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三體》讀後感範文(精選11篇)

《三體》讀後感範文(精選11篇)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體》讀後感範文(精選1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三體》讀後感範文(精選11篇)

《三體》讀後感1

劉慈欣筆下並沒有華麗的辭藻,他就像一個做手術的醫生,精準無誤卻不帶感情,將書中的地球剝皮拆骨。我曾一度懷疑他是外星人,因為他對地球似乎沒有一點眷戀,他以極端客觀冷酷的姿態,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看着那個地球的誕生和毀滅。

故事從一個“文革”時期受苦受難對地球失去信心的少女開始,從一個呆子把一顆星星送給一個女人結束。只看節略,可能會以為又是一個瓊瑤式的愛情故事。但是看下去就會發現完全超乎你的想象,原本假想中的唯美的愛情故事被宇宙鋼鐵般的規則硬生生切斷了,這故事如此的寂寞無助,銷魂蝕骨。甚至於書讀完了,可是你會覺得故事卻沒完結。只要宇宙仍在繼續,這個故事就不會完結……

《三體》在硬科幻的外殼中,包裹着一個深刻的命題——這個宇宙的世界觀、價值觀是怎樣的?是否和人類相同?如同孔子雙手交疊對天思考,釋迦摩尼在尼連禪河畔的樹林中獨修,劉慈欣在中國西部某地的一個發電廠開始思考這個古老的命題。以《三體》為思想載體,劉慈欣對宇宙的文明做了兩個假設:一個是有道德的以愛與包容為主流的,一個是零道德的以殘酷和征服為主流的。以程心為代表的愛與道德,曾經兩次將地球親自送往毀滅,而以維德為代表的零道德,卻拯救了地球。

就這樣,在“黑暗森林”的前提下,劉慈欣得出結論——宇宙,是零道德的。然而他並沒有強迫書中的人去選擇道德或者野性,似乎他自己也沒有什麼答案,所以在書中最後唯留下一句:To be or not to be ,thats a question。

可以説,拋去科幻的外殼其實這就是一個關於道德的故事。當下,人們更需要從這個時代去思考人性。這是在其他科幻作品中不經常見的,然而這就是《三體》劇情的主線,整個宇宙中,只有人類有愛。這在其他文明看作廢物般的情緒無數次差點毀滅地球,又無數次讓即將覆滅的地球燃起了希望的光。

記得通宵讀完《三體》第三部時候,我把書放下,去看窗外漆黑的夜空,那閃爍的星星是如此的可怖,一百五十億光年內似乎都是無盡的殺機,心悸感隨之而來,那是一個無比黝黑的森林,我十幾年來對於宇宙的看法都被顛覆了。

《三體》讀後感2

《三體》這本書我之前就看過了好幾遍,本來不是科幻迷的我在這之後就被大劉帶進了這個坑。每一次讀《三體》我都會有不一樣的感受,每一次我都會驚歎,原來還有這些細節是我之前沒有注意到的,還有這些描寫是我印象不深的。毫不誇張地説,這是一本可以讓人看上癮的書。

《三體》這個名字是天文力學中一個至今無解的難題,同時也是三體星系的名字。故事從“文革”期間,紅岸基地的葉文潔向三體世界暴露了地球位置開始説起,一直到幾個世紀以後歸零者重啟宇宙結束。

這本書不僅具有很強的科學性,就是作為小説來看,它也有許多閃光之處。作者在書中埋下了一個又一個伏筆,設置了一個又一個懸念,給讀者一個又一個驚喜。有一處,三體人利用智子給常偉思等人發送了一條訊息:“你們是蟲子!”,可他後面又寫道,即使人類用再先進的辦法,也不能將地球上的蟲子殺光,而我們跟三體人的差距比蟲子和人的小多了。這也照應了三體世界入侵地球失敗的情節。在第三冊中,如果你沒有看到後面,你根本想不到山杉惠子竟然是她丈夫的破壁人,彷彿前面寫的所有伉儷情深都是為了最後一句諷刺的:“面壁者比爾·希恩斯,我是你的破壁人。”

在文中,人類首先是掌握了大自然的法則——火,然後又用五萬年的時間進化到現代文明。可當我們遇到三體文明時,所有的驕傲都土崩瓦解,一滴小小的“水滴”就能將代表人類最高科技水平的恆星級別飛船瞬間摧毀。正如三體文明説過的那一句話:“毀滅你,與你何干?”但即使是強大的它們也被歌者文明的小小光粒幾乎滅絕。接着歌者文明又和其它上帝文明進行了一場戰爭,宇宙的所有法則都被當成武器,就像猿人拿着火把一樣。人類文明,毫無還手之力。

