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為讀而狂,為情而學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為讀而狂,為情而學

一、用品讀掀起語文課堂情感的漣漪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為讀而狂,為情而學

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書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而讓學生讀什麼?如何充分地讀,在讀書中有所感悟呢?語文是唯一以言語形式為教學內容的特殊學科,它主要不是學習文本的內容,而是學習文本本身所擁有的言語形式。詞是語言的基本單位,句是語言表達的基本形式,詞和句組成了一篇篇的小學語文教材。綜觀學生的閲讀實踐,反思課堂的閲讀實效,我們便不難發現,看似簡單的詞語還是小學生閲讀中的一隻只攔路虎。學生往往在閲讀文本時對某個詞不能讀或不能理解而形成對篇章的閲讀障礙,更無從去體驗文本所藴含的情感。因此,抓好詞句教學是當前閲讀教學最基本的特徵,用讀掀起語文課堂情感的漣漪,就得從品詞、品句、品讀入手。

品讀之品從三口,謂之品讀,也就意味着,必須多層次地、有梯度地、反覆地讀,讀出情境,品出情味,讓課堂的情感在大門扣開後,隨着讀,漾起漣漪,泛起微波。《林海》選自老舍的《內蒙風光》,他是這樣描述大興安嶺的嶺的特點:

大興安嶺這個嶺字,可跟秦嶺的嶺字大不一樣。這裏的嶺的確很多,高點的,矮點的,長點的,短點的,橫着的,順着的,可是沒有一條嶺使人想起雲橫秦嶺那種險句。多少條嶺啊,在疾弛的火車上看了幾個鐘頭,既看不完,也看不厭。每條嶺都是那麼温柔,雖然上至嶺頂下至山腳,都長滿了珍貴的林木,可是誰也不孤峯突起,盛氣凌人。

教學中我充分運用換詞品味、省詞品味、換位品味引領學生進入到文本中,進入到大興安嶺的嶺中去。在朗讀中,學生充分體會到了字裏行間藴藏着作者熱愛大興安嶺的濃濃之情。首先運用換詞比較讀下面句話:

大興安嶺這個嶺字,可跟秦嶺的嶺字大不一樣。

初看起來大不一樣可換成不大一樣,兩句話意思沒多大差別。但是讀着讀着,學生髮現了這兩句話藴含的情感程度是不一樣的。學生充分體會到了老舍在用詞上的獨到之處。大不一樣在哪裏?話鋒一轉,引出下文,接着進行了省詞比較讀:

這裏的嶺的確很多,高點的,矮點的,長點的,短點的,橫着的,順着的,可是沒有一條嶺使人想起雲橫秦嶺那種險句。

這裏的嶺的確很多,高的,矮的,長的,短的,橫的,順的,可是沒有一條嶺使人想起雲橫秦嶺那種險句。

學生很快就發現了出示的句子與原句不同,學生在比較讀中品味到兩個句子都是在描摹大興安嶺的形態多,作者在高的,矮的,長的,短的中間加了一個點字,説明大興安嶺的嶺雖高也有限,雖低也有度,儘管姿態各異,但都懸殊不大,因此給人温柔的感覺,而在橫的,順的中間加個着字,形成了動態感。接着用可是,話鋒一轉,從所見過渡到所感,一是與秦嶺對比,進一步感到其温柔,二是通過對韓愈雲橫秦嶺家何在的感歎,流露出對新社會大興安嶺的熱愛之情。最後進行詞序換位比較讀:

多少條嶺啊,在疾弛的火車上看了幾個鐘頭,既看不完,也看不厭。

在疾弛的火車上看了幾個鐘頭,既看不完,也看不厭那麼多條嶺。

換位讀中體會到句子也是在寫嶺的特點,但是寫得比較含蓄。火車疾弛幾個鐘頭,沿途擦過車窗的嶺多得看不過來,何況山勢仍在蔓延,看不完可見其多,看不厭不僅因為嶺千姿百態,更與嶺的線條柔美,令人賞心悦目有關,後句的表達雖然意思沒有改變,但語意不如原句顯豁,情味也淡了許多。前句將多少條嶺啊提到句首,突出了嶺的多和作者對此的感歎。

課堂的情感就像小河水,讓它漾起漣漪,泛起微波,需要教師外力的推動,有時是美讀體察,有時是思辯比較,有時是投石激浪,從而引發文本與學生之間的情感漣漪,一旦盪漾,就再也平靜不下來。

