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讀合歡樹有感(精選6篇)

讀合歡樹有感(精選6篇)

讀完某一作品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合歡樹有感(精選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讀合歡樹有感1

《合歡樹》的作者史鐵生在母親死後才懂得母親心中的苦楚。也正是如此,他在年少時有多麼沉浸於自怨自艾,自暴自棄中,後來就有多麼後悔。

合歡樹被當成含羞草被母親裝入小小的陶罐帶回家中,如同嬰兒時的史鐵生因母親的養育降生。十歲的史鐵生天真可愛,母親還沒有走完生命中最美好的年華。她還年輕,身體康健,她沒有被柴米油鹽侵蝕,她甚至保留這生命所具有的靈活,生動,美好。她有一個孩子,她還有一個寬敞,明亮的未來。她有生活的樂趣,有着羨煞旁人的“平凡”的幸福,也會給自己織一條藍底白花的裙子。

然而,當命運降臨的時候。原本該有多美好,現實就有多痛苦。史鐵生的腿不能動了,那條原本平滑無波的命運線也被狠狠地扯動着,這一次,它浸沒在黑暗裏,通往無人知曉的未來。還沉浸在悲傷中的史鐵生,沒有注意到那些細微的提示。他的母親把自己的小船與史鐵生的小舟緊緊綁在了一起,在風雨飄搖,翻滾着白浪的命運之海一起搖搖擺擺。

史鐵生,他二十歲,但他還是個孩子。他的母親燃燒了自身所有的光和熱將史鐵生從深邃的谷底向上託舉。但是他感覺不到,感受不到母親日漸消失的生機與面容難掩的憔悴。是母親掩飾的太好?還是史鐵生真的毫無察覺?我相信以一個二十歲的孩子所具有的觀察力,他不可能察覺不到。人事敏感的,靈敏的,他只是覺得沒有那麼嚴重,他還沒有學會承擔後果。我的朋友,是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她曾經問過她的母親一句話——為什麼我連任性一次的機會都沒有?她很激動,眼裏全是不甘和委屈,那一對大而黑亮的眸子望着她的母親。她的母親坐在她的對面,嘴巴微微張大似是驚愕她為什麼會問這個問題。她的母親一向是個爆脾氣也有一張伶牙俐齒的嘴。能從最厲害的菜販子手下省會好幾毛錢,在門口一立雙手叉腰就能喝退市井的小人。她一個人可以分作兩個人,一個當母親一個當父親。

可是,那時候她的母親出奇的安靜,那雙眼角有着幾道魚尾紋的眼睛,黝黑黝黑的,深處輪轉,流淌着複雜、莫名的東西。

我看不懂,她也看不懂。

現在的我,大概懂了些。那是全天下做母親的人所獨有的眼神,那是對另一個生命的堅持和執念。那是想要把所有世間奇珍都捧來給你的願望。那是願意奉獻自身一切的大無畏。那是———母愛。

你問為什麼?沒有人能解釋。只知道當你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那個生你的女人從看你的第一眼起就是那樣了。那一眼是剎那,那一眼是永恆。久到當她最後一次合上眼的時候,她的心也不會停止愛你。

讀合歡樹有感2

《合歡樹》中,史鐵生曾經這樣寫過:“母親的愛,就像那一條條皺紋越來越深。母親的情,就像那一縷縷白髮越來越多。”我深有感觸,如此簡單的比喻竟詮釋母親對我們的愛與關注。

合歡樹——極其樸素的植物,但在行文中充當至關重要的線索。一顆合歡樹,襯出了母親對子女的愛與希望,這綠色的生命,在母愛中茁壯成長。即使“我沒料到那棵樹還活着”,但也無形中將作者與合歡樹緊密相相連。