每一次看完這本書後,我都會望着天空思考着:在宇宙的某一角落,會不會有三維空間正在向二維空間坍塌?此時此刻,會不會有一支艦隊,正在大開殺戒?我們所處的宇宙,在其他文明看來。可能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灰塵……

一切,都無從知曉……

《三體》讀後感3

6月三體動畫版即將出來的消息,讓我又重新燃起了閲讀原著小説的慾望,正好同事芳也是劉慈欣的粉絲。她有全套的三體借給我看。

最開始接觸科幻類的電影和小説應該是2011年的時候,美國隊長1上映,開啟了我對漫威系列的轉粉之路途。為什麼喜歡科幻電影呢,因為它以後“可能”會真實發生。我一直覺得,人類肯定會不斷進化,説不一定,未來的幾百年後,我們每個人都會進化成漫威裏的超級英雄,只是強度不一樣而已。

漫威系列讓我對超級英雄很嚮往,雖然有很多細想很恐怖的細節,但是還能感覺到光明存在。然而讀了劉慈欣的《三體》後,整體感覺就是黑暗。人性的黑暗,宇宙文明生存的殘酷。從最開始葉文潔的父親、母親、妹妹所做的選擇,做的事情,對於我來説還是很震撼的。小時候也聽老一輩的講過“那段時光”,甚至在火車上都有聽老爺爺講過,“那段時光”相對於現在來説,的確很黑暗,處於當時的人們,應該也很絕望。可是後面不是變好了嗎?

子非魚,沒有經歷就沒有發言權。葉文潔痛苦、絕望、麻木我能理解,可她的膽子也太大了,我遠遠達不到。也許人都是到了絕境了,才能有那般的膽氣。她向三體文明發送了信息,要求三體文明統治地球。最後在要死的時候,又教羅輯宇宙生存2條定律。那説明她心裏也是沒有放棄地球,放棄人類的(也有可能是作者為了後面的情節故意的,但是我更願意相信葉文潔最後是不想放棄人類的)。

看三體覺得很壓抑,但也覺得精彩。也許這個也是現實存在的(不久將來),就如費米悖論所説的那樣,也許是更高級的外星文明還未發現我們,各自在各自的星系裏安靜地享受着。到了某一天人類發展到一定文明高度,在宇宙中的能量不再守恆的時候。就會備更高級別文明發現,發生着星戰爭。希望到時候不是我們可以有足夠能力保護人類。也希望我們能愛護自己的環境,讓地球可以永久持續地生存下去。不要沒有被外星文明銷燬,反而備人類給毀滅了。就像《神祕博士》裏,第50億年後,人類不得不移居在太空飛船裏面,分着500層的船艙裏住着。

雖然《三體》看着很壓抑,但是會繼續看下去的。畢竟大劉的腦洞故事真的很精彩!

《三體》讀後感4

三體講述的是在文革期間,一名被迫害的科學家葉文潔利用太陽的反射放大信號的原理,把太陽變成一個恆星級的信息發射器,將地球的信息發送至外太空,希望收到信息的外星人能前來拯救黑暗的地球文明或者説希望外星文明幫助人類進化得更加高階一點。信息被離地球最近的恆星文明三體文明所收穫,三體星人由於三個太陽的無規則運行,已經經歷數百次的文明覆滅和再生,極需要在三體星被太陽最後吞沒以前,找到新的星球延續文明,而來自地球的信息使他們鎖定了地球作為新的棲息地,於是,三體星人對地球的遠征開始了,三體文明與地球文明的戰爭也開始了。

這本書所釋放的信息量非常的大,基於作者強大的物理學基礎,向我們展現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外太空世界,多維的世界,微觀的世界,作者的想象力如此豐富,描繪能力如此之強,邏輯緊密,文筆出眾,讀來引人入勝。

三體,帶給我的思考是很多的。今天要分享的,是關於文明的一些想法。

有了人才有了文明,文明就是人類在追求“真、善、美”的過程中所形成的知識體系。但,一個文明的價值觀似乎決定了這個文明本身的命運:是走向永盛,還是在繁華後走向覆滅?

