑之際,閲讀了《老師怎樣和學生説話》這本書。從這本書中我學習到了最佳的教師表現不是對學生訓話,他們從不對孩子講大道理,他們不讓孩子有罪惡感,也不要求孩子做出什麼保證。他們不對教室裏的日常小事追根究底,也不對孩子的過去和遙遠的未來憂心忡忡。他們只着手處理現在的事,只有做好現在的事才能把所有的事做好!對他們來説,最重要的是此時此地有一個孩子需要幫助。通過關心、安慰、同情、藝術技巧等方式來表現。通過恰當的交流,孩子對教師的信任是可以逐漸激發和培養的,這樣可以使孩子健康的成長,同時也可以使孩子對自身內心世界的信任建立起來。教師在與學生交流中表揚是經常用的方法,在這本書中介紹表揚的藝術,它建議我們教師要使用建設性的表揚,那就是描述孩子的努力和成就以及我們的感覺,千萬不要評價判斷孩子的性格和品行。我們應該讓孩子自己做出對自己的評價。

在教育教學中離不開常規管理,我們通常在常規管理中責罰孩子。這種處罰只會使孩子發怒並且不聽教誨,令孩子心懷怨恨,甚至產生報復的念頭。這樣孩子是沒有心情和時間去讀書的。在常規管理的實踐中,我們需要避免造成孩子的怨恨,努力激發孩子的自尊。讓孩子的學習有安全感,即使學習失敗了也不怕,只要消除孩子的恐懼就能引得孩子躍躍欲試,鼓勵孩子勇於學習。

總之,通過閲讀《老師怎樣和學生説話》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有種頓然大悟的感覺!

《老師怎樣和學生説話》讀後感1000字 篇3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而傳道,授業,解惑都需要教師運用“説話”去實現。教師,從某種程度上説,就是一種“説話”的職業。蘇霍姆林斯基曾説:“教師的語言是一種什麼也代替不了的影響學生心靈的工具,教育的藝術首先包括説話的藝術。”因此,作為一個天天和學生打交道的老師來説,掌握説話的藝術顯得尤為重要。最近,我閲讀了《老師怎樣和學生説話》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了自己,並發現了自身的諸多不足。掩卷沉思,感慨良多,腦子一直出現了這樣幾個詞:尊重、激勵、期待、耐心。

尊重

人與人之間需要尊重,師生之間同樣如此。教師與學生談話要維護學生的自尊心,教育的核心,就本質來説在於讓學生始終體驗到自己的尊嚴感。教育家愛默生説:“教育成功的祕密在於尊重學生。”因此,我們在做學生工作時,應該採取平等、關心、愛護的態度,而不是簡單、粗暴,甚至諷刺、嘲笑、訓斥、體罰。教師氣量如海、大度待人,不僅可以避免矛盾激化,還會隨時間的推移,去改變對方的'態度。

激勵

“使一個人發揮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讚賞和鼓勵。”“人的內心深處都有渴望別人賞識的需要”。激勵,是教師對學生經常採用的一種教育方式。激勵藝術是一項重要的教育藝術。運用好激勵這一教育方式,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探求新的知識,大膽地進行創造性思維,頑強地克服各種困難,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實現目標。

期待

傳説古希臘有一個雕塑家叫皮格馬利翁,有一次他雕刻少女塑像。在雕塑過程中,他對這尊塑像產生了深深的愛情,誠之所至,金石為開。他的真誠願望終於感動了愛神,塑像變成了真人。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真誠熱烈的期望必然會產生良好的效果。在我們的教育工作中,我深深地體會到:期待是一種教育力量,如果教師能對學生寄予真誠的期望,那麼,對學生在接受教育教學中的進步必有裨益。

耐心

愛好學生容易,愛差學生難。尤其是當我們在一個後進生身上費盡心思卻老是出現反覆或者明知故犯屢教不改的時候,我們很容易對學生散失信心。而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對學生有沒有耐心或具有耐心的程度怎樣,能如實地反映出一個教師自我修養的程度。因此,我們在面對千差萬別、性格各異的學生的時候需要有足夠的耐心,要學會等待。教育就是要不拋棄、不放棄。這是我們老師的一種責任,是一種胸懷,更是一種美德、教育不是萬能的,但我們都該努力地使自己有所作為!

