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讀《青銅葵花》有感通用15篇

讀《青銅葵花》有感通用15篇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青銅葵花》有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讀《青銅葵花》有感1

“每一個時代的人,都有每一個時代的人的痛苦,痛苦絕不是今天的少年才有的。少年時,就有一種對痛苦的風度,長大時才可能是一個強者。”喜歡曹文軒老師的這段話,也喜歡《青銅葵花》裏藴含的真摯的情。

《青銅葵花》這本書中樸實的語言,幾乎沒有用半點色彩渲染,卻體現了濃濃的親情。足以讓人淚流滿面。合上書閉眼仔細地回味,卻品出了苦中帶甜的味道。青銅、葵花、大麥地,構成了一道道美麗的鄉村風景線,是那麼自然,那麼唯美。

“堅強”是整本書的主題,也是主人公青銅和葵花最明顯的最耀眼的品質。他們面對悲慘的現實、貧窮的家境,不後退,不認輸,不放棄。爸爸的意外死亡使葵花成了一個無依無靠的孤兒,貧窮但善良的青銅家認領了她,從此他們成為了兄妹相稱的朋友。在粗茶淡飯的生活中,一家人為了撫養葵花費盡了心思,而青銅更是在沉默中無微不至地呵護着葵花:為了葵花上學,青銅放棄了自己的上學夢想;為了讓葵花照一張相,青銅在寒冷的冬天到油麻鎮把自己腳上的蘆花鞋也賣了;為了葵花晚上寫作業時不去別人家“借燈光”,青銅捉來螢火蟲做了十盞南瓜花燈……他們能夠忍受一切平常人抱怨的事,能夠憑藉自己堅強的意志克服了人生道路中的種種苦難和不幸。

跟他們相比,我們的苦難又算得了什麼?回想下,我們是否也有像他們那樣樂觀面對困難?是否也有像他們那樣,把困難拋開,尋找屬於自己的快樂生活呢?現在我們已經是初中生了,學習任務繁重也是正常的,但是就是因為這樣而常常抱怨,是我們應該做的嗎?《青銅葵花》無疑是給我們城市孩子展示了另外一個世界,發出了另外一種聲音。它讓我們知道,生活中處處有苦難,而苦難中也含着更動人的美。辛苦的背後是美的,是甜的,是有意想不到的收穫。想要成為時代的強者,唯有坦然面對生活中的苦。

曾經拜讀過羅曼﹒羅蘭德一段文字:我們應當敢於正視痛苦,尊敬痛苦!歡樂固然值得讚頌,痛苦又何嘗不值得讚頌!這兩位是姊妹,而且都是聖者。她們鍛鍊人類開展偉大的心魂。她們是力,是生,是神。凡能體味她們的,方懂得人生的價值和離開人生時的甜蜜。《青銅葵花》正是對苦難與痛苦的確定,也是對苦難與痛苦的詮釋。蘇東坡有言:“古今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但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我想這兩者結合才是真正讀懂了這本書的內涵。

苦難是一種美,對苦難保持風度更是一種美!因為在滿足苦難之中,學會了品味人生的苦味,自然也嚐到了人生的快樂。

讀《青銅葵花》有感2

這個暑假我讀了一本名叫《青銅葵花》的書,作者是曹文軒。真的,我被它深深地感動了。

這本書寫苦難—大苦難,將苦難寫到深刻之處。青銅,一個很不幸的孩子,一場大火使他變成了啞巴。他沒有夥伴,就連學校也不肯收他。他從那時起就變得孤獨。青銅家很貧窮,在這樣的壞境下,他們家又多了一個新成員——葵花。葵花也是個可憐的孩子,從小就沒了媽媽,在親愛的爸爸離她而去時,這個孩子便沒了依靠。他們都是苦命的人,可他們都沒就此放棄,而是互相鼓勵,頑強地活下去。苦難其實是一種力量,它能讓我們變得強大,這點我們似乎都忽略了。正如曹文軒所説:“每一個時代的人,都有每一個時代的人的痛苦,痛苦絕不是今天的少年才有的。少年時,就有一種對痛苦的風度。長大時才可能是一個強者。”也許我們有些人還在嫌這嫌那,吃飯要挑,穿衣要挑,好像父母欠他們似的,覺得自已苦得不得了。與青銅葵花比比,不覺得慚愧嗎?歡樂和痛苦是相對的,沒有痛苦就沒有歡樂。正視痛苦,尊敬痛苦,笑對痛苦,這比一味的抱怨要好得多。