地球文明,最具有代表性的體系,就是東方文明和西方文明。東方文明的價值核心是天人合一,講究的是天時、地利、人和;西方文明的價值核心是以人為本,講究的是科學。人類文明的進程,其實在世界範圍內是保持高度的一致性的,東西方几乎在同一時間進化出各自的文明,如東方孔子出現的時間就是西方耶穌出現的時間,我想説的是,人類文明的進程似乎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在調控着,東方與西方,除去非洲與澳洲,當社會發展到一定的高度的時候,就會發生類似的“巧合”:比如莎士比亞出現的時代,正是元代散曲盛行的時期。或許,我也可以這樣理解為,此類如孔子或者耶穌這樣的人,是那個時代所需要的,而且是特有的,當文明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就會有這樣的一類人出現。當然,是時代賦予他這樣的光芒與色彩,還是其本身帶有那個時代所特有的精神特質,就不得而知了。也許,時代的特性能夠造就一個又一個適合這個時代的偉人來代表這個時代吧,或許,這也就是東西方相同時間出現類似的神像的原因吧。

《三體》讀後感5

《三體》的引人入勝沒有讀過的人是很難體會的。從前我對宇宙的認識,除了星空還是星空,無非就是恆星、行星和星雲組成的大大小小的星系。人類是這浩瀚宇宙中的唯一,我不相信外星生命的存在,更沒有想過有一天外星生命會“光臨”地球。這一切在《三體》中都出現了,《三體》將我帶入一個全新的宇宙,還讓我見識了一個不同的人類社會。

“有時候下夜班仰望星空,覺得羣星像發光的沙漠,我就是一個被丟棄在沙漠上的可憐孩子……地球生命真的是宇宙中偶然裏的偶然。”這是其中的主要人物葉文潔所説的一句話。從科學的角度説,以地球如今的文明程度,或許真的不具備探索遙遠宇宙的能力。我們目前對宇宙的認識只是極其淺薄的。如果真的有高級外星生物的入侵,或許人類連組織反抗的機會都沒有,這是人類所面臨的危機,也是使得人類不斷向前發展的最強大的動力。

我們必須承認人類的渺小,必須認識到宇宙的殘酷和無垠。因為我們的微不足道,我們才有更加奮發圖強的必要,危機意識是個人包括集體以及國家長盛不衰的必要因素。放到宇宙這個大世界裏,危機意識也是一個星球文明長盛不衰的必備條件。

從這本書中,我更深刻的認識到人性;人性是這個世界上最難以捉摸的東西之一,有關人性的討論和思考在人類社會已經持續了數千年之久。是非對錯,黑白善惡具有相對性,這讓人性顯得更為複雜。《三體》中所描寫的全人類與個人之間的取捨:羅輯的個人享樂被捨棄合乎情理,而程心與雲天明的愛情被摧殘的觸目驚心就很難讓人接受,大多數人所謂的“為地球文明的延續”更讓人心寒。

《三體》引發的我對於生命的思考:有時覺得生命珍貴無比,重如泰山;有時候又覺得生命是那麼渺小,不值一提。

給歲月以文明,而不是給文明以歲月。人類不應該安於現狀,在獲得一點點的自由之後就迷失自我,開始爾虞我詐,毫無人性可言,在紙醉金迷之中忘記了宇宙的殘酷。我們應該去創造新的歷史。

給時光以生命,而不是給生命以時光。我們應該在歲月長河裏那有限的時間內去創造無限的價值,生命和命運都可以由自己決定。(張康)

《三體》讀後感6

我是喜歡看科幻小説的,但是也要分是什麼類型的科幻小説。暑假時,我在書店不經意間看到了一套叫《三體》的科幻小説。作者是劉慈欣,我對他也是略有耳聞。隨手翻了下,裏面的情節深深地吸引了我。

早在90年代末,中國在北方某個城市建立了一個叫做“紅岸”的外星人探尋基地,基地中有一個叫葉文潔的物理學家,她的親人被文革殘害,她極端的認為人類一定要被管理或消失——人類不配在地球。

於是她用特殊的方法向外星人求助,於是,一連串的劇情因此而起。

我買回家後囫圇吞棗般讀了一遍,可惜的是我只讀了框架,沒“吃”到精髓。於是我又仔細研讀了一番。這不讀不知道,一讀嚇一跳。這本書是非常難以“消化”的“硬骨頭”只是可惜遇到了我這個好“牙口”我就盡力消化了一番。

此書我也只能瞭解大半部分,這本書真是“有滋有味”讓我“回味無窮”。

此書涉及的方面很廣。物理、化學、政治、哲學、倫理道德等。就舉一個例子吧!