鮮花感恩雨露,因為雨露滋潤它成長。我們感恩誰?雨露雖然滋潤鮮花,但沒有園丁的播種,這鮮紅的生命根本無法萌芽;即使是種子發了呀,但缺少陽光的照射,花兒也會一樣萎蔫婉謝。人人都有顆感恩樹,而這顆感恩樹的茁壯,離不開父母的哺育,離不開老師的教誨,離不開世界萬物的滋潤補給。感恩樹,由父母播種,在父母看護下健康成長。當呱呱墜地的一瞬,父母在清脆的哭聲中暫時放下了心中之石,他們的生命,多了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個部分,吸收了精華、愛與關注。他們總是毫不吝嗇的付出,什麼是“回報”,他們似乎誠然不知。生病時,他們總是無怨無悔,背起我們衝向醫院,即使是狂風大作,即使是傾盆暴雨,這完全不能成為阻礙他們前行的因素。無論何時,那厚且温暖的背膀絲毫沒有改變過。而換成他們生病,則是一顆小藥丸和默不作聲。身為人子。竟完全感受不到他們的難受。寒冷時節,他們是我們的熱源;生氣發怒時,他們願化為出氣孔;困難重重時,他們是我們的墊腳石。父母,需要感恩。感恩樹的成長,要感恩父母。感恩樹的成型,要感恩老師。“一日為師,終身未付。”父母讓我們成人,老師則讓我們成才。老師的出現,讓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文化的素養,高尚的情操,在老師的諄諄教誨中一點點積累。是老師,在我們退步時幫我們分析原因,創造佳績;是老師,在我們止步於難題前時開闢道路;是老師警鐘。老師,總是默默地引導我們走向正途。在漆黑的夜晚,在夜深人靜時分,在同學們早已入夢的星光下,老師的關心充實,那躍然於作業本上的,是老師透徹的分析。老師,需要感恩。如今這顆感恩數,高大健壯,但似乎少些什麼。對了,是點綴。“人靠衣裝。”這感恩樹怎能少得了點綴。現在的我們,已是一個高中生,一名懂事、有主見的高中生,難免有親人、師長所不能幫助的坎坷。這時候朋友便成了再好不過的伴侶,有位益友,可能受益終身,無論在什麼方面,朋友往往是成敗的關鍵。朋友,需要感恩。史鐵生的《合歡樹》固然感人,也令我頗有感受,但那畢竟是追憶故人。而我們現在,正值風華正茂,珍惜現在,感恩現在吧!在感恩中成長,感受沁人心脾的絲絲清香。在成長中感恩,感受化入心田的縷縷清風。

讀合歡樹有感3

如果父愛如山般堅強,那麼母愛就似水般温柔。

——題記

合歡樹在傳説中一直是不離不棄的象徵,它不像牡丹、玫瑰那樣有嬌豔的花朵,也不像白楊、松樹那樣有挺拔的身姿;它沒有驕人的外表,更沒有傳世的盛名。但它堅韌、樸素、純潔,最重要的,還有它的名字——合歡,合在一起才有最歡樂的時光。

史鐵生的母親就像他母親親手栽培的那株合歡樹一樣,或者説,她本身就是一株合歡樹。她不像那些所謂的巨星、全民女神那麼嬌貴、耀眼,也不像網上瘋傳的各種“女漢子”那樣霸氣、強勢,但她卻能讓自己的兒子給他一個“世界上長得最好看的女人”的評價;她還能讓自己的兒子在兩腿癱瘓的時候將她作為最堅實的靠山。女人,一旦做了母親,就會將自己的愛毫無保留地獻給她的子女,無怨無悔,畢生不怠。這就是母愛最偉大的地方。沒有過份的修飾,沒有過多的言語,一切都只需要一顆心——一顆永不磨滅的飽含深情的似水的母親的心。

是的,母愛如水——如水般温柔,也如水般多變。

當孩子不小心做錯了什麼事的時候,母愛就變成了大海——包容你,體諒你,她知道你不是故意的,需要寬容;當孩子傷心難過的時候,母愛就變成了小溪——愛撫你,理解你,她知道你遇到了麻煩,需要引導;當孩子生病鬧災的時候,母愛就變成了眼淚——心疼你,呵護你,生怕你因為她的什麼過錯釀成無法挽回的過錯;當孩子失敗的時候,母愛變成了激流——鼓勵你,推動你,讓你跨過一切困難,忘記一切失敗;當孩子遠行的時候,母愛就變成了蒸氣——你看不見她,但她時時刻刻在你的身旁,你永遠都能感受得到。

珍愛自己的母親吧!尋遍天下,再也找不到第二個如此愛你的人了!無論走到哪裏,母愛是你最堅強的後盾,是你前進的保障。別讓她受傷,別讓她擔心,別讓她失望——唯有努力奮鬥,才能用光明的未來回報這似水的母愛!

