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範文(精選10篇)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範文(精選10篇)

當閲讀了一本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範文(精選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範文(精選10篇)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1

叢中螢火勝夜上獠牙,房中囈語敵漫夜幽寂。夭折的淚,褪去了澀味,輕督的葉影成了斑斕的手,那是不由俗物破裂的十月剪影。

十一月初,夜,依偎女孩的人悄然離去。門再次被打開,少了温馨,多了逆妄。破碎的靈魂貪婪地毀滅着無瑕疵的玉器。匕首起,血流不止,被夢籠着的倩兒,霎間驚醒,連迷茫也未曾有機會便身顫驚恐,輕撫涼透的被褥,無望的向後挪動。男子自詡瀟灑地甩下一筆錢,轉身離去。女孩蜷縮牆角,輕抿腥味,痛在催促着,現實卻抑制着淚腺。只有門外捲進地幾縷寒風,偶有理會那被遺忘的舌頭。空靈的眸摻着空洞,空洞的眸望向香氣馥郁的錢。

灰黯的燈光照在殘缺的書上。米芒在牢中看完人生中第一本連名字也不知的書。確切來説,是本不完全的手抄,不算看完,少了開頭,卻異常地刺激着米芒的神經,讓她想用短小的舌頭去濕潤乾燥的脣,只是這顯然是可笑的。興許,這書同她一樣是個別人不懂欣賞且殘缺的美。只不過書中所描述的,她大多不懂,為何要順服,為何不抗拒,不就如宰殺場的羔羊。似乎她無法將自己與書有所關聯,但又如書上所言,她從未思慮過當下,只記得過去的錯與未來的死,她早早的放棄了自己。甚至她這輩子就是在為錢而活,為別人的臉色而活,看這本手抄也只在無人的夜,怕面具被撕開,不敢嘗試,就怕換來的是她無力阻止的嘲笑。強烈的不安來自文字的彼端,她連書中的女子也比不上,從未有愛、快樂,亦或是和平,似乎那顆心從未寂靜過。直到後來才從獄友口中聽來這本書名為《遇見未知的自己》,是牢裏前一個服刑的牢犯從外面帶來的,雖然帶不走了。( )

對於米芒的服役,成了獄卒飯後話題。這個性情惡劣且多次逃獄的殺人犯也會去勞役,不免讓人感到奇蹟的跡象。九月初,炎熱褪去不多。長時間的勞碌,米芒鼻尖多了澀汗,眼也開始蒙上水汽,卻對上了另一個勞累不堪的背影,她身板瘦弱,神態憔悴,早已白髮蒼蒼,老態龍鍾。

這夜,米芒哭了良久,抓着一邊的被褥哭睡過去。夢中的十月,她輕哼着童謠,帶我去看桂花絮絮飄落,越飄越遠後哭了。她牽着我尋覓我那飛走的爹。她做着工,買下了我的一個願。她用身軀擋風,換我一夜無夢。現今她已認不出我。時間軸拉長,夢卻破碎成裂片,遊絲在記憶中僅剩夜色。那年的十月是個美好的童話,那年的十一月是場驚悚的噩夢。米芒心裏的鏡子曾被黑布擋住,現在揭開了,如書上所説,這是她處理不了的陰影。

十月末,這是米芒決刑的一天,楓葉很紅。米芒在決刑場上又遇見了她,卻不願多看她一眼。米芒卻在白色的牆上望見了熟悉的紙,熟悉的筆跡。紅色的筆圈出了三個字“我是誰”。米芒嗯哼幾聲身體不由自主地撞開了獄卒,搶來了槍。

一聲輕響,如候鳥展翅劃破天空,引起天空淡淡的褶皺,卻悄然撕裂了心,涼了眸。她倏地笑了,滲着淡然的瞭然,釋懷的絕望,倒在手掌中。

一聲重響,顛覆了方向,看風停了,陽笑了。米芒知道她從未做錯什麼。自己卻已迷失了前方的路,忘記了初衷,忘記了本性,忘記了自己。十月剪影在腦海中徘徊,終義無反顧的離開了。

