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精選14篇)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精選14篇)

《遇見未知的自己》以心靈脩行為主題的書籍。主要講述名校畢業的女白領若菱生活的起伏以及與老人的對話,藉此來表達對人生課題與智慧的理解。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精選14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精選14篇)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 篇1

《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本書是上次跟X去錦漢展覽中心逛書展時買的。第一次逛書展,感受最深就是人好多,想不到喜歡看書的人還真不少呵。逛了一上午,也沒啥收穫,就買了幾份香港的英文報,一本考公的理論熱點書,還有就是這本張德芬的《遇見未知的自己》。

斷斷續續翻了幾天,總算讀完一遍。看完最後一行字,合上書時,再仔細想想裏面講什麼,卻都很模糊了,也記不起幾句完整的句子。不是裏面的故事不精彩,只是有不少挺專業的,也懶得去多領悟。書的封面寫着“都市身心靈脩行課”、“華語世界第一部身心靈小説”等字樣,標榜的內容似乎很大,但其實就講了一都市白領偶遇一老人的故事。跟大多數心靈勵志書籍一樣,這本書無非也是告訴我們要尋找真正本我,要追求崇尚愛、喜悦、和平。但它通過講故事的形式,讓讀者更深體會內心世界的變化,是可以改變很多現實的東西。

説句實在話,確實也有點像在推崇“唯心論”的意思,但是,一定程度上的“唯心”確實也是必需的呀,人很多時候,就真的需要好好審視下自己的內心,看看是否有哪些被扭曲了。太現實,會很辛苦的。想要簡單的快樂,平凡的幸福,從“心”開始,從意識上稍作些改變,其實可以變得更容易。

書中有一句話,“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第一次看到這句話時,沒有多大的感觸。但看完整個故事,才知道這話的意思:外面沒有別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內在投身出來的結果。意思也就跟“吸引力法則”差不多,積極樂觀的意識可以吸引到積極的光芒,很多不好的東西都是自己的消極想法招惹過來的。所以,要關心內在,要勇敢一點,做更好的自己。

看這本書時,喜歡泡杯綠茶,聽着柔柔的鋼琴曲,安靜地翻動書頁,放鬆自己,享受着寧靜,享受屬於自己的一份娛樂。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 篇2

很偶然的機會接觸了這本書,只是單純地喜歡它的封面。沒帶太多的興致,因為心想也不過是一本很普通的關於勵志心理的書籍。

上了大學後,很少有機會坐下來靜靜地看書,不是沒有時間,只是少了那份心境,淡淡地,淡淡地,如同手擎一樽美酒,細細品味,沁入心脾。校園裏颳起了一陣讀書月的風潮,於是整個校園沉浸在了這片書的海洋中。我,慢慢地讀着這本書,發現它與我以往接觸的這類型書是那麼不同。

《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本書主要是環繞了女主人公白領李若菱與智者老人的一次次對話,揭示了人身心靈的奧祕。這本書突破了大多數傳統書籍對這方面心理理論知識的直接論述,採用了講故事的方式,一步步的引導讀者走進作者論述的觀點裏,進而走進了自己內心中真實的自己。

女主角李若菱的生活是不幸的,雖然她有美麗的外貌,在公司裏身居要職,擁有高質量的生活,但她並不開心,由於婚後多年不孕,遭到了婆婆小姑的嘲諷和丈夫的不理解,在公司裏又有小人的爾虞我詐。她腦海裏時刻都閃過輕生的念頭,在一次和丈夫吵架離家出走後她遇到一個老人,在與老人的一次次智慧的交流後,她終於找到自己生命的價值,找到自己人生的定位。