這本書寫美—大美,將美寫到極致。“草是潮濕的,花是潮濕的,風車是潮濕的……世間萬物都還是潮濕的。葵花穿過潮濕的空氣,不一會兒,從頭到腳都濕了。”晨霧裊裊,草木葱蘢,我似乎去到了那個早晨,景色真美!在這裏,也有許多美麗的心。雖然青銅一家非常貧窮,但他們下定決心絕不苦了葵花。我開始不信,但事實令我震驚了。爸爸媽媽寧願讓親生兒子在家放牛,也要讓葵花能上學。青銅在賣蘆花鞋時,為了幫葵花多掙一些學費,把自己穿着的蘆花鞋也賣掉了,赤着腳在冰天雪地裏跑回了家。對於不是自己的親人也能這樣付出,毫無怨言,他們的心不美嗎?我又似乎看到了葵花,她的笑容也好美。

這本書寫愛—至愛,將愛寫的充滿生機與情誼。葵花和青銅是好朋友,青銅家中非常貧窮。但當葵花無依無靠時,他還是勸説家人收留了葵花,把她當妹妹看待。書中曾有這樣一段話:“青銅的家像一輛馬車。一輛破舊的馬車。在過去的許多年裏,它在坎坷不平的路上,風裏雨裏地向前滾動着。車軸缺油,輪子破損,各個環節都顯得有點鬆弛,咯吱咯吱地轉動着,樣子很吃力。但,它還是一路向前了,倒也沒有耽誤路程。自從這輛馬車上多了葵花,它就顯得更加沉重了。”愛,是世間最美好、最奇妙的東西,它能讓兩個素不相識的人為彼此付出所有。青銅明知家中很貧窮,卻依然勸説父母收留葵花,這正是因為他和葵花之間有愛。友愛的力量是強大的,在你遇到困難時最先伸出援手的就是朋友。記得有一次,我沒帶尺子,可偏偏要數學考試,老師説過,沒用尺子打的線全算錯。我很着急,立即向周圍同學借,可真巧,大家都只帶了一把。眼看老師在發考卷了,這可怎麼辦?就在這時,湯夢婷遞給了我一把尺子。我一看,是她新買的伸縮尺,可是怎麼只剩一半?我看了看她的座位,桌上放着另一半尺子,原來尺子是被分成了兩半。這是她最喜歡的尺子,前幾天還提起過的,怎麼弄斷了?考試過後,我去問她,她説:“我看你沒帶尺子,就把我的尺子掰斷了,給了你一半。尺子説不定可以修好的,就算修不好也能用。我想,要是你也會給我的。”是的,正如伏爾泰所説——“人世間的一切榮華富貴不及一個好朋友。”這句話我會永遠記住!

青銅葵花的故事就像一縷陽光,永遠照在我的心底,讓我懂得了愛,懂得了苦難的真諦!

讀《青銅葵花》有感3

作者曹文軒在此書中説:“每一個時代的人,都有每一個時代的人的痛苦,痛苦絕不是今天的少年才有的。少年時,都有一種對痛苦的風度,長大時才可能是一個強者。”

此書講述了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的故事。男孩叫青銅,是個啞巴;女孩叫葵花,不幸變成了孤兒。一個特別的機緣,讓城市女孩葵花和鄉村男孩青銅成了兄妹相稱的朋友,他們苦中作樂,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一起生活,一起成長。可在12歲那年,命運又將女孩葵花召回了她的城市。男孩青銅從此常常遙望女孩葵花所在的地方……

在看這本書時,我一次又一次落淚,感動中隱藏着敬佩。

又如19世紀美國盲聾女作家海倫凱勒因不幸的遭遇,奪走了視力與聽力,使她失去語言表達能力,終生無法擺脱黑暗世界。但是她以自強不息地頑強毅力,掌握了五國語言,完成了她一系列的著作。正因為她與痛苦、與磨難做鬥爭,才有她光輝的一面。

所以,我們應當敢於正視痛苦,尊敬痛苦!歡樂固然值得讚頌,痛苦又何嘗不值得讚頌!

