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愛笑的“倒黴鴨”》讀後感

《愛笑的“倒黴鴨”》讀後感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以後,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愛笑的“倒黴鴨”》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愛笑的“倒黴鴨”》讀後感

《愛笑的“倒黴鴨”》讀後感1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叫《愛笑的“倒黴鴨”》。這本書講述了二十位和我們年齡相仿的少年的美德故事。其中,最令我感動,也最令我難忘的是楊婉瑩的故事——《暖流》。

故事講述了在一個雪天裏一個七八十歲的老奶奶跌倒在地,滿臉是血,臉頰緊貼着冰冷的地面,不能動彈,寒風在老奶奶身旁呼呼地吹過。但過路的人都因怕被訛上,沒有一人敢去扶她。而這時路過的楊婉瑩和她的同學看見後,趕快把老奶奶扶起來,幫她擦拭臉上的血,通過110聯繫警察一起把她送回了家。

這本來是一件普普通通的一件助人為樂的事情,為什麼讓我們覺得彌足珍貴呢?因為在“碰瓷“事件繁多的現在,許多人因為怕被訛上在心中灌輸了太多的顧慮,塵封了他們心中最善良温暖的一角,在需要我們伸出援手的時候,總是滯足不前,而楊婉瑩在見到跌倒在雪地裏的老奶奶時沒有猶豫,心中只有兩個字:“救人!”

如果每個人都像那些袖手旁觀的人一樣,那麼世間會變得多麼冷酷啊!如果哪天跌倒的是你或是你的家人,但無一人幫助,這是我們都不願見到的情形啊!

楊婉瑩的行為被拍了下來,發到了網上,網名稱她的行為是“寒冬裏的一股暖流”。當她的媽媽問起時,她還謙虛地説:“小事一樁,何足掛齒?”而這股滾滾而來的暖流正是源自她心中的“正能量”。她對長輩的孝敬有加,對左鄰右舍的禮貌,對老師的任務不折不扣地完成等,都是正能量湖泊中一滴滴渺小而又不可缺少的“水珠”。正能量讓她擁有許多朋友,對世間一切充滿了愛,也讓楊婉瑩獲得紛至沓來的榮譽。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別看這只是一句普普通通的口號,只要大家落實起來,世界怎會不變成美好的人間呢?

《愛笑的“倒黴鴨”》讀後感2

國慶長假,我讀了《愛笑的倒黴鴨》這本美德少年故事書,從書中,我被那二十位美德少年深深地感動了。他們雖然平凡,卻做着不平凡的事,他們的一舉一動深深震撼了我的心靈,真是敬佩啊!

在每個節假日,我們或許在家自由自在地看電視、打電腦,或許跟着爸爸媽媽在公園興高采烈地遊玩,或許和小夥伴們無憂無慮地玩耍,而邵睿和小鳳兩位同學卻正乘公交車趕往醫院為菁菁同學補課,而且在公交車上還給老人讓座,在醫院門口為老人不厭其煩地找路。每天,我們無時無刻不在享受着父母的.關愛,吃的、穿的、用的,無一不幫我們安排得妥妥帖帖,而李笑笑同學呢,不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還要服侍生病的媽媽,為了節約時間,甚至把自己心愛的頭髮剪掉……楊婉瑩同學更是樂於助人,在路上,她看見老太太摔倒在地,不怕被別人訛,毅然決然用稚嫩的手把老奶奶扶起來。

合上書,這一個個幼小卻光輝的形象,那一個個平凡卻偉大的行動,始終在我的頭腦中揮之不去。轉念回想自己,我實在太渺小了。在家裏,我做任何事都依賴着媽媽爸爸:媽媽,鑲嵌兩個字怎麼寫呀?明天穿什麼衣服呀?你快點幫我梳頭……在外面,我總是那麼膽小,不敢去做樂於助人的事。

然而現在的我已經截然不同。國慶假期裏,我和父母出門遊玩,在大街上,我親眼看見有兩個阿姨把一張用完的餐巾紙隨手扔在地上,我不再猶豫,走上前,告訴他們不能隨便亂扔垃圾,阿姨朝我笑笑,我也很高興,因為我做了一個文明使者。鄰居李爺爺忘帶鑰匙進不了門了,我主動邀請他到我們家先坐着,等鄰居奶奶回來,還給他倒茶,陪他聊天。

是呀,這本書中的每一個字彷彿都是一面鏡子,讓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書中的二十位美德少年用愛心創造奇蹟,用不屈不撓的精神去面對挑戰。他們像梨花,是那麼聖潔;他們如臘梅,在風雪中怒放。他們用語言來温暖別人,用雙手來幫助別人,他們永遠是我們心中的美德少年。

生命的感動,留在每個人心中,要自己發現,美德,抵達人心的力量。不用害怕苦難,苦難能擊倒人,更能磨礪人。《愛笑的倒黴鴨》教會了我如何做人,如何幫助人。它是我終生的良師,也是我永世的益友,是伴我一生的好書。