“你是誰?”這是第一次見面時老人問李若菱的第一個問題,“我叫李若菱!”“我問的不是這個,名字只是個代號。”“我在一家外企計算機公司上班,我是負責軟件產品的營銷經理”“那也不能代表你是誰,如果你換了工作,這個‘你是誰’的內容不就要改了嗎”。很多時候,我們都會忘記自己是誰?我們很多人每天生活的都不開心,即使我們擁有了很多財富、金錢、美色我們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來自於不清楚自己是誰,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們的東西,以為我們就是財富、金錢、美色的代表。我們追求的到底是什麼?什麼是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想要的東西呢?我們總是習慣地去觀察模仿別人,卻忘記了自己到底最希望擁有什麼。很多時候,我們大多數人尋找的地方,表面看起來好像比較容易讓我們找到我們需要的東西,所以我們費勁地在別人身上,在這個外在的物質世界中尋找解答和快樂,結果都是徒勞無獲的,主要是我們找錯了方向,找錯了位置。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裏,我們很多人都習慣戴上了很多面具,每天每天都在不停地更換着,最後失落了真實的自己,當哪一天,我們逐漸的把目光從外界世界轉向我們的內心世界時,我們會可悲地發現,其實我們很多人都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更糟的是。我們是自己思想和情感的奴隸,它時刻束縛着我們,使我們生活在了不快樂中。

《遇見未知的自己》我們應該給自己一個機會,讓自己和自己的內心情感交流一下,看看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自己的人生位置到底在哪裏,我們每個客體其實都是“李若菱”,我們都迷茫過,我們都徘徊過,但請給自己一個機會,和“智者”來番對話吧。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 篇3

第一次接觸這本書,是老朋友推薦的,它算是一本心理類的書。最喜歡裏面的一句話:“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很多時候,我們更多的去關注別人,卻忽略了自己。

它主要講述了名校畢業生的女白領若菱在生活中經歷的起起伏伏,以及她與一位老者的對話,由此教我們去探尋內心深層的自己,讓我們逐漸去了解認識內心更存粹的自己,讓我們離最真實的自己越來越近。

在書中,作者從身體,情緒,思想,身份認同四個方面去講述,並切實有效的提出了具有針對性的意見,通過團隊性諮詢,個別的療愈,或者是練習體驗的方式來幫助解決現實生活中遇到的種種難題,進一步療愈自己的內心。無法預測未知的自己,只能用自己的勇氣解決當下的問題,期待未知的自己和生活。遇事時,多看看自己,從自己找原因,認清最真實的自己。曾經修的一門心靈脩養課,老師説過的一句話,我至今還記得,人最重要的是認識自我,發現自己,探尋未知的自己。

其實,無論在書中,還是現實生活中,我們不得不相信:“這世界上從來沒有自己消失的問題,當碰到問題時,就得面對,處理,放下,解決。”如果當你看完這本書,你可能會更加相信,任何事情,跟自己的勇氣比起來,真的不算什麼。

很多時候,不同的人面對問題,想法不盡然一樣,但一樣的是:成功的那些,往往是能夠克服自己的怯懦,提起勇氣解決問題的。希望看到這些的你,亦能如此!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 篇4

近兩週來,通過在寧靜中的思考和對一些零散記憶的回憶聯想,我心裏如釋重負的同時還油然升起了一種仿若新生感。早先就一直聽説這本書,但卻在最近兩週才開始閲讀。

開始我用了一週時間只讀了50頁,我把自己對書中文字的理解,加上了一些對自己以往回憶碎片的串聯和反思,使用辯證的思考方法和對以往閲讀過的一些書籍、看過的一些電影等等之類的聯想,沒想到我在一週內就把自己在以往一直沒想明白的一些事情想通了,使我有一種如釋重負的輕鬆愉悦感。

再次拿起這本書時,用了一個晚上看完了剩下的150頁,發現剩下的內容竟然和我這一週心裏想的東西不謀而合,這種驚喜使我在半個月中一下成長了很多,我開始變得輕鬆自信,也不會再以取悦別人而生活。感謝這本書讓我找回了自己在童年時那個簡單快樂的自己,也感謝曾經傷害過我和曾經愛過我的人,因為幸福和傷痛都讓我成長。傷痛是一把通往成熟的直梯,可以直接戳到我內心深處,進而使我在逆境和孤獨中學會反思和覺悟。痛苦,未必是永久的,我相信迎接我的將會是一種成熟和幸福。

剛剛讀完第一本就已經有這麼多的感悟,還有剩下的四本,我準備在未來三個月內讀完。第一次,我感到了一種自己對未來生活的期待和嚮往,我已經在迫不及待中期盼着遇見“未知的自己”那天的來臨。

