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我們怎樣思維》讀後感範文

《我們怎樣思維》讀後感範文

在《我們怎樣思維》一書中,杜威將反省思維定義為:“現有的事物暗示了別的事物(或真理),從而引導出信念,此信念以事物本身之間的實在關係為依據,即以暗示的事物和被暗示的事物之間的關係為依據。”反省思維能夠激勵人們去探索,其旨在得出結論,因此,為了求得結論而必須去找出各種證據驗證,在做學問的時候,提出一個課題,發現了事情存在的問題,但是並沒有對其進行嚴密的調查研究,而只是通過各種文獻或者其他方式閲讀其他人的結論,從而就侷限了自己的思維,並不能真正提出有建設性的意見,所以,真正的反省思維,應該具有主動性、持續性、周密性,是自覺的有意的努力。

《我們怎樣思維》讀後感範文

作者也闡述了學校情境和思維訓練的關係。杜威提到,他人習慣對受教育者來説有很大的作用,人的本性中就有模仿性。在教育過程中榜樣比訓導更為強大有力,教師是思維做出反應的促進因素,教師人格的影響和課業的影響是完全融合在一起的。在這裏我想説的是,他人習慣的影響對於兒童來説是潛移默化的,尤其是對於受教育者來説,經常面對的教師就是榜樣,他們以教師的行為為模板,在無疑是的情況下模仿教師的言行舉止,這不僅是因為教師在學生面前有較高的權威,學生在此階段的模仿天賦也是重要原因,教師的職業勞動有強烈的示範性,這種示範作用是一種無聲的強有力的教育力量;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承擔教書育人、培養社會建設者、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由此,便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杜威認為,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規範教師的行為:首先,避免“以己度人”。凡是學生同教師態度一致的,便受到鼓勵,不一致的便會受到輕視或誤解,鼓勵那些與教師性格相似的偏重智力發展的學生,而排斥那些認為實際才幹更為要緊的學生。這種情況在中國的教育界普遍存在,教師對於那些認同自己觀點或是和所謂的標準答案一致的同學,就會產生好感,認為這個學生就是好學生,而對於那些用自己的真實看法來回答問題的學生來説,往往得不到老師的稱讚。在這裏,我想到了學生激勵,在何種情況下進行何種激勵以使學生能夠更有動力的前進是一個很重要的話題,斯金納的強化理論是目前使用較為廣泛的學生管理手段,分為正強化、負強化、正懲罰、負懲罰,在班級中,教師應該針對班上不同的同學提供不同的強化物,並且也要考慮到年齡因素,有時候一味的鼓勵稱讚對學生來講也不是什麼值得高興的事,教師的稱讚必須是真心的覺得這個學生好,這個學生的所作所為感動了教師,發自內心的稱讚,而不應該是為了稱讚而稱讚,那樣反而沒有起到鼓勵學生的作用,就比如説一個學習很好的學生,他做對了一個很簡單的題,這個時候如果教師對他説“你真聰明”一類的話,會讓學生覺得老師小看他,一方面對教師的表揚感到不屑,另一方面也可能會影響教師的權威。其次,教師要避免過分依靠個人的影響。最後,應避免學生只圖讓教師滿意,而不鑽研教材中的問題。

杜威還提到了學科性質的影響,按照通常的`慣例杜威將學科劃分為三類:獲得實踐技能的特殊學科;主要為獲得知識的“知識性”學科;工作的技能和知識擴增不佔重要地位,而更注重抽象思維的“推理的”“訓練性的”學科。在杜威看來,訓練性學科可能會脱離實際,技能性學科容易變成純機械式的,知識性學科可能無助於發展智慧。在這裏,我想到了智育是否等同於知識的學習?在我看來,智育並不等於知識的學習,智育的着重點在於智力的開發,主要是訓練如何學,而知識的學習着重點在於學問的學習,主要是學什麼,我國的智育在應然狀態下應該是以學生為本,最終促進學生個體發展而培養學生改善生活的各種能力,避免忽視學生的真實需求與實際發展情況,學習知識只不過是智育的一個手段而不是目的。

理智的學習包括積累知識和記住知識,但如果不首先理解知識,那麼所積累和記住的知識就不會在頭腦中保持下去,形成自己的知識。作為文科生,每到期末考試的時候就是瘋狂背書的時間段,尤其是大學,一個學期不聽課甚至是不上課,考前拿着別人的筆記複印、背誦,為的就是能臨時抱佛腳,不至於掛科,等到考完試,所有背誦的東西又都忘了,老師們經常開玩笑説學到的東西在考完試後又都還回來了。這裏我一直沒有將背誦的東西稱之為“知識”,因為這並不是知識,只是頭腦裏一些多餘的負擔。如何真正的學到知識,就需要我們理解其真正的原理,領會其中的要義,並且能在學習後通過各種方式不斷回憶這些知識,這裏所説的方式不僅包括單純的回想,也包括對這些知識的再利用,如利用這些知識找到與新知識的共同之處,學習新知識;利用這些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應用到實際生活中,這都是對知識的回憶。所以利用反省思維學習,可以使學生真正的獲得知識財富。

杜威認為,經驗的性質實際上是在同過去的經驗有某些固定的結合或相吻合的基礎上形成的期望的習慣。比如經常説到的諺語、俗語、格言等都是經驗的產物。這樣的經驗思維在某些情況下是有用的,在教育中,學生上課狀態最好的是10點左右的時間,一般早上第一節是學生最容易犯困的時間,所以,根據這個經驗,教學內容可以適當調整一下。但是,經驗思維也有明顯的缺點:它具有引出錯誤信念的傾向;不能適用於新異的情景;具有形成思想懶惰和教條主義的傾向。由此我想到了心理學上講的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是人類社會交往過程中一種十分普遍的認知現象,是指人們關於某個社會羣體的一種概括而固定的看法。常見的刻板印象包括性別刻板印象、年齡刻板印象、國民刻板印象和職業刻板印象。這些刻板印象容易導致偏見,比如美國,黑人就會受到歧視,在職場,對於某些職位女性就會受到歧視。在教育中,教師有時也會受到這種普遍刻板印象的影響,比如班長或者是實踐性比較強的職位就會偏向於讓男生來擔任。另外,關於經驗思維不適用於新異的情景,我就聯想到了在教育管理中,也逐漸從經驗管理走向科學管理。在很多學校中,管理者在管理過程中憑藉個人或某一團體積累的知識和經驗來實施管理工作。但是這種管理模式有不足之處,管理者篤信經驗的價值,容易造成獨斷主義;對管理者水平要求較高,畢竟有經驗的管理者不多;在教育處於相對穩定狀態的時候這種管理方式還較為有效,一旦教育發生變革,管理就發生困難了;而且,辦學經驗始終停留在經驗水平,難以大面積推廣。所以,在教學管理中要堅持動態性原則,不斷適應社會變革才是最為有效的管理方法。

以上,就是我閲讀《我們怎樣思維》所瞭解學習到的內容,使我將過去兩年學到的東西聯繫起來,結合本書的內容,再一次進行了理解深化。所有教育家的思想都會有不盡完美之處,側重點不同,所以爭論才會出現,正確的教育思想,是應該適應社會現狀,根據實際做出合理的判斷,隨着社會的發展,教育思想也該隨之發展,不斷更新創造,促進教育的發展,從而發揮教育最大的作用推動社會的發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o94qx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