雖然《老師怎樣和學生説話》這本書讀完了,但是我覺得我還沒有讀完,裏面鮮明的案例,還有那些深刻的道理,不得不讓我一輩子去讀,去體會,也讓我不得不一次次的問自己,該怎樣和學生説話?怎樣做一個合格的人民教師?

《老師怎樣和學生説話》讀後感1000字 篇4

我們每天都在和學生打交道,因此掌握和學生説話的技巧,跟學生進行有效地溝通就顯得十分必要。但事實上,有些時候我們會被學生的情緒所左右,而説一些不得體的話語,引起學生的反感。事後靜下心來,覺得自己很幼稚,不夠成熟。但如何避免這類事情的發生,始終沒有很好的解決辦法。

就在今年暑假,校長推薦了一本不錯的書,名字叫《老師怎樣和學生説話》,我從中找到了答案。這本書的一大特點就是通過一個個生動的小故事闡述每個觀點。有些故事就像發生在自己身邊,讀起來很親切,有些觀點也很新穎,很實用。

就拿書中的這段話來説,“老師有得天獨厚的機會來消除學生在幼年時代所受的不良影響。他們可以影響到孩子的人生是變得更好還是更壞。成長的經歷鑄就了孩子的性格和命運,父母在其中扮演了關鍵的角色,老師也有着重要的影響。他們和父母一樣,也能夠打開或者關閉孩子的心靈之門。”可見,老師的言行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

俗話説“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半句六月寒”,作為教師,我們沒有任何理由用冰冷的言語踐踏孩子的自尊,泯滅孩子的心靈,那將是無法饒恕的錯誤。我們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我會怎樣做呢?

我們要像陽光、雨露般滋潤孩子的心靈,給他們以温暖、關懷、同情、理解、尊重,使他們形成健全的人格,不枉“教師”這一光榮稱號。

書中的一些理念潛移默化的影響了我處理學生問題的方式、方法,使問題的解決更科學、更有實效性。就拿兩個學生打鬧一事來説吧。有天課下,張家續和韓繼開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起爭執,互相指責。要是放在以前,我肯定要調查個水落石出,然後批評教育一番。估計要一兩節課才能解決問題。而這一兩節課卻能做一些更有意義、有價值的事情。於是,我把他們分開教育,對他們分別説了同樣的話:“今天老師不想追究是他先和你鬧,還是你先和他鬧,總之,你倆這樣無休止的指責是不對的。我們要做的是管好自己,和同學和睦相處。你説對嗎?”他們認同了我的觀點,事情就這樣輕鬆解決了。就像書中所説,只要不影響學生的品行與修養,就“不對教室裏的日常小事追根究地”。我們要藝術的處理髮生在教室裏的瑣碎事件。

恰當的溝通是直達孩子內心最快捷的方式,能使孩子信任的將手交給我們扶持。

《老師怎樣和學生説話》讀後感1000字 篇5

終於讀完了《老師怎樣和學生説話》,我被震撼了。這本書中,滲透了作者強烈的情感:要關注孩子,關愛孩子,從説話的細節做起,要尊重人性,我們教師責任感是來自我們心底的愛——對人類的愛,對孩子的愛。

“我惶恐地意識到,我成了教室裏的一個決定性因素,我個人的方法可以創造出教室裏的情境,我個人的情緒也可以左右教室裏的氣氛。作為一位老師,我擁有巨大的力量來讓孩子們過得痛苦或者歡樂。我可以成為折磨孩子的工具,也可以成為鼓舞孩子的火花,我可以帶給他們羞辱或者開心,也可以帶給他們傷害或者拯救。在所有的情況下,一次危機是驟然升級還是逐步化解,一個孩子是獲得進步還是日益墮落,我的態度都有着重要的影響。”回想我們曾經因為學生拖欠作業而火冒三丈,回想自己平時也許不經意的話語曾傷害過學生,而我們卻毫不知覺……回想起考試前班上一個小東西調皮地跟我説:“老師,我喜歡看見你的酒窩,要是你能像從前一樣多點smile,那就太好了!”我汗顏!