讀合歡樹有感4

“那片笑聲讓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兒,在我生命的每個角落靜靜為我開着……”美妙的歌聲,浮起在同學的嘴角,欣然陶醉。但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

又到了馨花爛漫的季節,校園裏的那一片合歡樹,盛開在絢爛繽紛的花季。那片綠葉白絨中夾帶着粉紅的色彩,裝點了校園,也裝飾了我們的視野。嗅着合歡花的清香,翻開書,縷縷墨香迎來,交織在一起,點到《合歡樹》一文,花開的時節讀花一般的文章。

清風微撫,合歡花飄落枝頭,迎風飛舞,悠悠地飄向教學樓,輕叩窗台而登入教室,起舞在教室裏,迎來,在我們臉上撫慰幾下,輕輕的、柔柔的,散落在書上,躺在扉頁的標題旁,儼然般相映成趣。往下讀,我不禁失去了賞花時的興致,開始陷入在史鐵生的深情至感中,他的人生本就活在不幸的遭遇中,而他的母親,可以説,活得比他更慘。幸而“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了。字裏行間飽含着滿是對母親去世的悲傷之情,又深深滲透着兒子對母愛熱烈真摯的稱頌。

初讀此文,總感覺史老先生的記敍,與標題相距甚遠,他從兒時及年輕時與母親的衝突寫起,寫到後來得獎時母親已故,還提及了自己在大雜院的經歷,“合歡樹”,似乎是配角中的配角了,而母親,無疑是主角,史鐵生筆下的母親是一個愛美愛子愛生活的婦女,穿自己做的藍地白花裙子,為兒子的病兒勞累奔波,又積極鼓勵支持兒子的創作事業,栽種了合歡樹,是生活的寄託,悉心呵護、照顧,是對生命的態度和生活情趣。雖然處於困境,但心存美好、光明和希望。

細細研讀之下,不難看出,史老先生心繫“合歡”,情繫母親,那株合歡樹是母親在為兒子多方奔走、承受着痛苦時種下並艱難地成活下來的。母親去世後,它無疑成為了先生對母親回憶的寄託物和思念的憑藉物。在那合歡樹已高與房齊的日子裏,母親已離世七年,所謂“觸物傷懷”,又如何能直面那株寄託了哀傷與思念的合歡樹呢?

起身,佇立窗前,看着絨絨的合歡花,將手中的那一朵輕輕放出,隨風飄去,目光——凝視着,將我的思緒帶向遠方。

母親這時候或許還在田間地頭勞作吧?我的母親是位典型的農村婦女,年輕時也是那樣的美麗大方,然而,多年的辛勤勞作,母親早已蒼老了許多,粗糙的皮膚不再白皙,黝黑的手指不再纖細,皺紋在操心中悄悄長出,白髮在勞累中慢慢催生,母親呵,熱愛生活,為之,她付出了太多太多……

侍弄花草是父親的習慣,而母親則細心照顧着她的那片小菜園,南瓜、番茄、豇豆、辣椒等各種作物應有盡有,不禁向家裏的餐桌上提供豐富的菜餚。平日裏的母親,不像史老先生的母親那般總是默默注視着兒子,而總是絮絮叨叨的,但我並不抱怨母親的苦口婆心,因為其中藏者的是母親無盡的愛與關懷,在母愛的光環下是那異樣的幸福!

最難忘,母親在細雨中送我上學,雖然是那麼的平凡,可是愛往往藴藏在平凡中。那是一個星期天的傍晚,住校生正常返校,天灰濛濛的,母親用她的小電瓶車載着我奔向校園,空中下着牛毛細雨,母親沒有穿雨衣,我看着母親的頭髮,黑中夾帶着銀絲,那一粒粒微小的“雨珠”,閃爍着瑩光,就像閃爍着母親的愛。到了校門口,我像往常一樣,進了校園,回首相看,是母親那注視的目光,漸漸遙遠,天空下,是愛在迴盪。

望着那些晃動的樹影兒,我不知道這些合歡樹是誰種的,是怎麼種的,但這些生命的花兒,隨風觸動,每一朵都承載着人間的愛,瀰漫校園!

在這合歡花開的'時節,母親的那片小菜園裏的作物也都該開花了吧?