最後還要感謝,去年在我生命裏最脆弱和迷茫時期,出現的那些人和事。很多人想教我的,和書中很多東西歸屬同宗,只因當時自己的執迷和一種慣性思維把自己包裹的太厚,沒能看到自己內心深處的訴求。現在我向大家推薦這本書,我覺得這本書需要一頁一頁反覆琢磨,如果沒經歷過一些人生中的痛苦,可能很那領悟書中講述的那些東西,不過至少可以使我們對生命有些釋然。

人生其實就是一場戲,白天我們扮演各種角色應付各類人羣,可是我們知道自己其實並不快樂。只有在夜幕降臨一個人靜坐在電腦前時,那種迷茫的失落,才讓我們開始反思,人生到底是什麼?我們是不是都在取悦別人而生活?外物並不能讓我們幸福,想擁有的那些東西,其實也都是給外人看的,其實我們並不快樂。有很多東西,擺着沒有任何意義,用過才算是擁有,做過才是得到。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 篇5

我想推薦的這本書,是作家張德芬的《遇見未知的自己》。看完這本書,就好像上了一堂精彩紛呈的身心靈脩行課,醍醐灌頂;又好像是練完一次高難度的瑜伽,酣暢淋漓。這本書其實是作者自身經歷的一種影射,她用主人公的故事暗示了自己的蜕變過程,在這過程中領悟與透析人生,看似受高人指點,實際上她完全依靠自己,實現與自己的心靈對話,最終找回那個陌生又熟悉的自我。

書中分享了幾個有趣的實驗,共同説明了一個道理——吸引力法則。一個人充滿快樂、充滿正能量,那麼好的人、事、物都會和他共鳴,被吸引過來。同樣,一個人如果總是帶着悲觀、帶着憤世嫉俗的負能量,那麼經常有倒黴的事情發生他身上也就不足為奇了。

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去召喚好的事情呢?首先總結一下我們內心追求的是什麼,或者説這世界上大多數人追求的是什麼?無非就是追求快樂、幸福、健康、美麗、金錢、權力等等,但是這些快樂是建立在外在基礎上的,比如老年人追求身體健康,生病了就不快樂了;男人追求事業有成,一事無成就不快樂了;女人追求幸福的婚姻,離婚就不快樂了。全世界的人都在追求快樂,都追求到了嗎,為什麼真正快樂的人那麼少?書中有句話:我們人類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來自於我們不清楚自己是誰,而盲目地去攀附和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們的東西。比如前面説的那些人。

那麼我們到底追求什麼呢?書中用3個詞概括出來:愛、喜悦、和平(擁有愛、喜悦、和平的“真我”)。這裏的愛不是狹隘的愛情,而是無私的不求回報的愛。這裏的喜悦不同於快樂,喜悦是從內心油然而生的,由內而外散發出來,不依附於任何事物,不會因為外在事物的缺失而消失。

那怎樣去追求“愛、喜悦、和平”呢,以“真我”為圓心,往外不停的畫同心圓,一層一層往外,分別代表身體、情緒、思想、身份認知等等。

同心圓的第一層代表身體,不同於我們的思想,思想通常都在過去或者未來,但身體和呼吸永遠是在當下的,是最直接的,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與身體對話,傾聽身體發出的信息。任何能讓你專心一致、活在當下的運動都可以幫助你與身體建立聯結。比如跑步、快走、游泳、太極、瑜伽等等,不喜歡運動的朋友,可以嘗試最簡單的靜坐冥想,採用腹式呼吸法,來聯結自己的身體和呼吸。

通過與身體聯結開始,慢慢的,你就會感知自己的身體,感知自己的內心,你真正追求的、需要的就會漸漸明朗起來,你吸引的、你召喚的都會慢慢跟着你來了,或者説相同頻率的人事物被你吸引了。

當然了,我們需要更多更長遠的修煉,所以不能僅僅停留在與身體聯結的淺層,不能單單依靠跑步、冥想,應向深層次發展。同心圓往外,下一層就是情緒,情緒就像能量一樣,每天圍繞我們、牽引着我們。這世界上確實有很多人一輩子都被自己的情緒所牽引,比如新聞裏經常看到的,類似去麪館吃麪發現漲價了,就把老闆給砍了;在醫院和人發生口角,結果年輕小夫妻一死一傷;新手媽媽因為被老公責罵把孩子扔下5樓,然後自己也跳下去等等。這些人,就是沒有真正成為情緒的主人。