書中作者用很直白的方法告訴我們,老師在孩子人生中的重要地位: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老師。老師要清醒地看到自己的獨特功能,對孩子的教育是對愛的傳遞,職業的責任感是保證這種傳遞最有效的基本措施。這讓我想起了《窗邊的小豆豆》一書中有這樣一段描寫:大家來到校園後,校長説:“怎麼樣?都準備好了嗎?這次可是又坐火車又坐船呢?大家千萬注意不要走丟啦!好,出發!”

校長就這麼輕鬆的説了幾句就讓學生出發了,而且路上顯得異常的安靜,不像我們平時要到什麼地方去的時候,需要這個領導講,那個領導講,還要幾個老師包一個班級等等。書中是這樣解釋的:“巴學園的同學們從來沒有人教過他們什麼”走路上要整整齊齊排成一行“,”什麼是在電車裏要安靜“,或者什麼”吃剩下的食物不要隨便亂扔“啦等等。一些良好的品德和作風,例如:見到比自己小或者體弱的人就推推撞撞,甚至欺負人家是可恥的;看到不整潔的地方就要隨手打掃乾淨,儘量不要給別人添麻煩等等,都是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覺中滲入孩子們心靈中去的。”

看來對孩子們的好習慣養成真的不是用“説叫”和“管教”能奏效的。我們平時除了大堆的説叫,讓孩子們煩透了,就是用強制的手段——卡學生。把一個個活蹦亂跳的孩子,限制得和木頭人似的。我們看到現在的報紙上又不斷的出現了一些令人痛心疾首的事情。就如:某某學校的學生又把老師給殺了,某某學校的學生把退休的反聘的老教師羞辱了一番……這些都是上了報紙的,而那些還沒有透露出來的就更多了。我們的教師是不是應該反思我們的教育方法?我們的家長是不是也應該反思我們的教子方法了?

當然從大環境看,這不是某一個學校的問題,更不是社會上所説的教師素質底下等等簡單問題所能解釋得了的,我們要反思我們的整個教育,反思我們的教育觀念。

我現在越來越懷疑學生的思想品德是不是靠每週上兩節“品德與生活”課就行了呢?或者讓每一科的老師在教他們的課時都給學生們滲透“思想教育”就可以教育好學生了?教數學的我們經常在為難,怎麼了?因為1+1=2、什麼是三角形和學生的思想品德很難掛起鈎來啊!既是這樣能教育好,那學生們天天在“矛盾”教育的環境中,也不可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什麼是“矛盾”教育呢?這是我暫且用的一個説法,實際就是:我們的報紙廣播電視,天天在喊“要給學生減輕負擔,不允許給學生補課”,規定了一二年級學生不允許留書面作業,可我們又是怎麼做呢?學校在查我們的作業完成情況,而我們得給學生講了很多無奈:兩套書即使是在選做,光在校的時間也還是不能完成的,這樣的“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教育學生,我真的在擔心我們的孩子們是在接受“教育”還是在接受“教唆”?怪老師嗎?老師喊冤枉。那是要怪誰呢?答曰:不知道。

《老師怎樣和學生説話》讀後感1000字 篇6

這段時間看了書中的鼓勵的故事,鼓勵的故事裏面有一個案例,重視解題的過程。他是這樣説的:要誘導孩子學習,就必須和重視答案一樣,重視解題的過程。我想,每位老師都知道了解題過程的重要性,但若出現一個小時候的牛頓呢,你會怎麼辦啊?

