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三體讀後感範文600字(精選10篇)

三體讀後感範文600字(精選10篇)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體讀後感範文600字(精選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體讀後感範文600字(精選10篇)

三體讀後感1

“給歲月以文明,而不是給文明以歲月。”自從不知在何處看到這句話起,便對《三體》這本小説產生了濃厚的閲讀興趣,想來獲得雨果獎的大作應該不會差到哪裏去,於是便找來這本書仔細的讀了讀。

故事還得從太陽系外的一個行星——三體行星説起。三體環境並不像地球那樣安全,舒適,甚至,不知哪一天就會消失在宇宙之中。三體人為了擺脱這個惡劣的生存環境,一直在尋找一個可以居住的行星,他們最大的願望就是能不用再過着擔驚受怕的日子,只要能活下去就已經很好了。

一個偶然的機會,三體人發現了地球的存在,這個發現把他們高興壞了,對於他們而言,地球簡直是天堂,比起他們的生存環境,地球環境不知道高了多少個檔次,這個蔚藍的星球一切都是那麼的完美,完美的令人陶醉……為了順利移居地球,三體人設法與一羣對人類徹底失望的人取得聯繫,他們一同建立了一個三體組織,加入這個組織的人堅信,三體人的到來會使人類停止那些愚蠢的破環行為,拯救人類文明。值得一提的是,他們的口號十分耐人尋味:“消滅人類暴政,世界屬於三體。”就這樣,自然而然的,故事拉開了序幕……

讀完了這本書後,我的心情十分的複雜,總有些患得患失。文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這麼一句話——“你的無畏來源於無知!”人這種生物啊,總是苦於沒有自知之明,自譽為高等生物,實則盡做些愚蠢短視之事,天真的以為無論如何破壞環境,人類也能一直生存下去,究竟是什麼時候開始,生存變成了一個理所當然的事了呢?呵,羅曼羅蘭有句話説的很對;“認識的人多了,我就更喜歡狗了。”

“沒有什麼能永遠存在,即便是宇宙也會有滅亡的那一天,憑什麼人類覺得自己應該永遠存在下去?”“活着本身就很美妙。”“在意義之塔上,生存高於一切。”

所以,好好活下去吧!

三體讀後感2

我很喜歡《三體》這部科幻小説,《三體》系列一共分為三部,這個假期我又重温了第三部——死神永生。我發現,每次閲讀都會有不同的感悟,今天就來説一説我新的感悟。

書中描寫到人類在瞭解了宇宙“黑暗森林”狀態時,更新了自己的認知,不再那麼懵懂莽撞。人類為了打入即將入侵地球的“三體”人的內部,就對三體艦隊發射了一顆“人類大腦”,三體人在得到“大腦”後,進行了克隆,重建出了這顆大腦主人的樣子,他的名字叫“雲天明”。雲天明在三體世界收集了很多年的情報後,佯裝要見自己的朋友程心一面,將情報以童話故事的形式傳遞給了程心。由於三體人的思維缺陷,並沒有發現這個祕密。人類對童話故事進行了解讀,從中得到了很多信息,如:飛船可通過曲率驅動達到光速、宇宙安全聲明方式——黑域等等重要內容。這時,震驚的消息傳來,三體世界的宇宙座標被公佈,三體星系被更高文明的外星智慧體給毀滅了,地球的位置也隨即暴露。人類為了躲避即將到來的黑暗森林打擊,想出了三個方案,並付出了幾個世紀的努力去實現保護人類的目的。但是,由於對童話故事中的關鍵信息解讀缺失,導致太陽系被二維化,人類辛苦建設的新家園付之一炬。只有極少數人類逃離了這場災難。後來程心得知了大宇宙的真實圖景後,決定躲進小宇宙等待大宇宙的新生。

故事中有大量的專業術語和科學知識,深深吸引着我。我很佩服作者劉慈欣,因為他能用現在的科學物理知識,以及我們大多數人都懂的常識,構造出了一個壯麗的宇宙,給我充分的想象空間。這本書的主人公——程心,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她在緊要關頭保留着一顆善良的心,避免了多次的戰爭與危險。這本書給我的啟發是,永遠不要覺得自己很成功很厲害,因為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要時刻保持一顆謙虛的內心。