如何管理我們自己的情緒呢,在另一本書中看到過,人的情緒與認知有着很大的關聯,認知層面越高,越容易管理情緒,所以單純地學習掌控情緒不如説努力提高認知,有多種方法,讀書,健身,冥想等等。這本書中介紹了一個簡單的方法,把世界上的事情分成了三類:“上天的事”、“他人的事”、“自己的事”,我們只要做好自己的事就可以了。比如堵車,這是上天的事,你沒有辦法改變,所以堵車着急也沒用,不如聽聽音樂,或者呼吸呼吸。對於“他人的事”,無需改變也盡少去幹涉。已經發生的事實,要全面接受,因為事實最大,沒法改變。但是如果你的情緒真的受影響,真的是“自己的事”帶來的煩惱,那麼臣服於他,接納他,不要抗拒,越抗拒的越來,不要試圖去驅趕心裏的陰影,只要把光帶進來照亮它就好了。

情緒往外是思想、身份等,是對未知的自己的深入探究。

當然,在追求愛、喜悦、和平的“真我”道路上,要做到“身、心、靈”的修行合一不會一帆風順,世界上有太多的誘惑、阻礙、困難、荊棘,不是僅僅靠跑步靠呼吸可以解決的,人的習慣也不是一朝一夕建立的,不可能因為看了一本書,或是參加一次讀書分享會就破除了一個行之有年的模式。如果你覺得需要重新認識自己,重新遇見自己,可以看一看這本書。希望每一個人都可以遇見更好地自己。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 篇6

《遇見未知的自己》是一部關於身心成長的小説,作者張德芬以其簡簡單單的寫作風格揭示了人們煩惱和痛苦的深層原因,以其簡簡單單的文字詮釋了深刻的人生真理。

書中解釋了我們人類對生活的追求,也是五個字可以表達的,那就是愛、喜悦、和平。

為什麼付出努力後我們還追求不到我們想要的幸福?真我和愛、喜悦、和平之間的關係是什麼?為什麼我們要遠離真實的自我?我們不是每天都在演戲嗎?扮演各種各樣的主角,但是在場景中,我們心甘自願扮演的有多少呢?這是我們看不到真實自我的原因之一嗎?我想是的。

所有的人和事都是你內心的反映,就像一面反映你內心的鏡子。當外界的任何東西接觸到你時,記得看看自己的內心,看看自己的哪一面被再次觸摸,看看自己的哪些陰影沒有被整理好。不要把精力浪費在外部的、不可改變的、不可抗拒的事物上。首先在內心層面達成和解,然後專注於外部能夠改變什麼。

因為我們所有痛苦的根源都來自不知道自己是誰,盲目地執着於不代表我們的東西。快樂依賴於外在的事物,一旦讓你快樂的環境或事物不復存在,你的快樂就會消失。另一方面,快樂來自內心。所以一旦你擁有了它,這個世界無法將其奪走。

因此,如果一個人充滿了快樂、積極的想法,那麼好人好事就會與他產生共鳴,被他吸引。同樣的,如果一個人有悲觀和憤世嫉俗的傾向,壞事就會發生在他身上。這可能是書中提到的意氣相投,物以類聚。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 篇7

看了《遇見未知的自己》我很感動,這本書使用小説深入淺出的方式,表達生命成長的藍圖,很棒,給讀者很多具體可行的建議,可以縮短茫茫摸索的階段。

這本書主要介紹女主角生活上的起伏和衝擊,很多人生的課題和智慧也隨之展開。女主角最後能夠在智者的指點之下,改善內在的狀態,進而改變了外在的世界,就像春蠶破繭而出,迎風飛揚。我看完這書,給我深刻印象的一點是要學會接受自己的不快樂,也要接受人生的不完美,而甘心情願地學習“臣服”的功課。

