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老子韓非列傳讀後感

老子韓非列傳讀後感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以後,你有什麼總結呢?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在寫讀後感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老子韓非列傳讀後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老子韓非列傳讀後感

老子韓非列傳讀後感1

先秦時期,是中國社會由奴隸制向封建制過渡的時代。這一時期,白舸爭流,百家爭鳴,學術思想空前繁榮。據《漢書·藝文志》,先秦學説有十家,為儒,道,陰陽,法,名,墨,縱橫,雜,農,小説。司馬遷的這篇文章就是關於先秦道家和法家代表人物的重要傳記,他把老子,莊子,申子,韓非子合為一傳,是後人研究先秦道家法家思想的重要文獻。

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春秋戰國早期的思想家,他的思想也直接對本文所傳的其他三人有較大影響,被太史公列在文章之首。文章中記載了老子的生平軼事及其後代的狀況。

老子哲學的根本觀點是“天道”,“道”是天地萬物之先,是本源。“道”沒有意識的作用,只是自然如此,即萬物皆生於自然,萬物的生滅有其自然的道理。“道”就是宇宙的最高原理。從“孔子問禮於老子”一事可以看出老子的人生哲學態度,他認為人貴能知道宇宙間的不變的通則,物極必反,所以才以“去且子之驕氣與多欲,態色與淫志,是無益於子之身”來規勸孔子。

在政治方面,老子主張無為而治。誠如太史公所説:“李耳無為自化,清靜自正。”

莊子是老子之後到家學派的最主要代表。司馬遷認為“其學無所不窺,然要其本歸於老子之言”。莊子在老子學説的基礎上,對道家哲學作了進一步發展,建立了一個更為博大精深的思想體系。

司馬遷認為莊子善於行文措辭,但空設語言,還喜歡攻擊當時的其他的學者,只是對老子的思想進行了一些解釋。事實上,莊子思想與老子思想有較大的不同。老子從“道”悟出“常”,莊子卻悟出“變”。他認為天地萬物無時不在變化之中,這種變化是天道的運行,自然的演變。所以莊子主張人應當超脱一切慾望的束縛和情感的糾纏,達到“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的境界。

在政治上,莊子主張極端無為,社會上的各種制度都是給人的天性帶來痛苦。楚威王想讓莊子出任曹國的宰相,莊子的回答“子及去,無污我”,“終身不仕,以快吾志”充分體現了他的政治觀念。

法家是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中代表新興地主階級的一個學派。因為他們在與舊勢力鬥爭的過程中,主張變法,實行“法治”,所以被稱為法家。

法家有勢,術,法三派,申不害是法家術派的代表。他的思想學説本源於黃老,講究循名責實,名實相合。他出為韓相,把自己的政治思想與國情想結合,取得了很大成效。“終申子之身,國治兵疆,無侵韓者。”

韓非子是法家的集大成者。在法家重勢,重術,重法三派中,韓非可謂集三家之説,而能成一家之言者。司馬遷認為他“喜刑名法術之學,而其歸本於黃老”。在韓非子的書中有《解老》、《喻老》等諸篇,其思想中的“因自然,圖難於易,適應時變”都直接源於黃老思想。他批判地吸取了老子的辯證法思想,並在唯物主義基礎上加以改造,賦予了新的內容。

韓非看到自己的國家漸漸衰弱,想用自己的政治思想來治理國家,屢次上書卻不得重用。後淪落秦國,被李斯等誣陷,死於秦國。“然韓非知説之難,為説難書甚具,終死於秦,不能自脱”,太史公深為之歎,並在此傳中記載《説難》全文。

太史公把屬於不同思想學派的四人置於一傳,可以説是以其獨到的眼光看到了他們內在的強大的聯繫,氣勢恢弘。

歷史上來看,春秋戰國時期是由奴隸制向封建制急劇過渡的大變革時代。在生產力發展和奴隸起義、奴隸鬥爭的推動下,新興地主階級向沒落奴隸主階級展開鬥爭。鬥爭的中心問題是建立和鞏固新興的封建制、解放生產力,還是維護和挽救腐朽沒落的奴隸制。階級鬥爭所帶來的尖鋭問題擺在每個階層面前,迫使他們表明自己的態度,提出自己的主張和看法。於是出現了紛繁的、對立的思潮和流派,展開激烈的論戰,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

道家是這其中反映沒落奴隸主階級儀式形態的一個唯心主義學派。以老、莊為代表的舊奴隸主階層選擇了消極應對,發展唯心主義思想,幻想回到過去。這種與生產力進步,社會歷史發展相違背的願望當然不可能得到實現。但是道家在中國思想史上影響久遠,後來的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多少吸收了老子的思想,有的還進行了積極的改造,對整個中國社會的意識形態的影響都很大。

法家是這時期代表新興地主階級利益的一個學派,是在新興地主階級反對沒落奴隸主階級的長期鬥爭中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李悝在魏國,吳起在楚國,申不害在韓國,慎到在齊國,商鞅在秦國,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變法,為法家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礎。韓非順應歷史潮流,進一步較系統全面地總結了變法經驗,把“法”,“術”,“勢”結合起來,為建立統一的中央集權封建國家提供了較完整的政治思想體系,成為法家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在後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統治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當時雖説戰火頻繁,但各國為了取得勝利而努力增強國力,生產力迅猛發展。農業科技的進步帶來意識形態的進步,他們的思想中都或多或少地擁有了樸素的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的思想,可是説是我國唯物主義思想的萌芽,也實際世界上最早出現樸素唯物主義的時代。

