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台階讀後感範文(精選6篇)

台階讀後感範文(精選6篇)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台階讀後感範文(精選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台階讀後感範文(精選6篇)

台階讀後感1

李森祥的《台階》,使我真正地體會到,父親這個詞的深刻。

文中的父親是努力的,並且十分要強的。或許,原來的舊台階更適合那一家人,也或許,父親當初就不應總想着換個新房子、新台階。他原本以為,家裏的台階低,就意味着地位低,所以變得自卑。當他終於有能力砌高台階時,他卻不得不面對一個事實自己老了。

到了最後,想信父親會懷念當年的舊台階,原因很簡單,因為習慣在哪兒了。

當作者發現父親老了時,是看出父親已直不起腰。而父親卻怎麼也不肯服老。他就是太要強,其實人生在世,不必要一定要做到最好,如果後果達不到自己的預期,那麼失落感同樣也會越來越強。而人生,也總有像文中這樣:明明換了新台階,卻高興不起來的無奈。

即使如此,我同樣感覺父親十分偉大,他的樸實深深感動了我,也正是這一點一滴的積攢,難能可貴的樸實,才使父親無法享受高台階的快樂。或許,是因為越樸實的人,越無法追求高高在上的生活。

父親為了那個新家操勞了大半輩子,最後,卻並不快樂,並不習慣,而換來的,只是原來能背三百斤的青石板的身子,變成了連水都提不動身子。這難免有些心酸!

在許多時候,我們都會為自己定下一個又一個的目標,而這些看似動力的源泉,在我的眼裏,卻是難以掙脱的束縛,它們會阻礙我們前進,所以,請不要做過多的規劃,不要像文中的父親一樣。因為人生的道路彎彎折折,下一秒不知會發生什麼。讓我們的人生順其自然吧!

轉過身,看看文中的父親,再回頭看看自己的父親。比較之下,都是差不多的,他們的內心,總是希望能變得更好。所以,為了自己的父親不要勞累過度,現在就不要讓他為我們擔心,為這個家操心。讓他在還算美好的日子裏,享受一些温暖吧!

台階讀後感2

李森祥的《台階》描寫的是一個勤勞誠實的農民形象。一個父親一生中最大的願望就是造一座高台階的房屋。父親經過大半輩子的努力,終於造了一座高台階的房屋。房子造好了,父親也老了。

這是六七十年代典型的農民形象。勤勞、淳樸、善良,不僅要求能温飽,而且有自己的追求。父親的追求就是擁有一座高台階的房屋,因為當地有一個説法,台階高房屋的主人地位就高。現在看來這是一個多麼簡單的願望啊,但卻耗去了父親大半輩子的心血。

讀了這篇文章讓我感觸最大的就是感恩。對父親感恩,對社會感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父親,他們為了自己的家,一生辛苦勞累,默默無聞,直到老去。父親的`幸福似乎就在勞動中,父親的幸福寄託在兒女的健康成長中。可憐天下父母心,一生只為兒女活。但是現在的不少孩子卻不能夠理解父母的辛勞,常常以自我為中心,趁着年輕盡情享受,把所有煩惱留給父母。

如果説感恩父母很多人還能夠理解,但談到感恩社會不少人不屑一顧。雖説中國目前還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我們也應該看到,我們的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這是我們辛苦勞動的結果,也是也是政府執政理念的進步。在父親那個年代,老百姓幾乎沒有任何福利,種地要繳費,看病沒醫保,孩子上學要交學費,沒有養老金,正因為這樣才有文中的父親追求大半輩子只是造一座高台階的房屋。

雖然現在的父親沒有文中的父親那麼辛苦了,但是他們對兒女的心卻永遠不變;雖然現在的社會制度還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但它會越來越完善。無論對於父母還是對社會我們都應該心存感恩之心。

台階讀後感3

《台階》我想大概是有這麼幾層含義的:

父親只是一介農民,他沒什麼文化造詣,空有一身勁兒,也就想着趁自己年輕,用自己的價值來換取在村中的地位,可他換來的卻是舒適的新房和只增不減的自卑,或許我們看到的是“勞動人民最光榮”,但在他的眼裏,卻可能還是認為自己是社會最底層人民以及對子女做得少之又少的愧疚,而這樣來看,在挑水一事當中,父親衝“我”發火,也並非僅限於他認為自己老了,而還包含着他覺得自己連給子女做“挑水”這件小事的能力都沒有了,這是源自父親對子女的情感。

第二則是老師提到的間歇性失落,父親在造成新屋後又為什麼尷尬且失落呢?因為他真正享受的或許不是房子建好後的成果,不在於他為子女提供的平台,那些都只是他認為自己有責任去做的,可真正讓他體會到自己價值,讓他感到充實的在於半輩子一磚一瓦的積累,在於他雖然疲憊卻每天都精神滿面的日子,在於他每天清晨都把地砌好,然後對着成果滿意的微笑,可真正當他完成的時候,他卻覺得自己最享受的時光已經逝去了,文章中在描寫父親檢查新台階的時候很細緻,他每隔幾天都會去檢查,這樣頻繁的次數是因為他想珍惜自己這最後一點勞動的時光。

第三則是來自於曾經生活的回憶,父親如果沒有兒女,或許不會這樣急於修建新屋,因為曾經的三塊三百斤重的青石板是他磨破了草鞋一口氣扛回來的,青石板雖沒有水泥舒服,卻是幾十年經歷風吹雨打的記憶。那時光裏有父親磕煙斗的場景,有我從小就乖乖坐在那裏的場景,還有還有太多父親曾經習慣了的“舒適”。

作者説父親一生都憨厚老實,沒有什麼地位上的追求,可他沒有地位上的追求僅限於他是一個個體。如今他是一位父親,便不能再凡事都如從前,他要為自己的後輩做長遠的打算,他犧牲了自己太多,來貢獻給自己的家庭。

他為什麼失落了呢?