如何學會接受自己的不快樂,我就有非常多的感悟。我覺得要真正做起來都很難的。因為人的一生,遇到的不快樂的事情真的很多很多,在學習上,在生活上,在工作上,在家庭上都有很多很多的煩心事,累得自己夠嗆的。那樣難道我們就要活在不快樂之中嗎?我以前都常常活得不開心,我討厭自己為什麼要長大,自己的身份越來越複雜,是老師,是媽媽,是別人的女兒,是別人的媳婦,是別人的。很多角色,很多責任,壓得自己很累,很不開心,我覺得有時真的很想回到兒時,那就好了,可是隨着年年的過去,自己的思想漫漫成熟起來,我對自己説,善待自己,善待別人,不要難為自己,做好自己本分的事就好了,要讓自己快樂起來,我終於基本能做到了。

無論發生什麼事,要學會去接受,這一點相信我能做得到,你呢?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 篇8

我在暑假裏閲讀了老師摧薦的這本《遇見未知的自己》,説實在的,只讀了一遍,對書的內容也沒能真正地理解透徹,只知道讀完後,心靈變得寧靜了。

書中提到,這天底下就三種事:老天的事、他人的事、我的事。説得多好啊!我且不説老人講得多有道理,就拿自己來説吧,暑假偶爾去打打麻將,這不就有了以上的三種結果了:去打麻將是我的事,能否贏錢輸錢是老天的事,別人是否從我這贏到錢是他人的事。反正我把打麻將當成是娛樂的一種方式,它也是我其中的一項興趣愛好。這樣一來,不管結果如何,我都成不了“自己思想和情緒的奴隸”。因此感悟:心態很重要!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各種麻煩和困擾:工作環境不稱心,事情處理不公平,期望中的事情落空,先進評比沒有份,自己工作辛苦沒有得到領導的認可,受冤枉挨批評等等。對這類事情,如能保持積極心態,心裏就會想得開,心胸也就會豁達,這樣就能妥善對待、處理好這些事情,使工作順利,心情舒暢。

我們享受生活,要建立積極的心態,多從正面看問題,樂觀地對待人生,樂觀地接受挑戰。這對一個人的為人處事至關重要。心態是後天修煉的,我們完全可以通過修煉我們的心態來成就我們的事業,改變我們的人生,讓生活的每個角落都鋪滿陽光!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 篇9

讀完《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本現代修心的書,感觸良多,雖然明白很多道理,但能幫助自己找到自己還不是那麼容易,或者自己是逃避現實,不願意直接面對,或者不敢直面真相,因為害怕改變,但無論如何,這是一本很好的關於身心靈脩行的書。

本書中有一句話説得很好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生命來無影去無蹤,無法臆測也難以捉摸。無論身處力爭上游的快跑階段,或逢人生變故減速慢行的彷徨時刻,或是看盡千山萬水絢麗歸於平淡的躊躇關頭,面臨其中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唯有抱持觀照內心並惜福感恩的心態,一切的真相才會自動還原水落石出。

書裏面有一段話很有用很多時候,我們感覺很不好的`時候,像你現在的悲傷、低落,我們會一直想要從這個泥沼中掙扎地逃出來。所以我們籍由很多逃避策略不去面對它,壓抑它,否定它,排斥它。你記住凡是你抗拒的,都會持續。因為當你抗拒某件事情或是某種情緒的時候,你會聚焦在那種情緒或事件上,這樣就會賦予它更多的能量,它就更強大了。所以這些情緒就是一些能量,就像你以前説的,它們會來,就一定會走,我們任由它們來來去去,不加干涉。這些負面情緒就像黑暗一樣,你驅散不走它們的。唯一可做的,就是帶進光來。光出現了,黑暗就消融了,這是千古不變的定律。那怎麼帶進光來呢?喜悦是消融負面情緒最好的光。喜悦是發自內心的。

最後,還是那句話記住,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rdqu;所有的任何人事物都是你內在的投射,就像鏡子一樣地反映你的內在。當外境有任何東西觸動的時候,記得,要往內看。看看自己哪個地方的舊傷又被碰觸了,看看自己有哪些陰影還沒有整理好。不要浪費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變、不可抗拒的東西上。先在內在層面做一個調和整理,然後再集中精力去應付外在可以改變的部分。記得,每個發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個禮物,只是有的禮物包裝得很難看,讓我們心懷怨憤或是心存恐懼。所以,它可以是一個災難,也可以是一個禮物。如果你能帶着信心,給它一點時間,耐心、細心地拆開這個慘不忍睹的外殼包裝,你會享受到它的內在藴含着豐盛美好、而且是精心為你量身打造的禮物。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 篇10