六歲的牛頓是這樣做黑板上的題目的:8-4=8,7-3=7,6-2=6

看到這樣的答案,你會怎樣呢?你會生氣嗎,置之不理或一帶而過?你當時的做法會不會像牛頓的老師一樣,看了牛頓的作業一句批評的話也不説,而是問牛頓:“你是怎麼解出這個答案的?我對你解題的答案很感興趣。”原來牛頓是這樣理解的:8-4中劃掉4,還剩下8;7-3中劃掉3,還剩下7;6-2中劃掉2,還剩下6。牛頓的老師對這新鮮的解釋報以微笑,這個解釋讓她瞭解到:牛頓看來只是從形式上理解了算術題,他需要在算數的抽象和象徵意義方面得到輔導。在解釋正確算法之前,老師謝謝了牛頓讓她分享了這樣的解題過程。

如果是我,面對這樣的學生,我會非常的生氣,多麼簡單的題啊!你怎麼不會做,是不是上課沒注意聽講。或者,這是什麼呀?亂七八糟的。你在聽嗎……這樣不着邊際的答案,一定是我所不能容忍的。

從來沒想過,這樣答案的背後原因是什麼?或許是理解的錯誤,或許他沒聽懂,或許是他的基礎所限。忙着責怪,忙着下結論,忙着生氣,會讓孩子喪失學習的興趣與信心,挫傷自尊。可能下課了,這道題他依然不會做。這麼淺顯的道理從來沒有深入思考過,多麼可怕的習慣。

記得我讀四年級的時候,一次上數學課,老師在講例題的過程中提問到我,我怯怯地站起來,支吾着,答不上來。老師沒説什麼,就讓我坐下了。從她責怪與失望的眼神。她似在説,這麼簡單的題,都不會做!很長一段時間上數學課她很少提問我,我也樂得如此。本只為一次沒有答上的問題。而那道題,直到最後,我也沒弄明白應該怎麼做。現在我想説:孩子碰到這種老師,會是多麼的悲哀啊!孩子求出答案時,都有他自己的理由。請傾聽孩子的想法,重視解題的過程!

《老師怎樣和學生説話》讀後感1000字 篇7

這幾天拜讀了湯姆.G.吉諾特博士的《老師怎樣和學生説話》一書,生動而幽默的情景對話,鮮活的事例,讓每一個看過此書的教師深感敬佩,更不禁惶恐,原來自己的言行決定着學生的一切,正如作者在當老師時曾經寫下過這樣一段話:我個人的方法可以創造出教室裏的情境,我個人的情緒也可以左右教室裏的氣氛。作為一名教師,我擁有巨大的力量來讓孩子們過得痛苦或者歡樂。我可以成為折磨孩子的工具,也可以成為鼓舞孩子的火花。我可以帶給他們羞辱或者開心,也可以帶給他們傷害或者拯救。在所有的情況下,一次危機是驟然升級還是逐步化解,一個孩子是獲得進步還是日益墮落,我的態度都起着重要的影響。在這本書中,作者並沒有高聲吟唱愛心對於教師多麼重要,也沒有反覆強調責任之於教師的重要,相反,作者甚至有些不厭其煩地告知我們:什麼是最佳師表,怎樣做是最差師表;平時如何與學生交流,衝突時應該怎樣;表揚、管理、鼓勵等都應該注意什麼。下面我就從2個方面來談談我看完此書後所理解的“老師怎樣和學生説話”:

首先,我覺得老師在和犯錯的學生説話時應該準確掌握批評的技巧。相信每個教師都知道學生是需要理解和接納的,可是實際上我們老師卻很少能真正做到遇事心平氣和。面對學生的錯誤,我們首先經常做的就是發泄內心的憤怒,而憤怒之下,我們往往會失去原本的理智。但事後靜下心來細想,那些尖酸刻薄的話不僅不能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反而會導致更多的學生注意到學習之外的事,得不償失,不僅折磨自己,也傷害學生。更糟的是,如果我們的言行沒有觸及學生的心靈,那麼,當他走出辦公室後,錯誤還會繼續發生。

