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讀《為言語智能而教》有感

讀《為言語智能而教》有感

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為言語智能而教》有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這學期,學校給我們語文老師配備了薛法根的《為言語智能而教——薛法根與語文組塊教學》這本書,出乎意料的是這本書並不是關於語文教學的大道理,而是讀來淺顯易懂,穿插着無數薛法根老師在日常教學生活中的小事例。

閲讀教學和習作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在書中,薛老師不僅藉助典型的案例談了閲讀教學的策略,而且從“命題激活”、“貼近現場”、“虛實相生”、“指導具體”、“讀寫結合”、“及時反饋”、“教師下水”、“限時作文”、“抱有希望”九個方面談了作文教學的策略,基於兒童的興趣。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教師下水”這個策略,薛老師指導點撥學生修改自己的人物素描簡直讓我驚歎,學生本來的作文泛泛而談,簡單平凡,然而經過啟發引導,學生的作文不僅寫出了人物的特點,而且語言還十分生動,給人“化腐朽為神奇”之感。許多優秀的老師都有寫下水文的特點。學生對老師的尊敬一部分來自於老師才華的深深吸引,所以,在指導學生作文時,我們要嘗試寫下水文,給學生以智慧的引導。我不禁想到了我在習作教學時的一些做法,我總是找一些網上的優秀文章給學生看,並沒有嘗試着自己寫下水文。如果我能像薛法根説的那樣,在教學生之前先自己嘗試着寫一寫,也許我就更能理解學生在寫作時的難處和苦處,在指導時我就更能感同身受。就像薛法根老師説的那樣,“語文老師以自身的寫作魅力贏得學生的尊敬與信賴,進而把學生引上熱愛寫作的康莊大道,實在是一種教學的智慧。”

閲讀與寫作是密不可分的,薛老師提出了基於文本的讀寫結合策略,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語段聽記”。吳忠豪教授説:“小學生處於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小學階段必須將大量語言積累作為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語段聽記”旨在閲讀教學中,引導學生聽記、默寫典範性的語段、並通過誦讀、體悟,積累語言,豐富語言倉庫。事實上,對於白話文的課文,學生多讀幾遍,含義大體上已經明瞭了,只是由於表達水平的侷限,難以準確表達而已,正所謂“葫蘆裏的餃子——倒不出”。閲讀教學中缺的不是理解和感悟,恰恰是學生的語言積累,僅僅讓學生背誦課後習題中規定的段落是遠遠不夠的。小學階段是人一生中記憶的“黃金期”。語文教材中精選了大量文質兼美的文章,其中不乏具有典範性的`語段,在閲讀教學中應及時地引導學生聽記、默寫,並通過誦讀、體悟,留存在個人的語言倉庫裏,這對學生一生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如,在近期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練習與測試》上出現了李白的《渡荊門送別》和杜甫的《旅夜書懷》這兩首經典詩作,其中的“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和“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以及“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都是千古名句。我在評講練習時,讓學有餘力的學生回去背一背,對他們的語文文學積累大有益處。

這本書,有生動的理論闡述,有豐富的精彩案例,有深刻的教學反思,不僅給我們的語文教學提出了許多可操作的策略,還引導我們要追求簡單而紮實的語文教學之道,致力於學生的語言實踐和言語智慧,對於語文經驗尚淺的我來説,是一本必讀的好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qwl9d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