讀合歡樹有感5

《合歡樹》,一篇樸實但又感人的文章,文字中時時滲透出作者史鐵生對母親的思念和母親對他無聲的愛,盼望兒子早日康復的一個美好的夢。

講到這篇文章,就不得不提到作者的經歷:史鐵生,中國著名作家,1972年,也就是他20歲時雙腿癱瘓,從此,他的母親就把全部心思都給了史鐵生。文章共寫了作者10歲,20歲,30歲三個間段,每個間段都是作者的轉折點,而每一個間段,都離不開他的母親。

10歲時,作者作文得了第一,母親似乎很激動,但卻又説自己小時候的文章還要好,作者只好很掃興地與母親"頂嘴",但卻承認母親很聰明很漂亮。我似乎可以感受到母親希望兒子更上一層樓的夢想。

20歲,作者的腿殘廢了,雖然大夫都説沒法治,但母親還是全副心思都用到治病上,找來了各種各樣稀奇古怪的藥。有一次,作者的胯上被燙傷,這對作者來説是致命的。作者倒不怕,但母親卻驚惶來幾個月。後來,她發現作者在寫小説,於是她就到處借書,像當初找大夫洽病一樣推着作者頂着雨、冒着雪去看電影。我似乎可以感受到母親希望兒子能好,有自己的事業的夢想。

30歲,作者的第一篇小説發表了,但母親不在了。作者回到母親住過的那個小院,院裏的老太太們叫他去看看母親住的地方,但作者心一抖,找了個藉口,沒敢進去。或許,作者怕觸景生情。大夥兒便不再説,忙扯些別的,説以前的房子住了一口人家,剛生了娃,那娃不哭不鬧,單是盯着樹影兒看十。

作者從沒料到那顆樹還活着。從前,母親去為作者找工作,從路邊挖了一棵含羞草,但實際是合歡,幾年後,合歡樹長出葉子了,很茂盛的葉子,母親還高興了很多天。以後,搬了家,還實不實唸叨一下。我似乎從這合歡樹上感受到了濃濃的母愛,或許,母親把這合歡樹當成了作者,所以它的葉子會使母親如比高興。

文章雖以合歡樹為題,但從沒正面寫過合歡樹,卻始終感受到合歡樹的影子,實在是妙。合歡樹中的母愛,讓我回味無窮。

讀合歡樹有感6

《合歡樹》是史鐵生早年的作品,距今已有二十多年。史鐵生的作品一向以清淡悠遠見長,而《合歡樹》同樣秉承了這種平淡之中見真情的特點。

文章可以母親生前和死後分為兩個段落。在回憶母親生前場景時,作者用了大量的筆墨寫母子的生活細節:10歲那年“我”作文得了第一,母親居然不服,盎然童趣躍然紙上;20歲那年“我”雙腿殘疾,母親因此勞累奔波,但終究無濟於事,絕望與希望的交替出現將這一切渲染得更加哀涼;30歲了,“我”在寫作上小有成就,可是母親已經乘鶴西去,這裏作者將“我”對母親的懷念與感激描繪得不動聲色。母愛的博大與厚重在前部分篇幅裏處處可見。

“合歡樹”由母親的逝世開始進入我們的視野。合歡樹是母親生前種下的樹,在母子全心全意與病魔抗爭時,合歡樹是無暇被關注的;只有當母親的離去使這個世界突兀地呈現出作者難以承受的空白,合歡樹被恰到好處地引入作者悲傷而尋覓的視線。

無疑,在作者眼裏,合歡樹是上天對他思念母親的安慰,是母愛的一種象徵。也因為這樣,作者不斷地流露出“欲罷不能”的情緒。他既渴望重温昔日與母親相親相愛的一幕,也清醒地認識到母親畢竟早已離去。這樣的矛盾,也使作者對母親的懷念被渲染到極致。

文末的昇華無疑是全文的點睛之筆。作者將自己對人生的希望寄寓在新生的孩子上。“有那麼一天,那個孩子長大了,會想起童年的事,會想起那些晃動的樹影兒,會想起他自己的媽媽。他會跑去看看那棵樹,但他不會知道那棵樹是誰種的,是怎麼種的。”

在這個孩子的設計上,我們明顯地感到作者流露的物是人非的蒼涼,但所幸作者只是一筆帶過,所以這裏表現出的消極和頹廢反而能為全文增添一種滄桑感;倘若作者此處筆墨過多,我想一定顛覆了母親對兒子的希望。從史鐵生的一生看我更希望給“合歡樹”賦予積極的意義。它不僅是死後母親的象徵,而且是作者趨於成熟的人生感悟的見證。

《合歡樹》是一篇讚揚母愛的文章,儘管全文開篇就確定下了憂傷與懷念的基調,但是其對獨特人生的獨特感悟,依舊耐人尋味……

標籤: 精選 合歡樹 有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nqwdn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