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史記項羽本紀讀後感(通用7篇)

史記項羽本紀讀後感(通用7篇)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史記項羽本紀讀後感(通用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史記項羽本紀讀後感(通用7篇)

史記項羽本紀讀後感1

這幾天看了《史記項羽本紀》,讀了之後,不知怎麼有一種感動。仿若穿越時空界限,將項羽的影投在了心中,依稀看見那個時代的殘血夕陽……

項羽有太多的遺憾,或者説本該成為英雄的人卻無法成為真正的英雄。但他在亂世中綻放了未有的光華,他的傳奇讓人覺得劉邦、韓信只能做亂世的配角。

在鉅鹿,面對秦軍,是他率領江東的子弟以少勝多,震懾諸侯,我彷彿看到了血染征衣的項羽揮戈於千軍萬馬,楚軍的吶喊響徹雲霄,看書從未有過這樣真實的感覺,面對危難,置之死地而後生,不退縮終將成功,是項羽為人們所立的榜樣。

四年的楚漢相爭在垓下之圍時本預言着傳奇的隕滅,但項羽卻在這終點又舞出了眩目的光華,只是這個終點註定成為楚人的遺憾。霸王別姬不免英雄氣短,兒女情長,四面楚歌,重重之圍,項羽在諸侯的眼皮下率眾突圍,也只有項羽才有這份膽氣。二十八騎的東城決戰,盡顯英雄霸氣,這是隻有他才有的自負,只是一句“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卻沒有了“力拔山兮氣蓋世”所有的霸氣。

烏江自刎,項羽拋開屬於他的一切——天下、美人、駿馬。戰神一般的人便如此躺在烏江岸邊,他的血流進烏江,讓這江水有了靈魂,江水的咆哮,掀起的白濤,衝去了夕陽下的最後的殘戈……

捨生取義是項羽離開亂世的方式,自負毀了一切是項羽留下的警示。

史記項羽本紀讀後感2

也許是你的柔腸,也許是你的寡斷,也許……一出烏江自刎譜出了千古絕唱,從此,世人記住了你的名字——項羽。

你憑着自己的無雙勇力,傑出才能,輝煌功績成為反秦英雄之首。

壯志雄心推動着你步步走向爭霸的征途,你就像終日奔騰不息的長河,在戰火連天的年代,盡情地湧動你的浪花。蒼茫的大地上,唯有你能夠奔馳在沙場上,愈戰愈勇。可人人都想要成為霸主,人人都希望永載史冊,你啊,也不例外。為了自己的事業長年疲於征戰,有誰能在深夜裏為伏案的你端茶送飯,又有誰能知道像你這樣的霸王在赫赫戰功光輝背後的失落?只有她呀。

“在複雜而又沉重的歎息聲中,那股尖鋭的、難以忍受的痛苦深深的齧着你的`心。在那必死的戰鬥中,你始終懷着英雄的豪氣。眼看着自己的事業灰飛煙滅,一切夢想成為了泡影。絕望的你無限哀傷地唱着。”

英雄的光芒早已退去,此時的你變得蒼白無力,前途消逝,你這曾經爭雄一方的王啊,也揮不去對虞姬的深情。無論你有多麼英勇無敵,縱然你有多麼舉世無雙,一旦失去了所有,你就只有虞姬這塊心頭烙讓你憂慮。

面對滔滔江水,你依然選擇了死,生前你是歷史的焦點,死時你依然展現出壯美,一揮長劍,霎那間,時間定格,那一幕被烏江的水載着流向未來。

你就這樣走了。可你的英雄之氣永存天地之間,日月光輝不及你的豪情,萬物競生不如你的英勇,我心中的英雄。

史記項羽本紀讀後感3

是誰剎破這黯黯的黑夜,吹響了江東的號角?是誰破釜沉舟的決心,砸碎了秦關的城門?又是誰在烏江末路的悲壯中,演繹了一場千年絕美的霸王別姬呢?是男人就要恩怨分明,你是堂堂的大丈夫。是男人更需要兒女情長,你彈劍做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一出《霸王別姬》,唱斷了多少人的柔腸?你就像一顆亮得刺眼的流星,劃過歷史的天空,在極度輝煌過後,是毀滅。異於尋常的流星,你的毀滅是驚天動地的,留給後人的,是一聲聲的歎息。