或許不僅僅因為他老了。

台階讀後感4

《台階》塑造了一個極其質樸的農民形象,是一位想要得到尊重,認真仔細,吃苦耐勞的父親,作者通過這樣的一位父親,表達了一個嚴肅的話題:對待農民的態度問題。

整個中國都在號召,要尊重農民,關愛農民,當我們對他們另眼相看時,眼裏愉悦着尊重與期盼來看待農民時,他們卻因為骨子裏流着謙卑的血液,而無法獲得那種快樂,依然在眾人之中把他們原本高傲的頭埋得很低很低,挺不直寬大的腰板。

這時,就怪不得別人看不起農民了,是因為他們自己就沒有把他們應得的尊重放在心裏,明明得到了,卻享受不起。

覺醒吧!我們質樸的農民,在這個世界不能沒有你們的存在,整個世界一你們為基礎而存活着,你們本應該接受全世界對你們的關注與尊重,這是你們應得的,沒有什麼是尷尬,也沒有什麼謙卑,只有全世界的人對自己,對他人都一視同仁,才能使農民在社會中尋找到自己的地位。

台階讀後感5

當我們從李森祥的《台階》上邁下,當我們再次回眸台階上的父親,我們驀然發現,生活中的父親們不也是在砌台階嗎?他們用一輩子為自己,為家人,為下一代的孩子們殫精竭慮地砌着或高或低的台階。

是的,我們的父親或許平凡,或許卑微。然而就是他們血管中湧動的那一份堅韌與頑強幻化成了我們人生的台階,撐起了一個家,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讓我們對普天下所有的父親致敬,真誠地道一聲:辛苦了,我的父輩們,謝謝您們!

台階讀後感6

有人説過,人生就像一塊不斷從山上滾下來的石頭推上山,然後石頭又從山上滾下來,又把石頭推上山。人的一輩子就這樣努力着,生活着,辛勞着,朝着自己的奮鬥目標去努力。

李森祥小説《台階》中的父親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是勤勞淳樸的農民,老實厚道。他在農村裏沒有什麼經濟地位,總覺得自家台階低,因為“台階高,屋主人的地位相應就高”。所以父親的心願就是建一個擁有高台階的新屋。

父親用那淳樸堅強的汗水,為坎坷的人生之路滴灌,他用誠實的勞動興家立業,他為目標付出心血。父親就像我們中華民族優秀的兒女一樣,他勤勞、節儉、執着,為了達到自己的目標而奮鬥。他勤勞,一年中七個月種田,四個月砍柴,每天雞叫三遍時出發砍柴,黃昏貼近家門口時歸來;半個月撿建高台階新屋的材料——印石;剩下半個月編草鞋。他節儉,為了達到建新屋的目標,他準備了大半輩子,從來沒有中斷過,在這大半輩子中,雖然又苦又累,但他活得有骨有肉,有聲有色,父親以他的執着追求着目標。

一顆小小的種子,種在土裏,幾年,十幾年,幾十年,幾百年,終會發芽結果,長成參天大樹。一路無論多麼艱難坎坷,不論是炎炎夏日還是嚴寒酷雪,它都堅持着自己的初心,盡力汲取營養,茁壯成長。一顆小小的種子,就可以結出數以萬計的果實。那麼,父親的目標經過幾天,幾十天,幾百天的努力,一定會有達成的一刻。父親頭髮上像是挑起了一層細雨,每一根都艱難地挑起一顆乃至數顆小水珠,隨着父親踏黃泥的節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滾到額頭上,額頭上一會兒就佈滿了黃豆大的水珠。一顆顆小小的水珠,映射着父親的堅強與執着,正是因為這種精神,父親的目標實現了,新屋建好了,高高的台階聳立門前,父親也老了,但他不服輸的性格促使他依然幹着年輕時乾的重活,一次次吃苦,仍改變不了父親倔強的品格。父親的品質,父親的美,也將永遠烙在長着青痕的一級級台階上。

我們中學生又何嘗不是如此呢?為了獲取更多的知識,取得更好的成績,也像文中的父親一樣,堅持不懈地學習,即使難題有千萬道,但也不放棄,追尋自己的道路。即使前方道路艱險,也勇往直前,為以後的前途奠定基礎。生活坎坷回溝千萬道,只為目標奮鬥。

這篇文章給我最大的感悟是:人的一生不能沒有奮鬥目標,我們應該根據不同的時期制定適應於社會、適應於自己的目標。有了目標我們才能堅持不懈地努力,我們才能活得有聲有色,才能享受勝利的喜悦,並努力尋找自己的下一個人生目標。只要有了目標,未來就會活色生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qv0lm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