痛苦人人都經歷過。在我7歲那年,我經歷了一個巨大的痛苦:那一年,最疼愛我的老頑童爺爺去世了。當爺爺得了重病睡在病牀上,看着臉色蒼白,骨瘦如柴的他,不懂事的我還説了一句可笑的話:“爺爺,什麼時候我能端端你的照片啊?”話音剛落,只聽一陣陣的笑聲在耳畔盪漾,循聲望去,一個個大人用奇異的眼光看着我。就這樣,當我爺爺走後,那照片並不是我端的,但我不經意間想起時,我明白,幼稚愚蠢的我不正在詛咒爺爺嗎?

這便成了我心中的創傷,儘管我並不是有意。自從看了《青銅葵花》後我慢慢將它癒合,因為:歲月中,痛苦的腳印無窮,但我們在成長的途中,我們不可能不與這些痛苦結伴而行,就像美麗的寶石必須熔巖的冶煉與物質的爆炸一樣。

美麗的痛苦帶給我們的是生存的頑強!

讀《青銅葵花》有感4

人生中有各種各樣的苦難,當你遇到困難時,你是選擇逃避還是堅強面對困難?在我讀《青銅葵花》的主人公時,他是面對那樣艱苦的生活,但他從不抱怨。

這本書講葵花和爸爸來到幹校,葵花的爸爸去葵花園寫生,圖片落到水中,爸爸去撿,不小心掉進水中淹死了。葵花現在沒有親人,村長問大家誰願意領養葵花?青銅家和嘎魚家願意,葵花選擇了青銅家。他們歷盡了許多困難,但都堅持下來,最後葵花被帶進了城裏。

我非常喜歡青銅這個人物,因為他對葵花的愛勝似親兄妹。上學了,青銅非常願意讓葵花上學,他每天接送葵花。葵花想照相,把自己的蘆花鞋賣給了別人。三月蝗過去了,青銅家沒有糧食,他去給葵花找食物,卻不顧自己的飢餓,給葵花找吃的。晚上有文藝表演,青銅為了能讓葵花看上節目,被別的學生打了一頓,讓葵花坐在自己的肩膀上看文藝表演。

讀了《青銅葵花》,我想人生在世誰沒歷經酸甜苦辣,人生離別?但我們應當正視痛苦,體驗苦難!他們的痛苦又何嘗不值得讚頌?青銅和葵花雖然不是親兄妹,但他們比親兄妹還要親,青銅可以把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愛給葵花。自從來到青銅家,他們一家人都默默的承受着痛苦,但他們從不嫌棄葵花。現在不能承受痛苦的人太多了,我唾棄他們。如果我有一個妹妹,我一定會像青銅那樣愛護自己的妹妹,才能體會他們的酸甜苦辣!

我們不要因為一點困難就放棄了,我們應像青銅一家人承受苦難,如果你遇到困難,千萬不要放棄,要勇敢的去面對!

讀《青銅葵花》有感5

在我家的書櫃裏,有一本非常值得去看的書,它的名字叫《青銅葵花》,我先後一共看了3遍,這本書講的是一個男孩和女孩的故事。

一個偶然的機會,讓城市女孩葵花和鄉村男孩青銅成為了一家人,他們一起生活,一起長大。葵花的爸爸是名雕刻師,他曾在城市的中心廣場做了一台青銅葵花,葵花爸爸是向日葵的愛好者,所以才給葵花起了鄉村女孩的名字,現如今他已經離開了人世,市長為了補償他,就打算把葵花接到城裏來上學,於是青銅天天思念葵花,最後他竟然會講話了。男孩青銅是一個聰明而古怪的啞巴,女孩葵花聰慧機智,美麗可愛。青銅非常不怕辛苦,蝗蟲危機時期,為了不讓葵花肚子餓,他不顧一切地去給葵花尋找吃的東西,青銅和葵花的生活與我們現在生活簡直不可比,我們生活在幸福的社會裏。青銅渴望上學已經很久了,但是為了讓妹妹上學,他寧可放棄了自己就學的機會。奶奶生病了,葵花就去江南採銀杏葉子賺錢給奶奶看病,他們倆人都很有愛心,富有同情心,他們這種一心考慮別人、幫助他人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們去學習。