十月,不再見。十月,不再見。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2

看了《遇見未知的自己》我很感動,這本書使用小説深入淺出的方式,表達生命成長的藍圖,很棒,給讀者很多具體可行的建議,可以縮短茫茫摸索的階段。

這本書主要介紹女主角生活上的起伏和衝擊,很多人生的課題和智慧也隨之展開。女主角最後能夠在智者的指點之下,改善內在的狀態,進而改變了外在的世界,就像春蠶破繭而出,迎風飛揚。我看完這書,給我深刻印象的一點是要學會接受自己的不快樂,也要接受人生的不完美,而甘心情願地學習“臣服”的功課。

如何學會接受自己的不快樂,我就有非常多的感悟。我覺得要真正做起來都很難的。因為人的一生,遇到的不快樂的事情真的很多很多,在學習上,在生活上,在工作上,在家庭上都有很多很多的煩心事,累得自己夠嗆的。那樣難道我們就要活在不快樂之中嗎?我以前都常常活得不開心,我討厭自己為什麼要長大,自己的身份越來越複雜,是老師,是媽媽,是別人的女兒,是別人的媳婦,是別人的,很多角色,很多責任,壓得自己很累,很不開心,我覺得有時真的很想回到兒時,那就好了,可是隨着年年的過去,自己的思想漫漫成熟起來,我對自己説,善待自己,善待別人,不要難為自己,做好自己本分的事就好了,要讓自己快樂起來,我終於基本能做到了。

無論發生什麼事,要學會去接受,這一點相信我能做得到,你呢?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3

“任何能丟棄自己不實的身份認同,而且不被自己的思想、情緒、以及身體所限制和阻礙的人,都能展現出真我的特質。”

初識此書,源於師傅的推薦,看到書名——《遇見未知的自己》,頓覺新穎,好奇心的驅使讓我對此書頗具好感,蠢蠢欲動地想閲讀它。

拿到這本書,大致瀏覽一番,驚訝於如此深奧晦澀的書籍竟以小説為體裁,裏面生動的描寫、精彩的情節一下子吸引了我,未做好任何吸收大哲學思想的心理準備,已看到了幾十頁。猶記得扉頁上的那一句話: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內在投射出來的結果。想想平日裏的我們,會因為別人的一個眼神而憂心忡忡,會因為別人的一句話而怒髮衝冠,會因為別人的一句話而心神不寧。其實,別人的所做所為並無它意,只是自己的意識在作祟、在搗鬼,是自己扭曲原意而活讓自己受罪。

書中以一個叫若菱的女子和一位身居山林的老人為主角,講述了發生在他們之間的故事,而他們的主題則圍繞着“發現真我”,書中的真我即“愛、和平、喜悦”。本書以小説情節的層層推進帶動了尋找真我的整個過程的推進,把人的思想誘導進入我們未曾深入的世界,令人深感奇妙與興奮。

在意識層面上,我們並不能察覺到“真我”的存在,原因是那個“真我”已被外面的東西團團包圍起來,這些東西由內而外分別是身體、情緒、思想、身份認同。要發現“真我”,必須去除這些東西。

首先是破除身體的障礙,重新與身體聯結。與身體重新聯結的方式便是運動,而且是跑步、快走、游泳、太極拳、氣功、瑜伽等可以讓我們專心一致、活在當下的運動,像羽毛球、乒乓球等競爭性的運動並不符合。呼吸也是和身體溝通的有效途徑。呼吸可以採取腹式呼吸法,呼吸越慢越長則活得越久。良好的飲食習慣有利於好好呵護自己的身體。營養均衡、少吃多餐、細嚼慢嚥是良好的飲食習慣的具體表現。把注意力集中在身體之上,習慣於注意自己身體的感覺,時時留意自己的身體,也是與身體聯結的方法。

其次是情緒的障礙。生活中,我們無時無刻不被自己的負面情緒困擾,悲傷、憤怒、焦慮、恐懼,而當出現這些負面情緒時,我們往往壓抑和打壓下去。而書中的那句“凡是你抗拒的,都會持續”尤令我記憶頗深。每每當自己傷心難受之時,總是想盡千方百計逃脱它,用各種娛樂活動取代或是填埋內心的傷痛,殊不知這絲毫不起作用。我們唯一能做的便是臣服,臣服於不可改變的事實,接納自己的負面情緒,然後帶着愛的知覺之光去消融它們。