吉諾特説:老師和藹的態度勝過一切爭論與指責。既然令人生氣的事情已經發生,我們能做的,就是儘量減輕事情發生所帶來的後果。“無論如何,儘可能不要把輕微的過失看成是故意違犯,讓孩子有保全面子的餘地。”只要有積極的態度,再大的裂縫也是可以解決的。唯有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相信孩子,方能拉近心與心的距離。

另外,鼓勵也是老師在和學生交談時必須要用到的技巧之一,它也是一門藝術。現實社會中,學校的重視、父母的期盼、繁重的課業負擔都極易影響孩子們學習的熱情與信心,有不少的孩子為此產生了厭學情緒。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老師就應該經常地鼓勵學生,讓他們感到學習的安全感、意識到即使學習失敗了也不用怕。在日常的工作中,老師應當做到:激勵孩子學習、鼓勵孩子自治、樹立孩子的自我形象、增強孩子的信心、緩解孩子的焦慮、消除孩子的恐懼、減少孩子的挫折、平息孩子的怒火、化解孩子的衝突??做好恰當的交流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

書中有一位老師是這麼説的:“我過去常常把注意力放在孩子們的未來。現在,我卻有了更為切實的目標,我只關心孩子們現在的情緒和主要的需要。我不再去構想遙不可及的烏托邦,我只想富有人情味地處理好教室現時發生的各種問題。”是的,我們不需要時時將孩子的未來當作自己指責與憤怒的幌子,重要的是,現在我們能否讓孩子健康地成長,我想作為幼兒園老師——孩子的啟蒙老師,在這方面更需要加強。

從這本書中,我領悟到了教師的言行會直接影響學生的成功與失敗,表揚學生還是批評學生,促進學生進步還是抑制學生髮展,是我們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這本書使我瞭解了不少教育的方法,也掌握了在與學生的交流中我們一定要注意説話的技巧與藝術。最後我想説:雖然這本書題目是老師怎樣和學生説話,其實,書中還談到了家長和孩子的交流,家長和老師的對峙,所以它也是一本值得所有家長深刻反省並掩卷沉思的好書。

《老師怎樣和學生説話》讀後感1000字 篇8

我們新教師培訓放假前,老師要求讀一本很好的書。於是就捧讀《老師怎樣和學生説話》這本書。一口氣讀完之後,才感覺到,每天和學生打交道,卻不知道該怎麼和學生説話,慚愧呀!

這本《老師怎樣和學生説話》一開始就從老師的角度出發,描述了一羣老師的困惑和煩惱。平易近人的語氣,似曾相識的經歷,彷彿久違了的知心朋友,一下子就走進了我的心裏。

我們整天都在和學生打交道,而應該怎樣和學生説話呢,我們可能並沒有認真去想過。好像天天都在和學生交流,但效果到底怎樣呢,尤其是碰到一些棘手的問題,難以溝通的學生,有的老師常常是苦口婆心,把各種道理翻來覆去的講上n次,但學生卻不願領情;有的老師少不了嚴厲的訓斥一番,那學生雖然低頭聆聽,但也許他已心裏把老師罵得狗血淋頭。我覺得自己就陷入了這樣的矛盾之中,所以這本書給了我極大的啟示。

在理論上我們都知道什麼教育是好的,我們對此擁有無數的理念,但不幸的是,沒有人能夠僅僅憑藉理念就能教育好小孩。孩子們總是會反覆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即使擁有最先進理念的老師也無法避免這些問題。看了這段話我失衡的心理獲得少許的平衡,不僅僅我會面臨這種問題,甚至是非常優秀的教師同樣也會。沒有誰總是會碰上好學生。