再從司馬遷寫這篇文章的歷史時期來看,漢武帝時期,漢朝剛步入中期。

漢初,因為承春秋戰國以來四百多年混亂,社會殘破,民生凋敝,人民的財產及精力早已消耗殆盡,舉國上下都需要喘息的機會。漢朝國家初定,深感秦因暴政而失國,所以力求清靜無為。老莊思想的“無為而治”恰好適合當時情勢的需要,於是漢初統治者實行“予民休息”的政策,文、景兩帝都提倡黃老精神,一直到武帝時的名臣汲黯,都是黃老的信徒。在當時的特殊的歷史條件下,曾對恢復和發展封建經濟起過一定的積極作用。

武帝以後,漸崇儒家,但由於統治者追求長生不老,重視養性修身,道家思想中的返本歸真又受到重視。

司馬遷生活在黃老盛行的環境中,當然也受到了很好的黃老思想的教育,對他完成這篇文章起到了很大的幫助。

道家和法家作為兩個立場完全對立的學派,他們的代表人物被太史公合為一傳,表現了他非凡的`歷史功底,不愧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歷史家之一。

但是從今天的研究成果來看,太史公之言也有寫偏頗之處。

莊子雖然是繼承了老子的思想,但更重要的是對老子思想的發展。他發展了老子的樸素辯證法,打破了傳統的束縛,宣告了一系列曾被認為是永恆真理的東西不過是相對的、處於變化之中的東西。這對於中國哲學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莊子哲學中的樸素辯證法等合理因素多為歷史上的進步思想家所吸收,也曾成為後來一些進步社會力量反對封建專制、要求民主的思想來源之一。

韓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的治國思想在當時有積極的作用。但他始終還是一個維護剝削階級和鞏固封建專制等級制度的政治家。對於勞動人民,他主張“嚴刑重罰”,過分強調暴力、鬥爭和對立,為了統治而極端殘酷地對待百姓。他的思想給中國這麼多年的封建統治下的人民帶去了多少痛苦。

不管怎麼説,在當時,司馬遷能比較精要地紀錄到家和法家的思想,看到他們中間存在的聯繫,點出其思想本源,並且為後人留下了如此珍貴的研究資料,現在看來都是很了不起的。這篇文章行文流暢,氣勢滂沱,也可以説是一篇優秀的文學作品。司馬遷當之無愧是中國古代的大思想家。

老子韓非列傳讀後感2

“老子者,楚苦縣厲鄉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韓非者,韓之諸公子也。喜刑名法術之學,而其歸本於黃老。非為人口吃,不能道説,而善著書。與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為不如非。”

老子與韓非子,這兩位先秦道家和法家代表人物,都是一個時代的偉人,在諸子百家的時代大放光華,身為一個時代的領袖級人物,身先士卒,帶領着那個時代的人們走向輝煌。

韓非子的《説難》,表面看是臣子進言的把握,實為君臣之間心理學大典,君王用勢,臣下用術,否則,臣子無術危險,君王無勢霸業無成;此理論與西方馬基雅維利《君主論》同出一轍,但早於千年,韓非應是太祖師爺輩分的了。

理論性強,實踐性差,此乃歷史上諸多理論家的命運;韓非子研究的如此精透,卻深受之禍,本國君王沒有欣賞,在秦國卻受囹圄,最終命喪黃泉,進言的巧妙藥方在自身上貽笑大方,可悲!可歎!司馬遷感同身受,因為自己為李陵事件辯護,遭到武帝宮刑懲處,進言的《説難》別有一番滋味,大篇幅放在後面,實在是不幸呀!

老子韓非列傳讀後感3

今天值班,在做完各種瑣事後,坐下來看了一篇:列傳第三篇—老子韓非列傳。

這一篇寫了老子李耳、莊子莊周、申子申不害和韓非子。屬於老子學派。都是耳熟能詳的歷史人物,除了申不害不大熟悉外。

老子不用説了,著名的虛無飄渺的道家學説創始人,有著名的道德經,“道可道,非常道。”古往今來有無數人想要理解他,或者自以為理解了他,但是他從不出來作出權威解釋,所以大概至今沒有人能確切地知道他到底想要説的是什麼。不過他的很多名言成為人們處世的指南。剛才把《道德經》調出來快速瀏覽了一遍,有的看懂了,有的看不懂,感覺很玄,充滿思辯的味道。

莊子最有名的故事是莊周夢蝶,因為小時候經常寫作文寫某人睡着了就寫夢周公了,好象説的就是莊周。好吧,我又去看看莊周夢蝶的故事吧:大意就是,有一天莊周睡着了,夢見自己變成一隻蝴蝶,感到十分快樂,醒來發現自己仍是莊周,心生疑惑,不知道是莊周夢中變成蝴蝶呢,還是蝴蝶夢見自己變成莊周呢?這個,也很玄,不過透出一種悲哀,説明他還未參透老子的玄妙的道家學説,未達到老子那樣超脱的境界啊。不過史記這一篇裏倒沒寫這個小故事,主要寫了莊周著的書啊,拒絕做官啊等等。

申不害比較入世,曾在韓昭侯時期在韓國為相,令韓國當時“國治兵強,無侵韓者。”

韓非是韓國王子,有口吃,不善言談,但特別能寫。他寫的《説難》寫盡了遊説的難處,全面實用具操作性,涉及很多心理分析。只是,可悲的是,正如作者所説:“餘獨悲韓子為説難而不能自脱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kjyp2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