再次是破除思想的障礙。我們總是完全信服於自己的思想,絲毫不去質疑和檢測它們的正確性。平時我們所看到的事情以及我們對事情的看法正是我們的思想和觀念在操控着,我們總是按照自己的思想和觀念有選擇地把事情攬入自己的視覺範圍之內,並以自己的思想為之定性。書中有個印象深刻的公式:a(事件)——b(信念、想法)——c(結果)。這就印證了開篇的那句話: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內在投射出來的結果。我們需要做的,就是下定決心不再被自己的思想幹擾,然後站在外部全方位地覺察和檢測自己思想的正確性。

最後是認同的解離。覺知是身份認同的第一步。我們需要徹底瞭解到自己認同的那些東西,其實並不是也不屬於自己的,就可以從這個外境追逐的噩夢中醒來。

讀完此書,道理雖懂,卻未能夠發現真我,還被帶進了更深的思想洞穴之中,黑暗一片,進退兩難,只怪自己修行不夠。所以唯一能做的,便是學習、經歷、成長。或許有一天,我能退去層層外在的包裹,遇見那個未知的自己,等待着。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4

這是一本心理小説,小説的故事很俗套,但卻引人入讀。看着這本書的時候,你會發現有很多自己與主人公同樣的問題,甚至有些是你正在遇到的問題,所以往往讀到這時候,自己反而比主人公還要急切的想知道求解的方法,於是恨不得趕緊讀到重點的地方,一解心頭之憂。

在裏面有這一句“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最初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淺顯的把它理解為兩個意思。

(1)外面只有你一個人,所有的事情都要靠你一個來完成。

(2)不要在意別人的眼光,就好像世上只有你一個一樣,勇敢一點,做更好的自己。

看完《遇見未知的自己》,才知道這話的意思是:外面沒有別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內在投身出來的結果。或許每個人都希望像若菱一樣,擁有一個可以指導人生,排憂解難的老人;或許每個人都想像若菱一樣,能一點點認清自己變得強大起來;或許每個人都願像若菱一樣,可以有一個特殊而寶貴的經歷。這本書我看的既艱難又容易。容易的是,它是一個銜接很順暢的故事,所以很好看下去。艱難的是,裏面有好多“專業的術語”甚至到現在我也理解不了;更艱難的是,看的時候有點點震動:原來,瞭解自己是如此痛苦的一個過程。有些時候,我好像感覺到自己所有的過去和思想都被顛覆了。從書中我明白了接受自己,努力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從我們出生的那天起,就註定了我們的先天條件,人人生來就是不平等的,那麼我們可以通過後天努力,打造尋找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其他人的事情,我無法改變,我接納,而我能改變的,就是我自己,就是當下我能做的事情,這,才是解決問題的最有效的方法。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5

我一直都是一個自卑的人。

最近看了本書,卻讓我心態放平了許多,也許不只是這本書的功勞,只是從這本書開始,我有了真正的變化。所幸,真有了質變,我希望這質變能持續進行下去,讓我變成自己想成為的人。

小時候,有位老師評價我説我學習是“蜻蜓點水”,我一開始不服氣,後來漸漸長大,反省自己,發現自己真是這樣,所以也經常那這句話警醒自己,不要再“蜻蜓點水”!但是,秉性難移啊……後來我漸漸發現,我做事總是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好像我的自信是建立在別人的鼓勵、讚賞、羨慕之上,有時候,我甚至覺得自己學習這些知識,只是一種虛榮心在作怪。比如説這次學習園運動,看到別人回答問題都回答的很好,而我能回答出來的都是書上能找到的,找不到答案的腦袋就一團亂,總想着得到老師的鼓勵,所以這之後我總是要先自嘲一番,然後小我萎縮到不行,幸福的學習過程變成了羨慕別人打擊自己的過程。自己有時也忍着不去看別人的精彩答案,但是總避免不了的啊,所以有時痛苦,有時難過……

現在,這些我都放下了,雖然不知道是不是真正的放下了,但我現在確實心裏很輕鬆,因為,不管我答得好與壞,完美與否,我都切實的學到了知識,得到了鍛鍊,我希望我能真正的自己肯定自己,不依賴別人的評價,雖然我不聰明,但我在盡力做到勤奮!我想慢慢的,等那些基本知識我都掌握牢固了,我會越來越熟練的運用聯繫的。

我看見我在尋求被打擊的痛苦感受,我全心的接納這種感受,並且放下對它的需要。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6