書中所舉的大量的實例是我最感興趣的。作者在每個例子後都加上了自己的分析,有時會展示另一種説話方式所帶來的不同效果,有時則向我們實錄一段最常見的師生對話。其中有很多好的見解和方法,讓我感受了語言溝通技巧的獨特魅力,啟發我重新審視自己的教育語言,激勵我從一言一行做起,提升自己的教育魅力。

記得在《最差師表》中講了這樣一個小案例:

九歲的馬特在做一道連除法算術題時被難住了,他去問老師。老師説道:“我剛才講這道題的時候你幹什麼去了?你從來不聽講,你總是在玩。現在你倒想要得到特殊的關照了,可是這裏的學生又不止你一個人,我不能單獨給你開小灶。”馬特回到座位上,雖然他不知道怎麼做題,卻找到了在剩下的課堂時間裏搗亂的方法。老師再忙,也應該為他提供幫助。老師可以這樣説:“連除法並不好掌握,我希望我現在有時間來跟你解釋,但我現在太忙了,我們另外再找一個方便的時間來解釋吧。”

同樣的問題採取不同的處理方法,結果就完全不同。有多少老師在實際中是不想“結果”就貿然“出口”或“出手”的呢?面對馬特遇到的難題,老師的語言和行為嚴重傷害了他的自尊,如果以後再遇到類似的問題他還會向老師請教嗎?我想,他不會再去聆聽老師的指責和數落了。在教育教學中,當學生遇到難題和麻煩時,老師最該做的就是及時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為學生提供及時的幫助,而不是追究過失,嘲諷、指責學生,更不能以新賬翻舊賬,細數學生的不是,這樣做除了增加師生間的敵意外,沒有任何益處。

“一名老師就像一名外科醫生一樣,不能輕易地開刀劃傷,否則,就有可能留下永久的傷口。”對老師而言,每一次的“出手”都應該小心謹慎的,這樣才能做一名出色的“外科醫生”,不給學生的外表與心靈留下任何的疤痕。

《最差師表》中的每一個小案例都會讓我們看到“應該”和“不應該”的處理問題的不同方法,個個案例都是“現實”的再現,許多老師處理問題的方法是粗暴甚至野蠻的,也有許多老師雖然為學生提供了幫助,但“幫助”得不恰當,反而又使學生處於尷尬的境地。所以,為學生提供幫助也要運用智慧,講究技巧,以使“幫助”達到最佳效果。

其實,如果老師能夠充滿愛心,從尊重學生出發,不要總是高高在上,老師自然就摒棄了責難、諷刺、挖苦等語言上的暴力,用智慧和技巧恰當的處理“當下”的事,為需要幫助的孩子提供恰當的幫助。

在讀了這本書之後,我深深地感覺到,老師都需要高水準的交流能力。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藝術首先包括談話的藝術。”教師的教育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的語言表達能力,這就給教師的語言修養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作為教師我們應該知道,學生獲得多少知識有賴於教師教學的風格。因此,我們要善解人意,在對話中傳達出對孩子的尊重和理解。就像章後的温馨提示説的那樣:“怎樣為人師表,大概是每個教師都會思考和麪對的問題。尊重孩子,摒棄語言上的暴力(比如訓話等)、不逼迫孩子承諾和保證,不讓他們的內心產生罪惡感。就事論事,對孩子提供及時的恰當的幫助,如果能做到以上幾點,不用説,您已經是孩子心目中的最佳師表了。”我會反覆翻閲手中《老師怎樣和學生説話》一書,不斷品味,不斷實踐,不斷思索,不斷進步!我將在書中的啟發下,不斷地去努力,使自己早日成為學生心目中的最佳師表。

《老師怎樣和學生説話》讀後感1000字 篇9

《老師怎樣和學生説話》這本書的作者是海姆·吉諾特博士。他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兒童心理學家。他寫的《老師怎樣和學生説話》一書,是世界上著名的暢銷書,他為全世界數百萬父母提供了與孩子交流、正確溝通的方法與途徑。,也為我們教師提供了與學生怎樣交流、怎樣溝通的方法與途徑。整本書中處處都洋溢着博士的愛與關懷,是一本難得的書,是一本了不起的書,也是一本教師必讀書。