羅曼·羅蘭曾説過“我們應當敢於正視痛苦,尊重痛苦!歡樂固然值得讚頌,痛苦又何嘗不值得讚頌!這兩位是姐妹,而且都是聖者。她們鍛鍊人類開展偉大的心魂。她們是力,是生,是神。凡是不能兼愛歡樂與痛苦的人,便是既不愛歡樂,亦不愛痛苦。凡能體味她們的,方懂得人生的價值和離開人生的甜蜜。”所以我們作為生長在幸福社會的小學生,更加要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生活,努力學習,勤奮認真,做一名懂事的好孩子。

讀《青銅葵花》有感6

孟德斯鳩曾説:“喜愛讀書,就等於把生活中寂寞無聊的時光換成巨大享受的時刻。” 我有許多喜愛的書。有的像一束鬱金香,沁人心鼻;有的像一輪紅日,撥開我心中的雲霧;還有的像一支畫筆,為我的生活錦上添花。而我最喜愛的書是曹文軒的一部長篇小説——曾獲《中國報》“20xx年十大好書獎”的《青銅葵花》。 全文講述了這樣一個催人淚下故事: 青銅,一個脾性古怪的鄉村野子。他五歲時,在一場大火後,他因發燒而成為了大麥地人口中的“啞巴青銅”。 葵花,一個來自城市的女孩。她的媽媽在她五歲時得病死了,她的爸爸媽媽又都是孤兒,她,這個懵懂無知的小女孩只剩下了爸爸。爸爸要去蘆葦蕩勞作,她只能跟着爸爸來到了在大麥地對面的那片一望無際的蘆葦蕩。 葵花爸爸的死,使這個無依無靠的小女孩成為了青銅家的一員。他們以兄妹相稱,一起生活了五年——從葵花七歲到葵花十二歲。在這五年中,兄妹互相幫助,互相愛護,成功地度過了眾多歷經坎坷的歲月。也就是在葵花十二歲那年命運將葵花召回了那個開滿青銅葵花的城市。 得知葵花的離去,啞巴青銅沒有哭也沒有鬧,只是坐在河邊的大草垛上眺望,這種毫無結果的眺望,在青銅吐字不清地大喊“葵花——”時停止,喊聲盤旋在大麥地的上空,最後,變成了難以終了的思念。 全文描寫了眾多“美麗的苦難”,而曹文軒本人也説“每一個時代的人,都有每一個時代的人的苦難。苦難決不是今天的少年才有的,少年時就有一種對苦難的風度,長大時才可能是一個強者。”他是想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凡能體味苦難和歡樂這兩姐妹的,方能懂得人生的價值和甜蜜。也就是“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個深刻的道理。 而葵花在文中之所以能屢次得到他惹不得幫助,也和大麥地人的熱心腸和愛心是緊密相連的。這是讓眾多人為之感動的原因。 這本寫苦難——大苦難,見苦難寫到深刻之處;寫美——大美,將美寫到極致;寫愛——至愛,將愛寫的充滿生機與情誼的作品便是我最喜愛的一本書——《青銅葵花》,它反映了人間珍貴的真情,聽完我對它的介紹,你也一定會喜歡它的。

讀《青銅葵花》有感7

有一個故事非常感人。

講的是一個城裏的女孩來到大麥地,與鄉下的青銅一家的故事。她的爸爸在一次大水中被淹死了,從此,她就跟隨着青銅一家過日子。這個女孩的名字叫葵花。

而青銅,他只是個啞巴,發不出一絲聲音。雖然如此,但他並沒有被嘲笑、歧視。青銅和葵花相依為命,他們快樂地生活着,無憂無慮。

這個故事讓我明白:生活要樂觀,不能被一點小挫折給打敗,要努力活下去,這樣才能找到生命的真諦。正因如此,我們才要堅強活下去,不能因為一些小事就要一蹶不振,甚至跳樓自殺,而要懂得樂觀。

青銅和葵花的深厚友誼,是我們的好榜樣,雖然葵花最後還是回到了城裏,但是,他們兩個的友誼是永遠都不會失去的。

當我讀這本書時,不禁動容,每一篇故事都讓我落淚,每一篇故事都讓我感動,這些文字散發着幽幽的墨香。在這個故事中,最讓我感動的是青銅把好的讓給葵花,讓自己吃苦,這是多麼的無私啊!《蘆花鞋》中,青銅把上學的機會讓給了葵花,可他自己是多麼想去上學呀。他稚嫩的心靈上已被劃上了一道深深的傷口,他失去了語言。