三體讀後感3

從暑假看到現在,我覺得特值,大劉的三體讓我進入了TA的世界,三部作品,人物特別深刻就在於羅輯,那追着出租車就為着聽一曲音樂,儘管那是為了迷惑三體世界,可當時人們的那種遺棄,亦或是唾棄的情景,是真為羅輯感到心痛。

要説羅輯和前幾個面壁者和執劍人候選人,都是為着向宇宙進一步發起挑戰,而人類社會的縮影“程心”則一直想方設法逃避危機或可能存在的危機,卻一次又一次的使人類走進危機,然而當程心收到雲天明的宇宙時,卻滑稽的説想要過新生活而進去小宇宙,一方面固步自封,一方面又想要探索新生活,不得不再次把人類社會文明的行為解剖的淋漓盡致。

當人類知道只有光速能逃離二維打擊時,都沒有去詛咒或謾罵程心就能看出,那時候的程心的決定,就代表着人類的決定,這種能得到安逸絕不選擇受難的抉擇在羅輯震懾住三體世界後,體現的尤其明顯,儘想着把外逃艦隊引回而加以審判,這是多麼大的諷刺。

如果大史在第三部中有着一席之地,我想以他的性格,許多的科研開發會順利很多,他的性格代表着近代中國的發展史,及足智多謀,又能分辨明路,為走在黑暗中的人類指引明燈。這體現在他的古箏計劃上,在所有人都焦頭爛額的情況下,提出唯一可行方案,以不拘小節大大咧咧的性格,引起我的喜愛。

如果《三體》拍成電影或電視劇,我想一定是視覺上的震撼,而不是現在市場上的五毛特效和鮮肉當道的爛片。

又或許《三體》是宇宙的某種客觀規律的話,那恭喜大劉,他已經看見未來,走在未來了。

三體讀後感4

這個暑假,我看了《三體》這部獲得雨果獎的科幻小説。

當時媽媽把它買回家的時候,我不太想看,因為它有1000多頁,而且三部一本比一本厚,又因為是科幻小説,比較難懂。我剛剛開始看的時候,覺得不太好看,但是讀到後來,覺得越來越引人入勝,我用了一天的時間就把第一部看完了。

《三體》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有兩點。

一點就是科幻。書中提到的“黑暗森林狀態”在我當時讀到時感覺很震驚,再想想好像又很正常。就好像在警告所有人類:宇宙是冷酷的,也許發現外星人會給我們帶來滅頂之災!

還有一點就是它對“人性”的描寫。我當時看了人類在三體文明的威脅下不但沒有拼命研究與之對抗的方法,反而為誰走誰留的問題爭吵不休,最後甚至明令禁止逃往太空的時候,我覺得真的很可笑。仔細想想,不都是這樣嗎?人都是自私的,現在已經沒有人願意犧牲自己顧全大局了。別説生死存亡的大事,就是生活中的小事也是這樣:我小的時候,和幾個小女孩一起玩,有一個人提議説,讓我們其中一個人帶其她人到她家去玩,並且要把自己的糖果和冰激凌和朋友們一起分享,也要把自己的玩具給大家玩。本來很高興的事情,但是大家都不願意去自己家,誰會願意犧牲自己的東西呢?沒有人主動站出來,那就石頭剪刀布吧,但是被選中的那個女孩卻反悔了,最後我們不歡而散。而三體人呢?卻認為“這對我們來説不是問題”。我就覺得這部小説和其它的小説真是不一樣。在這本書中,人類的情感反而成了毀滅太陽系的罪魁禍首,也因此,它給我帶來了許多震撼。

在第三部中,程心兩次以愛和責任的名義把世界推向深淵。但是最後,她還是沒有放棄,為了保住大宇宙的未來,把647號宇宙的物質歸還了。智子説:“你還是在為責任活着。”但是,智子最後也選擇了幫助她。我想,宇宙是沒有對錯的,雖然可能會招來禍患,但是永遠不要放棄愛與人性。