在程心接管“持劍人”時,人類遭到了毀滅性打擊,在危機關頭,人類卻只在乎自己逃命要緊。卻不在乎集體安危,還對無辜的程心做出報復。三體機器人智子只好對他們進行屠殺。

在第一次看的時候,我認為三體機器人智子是在對人類進行有目的的屠殺,而不是在聲張正義,那些人類是無辜的。可第二次看,我的想法卻與之前天差地別。第一,那時人類已經沒有威脅,機器人沒必要屠殺,而且這也不符合三體人的性格。其次,人類在沒有社會時是沒有道德可言的。我們在危機時刻真有能想作者描述的一樣“迴歸野蠻時代”。在那時,做人和活下去是分裂的了,沒有一致方向的了。

就像我説的一樣,這本書實在是太深奧,令人琢磨不透、發掘不盡。

我就要看第三遍了,卻仍然非常期待。也許這就是這本書的魅力所在吧!

未來令人遐想,令人期待,可能又令人沮喪。不管怎麼樣你都不能改變未來,就像《三體》最後程心去了哪裏都一無所知。我們總是對未來有着美好幻想,而唯一可以準備的就是心理準備了。誰知道葉文潔會發現外星人,葉文潔又怎麼知道她的選擇同時改變了兩個物種的命運。一切只能用時間解答。

《三體》讀後感7

《三體2》的故事情節,緊緊聯繫着《三體1》來做續寫,三體星人預計400年後艦隊就會到達地球,而地球也充分的做好準備,隨時開始迎戰。與此同時三體人也祕密的策劃將兩個質子改造成“智子”,發射到地球上,一方面可以鎖住地球上的科技,另一方面成為了監視着太陽系的工具。在地球上的葉文潔和伊文思也同時組建了“三體黨”,光從名字中就能看出他們是人類的叛徒,他們幫助三體人來削弱人類的`反擊能力,他們不斷地刺殺一些重要、有遠見的科學家,不斷地為人類搞破壞,這個組織就是三體人監視地球的眼線,有任何情況,都會迅速稟告給他們。

但是這些奇怪現象很快就引起了當局的注意,並發現了他們之間的聯繫,很快就做出行動,全世界都知道了他們的存在。在一次的追捕“三體黨”的過程之中,發現了巨大的線索,所以以得到的線索來做更加充足的準備第一:就是用已有的技術來發展太空艦隊,在400年後跟三體人正面交鋒,第二:利用面壁者自己的計謀來去與三體人對抗,一共有四個面壁者,前三個都是萬中挑一的策略家,但是很快就被智子識破了,只有第四個面壁者羅輯,在與葉文潔短暫的對話中,就從中瞭解到“宇宙黑暗森林法則”按照這個定理,人類再次得到重大的突破。

智子馬上把這次的失誤連忙告訴給三體人,他們感到了了一絲的危機,立馬派“水滴”號飛船來地球阻止信息再次發出;很快人類發現了在4光年外的三體艦隊的穿行痕跡,這一下給科技毫無進步的人類一個當頭一棒,在180年後,地球上的科技有了較大的發展,當年的“水滴”號飛行了100多年,到達了地球,並且毫無壓力的把攔截它的2000多艘戰艦一轉眼就都消滅了,而章北海帶着僅僅幾千名幸運者,作為地球文明最後的希望,駛向茫茫宇宙當中。

“水滴”號運用高科技,封鎖了信心傳達系統。在最後危機時刻,人類的英雄羅輯再次登場,他發現了自己在百年之間發送的星圖中,定位的恆星被摧毀,證明了自己對三體人恐懼的猜想,在以面壁者的身份,在木星的軌道上佈設了超級核彈,經過羅輯的努力,三體人最終無法面對如此之大的威脅,兵分三路,調頭行駛,飛回茫茫宇宙當中,人類再一次克服了困難,繼續在美麗的地球上幸福的生活下去。

《三體》讀後感8

暑假期間,我花了半個月的時間讀完了三本厚厚的科幻系列小説——《三體》,也許你會疑惑為什麼我一個女生也看這種科幻小説,但我想説的是,它絕不只是單純的科幻故事那麼簡單。下面是我想要和你們分享的心得體會

這本小説簡單來講就是一個叫三體的外星文明與人類社會建立聯繫後,對人類文明、破壞自然不滿的一羣人成立了一個三體組織,旨在毀滅地球文明,迎接三體文明。同時,三體世界為保證順利向地球移民,消滅地球社會和地球人類,利用“智子”技術將人類的科學研究鎖定,使之停止不前。三體組織也在此時暗殺全球的科學家。為吸收會員,三體組織開發了《三體》遊戲。與此同時,各國政府也組成聯盟應付可能的危機。儘管三體組織後來被摧毀,但地球科技的發展已經被“智子”鎖定,三體人的移民已經開始,450年後,三體人將降臨地球,人類必須為此開始準備。但最終結果包括兩個文明在內的全宇宙的文明都逃不了物競天擇的命運,所有的一切都不過是曇花一現的美,此後便墜入永生的黑暗。