我們的青銅葵花,真是一對好孩子,他們人窮志不窮,帶給我們無限歡樂和感動。心善一點,感動多一點。青銅葵花雖窮,但掩蓋不了他們善良的心。只要你有一顆純真善良的心,即使你不怎麼聰慧漂亮,但卻能一樣被人敬重。讓我們做個像青銅葵花一樣善良的.人,世界如果人人都這樣,世界該多麼美好!

看完了《青銅葵花》,我心中滿滿的是感動,一朵燦爛的葵花在心頭綻放,濃濃的葵花情在心中流淌……

讀《青銅葵花》有感8

青銅和葵花是沒有血緣關係的兄妹,青銅是個啞巴,十一歲了還沒有上學,只因家裏貧窮。葵花七歲,家裏怎麼湊也只能供一個人上學,兩個孩子都互相讓對方上學,而聰明的青銅用計策讓葵花心甘情願的上學了。看到這,我的眼淚也不住的留下來,多懂事的孩子呀!

葵花為了不讓家人為難,沒有把照相的事告訴家人,只是説不喜歡照相。其實誰又不明白其中的原因呢?一家人好不容易採了蘆花,編織了一百零一雙蘆花鞋,青銅每天到鎮上去賣,大雪天,把自己穿的那雙也賣出去了,他的一雙腳被雪擦得乾乾淨淨,但也凍得通紅通紅。

青銅和葵花的感情讓我深深感動,葵花和青銅一家人的親情也讓我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生活的不幸並沒有讓屈服,反而讓他們和親人們相親相愛,共同與命運抗爭、與苦難抗爭。現實生活中的我們永遠不是獨自面對生活或者苦難,因為我們有甜蜜的親情。

讀《青銅葵花》有感9

伏爾泰説“當我們第一遍讀一本好書的時候,我們彷彿覺得找到了一個好朋友;當我們再一次讀這本好書的時候,彷彿又和老朋友重逢”。今年暑假我就和一位好朋友重逢!他就是——《青銅葵花》

讀完這部作品,我被書中描寫的苦難與大愛所震撼。

讓我們一起走進青銅的家,他們家的困苦震撼了我。

看到這裏,我問媽媽:“媽媽,真的有這樣的事嗎?”媽媽聽了,語重心長地説:“這種苦難外婆經歷過,也像書中所講的那樣,當時人們也吃野菜,剝樹皮。人們常説,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講得就是苦難能催人奮進的道理。你們這代人就是太幸福了,真的有苦難來了,看你們能承受得住嗎?”

讀了這本書,再品品媽媽的話,我似乎明白了,太公、外婆經歷了許多災害,懂得了節儉,感恩如今的衣食無憂;經過戰火洗禮的英烈們,更能體會今天的幸福安寧……讀過此書後,我要準備迎接苦難!在苦難中鍛鍊自己!

大愛也使苦難變成了美麗的苦難。第六章的《冰項鍊》,我讀了兩遍,每讀一次我就感受到一次“愛”-----青銅對妹妹葵花的愛,葵花演出時脖子上的項鍊居然是哥哥用嘴吹出的冰項鍊,那閃爍着清冷亮光的冰項鍊,不正是一種愛嗎?

對於苦難,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像青銅一樣堅強,像葵花一樣樂觀;對於愛,我們要心存感恩,也要學會付出。

讀《青銅葵花》有感10

《青銅葵花》是作家曹文軒寫的一本書,青銅、葵花分別是兩個人的名字,他們是這本書的主人公。他們倆都經歷了重重困難,但是都樂觀的挺了過去,每人都為了渡過難關都付出了努力,讓我們體會這困難中的友愛,走進《青銅葵花》這本書吧!