正在讀一本華語世界第一部身心靈小説——《遇見未知的自己》。

剛剛開始接觸這本書的時候感覺它很深奧,很難懂。但是看在它是以小説的形式來向人們講解和詮釋一個個耐人尋味又貼近生活的道理,感覺又很吸引人又很特別。就像是有些人一樣,第一眼看見覺得不怎麼樣,但是以後越看越順眼,越看越好看。當我細細慢慢體會的時候,忽然發現它已經在慢慢的進化着我的心靈,悲觀和慾望。

在這一個個的生活小故事中,最能引起我的共鳴的是這樣一件事。她説;那一天業績考核出來了,每次都得第一的她,突然被擠了下來,她的內心非常難受。早上她上班,發現同事們正用不同的'眼光注視着她,有同情、鼓勵的,有幸災樂禍的。在接下了和老闆的談話中得知,在老闆的一再要求下原本就工作出色的她終於得到了總經理的認可,得到了一個並列第一。她喜出望外,回答哦啊座位上,她想起了剛進辦公室時同事的眼光。可是,現在的她覺得同事們的眼光和平時沒有什麼兩樣的呀。我們在生活中也經常會有類似的感覺,當你獲得一些與往常有不同的生活經歷,當自己的想法改變的時候,總覺得周圍的人看自己的眼光也會和以前不一樣了。他們的眼睛裏充滿着自己主觀臆想出來的內容。就像故事中提到的有些同事“同情、鼓勵”,有些同事“幸災樂禍”,都是她的大腦自己去篩選、過濾、定位出來的,並不是事實。這樣的想法,其實都是自己根據自己當時的情況虛構、假想出來的。換句話説是一種假象,是在自己的主觀想法作用下杜撰出來的。

這不禁讓我想起了一則故事,説是在古時候,有個砍柴的人發現自己的斧頭不見了。他一直認為是他的鄰居偷的。他每次看到那個鄰居都覺得他就是那個偷斧頭的人,而且越看越像。有一天,他帶着新買的斧頭上山去砍柴,突然在他曾今砍柴過的地方發現了一把已經生了鏽的斧頭。當他再一次看到他的鄰居時,他發現他的鄰居怎麼看都不像是會偷斧頭的人。

是呀,周圍的人、事、景、物常常會在我們不同的想法下產生着不同的變化。其實不是他們在變,而是看的人在變。所以我們在遇到事情的時候不能憑藉着主觀想法去臆斷,要追根溯源,多想想藏在這個想法背後的原因。就像書中的老人所説的:所有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情都是一個經過仔細包裝的禮物。只要我們願意面對它有時有點醜惡的包裝,帶着耐心和勇氣一點一點地拆開包裝的話,我們會驚喜地看到裏面珍藏的禮物。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7

《遇見未知的自己》據説這是華語世界第一部身心靈小説,她用一個深入淺出的故事把多年來靈脩的心路歷程分享給大家。

這本書教會我們如何快樂地生活,走出困境,如何循序漸進地改變生活,使之更加美好。她以小説的形式來向人們講解和詮釋一個個耐人尋味又貼近生活的道理,感覺很特別。人生,在瑣碎的細節中,讓天性的純真蒙塵,不能再以純真明亮的眼睛注視身邊的人事和這個世界。競爭和自由主義經濟模式,極大地放任了人性私慾的膨脹,於是,人就陷入到貪婪和佔有的漩渦之中,正如書中主人公若菱所言“活着好累!”,以至於漸漸累到失去自我,以至於連“我是誰”這個基本問題都看不起清楚的地步。正因為失去了真實的自我,追求的是內心真實需要以外的東西,所以,佔有得越多,迷失得越嚴重,內心就更加迷茫痛苦。所以,不管是在工作中,還是家庭中,壓力越來越大,失望越來越多,因此越來越多的人常常困惑——我為什麼常常不快樂?