這本小説內容龐雜,故事跌宕起伏,並且由於作者劉慈欣本身是一名科學家,所以其內容帶有很多科學上的名詞,儘管我是文科生,但由於作者描寫細膩生動,文筆流暢,並沒有給我帶來理解上的困難,相反,我認為就是這種似懂非懂的感覺促使我發揮想象力去理解這部作品。外界評價該作者時稱:“劉慈欣的作品宏偉大氣、想象絢麗,既注重極端空靈與厚重現實的結合,也講求科學的內涵和美感,具有濃郁的中國特色和鮮明的個人風格,為中國科幻確立了一個新高度。”我想再貼切不過。

小説中有個場景讓我記憶深刻,那便是地球的毀滅。作者充分發揮其想象力,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末日來臨時全太陽系跌入二維平面的壯烈圖景,在地球毀滅時,戀人相擁,父母子女手牽手,整個過程平靜痛苦而又慘烈壯闊。不禁讓我想象要是真的全世界都變為一幅畫,那這幅畫該是多麼的靜謐絕望,因它只不過是死神的一片小小收藏罷了。

如若真的有外星文明,我希望他們能和我們這個美麗的星球交友,而不是侵略。畢竟宇宙中的每一個生命都有值得存在的理由,每一個生命都是上天的賞賜。

《三體》讀後感9

看完《三體》的那個晚上,我在合上書本後下意識地望了一眼窗外的星空,似乎想在天空中發現些什麼。只可惜在城市的天空裏看不到幾顆星星,也只好作罷。

從此之後,在那些有着璀璨星空的地方,抬頭看着天,我就會不知不覺地進入書中的情節,好久回不過神來,有時還能夠看到一些和其他人所看到的不一樣的東西。我會根據書中的描寫,漫無目的地在空中搜索三體星系的位置,也會尋找雲天明送給程心的那顆星星所發出的晦暗的亮光;我還總是把在夜空中航行的飛機想成是聯合艦隊,甚至會莫名其妙地感覺自己的周圍飛旋着幾個智子,或是頭頂上有一大片四維碎塊。更讓我浮想聯翩的是,傳説中的黑暗森林法則是真的嗎?宇宙中真的有數以億萬計的生命嗎?暴露自己的位置,真的就意味着毀滅嗎?還有“他們”,是不是就躲在離我們很近的什麼地方,只是我們沒有發覺呢?

大劉説:“我寫《三體》,就是希望人們在工作之餘有空的時候,能夠抬頭看一看頭頂上的星空,哪怕只是一眼也好。”我想,每一個讀懂《三體》的人,應該都是會不約而同地這麼做的吧。

其實,廣袤的星空不只是一幅美麗的宇宙圖景,而是億萬個像地球一樣的文明。也許在它們上面,也有很多很多雙與我們一樣或是不一樣的“眼睛”在注視着我們。我們就這樣對視着,已經對視了十幾個世紀,也許還將繼續對視下去,幾千年,幾萬年……

嗯,黑暗戰役就是宇宙的縮影,它所表現出來的就是黑森法則,在我看來,這也就是真正的人性。在“青銅時代”號、“藍色空間”號上的那些官兵們,才是真正的、最根本的人。沒錯,他們是人,而現在這個世界上,包括我所在的千千萬萬個生靈,才是非人。只有像那些逃亡戰艦上的官兵們一樣,猜疑鏈橫生,沒有道德,甚至是無恥地借別人的死亡,來滿足自己生存的需要——也許這,才是在宇宙這殘酷的背景下,正確的活法。別説這太黑暗,這,就是事實。

如果哪一天,地球真的在某一次突如其來的打擊中毀滅了,希望我們不要覺得悲哀。因為,我們會到另一個地方去——在無邊無際的宇宙中,我們將和眾多的文明一起,永遠存在。正如書中説的——一切終將逝去,只有死神永生。

《三體》讀後感10

最近在讀一本比較流行的科幻小説《三體》,在西西河論壇上看到有人介紹,於是自己也從網上找出來看。現在,剛剛看完第一本,後面還有兩本。估計再有一個月左右時間,也就看完了。這次讀《三體》給我帶來了一種久違的激動。