項羽,一個貴族世家的後裔,一個英勇善戰的英雄,率軍攻秦,盡顯男兒本色。劉邦,一個平庸之輩,好酒色,無膽略,然而卻在楚漢戰爭中戰勝了你。結果是這麼得令人出乎意料,讓人不得不回首深思。其實劉邦和你各自有着自己的優點與不足,就好像一對瑕玉一樣。你有着英雄的氣魄,但你卻無法冷靜地面對挫折,亂殺無辜。劉邦有着過人的肚量,但他卻不能率兵打仗。一個兄弟情義,一個背信離義。

在歷史的舞台上,不同的抉擇決定了不同的命運。誰能夠在確定的時間,做出正確的選擇,誰就能避免失敗,從而取得成功。一場千年的等待,是你打破了這暗世的哀鳴,是你揚起楚江東的旗幟,多少江東子弟為你出生入死,為了你謳歌傳頌,殺殷通太守,是你揮就的號角,定陶之戰是你悲痛的傷痕,但你又絕不言棄,力拔山兮氣蓋世的你又拿起你的龍盤虎戟,披上你烏金的鎧甲,衝向硝煙漫漫的戰場。在那個時代,你是神話般的英雄!你那異於常人的雙瞳,你那驚破敵膽的怒喝,你的烏騅,你的霸王槍當劉邦與你獲得了推翻王朝的勝利時,劉邦聽從大臣的建議,不殺子嬰、約法三章,不受搞賞、秋毫無犯,而且退出秦王宮、還軍霸上。但與之相反的你卻不聽善言,殺子嬰、燒宮室、屠咸陽,曹無傷被誅,讓人不禁為你歎息,試問天下誰敢助項羽的楚國?可你也是一個有着矛盾並非完美的一個人,你可以屠城,可以殺人不眨眼,卻在鴻門宴上下不了殺手,即使范增暗示了無數遍。如果説你的濫殺無辜使你失去了人心,那麼在鴻門宴放走了劉邦就是你不明是非,不分敵我而犯下的又一重大錯誤。還記得在你受圍攻時,你在面對正在追擊你的故人呂馬童時,竟最終自刎以給呂馬童一個人情。在我看來,你的這一刎,的確彰顯了你過人的豪氣,讓後人更是為之而敬仰,但我們也從中看到了你的無奈和不自信。當然做人應當講義氣,但義氣不能代替原則!作為一個君王,一個領袖,應當以大局為重,以國家的利益為重,不能失去應有的立場和堅定果斷的明辨能力。與之相比,劉邦雖然也好不到哪去,但我要説劉邦卻正好好在你的通達和靈動的智慧上他雖然沒有過人的武藝,卻能充分利用別人的能力,以最終做到在關鍵時刻做出正確的選擇。你的敗,在於你不懂權謀,太重承諾,太重義氣,太崇尚暴力!

你也是幸運的,你有着一批忠心追隨的部下,為你死戰到底,與你共生死;你有着一個真正愛你,真正懂你的女人,在彭城之戰中,她陪着你度過不眠的夜晚,在四面楚歌裏,她為你擔憂,然而最後卻在烏江江畔的暖帳紅燭之下與你一起演繹了霸王別姬的千古絕唱。烏江流水,留下了你的遺憾,也讓我有了複雜微妙的感受,不知道是感動多於惋惜,亦或是惋惜多於感動,總覺得他不該如此消亡。

歷史在交替中消逝長流,金戈鐵馬,一曲終了。掩卷而思,不覺悠然神往。

史記項羽本紀讀後感4

項羽在歷史上一直以殘暴,霸氣的一面為世人所認識,然而我認為,項羽的個性是中國歷史上最特殊的。他剛愎自用,卻又優柔寡斷;他能容忍樊噲的頂撞,卻不能容忍儒生言他沐猴而冠;他寡恩薄情,放逐范增,卻能寬恕呂馬童的背叛,寶馬送長亭,割頭送故人。

項羽在年少時項梁曾經請人教他書法詩歌,他學了沒多久便厭倦了,於是項梁又請人教他舞劍,沒多久又不學了,項梁很生氣,項羽卻説:“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於是項梁教項羽學習兵法,一開始項羽學的很開心,可是沒多久項羽又厭煩了。這一次又一次的放棄沒耐心也為之後項羽的失敗做下了鋪墊。