書中一位老者給出答案:那是因為我們失落了真實的自己,沒有學會用潛意識的方式去處理情緒。記得老人的教導:“你不是你的工作,你不是你的表現,你不是你的成功,你不是你的失敗。這些外在的東西,絲毫動搖不了你那個內在的真我,看清楚小我的虛假認同。”我們常常用許多的信念、價值觀、態度、標準,來約束自己,也來衡量、批判他人。這些就是我們每日所想的基礎,可是我們從來不去檢測我們思想的基礎,從來不去檢測我們思想的正確性。生活中發生的一些事情,我們會根據我們的經驗和掌握的知識去判定它,不管它帶給我們的是快樂還是痛苦,其實大多數是因為我們的思想導致的。很多事情,並不是它自然的發生,是我們自己的選擇,是我們自己選擇他們這樣的或那樣的發生。就像書中所説的,事件本身都是中立的,因為同樣的事情發生在不同人的身上,就會產生不同的結果。

當情緒不好時,請默唸:“我看見我尋求被傷害的痛苦感受,我全心地接納這種感受,並且放下對它的需要。我們人受苦的最大的原因,就是抗拒事實。臣服的第一步,就是要先看到自己的抗拒,而且看到自己的抗拒是徒勞無功,無濟於事的。所以,我不會繼續在上面撒鹽。我會努力讓傷口好好癒合,使自己的情緒和心靈恢復健康。”快樂不快樂決定權在自己,事情的最後結果也是自己的選擇,和別人無關。不停地向外界抓取,去抓本不屬於我們的東西,當然會痛苦,當然會失落。要正視自己的想法,真正的快樂是自己給予自己的,別人給不了,也無法給予,不要找錯了方向。想要快樂,首先要平靜的接受生活中的不快樂,正視我們的不幸,學會“臣服”於自己不完美的人生事實,甘心地去接受,慢慢找到一條可以使自己喜悦的路,不在以前,只在當下。

當然,快樂不等於膚淺,恰恰相反,真正的幸福,來源於對生命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從這個意義上説,思考、孤獨、痛苦、彷徨、堅持、執著,就是獲得人生幸福的必由之路。只不過,要有技巧,能夠使自己在恰當的時候,陷入沉思,感受孤獨;又可以在恰當的時候,打開心懷,投入生活,變得真正的開心快樂

書中給我感觸最深的一句話是“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沒有人能知道自己最終會走到哪裏,但是總可以確定想去的方向。無論身處力爭上游的快跑階段,或逢人生變故減速慢行的彷徨時刻,或是看盡千山萬水絢麗歸於平淡的躊躇關頭,面臨着其中許許多多的喜怒哀樂,唯有保持關照內心並惜福感恩的心態,一切才會走向完美。

這本書裏有很多很棒的提示、指引、提問和探索。如果你的人生正在不知何去何從,不如拿起《遇見未知的自己》,它將成為你的一份人生地圖。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8

最近看了張德芬的暢銷書——《遇見未知的自己》,在看這本書之前,我先看了作者寫的序——你想要的人生,文章以一位都市白領階級的女性為主角,經由每天都可能遭遇的種種事件,逐漸把眼光從外在的世界轉向我們內在的世界,進而發先我們大多數人竟然都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更糟的是我們是思想和情緒的奴隸。一個不經遇的機會下遇到一位老者,老者就像一位智者,女主人公在一位老者的指引下,改善內在的狀態,進而改變了外在的世界。最終尋得內心的平和,就像春繭破繭而出,迎風飛揚。

在書中我看到很多熟悉的觀點,也看到很多耳目一新的觀點,我挺喜歡着本書的,應該説我喜歡這類書——“心靈雞湯”類的勵志書籍,人帶來一場心靈之旅,讀的時候總有一種熱情澎湃的感覺。其實我知道就算我不能像若菱那樣真正地從思想、情緒和身體的桎梏中解脱出來,但讀完後就有一種如浴春風的感覺,思緒不再是剪不斷,理還亂。在讀這本書前我就明白了這樣的一個道理:生命來無影去無蹤,無法臆測也難以捉摸,無論身處力爭上游的快跑階段,或逢人生變故減速慢行的彷徨時刻,或是看盡千山萬水絢麗歸於平淡的躊躇關頭,都會遇到悲歡離合喜怒哀樂,但卻從來沒有去深究人為什麼會有那些情緒,那就好比是知道了機器是怎樣運轉卻不知道原理,讀了這本後,知道了人喜怒哀樂的源頭,知道了我們要什麼,我覺得書裏説的很正確,人類所追求的東西,像權利啦,財富啦,健康啦,最終的目的還是追求喜悦和內心的和平。書裏展開了很多人生的課題和智慧,在這裏我們見證了這些智慧的正要性和實用性。