到目前為止,《三體》給我的最大感受是深邃。首先,三體問題本身就是一個深邃難懂的天體物理學問題,尤其對我這樣一個文科生而言。由這樣一個問題引出的一個全新的世界,這樣的世界會產生一種什麼樣的文明,這本身就充滿了吸引力。

第二,科學的發展是否有上限,人類對世界的探索和旅行能否突破太陽系的範圍。小説的內容讓讀者對這樣問題產生思考,作者的對科技的發展充滿幻想,並非完全的胡説八道,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第三,我們的頭頂就是星空,恆星之間漫長的距離以光年為單位。

天體的誕生與毀滅以億萬斯年為記錄。至今為止,我們所知道的,擁有生命的星球只有地球,而地球上擁有生命的時間也不過短短的數億年而已。人類是否是宇宙的唯一寵兒,宇宙是否還有其他生命的存在?這種具有大眾趣味的問題,也是吸引我的另一個原因。

合上書本,當我偶爾抬頭仰望星空時,遙想到宇宙的漫漫無際和時間的漫長,相對於人類生命的短暫和渺小,內心中多少有些莫名的恐慌。它有時讓我感覺,人類僅僅是宇宙的一個偶然現象,人類的存在相對於整個宇宙,並不比一個細菌更渺小。人類的生活空間仍只侷限於地球的某些角落,對整個地球尚且不能完全瞭解。相對於茫茫宇宙,類似地球的星球數以億計,幾乎所有的都是荒涼冷漠的世界,或許這才是世界的本來面目,地球遲早也將如此。

《三體》除了科幻之外,還有對人性的反思和形而上的思考。比如中紅衞兵的無知和殘暴、人類對自然的破壞以及人類對人類未來的絕望,遠遠超出了某些哲學或者社會學大師的思考。

我讀初中的時候比較喜歡科幻內容的東西,但那時候資源匱乏,能夠接觸到的除了電視,就是幾本過期很久的《飛碟探索》雜誌。後來莫名其妙地報了文科班,逐漸地也就很少看科幻內容的文章。讀科幻小説感覺和看穿越劇差不多,宂長而枯燥,味同嚼蠟。但內心深處,還是對科學充滿好奇和敬畏。《三體》小説給了我更多思考。

《三體》讀後感11

一直想擁有一套《三體》系列叢書精讀一下,恰好京東六週年書籍優惠活動,於是就買來閲讀。從第一部《地球往事》,情節就漸入佳境,第二部《黑暗森林》更是全書的高潮部分,《死神永生》雖説和大格局的恢弘想比有點弱化,尤其是結尾部分總感覺不甚理想,這固然有作者亂點鴛鴦譜,還有關於宇宙的未來的描述似乎有點大而空洞,但是依然是精彩紛呈。於是手不釋卷,不到一個禮拜就把三本書讀完了。

書的作者劉慈欣,我的同行,娘子關電廠的一名電工,能寫出如此精彩的三體系列硬科幻小説,真的是讓我萬分欽佩。

作為理工男的我,對量子物理和宇宙科學一直很有興趣,也瞭解了不少這方面的知識,但依然被劉電工的超強的想象能力所折服。

想説的東西很多,就從三體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幾個橋段説起吧。

首先是書中關於“三體遊戲”的構想讓人耳目一新,不但藉助遊戲中地球人物引出了三體世界,而且跨時空、人物,魔幻的敍事和深刻的哲理,不得不説此處是全書的亮點;

其次是關於面壁計劃、階梯計劃、黑暗森林威懾、黒域計劃等等地球人類保護自己採取的措施,看似不經甚至是荒誕,細想又是那麼符合科學邏輯(雖説存在漏洞),甚至是很巧妙,讓人看後拍案叫絕;

最後再説一説書中關於硬科幻的設想,水滴及水滴攻擊、智子和智子幻化的智能機器人(這裏牽扯到近期的一個熱門科技事件,歐洲物理學會新聞網站“物理世界”公佈了2015年度國際物理學領域的十項重大突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陸朝陽等完成的科研成果“多自由度量子隱形傳態”入選併名列榜首。量子糾纏和量子通訊再次進入人們眼簾,這不就是大劉描述“智子”的雛形嗎)、二維箔及二維打擊(歌者輕描淡寫的一個動作,毀滅了太陽系,有點古龍風格)、歸零者,宇宙間最最高級的智慧文明,強大到可以重新設計宇宙。這其中每一個都可以稱得上奇幻的超級想象力了。另外關於曲速飛行、冬眠人雖説不是劉電工的獨創,但是依然堪稱精彩,成功融入到這部系列小説中。