《愛笑的“倒黴鴨”》讀後感3

學期末的時候,老師給了我《愛笑的“倒黴鴨”》這本書。這本書裏寫了20位美德少年的故事,這些故事都讓我感慨萬分。在這20篇故事裏,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小船,小船”這篇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陳妍,是一個很沉穩的孩子,平時話不多,總是低着頭,皺着眉,一副思索的模樣。別人問她什麼,她是推推度數很高的眼鏡,回答得很簡潔,是或不是,點頭或搖頭。在她臉上很難見到笑容。冷靜的目光,似乎對周圍的一切都無動於衷。但是微微皺緊的眉頭,卻在暗示她的內心很不平靜。

原來陳妍小時候,爸爸媽媽就離婚了,她和媽媽被趕出了家門,沒有得到一分錢。那時,她們日無吃處,夜無宿處,連個落腳的地方也沒有。後來,好心的二姨幫她們找着了一條破舊的水泥船,並和兩個舅舅幫她們買下了,陳妍和媽媽這才有了安身的地。

由於船上沒有水電,陳妍家的生活十分艱辛,水只能吃不乾淨的河水,燈只能用光線昏暗的煤油燈,由於這樣的環境,陳妍的眼睛近視了,但就在這樣的條件下,她多次被學校評為“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幹部”、“優秀少先隊員”和全縣“十佳少年”,而且在書法和剪紙的比賽中也名列前茅。

住在岸邊的人家,見她小小年紀便戴上眼鏡,於心不忍,便主動把電線拉到了船上,並幫她們接上了自來水,這才改善了陳妍家的生活條件。

幾年後,陳妍小學畢業,由於各方面表現突出,縣教育部門破例讓她進了縣重點中學,母女倆臉上終於有了久違的笑容。

陳妍的故事讓我知道,越是艱苦的環境,越是要勇敢面對,這樣才能在逆境中成長,讓自己變成更加堅強!

《愛笑的“倒黴鴨”》讀後感4

我是一個愛看書的人,都説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可以從中學到很多知識,開闊了視野,也豐富了課餘的生活。一次偶然的機會我讀到了《愛笑的“倒黴鴨”》這本書,這是一本講述江蘇省美德少年的文學故事叢書,由28名著名兒童文學家書寫了100位美德少年的故事。書中的每個主角都是我學習的榜樣。

“在路上—邵睿的故事”。故事講述了邵睿和小鳳坐車去市裏的醫院給生病的同學菁菁補課,坐車時遇到滿頭白髮、顫顫巍巍的老爺爺和他的孫子,邵睿把座位讓給了老爺爺,可老爺爺卻心疼孫子讓給孫子坐,後來邵睿又説服小鳳讓座。她倆的行為獲得了乘客們的肯定,也讓老爺爺的孫子醒悟過來。車廂裏的掌聲就像車窗外撲進來的田野的風。邵睿覺得心裏突然多了許多的光芒,覺得這個世界格外的清新美好。隨後邵睿又幫助了一個從福建來常熟看望孫女的老人,老人説着福建方言要找一個叫胭脂巷的地方。邵睿領着老人多方打聽,也沒找到胭脂巷,機智聰明的邵睿意識到可能方言出了問題,後來終於在言子巷找到了老人的孫女。平時生活中我們都做過好事,可能很多時候都是表面形式,真正用心去做的又能有多少。

“我是小小志願者—閔湘婷的故事”。奶奶帶着上一年級的湘婷去老年公寓看望她的老姐妹,在老年公寓裏,小湘婷遇到了一羣奇怪的大哥哥大姐姐,他們向老人噓寒問暖、端茶倒水,幫老人梳頭髮、洗衣服、曬被子。在小湘婷的追問下終於知道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志願者。從此以後每逢週末和節假日,老年公寓裏便多了一個小小志願者,她就是小湘婷。五年間,小湘婷和每一位老人都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特別是孫爺爺,小湘婷用自己的智慧和恆心將一個萬念俱灰、悲觀絕望的病爺爺變成面色紅潤、心情開朗的人,並且從新找到了生活的樂趣和希望。一晃五年過去了,曾經的黃毛丫頭小湘婷,都變成了一個亭亭玉立的少女了,而她志願者的身份還將繼續下去。志願者,就是熱心幫助別人,或者為社會服務,而不圖回報的人。

“愛的互補—吳佳妮的故事”。看了這篇故事我被吳佳妮堅強的毅力和金子般的心靈感動了。小佳妮從小癱瘓,被親身父母遺棄,養父放棄了工作帶着他到處治病。在治療期間,懂事的吳佳妮忍受着大人都無法忍受的痛苦配合醫生治療,就為了怕父親擔心,病痛中的吳佳妮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跟着爸爸學會了作文、學會了寫字。當病倒的時候,小佳妮發自內心地説“爸爸,我能照顧好自己的,以前都是你照顧我。現在,該我照顧你了,我要向你照顧我那樣,照顧你一輩子。”現在生活中的我們早已適應了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溺愛,認為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看到吳佳妮的故事我深受教育,愛是互相的,學會感恩,懂得回饋,生活才會更美好。

“平凡的孩子,做出了不平凡的事,小樹苗會成參天大樹”,這是84歲高齡的作家李有幹採寫美德少年之後的感想。書中美德少年的故事還有許許多多,每讀完一個故事我都能感受到故事主人公優秀的品質。“學習美德少年,做有道德的人”將會是我以後學習和努力的方向。

標籤: 讀後感 倒黴 愛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n3707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