令我印象深刻的一點是,書中一直在強調尋找真實的自我,確實我相信大多數人對於“你是誰”這個問題的回答都停留在名字這個代號上,我也是這樣認為的,我很少去認識真我是怎樣的,事實上每當我想去想這個問題的時候內心是茫然的,就連自己也不知道真正的自己是怎樣的,我發現認清自我也是一件很難的事,像書中所説那有一個很長的過程,外在環境影響着我們的內心世界,我們所處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讓我們容易失落真實的自我,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來自於不清楚自己是誰,而盲目的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們的東西。在我讀書的城市,那是一個節奏步劃都很快的城市,稍不留神就會被落下,那裏交通格外擁擠,速食店到處都是,人人都生活在名利角逐戰中。是一個躁動的城市,真的是:忙碌,忙碌,每個人都忙碌;追求,追求,每個人都追求。為了生活,為了夢想,我們每個人天天都在演戲,扮演好員工,好朋友,好妻子,好媳婦,好父母,甚至是好人!有些是心甘情願的,能夠從中獲得快樂,然而在不願意的時候,為了演好這些戲份,我們每個人都要因時因地的戴上一些面具,正是這些面具遮住了真實的自我。當然還有我們那種小我的虛榮心也會讓我們失落自我。然而也不是説生活在這樣的社會就很難找會真我了,書中介紹了一些實用性和靈性的生活指南,我們可以通過觀察我們周圍朋友,同事來初步認識自我,因為我們周圍吸引來的人和事物,他們的思想和情感帶着一定的能量震動和我們的震動頻率相近。

雖然這本書我只讀了兩遍,還沒完全融會貫通,也沒進行什麼具體的實踐,但我真的體會到了他能淨化心靈,安撫浮躁,悲觀和慾望,他將深奧的人生哲理簡單敍述,將修行理念溶於其中,比起禪宗佛學等等思想顯得有些粗淺,但更好讓人感悟理解。他教會我,當我在面對生活中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時,唯有抱持觀照內心並惜福感恩的心態,一切的真相才會自動還原水落石出。

心境決定人生,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有太多的盲點無法透析,有太多的情緒無法調節,我們蜂擁着學最熱門的技能、找最賺錢的工作、報考最時髦的學科……我們總是希望以最快捷的手段實現我們的夢想。但生活永遠不會和我們想象的一樣,所以我們要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來舒緩殘酷的現實帶來的壞情緒,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改掉惰性與私心,珍惜時間和理想,告別庸俗、浮躁,堅持信念,永遠追求,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經常審視自己,自己給自己上課,自己給自己打分,尋求真我,解放自我。有時間休閒時不妨靜下心來認真讀書,讀一些關乎身心靈成長的書,修心,養心,正心。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9

用了十天的時間斷斷續續的把這本書看了一遍,意猶未盡!收穫頗豐!

初識這本書,是一個朋友的介紹。説是一個都市修身養性不錯的書。本決定去江南的旅行中愜意一下,體會一下這本書。誰知到旅行返程的列車上才開始瞄了一下。汗!……在車上就看了第一章就被她吸引,原來我也是很多次問自己我是誰?當然沒有書上的那個深度。

全書以冬天的雨夜,在荒郊野外的山區,一個沒有手機、沒有汽油的孤單白領階層的女性,在自怨自艾時又恰逢老人為故事的開始。引出老人的提問:“你是誰?”讓人逐步的去理解“小我”“真我”。

是啊,現在有多少人不知道“真我”是誰?總是把外在的條件,或者自己的一個身份,一個理解的角度等一些外在的只是表示自己的東西理解為自己。為去追求我們所定義的某個身份,總是在不知某個時候失落了真是的自己。為什麼我們總是不快樂?為什麼我們不能擁有想要的生活?我們總是在做我們自己思想的奴隸。就像書上説的警示的句子“我們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來自於不清楚自己是誰,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的東西”;“你不是你的工作,你不是你的表現,你不是你的成功。也不是你的失敗。這些外在的東西絲毫動搖不到那個內在的真我,看清小我的虛假認同”“痛苦是你創造出來的,應為那個是你對事情的解釋”。

隨着女主角生活上的衝擊和起伏,以及配角的經歷我成長理性的帶着我們從身心靈三個方面去探討,研究“真我”幫助我們從思想,情緒和身體中解放出來。“如果你不斷重複做某些事在生理學上來説我們某些神經細胞之間就會建立起來長期且固定的關係,比方説,如果你每天都生氣,感到挫折,每天都悲慘痛苦……那麼你就每天都在重複地為那張神經網絡連接線和整合,這就是變成了你的情緒模式。”教我們如何去操作我們的身心;感受我們的潛意識;擺脱我們的情緒;檢視我們的思想。逐漸的揭開層層包裹的同心圓,找到“真我”和我們的本質“愛,喜悦,和平”