看完這套叢書,我的第一想法就是無論如何要寫一點讀後感,有這種衝動可不是我閲讀之後經常有的。一直拖到現在,文筆有限就説這些吧。

《三體》讀後感12

這種純粹的科幻小説,讀的時候還是很有意思的,但是之前有看到過各位互聯網的巨頭將起引到互聯網公司之間的競爭,説句老實話,結尾作者自己都説了:人之初,性本善之説在人類世界都很可疑,放到整個宇宙更不可能皆準,俺認為是很有道理的。例如在惡魔法則中就是這樣説的,強者至於弱者就如人類至於牛羊,人類屠殺牛羊的時候是絕對不會有任何憐惜之情的,就算是所謂的動物保護者,也不過是出於人道主義的精神,希望讓牛羊死亡前不那麼痛苦。那麼放到整個世界也是一樣的,讓自己的羣體強大才是正道,否則就只能被吃掉,就這麼簡單。

關於多維世界其實是個很有意思的看法,高維世界包含無限多的低維世界,例如一條線包含無窮多個點,這就是1維世界包含無窮多個0維世界,我們生活在3維世界,加上時間軸就是4維世界了,其實過去所説的神仙可以掐指一算就能知道以後會發生什麼,會不會是所謂的科學nb到一定程度後,可以看到高維的世界,於是就掌握了時間的走向呢?

裏面還有個關於人體計算機的故事也蠻有意思的,通過兩到三個人去組成基本的電子元器件,例如非門,與非門等,然後再把這些元器件組成一個巨大的計算機,即使是在缺少資源的三體世界,也能實現對於計算的巨大需求,當然,這個計算機用到了4千萬人,其實過去看到的科幻雜誌裏也有類似的描述,當很小的個體達到一定數量的時候,他們會表現出一定的智慧,例如蜂羣,蟻羣等,其實人類也算是,每個個體通過一定的行為去影響這個種羣的變化,只是人類現在彼此間的聯繫太弱了,不過可以算是個弱化的吧。

《三體》讀後感13

我第一次看《三體》是在去年冬天,那是一個週末。

媽媽其實很早就買了這套書,而且媽媽總説很快就看。我本來很期待和媽媽一起閲讀,但是媽媽總也不看,結果我等得不耐煩了,就自己先看了。

我最先看的是《三體3》,其實應該先看《三體1》的,但是我當時是閉着眼睛隨便抽了一本,結果就抽到了《三體3》。

《三體3》的女主角是程心,男主角我也不太確定。一開始,我認為是雲天明。後來,我又以為和《三體2》的男主角一樣,是羅輯。再後來,我又認為是關一帆。其實,我一直都不太確定。

故事從程心收到一顆雲天明送的星星開始,那顆星星的名字,哦不對,是編號,叫dx3906。對於這件事,有人衷心祝賀,有人卻嗤之以鼻。

為了探測三體艦隊超前的科學技術,需要把人類送到三體艦隊那裏去。為此,程心想了一個辦法,叫“階梯計劃”,可以把一個人送到奧爾特星雲去偵察三體艦隊。但有些不理解的人認為程心應該回到大一,去算算“推重比”的作業。不過看到這裏,我就看不明白“推重比”是啥東西了。程心當時就反駁了那些人,又解釋了原理:先用普通的推進方式把飛船送到核彈軌道的邊緣,通過核彈推進,將人類最終送到三體。但實際上這種辦法只能承載很輕的重量,就是一個人的大腦,最終是送了雲天明的大腦過去。

過了很長、很長的時間,雲天明終於有了消息,三體為雲天明覆制了一個身體。這種方法如果真的可以實現的話,就可以用來治療那些得了絕症的患者。如果在那些偉大的科學家身上使用這種技術,就可以讓他們永生,那麼人類的科技發展一定會比現在快很多倍。

在《三體3》裏,最終三體被毀掉了,而地球從三維降成了二維,在這兩個文明裏見證最後一刻的只有三雙眼睛:女主角程心、關一帆,還有機器人——智子。程心和關一帆從智子建的小宇宙裏回到了大宇宙,而他們留在小宇宙裏的小魚生態球和小漂流瓶作為見證舊宇宙的眼睛,留給了將要來這裏探索的未來智慧文明。