《遇見未知的自己》一文中有許多富含哲理的句子,這些句子也改變了我一些從前的看法。“親愛的,外面只有你自己,沒有別人。”就和“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大不相同。因為父母是命中註定的,是唯一的,他們對你的愛不會摻假,不求回報,是無私的,是偉大的,是這個世界最美好的事物!而朋友,是自己結交的,可以説每個人的每一個朋友的結交,都是有目的性的,且不説朋友會經常隨着歲月的流轉,環境的變遷而更新,對於朋友的好壞也不是那麼容易區分的。所以,求人不如求己,別人也許會不求回報的幫你,但是絕不會在損害自己利益的基礎上幫你的!

書中還説,每個人的本我都被層層包裹,深深地藏在同心圓中,展現在大家面前的,只是一個又一個的角色扮演。現代人都説活得很累,試問,每天演戲會不累嗎?網絡中,角色扮演的遊戲很流行,也許大家在扮演他人時才可以體現本我吧。畢竟,沒人會在虛擬世界中監督、評價你的一言一行。

愛、喜悦、和平。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可是又有幾人真正在追求這些,又有誰明白,人生最重要的是這些。“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一個“利”字使得多少人疲於奔命,又使多少人身敗名裂,乃至家破人亡!其實,愛、喜悦、和平,真的很簡單!爭名逐利沒有盡頭。簡簡單單生活,安心做好自己,這個世界沒有你是可以的。

我是誰?我不是誰?這兩個白袍老人的問題,我已有了答案:我就是我。我不是別人。每個人都像生活在一個看不見得牢籠中,放不開手腳,害怕碰壁。這個牢籠可以是法律、可以是道德、更可以是我們心中的榜樣。每個人都説過,至少心中暗暗想過,將來要成為某某。可是這個世界上已經有了那個某某,這就夠了,為什麼你還要去當別人的翻版呢?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是無可取代的。

活出自己的風格、活出自己的風采、活出自己的風範!

思想改變態度,態度改變行為,行為改變命運!轉變自己的思想,以愛、喜悦和和平的思想充實自己,以愛、喜悦和和平的態度對待別人,以愛、喜悦和和平的行為處理事情,你的命運也必將會充滿愛、喜悦與和平!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 篇11

一本有關都市身,心,靈的小説,一場身,心,靈的修行課。很棒的一本心理學小説。前段時間買了一本有關心理學的書,名子叫做《象與騎象人》,此書也許沒那麼深奧,但是資歷尚底,才疏學淺的我卻很難看懂。包括這本《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本書,我也不能肯定我完全的吸收了。但是裏面有很多觀點及如何找到真我的方法真的很讓我受益非淺。我想在以後的工作和生活中我會更加能能夠深刻的體會到書中的真諦。此書在教育孩子方面多多少少也給了我很多的啟發,讓我可以更好的整理好心態與方法來迎接未來的寶寶。

本書採用小説的形式,隨着自然的事態發展很自然的引致到心理學的層面,讓人看了沒有一點枯燥的感覺。反而在和主人公一起成長,一起感受心靈的衝擊的過程中慢慢的體會內在與外在的聯繫。教會我們怎麼和身體聯結,怎麼臣服於事實,怎樣去判斷自己的思想正確與否,怎樣去對待自己和別人的身份。幫助我們走出自己製造的陰霾。告訴我們“外面沒有別人,只有我們自己”。這是一本耐人深思的書。讓我一種再想閲讀的衝動。我想在我慢慢的回味後,我還會重新再拜讀一下的。我相信讀後的我一定會温故而知新的。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 篇12

遇見未知的自己,我接觸的靈脩的書籍的第二本,哈哈哈,第一本是《斷舍離》

這本書給我一個最大的感觸是直視自己的陰暗面吧,接受臣服於那些已然發生的是事實。

其中最喜歡的一句是,臣服的好處就是,當你接納了當下,不徒然浪費力氣去抗爭的時候,事情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轉機出現,你才發現原來的掙扎真的是白費力氣。而且,正因為你把能量充分關注於眼前的事物上,有的時候你會發現更好的解決之道,幫助你脱離眼前的困境,或是你不喜歡的情境。”