二、用研讀激盪語文課堂的情感浪花

情感是語文課堂的靈魂,也是語文課堂的氣之所在。每篇文章都是作者情感活動的伴生者,是作者情感活動的外觀和昇華。

研讀就是要扣住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準確把握學生的內心世界和情感軌跡,並以自己的情感調動學生的情感,引導學生將自己的人生體驗、情感與課文交融在一起,從而實現教師情、學生情、作者情的情感交融,和諧共振。肖紹國老師在執教《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文時,跨越時空,整合文本,將周曄的《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和巴金的《永遠不能忘記的事情》對照參讀,鋪設周曄的淚小孩的淚青年的淚老人的淚巴金的淚的情感線索,立體多維地推進教學。在教學救護車伕這一環節,肖老師在半跪和清清楚楚兩個點上重錘敲擊,鋪陳舒展,一氣呵成。試看肖老師對半跪的咀嚼:讓學生説魯迅先生的哪個動作深深地印在了你的腦海裏,學生集中到半跪,老師先讓學生半跪一下,讓孩子説説有什麼感覺?然後教師用畫外音描述,請學生閉上眼睛馳騁想象,讓畫面動起來。再到課文中去找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魯迅就這樣跪了許久?三個孩子從三個角度找到了理由,給學生一種震撼,因為就這樣在悽風冷雨中半跪着的可是大文豪,當時的名流魯迅呀!最後提升到:這一跪跪出了什麼?(學生創造性地説:跪出了同情、跪出了親切)一個字,這一跪,跪出了愛。這一細節的敲打,酣暢淋漓,躍然課堂,如汩汩甘泉直沁學生的心田。

在學習《只揀兒童多處行》一文時,我與學生也感受到了課堂情感的衝擊,產生了心靈的共振。我們循着春光是這樣的飽滿,這樣的浪漫,它把一冬天藴藏的精神、力量都盡情地釋放出來了。這一個句子,探詢冰心眼裏的春光是怎樣的浪漫,怎樣的飽滿?學生首先發現:這繁花從樹枝開到樹梢,不留一點縫隙,陽光下就像幾座噴花的飛泉這是花的浪漫!還有誰也是把一冬天藴藏的.精神、力量都盡情地釋放出來了。再去讀文尋找,於是一個個集現實與浪漫為一體的句子都被學生找出來了:這幾扇大紅門,就像一隻大魔術匣子,蓋子敞開着,飛湧出一羣接着一羣的關不住的小天使。個個鼻尖上閃着汗珠,小小的身軀上噴發着太陽的氣息。春光裏有兒童也有海棠,把兩者結合在一起的是文中的這一小節:對,對,就是開得旺!只要管理得好,給他適時地澆水施肥,花也和兒童一樣在春天的感召下,歡暢活潑地,以旺盛的生命力,舒展出新鮮美麗的四肢。這時候,自己感到快樂,別人看着也快樂。抓住這裏的自己感到快樂,別人看着也快樂進行層層激盪。首先理解句子的意思,簡單的説就是快樂自己,快樂別人,接着聯繫上下文讀讀怎樣才能快樂自己,快樂別人,從花來看是管理得好,開得旺。那麼,兒童呢?我們呢?把自己想到的寫下來吧!這樣,循着課文的思路,摸着了作者的心路,學生的肺腑之言也噴湧而出。

三、用誦讀呼喚語文課堂的情感昇華

別林斯基説過一段話:你可以不必擔心兒童領悟不了多少,你還應當竭力使孩子們儘量少領悟一些,但要多感受一些。好的文章是作者優美的言辭、豐富的思想和飽滿的情感凝聚成的,能歷經歲月而傳誦不衰。於永正老師七十高齡,朗讀《月光曲》的兄妹對話,贏得數千觀眾的一片掌聲。無需繁碎的講解,萬語千言讀自明。因為兒童學習母語,重在感悟把握。可是我們的語文課,往往不乏理性的分析和知識的滲透,恰恰缺少激情的誦讀。所謂誦讀,首先應是有感情地朗讀,再是進行背誦,內化為自己的語言的有感情地背誦讀。從某種意義上説學生是渴望誦讀而又不具備誦讀能力的一族。學生朗讀課文難,有感情朗讀課文更難,而誦讀課文則非要下一番苦功夫不可。

教師指導誦讀,首先要精心選擇誦讀的內容:褒義的課文內容確定有感情朗讀;中性的課文內容不一定安排有感情朗讀,貶義的內容一般不進行有感情朗讀。其次要展開誦讀的過程:由感知課文到理解課文到引起共鳴,內化為自己的理解,一定要加強誦讀內容的情感體驗,一味的通過讀是沒有感情的,要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誦讀,更要體現學生的個性色彩,要積極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和體會讀好課文,不必強求一律。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教師在指導誦讀時,應當珍視學生獨特的體驗,讓學生的心靈自由地飛翔起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n0do8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