項羽的一生,是一個“人”的一生,他不靠顯赫的家世,不憑異端祥兆,只憑着自己的雄才偉略,寫下了一個大寫的“人”字!項羽,他也從來不掩飾自己,他有着的征服欲和表現欲,他敢於在秦王朝最強大的時期宣稱:“彼將取而代之”!這是何等的氣魄!何等的風流!他有勇而少謀,他在政治上太幼稚,他只不過是一個初出茅廬的青年。他有的是青年人的朝氣,卻缺乏一個成年人的圓滑,他生平戰勝了無數英雄,最後卻敗了,實乃悲劇!

鴻門宴,他敗給了劉邦,他太輕信! 封漢王,他再敗給了劉邦,他太低估了劉邦!至於四面楚歌,他已經一敗塗地。

別虞姬,自刎烏江,項羽完成了他一生最後的塑造。寧為玉碎,不為瓦全!驚天地,泣鬼神!

項羽是一個失敗了的英雄,他的一生,也是英雄的一生!

史記項羽本紀讀後感5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項羽面對四面楚歌而發出的感慨。他似乎在千年之前便已沉睡,他的靈魂在時間中得到永恆,他化為江東子弟心中亙古不變的傳説。

項羽自小就胸懷大志,“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在秦皇出巡時,項羽曰:“彼可取而代也!”他英勇善戰,最後兵敗,在烏江自刎。項羽力能扛鼎,才氣過人。羽之神勇,千古無二,他是中華數千年曆史上最為勇猛的將領啊!他不懂反思自己過錯,在烏江自刎時卻説:“天亡我,非我用兵之罪也。”我承認他不是舉賢用能的大人物,比不上劉邦也敗給劉邦,但是我卻對項羽非常喜歡的,我想説他是一位英雄。

烏江自刎,項羽拋開了屬於他的一切——天下、美人、駿馬,戰神一般的人便如此躺在烏江岸邊,他的血流進烏江,讓這江水有了靈魂,江水的咆哮、掀起的白濤,衝去了夕陽下的最後殘戈……夕陽為了尊嚴,也許是生無可戀,死亦當鬼雄。他是這麼的直率啊,他也是一個用心專一的好男人。他沒有劉邦的陰險奸詐。他善良,給予多次劉邦逃生的機會,他驍勇善戰,以3萬人打贏了幾十萬大軍(史稱“鉅鹿之戰”)。

我們雖無項羽“力拔山兮氣蓋勢”的氣勢,但我們面對艱難險阻,必須有着一份自信與堅強。項羽在垓下之戰以一敵百,他已經勝利了,因為他的勇敢已經在心底是一份莫大的勝利。我們面對着紙上談兵,更應該給自己更充足的信心,懷着更大的目標前進。如同項羽,我們可以在孤身作戰時不畏懼不退縮;如同項羽,我們可以在面對自己最愛的親人朋友時認真對待不欺騙;如同項羽,我們可以在學習方面賽出另一種風采。

項羽,我喜歡你。你是李清照眼裏“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的英雄好漢,你是每個人心中渴望擁有“霸王別姬”的愛情故事的男主角,你是歷史上最令人佩服的將士。雖以失敗告終,項羽他卻永遠在心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印痕。

史記項羽本紀讀後感6

漫步司馬遷《史記》的歷史長廊,我不禁駐足《項羽本紀》,留戀項羽那“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豪邁,欣賞他“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執着。司馬遷為我們展現瞭如此具有濃郁悲劇色彩的英雄人物——項羽。這樣就使我們看到了一個豐滿多姿、具有王者風範、灑脱而有血有肉的硬漢形象。

項羽從一個“不學”小兒,到一個普通的軍人、成為反秦盟軍中高級將領乃至領導者,他意氣風發,勇不可拒;他蠻橫崇武,任性自我,他一步一步滑向自己和別人編織的圈套,走向死亡。