愛過,痛過,哭過之後沉浮當下。好像這話是是對自己的説的,要試着活在當下,沉浮所有已經發生的事情。就像書中的那句“凡是你所抗拒的,都會持續”事實擺在那裏我們所有的抗拒都是徒勞,同時還要臣服我們對事件衍生的負面情緒。就像老人的那句“這些負面的情緒就像黑暗一樣,你驅散不走他們的。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帶進光來,光出現了,黑暗就消融了,這是千古不變的定律。”但願我們都像春蠶破繭而出。開始就是未來!

總之從中體會到的只是很多,需要我們慢慢的去體會其中的道理,我就是打算什麼時候再拜讀一次。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10

這兩天利用上班的空閒時間看了張德芬的暢銷書——《遇見未知的自己》,在看這本書之前,我先看了作者寫的序——你想要的人生。平時挺喜歡看這類有關心靈脩行的書籍,所以看到書名的時候就有馬上讀下去的衝動。文章以一位都市白領階級的女性為主角,經由每天都可能遭遇的種種事件,逐漸把眼光從外在的世界轉向我們內在的世界,然後發現我們大多數人竟然都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更糟的是我們是思想和情緒的奴隸。一個不經遇的機會下遇到一位老者,老者就像一位智者,女主人公在一位老者的指引下,改善內在的狀態,進而改變了外在的世界。最終尋得內心的平和。

從書中受到很多啟發,告訴我們什麼是小我,什麼是真我。所謂的小我,就是受外界的一切而影響的自己,什麼又是外界的一切呢,也就是説金錢,名利,地位,權勢以及一身邊發生的事情,包括別人對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虛榮,這些都是小我的表現,小我會被身體裏的潛意識所控制,也就是説有時候有些事情你會不由自主地去想,去爭。而做到了也未必就會得到真正的快樂,即使是快樂,也是來自外界的,一旦外界的讓你感受快樂的源頭不在了,自己會很痛苦的。而身體裏的那個真我呢?那個真我不會隨着一切的改變而改變,甚至於有一天我們離開了,這個真我也回不會消失。而通常能做到真的人我想是沒有吧。書中講解我們人類一生所追求的東西,也不過五個字就可以表達,愛;喜悦;和平。我們每個人經過了多年對外界信息的過濾,我們留下的思想都是我們自己想要的,從來沒有考慮過他的真實性,我們被自己的意識欺騙,認為這就是自己了,而忽略了自己真正的本心,所以有些事遲早會按照我們自己的思路發生,只因為我們需要那種感受,我們也就創造了我們自己的世界。誰都希望自己的世界是美好的,快樂的,富足的。那麼怎樣能得到呢?這本書讓我們明白了愛,喜悦,和平是從內心,由內至外的散發,而不是靠外物來獲得。

很喜歡書中的一段話:“記得,每個發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個禮物,只是有的禮物包裝得很難看,讓我們心懷怨憤或是心存恐懼。所以,它可以是一個災難,也可以是一個禮物。如果你能帶着信心,給它一點時間,耐心細心地拆開這個慘不忍睹的外殼包裝,你會享受到它內在藴含着豐盛美好,而且是精心為你量身打造的禮物。所以,如果現在我們正在低谷,請你開始感恩,因為我們已經開始拆開那個禮物了。

還有一句話説得很好“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

雖然這本書我看了兩遍,但有些地方還沒能完全融會貫通,也沒進行什麼具體的實踐,但我真的體會到了他能淨化心靈,安撫浮躁,悲觀和慾望,他將深奧的人生哲理簡單敍述,將修行理念溶於其中,比起禪宗佛學等等思想顯得有些粗淺,但更好讓人感悟理解。他教會我,當我在面對生活中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時,唯有抱持觀照內心並惜福感恩的心態,一切的真相才會自動還原水落石出。以前我總認為自己的心態很好,其不然,我的心態沒有自己想的那麼好,我會為外界的事或喜或悲,有些事我沒有真正的看開,也沒有學會放下,我要學會清心,靜心,修心,做個小小的真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olpkj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