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讀《項羽本記》有感

讀《項羽本記》有感

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項羽本記》有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讀《項羽本記》有感1

項羽,是一個多麼具有神奇色彩的英雄人物,能以一敵百,能從以前的非有尺寸,三年中率領諸侯滅秦,號稱“霸王”,在歷史中也是很少有的,然而沒有坐上皇位,就在自己的渺小錯誤中死去了。

項羽,我仰慕他。

他有着雄心壯志,能對秦始皇的王位説出“取而代之”的話語,確實有着過人的膽識。在三年之中,從一個小民變成率領諸候的“霸王”也能看出他是很有能力的,這與他的勇敢與大膽是分不開的。在戰場上他是一個驍勇善戰的將軍,在家中又有着柔情的一面,面對着烏江,背對着敵軍,他將虞姬殺了,當時他的心情又會是怎樣的呢?有着萬般的不捨,有着千般的無奈,但是面對着不捨與無耐他只能做的'也只有忍痛割愛,親手殺死了心愛的女人,這種心痛,似乎比亡國更甚,過了江東又奈何,時間和成功又怎樣扶平他的心傷!於是他的思緒開始混亂,他找不到自己錯在了哪裏,只能用“天亡我也”四個大字來結束自己的一生。

項羽,我憎恨他。

當機不斷,優柔寡斷,這怎麼是成大事者的行為呢?人無完人,但每個人又有自己的非常之處,古之成大事者,無不有能人相助,這麼淺顯的道理都不懂,妄為“西楚霸王”!也註定了他的奪天下的道路會因此中斷,驕兵必敗,他就輸在這了,而且輸得幼稚,輸得可惜,就如同一鍋的湯,被一隻區區不值一提的蒼蠅污染得令人作嘔。

項羽,我同情他。

似乎他的輝煌從小注定,但他的失敗也從小注定,從小就養成了目無一切的自高自大的惡習,卻沒有人去提醒他,沒有人批評他,沒有人給他一個改正的機會,實在是可悲。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又無人能讓其改之,過之不改,又如何能成為聖賢。作為一個男人,在外他闖出過自己的一片天地,在內,又能憐愛他的妻子,這樣的男人也是一個成熟的男人,是一個瀟瀟灑灑走過一生的男人,試問古今又有多少能做到他這樣的人,他,雖敗猶榮!

項羽,我珍藏他。

穿越好歷史的風塵,藉着司馬遷的《史記》,我看清了他;他高大勇猛,有着關羽、張飛般的氣慨;他為人坦蕩,有着周瑜般的執着去打正義之戰;他柔情似水,有着林覺民般的憐子丈夫。他的鴻門宴告訴我,有些事不能去做,即使你做了會稱帝稱王;他的破釜沉舟告訴我,有些事你必須有膽量去做,縱使做了以後會毫無退路;他的烏江自刎告訴我,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項羽,已在我心底,作為我穿越紅塵的朋友,已被我收藏,無法遺忘。

讀《項羽本記》有感2

烏江滾滾的翻滾,寒氣如毒蛇一般纏繞在人身上,只見他站在烏江岸邊,喊着:“天要亡我,而非戰之罪也。”劍一揮,一位蓋世英雄倒下了,鮮血染紅了烏江岸邊的水。

楚懷王讓劉邦去伐秦,讓項羽去救魏,並説明“先入關者定王之。”。此時的他無法按捺心中的雄心,只想着復仇。鉅鹿之戰中,他命令士兵砸破鍋,把船沉在水裏,全軍只帶三天口糧,與秦軍決一死戰。楚軍無不以一當十,此時的他説了一句話,非常震撼軍心:“我若退一步,你們人人都可以殺了我!”這使楚軍軍心大增,以五萬人擊敗秦軍五十萬人,其中投降二十萬人。在入關途中,因速度過慢,糧食短缺,他將二十萬秦兵全部坑殺,暴露了他不滅的野心。

鴻門宴上,他念及曾經的兄弟情義,沒有下令殺死劉邦,而此時范增命令項莊在軍營之中表演舞劍,準備隨他的手勢行刺劉邦,可是他並沒有下令,這就是著名的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了。秦宣佈投降後,劉邦約法三章,款待百姓。他一入咸陽,便屠全城百姓,殺秦王子嬰,火燒阿房宮,稱西楚霸王。之後又將懷王刺殺,他的復仇野心才昭然若揭。天下諸侯紛紛討伐他,可是都懼怕於的氣魄。

在鵬城之戰中,他率領三萬楚軍將五六十萬諸侯擊潰,威震四萬,名揚四海。但在最後一戰垓下之戰他敗北於劉邦,漢軍包圍楚軍,唱了連續三天的楚歌,楚軍軍心潰散。虞姬唱道:“一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於是自刎於營內,他悲痛萬分,作出了著名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於第二天早上率八百精軍突圍包圍圈,只剩二十八騎,在漢軍的進攻下剩餘二十六騎。他將士兵全部託付給烏江亭長,讓他們回江東,亭長和楚兵們都希望他一同回去,可他卻感慨到:“八千江東子弟,無一人生還,我已無顏面對江東父老了。”便殺回去,在漢軍重重包圍下,他無奈在烏江自刎。這一幕,雖然短暫,但卻讓歷史記住了他重情重義的美。美,只不過是一瞬間產生的錯覺罷了,只有真實才是永恆,而永恆的世界,處處有美。

歷史已經悄然過去,楚漢的風雲也在歷史長河中隱退,而他的精神之美卻永恆的被後人所記得。

標籤: 本記 項羽 有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jy4nn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