悲劇的發生,似乎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造成項羽的悲劇的原因很多,單從自身來講,他的性格造就了他一生坎坷乃至走向死亡的重要原因:勇武,“力能扛鼎,才氣過人”,“遂拔劍斬守頭”,“籍所殺者數十百人”,一出場就先聲奪人,好一個下馬威!鉅鹿之戰中項羽勇猛無敵,使旁觀諸侯的“莫敢縱兵”、“無不從惴恐”。一生中最激昂最快哉的東城快戰,項羽衝鋒陷陣、所向無敵,叫人瞠目結舌。

與勇武緊密相連的是粗豪。這在他年輕時的學習中就反映出來:他學文習字、學劍學兵法,均有始無終、淺嘗輒止、每每半途而廢,這也成為他後來事業失敗的主觀因素;在日常言語中也有充分表現:觀看始皇出巡,他説:“彼可取而代也。”心裏怎樣想,嘴裏怎樣説,全無顧忌。這與劉邦形成鮮明對比。而劉邦見始皇出巡時的威風,慨歎:“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婉轉含蓄,含而不露。

有勇無謀的項羽在戰場上叱吒風雲,所向披靡,可在政治鬥爭中卻一籌莫展。鴻門宴裏,項羽恨不能第二天便“擊破沛公軍”,氣概不可一世,但當項伯説以“不義”,劉邦又親自來謙恭道歉,他便已把怒氣拋在一邊,不假思索地説出曹無傷,使之成為他粗豪性格的犧牲品。范增數次舉起玉催他下決心,項羽均默然不應。而當樊噲既有奉承又有不平的一席話説完後,他又“未有以應”,甚至當劉邦脱身而去,他仍未意識到這場鬥爭的嚴重性,並接受了張良所獻玉璧。從大怒到受璧,判若兩人。由於他勇而無謀,粗放直率,居功自傲,喜歡奉承,未“不義”的虛名束縛了手腳,因此優柔寡斷,中了劉邦、張良緩兵之計,失去了消滅對手的良機。

項羽既是戰場上奔突馳騁、所向無敵的勇士,又是政治鬥爭中的失敗者,可愛而又可悲,英雄而又充滿悲劇性。

只有用“哀其不幸,悲其驍勇”來總結英雄相遇的一生,假如能少些粗獷與固執,多些像韓信一樣的智慧和劉邦之流的圓滑,也許會有一個更加完美的歷史英雄——項羽,但是,悲劇終將是把人生中有價值的東西毀滅了給人看,悲劇便只是悲劇。

史記項羽本紀讀後感7

在歷史的塵埃中,對於前人,人們的看法是迥異的,就像西楚的霸王——項羽。

項羽,是一個可歌可泣的英雄,在秦國的殘暴統治下,他做出了許多驚天動地的大事,也成就了他的光輝,當然,項羽的朋友劉邦,也是一位豪傑,但相比之下,我更喜歡項羽。

在“家天下”的時代,他勇於去推翻他的“主人”,因為他,許多人崛起抗秦,以至於他以後有了一支幾十萬人的軍隊,浩浩蕩蕩地去討伐暴政的秦王,結果,他贏了,他的名聲也被世人所知,並被人們尊稱為“西楚霸王”,如果他真的沒有本事的話,那麼何以得到這種殊榮?但是,大家也知道,這場戰爭的最後的勝利者是劉邦。

當然,對於劉邦的説法在歷史上也是各有千秋,雖然劉邦很聰明,很會召集人們,並且會善用他們,計謀也被他用得活靈活現,顯然,他是一位智者,但是,與劉邦相比,我更喜歡項羽,雖然項羽不懂去使用什麼計謀,但是,在爾虞我詐的封建時代,能出現這樣一個重情義的英雄,也是難能可貴的,在許多文獻,他的性格非常鮮明,鉅鹿之戰中的果斷、勇猛,鴻門宴中的仁義,當然他的性格也不是完美的,就像他不善於吸取他人建議,剛愎自用等是他致命的弱點,但這也體現了項羽不是神,他也有缺點,每個人本來就不可能是完美的,所以項羽就更加突出了身份,或許他當領導人是個錯誤,如果他當將軍的話也許更有他的用武之地,因為他善於軍事,而政治上他比不上劉邦,也就註定了他的人生。

他的一生是成功而又失敗的,他,也折射出了一代英雄的性格。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n0wm0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