當我捧起這本書的時,封面下方几行字引起了我的注意,內容是這樣的:“老師和父母一樣,都需要高水準的交流能力。聰明的老師對自己的用語非常敏感。他知道,學生獲得多少知識有賴於老師教學的風格。因此,它能夠善解人意,在對話中傳達出對孩子的尊重和理解。它能夠敏鋭地感受到那些交流方式不利於孩子的成長。”讀了這些文字,引起了我極高的興趣。接着,我翻開到目錄,“老師的自白、最佳師表、最差師表、表揚的藝術、常規管理、家庭作業、鼓勵的故事等十二章內容躍然紙上。我此時此刻被這些內容深深地吸引住了。

從”老師的自白“開始,由一羣剛剛執教不久的年輕老師的自白開始。年輕的教師中,有一部分人都灰心喪氣,想放棄老師這個職業,他們內心充滿了不滿,失望,沮喪和壓力。一部分人是想繼續做老師,卻不願意再為學生操心,他們認為,得過且過,只要不發生什麼大事就已經很好了。這和我們在自己教育學生遇到困難或有困惑時的想法不謀而合。一部分人對教學抱有很大的希望、信心和實踐的勇氣,他們主張改革教育制度,也許無可厚非,但是,”在教育制度改變之前,我們作為老師應該做些什麼呢?“再想一想,我今天能做些什麼來改善我的課堂呢?這才是重點。

第二章節”最佳師表“中説到:”真正的老師不相信訓話的力量,他們從不對孩子們講大道理,他們不讓孩子們有罪惡感,也不要求孩子們做出什麼保證。他們不對教室裏的日常小事追根究底,也不對孩子的過去和遙遠的未來憂心憂心忡忡。他們只着手處理現在的事。對他們來説,最重要的是此時此地有一個沮喪的孩子需要幫助。“看到這裏,我深受啟發。聯想到以往自己的教育過程中的一言一行,反省的同時意識到,是我們作出改變的時候了,我們再不能將訓話作為一中教育學生的必要的手段,不能在學生出現問題時,就想當然地給學生灌輸一大堆一大堆的道理,不能讓學生認為偶爾自己做錯了什麼就不是好孩子。更不能將學生有時作出保證的行為當成是改過的憑證。

讀到這裏,使我想起以前自己偶爾也會將一件小事來誇大,以為可以殺雞警猴,誰知學生只會暫時的收斂一些,過後時間不長,便會遺忘。那麼,這種懲戒性的手段已經證明不是最好的方法。關鍵在於,我們老師是否能夠主動地瞭解每一件事情發生的當時的狀況,並換角度去思考,諒解孩子,親自給予孩子同感和安慰。如此下去,學生才不會繼續無理取鬧。在這裏,我瞭解到,孩子們需要的是什麼。正如書中所説那樣,”他們需要得到他人的認可,尊重,喜歡和信任,他人的鼓勵,支持,加油和風趣,還需要自己去開拓,實驗才能取得成就。“

這一章節中還談到:”學習的過程不僅總是現在時的,而且總是個別的具體的。“這與我們通常所説的”因教施材“有點像。在教學過程中,其實我們也可以這樣做。當我讀到一個名為”不需要解釋的撫慰“時,我被感動了。一個三年級的老師,一個叫8歲的小男孩,他們的溝通行動超過了語言。當一個八歲的學生受了委屈,第一個想到的是他的老師。這時候不用問其緣由,只需用心去感受他當時的心情,然後拍拍他的頭或抱抱他,這些表示理解的動作相信可以令他停止哭泣。跟着説些同情的話,他便會很快忘記整件事。如果刨根究底,大肆懲罰,就會令學生之間的矛盾更加深化。另外一個名為”集中關注孩子的感受“的事例,也是闡述同樣的道理。足以看出,往往化解危機的是老師簡潔而富有同情心的態度。這其中包含了各種方式的愛,有温暖,有關心,有安慰,有同情,有温柔,有藝術技巧等等,顯然需要我們老師日積月累的理論和經驗去創設更好的師生關係和教學情景。