三體讀後感5

早就聽説三體的作家劉慈欣在二零一五年獲得了雨果文學獎——他也成為第一位獲得雨果獎的中國籍作家。我為他感到非常的自豪,早就想見識一下他的大作《三體》,所以我這個暑假閲讀了想與中國的《三體》三部曲。

三體三部曲講的就是在紅岸計劃發射並接收外星人的信號後,一部有一部激動人心緊張的形勢的嚴峻變化。最後外星人與地球人展開激烈的競爭的故事。這部書描寫的精彩激烈,讓我不禁沉浸於其中,有時候甚至看到晚上一兩點都不想放下書本,總是抱着書,細心的研究。書中有令人感傷的故事,也有令人痛快的瞬間,有令人不可思議的奇思妙想,也有令人拍掌稱讚的好主意。

其實書中介紹的兩個主人公令我印象最為深刻,一個就是程心,另一個就是羅輯。羅輯所帶給我的是一種男性的陽剛之氣——他做事爽快麻利,絲毫沒有懈怠之情,他每辦一件事就要把它辦到最好,每做一件事就要把它做到最優,這樣的人正是值得我學習的。有一次他在制定一個計劃的時候,一些古板的老科學家總是向他提出反對,但是他卻絲毫的不接受他們的意見,因為他總是覺得,他的方法就是他自己的想法,他自己的理論知識支撐他相信一定是正確的。後來的事實也證明這樣的正確性。而文中的程心這個人卻是非常優柔寡斷,而且有些愚昧的善良的人。他總是把自己的善當作自己的高尚品德,殊不知他這樣的‘善良’其實是一種愚蠢,一種假善。後來也是因為他的這種善良,害死了不少科學家,讓外星文明登陸地球,地球文明從此得到了永生。

《三體》這本書用輝煌壯麗的環境描寫以及天馬行空的想象,為人們敍述了未來的一幅神奇的世界。這這讓我感到非常的驚異。只不過我更期待的是《三體》電影的上映,總是盼星星盼月亮,卻盼不到那部我最心愛的電影。

三體讀後感6

自《三體》第一部問世至今,已經十多年了,我是一直久聞其大名,卻一直不敢觸碰。為啥呢?有兩個原因:其一是當年的我不是那麼喜歡看書,其二是怕看不懂。説出來不怕大家笑話,確實書中的很多內容沒有看懂。

幸虧這次書友會活動,我開始了《三體》的閲讀,越讀越覺得好看,越看越入迷。以前,看很多書,看到一大半就基本知道了情節走向,而《三體》不看到最後,根本就不知道結局,甚至很多情節都是那麼不可思議,細細品味下來,卻又在情理之中。

書中兩大主人公羅輯、程心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被人類寄予救世主的期盼之後,兩人迥異的表現,源於人生經歷和性格的不同。而且,我覺得作者在起名時便留下了伏筆。羅輯不就是“邏輯”麼,思維縝密,邏輯性強,才能在關鍵時刻沉着冷靜,力挽狂瀾,給人類贏得了暫時的安寧。程心可以理解為“誠心”,真誠善良,富有愛心,才會一次次做出了“錯誤”的選擇。這裏的“錯誤”是加()雙引號的,很多人認為程心是人類公敵,我有不同的看法。她沒有行使執劍人的職責,“萬有引力”號不是發出了信號了麼,最終三體世界毀滅了,人類也不過是苟延殘喘,太陽系最終難逃毀滅的命運。程心不想做,是因為她明白這是兩敗俱傷的結局。

正是因為程心的善良與真誠,為人類贏得了最後的機會,曲率飛船成功研製,不正源於她和雲天明的交流麼。最後,她和艾AA飛出了太陽系,遇到了“藍色空間”號的同伴,不正象徵着人類的延續麼?