回憶起過往自己的一些經歷經過,會發現我也有老人説的,胜肽,我執意尋找,所以能量場吸引來的,自然而然就是我想要把自己營造成受害者的樣子,其實人這一生,很多東西都是我們內在的一個投射。

而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影響,是我們產生胜肽的主要原因,所以我們要學會敢於直面,學會讓情緒的能量場來去自如。這樣活的才自在。

當你真心想要一樣東西的時候,你身上散發出來的就是會吸引那樣東西的那種振動頻率,然後全宇宙就會聯合起來幫助你得到你想要的東西。”

所以要自信的經常暗示自己,才能更好的得到自己想要的。

不要讓自己的思想停留過去和未來,而是要關注當下。杜絕胡思亂想的一個好的方法,就是關注自己的呼吸,學會冥想,再遇到已然發生的事情,不要被情緒帶着走,先去接受。

我們一生會有很多身份,很多途徑去尋找認同感。但是那些都不是真我,事物其實都是從‘無’到‘有’的一個過程。認知也是。所以先學會認可自己,才能一步步遇見未知的自己!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 篇13

這是一本可以讓你停下來思考的書。在忙碌的生活中,我們常常忘了停下來思考人生的意義,思考自我的價值,以至於連忙什麼都不知道,連快樂在哪裏都不知道,每天只是機械地運轉而沒有了靈魂,失去了真實的自我。

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內在的投射,就像鏡子一樣反映你的內在。

這句話讓我感到親切,彷彿命運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只要我們願意,我們可以掌控自己的人生。説到底每個人都是在追求“愛、喜悦、和平”,當我們運用“吸引力法則”,讓自己保持樂觀喜悦、謙卑感恩,相信周圍的一切也會變得美好。

你會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逐漸看到讓你喜悦的東西,它們是無所不在的。一朵迎風招展的小花,一個嬰兒的微笑,一片陽光下閃亮的樹葉,一句朋友隨口的讚美,這些都是無聲的問候、喜悦的祝福。

當你心懷喜悦,你也會發現並感受到周圍的一切是這麼的美好。

對於生活中遇到的不好的事,我們坦然地去面對它,能改變就改變,不能改變就接受現實,調整情緒,坦然面對。

這是我從這本書中所學到的。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 篇14

遇見未知的自己:我們為自己的意識,帶入了更多的覺知,就像我們的眼睛,雖然可以有很廣的視野,但我們的注意力其實只是聚焦在前方很狹窄的範圍。平時做事的時候,你的身體除了在動作之外,也在呼吸,在適應和感知着周圍負責的範疇,我們心思的注意力其實是集中在其他比較明顯的事物上。

一直聽着老師講,用身體感受,面對每一次的狀況,用身體感受你的感受,一直在心理默唸,但是真心沒有體會到,用了兩天時間看了張德芬的“遇見未知的自己”文章中一次次的身體觸碰,胃部,心口、喉嚨每一處的反應都是最真實的反應!我們真的需要放下頭腦媽媽,更多的用身體感受,身體就是我們最真實的迴應!

心理學真的很神奇,可以一次次觸碰我們的內心,直擊要害。我們一次次面對真實的自己,一次次從黑暗輾轉迎接光明,這種內心的喜悦是油然而生的,每一次的觸碰我們都刻骨銘心,每一次的成長我們煥然一新,這種內在成長受益匪淺!

報名了孫培麗老師的團體課程,為期1年,每週五9點開始,特別期待,願這次我能更好的突破自己,層層放下傀儡,找到最理想的自己!我相信我可以,在心理課程的陪伴下,我一次次遇見真實的自己,真的很喜歡這種感覺!

與身體對話,得到最真實的迴應,身體的種種反應是最直接的,不摻雜任何雜質。生活腳步太快,快的我們早已忘記尋找內在的自我,太多的在意外在的自我,因此我們總是生活在水深火熱中,太多的在意他人,我們終究失去了自我!心理學一次次幫我們迴歸,迴歸最真實的旅途!

遇見未知的自己:若菱是幸運的,她遇到了老人,身心重生,幸福滿滿!

標籤: 精選 遇見 讀後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n4re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