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聊齋異志》讀後感

《聊齋異志》讀後感

當閲讀了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聊齋異志》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聊齋異志》讀後感

《聊齋異志》讀後感1

《聊齋志異》蜚聲海外,盡人皆知!用傳奇法,而以志怪!

它主以寫花妖狐魅.畸人異行稱雄於世!它是清初蒲松齡盡畢生精力完成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説集。宣稱“孤憤之書”的它:暴露出封建社會的黑暗和腐敗,同情被壓迫人民的疾苦和反抗;歌頌與封建社會禮教衝突的愛情與婚姻;揭露科舉制度的弊端;抨擊不良的社會風氣;啟迪庶民,驚駭廊廟,具有一定的社會進步作用,它藴含着作者豐富的想象,構思的奇妙,情節的曲折,境界的瑰麗,語言典雅而又生動活潑。它是我國文言短篇小説的藝術高峯,是世界文學寶庫中的絢麗瑰寶!

書中《田七郎》一篇中:田七郎雖為一貧窮獵户,但為人豪爽,仗義,耿直,為其兄兩肋插刀,甘願赴湯蹈火,再所不惜,剛正不阿,除暴安良,寧死不屈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同時也告訴了我們同學,朋友之間應和睦相處,共患難不為小事而泛起波濤浪湧!田七郎不是一方好漢,不是英雄豪傑!他雖凜然就義,但不枉為人世;他雖凜然就義,但他的'精神卻流傳久遠!

“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人生於世,長於世,源於父母,《席方平》事中,席方平的大愛無疆驚天地,泣鬼神,他為其父伸憂,途中歷盡周折,但仍鬥志未消,他的行為感動了二郎神,同樣也感動了我!是啊!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教給我們最基本的生活技能,辛勤養育之恩,終生難以回報。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是做人之本。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關心是最真摯最無私的,父母的養育之恩是永遠也訴説不完的,揪着父母的心我們邁開人生的第一步;在甜甜的兒歌聲中我們入睡,在無微不至的關懷中我們成長。

《聊齋志異》它是我國短篇小説的藝術高峯,世界文學寶庫中的奇麗瑰寶!

《聊齋異志》讀後感2

它是我國文學史上的一朵奇葩,也是我國曆史上唯一一部分把人、神、鬼之間的情仇愛恨刻畫的如此精妙的小説作品。著名作家郭沫若曾給過它這樣的評價:“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甚至大文豪魯迅先生也不惜筆墨,為這本書寫了一句話——“用傳奇法,而以志怪,變幻之狀,如在目前。”沒錯,他就是“柳泉居士”蒲松齡的最具得意之作——《聊齋志異》。今年寒假,我奉老媽之命仔細閲讀並揣摩此書,嘿,還真受益匪淺。

這部小説大概有三大類:一來是批判過去的封建習俗與禮教,歌頌真愛與圓滿婚姻的故事,如《連城》、《小翠》、《嬰寧》、《白秋練》等;二來是揭露當時朝政和官場的黑暗及惡霸豪紳的罪惡,如《促織》、《席方平》、《司文卿》、《續黃粱》等;三來是告訴人們一些哲理的,有寓言性質的故事,如《嶗山道士》、《狼三則》、《畫皮》等。經過了反覆咀嚼,我發現故事幾乎全是短篇,最長不超過三四千字,最短的才二十多字,但每篇文章都有他自己體身的主旨,而且每篇文章的情節都曲折離奇,作者簡潔生動而又不失主人公的獨特個性,語言精簡,寓意深刻,堪比寓言故事。作者為了揭示每篇文章的深刻含義,在故事末尾,仿照《史記》篇末的“大史公曰”的體例,用“異史氏曰”來直接表達自己內心的見解,媽媽説,這種寫法在古典小説中視極其少見的。

讀《聊齋志異》,人們就彷彿走進了燦爛輝煌的人物畫廊,每個人的獨特像貌和性格都是那麼鮮明,看得讓人目不暇接,讚歎不已。仔細分析,這本書是還夾雜着一些落後的思想成分,如封建的社會和道德觀,迷信於鬼神的報應等,真是妙不可言。

《聊齋志異》是我在寒假讀到最好的一本書,看完這部名作,我可真是受益匪淺。

《聊齋異志》讀後感3

一看到這本書熟悉的題目,不少人第一時間想起一個令人耳熟的故事電視劇:《畫皮》,電視劇裏那些誇張的故事情節時到今日仍然令我們心有餘悸,所以很多人一定會誤以為《聊齋志異》這本書是一本純粹的恐怖小説,錯!那就大錯特錯!這本經典耐讀的小説如果單單停留在這麼低級的層面的話,它還會從清代一直流傳至今嗎?它不僅給我們帶來了精彩絕倫的一個個故事,它還通過讓我們閲讀這些故事從而領會到一個個深長的道理,讓我們在閲讀的同時也能領悟到人生的真諦。

前年寒假,媽媽給我買了一本《聊齋志異》。《聊齋志異》非常有趣,不久我就看完了這本書。《聊齋志異》是古代靈異、志怪小説的集大成者,有“空前絕後”之美譽。《聊齋志異》看來偏偏講的鬼、狐、仙、怪,其實字字都是人、情、世、態字裏行間無不飽含着作者對人生的豐富體驗。

從中我感受到,眼睛所看到那美麗的景象深處並不一定是美好的,正如俗話所説“人不可貌相,還水不可斗量。”往往那另人看不起的外表下,有着一顆純潔、美好加鑽石般透明。

其實,《聊齋》表面上在講鬼、狐……一類的故事,而側面反映了當時社會的腐敗,在康熙時期的中後期,也就是蒲松齡所在的那個時代,貪污成風,贓官比比皆是,清官能有幾個?比作者生活好的不少,比他生活差的更多,然而他們未必都會去思考這些社會問題。作者大膽地揭開了所謂“盛世”下的“爛疤”替那些飽受迫害的下層人民提出控訴!在這裏,我又不禁佩服蒲松齡慧眼明珠,佩服他敢於正視現實的精神。

標籤: 聊齋 異志 讀後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k70n0k.html
專題