青銅五歲那年,他所住的大麥地失火了,他目睹了這場火災後就成了啞巴。葵花三歲那年,她爸爸也因一個意外死了,她便住在了青銅家。而後來,水災,蝗災,旱災接二連三的來了。在這災難不斷的期間,這家人並沒有捨棄領養的葵花,而是如親人般對她一起付出努力,渡過難關。青銅為了補貼家用賣掉了101雙蘆花鞋,而自己卻沒穿過鞋,他還和爸爸去海邊割草蓋房。奶奶還用了珍藏多年的戒指換了米。因為困難青銅還把家裏唯一的上學機會給葵花,給她做冰項鍊,螢火蟲燈。葵花也很懂事,買來紙筆教青銅寫字……這是一個多麼友愛的家庭啊!我不禁感概。

讀完這本書,我不由自主的想到了今年的戰疫人員們,他們不畏艱難,如同青銅和葵花一樣,樂觀的面對困準——新型冠狀病毒,英勇戰疫,逆流而上。為了國家安危,舍小家,保大家,這難道不和書中的青銅把上學機會讓給葵花一樣嗎?冒着生命危險勇赴第一線,我們應當學習他們那無私的品質。同時希望疫情早日過去。

我們生活在這一個和平年代,困難很少,但我們應不忘以前抗日時代的艱難困苦,不要總是樂於現在,要繼續奮鬥下去,為國家的未來打造永遠和平昌盛的基礎。當面對困難時不要低頭,要迎難而上,把困難打倒。

讀《青銅葵花》有感11

在這個歡樂的暑假中,我看完了很多生動有趣的書,但,那一本我永遠忘不了。

忘不了它那生動的情節,忘不了它那優美的文筆,更忘不了它那建立在文字之間的感情!它就是《青銅葵花》。在一個小村莊裏,一個小女孩先是失去了她的母親,緊接着又失去了最疼她的父親,她叫葵花;同時還有一個男孩兒,叫青銅。一次無意間的幫助,使他們成了永久的兄妹。終於,葵花不得不回到城中了。當葵花回來看青銅的時候,青銅用他那並不標準的語言大喊道:“葵花!”究竟是什麼樣的力量,可以使一個啞巴張口説話,沒錯,就是親情,就是那無私的,偉大的,神聖的親情!

當我含淚讀完這本書時,我才發現原來親情是那麼容易,渴時端杯水,累時敲敲背。不需要驚天地,泣鬼神,只需要平平淡淡地就像一碗水,平淡無奇,卻又頗為重要。它可以穿越世界,改變世界,可以穿越時空,改變時空!

永遠難忘那本書。

讀《青銅葵花》有感12

《青銅葵花》講述了一個鄉村男孩青銅與城市女孩葵花,在充滿天災人禍的歲月裏,在農村樂觀生活和從容應對洪水、蝗災等苦難的故事。

男孩叫青銅,女孩叫葵花,生活在城市中的7歲孤女葵花,來到了青銅這樣一户農家,使他們成為了以兄妹相稱的朋友,一起生活,一起長大。粗茶淡飯中,一家人為了撫養葵花,用盡心力,而青銅更是在沉默中細細照顧着着葵花。為葵花能照相,他冒風雪站街頭賣蘆花鞋;為葵花夜讀書,他點亮螢火蟲南瓜燈;為葵花看馬戲,他把妹妹馱在自己的肩膀上;為葵花補營養,他在水泊蹲守整天捕野鴨;為葵花在舞台上更奪目。

而他們所在的村子裏,也是一處和諧的家園。鄉親們都理解因啞巴而古怪的少年青銅,也都憐愛乖巧而聰敏的孤女葵花。

故事中,青銅葵花們會遭遇火災、水災、蝗災的摧殘,但他們仍在風雪、嚴寒、飢餓的折磨中挺立。在饑荒最危急的時候,村長集合村民高 唱雄壯的歌,號召大家“把腰桿挺直,挺成一棵樹”以渡過難關。

災難過後,葵花12歲那年,命運卻又使她回到原來所在的城市。失去妹妹的痛苦使青銅仰天大叫,自從火災後就再沒能開口説過話的他突然從心底高喊出了一個名字——“葵花”!這喊聲震動了所有人的心靈。

