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關於藤野先生讀後感

關於藤野先生讀後感

“ 我”將在日本留學,看到清國的留學生頭頂上盤着大辮子,頂的學生制帽的頂上高聳起,形成一座富士山。這生動形象的寫出了作者諷刺清國留學生的奇特打扮,不也是揭露了這些清國留學生的附庸風雅、不學無術、思想腐朽的本質麼??“我”覺得這“實在是標緻極了”,僅僅六個小字,寫出作者的感想。用“實在”來修飾“標誌”,就是運用了反語,這才更加的增強了諷刺的力量再深一層的描繪出作者對他們的厭惡。“我”又到中國留學生會館裏,聽到那地板咚咚的響得震天,兼以滿房煙塵鬥亂;問問精通時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學跳舞。一箇中國人,丟棄自己國家的文化,是多麼可惡,而且他們這樣“學跳舞”,擾亂了別人的閲讀與休息呀。我往下閲讀着,看到一位明的遺民朱舜水,可是做着為什麼會寫到他呢,這我思考了許久:大概因為作者對這樣一位具有名族氣節的學者產生了仰慕之情吧,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作者的愛國思想!晚上的蚊子,讓作者“兩個鼻孔出氣”那蚊子的無從插嘴是作者擬人化的,彷彿蚊子也陪作者一起來“熱鬧”;還不止這些呢,忍耐的還有那芋梗湯呀,雖然自己是沒有嚐到,可作者已經親身體驗過了,就比如説已變了花心的花兒,,一隻蜜蜂知道了,蜜其它的蜂幹嘛要去採它呢?幾次三番,幾次三番地説,作者在這裏採用了寓褒於貶的手法。有意用“幾次三番,幾次三番”寫這位先生的 囉嗦和固執;有意用“卻”“也只得”等詞語寫“我”的不理解和不情願。看起來是“貶”,實際上生動地表現了日本人民對中國留學生的關懷。

關於藤野先生讀後感

往下一看,果然出現了“可疑人物”:藤野先生。只見他黑瘦,八字須,戴着眼鏡,挾着一疊大大小小的書。一將書放在講台上,便用了緩慢而很有頓挫的聲調,向學生介紹自己道:“我就是叫做藤野嚴九郎的……。”後面有幾個人笑起來了。這語言的樸實,便表達了不同人的性格特點,看藤野先生吧,他是個比較幽默的人,用了緩慢而又頓挫的聲調來和學生們介紹自己。

直到“我”幫藤野先生抄講義時,我才發現了藤野先生毫無名族的偏見。當藤野先生把我的講義發回來時,“我”的吃了一驚是因為看到藤野先生盡然親自給自己這個外國的學生改講義;可是也會感到不安,因為講義中有那麼多的脱漏與錯誤讓先生費神了;最最重要的還是感激了,那是藤野先生對“我”的熱愛之情呀!雖然藤野先生對“我”如此之愛,但我也會有不滿的:翻開講義的血管圖,先生一絲不苟的為我講解,而“我”卻不服氣,只是口頭上不好拒絕,表示出尊師。

畢業後,在東京快活了一個夏天后。有一天,藤野先生又用抑揚的聲調對着“我”這個呆頭呆腦的人問了“我因為聽説中國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擔心,怕你不肯解剖屍體。我現在總算放心了,沒有這回事。”短短兩句問候,卻把藤野先生對作者的關心之情描繪在了紙上,那麼的清晰,又那麼的感動。但藤野先生有時候也會有使人為難的問題,舉個例子呀,就是中國的女人是裹腳的。可是藤野先生為什麼會問這個問題呢?也許這是一個人真的醫學研究者處於研究的需要把;“我”是一直對這種纏足深痛惡絕的,所以“我”便難以啟齒!

看着看着,這一句然我憤恨: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當然是低能兒,分數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無怪他們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參觀槍斃中國人的命運了。這是在考試風波一事使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和人格受到極大傷害後寫下的一句極為憤慨的話。這句話不是直接、下面表述作者的憤慨,而是以歧視中國的日本人的心理來寫的:在他們看來,貧弱的中國國民是低能兒,分數在六十分以上,是因為老師義漏題,而不是個人能力所能達到的。這種出於偏見而武斷地作結論,侮辱人格的做法引起作者極大的憤慨。這種憤慨不僅是因個人的人格遭到侮辱,更是民族衰弱在列強面前遇到歧視而產生的悲哀。所以,這句話表達了作者極強的民族自尊心和企盼祖國強盛的願望。再下面,又是一部電影了,那些人們的歡呼“萬歲!”,不正是看到了日本槍斃中國人興高采烈的表現麼?而那些中國青年,也幸災樂禍、麻木不仁這不正是表達了作者對人們精神迂腐的極其沉痛的情感嗎?

第二年終結了,“我”去尋找藤野先生,他的臉色彷彿有些悲哀,似乎想説話,但竟沒有説。看着先生的複雜的'感情,我猶豫的説了一個“慰安他的謊話”:“我想去學生物學,先生交給我的學問,也還有用的。”可是他,緩緩地歎息了:“為醫學而教的解剖學之類,怕於生物學也沒有什麼大幫助。”自然的對話,有“我”對先生的感激之情,也有先生對“我”的不捨。走時,他送給“我的”照片,給“我的”叮囑,就像一股温泉,滋潤了“我”的心。

可是我離開仙台後,不敢寫信給藤野先生,覺得無從説起;有時想寫,卻又難以下筆,後來,竟沒有寄過一封信和一張照片。而“我”也感到後悔了,他一去之後,毫無消息。但是,“我”為什麼都不敢寫信呢?是不是對老師就沒有感情呢?是不是已經把老師遺忘了呢?不,都不是,因為作者對中國在辛亥革命後依然是黑暗混亂的局面感到失望和不滿,而又不願將這種情緒帶給作者敬愛的老師,對良師的期望無以告慰,用一個“竟”字來填補自己的這種無限遺憾和內疚之情。但不知怎地,我總還時時記起他,在我所認為我師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可是做着又怎麼會説“但不知怎麼地呢”?,我想應該是反襯了作者對藤野先生的感激之深吧!

後來,只有他的照相至今還掛在我北京寓居的東牆上,書桌對面。每當夜間疲倦,正想偷懶時,仰面在燈光中瞥見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説出抑揚頓挫的話來。“偷懶”是作者對自己嚴格要求的説法;“抑揚頓挫的話”指藤野先生對“我”乃至對中國寄予殷切希望的話。最後一句話,給了我很深的印象:使我忽又良心發現,而且增加勇氣了,於是點上一枝煙,再繼續寫些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惡痛疾的文字。這裏的“良心發現”就是作者的愛國思想和鬥爭精神搜到了觸動;“增強勇氣”則是作者長期遭受反動勢力的迫害,一想到藤野先生對自己乃至對中國的希望,便增加了勇氣;“正人君子”是我認為最關鍵的,他諷刺了那些自以為是的人,而實際上為軍閥政客張目的帝國主義封建勢力的御用文人!它不就是告訴我們;與反動勢力鬥爭到底,為中國的光明繼續奮鬥。

標籤: 藤野 讀後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m0yoo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