《三體》是一本偉大的著作,它向我們展現了波瀾壯闊的宇宙畫面,弱肉強食的黑暗森林,變幻莫測的人類內心,凡此種種,值得我們細細品味。期待《三體》電影的上映,期待走進三體世界。

三體讀後感7

一口氣讀完了科幻小説《三體》三部。如果不是因為有了堅定的基督信仰,我一定會被《三體》洗腦了。

在信主之前,特別是在學生時代,我曾經非常相信人類文明是有輪迴的,就像三體文明。那時常常幻想在我們現在這代文明之前,一定有一個已經被毀滅的、曾經高度發達的文明。當時也非常願意相信有外星人的存在。《三體》正契合了我的這些主觀瞎想。

《三體》也帶給了我以前不曾想到過的震憾。

首先,我從來不曾想過宇宙是不是一個黑暗森林。《三體》把宇宙中存在的文明比喻成一個黑暗森林,大家都小心隱蔽自己,尋找對手。誰暴露了座標,誰就等着被催毀吧。而地球人對此茫然不知,反到像一個缺心眼兒的孩子,想方設法讓別人知道自己的存在。最終把自己帶入毀滅。

其次,我從來不曾想到過高等文明毀滅低等文明時,是那麼易如反掌。一個值班的觀察員隨手甩一張二向箔,不費吹灰之力,太陽系就從三維被降到二維,變成了平面一幅畫。

太陽系一個星球接一個星球被壓入到二維空間。作者對地球毀滅作了特別細緻的描繪,印象最深的是一個母親舉着自己的孩子,但這個孩子也只不過比母親延遲一瞬而已,統統都被壓成平面。

地球人為了抵禦外星人的入侵,曾設想了種種的可能,甚至建立太空城,移民到外太空。但是人類這一切的聰明智慧和建造,在高等文明的打擊下,就像成人看孩子搭的積木,甚至是一個笑話。

放下書,被作者劉慈欣的腦洞深深折服。但他的腦洞再大,也終究是人腦,以人腦就可以幻想出這些我們普通人無法想象到的神奇能力,那麼上帝真實的能力和作為,真是我們人類無法測度的'。想到有一個老姊妹,當她説到上帝有時候沒有應允她的禱告時,她自己安慰自己説:上帝那麼多兒女呢,總有顧不到的時候。我們常常把上帝侷限在我們有限的想象中,如果我們想更多地認識上帝,必須首先承認自己的無知。

三體讀後感8

“在一小塊陸地上的草叢中,有一滴露珠從一片草葉上脱離,旋轉着飄起,向太空中折射出一縷晶瑩的陽光。”

《三體》描寫的場面是宏大磅礴的,正如曹文軒在給《幻城》的序言説過“語詞的千軍萬馬,無邊無際地簇擁在他的麾下。”但是《三體》亦不同於《幻城》,它的作者是一名工程師,我説的是指當作者用“光年”來計算距離,用“億年”來計算時間的時候,人們才深感知宇宙的宏大磅礴。

看完這本書之後,我久久不能釋懷,心中是被盪滌了般的空靈,但當我努力地去回想我被打動的文字,就像一個孩子在運動會之後努力回想自己為什麼會如此激動般的,停留在我心中的只有三個讓人扼腕的男人——孩子發現他記不得比賽項目和名次卻清楚地記得他參加的項目。

一個是魏成,數學天才。我常常想,是不是真的有那麼一個人像他一樣是絕對的天才。我想為什麼現在的人在呼籲勤奮可以超越天才,因為天才是極少數的人,而社會卻是被絕大多數的普通人所支撐起來的,所以我們需要勤奮的普通人。但是,我們知道自己要做一個勤奮的普通人,我們知道自己對天才的羨慕不用過多,但是每一個人都在渴望做天才。

我從魏成身上看到了天才。但是當我看到後來的時候,已經完全沒有了魏成。我費盡心機想要去尋找蛛絲馬跡,在言語的大軍中尋找那可憐的幾個字,但是被掩蓋的無影無蹤。他是那麼的引人注目,但是後來我卻找不到了。

或許正如魏成所説的,天才的下場不比普通人好。他被時間湮滅在文字之中。正如當今社會中的天才們,有的年僅八歲上大學又有什麼用?未成年人能夠做的只有讀書,當你讀完了書只是四顧茫然。四歲精通七國語言又有什麼用?做不了翻譯而且當時間被其他瑣事所佔有的時候,這些知識會被凍結。