讀了前兩章的內容,我已經被深深地震撼了,好好反省過後。我知道,以後遇到教育教學中的問題,我得首先學會付出,付出愛心、同情、温柔、關心,還要學會教育的藝術技巧,總之,這本書令我受益匪淺,讓我察覺以往教學過程中許多的不足,使我清晰地認識到,改善教學有很多有用又有效的方法,只是看你有沒有耐心,或者責任心而已。其實,更重要的是,要對自己負責!相信自己能做到,而且會做得很好。

《老師怎樣和學生説話》讀後感1000字 篇10

説話是人類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溝通方式。用説話來交流思想、表達意志,是每個人必備的基本素質。我們每天都在説話,因為我們需要表達,需要交流,需要傾訴。但是話不是想説就可以説,也不是想怎樣説就可以怎樣説。作為小學老師,面對着一羣天真可愛的孩子,該怎樣和他們説話,簡直就是一門技術活,需要我們去思考,學習以及體味。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家海姆?吉諾特博士通過《老師怎樣和學生説話》這本書來來告訴我們每一位老師都可以通過心理學來具備有效的工具和技巧,通過如何和學生對話及心理治療等各種技巧的介紹,為所有的老師提供具體的建議和實用的解決方法,幫助我們處理好日常工作中的心理問題和意外情況。

在教學實踐中,面對喧鬧的課堂,學生無休止的提問,還有突發的危機,老師不可避免地會碰到令人生氣的情況,在這個時候該怎麼和學生交流?在"恰當的交流"這一章節中提到聰明的老師通過運用"我"的語言來保護自己和學生。例如:"我很生氣""這太讓我生氣了""我對此非常憤怒"等等。這些言語要安全得多,遠勝於説"你簡直是隻害蟲""看看你都做了些什麼""你真是愚蠢極了""你以為你是誰"。由此看來,恰當的交流不僅能夠改善教學,而且是教學的關鍵。

聰明的老師不僅要會和學生交流,還要會表揚。在品讀"表揚的藝術"這一章節之後,我才發現平時我們所普遍採用的表揚都是評價式的,而且我們自以為是地認為,凡是表揚,都是有益的,往往忽視了這種表揚背後的傷害。書中舉了這樣一個例子:一位年輕的老師想鼓勵孩子們進行抽象思維。她向愛麗絲展示了一個蘋果,然後問道:"蘋果是屬於哪一類?"愛麗絲的臉紅了,她不知道怎麼回答。老師於是又去問卡羅,卡羅馬上就回答出:"蘋果是屬於水果類。""好孩子,好孩子。"老師表揚道。老師繼續上課,卻不知道自己已經傷害了孩子。如果卡羅因為知道答案就是一個好孩子,那麼愛麗絲呢?她不知道答案,難道就是一個壞孩子了嗎?這個例子告訴我們,不要將形容詞與孩子的品性聯繫起來進行表揚。在"表揚的藝術"這一章節中,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例子,它告訴我們,要使你的表揚有建設性,那就描述孩子的努力和成就,以及我們的感受,千萬不要評價判斷孩子的性格和品性。有益表揚的基本原則在於:描述而不評價,敍述而不作判斷。我們應當對孩子表達我們對他的努力、幫助、工作和成就的喜歡和讚賞,然後由孩子本人對自己做出判斷。如果我們把孩子值得讚揚的事連同自己的感受一起真切地表達出來,孩子就會對他們自己形成積極而有建設性的印象。

看完這本書,我覺得教師的言行直接影響學生的成功與失敗,更讓我深深體會到:教育是身教,用生命影響生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r28vd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