《三體》無疑是一套很偉大的作品,作家劉慈欣為我們構想了人類、宇宙的未來。看了《三體》之後,我感覺整個世界都不一樣了。我認為,《三體》裏有很多值得我們認真思考的描述,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話,則是“給歲月以文明,而不是給文明以歲月”。

《三體》讀後感14

作為一名女生,我一直以為對科幻類別的小説不感興趣,但《三體》這本小説完全改變了我這樣的看法。

《三體》系列小説分為三部,而昨天剛剛看完了第一部三體讀後感6篇。

作者劉慈欣在當前的科技基礎之上,向讀者們構造了一個架空的科幻世界,故事基調宏達、神祕而又悲壯。在故事當中我遇見了很多物理學的名詞,比如宇宙背景輻射,哈勃紅移,為了搞清楚故事的發展,我也隨時準備着百度百科,遇到不懂得名詞就查。

故事假設在銀河系之外的一個天狼座中有另一個可適宜生物居住的星球,名為三體。一次偶然的機會,三體文明和地球文明相互知道了對方的存在,於是雙方陷入了一種思考。

而地球上,知道對方的存在的人類很少但基本是居於社會高層當中,由於知識背景的差異,他們對三體文明的看法相互之間存在着很大的等分歧,有些人希望三體人能夠在地球上生存使地球上的醜惡消失,而有些人希望三體人永遠都不要登陸地球,因為三體人能夠給地球帶來的未必是福音等等。

儘管地球人對三體人的態度褒貶不一,但是三體人卻將地球人當做一個敵人。儘管就科技水平而言,三體文明要大大高於地球文明,但三體人要成功登陸地球需4。5個世紀,從中地球可以發生很多次科技革命,大大提升其科研水準,而這對未來的三體人而言是一個大大的威脅。

這就是《三體》小説的總基調。同時這樣的基調也讓我陷入了一個思考,即兩個之前沒有任何接觸的文明碰撞時帶來的到底是和平還是戰爭。

顯然,就歷史看,這個結論可能並不是那麼樂觀。當年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後,歐洲文明大肆的入侵美洲,掠奪財產,殺燒擄掠,使得美洲的原始文明永劫不復,最終被歐洲人統治且殖民。

我想,這是因為每個文明體都像一個個體一樣,如果讓其走入一個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當中時,他們便缺乏安全感,而這樣的不安全感很可能導致一些殘酷的後果。歷史中的印第安人或許就是這樣的一個犧牲品。

而《三體》小説中也是這樣,儘管三體文明比地球文明先進很多,隨着時間過渡,未來有非常多的不確定性,或許過了三四百年地球文明就會趕超三體文明,到了那個時候三體文明能不能保全自我也是一個問題了。所以作為地球人和三體人而言,最為理智的做法可能就是盡最大的努力保全自我,同時消滅對方。

或許這樣的一個結論讓很多人感到悲觀,但這卻是一種最為現實的結果,尤其是生活在我們現實的社會當中,可能會常常遇到於此類似的情形或者作出於此類似的選擇。

但是就作為一個個體的我們,我還是希望不同的民族、種族、宗教、國家等能夠引以為界,找到一條超出武力威脅的和平之路從而相互理解相互認可,共同構建更加美好的將來。

《三體》讀後感15

我本身對這本書是沒有感覺的,最開始從字面上理解,認為《三體》這本書是一本講解三位一體遊戲類似的小説,一個多重人格,或者三個人在不同的時間或地點有着某種關聯性。

之所以最後還是閲讀此書,實在是因為最近幾年比較火,很多的讀書論壇和讀書軟件,都在推薦。好奇心下想知道這本書到底有何神奇之處。

但這本書實在是太長,拋出的概念太多。但是通俗有內涵。通俗是因為其在描述中都很詳細,內涵是其中故事時間的銜接性很好。讓每個個故事有回憶及思考的空間。

總體上就是描述宇宙中的並非如地球人認為的那麼的安全。只有渺小才會對宏偉充滿了憧憬與期待。現實卻是如達爾文的《進化論》中寫的一樣‘弱肉強食’。

外太空生命三體在利用地球人中部分對地球社會有負面情緒的人的想法進行了解地球,最後消滅地球。而在後面的故事中,三體對地球的破壞其實只是小兒科,對於更高級的外太空生命,根本不需要對已知太空低級生命星球進行溝通。定位後直接消滅,才是的成本更低,更有效的處理結果。

所以在很多的競爭中,考慮的因素有很多,有時很多事情是需要考慮經濟賬的。只有弱者才會進行多次比較觀察。並在抉擇中猶豫不決。

未知才是最大的恐懼。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qxjmk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