他們是天才,因為他們超越了普通人。超越了普通人,也終將無法與普通人並行。

三體讀後感9

最近,劉慈欣的一部劃時代科幻小説《三體》深深的吸引了我。從小就喜歡打破常規、天馬行空、飛揚思緒的我,對科幻小説有着近乎痴迷的渴求,從《海底兩萬裏》,到《哈利波特》,再到燒腦神作《星際迷航》,都顯得奧妙無窮!八十八萬字的《三體》更是有着探索宇宙魅力的神奇力量,刷新了我對中國科幻小説的認知。

《三體》這個三部曲小説,從第一部《地球往事》,情節就漸入佳境,第二部《黑暗森林》更是全書的高潮部分,《死神永生》讓我全面觀看到了更大更全面的宇宙,看到了文明的碰撞與激發。

其次是關於面壁計劃、階梯計劃、黑暗森林威懾、黒域計劃等等地球人類保護自己採取的措施,看似不經甚至是荒誕,細想又是那麼符合科學邏輯,甚至是很巧妙,讓人看後拍案叫絕。

這本小説內容龐雜,故事跌宕起伏,並且由於作者劉慈欣本身是一名科學家,所以其內容帶有很多科學上的名詞,儘管我是文科生,但由於作者描寫細膩生動,文筆流暢,並沒有給我帶來理解上的困難,相反,我認為就是這種似懂非懂的感覺促使我發揮想象力去理解這部作品。外界評價該作者時稱:“劉慈欣的作品宏偉大氣、想象絢麗,既注重極端空靈與厚重現實的結合,也講求科學的內涵和美感,具有濃郁的中國特色和鮮明的個人風格,為中國科幻確立了一個新高度。”我想這再貼切不過。

在我們身處的這顆蔚藍色星球之上,人類文明創造出了種種的“奇蹟”,這無疑也是使我們感到自豪的事情,而《三體》卻給了我們另一個視角,將人類從通常的食物鏈頂端的強者下放到被征服者的視角去去思考,其結果引人深思。

如若真的有外星文明,我希望他們能和我們這個美麗的星球交友,而不是侵略。畢竟宇宙中的每一個生命都有值得存在的理由,每一個生命都是上天的賞賜。

三體讀後感10

剛讀完《三體》這本比較流行的科幻小説就帶給我一種久違的激動,《三體》給我的最大感受就是深邃且以為深長。《三體》這本書講述三體文明與地球文明之間的碰撞,三體作為外太空另一個可適宜生物居住的星球同樣也居住着三體人,三體人把地球人當作敵人,地球人卻對他們的看法褒貶不一於是地球上展開了一場人類關於三體的激烈鬥爭。

對於我一個理科高中生而言,由三體問題引出一個全新的世界,這樣的世界會產生一個什麼樣的文明,這本身就充滿了吸引力。人類不斷去探索宇宙的奧祕,然而真諦又何在?宇宙如此之大,外星文明又是否真的存在?科學的發展是否會有上限,人類對世界的探索和旅行能否突破銀行系的範圍?小説的內容,不禁讓我對這樣的問題去思考。當我再一次抬頭仰望星空,感覺意義都變了,繁星點點在這無窮的宇宙之下,星星是多麼渺小,而自己卻又是更加的渺小,就像裏面有句話説“我們都是陰溝裏的蟲子,但總還是得有人仰望星空。”是啊,人類是那樣的卑微,但《三體》並不是想告訴我們自己是多麼的微不足道,然而我更相信另一句話“地球上存在着蟲子,你踩死了他們,卻從未戰勝他們。”個體的力量是多麼微小,然而羣從的力量是巨大的,只有相互理解,相互認可,我們才能團結集體,儘管威脅來的多麼猛烈和強勢。

我個人認為這本小説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在描述葉文潔過去的往事時,對人生的討論。葉文潔但是處在時期,站在歷史的角度看,的確摧毀着人性,在那時人們迷失自我,葉文潔迫不得已向三體世界發送信息,企圖想用三體文明拯救地球文明,可以看出他對人性的絕望。不難看出葉文潔在當時的影響下也做了一個瘋狂的舉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ndynw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