主人公,便是青銅。火災使他不再説話。這個獨特形象,是作者以愛心和精心塑造的體現愛的典型。

讀《青銅葵花》有感13

伴着淚水讀完了《青銅葵花》,有心酸,有同情,但更多的是感動!我常常會想,曹老師怎麼忍心把他們寫的這麼苦,遭受的磨難這麼多,害得我每次看着看着都會淚流滿面。

其中講的是一個特別的機緣,兩個飽受生活磨難的孩子——城市女孩葵花和不會説話的鄉村男孩兒青銅成了兄妹相稱的朋友,他們一起生活,一起長大。在苦難生活中,一家人相若以沫,同心協力。尤其是哥哥青銅在沉默中無微不致地呵護着葵花,把她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還重:為了葵花能上學,他寧願放棄自己上學的夢想;為了葵花晚上能寫作業,聰明的青銅捉來螢火蟲,做了十盞南瓜燈;為了保護葵花不被欺負,他每天牽着牛互送他上學;當葵花餓的病倒時,青銅不辭辛苦地去河邊打野鴨給她吃。

葵花也懂事,很珍惜來之不易的讀書機會,學習總是最好的,還把學到手的知識手把手的交給青銅。因為她清楚,哥哥比誰都想上學。在生活上,她從來不要求大人買這買那,還處處想着省錢,當奶奶病重時,她不怕辛苦地去和大人乘船去遠方採銀杏回來賣錢,給奶奶治病。一路上她會給大家唱歌解悶,她善良懂事,人見人愛。青銅與葵花經過生活的磨練,顯得更加成熟與堅強,他們彼此幫助,以樂觀的精神,自信的生活着,享受着歡樂與幸福。真應了那句俗話——“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同樣的少年,讓我發現了自己的自私與不懂事。別説幫父母做家務了,只是按時保質保量完成作業已經相當困難,就這樣還總覺得有做不完的作業。學習用品應有盡有,家裏一堆玩具,出長還要買這買那,一遇到不順心的事就大喊大叫,常常弄得媽媽掉眼淚,惹得爸爸忍不住要動手……

願我在閲讀中成長,在閲讀中找到自己努力奮進的動力!

讀《青銅葵花》有感14

葵花從不抱怨,即使他們從來沒有吃過飽飯、漂亮的房子或新衣服。

奶奶會到海邊去摘棉花和葵花棉褲。奶奶年老體衰,所有摘棉花的都是年輕的婦女。最後,奶奶生病了。但她仍然微笑着説沒關係。因為銅的家庭沒有錢,奶奶的病加重,和向日葵不想去上學,但是她不敢説,所以她想要得到分數,所以她不需要上學,所以她為她的家庭可以節省一些錢。奶奶可以去看醫生。當結果被送下去時,所有的人都不明白這隻善良的向日葵是怎麼做得那麼糟糕的。只有青銅知道她是故意的。

當他們知道後,他們請求校長再給他一次機會。但是她的祖母病情越來越嚴重,她把自己交給了她的家人,她的父母都在世界各地,她的哥哥無論颳風下雨,都去賣luhua鞋。向日葵感到羞愧,想為奶奶賺錢。她聽説去江南買銀杏可以賺錢。我給我弟弟留了一封信,我去了向日葵。一天或兩個月,但幾個月後,每天晚上都有一個紙燈籠在橋上。是哥哥在等妹妹回家。但最後,奶奶永遠閉上了眼睛。

他們從未遭受挫折,但更強大。

讀《青銅葵花》有感15

合上書本,青銅與葵花那一個個感人的故事浮現在我的腦海中,令我的鼻子酸酸的。

讀完全書,令我最感到遺憾的是葵花離開了大麥地。雖然我明白葵花的離開是為了她能擁有一個好前途,只有這樣,葵花才能好好的報答養她的青銅的爸爸和媽媽;只有這樣葵花才能好好的回報她的哥哥——青銅。但是,我還是忍不住惋惜。回到城市的葵花,何時才能再會到“童年”?

書的結尾,青銅喊出了“葵花”二字,卻不知後來如何,作者給我們留下了一個懸念。我總會想,當葵花見到會説話的青銅,她會怎樣呢?是喜極而泣,還是給青銅一個大大的擁抱呢?還是兩者都有?唔,誰也不知道呢!

全書裏,我很喜歡青銅這個角色,他詮釋了“好哥哥”這個詞。他為了葵花放棄上學機會,揹着葵花看馬戲,為葵花做“大麥地最美麗的燈”從這些事中我看出了他是一個機智勇敢、淳樸善良的鄉村男孩。

青銅,葵花,一時的相遇,永遠的情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opwnk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